苏教版四上语文第五单元(17、18).doc_第1页
苏教版四上语文第五单元(17、18).doc_第2页
苏教版四上语文第五单元(17、18).doc_第3页
苏教版四上语文第五单元(17、18).doc_第4页
苏教版四上语文第五单元(17、18).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3课时 读写迁移课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辨析形近字“详、祥”。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说出“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等词的意思,并能选择其中的一些词语说一段话,描述夜晚景色。2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写出段落大意,并能据此复述课文。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进行艰苦的调查访问的过程,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坚持不懈,一心为病人着想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4引导法学习典型事例,体会其中表现的人物特点。二、教学重、难点1. 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的人物特点的方法。感受李时珍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坚持不懈,一心为病人着想的精神。2.学会按时间顺序,理清课文脉络,并概括段落大意。三、前置学习活动1.搜集有关李时珍的文字资料或图片,了解本草纲目,初步感受李时珍为编好本草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2.默读课文,想想哪写内容打动你的心弦,简单写写自己的感受。四、教学课时 2课时五、教学过程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根据老师给的几个提示,猜出相关人物。(1)19年 史学家 砸缸 资治通鉴 (2)远渡重洋 生物学家 青蛙卵剥离手术(3)江苏宜兴 奔马 画家(4)一万余里 “医林二圣”之一 本草2出示李时珍画像,对李时珍你了解他多少?能用一两句话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吗?3出示课件,简介李时珍李时珍是明朝的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和张仲景一起被称为“医林二圣”。 李时珍的一生成就很多,他为了编写本草纲目,研读过八百多种医药书籍和有关资料,为了察访药材,行程一万余里。他编写的本草纲目是世界医药科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著作。4揭题: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期间,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则,板书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齐读)理解题目:宿:住宿,过夜。 夜宿古寺:夜晚住宿在古寺里5再读课题,你有哪些疑问?(为什么“夜宿”古寺;“古寺”是怎样的?在“夜宿古寺”时做了些什么?)课始用猜人名的游戏导入,一为课堂增加趣味性,让学生形成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二是通过抓关键词帮助学生回顾本学期课文中学到的一些具有不怕吃苦的高贵品质的人物形象。(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学贵有疑,带着问题读书是一种有效的读书方法,让我们一起进入课文吧。要求:自由大声读书,读准字音,读准词语,读通读顺句子。2检查自读情况。(1)出示一些难读的词,然后指名分节朗读课文。(2)说说你已经懂得词的意思,不懂的词语有哪些?如:呃逆、察访、涎滑、断壁残垣等3再读课文,组织交流。 想想刚才提的哪些问题你可以自己解决了?为什么要夜宿古寺?(李时珍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李时珍夜宿的古寺是怎样的?(破败的古寺,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上也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李时珍在夜宿古寺时干了些什么?(生火、烧水、啃干粮、记载寻访所得)4现在谁能把课文的主要内容简要地说一说?自由练说,指名交流。(如果能说得简洁一些就更好了;如果这里能用一句话说,或用一个词来概括,就会简洁许多,如“月下记载”)5理清文章脉络,学习利用时间变化分段的方法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并说出理由。(时间顺序 :眼看太阳渐渐下山,飞鸟归林;夜幕渐渐降临了;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利用时间变化顺序给课文分段,学习概括段落大意,然后进行交流,在书上写下来。(三)整体感知,直奔中心:1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叙了李时珍察访药材中的一个小故事,作者在叙述时,主要是抓住师徒俩的什么贯穿全文的?(语言)那么文中最能打动我们的是哪一句话呢?出示:“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2再次浏览课文,李时珍师徒俩到底吃了哪些苦呢?(板书:走得苦、住得苦、吃得苦)3小结:李时珍承受力那么多苦,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下节课再讨论。走得苦17、李时珍夜宿古寺 住得苦 吃得苦 第二课时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四)复习导入,引入中心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引读课题)2这篇课文,作者按时间顺序,主要通过人物对话将李时珍察访药材中的一个小故事展现在大家眼前。上节课,大家一致认为文中最能打动我们的是这样一句话:出示齐读:“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3过渡:让我们回忆一下,李时珍师徒俩到底吃了哪些苦呢?(板书:走得苦、住得苦、吃得苦)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细细体味李时珍和徒弟所承受的那一番“苦”,感受李时珍的高尚品格。(五)品味苦1.走得苦(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在课文1-7自然段中,哪些语句表现出李时珍为修订本草纲目在各方面吃了许多苦?课前你们用直线画出来了吗?谁来说说体现他们走得苦的语句?(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2)你是从哪里体会出走得苦的?(走了好几个月了时间长;安徽、河南、湖北等地路程长,几千里路)点拨:全靠两条腿走呀!不走行吗?(珍贵的药材常常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山林之中)(3)白天,他们走的都是荆棘遍布的小路,走的都是无人问津的荒野,走的都是虎狼出没的山林。几个月来,几千里路,为了察访药材,他必须走!让我们把这种行路奔波的辛苦通过朗读表达出来,齐读第一自然段。借助小组学习,采用扣住词句展开想象的形式,感悟“走得苦”、“住得苦”、“吃得苦”,四年级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积累,但阅读理解力有限,给予他们阅读方法的引导,即抓住关键词句想开去,在想象中品味词句,感悟人物品质。2.住得苦 (1)白天要行路,夜晚要住宿,因为一心赶路,错过客店,他们住的是一座(指着黑板说:古寺)那是怎样的一座古寺呢?找到体现他们“住得苦”的语句了吗?课件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2)当你跟随李时珍走进去,看到这一幕,你有什么感受,你觉得这古寺怎样?追问:你从哪里体会到的,能用朗读表现出来吗? (教师相机评价)到处是灰尘很脏;积了厚厚的一层; 长满了青苔阴暗潮湿;可能还有蛇虫鼠蚁;厚厚的蜘蛛网很久没有人住了、很久都没人来过了; 断垣残壁年代久远,墙壁破损了,非常危险; (3)同学们,古寺墙壁有的已经倒塌,地上满是残砖剩瓦,上面爬满青苔,神像上蒙着厚厚的蛛网,透露着一种荒凉、阴森的气息。这种景象就叫“破败”。(课件点击)把我们感受到的送进语言文字,一起读出这种环境的恶劣。(4)假如让你在这儿住下,你愿意吗?可李时珍面对这样荒凉破败甚至危险的古寺没有一丝犹豫。出示齐读: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5)过渡:白天四处奔波,察访药材,晚上就住在在这样破败的古寺里,这就是文中所说的“晓行夜宿”。(板书)他不仅走得苦、住得苦,还吃得苦,文中体现他们“吃得苦”的句子是哪一句?3.吃得苦出示 :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 (1)你从哪里体会到“吃得苦”?你能否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体会。(2)“啃干粮”为什么能说明吃得苦?“啃”是什么意思?(咬、用力咬、放在磨牙上咬)李时珍啃的是什么?干粮怎么要费这么大的劲咬?(干粮:预先做好的食物,如:炒米、炒面、馒头、烙饼等。装在袋子里,时间长了,又干、又硬。)(3)你体会得真到位,辛苦一天,师徒二人饿得饥肠辘辘没有可口的饭菜,只有啃那冰冷、干硬的,难以下咽的干粮,渴得嗓子冒烟才喝几口山泉水。这就是文中所说的“饥餐渴饮”(板书),他们生活是多么的苦啊!除了“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想一想,还有哪些词可以描述他们吃的苦的呢?(风餐露宿 栉风沐雨 跋山涉水 翻山越岭 风尘仆仆 东奔西走)(4)这样的生活,是一天、两天吗?是一个月、两个月吗?(长年累月)李时珍从35岁开始重新修订本草纲目,到现在快50岁了,真的是长年累月啊!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些词,边读还要边想象,就能读出词中蕴含的画面,体会到他们承受的那一番辛苦!出示一起读长年累月的饥餐渴饮 长年累月的翻山越岭长年累月的晓行夜宿 长年累月的跋山涉水长年累月的风餐露宿 长年累月的风尘仆仆长年累月的栉风沐雨 长年累月的东奔西走(5)在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李时珍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面出现了在骄阳似火的夏天,李时珍一边挥汗如雨一边寻访药材,有时喉咙里干得冒烟,晒得又黑又瘦在北风凛冽的寒冬,李时珍顶风冒雪,手冻得开裂流血,有的时候在野外找不到干草生火取暖,可能那一夜又冷又饿(6)听着同学们真情的描述,老师不免要问,是什么力量和信念支撑着李时珍能吃这么多苦呢?因此,面对这一切,李时珍对徒弟说-(出示齐读):“恩,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7)他是怎样说这句话的,表情如何?(笑着说)明明这么苦,而且比家里苦多了。可他还笑着说,说明李时珍是怎样的一个人?(板书:不怕吃苦 乐观 以苦为乐) 这种精神真令人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再一起读读这句话,体会他的不怕吃苦,而且以苦为乐。(齐读)(8)回整课文,再次感情朗读课文1-7自然段,感受李时珍所受的苦。4.品味修订之苦(1)课文第三大段,主要写的是入夜后,李时珍不顾劳累,借着月光在认真记载白天的寻访收获,在这部分内容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哪一幕情景?(李时珍为了区别“鸡肠草”与“鹅肠草”亲自品尝草药)(2)(出示这段话)这个细节又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时珍?( 做事非常认真,细心,一丝不苟)你是怎么体会到的?A他先是端详,端详是什么意思?(仔细地看)不仅仔细地看,还在想,想怎样区分“鸡肠草”与“鹅肠草” ,说明研究药草很认真,你还关注到标点符号来吗?其实也说明什么?B在外形看不出的情况下,李时珍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这一嚼可能会怎样?这和我们平时普通的嚼一样吗?嚼的是什么?同学们,品尝草药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很多植物是有毒的,李时珍作为医生不懂吗?那他为什么还要亲自去品尝草药?说明什么?(只有亲自品尝才能准确分辨药性,才能防止用药失误。)说明他做事非常的认真负责,实事求是,一丝不苟,我们可以把这种作风称为 (板书:严谨认真)(3)补充: 你知道吗?(听录音)李时珍不仅尝鸡肠草,鹅肠草,还长期吃生姜为的是检验长食生姜是否有损视力。为了证实曼佗罗的药性,他喝下了浸泡曼佗罗花的毒酒,直到全身麻痹,失去痛觉。他曾经这样对儿子说:“不通过亲自尝试,怎么能验证药性?你爹冒了一回险,就可以免去许多病人再冒一回险。” (4)听到这儿,你对李时珍又有哪些新的认识?(这就是李时珍,心系百姓,爱民如子。为了万民得福,甘愿吃苦受罪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品尝草药,他的心中只装着天下百姓,惟独没有他自己!)这一切的研究和揣摩,这一切的危险和担忧,写在纸上,就变成极为简练的14个字。引读:“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虽然字数不多,但字字可靠,字字准确,字字来得不容易,字字来自于李时珍认真严谨、不畏艰险的科学研究态度。再读 “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5)像这样的文字,在李时珍的笔记本上,随处可见,文中也有许多,比如出示齐读 “忍冬花初开、两三天”,观察仔细,记载细致 “胭脂草捣烂了,可以治虫咬伤。” “刀豆子烧成渣子吃下去,能治呃逆” 不仅看外观,还要捣烂、烧成渣子研究,层层深入,认真严谨。(6)入夜后,李时珍顾不得劳累,及时写下白天的寻访所得,这样的修订工作难道不正是一件极其辛苦的事吗?(板书:苦)我们一起来读好这段描写李时珍品尝草药的情景。(五)悟中心1同学们,我们目睹了李时珍在古寺中一夜的生活,而这一夜仅仅他一生几十年中的一个瞬间,多少个夜晚,他都是这样度过的。而面对这一切,李时珍还是笑着对徒弟说,齐读 “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点击:值得)2为什么他认为吃点苦是值得的呢?(修订本草,万民得福!)为什么这样说呢?(李时珍发现就的药书上有不少的缺点,许多有用的药没有记载,有些药只记了名字,没有说明形状和生长情况,还有一些药记错了药性和药效,如果病人吃错了药,那多危险啊!所以说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3对,正因此他心里装着万民的健康、万民的幸福,所以谁来说一说?长年累月地奔波,是值得的。 ,是值得的。 ,是值得的。为了万民得福,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六)识本草1正是这种可贵的精神,他创造了新的本草纲目(录音介绍本草纲目)2此时此刻,瞻仰着他的画像,你又想对他说些什么呢?A李时珍,你不顾自身安危冒险试药,心中只想着老百姓,我真佩服你!B你真是个称职的医生,每一种草药都要仔细辨别他的药性,你修订了草本,万民得福,给人类做出了贡献!C李时珍你为了老百姓,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真是为德高望重的名医!3是呀,千言万语难以表达我们心中的敬佩感慨之情,老师特献上小诗一首。 颂李时珍夜宿古寺不觉苦,月下师徒忙记录。 亲尝药草全不顾,修订药书万民福。4.然而,课文的结尾却没有告知我们李时珍的伟大成就,而是一段耐人寻味的景物描写(出示这段话,并配音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1)讨论(2)交流:这一段通过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等有代表性的词语描写了寺外的环境,这与寺内师徒紧张忙碌的情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表现了李时珍以苦为乐,甘于付出的精神,深化了主题,给人以深刻的回味空间。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1.李时珍的这一夜有没有写完,看看文章的最后一段?结尾不写寺里的人,写山风、鹰叫、月亮干什么?(环境烘托)2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圆盘似的月亮移到当空的时候,李时珍师徒俩可能会在干什么?请选择其中一个接下去续写几句话,然后小组交流,推荐一个写得最好的展示。出示写话:寺外,山风更猛了,猫头鹰睡觉了夜空中的月亮渐渐落下去了,周围一片寂静清晨,东方露出淡淡的曙光时3小组汇报。我们看到了李时珍一夜的工作,那么你们认为李时珍在修订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吗?(指名回答)让我们一起来看这一段资料,你有什么体会?(资料出示:为了编写本草纲目,李时珍倾注毕生的精力和心血,研读过800多本中药书籍,深入民间察访药材,足迹踏遍大江南北,行程有10000多里。经过27年的努力,才终于编成本草纲目一书。全书近2000000字,一共1892味药,绘药物图1160幅,附有101096个药方,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李时珍的学术成就、人格情操应该受到万民景仰。在他的不平凡的一生中,有很多事可以去写,而作者却惟独选择了这极为普通的一夜,通过对语言、神态、动作、环境的描写,把一个伟大的人物形象展现在了我们面前。这叫写法叫以小见大。(板书:以小见大)总结: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要永远记着这个伟大的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要永远记着这个伟大的名字李时珍!六、板书设计走得苦 晓行夜宿17、李时珍夜宿古寺 住得苦 不怕吃苦 吃得苦 饥餐渴饮 编得苦 端详 嚼嚼 认真严谨 ( 逸夫小学 高淑兰)第4课时 自主探究课一、教学目标1.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路程”等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均衡饮食的习惯。3.朗读中感受体验哥伦布的心情,积累一些描写心情的词语,凭借一些描写心情的词语,凭借语言文字,说出哥伦布情感发生的变化和原因。 4.了解维生素C的发现过程,懂得任何发现、创造都离不开细心的思考。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维生素C被人们发现的经过,认识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性。 难点:了解维生素C的发现过程,懂得任何发现、创造都离不开细心地思考与研究。三、前置学习活动1. 上网或查阅图书搜集相有关维生素C的资料及图片,对于有疑问的地方做好标记,等待组内讨论交流,并做好班内汇报交流的准备。2.学生准备各种含丰富维生素C的水果及蔬菜、盘子,组织做维生素C食物拼盘。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一)紧扣主题,激情导入。1介绍维生素C。同学们,老师安排大家在课下查找维生素C的资料,现在你一定对它有了一定的了解,谁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 2导入:关于维生素C的发现,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回到16世纪,一起去探索维生素被发现的经过。(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听清楚老师要求:读准生字、生词,不理解的地方注上标记。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全班齐读。(2)说说结合上下文理解了哪些新词,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教师相机指导)(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1.哥伦布是16世纪意大利的伟大的航海家,他常常带领船队在大西洋上乘风破浪,远航探险,为人类开辟了许多新的航线。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帮助人们发现了维生素C,这是怎么回事?请大家读课文。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3.指名说说维生素C被发现的经过。(“海上凶神”降临船队含泪弃病号于荒岛返航发现染病船员还活着将奇迹告诉医生研究发现维生素C)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四)学习课文1、2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2指名反馈。(故事的时间、地点、人和物)316世纪的航海生活不仅艰苦,还很危险。在哥伦布的航海队伍中常常有不速之客,人们把它称为“海上凶神”,这个名字让人听起来怎么样?(很害怕),它为什么让人感觉到很害怕啊?那人们为什么这么称呼这种疾病呢?(课件出示)请大家读读第2自然段画出有关的句子。4读后讨论。5指导朗读。(指名说)6现在人们已经知道,其实这种怪病就是坏血病,是船员们体内缺乏维生素C而导致的。船员们的体内为什么会缺少维生素C呢?(因为长期在船上生活,吃的是黑面包和咸鱼,很少、甚至吃不上蔬菜和水果,这就导致了船员体内严重缺少维生素C。)7小结:仅仅是因为缺少维生素C,不知有多少船员葬身于茫茫大海,真是太可悲了。(五)理解心情变化“海上凶神”是及其可怕的,也不知道它夺了多少人的生命。可是在一次航海中,得了这一怪病的船员却奇迹般的起死回生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在这次航行中哥伦布的心情又有怎么样的变化呢?1.(课件出示)默读第36自然段,看看哥伦布是如何来应对的,他的心情有哪些变化?请划出相关的词句。 (1)小组交流(代表汇报) (2)(课件出示)哥伦布的心情十分沉重 哥伦布噙着眼泪点了点头 哥伦布放入心情也越来越沉重 哥伦布又惊又喜 (3)现在我们来读读这些词句。谁来读?读出他的心情变化。(指名读,分组读, 师范读) 2.再次默读36自然段,是什么样的情况引起哥伦布的心情变化的?(1)读完了那我找同学来说一下,那他的心情为什么会如此沉重呢? (课件出示):望着四周一片茫茫的海水,哥伦布的心情十分沉重。交流:一半的船员病倒了 航程只过了一半 四周是茫茫的大海理解“沉重”,是指担忧。(板书:十分沉重)(2)那他噙着眼泪,此时他会想些什么?为什么会又点了点头?(课件出示):那些病重的船员为了不拖累大家,对哥伦布说:“船长,您把我们送到附近的荒岛上吧。等你们返航归来的时候,再把我们的尸体运回家乡。”哥伦布噙着眼泪点了点头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名读)(板书:无可奈何)(3)胜利返航途中哥伦布心情又为何越来越沉重?(课件出示):离那些重病船员所在的荒岛越来越近,哥伦布的心情也越来越沉重。a.理解这里的“沉重”是悲伤。(齐读)(板书:越来越沉重)b.读好“越来越越来越”(4)船快靠岸后的哥伦布怎么又惊又喜呢?(课件出示):正在这时,十几个蓬头垢面的人从岛上向大海狂奔过来。这不是那些船员吗?他们还活着!哥伦布又惊又喜地问道:“你们是怎么活下来的?”a.他为什么而惊喜?他“惊”得是什么?“喜”得又是什么?(板书:又惊又喜)b.病重船员为什么能在荒岛上存活下来?3.小结:这简直就是个奇迹,出乎意料,大喜过望,让我们好好地读一下36自然段。(自由读,齐读)(六)揭开谜底1.这简直是一个奇迹。哥伦布回去以后,就把这段经历讲给了医生听,这是为什么呢?(课件出示)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78小节,边读边想一想哥伦布为什么回去以后,就把这段经历讲给了医生?(指名说)2.船员的一段看似平常的话,却让哥伦布想到了野果子里可能含有的秘密。(课件出示)难道秘密在野果子里面?3.这句话是什么句式?(疑问句)你从中明白了什么?4.此时的你对他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小组讨论)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七)复述故事,感知情节,再现人物形象。师预设:正是有了哥伦布、医生们和许多科学家们的细心观察与科学实践,才有了维生素C的发现。其实,任何发现与创造都离不开观察与实践。只要我们做了有心人,也一定可以有许多的新发现。1.请你根据主要情节(看板书),复述课文,注意要抓住一些词句记住一些描写人物心情变化的细节,这样复述故事才能更加生动,吸引人。五人一组,每人复述一个情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