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1页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2页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3页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4页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 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第79次常务会议精神,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安监总厅文件关于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要求,结合盘县矿山事故应急预案和我矿实际可能发生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和应急救援工作的特点,特制定盘县陆中德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第一章 应急预案编制依据和适用范围一、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版)盘县矿山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盘府办发200563号)煤矿应急救援预案编制要求盘县矿山救护队2010年2月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盘县陆中德煤矿所发生的地面、井下各类矿山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第二章 事故地点和造成后果的预测第一节、概述根据我矿的地质条件、开采方式、巷道布置、采掘安排、机械电气设备、涌水量、瓦斯煤尘等情况,对可能发生的煤矿安全事故的类型、地点、程度和后果如下分析预测。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原因、至害物、伤害方式等,将盘县陆中德煤矿存在的安全生产事故类型分为: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伤害、灼烫、火灾、冒顶片帮、透水、爆破伤害、瓦斯爆炸、火药爆炸、容器爆炸、煤与瓦斯突出、地面自然灾害、中毒和窒息、粉尘职业危害、其它危害等。第二节 安全条件一、交通位置陆中德煤矿隶属盘县柏果镇所辖,属盘县煤田盘关向斜西翼北端的大田坝井田。盘县陆中德煤矿位盘县柏果镇,井田东南部有盘西铁路支线和盘(县)水(城)公路穿过,井田东南部有盘西铁路支县和盘(县)水(城)公路穿过。距柏果火车站5km,距盘县城关镇48km,距水城142公里,距320国道线30公里,煤炭运输比较方便。二、地形地貌井田内地形复杂,呈构造剥蚀山地地貌,峰峦起伏,上覆三迭系飞仙关地层受拖长江水流切割,在井田南部,东部形成陡峭河谷,西部煤系地层受剥蚀为不对称槽谷,使整个井田形成马蹄形单面山地貌,最高点大坡标高为+1816.2m,最低为大田坝林寨前拖长江河诃标高+1508m,高差较大,纵观井田,地形走向与地层走向一致,煤系露头标高一般在+1550+1700m间。三、水系矿井内地表水均汇入拖长江,隶属北盘江水系。井田内地表水系发育,拖长江自南西北流经井田东南部,流量根据月亮田矿区资料在1.2309.6m3/s之间,矿区内附近最高洪水位为+1505m。四、气象及地震本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根据盘县气象站1957年至1981年资料,年平均降雨量为1386.9mm,年最大降雨量为2105.5mm(1965),年最小雨量791.5mm(1958),为降雨量季节性变化非常明显,510月降雨量占全年雨量的85%,12月份至翌年3月降雨量仅占全年雨量的6%,月最高平均温度21.8和-6.4,年平均气温为15,一年有数次霜冷期,结冰时间57天,历年月平均最高日照数为102.2小时(10月),风速一般为1.3m/s,最大风速10m/s,主导风向为北风和东北风。本矿井由于地处云贵高原,高山环绕,地形起伏显著,雨量充沛,有“四季无寒暑,一雨变成冬”之称。五、矿井邻近煤矿及小窑情况根据贵州省城乡建设环保厅“黔城设通发1992230号文关于公布贵州省地震烈度新区规划的通知”本地区地震烈度属度区。六、水文地质本矿井直接充水层为飞仙关组下段,宣威煤组,但这些煤层皆为以泥岩及钙质泥岩为主的细砂粒矿物胶结,其含水性较弱,所以本井田是以大气降雨补给为主要充水源的裂隙充水矿床。拖长江流经井田东南部为界,与开采层位之间隔250400m的绿色及紫色层等相对隔水层,设计予留煤柱,以保安全。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型,生产中要注意防范老窑水对矿井的威胁。根据调查,矿井正常涌水量42m3/h,矿井最大涌水量130m3/h。七、地质灾害地表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受开采影响而发生的局部塌陷坑、塌陷裂隙、滚石及滑坡,在雨季期间应加强观测、监控,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八、瓦斯根据2011年瓦斯等级鉴定结果,本矿为突出矿井,其绝对瓦斯涌出量为3.72m3/min,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30.00m3/t。九、地温井田内无地温异常现象,属地温正常矿井。十、煤尘经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鉴定,本矿煤尘有爆炸危险性。十一、煤的自燃倾向性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对我矿煤的自然倾向性鉴定,本矿煤层属不易自燃。十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本矿自建矿以来从未发生过煤与瓦斯突出现象,邻近矿井也未发生过,但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煤层瓦斯涌出量逐步增大,所以必须加强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十三、冲击地压矿井自建矿以来未发生过冲击地压。十四、矿区水源、电源及通信情况1、矿井生产、生活用水均引自矿区山谷中泉水,矿井在地面修建有高位水池,作为主要水源。2、矿井主要供电电源为柏果电厂10KV高压农网,另一路为矿井自备电源(600KW)。矿井配备1000KW和800KW变压器各2台,均可满足生产、生活用电。3、该矿对外通讯采用程控电话和移动通信网对外联系,通信较为方便。井下电话设置矿用防爆电话,具体设施地点是生产调度室,井下挂钩(井底车场),工作面运输巷及掘进工作面机电峒室等地点。十五、井下运输方式和设备平巷人力推车、电瓶车运输,斜巷绞车提升。十六、开拓情况该矿为斜井开拓,石门贯穿各煤层,现在在+1412阶段布置1个2#煤层首采工作面,在12#煤层布置2各掘进工作面。十七、开采情况本矿井正在建设中,即将进入联合试运转阶段,进入联合试运转后,有3个采掘作业点,即1采面2掘进头。第三节、可能发生各类事故的类别、地点、后果一、瓦斯爆炸1、可能性的场所:瓦斯积聚的老巷,停风或供风不良的掘进迎头;采煤工作面的上隅角及回风巷;有瓦斯积聚密闭附近;巷道冒顶区;未封闭的无风巷道;突然停风瓦斯超限的采掘工作面。2、可能造成的后果:作业人员大量伤亡,通风运输系统严重破坏,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危及其它作业场所。二、煤与瓦斯突出1、可能发生的场所:石门揭煤时的掘进工作面,应力集中带的采掘作业场所,采掘工作面过构造应力集中带、防突安全保护距离不足的采掘工作面。2、可能造成的后果:突出的煤(岩)将工作面作业人员掩埋,产生大量瓦斯气体,发生窒息中毒死亡。三、煤尘爆炸1、可能发生的场所:煤尘堆积和飞扬严重的巷道或采掘工作面。2、可能造成的后果:作业人员大量伤亡,通风运输系统严重破坏,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危及其它作业场所。四、火药爆炸1、可能发生的场所:炸药、雷管储存、运输、使用的地点。 2、可能造成的后果:人员伤亡、设备毁坏。五、水灾1、可能发生的场所:掘进巷道前方有水体隐患存在的迎头,下山掘进迎头,采掘工作面顶部或推进方向存在积水场所。2、可能造成的后果:作业人员溺水身亡或大量人员被困井下,救灾不及时造成缺氧窒息。六、火灾1、可能发生的场所:采空区;有电气设备的巷道、采场、峒室;炮掘的场所;地面简易住房区,存放有油脂、易燃物料的场所;供电安全保护不完善的电气设备及电缆。2、可能造成的后果:人员灼伤,引起瓦斯或煤尘与瓦斯爆炸。七、冒顶片帮1、可能发生的场所:采掘工作面支护薄弱地带、失修严重的巷道及正在检修的巷道、采掘场所过老空或老窑处、地质构造破碎带及应力集中带等顶板活动剧烈处。2、可能造成的后果:作业人员被砸伤、死亡;作业人员被困于局部巷道内,长时间缺氧、脱水,救护不及死亡。八、放炮伤害1、可能发生的场所:采掘修放炮警戒安全距离不足、放炮母线长度不够以及放炮警戒撤人不到位的场所,处理瞎炮、残炮的地点。2、可能造成的后果:作业人员被炸伤亡。九、触电伤害1、可能发生的场所:带电检修作业场所、变配电设施无安全防护措施和安全警标的场所,以及裸露带体、漏电保护设施不良或缺失场所。2、可能造成的后果:触电伤亡。十、机械伤害1、可能发生的场所:运转设备的运转部位防护设施的场所、未停止设备运转进行检修维护作业的场所,起吊、卸装、拆卸、运输设备的场所。2、可能造成的后果:造成人员伤残或死亡。十一、地面自然灾害1、可能发生的场所:井田地表山高坡陡存在滚石的场所、采动后地表形成塌陷的场所、雨季沟谷存在山洪的地点、矸石山突发滑移部位、建筑设施基础下沉地点。2、可能造成的后果:附近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十二、中毒和窒息1、可能发生的场所:老巷及采空区内有害气体溢出地点、发生煤与瓦斯突出巷道的回风系统内、无风巷道内、高冒区域、室内燃煤取暖不通风场所。2、可能造成的后果:人员伤亡,发现抢救不及时发生死亡。十三、粉尘职业危害1、可能发生的场所:采掘修产尘地点及运输转载地点和其它粉尘浓度超过地点。2、可能造成的后果:作业人员患尘肺病,影响身体健康,过早死亡。十四、容器爆炸1、可能发生的场所:氧气瓶、乙炔瓶等压力容器和管道安设场所。2、可能发生的后果:人员伤亡、引起火灾。第三章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单位、人员和职责分工一、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1、矿成立“矿井灾害处理与抢救指挥部”,除负责日常预防措施的实施外,主要负责灾害事故发生的救灾和事后处理工作,指挥部成员如下:总指挥:瞿广兴(煤矿负责人)副总指挥:王明忠(矿长) 徐安勇(总工程师)成员: 杨小刚(安全副矿长) 浦绍文(生产副矿长)包继荣(机电副矿长)胡 斌(工会主席) 余祥熙(调度室主任) 晏和能(矿行政办公室主任) 缪 静(财务主管) 2、前线基地指挥部根据事故具体情况,设在井下易于处理事故的安全地点,具体成员、地点由指挥部根据具体情况指定。3、本矿救援机构组成单位、成员调度室:余祥熙 任周用 陈忠虎安全保卫组:张正光 吴良超 余祥柱 王会平 李超 敖成邦电工班:杨细英 袁明啟 张永 王明成 瞿春祥 陆达祝 敖选作钳工班: 余尤方 何永祥轨道班:陈友加(班长)等五人支护班:王明伍(班长)、蒋小旺(班长)等十二人抢险突击队:杨小刚(抢险突击队队长) 浦绍文 包继荣 王明成 何维顺 包崇凯 吴仕光 鲍吉东 周选应 王光快 胡宝昌 吴小五 姬成永 浦同德 敖成懂 仓库、器材供应及汽车运输: 张梅香 赵燕梅 胡斌生活与善后:张正光 晏和能 胡 斌4、救灾指挥部设在矿调度室。二、处理事故有关人员职责、分工1、矿长:是事故救援的全权指挥,在总工程师、技术人员和矿山救护队的协助下,制定应急救援方案和计划。2、总工程师:是矿长处理灾变事故的第一助手,在矿长的领导下,组织营救遇险人员和处理事故的作战计划。3、副矿长:负责组织为处理事故所需的抢险突击队待命,及时调集救灾所需的设备材料,并由指定的副矿长严格控制入井人员,签发抢救事故的入井特别许可证。4、矿山救护队长:对矿山救护的具体行动负责,全面指挥、领导矿山救护队,根据救援方案和计划,完成对灾区遇险人员的救援和事故处理。5、抢险突击队:根据矿长命令,协助救护队抢险救灾工作。6、驻矿安全监督员:根据处理事故作战计划,对抢险救灾工作的安全和入井人员的控制实施有效监督。7、技术主管:负责准备好必要的图纸和资料,按照矿长命令负责协调各方面工作。8、通风技术员:按照矿长的命令,负责改变矿井通风系统,监视通风状况,完成必要的通风工程。9、矿值班调度员:负责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情况,并立即将事故情况向救护队、矿长和有关领导汇报,随时统计掌握井下人员情况。10、有关班、队长:负责查对留在本区域工作面内的人数,并采取措施将他们有组织地带领撤退到安全地点直至地面,将现场所见到的事故性质、范围和发生原因等情况,如实详细报告矿调度,并随时接受矿长命令,完成有关抢险和灾害处理任务。11、考勤和矿灯发放人员:根据入井人员的挂牌和领取自救器号码,查清入井人数及姓名,并迅速报告调度室,对没有经指定的副矿长签发的入井特别许可证的人员,不得发给矿灯和自救器,并在井口严格检查,制止入井。12、经营主管、材料供应员:及时准备好必需的抢险器材,并根据矿长的命令,迅速运送到指定地点。13、机电矿长:带领电工班和钳工班,根据矿长命令,负责改变主要通风机的工作制度,并保证其正常运转;掌握矿区内的停送典工作,及时抢救安装机电设备;完成其它有关任务。14、轨道班:负责将遇难人员及时运送井上,保证救灾人员和器材及时运到事故地点,满足救灾需要。15、医疗室:负责组织对受伤人员的急救治疗,组织护理和药物供应。16、生活和善后人员:保证对遇难人员的妥善安置和救灾人员的住宿以及其它生活事宜。第四章 事故报告的程序一、发生事故时现场人员的行动原则1、及时报告灾情发生灾变事故后,事故地点附近的人员应尽量了解或判断事故的性质、地点和灾害程度,并迅速利用最近点的电话或其它方式向矿调度室汇报,并迅速向可能波及的区域发出警报。2、现场积极自救灾害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沉着冷静,根据灾情和现场条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投入现场自救、抢救。3、安全撤离当现场不具备事故抢救条件时,或可能危及人员的安全时,应根据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规定的撤退路线和现场实际情况,在班队长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下,迅速撤离危险区域。二、发生事故后矿行动原则1、调度室在接到井下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向矿应急救灾指挥部报告,并按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名单通知有关人员立即到救灾指挥部(调度室)集合、待命。2、救灾指挥部人员在救灾总指挥的带领下,根据已掌握的情况,初步分析判断井下事故的类型、程度和影响范围,立刻启动相关预警级别和救灾方案,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控制灾情,尽快核实灾情和人员伤亡情况,并立即向县应急指挥办报告,同时向县救护队、县煤炭局、柏果镇煤管站、柏果镇政府报告。三、事故报告的程序第五章 发生事故后采取的行动和措施一、煤矿处理灾害事故行动原则:1、由事故发生单位的现场人员或井下值班管理人员将发生事故的地点、,时间、事故范围程度、现场情况、人数及撤人情况向矿调度室紧急汇报。2、矿调度室值班人员应做好事故记录,并立即通知总指挥和矿领导及有关人员,并同时向上级主管门汇报,根据情况判断是否要救护队,若需要立即通知。 3、矿调度室通知人员按附表二顺序通知有关人员到矿调度室集合,并做好通知记录,同时切断所有与处理无关的电话线路。 4、矿总指挥到电话后,立即到矿调度室主持全面救灾工作,并向有关人员发布处理事故的各项命令及监督救灾措施的执行。 5、 指挥工作只能由总指挥一人统一进行,任何人不得干扰总指挥的工作,避免乱指挥,造成指挥失误。6 、各有关人员接到电话通知,立即到矿调度室向总指挥报到,根据总指挥的命令结合,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和事故现场其体情况参与制定处理事故的措施和方法。是否成立现场指挥所由总指挥决定,现场指挥人员由总指挥派,现场指挥员必须对总指挥负责。7、镇卫生院接到通知后,立即组织医务人员将已准备好的急救器材、药品送上救护车,迅速赶到现场急救,对重伤员要迅速转移救护,必要时请县医院协助抢救。8 、矿调度室必须存有齐全的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的全套图纸和文字说明资料。当事故发生时,以便参照指挥处理。9、材料供应部门必须准备好救护器材、物资,和运输车辆,当发生灾害时,矿有关部门要全力以赴,赶到现场听候命令,准备执行任务。二、灾害处理计划措施(一)、瓦斯、煤尘及火灾事故的处理计划措施:1、矿井发生重大灾害事故后,必须立即成立抢救指挥部,矿长任总指挥,矿山救护队长为指挥部成员,井下基地指挥,由指挥部选派具有救护知识的人员担任。矿山救护队长对矿山救护队行动具体负责,全面指挥。当灾情突然发生变化,基地指挥来不及向指挥部请示时,基地指挥可向基地救护队指挥员下达命令,并及时向指挥部报告。2、矿井发生事故后,如有附近企业矿山救护队联合作战时,应成立矿山救护队联合指挥部,由县救护队长担任作战部指挥,协调各救护队战斗行动,如果不能胜任指挥工作时,由总指挥另行委任。3、矿井发生火灾、瓦斯、煤尘、等重大事故后,必须首先组织矿山救护队侦察,准确探明事故性质、原因、范围、遇难人员数量和所在位置,以及巷道通风、瓦斯等情况,为指挥部制定抢救方案提供可靠依据。4、处理事故时,应在灾区附近的新鲜风流中选择安全地点设立井下基地指挥所。井下基地指挥所应有矿山救护队指挥员、待机小队和急救员值班,设有通往指挥部和灾区的直通电话,备有必要的救护装备及器材,并有专人经常检查风流和气体变化情况。5、处理事故时,进入灾区的矿山救护小队的人员不得少于6人,并根据事故性质的需要,携带必要的技术装备。小队在窒息区工作时,队员必须保持在彼此能看到或听到音响信号的范围内。在任何情况下,严禁个人单独行动,严禁通过口具讲话。矿山救护队员在灾区工作一个呼吸器班后,应至少休息4小时,才能重新佩戴呼吸器工作。6、处理矿井火灾事故时,必须指定专人检查瓦斯和煤尘,观察灾区气体和风流变化。当有爆炸危险时,矿山救护队必须将全部救护人员立即撤到安全地点,然后采取措施,排除爆炸危险。否则,指挥部必须采取保证安全作业的措施。7、井下发生火灾时:(1)局部火灾应及时消除,局部煤层着火、局部瓦斯燃烧、电缆着火冒烟等局部区域,在安全的条件下,现场指挥员要立即切断电源,组织一定的人员直接进行灭火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其余人员按避灾线路中规定的路线迅速撤到安全地点或升井,到地面。(2)如果判断事故扩大,井下人员无法抢救时,应利用一切办法迅速通知井下所有人员和抢救人员全部撤出升井,立即通知救护队进行抢救,减少损失。(3)当值班领导的值班调度员接到灾害事故电话,立即通知全体井下人员及在灾区的整个回风系统人员撤离危险区域到安全地点或地面。同时向矿调度室汇报,并通知考勤室和灯房,查明井下人数以便抢救。并切断灾区电源。但掘进头火灾必须保证局扇正常运转,防止瓦斯集聚。(4)对主扇的运转、停止、反风或增加风量等关系重大的措施,必须切实了解、分析现场灾区的确切位置、通风系统、瓦斯情况等后,才能制定事故处理措施,经慎重研究决定后,由总指挥发布命令才能执行。(5)撤退灾区人员:a、事故发生后,灾区人员立即采取自救与互救措施,然后按避灾路线撤出,撤退时注意风流方向,取捷径进入新鲜风流区域,受有害气体威胁时,要立即戴上自救器。b、灾区人员在撤退过程中,应在班组长、通风人员、救护人员、救灾人员指引下撤离,并清点人数,立即通知矿调度室,灯房核对后及时汇报矿调度。c、救灾指挥部在指挥救灾时,首先应采取有效措施抢救遇难人员,并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6)避灾措施:a、暂时躲避到安全地点不能撤离的人员要沉着、冷静,尽量减少动作,并要在躲避地点巷道口悬挂矿灯、工具或定时间隔敲打管子、铁轨等,发出呼救信号、等待救援。b、避灾地点若有压风管,可设法打开管路,以便向避难人员输关新鲜空气。(7)停电措施:a、发生灾害时,由救灾指挥部下令,调度室通知井下变电所停止向事故区域送电。b、变电所值班电工接通知后应立即将通行各工作面的电源切断。c、恢复送电时,必须经瓦斯检查员检查送电区域瓦斯浓度,确认不超过1%,向灾区指挥部汇报,指挥部按照先送风后送电的原则,下令指定地点逐级送电。(8)防止事故扩大的措施:a、主井口、井底车场或大巷主要硐室发生火灾扑灭不了时,由救灾总指挥决定反风、停风或封闭等方法进行处理。b、对采区主要进风巷发生火灾时,可采取直接灭火或短路通风;采掘工作面着火,直接灭火扑灭不了时,可用隔绝方法进行封闭。c、对采区火灾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张挂风帘、减风或采用预设的局部反风方法来处理,一般情况主扇都要保持正常运行。d、井下处理火灾(或火区)遇有瓦斯、煤尘爆炸危险时,要在火区的井风口一面连续观测瓦斯浓度,同时充分备料,抓紧进行封闭,建立防爆墙,若发现有爆炸危险时要及时撤退人员至安全地区,待爆炸停止后,再返回灾区建立防爆墙。e、要采取防止二次火源发生的措施。(9)火区封闭后,要采取均压措施,促使火区早日熄灭,必要时,应将排水管路和压风管路临时改为消防管路。8、井下发生瓦斯、煤尘爆炸时:(1)当值班领导和值班调度员接到灾害电话,立即迅速组织撤出灾区和受威胁区域的全部人员。(2)组织矿山救护队探明事故地点、范围和气体成份,抢救遇险人员,发现火源立即扑灭,并切断灾区电源,防止二次爆炸。(3)在证实确无二次爆炸的可能时,迅速修复被破坏的巷道和通风设施,恢复正常通风排除烟雾,清理巷道。(4)撤退灾区人员措施同发生火灾时第(5)条相同。(5)避灾措施:a、当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无其它巷道躲避或来不及撤离时,避灾人员要注意爆炸冲击波的方向,要迅速背着空气冲击的来向,脸朝下扑倒在水沟里,用湿毛巾堵住嘴和鼻子,并盖住皮肤裸露部分,以隔绝火焰和防止高浓度有害气体的伤害,待爆炸波过去后,要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然后按避灾路线撤出。b、其它措施同发生火灾时的避灾措施相同。(6)停电措施同发生火灾时的停电措施相同。(7)防止事故扩大措施:a、要采取防止瓦斯、煤尘二次爆炸的发生。b、当发生瓦斯、煤尘爆炸通风系统遭到破坏时,应立即组织人员尽快恢复通风系统,如通风系统不能及时恢复,要派救护队员向灾区送自救器,抢救灾区人员。c、为防止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的蔓延,除恢复通风系统、切断事故区的电源外,还要有计划地排放发生事故时积聚的有毒、有害气体。d、抢救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的遇难人员时,必须在救灾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行动,抢救工作由救护队进行。9、发生煤与瓦斯突出时:(1) 迅速撤出灾区的所有人员和抢救遇险人员。(2) 切断灾区的所有电源。(3) 对充满瓦斯的主要巷道加强通风,迅速将高浓度瓦斯直接引入回风道中,排出矿井。(4) 发生突出时,要严格清除回风井口周围的一切火源,切断除主扇以外的一切电源。(5) 迅速恢复正常通风和清理突出煤(岩)。(二)水灾事故的处理计划:1、发生透水事故后,现场人员必须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并要在班组长或老工人的指挥下迅速按避灾路线撤出。2、调度室接到透水通知后,要立即向矿领导、应急救灾指挥部汇报,并立即通知救护队及有关单位进行抢救,同时,根据出事地点和可能波及的地区,通知有关人员撤出危险区域。3、透水后,应尽可能将水引入水仓,启动全部排水设备,全力以赴排水。4、透水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应尽快准确地核查井下人员,如发现人员被水堵在井下,则应首先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进行抢救。5、透水事故发生后,首先将出水水源调查清楚,然后组织力量和排水设备进行排水,如水源补给量特别大,用强力排水不能奏效,则先堵住涌水通道,截住补给水源,然后排水,排水时应制定专门的安全措施。(三)冒顶事故的处理计划:1、迅速查明冒顶的范围和被埋压、堵截的人数和位置。2、迅速恢复冒顶区的正常通风,如暂不能恢复时,利用风水管路等向被埋压、堵截的人员输送新鲜空气,使被埋压人员了解抢救正在进行,从而增强自救的信心和决心。3、处理冒顶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由外向里,加强支护,防止二次冒顶,必要时,开掘通向被埋压、堵截人员的专用巷道。4、处理大面积冒顶事故,应根据现场情况,制定专门措施。(四)处理各种灾害事故应遵循的原则:1、系统突然停电时,所有井下人员必须全部升井到地面,恢复送电后,主扇正常起运并运行一段时间,瓦检员下井检查井下瓦斯情况,如掘进头瓦斯超限达3%以上,必须请救护队排放,在此期间其他任何人不得下井,待瓦检员汇报一切均正常后方可入井作业。2、为了控制灾区事故的扩大,在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时,首先要了解分析,查明现场的情况,充分听取工人和现场干部的意见,用科学的态度来确定方法、步骤、工作程度,防止灾害的扩大。3、井下避灾路线在平时应设置路标,在编制作业规程时,每个采掘工作面都要有准确的避灾路线图和文字说明,认真向职工贯彻并考试,不及格者要继续贯彻学习,合格后才能上岗作业。4、新工作面开工前由队长带领所有人员熟悉避灾路线。第六章 事故应急救援的资源信息一、救援队伍本矿与盘县矿山救护队每年签订救护协议,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由盘县救护中队作为主要救援力量,本矿建立有兼职的抢险救援突击队,可进行一般性安全事故的抢险救灾,在发生重大灾情事故时,可协助县救护中队展开救援工作。本矿救援队伍组成如下:队长:杨小刚副队长:包继荣 浦绍文 成员:王明成 王明武 瞿广书 蒋开平 吴仕光 包从凯 浦同德 王光快 胡保昌 矿其它辅助部门根据抢险应急指挥部的命令,协助救援队伍开展工作,技术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后勤部门提供后勤保障。二、救援装备县救护中队储备有一个中队的救援物资。本矿储备有一定的必备救援装备和物资。附表一:矿应急救援物资仓库物资、工具储存表品名规格单位库存备注11KW风机Y11台322KW风机Y11台3风筒500米400信号线米200灭火器58kg个18光学瓦检器台6板皮长2.4-3米M35方板6010030M32铁丝8# 10#kg30大锤5磅个3铁锹带把把15尖镐带把把10铁棍1.5-2米根10铁钉3#-5#kg40刀据把6手锤把6胶管2#-6#米200勾子把8水桶个10麻袋条200铁铲把20千斤顶台4三、救援专家县矿山应急指挥部聘有有关专家组成应急救援专家组,必要时参与应急救援工作,本矿技术人员协助专家组开展工作,为专家组提供技术支持。四、伤员救治对轻微伤员送往柏果镇卫生院和土城矿医院治疗,对特重伤员、本地无法治疗的伤员可送往盘江煤电公司总医院或省级医院进行治疗。第七章 事故及救援通信联系方式 一、井下通信本矿生产通信系统有矿井程控电话网,程控主机设在调度室,可驳接40号门电话,调度室、井口、井下各工作面、硐室都安设有防爆电话机,主机现有10个备用接口,可满足救灾时架设临时通信线路的需求,矿井通信系统平时由电工班负责维护,随时保持通信畅通。二、地面通信系统本矿地面对外通信采用盘县电信局程控电话,地面各办公室、调度室均设有电话机,可直接与救护队、县矿山应急指挥办、煤炭局等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联系。三、具体联系方式附表二:发生事故后必须立即召集的本矿人员名单通知顺序序号姓名电话号码住址电话通话时间接话人办公室住宅手机1包继果2包继甫159855898882陶学武135958837393张乔中德4瞿广矿5王明中德6徐安矿7浦绍矿8杨小近9包继矿10余祥矿11宴和矿12缪 果附表三:序号单位电话号码电话通话时间接话人1县矿山救护队3222957 32269502县矿山事故应急指挥办公室36362783县矿山事故应急指挥部36362784县煤炭局36358765县安监局36362786柏果安监站36220067柏果镇政府36220148柏果镇卫生院21833769柏果镇派出所362205510柏果镇电管站3623839第八章 保障应急预案贯彻执行的措施一、通信保障1、县矿山应急指挥办与指挥部成员单位建立应急电话。2、电信部门负责协调事故区域内的通讯联系,保障信息网络的畅通。3、本矿电工班负责矿区生产电话网络检修、维护、确保信息畅通。二、救援装备和物质保障1、县煤管局有一个矿山救护中队的储备救援装备。2、本矿非常仓库储备有必要的救灾装备的物资,非常仓库内物资平时不准运用,只准救灾时使用。三、救护队伍保障1、县矿山应急指挥办负责组织、协调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和矿山应急救援工作。2、本矿建立有兼职的应急救援机构,并每年与县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四、交通运输保障1、各级交通管理部门应保证应急救援队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