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先秦诸子选读庄子庄子的文章非常有特色,鲁迅曾经有过这样的评价:“庄子著书,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言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清代学者林云铭也说庄子是“文字中的鬼神”,“不可不全读”。【学习目标】1、了解庄子的生平经历及其思想。2、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基础知识。3、能从选文中汲取有益的“精神食粮”,积累名言警句。 【课前预习】一、关于庄子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另一说河南省商丘市东北)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二、关于庄子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一、 无端崖之辞【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并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翻译课文。 2、分析、评价庄子的哲学思想。 3、体会庄子艺术表达形式的奇妙之处。过程与方法:1、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落实文言基础知识。2、疏通文意,加强诵读,理解第1、3、4则的大意,感知庄子寓言的特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庄子的思想观点并给予客观的评价,认识庄子思想的现实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讲授第1则、第3则、第4则选文。2引导学生体会庄子艺术表达形式的奇妙之处。【课前预习】一、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郢人() 斫() 履() 揖()踵() 怵() 缁() 会稽()期年() 惮赫() 离而腊之() 穷闾()槁项() 黄馘() 忿然()(答案:yng、zhu、l、y、zhng、ch、z、kui、j、j、d、x、l、go、x、fn)二、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且解释词义。1、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_通_,意思是_2、骛扬而奋鬐_通_,意思是_3、趣灌渎_通_,意思是_4、王说之_通_,意思是_5、夫处穷闾阨巷_通_,意思是_6、反于宋_通_,意思是_(答案提示:1、“恂”通“瞬”,意思是“瞬间”,与“目”合在一起,指“眨眼”。2、“鬐”通“鳍”,意思是“鱼鳍”。3、“趣”通“趋”,意思是“奔向”。4、“说”通“悦”,意思是“高兴”。5、“阨”通“隘”,意思是“狭隘”。6、“反”通“返”,意思是“返回”。)三、古今异义词解释。1、虽然,臣之质死久矣古义是_,今义_2、适矢复沓古义是_,今义_3、犹象人也古义是_,今义_4、莫不厌若鱼者古义是_,今义_5、饰小说以干县令古义是_,今义_(答案提示:1、“虽然”古义是“虽然这样”,今义常用作关联词,表转折。2、“复沓”古义是两个词语,“复”是“又”的意思,“沓”是“合”的意思,今常看作是一种修辞方法。3、“象人”古义是“木偶人”,今义是两个词语。4、“厌”古义是“满足”,今常常表示厌烦。5、“小说”古义是“偏颇琐屑的言论”,今是指一种文体。)四、解释加点词语的用法。1、离而腊之本义是_,这里_2、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本义是_,这里_3、揖御寇而进之本义是_,这里_(答案提示:1、“腊”本义是“干肉”,这里指“做成干肉”,名词用作动词。2、“活”本义是“活着”,这里是指“使活”,使动用法。3、“进”本义是“前进”,这里是指“使前进,上前”,使动用法。)五、一词多义。1、若能射乎 若:_2、任公子得若鱼 若:_(答案提示:你;此)六、特殊句式。1、投竿东海 _2、宋人有曹商者_(省略句,定语后置句)【文本探究】一、“郢人斫垩”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抒发了庄子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生活中志趣相投的人很难遇到,要好好珍惜,没有“他”,自己的才能也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了。庄子告诉我们,并非什么人都可以充当对象。斫者与被斫者都同样了不起,失去任何一方都不能成功。故庄子与惠子同匠石和郢人,双方的对立与配合是自然和谐、天衣无缝的。他们的对立与配合,不仅凝聚着思想互异的默契,凝聚着友谊,而且也凝聚着个体生命得以最自由最充分发挥的自然真实。所以,人世间有这样一种人,在一起的时候常常面红耳赤地争论,可是交情却极为笃厚,就像庄子与他的好友“惠子”。二、结合现实,谈谈你对第3则寓言故事的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发?解析:违背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即使是好心做事,也会造成惨重的后果,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觉。例如:种植、教育孩子方面、“文革”、“大跃进”、盲目地建设“开发区”等等。事物皆有其特殊性,强求一律,反而坏事。一个人的本真是最重要的,不要试图去改变本真。 三、仔细研读第4则文本回答以下问题:(1)这则寓言故事的特点是什么?你如何理解任公子的作为?解析:奇特的夸张、大胆的想象,还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雄浑壮阔的描写,极尽写作之能事来写任公子,这可是个目标远大、干大事的人啊!(2)庄子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你有何启发?你想到了哪些人物?解析:人生在世,应当有大志向、大抱负,才能达到目的,才能真正参与社会生活、参与同家管理。学生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你们看他们:南郭先生、赵括、蒋干、马谡。【课后练习】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顾谓从者曰 _2、郢人垩漫其鼻端_3、使匠斫之 _4、匠石运斤成风 _5、臣之质死久矣 _6、措杯水其肘上 _7、临百仞之渊,背逡巡_8、夫至人者 _9、旦旦而钓 _(答案提示:1、回头;2、白色土;弄脏;3、用斧头砍;4、斧头;5、目标;6、安放;7、退却;8、修养到最高境界的人;9、天天)二、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回答问题。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矣,子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于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梁国而吓我邪?”1、解释下列加红词语的含义。(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_(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_(3)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_(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_2、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_ 3、庄子讲鵷鶵的故事用意是什么? _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纹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1、解释下列加红词语的含义。(1)使使使厚币迎之 _(2)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_(3)养食之数岁 _(4)衣以纹绣 _2、找出文章中出现的判断句,并把它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 3、庄子在故事中是怎样说理的,表达了他怎样的心情?_ 参考答案: (一)1、(1)名词作动词,做宰相。(2)都城。(3)停息。(4)怎么。2、追求自由快乐。3、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庄子是一位不追求名利之人。(二)1、(1)前一“使”为派遣,后一“使”为奉使命办事的人,即使者。(2)用作祭品的牛。(3)喂养。(4)穿、披。2、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3、采用比喻说理的方式,说明自己不愿为世为累,不愿为名利所累,愿意过自己快乐自由的生活。三、交流提升:(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1、庄子的寓言和孟子的寓言分别给你怎么样的阅读感受?说说他们之间有何不同?解析:孟子的寓言(如王好战)虽然有夸饰,但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其人物、事件、情节基本上不背离现实生活。庄子的寓言倾向于对现实经验做超现实的夸张。2、对庄子的“奇怪之语”“虚妄之文”,你怎么看?解析:东汉前期的著名学者王充曾经用批评的口吻说:“世俗之性,好奇怪之语,说虚妄之文。何则?实事不能快意,而华语惊耳动心也。”(论衡对作)又说:“俗人好奇,不奇,言不用也。”(论衡艺增)他的批评对作家和读者都有一定的警示意义,可是必须承认,文学作品中的“奇怪之语”“虚妄之文”确实可以给读者带来卓异不凡的审美体验,引起读者更加强烈的阅读快感。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在移居诗中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世人“好奇”、文以奇为美,本不足为怪,更不应该一概加以贬斥。只要这种奇文不传达对社会、人生有害的信息,好比是用文锦覆盖着陷阱一样,就不要否认它特有的魅力和巨大的艺术价值。 鹏之徙于南冥【教学导入】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学习目标】1、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形象化说理的风格。2、能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1、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思路纵横、气势非凡、汪洋恣肆的特点。2、欣赏其浑莽开阔的意境和独具特色的气韵美【学习难点】1、寓言体的特点。 2、浪漫主义的奇丽色彩和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合作讨论【课前预习】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抟()莫之夭阏()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穷发之北() 未数数然也()泠然()(答案提示:tun、xu、qing、f、shu、lng)二、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词义。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_通_,意思是_2、其翼若垂天之云 _通_,意思是_3、而后乃今培风 _通_,意思是_4、此小大之辩也 _通_,意思是_5、而征一国者 _通_,意思是_6、旬有五日而后反 _通_,意思是_7、而御六气之辩 _通_,意思是_8、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 _通_,意思是_9、吾以是狂而不信也_通_,意思是_10、是其言也,犹时女也。 _通_,意思是_11、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_通_,意思是_(答案提示:1、“冥”通“溟”,意思是“海”。2、“垂”通“陲”,意思是“边”。3、“培”通“凭”,意思是“凭借”。4、“辩”通“辨”,意思是“区别”。5、“而”通“能”,意思是“能力”。6、“反”通“返”,意思是“返回”。7、“辩”通“变”,意思是“变化”。8、“息”通“熄”,意思是“熄灭”。9、“狂”通“诳”,意思是“欺骗”。10、“女”通“汝”,意思是“你”。11、“龟”通“皲”,意思是“皮肤冻裂”。)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怒而飞_2、志怪者也_3、去以六月息者也_4、其负大舟也无力_5、置杯焉则胶_6、莫之夭阏_7、抢榆枋而止_8、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_9、穷发之北_10、知效一官_11、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_12、请致天下_(答案:1、奋起、奋发;2、记;3、风;4、载;5、搁浅;6、阻止;7、碰;8、或;9、草木;10、授;11、名词作动词,指在其位而无所为;12、归还)四、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1、南冥者,天池也。 _2、齐谐者,志怪者也。_3、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_(答案:都是判断句)五、古今异义词。1、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羊角: 古义是_,今义是_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劝: 古义是_,今义是_(答案:1、古义是“羊角状弯曲而上行的旋风”,今义是“羊的角”。2、古义是“努力”,今义是“劝说”。)六、解释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或用法。1、 之二虫又何知! _2、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_3、 是鲁孔丘之徒与? _4、 偃之言是也!前之言戏之耳。_5、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答案提示:1、这,指示词;2、到,动词;3、的,助词;4、的,助词;5、主谓之间取独,无义)【文本探究】 一、作者在文章中是怎样通过对比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人生观的? 解析:作者用鲲鹏和蝉、学鸠、斥鴳做对比,用适郊野者、适百里者和适千里者做对比,用小年和大年做对比,用“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跟定乎内外之分的宋荣子、御风而行的列御寇做对比,最终引出了心目中的人生最高境界,这就是至人、神人或圣人。二、作者在提出“逍遥游”之前,为什么先强调“小大之辩”?解析:先用简单的故事来启发读者,为下文作好铺垫。三、那作者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到底是什么?这是怎样的境界?哪种人能达到种境界? 解析:“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也只有课文最后提到的“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因为他们“无己、无功、无名。” 四、翻译下面这段文字。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解析:尧打算把天下让给许由,说:“太阳和月亮都已升起来了,可是小小的炬火还在燃烧不熄;它要跟太阳和月亮的光亮相比,不是很难吗?季雨及时降落了,可是还在不停地浇水灌地;如此费力的人工灌溉对于整个大地的润泽,不显得徒劳吗?先生居于国君之位天下一定会获得大治,可是我还空居其位;我自觉心里不安,请允许我把天下交给你。”许由回答说:“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经获得了大治,而我却还要去替代你,我将为了名声吗?名是实所派生出来的次要东西,我将去追求这次要的东西吗?鹪鹩在森林中筑巢,不过占用一棵树枝;鼹鼠到大河边饮水,不过喝满肚子。你还是打消念头回去吧,天下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用处啊!厨师即使不下厨,祭祀主持人也不会越俎代庖的!” 【课后练习】一、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愤怒B.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覆:倾倒C.而后乃今培风 培:通“凭”,凭借,依靠D.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控:投二、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之二虫又何知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A.“是”字与“之”字相同,两个“且”字也相同B.“是”字与“之”字相同,两个“且”字不同C.“是”字与“之”字不同,两个“且”字相同D.“是”字与“之”字不同,两个“且”字也不同三、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吾以是狂而不信也 B旬有五日而后反C此小大之辩也 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四、下面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 )A.鹪鹩巢于深林 B.而后乃今将图南C.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D.其坚不能自举也五、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同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三飡而反,腹犹果然 B.而后乃今将图南C.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D.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六、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抟扶摇而上(tun)坳(o)堂B我决(xu)起而飞 宿(s)舂粮C泠(lng)然善也恶(w)乎待哉D枪榆枋(fng)而止斥鴳(yn)笑之七、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北冥有鱼 B此大小之辩也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旬有五月而后反八、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未有知其修者 长 朝菌不知晦朔 阴历每月的第一日B控于地而已矣 投,落下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载C此亦飞之至也 最高 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责难D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奋发 而后乃今培风 凭九、下列红色实词解释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A适莽苍者 B腹犹果然 舟行适临汝食不果腹C志怪者也 D绝云气 聊斋志异会当凌绝顶十、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以五百岁为春 B鹏之徙于南冥也 去以六月息者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C、其正色邪 D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其视下也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十一、下列加点的字词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B而后乃今将图南C不过数仞而下 D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十二、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莫之夭阏 B之二虫又何知C以游无穷也 D彼且奚适也十三、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2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3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参考答案:一、A,二、,三、,四、,五、,六、B宿(xi)舂粮七、C(A冥溟 B辩辨 D有又;反返)八、A(晦,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九、D绝云气,超越;会当凌绝顶,(A到B充实C写)十、B(A以五百岁为春,把;去以六月息者也,凭借。C其正色邪,表揣测的语气:其视下也,代词,它。D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将;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况且)十一、A名词作状语(其它都是名词作动词)十二、C以游于无穷也,省略句(其它都是宾语前置句)十三、略东海之大乐【教学目标】1、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2、根据故事内容探讨寓意。3、理解庄子的思想并联系现实体会庄子的思想意义。【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理清文意是本文的重点。2、联系现实理解庄子的思想意义是本文的难点【教学导入】也许同学们听说过王国维有关求学的三种境界。其实我们的人生也存在着多种境界。从学识方面看,有目光短浅、见闻狭窄的井底之蛙,也有学富五车、有远见卓识的泰山北斗。从德行方面看,有只知道扫自家门前雪而不能为他人着想的人,也有忧以天下、乐以天下的人。前者为小境界,后者为大境界。我们生活,不能够仅仅局限于活着,而应该更好地活着,活出品质,活出价值,活出境界。高境界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但是只要我们肯努力,不放弃,我们就一定可以离大境界的距离近一些。希望同学们学习本文,能够对这个问题有一些认识和感悟。【课前预习】一、给加点的字注音。涘()渚()逡巡( )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二、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并说明通什么字,并且解释词义。1、不辩牛马 _通_,意思是_2、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_通_,意思是_3、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_通_,意思是_4、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_通_,意思是_5、今吾闻庄子之言,汒然异之 _通_,意思是_6、公子牟隐机大息 _通_,意思是_7、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 _通_,意思是_8、无档无西,始于玄冥,反于大通 _通_,意思是_(答案提示:1、“辩”通“辨”,意思是“辨别”。2、“虚”通“墟”,意思是“所居之地”。3、“卒”通“萃”,意思是“聚集”。4、“豪”通“毫”,意思是“动物长而细的毛”。5、“汒”通“茫”,意思是“为之感动惊异”。6、“机”通“几”,意思是“几案”。“知”通“智”,意思是“智慧”。7、“竟”通“境”,意思是“界限”。8、“反”通“返”,意思是“返回”。)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_ _2、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_ _3、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_4、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_5、乃逸而走_(答案提示:1、河流;黄河;2、转;脸色;3、固;4、赞许;5、逃跑)四、指明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特殊用法。1、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_2、然不然,可不可_3、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_4、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_(答案提示:1、意动用法;2、意动用法;3、名词作状语;4、使动用法)五、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注意古义与今义的区别。合同异,离坚白 古义:_今义:_(答案提示:“合同”在这儿是两个词,不同于现在所说的“合同”。这句话比较难以理解,意思是“把事物的同和异合而为一,把事物的硬度和颜色分别开来”。)【文本探究】一、河伯和海神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解析:河伯:知错能改,善于纠正自身不足的人。 海神若:谦虚不自满的人。 二、海神若的话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解析: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生活中人不应该自满,而是要不断地进取,不断地去认识未知的领域,去见识未知的世界,这样才能够达到人生新的境界,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三、秋水宣扬了一种怎样的理想境界? 解析:庄子在文章中宣扬了一种不受地域局限,不受时间拘束,不受所受教育束缚的大境界。四、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突出特色?解析:使用了对比和比喻。同学们可以结合原文来进行分析。五、结合我们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这则寓言故事含义的理解。再根据文章的内容,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学习上不断探索,寻求新的知识领域去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2、不自满,不自傲,虚心接受,不断提高个人的人生境界,实现更大的理想。消除画地为牢、故步自封、安于小我的心态,不能够自满,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能够始终朝着目标努力。六、找出文章中出现的成语,并解释其含义。1、第一个成语:_意思是:_2、第一个成语:_意思是:_解析:1、望洋兴叹: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微小,今多比喻想做一件事而又无能为力,无可奈何。2、贻笑大方:被有学问或内行的人所笑。【课后练习】一、解释加点的实词望洋向若而叹曰。 望洋,仰视的样子。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少/轻,认为.少/轻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虚,墟,处所。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多,赞许。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 受气,禀受自然之气。二、解释加点的字之:野语有之曰 。 说法,代词我之谓也。 宾语前置标志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取消句子独立性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的,助词 于: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于,被。拘于虚也。 于,被 。今尔出于崖涘。 于,从。莫大于海。 于,比。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于,在 。三、文言文特殊句式莫己若者。 宾语前置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被动句又奚以自多。 宾语前置居则曰:“不吾知也!” 宾语前置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宾语前置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宾语前置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宾语前置 四、能力拔高 下面是吕氏春秋去宥篇中的一段话,请加上标点。 有与人邻者,有枯梧树其邻之父言梧树之不善也其人遽伐之邻父因请而以为薪其人不悦曰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此有所宥也夫请以为薪与弗请此不可以疑枯梧树之善与不善也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此真大有所宥也夫人有所宥者固以昼为昏以白为黑以尧为桀宥之为败亦大矣亡国之主其皆甚有所宥邪故凡人必别宥然后知别宥则能全其天(指身)矣 文意提示:“此有所宥也”,毕沅疑“宥”与“囿”同,谓有所拘碍而识不广也。以下文观之,犹言“蔽”耳。此所谓“囿”,即庄子秋水篇所谓“拘于虚”,“笃于时”,“束于教”之类。去宥篇所谓“凡人必别宥然后知”,意谓凡人必能看透自己由地域、时代、政教、风俗,以及其他来源所养成之偏见,方能知事物之真相。 解析:有与人邻者,有枯梧树,其邻之父言梧树之不善也,其人遽伐之。邻父因请而以为薪。其人不悦曰:“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此有所宥也。夫请以为薪与弗请,此不可以疑枯梧树之善与不善也。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此真大有所宥也。夫人有所宥者,固以昼为昏,以白为黑,以尧为桀;宥之为败亦大矣。亡国之主,其皆甚有所宥邪?故凡人必别宥然后知。别宥则能全其天(指身)矣。尊生【课前导言】我们曾经都知道这样一首歌曲:“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爱情相比于生命,更重要。这种看法,并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生命是又是爱情的基础,没有生命,何谈爱情。有很多东西,人们往往是在失去以后,才更加深刻地感觉到它们的可贵。但是生命不能够在失去之后再去感觉。所以我们应当好好想一想:我们是否珍惜了自己的生命,我们是否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呢。今天通过学习庄子的这篇文章,希望能够对同学们有一些启发。 【教学目标】 1、掌握阅读、赏析古文的方法,提高阅读水平2、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及意义【重点、难点】1、以选文2为重点2、理解庄子关于生命的探讨,尊重生命3、体会庄子散文想像奇特的特点【课前预习】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絜之百围()以为柱则蠹()(答案提示:y、ch、xi、d)二、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1、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2、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旁十数3、女将恶乎比予哉4、实熟而剥(答案提法:“亡”通“忘”,意思是“忘记”。“旁”通“方”,意思是“大约”。“女”通“汝”,意思是“你”。“剥”通“扑”,意思是“击打”。)三、下列文言文句式是什么特殊句式?1、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判断句)2、是不材之木也。(判断句)3、自掊击于世俗者也。(被动句)4、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定语后置)5、逍遥于天地之间。(状语后置)6、吾何以天下为哉?(宾语前置)7、事之以皮帛而不受。(状语后置)8、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被动句)四、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我适有幽忧之病(恰巧)春耕种,形足以劳动(身体)事之以皮帛而不受(供奉)日出而作 (劳动)虽贫贱不以利累形(拖累、祸害)见利轻亡其身(轻易)匠伯不顾(回头看)遂行不辍(停止)弟子厌观之(满足)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虽然这样)夫天下至重也(形容词作名词,贵重的东西)故天下大器也(最珍贵的器物)冬日衣皮毛(“衣”,名词作动词,穿;“皮毛”,用带毛兽皮做的衣服)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收获敛藏)事之以皮帛而不受(名词作动词,侍奉)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使动,使被杀)杖策而去之(名词意动,以为杖)遂成国于岐山之下(国都)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使动,使受伤害,使劳累)见利轻亡其身(“忘”)至于曲辕(到)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旁”通“方”,将近,大约)匠伯不顾(不看)是不材之木也(名词作动词,成材)女将恶乎比予哉(“汝”)夫柤梨橘柚果蓏之属(“柤”,通“楂”,山楂)实熟则剥(“剥”,通“扑”,击打)小枝泄(“泄”,通“抴”,拖,用力拉)且得有此大也邪(“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用)而几死之散人(“而”通“尔”,你) 【文本探究】一、仔细研读第1则材料,思考:许由、子州支父、子州支伯、善卷为什么被让天下而不受?(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原句来回答)解析:子州支父:“夫天下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他物乎!”天下纵使贵重之极,可是因为天下王位而损害本性,子州支父却说什么也不干,又何况其他事物呢?正如成玄英庄子疏所说:“夫位登九五,威跨万乘,人伦尊重,莫甚于此,尚不以斯荣贵损害生涯,况乎他外事物,何能介意也!”子州支伯:“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成玄英庄子疏说:“支伯,犹支父也。”俞樾汉书古今人表有子州支父,无支伯;则支父支伯,是一人也。这段文字的寓意,和上段一样,说明隐士眼里,本性和健康比王位更加重要。要是拿王位和健康做交易,他不干。这和一般人为争夺天下王位大打出手,恍如两个天地。善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看隐士善卷,生活得多么自由自在,多么心满意足。对于这种超然尘外的人来说,天下王位套在心上,简直像是枷锁,所以当虞舜想把王位让给他时,他要逃进深山,隐居而不知处所了。二、大王亶父为什么要从邠迁都到岐?(用原文回答)解析:“夫大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大王亶父又称古公亶父,他是周文王的祖父,周民族兴起的创始人。邠这地方,古书里也写成为豳,在今陕西省彬县。这段文字从大王亶父仁爱,说到尊重生命,从而反衬为官为利伤生者的迷惑。成玄英庄子疏指出:“夫乱世浇伪,人心浮浅,徇于轩冕以丧其身,逐于财利以殒其命,不知轻重,深成迷惑也。”三、研读第2则材料,思考:匠石与栎社树议论的出发点是什么?解析:匠石关注的是树能不能成为有用之材,“是散木也”“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得出的结论是栎树无用;栎社树关注的是能不能存活下来才是有用,“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得出的结论是栎树大用。出发点不同,自然对待对方的态度也就不同了,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了。四、匠石与栎社树的对话体现了庄子怎样的处世哲学?为什么有如此主张?解析:道家清静无为,更进而至于主张不为世用。当时天下变乱,群雄蜂起,世事无常,祸福转眼的复杂社会形势之下,个人若要保存自己,最好的办法便是无用无为。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庄子所主张的“无用无为才是福”“有用有为必有害”的人生哲学、处世哲学。文章末尾庄子借匠石之口指出:“彼亦直寄焉,以为不知己者诟厉也。不为社者,且几有翦乎!且也彼其所保与众异,而以义喻之,不亦远乎!”(它只不过是在寄托罢了,反而招致不了解自己的人的辱骂和伤害。如果它不做社树的话,它还不遭到砍伐吗?况且它用来保全自己的办法与众不同,而用常理来了解它,可不就相去太远了吗!)真是妙不可言的智者见道之语。五、栎社树的话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有意义吗?解析:这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反对自身的异化。正如马克思关于“异化”的经典理论:“物对人的统治,死的劳动对活的劳动的统治,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现在生活中,人被异化的危险无处不在。物质、技术、权力及其相关的欲求都可以把人异化。二是反对把他人工具化。匠石和栎社是两种价值取向的代表。匠石认为栎社树是无所可用的“散木”,他的价值取舍的标准是树木是否满足做船、做棺材、做器具、做门户、做柱子等一切世俗功利要求。从他的立场上场来说,树木的价值体现为充当某种工具或手段。跟匠石截然相反,栎社树把“无所可用”当成了“大用”,不懈追求,一方面坚决拒绝充当工具性价值的载体,一方面坚决反对匠石把自己当做工具。庄子提出的不要让生命沦落为工具的思想,蕴含着对当时社会的沉痛感悟,也大大地夸扬了生命的价值和尊严,体现了对人的关怀。 【课后练习】一、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我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遐治天下也。B、其大弊牛,絮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C、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D、先生不肯视,行不啜,何邪?二、下列各项中,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我适有幽忧之病 适:刚好、恰好,副词。B、因杖策而去之 因:所以,表结果的连词。C、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 惑:困惑,名词。D、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 厌:讨厌、厌恶,动词。三、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夫天下至重,而不以害其生 以我为天子,犹之可也。B、我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 丈人年且九十C、与人之父居而杀其子,吾不忍也 因杖策而去之D、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 能尊生者,虽富贵不以养伤身四、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是( )A、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B、自掊击于世者也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若属皆且为所虏五、课外延伸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剑门道中遇微雨陆 游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注:宋孝宗乾道七年冬,作者从抗金前线的南郑调回后方的成都,途中写下这首诗。1、联系注释介绍的诗人经历,可以看出第一句中“征尘”和“酒痕”分别有什么含义?答:2、第三句是一个问句,第四句如何回应?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思想感情?答: 3、“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两句诗有许多言外之意。试想象当时情景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用约100字的文字对这两句诗加以扩写。答:六、思维拓展。如何把重视保全生命与对精神修养的重视和追求结合起来?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切身结合来谈一谈。参考答案:一、C 二、A 三、B 四、A五、课外延伸阅读:1、“征尘” 表示难忘征战生活,“酒痕”表达离开前线的遗憾和无奈,只能以酒消愁。2、没有正面回答,借景抒情。因为诗人的愿望是做个战士,可是愿望不能实现,只能写诗饮酒,两句包含着无奈与不甘,表现了一个爱国战士壮志难酬的忧愤。3、(略)六、(略)恶乎往而不可【导入语】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们每一个人都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遇到它们,我们会怎么做呢?是灰心失望,还是想办法去解决呢?汉朝司马迁一生中所遭受的屈辱,可以说是难以忍受,但是他为了完成心中的宏愿写史记,他坚持活了下来。苏武本着一颗爱国之心,二十年后终归达到心愿。美国的作家海伦凯勒,过早地失去了视力和听力,但是她没有倒在绝望和消沉中过去,不管是辉煌还是平淡,都已经成为历史。面对人生,我们要始终有一颗乐观自信的心。庄子写的这篇文章,也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年阜阳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克拉玛依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带答案详解
- 徐州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满分必刷)
- 台州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精练)
- 淮北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研优卷)
- 成都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
- 2026年舟山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带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年广东省广州市教师职称考试(理论知识)在线模拟题库及答案
- 2025年特种作业人员考试(煤矿提升机操作作业)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
- 2026年兰州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参考
- 管廊架施工方案
- 钢桥制造技术升级之路
- 某铁路项目工程地质勘察监理大纲
- 城市智慧排水管网监测解决方案
- 中职第四册《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
- 陕西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报告
- 航空煤油 MSDS 安全技术说明书
- 东汽燃机G270A-401000ASM控制说明第1册(透平控制)-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宇宙生命之谜》PPT教学课件(带内容)
- 《三年级上写字课》PPT课件.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