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市地理及资源概况.doc_第1页
文昌市地理及资源概况.doc_第2页
文昌市地理及资源概况.doc_第3页
文昌市地理及资源概况.doc_第4页
文昌市地理及资源概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昌市地理及资源概况一、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文昌市位于海南省东北部,地处东经10821至11103,北纬1920至2010之间,东南和北面是南海和琼州海峡,西面与海口市相邻,西南面与定安县和琼海市接壤。全市平面轮廓近似半月形,南北长99公里,东西宽65公里,环疆长285公里,全市土地总面积2488平方公里,占全省的7%。我市东北南三面临海,海域辽阔,海岸线长278.5公里,有大小港湾40个,海域面积4600平方公里,折合352.2万亩。文昌市属于低丘台地平原地带。平均海拔高度42.55米,地势由西南内陆向东北沿海倾斜。东北部地势平坦属于平原阶地,海拔在50米以下,唯有铺前镇七星岭(海拔117米)、翁田镇抱虎岭(207米)和龙楼镇铜鼓岭(388米)三座孤丘分布在东北沿海上。西南部地势起伏不平,属于低丘台地,海拔在50-150米之间,超过150米的很少。全市地貌分为五大类:平原阶地299.2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4.8%;台地28.64万亩,占8.1%;低丘17.86万亩,占5.1%;还有滨海沙滩5.6万亩,占1.6%;孤丘1.42万亩,占0.4%。二、气候条件文昌市属热带北缘沿海地带,具有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特点,属热带季风岛屿型气候。光、水、湿、热条件优越,全年无霜冻,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23.9,多年在23.424.4之间,最低极温0.36.6,出现在1月份。年平均10积温为8474.3,年平均日照1953.8小时。夏日日照最长是13.19小时,冬日日照仅10.57小时。年太阳辐射总能量为108.8115.0千卡/cm2。雨量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干、湿季明显,春旱突出,常年降雨量1721.6毫米,平均1529.81948.6毫米。雨季主要集中在510月份间的汛期,雨量占全年的79%,对于发展热带农业生产条件十分有利。但也有不利的因素,就是雨季主要集中在510月份间,而114月降雨量仅占全年的20%左右,是造成我市历史性春旱的主要原因;再的是811月间我市常受到强热带风暴和台风的影响,年平均发生2.6个,使之造成农作物以及人民生活财产的损失;另外在清明前后的清明风80%的年份都有发生,常造成早稻受害而减产。这三种原因制约着我市农业生产的低而不稳。文昌市常年平均湿度为87%,最小湿底为34%。三、土壤与植被文昌市土壤类型多样,有6个土类,11个亚类,41个土属,107个土种,10个变种。形成这些土壤的母质主要是:浅海沉积物、玄武岩风化物、辉长岩风化物、砂页岩风化物、花岗岩风化物和河流沉积物。因浅海积物和砂页岩风化物占的比例达67.%,比重较大,这些土质是属于风化时间较短的土种,所以造成东北部地区土壤瘦瘠。我市土壤的基本评价是:1、土壤耕作层浅,超过20cm有史占22%;2、养分绝对含量少,耕作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仅有2.0%;3、偏酸性,全市土样PH值6.5以下的占82.1%;4、土壤偏沙,沙土、沙壤土占85.4%。文昌市植被类型为热带季风雨林区。因地近海边,海岸线长,海洋潮湿的气流不时侵入,所以沿海具有热带海岸植被景观特色。全市植被有六大类型。一是西南的低丘夹谷杂木次林热带果经济群落;二是东北部沿海防护林带和向内陆延伸的杂树短灌疏草群落;三是东北部内陆的湿性草地群落;四是东南部沿海的椰林区群落;五是北部地区的沙质土干性荒坡草地群落;六是港湾缘地红树林群落。四、水资源文昌市河流诸多,水源丰富,地下水蕴藏量大,水质较好。但由于水利设施不够完善,水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流经我市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文教河、珠溪河、文昌江、石壁河、北水溪五条,100平方公里以下独立出海的小河流有32条,总长556.6公里,总流域面积2384.6平方公里,年集水量39.4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迳流量为18.69亿立方米,平均迳流模数为每平方公里26秒/公升,成为我市灌溉和航运的重要资源。但溪河支流短小,洪枯悬殊、易涝易旱,河水流失快,蕴藏量小,且水能不足。全市地下水理论蕴芷量为12.36亿立方米,地下水迳流补给量2.62亿立方米。每年可开发量0.88亿立方米(不含地下迳流水量)。总产水量28.42亿立方米,平均每人拥有量为594.6立方米,平均亩均占有量429.5立方米。文昌市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乱砍乱伐所致。主要分布在东部的龙楼、公坡等12个乡镇,总流失面积达121.4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0.05%。其中面状流失24.79平方公里,沟状流失14.06平方米公里(深6-10米,宽3-25米的共40米),崩塌16处,面积2.43平方公里,沿海流沙33平方公里。这些地方多数属于沙质土草生难长,坡度在25以上,一遇降雨地表迳流向田坑冲泻形成流失,吞没农田、冲成深谷等。目前流失下游有近万亩农田和26个村庄有不同程度的为害。五、农业生物资源文昌市地处热带北缘,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为生物繁衍生息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同时我市水陆交通方便,与外界交往较为频繁,外来的各种生物新种源也不断引入。因此,目前农业生物种类较多,资源比较丰富。行政区域和人口现在全市有17个镇,290个村(居)委会,3291个自然村,总人口约57万多人,境内有9个国有农、林场。位于文昌河畔文城镇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距省会海口市63公里,总人口11万余人,其中城镇人口约5.8万人。基础设施建设文昌市的基础设施环境日臻完善。近几年来,我们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加强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交通四通八达,供水、电力充足、通讯畅通,程控电话可拨通全世界,手机遍布全市各乡镇。建成了清澜15.5万千瓦火力发电厂,完成了清澜港5000吨级码头航道疏竣工程,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港口。特别是海文高速公路的建设标志着文昌市经济地位的提升和基础设施已经是全具备经济高速发展的条件。道路建设在道路网络建设方面,15条365公里长柏油路工程改造建成通车。完成文蓬公路连接线改造;兴建了大致坡至东路、东路至新桥、文城至新桥、文城至蓬莱、龙马至翁田等7条307.5公里长柏油道路;扎实推进农村通达工程,开工建设了湖山至监山、龙楼至红海、昌洒至白土、东郊至宝玉等36条长210公里的乡村道路。全市公路密度达到0.88公里/平方公里,居全省之首,城乡交通条件明显改善。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固了竹包水库、湖山水库等44宗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了文教文中洋、东阁地绿洋、东路水缸肚洋等一批农综工程,为农业经济发展夯实基础。城镇规划建设在市政建设方面,围绕省委提出的两翼推进战略,以打造中等滨海城市为目标,按照文城三纵十三横城市路网建设框架,不断加大市政建设力度。文东路、马村大道、文二路、文三路、东湖路、教育东路、教育北路东段、教育南路东段和新市区路网等18条市政道路建成通车。文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3.7平方公里,绿化美化面积达到175万平方米;安装路灯8636盏,初步形成了华侨城、教育城、商贸区、滨海度假区、高新技术产业区、休闲娱乐区等功能较为齐全的城市格局。依法管理城市力度加大,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品位得到提高。小城镇建设成绩斐然,全年投入2亿元建设墟镇项目210个,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41.6%,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能源电力、通信建设在能源通讯建设方面,完成了35KV清澜线跨越电厂线段改造工程,新建了深田、东坡2个110KV输变电工程和冯坡、龙马2个35KV变电站扩建工程、东路至官塘220KV线路工程,扩建了东路至东坡110KV线路工程。用电量达到6.6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0.9%,居全省第三位。通信光缆总长840皮公里、通信电缆320万对公里、通信管道600管程公里、小灵通机站100多个、光缆传输网点72个,开通了16个镇的宽带上网业务。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普及率分别达每百人20部和15部,居全省各市县之首。经济概况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及全省扩内需、保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和相关政策措施,努力化解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从文昌的发展实际出发,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克服了经济运行中的各种不利因素,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在投资和消费两大内需的强劲拉动下,我市总体经济呈现了较快健康的发展态势。据初步核算,全市完成生产总值932221万元,同比增长12.8%,同比增速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427358万元,同比增长8.0%;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94501万元,同比增长19.9%,其中:工业完成增加值89831万元,同比增长8.3%,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04670万元,同比增长32.5%;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10362万元,同比增长15.5%。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17100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881元。三次产业结构继续得到优化,由上年的47.04:20.67:32.29演变为现在的45.84:20.87:33.29。二、农业农业生产的稳步增长,为整体经济的较快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2009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57144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8.0%。其中:农业产值235445万元,增长6.3%;林业产值46096万元,增长9.2%;畜牧业产值174916万元,增长7%;渔业产值184913万元,增长1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5774万元,增长10.5%。 主要农产品播种面积及产量 单位:亩、吨农产品名称播种面积同比增长%总产量同比增长%粮食634662-0.71698643.0瓜菜37525310.255692514.1水果88287-2.298157-1.7其中:荔枝269680.112811-3.0香蕉23620-16.839641-16.3菠萝1557216.32308824.6龙眼3411-2.8279923.0注:水果面积为年未实有面积。主要热带作物到达面积及产量 农作物名称年未实有面积(亩)同比增长%总产量(吨、椰子:万个)同比增长%橡胶(干胶)88587-2.863957.6椰子(果实)2218831.062667.0胡椒(干粒)806145.77844-7.8槟榔(干果)1554411.0425137.1主要畜产品存栏量及产量产品名称当年出栏量(头、万只)同比增长%产品产量(吨)同比增长%畜禽总肉量695373.8其中:猪17.867.7148745.7牛1.45-6.91320-6.6羊3.667.754411.9家禽3185.624.2525824.3渔业产量产品名称产 量(吨)比上年增减%水产品产量17994115.8其中:淡水产量12299518.7海水产量5694610.0农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全年乡村居民用电量8687.78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3.7%;化肥施用量(实物量)89972吨,下降1.2%。现有农田水利有效灌溉面积1.36万公顷,下降22.2%。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3.2万千瓦,增长9.5%。三、工业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受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全市工业经济增长较为缓慢。据统计,2009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307640万元,按现行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48537万元,同比增长2.9%;规模以下工业完成总产值159103万元,同比增长1.8%。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8983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48301万元,同比增长7.6%;规模以下工业完成增加值41530万元,同比增长9.0%。规模以上工业生产运行的主要特点:1轻工业生产增长强劲。全年轻工业完成总产值39313万元,同比增长29.6%。重工业完成总产值109224万元,同比下降4.3%。2股份制企业生产带动作用最为明显。从经济类型来看,股份制企业所占比重最大,增长速度也最快,牵动经济增长作用也最强。全年股份制企业完成总值69673万元,增长7.5%,拉动规模上工业增长3.4个百分点。按比重大小排列依次是:国有企业38402万元,增长1.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5948万元,下降6.5%;集体企业8970万元,增长4.9%;其他经济类型企业5544万元,增长4.4%。3几大支柱产业实现了稳定增长。在全市主要优势产业中,带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主要行业有:农副食品加工业123.2%;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33.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60%;这三个行业对全市工业生产的平稳增长起到了推动作用;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5.5%;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0.3%,对全市工业生产的平稳增长起了支撑作用。4主要产品产量有升有降。增长幅度较大的是:饲料生产41582吨,同比增长119.4%;木质家具生产4466件,同比增长7.9%;下降幅度较大的是:涂料下降21.8%;发电量下降33.9%;糖果下降20%;钢材下降62.9%。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高位增长。在中央及省“保增长、扩大内需”政策的推动下,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0829万元,同比增长53.5%。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12690万元,同比增长70.3%,其他城镇投资完成365823万元,同比增长56.8%。农村非农户投资完成11943万元,同比增长78.4%;农村私人投资完成70373万元,同比增长18.7%。一三产业投资快速增长。1-12月,第一产业投资完成23258万元,增长364.9%;第三产业投资完成412330万元,增长82.3%;第二产业投资完成54868万元,下降26.8%。重大项目牵动作用明显。从重大投资项目情况看,全市计划总投资在亿元以上的建设项目24个,比去年同期增加7个,完成本年投资34774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38546万元,增长66.2%。从今年完成投资额来看,完成额达到150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有51个,比去年同期增加17个,完成本年投资额43804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60403万元,增长57.8%。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增长。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战略推动和文昌航天发射场建设的强劲带动下,文昌房地产开发投资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较为强劲,并且后续力量较为充足。1-12月,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12690万元,同比增长70.3%,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6.8个百分点,拉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7个百分点。从施工面积情况看,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1039553平方米,同比增加484206平方米,增长87.2%;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524726平方米,增加64684平方米,增长14.1%;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415948平方米,同比增加225023平方米,增长117.9%;实现商品房销售额156499万元,同比增长137.5%。资金到位良好。在50万元以上建设项目中,全市实现本年到位资金62594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9.5%,到位资金比投资完成额高出135493万元,为投资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强有力保证。五、市场消费和物价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旺盛。在中央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和“家电下乡”等一系列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政策的影响下,消费市场持续繁荣。1-12月,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8535万元,同比增长19.7%,比前三季提高了0.4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呈现城乡市场协调发展的格局,城镇市场实现商品零售额115842万元,同比增长20.5%;农村市场实现商品零售额152693万元,同比增长19.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200905万元,同比增长20.2%;住宿餐饮业64708万元,同比增长18.5%,其他零售业为2922万元,同比增长18.9%。物价指数平稳回落。历经了上年物价的一路走高和今年物价的平稳回落,全年物价总体走势稳中有降。1-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下降1.3%,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比上年同期下降3.1%。七大类商品价格呈“三升五降”态势。烟酒及用品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分别上涨1.1%、0.8%、2.7%,食品类、衣着类、交通和通讯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居住类分别下降0.7%、0.8%、3.2%、1.0%、5.1%。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业全市商品进出口总额完成4012万美元,同比增长6%,其中:出口总额3276万美元,同比增长5%;进口总额736万美元,同比增长11%。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630.5万美元,同比增长13.2%,合同协议投资总额7039万美元,同比增长92%。旅游业经济实现恢复性回升。在国际金融危机和H1N1流感的冲击下,我市旅游业经济在上半年时曾一度进入低谷,但在市委市政府及时推出的一系列促销活动等有效措施下,我市旅游业经济得到迅速回升,且比去年同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据统计,1-12月,全社会接待中外游客177.32万人次,比去年增长11.5%,比今年前三季提高1.4个百分点,比今年上半年提高3.5个百分点。旅游收入9.35亿元,同比增长11.3%。七、财政和金融业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支出向民生项目倾斜。随着投资快速增长,消费持续增加,我市地方一般预算收支首次分别突破4亿元、18亿元大关,创历史新高。2009年,全市全口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6807万元,同比增长19.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1211万元,同比增长27.8%;上划中央库收入16132万元,同比下降1.9%;上划省库收入9464万元,同比增长34.3%。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86990万元,同比增长45.5%。地方财政支出重点支持扩大内需项目、涉农惠农、社会保障和教育等方面资金需求。其中:交通运输支出7552万元,增长1728.9%;农林水事务支出40856万元,增长178.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7748万元,增长32.4%;教育支出34467万元,增长46.4%。金融机构存贷款同增。在中央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积极引导下,金融业存贷款业务平稳较快增长。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10300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1.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02177万元,同比增长20.7%;农业存款余额2096万元,同比增长47.2%;企业存款余额271660万元,同比增长167.6%。贷款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2315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2.2%。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60017万元,同比增长48.3%;中长期贷款余额62936万元,同比增长114.7%。八、教育和卫生事业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完成文昌高级实验中学一期工程建设。利用2619万元新增中央投资资金建设初中校舍改造工程18个1.77万平方米,投资3750万元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17个2.5万平方米。2009年我市高考成绩斐然,高分段考生人数居全省前列。全市共有小学校数181所,在校生40983人,比上年减少2521人。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与上年持平。普通中学校数32所,其中,初中在校学生23395人,比上年减少908人;高中在校学生9261人,比上年减少368人。全年职业中学在校学生2985人,比上年增加1049人。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利用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和李嘉诚基金,完善锦山、东郊、会文和新桥4家基层卫生院基础建设。完成19间村卫生室改造,新建22间村卫生室。2009年,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不含村卫生室)154个,床位数1192张,工作人员共计2242人,卫生技术人员1771人,其中:执业医师464人、执业助理医师165人、注册护士659人、药剂人员192人、检验人员79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含见习医师)212人。拥有村卫生室160个,工作人员215人,其中执业(含助理)医师31人,注册护士17人,乡村医生167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428890人,参合率达100%,城镇居民医疗保险58966人,参保率91.2%,较好的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九、人口、就业和人民生活2009年,全市年末户籍总人口为576774人,同比增长1%,其中非农业人口124517人,同比增长0.7%。人口出生率为13.18,自然增长率6.03,符合法定生育率93.31%,人口出生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全市城镇新增就业岗位3400个,86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80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67个,援助零就业家庭160人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单位年末从业人员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5294元,同比增长1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69元,同比增长8.9%;农民人均纯收入5643元,同比增长8.1%。城镇居民月平均低保户3934户,6750人;农村居民低保户5092户,8922人。大力加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逐步把最低收入、低收入城镇住房困难家庭纳入保障范围,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在2008-2009年度总投资4350万元廉租住房项目中,2008年度新增580套廉租住房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2%,2009年度新增350套廉租住房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总投资4.3亿元的2009年第一期950套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已完成有期报批手续和招标工作。十、 安全生产 2009年,全市共发生各类事故1206起,比2008年同期减少152起,下降11.2%;死亡50人,同比增加7人,上升16.3%;受伤982人,同比增加131人,上升15.4%;直接经济损失315.2万元,同比增加111.1万元,上升54.4%。其中:交通事故死亡30人,下降18%;工矿商贸死亡7人,上升16.7%。注:1、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核实数以海南统计年鉴2010公布之数据为准。2、全市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自然资源1、气候 文昌市地处热带北缘沿海地带,属热带季风岛屿型,具有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特点。四季常春,夏天酷暑,冬有阵寒,雨量充足,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为23.9。常年最高温度为36.9C。最低温度为0.3-6.6C;雨量充足,常年降雨量1721.6mm,雨季主要集中在5-10月份,占全年的79%;累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7%,最大相对湿度88%。 2、土地资源文昌市属于低丘台平原地带。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东北部地势平凡,多属于平原阶地,海拔在50米以下,只有座落在东北训的海岸上的七星岭,抱虎岭和铜鼓岭地方较高,在海拔一百至三百米以上。西南部地势起伏不平,属于低丘台地,海拔在50米以上,全市陆地面积2403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地面积的7%,其中宜农地162万亩,宜热作地60万亩,宜牧地56万亩,现有耕地64万亩,淡水水面4万亩,乡镇尚在可开垦的荒地41万亩,全市的土壤类型多样,有6个土类即水稻土、砖红土、潮沙泥土、滨海盐渍沼泽土、滨海盐土、滨海沙土等,11个亚类,41个土属,107个土地。3、旅游资源文昌市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集阳光、海水、沙滩、植被、空气、海岛、风情、田园八大旅游资源融于一体,是海南省旅游重地之一。有琼东第一峰、奇峰秀天下之称的铜鼓岭,那里十八峰层峦叠嶂,连绵不断,群峰竟秀,风光旖旎,景色清幽,还有被誉为中国大堡礁的云龙湾海底自然公园(珊瑚噍),千姿百态的石头公园;有滨海椰林风光独特的椰林湾;有风光旖旎的高隆湾;有神奇迷人的冯家湾,浪平沙白,水质好、水温高的官新温泉;有稀世海上森林公园一八门湾红树林;有举世瞩目的宋氏祖居;有亚洲第一塔的木兰灯塔;有古色古香的孔庙;还有胜似仙境的七洲列岛。4、海洋资源 文昌市海洋资源丰富。全市海岸线长达278km,拥有潮间带滩涂8963公顷。全市可供开发的滩涂面积6382公顷,具有开发潜力的滩涂面积为4000公顷。文昌市管辖的海域面积约4600km2,10m等深线内的浅海水面面积为15400公顷,是发展水产养殖和海洋牧场的良好场所。沿海天然港湾众多,大小港湾36个,港口资源颇丰富。近海海域拥有丰富的海洋水产资源,渔场广阔,面临七洲洋、铜鼓、清澜三个渔场,渔汛期长,水产品各类繁多。沿海水产品有800多种,其中有价值的石斑鱼、马鲛鱼、龙虾、对虾、鲍鱼、鱿鱼、海参等40多种。此外还有浅海珊瑚礁和麒麟菜分布区。有珊瑚礁6000公顷,盛产海藻,每年产麒麟菜和凝花菜250T。至今,滩涂养殖26385亩,高位养虾5000亩,鲍鱼养殖642亩。 5、矿产资源 文昌市是海南省矿产资源较丰富的市县之一,其境内有铁、钨、钛、铝、锆、煤、水晶、蓝宝石、高岭土、石英砂等十多种矿产,仅大中型矿体就有十几处。尤其是龙马的石英砂,蓬莱的铝矿和铺前的锆钛矿都是国内闻名的矿区。龙马石英砂矿,经海南省地质局1985年,对该矿区进行勘查的地质资料报告,石英砂的平均化学成份为SIO297.52-98.88%,FE2O30.06-0.13%,AL2O30.284-1.13%,粒度0.1-0.5mm为主.在所勘查的20平方公里范围,总储量B+C+D级共3.16亿吨,占全国石英砂矿存有储量10.25亿吨的30.8%.该矿易采、好选、质好、量丰。目前国内外市场对石英砂矿的需求量很大,如玻璃、铸造、陶瓷、电器等行业用途十分之广。篷莱铝土矿,属新生代玄武岩风化淋滤残积的三水型铝矿床。面积820平方公里,总的储量2190.6万吨。该矿易采易选,选矿回收率(AL2O377.39%)较高。主要用于生产铝线、电解铝、硫酸铝、黑刚玉砂等。铺前锆钛矿,根据有关地质资料,仅铺前矿区I号矿体的面积约11900亩,总储量50.2万吨,其中铝17.4万吨,钛32.8万吨,锆英的平均品位为1.4388-3.1576千克/m3,主要化学成份ZRO2最低54.7%,最高67.95%。矿床属于海滨沉积砂矿类型,规模大、埋藏浅、品位高,易采易选。主要用途陶瓷色料、釉料、高温涂料,彩电玻壳、特种玻璃、耐火材料和电子工业原料。历史沿革文昌市位于海南省东北部,东、南、北三面临海,海岸线长278.5公里,海域面积4600平方公里,土地面积2488平方公里,辖17个镇,290个村(居)委会,3291个自然村,境内有9个国有农、林场。 2008年末,全市户籍人口57万多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123663人;农业人口447132人。全市99.7%的人口为汉族。 文昌市历史悠久,从公元前110年,即汉武帝元封年,至今已有二千一百多年的历史。古称紫贝县,尔后三易其名。在公元627年,才改为文昌县,意为偃武修文。公元一九九五年,撤县设市,改为文昌市。文城镇是文昌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文昌市华侨众多,风情淳朴。120多万海外侨胞侨居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称为“华侨之乡”。 文昌市文化发达,人才济济,崇尚教育。“一里三进士”是历史的写照。被称为“文化之乡”。 文昌市人杰地灵,名流辈出。涌现出我军大将张云逸以及国民党将领陈策等205位将军,被称为“将军之乡”;出现了对中国乃至世界近现代史影响长达半个世纪的宋氏家族,孙中山夫人宋庆龄、蒋介石夫人宋美龄,被誉为“名人之乡”。 文昌市椰林如海,山清水秀。“海南椰子冠全国,文昌椰子半海南”是真实的概括。文昌椰子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海南省的45%左右,被称为“椰子之乡”。 文昌市人民群众爱好排球,排球运动普及全市,逢年过节各乡镇、各乡村都要举办排球赛,排球运用已成为文昌的一种文化。文昌中学男子排球队曾获全国中学生“振兴中华杯”三连冠,被称为“排球之乡”。 2007年9月,国家批准建设中国文昌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中心,一个未来的“航天之乡”即将产生,标志着文昌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在航天效应的带动下,大项目纷纷进入,东环铁路的建设和“两桥一路”项目的建设,将大大缩短文昌到海口、三亚的交通用时,带动东海岸将近15万亩的土地开发利用,加速人流、物流、资金流,极大地推动以旅游、物流为重点的产业发展,使文昌更好地融入全省经济发展的大局中。文昌海岸资源丰富,在206.7公里的海岸线上分布着大小岛屿43个,大小自然港湾36个,这些资源开发价值和效益潜力巨大,在全球国际知名规划公司参与规划设计下,文昌东海岸将变成海南最美的海岸线。 新一届文昌市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谋划好、实现好未来的发展方略。以省会海口为依托,以航天城项目为龙头,以环东海岸“两桥一路”为轴线,以木兰滨海新城、铜鼓岭旅游城、八门湾休闲水城、文城商贸城、冯家湾度假休闲城以及文明生态片区、永青现代农业观光园区为支撑,形成文昌“城乡互动、和谐发展”的新布局,一个具有中等规模的文化、航天、椰林特色鲜明的滨海旅游城市将展现在美丽的东海岸。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海南建省办特区以来,文昌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辉煌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8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