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生态茶园土壤肥力特征.doc_第1页
复合生态茶园土壤肥力特征.doc_第2页
复合生态茶园土壤肥力特征.doc_第3页
复合生态茶园土壤肥力特征.doc_第4页
复合生态茶园土壤肥力特征.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合生态茶园土壤肥力特征研究文献综述张高豪摘 要: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检测分析,研究了昆明市松花坝复合生态茶园土壤的肥力特征。通过土壤肥力的测试,了解和掌握施肥水平,为复合生态茶园合理施肥和土壤的改良提供科学依据。茶园土壤肥力的检测应从土壤的pH、有机质及氮、磷、钾养分进行分析。茶园土壤养分含量是反映茶园土壤肥力水平的重要指标,能很好地反映土壤供肥容量及保肥能力1。土壤是茶树生长的载体,土壤的条件不仅关系到茶树的生长发育,也直接关系到茶叶的产量、品质和茶园的生产效益2 4。适时对其生产茶园进行土壤营养状况调查分析,指导茶园用肥,对实现茶园高产优质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松花坝;十里香茶;生态茶园;土壤肥力松花坝是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昆明市东北面的嵩明、官渡两县(区)内,地理位置在东经1024510259,北纬25082527之间。该地区全年气候温和,水肥条件较好适合茶叶的生长。十里香茶,产自昆明,是云南高香型茶之一,历史上曾是“十里贡茶”。 十里香茶又名宝洪茶,缘于其出产于宝洪寺而得名,唐朝期间由福建开山和尚引进福建小叶种茶种植而成。十里香是云南高香型茶之一。属中小叶种类型。外形条索紧秀,色泽绿润,锋苗好,汤色清澈明亮,香气清鲜持久,滋味纯和回甘,叶底嫩匀黄亮。十里香茶,属高香型茶树品种、香气高锐持久,鲜叶采下一、二小时即散发出花香,以其高香而著称,加工成品有炒青(宝洪)和烘青(宜春)两个花色品种。芽叶肥壮,白毫丰满,成茶香高持久的特点。生态茶园的建立是以茶树种植为主,运用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充分利用光、热、水、气、养分 等自然资源,提高太阳能和生物能的利用率,进行立体林、 茶、禽等人工群落复合生态茶园建设,实现茶园微环境改 善,形成良性循环,维持茶园生态平衡的优良系统,使茶叶生产得到持续发展5-6。文献综述:对江苏宜兴丘陵山区不同产量水平茶园土壤的肥力特性进行研。如宋木兰、丁瑞兴、诸敏等(1985南京农业大学农、田生态研究室) 提出高产茶园的土壤条件是: 土层深厚,无障碍层 ,或拈盘层60厘米以下,微团聚体发育较好,微形态观察表明, 结构体呈树枝状孔隙 ; 土 攘有机无机复 合体可达40 50, 有机质含量 3 4 J; 土攘p H 值 4 左右 , 交换酸度 5 9 毫克当量/ 10 0克土 , 活性铝含量较高, 盐基饱和度 60;茶树适宜生长的土壤pH 值在 4 . 5 6 . 5范围内 , 本区茶园土壤pH值在 3 .8 6 . 55 范围内, 大多数为 4 . 1 一 5 .5 茶树长势良好 ; 茶树不宜在含钙多的土壤中生长 , 土壤含少量 (0 . 2 )石灰便有害子茶树生长7-8。对茶园土壤肥力性状及其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如王奴荣、龚惠样等(1994 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提出茶园土壤肥力状况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影响甚大。在肥力因素中, 氮是制约山区茶叶产量的首要因素;优质茶园最突出的特点是土壤有 效磷供应丰富 , 且氮素含量高 。 优质茶园耕层和底土层土壤的速效磷平均含量分别大于 30 m g k/ g 和 7m g /k g; 碱解 N 含量达到高产 茶园的水平 ; 耕层和底层土坡的碱解 N /速效 P 比值分别为 3 0 . 6 和 5 0. 1 .新昌茶园土壤肥力初探。陈金焕、陈锋等(2013)研究结果表明钾在茶体内起着维持细胞膨压、保证各种代谢 过程的顺利进行的作用。钾是一些酶的活化剂,能 促进核酸合成,增进蛋白质的形式,能促进糖的聚 合与运输,有利于维管束发育,提高抗旱力、抗寒 力、抗病力,提高茶叶品质。硫是多种蛋白质和酶 的组成成分,在氮代谢和糖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可提高鲜叶嫩度和茶叶品质。对覆盖与间作对亚热带丘陵茶园生态的综合调控效果。彭晚霞、宋同清、邹冬生等(2008)的研究结果表明茶园进行覆盖稻草与间作白三叶草改善了水、肥、 气、热等各种生态因子,达到了抑蒸保墒、培肥改土的效果;加强了土壤活性和土壤动物的活动,增加了天敌种类和种群数量,抑制了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对茶树生长的为害,形成了茶树土壤环境伴生生物群落系统自我调节的动态平衡,从而促进了茶树的 生长,改善了茶叶品质,显著增加了茶叶产量,值得在亚热带丘陵区幼龄茶园进行大力推广和应用。我们可以借鉴该研究结果,对土壤肥力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以实现生态茶园土壤肥力特征对茶园高产稳产的影响。对土壤肥力因子与茶叶品质的关系研究 师进霖、纳玲洁、宋云华、冯草萍、付林等(2005)。综述了土攘肥力的水分含量、土壤空气 、土策温度等物理因子与土壤pH、土壤养分状态等化学因子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同时指出了土壤有机质含责低, 土壤酸化严重是影响茶叶品质的主要因子。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创造良好的水、肥、气、热相互协调的土镶环境,是获得茶叶高产优质的保证。重庆市生态茶园土壤养分调查与分析。阮红倩、庞晓莉、龙宝玲 王超、兰元发、吴致君等(2011)的研究结果表明:生态茶园土壤总体肥力优于普通茶园土壤,更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和发育,为实现高产优质的茶园打下基础。说明生态茶园的建设模式更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和发育,对土壤有一定改良作用。该模式能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加快系统的养分循环,且生态茶园营养成分有富集向上的趋势,从而提高茶叶的质量和产量9。因此,由该研究结果建议将生态茶园的建设模式作为新茶园建设的发展目标。现有文献中对土壤空气和温度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的报道较少 , 且没有提出更有效更合理的研究方法以确定土壤肥力各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 以及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 关于土壤基本肥力的研究非常多 , 也提出了相对适宜的指标 , 但对土壤中微量元素的适宜含量 以及有效地衡量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还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土壤溶质移动 、 土壤酸化 , 茶园土壤环境污染等问题 , 为促进茶叶品质的全面提高和中国茶叶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1 黄智娜 有机茶生产土壤管理和施肥 J.福建农业,2006 ( 11) : 1415 2 胡明宇,林昌虎,何腾兵,等茶园土壤性状与茶叶品质关系研究现状J贵州科学,2009,27 ( 3) : 92 96 3 王效举,陈鸿昭三峡地区茶园土壤化学特征与茶叶品质 的关系 J植物生态学报,1994,18 ( 3) : 253 2604 耿建梅 茶树的硫素营养研究 J茶叶通讯,2001 ( 1) : 28295 王菊兰.谈生态茶园建设J.农业装备技术,2009,35(6):21-22. 6 童启庆.茶树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