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基础模块(上)教案我的空中楼阁.doc_第1页
语文基础模块(上)教案我的空中楼阁.doc_第2页
语文基础模块(上)教案我的空中楼阁.doc_第3页
语文基础模块(上)教案我的空中楼阁.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总第 6 次课课 题我的空中楼阁授课班级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体味课文流露出的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向往的思想感情。2、理清文章结构,学习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重点、难点体味课文流露出的对自由生活向往的思想感情;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教 具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一、 导入初中的时候,我们学过桃花源记,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每个人都曾渴望拥有一处理想的栖息地世外桃源。著名哲学家荷尔德林所说“人要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他的陋室铭这样形容他的屋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当代诗人海子这样描述他心中理想的居所:“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台湾女作家李乐薇的“世外桃源”我的空中楼阁二、走近作者李乐薇,江苏人,现代作家。早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后一直在台湾从事文化教育工作。以散文见长,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而富于感情。三、释题“空中楼阁”,原指悬在半空中的阁楼,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空想。与海市蜃楼是同义词,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折射而出现的虚幻的楼台景物,后多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这篇散文内容是写实实在在的“小屋”,题目却用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这是什么缘故?四、整体感知1、看课文听朗诵(适当进行诵读的技巧指导。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掌握诵读和速读的基本要领,学会在朗读中适当运用停顿、重音、语速、句调的技巧,准确地表现作品的内在含义和感情。)2、进一步释题听过录音之后大家知道李乐薇的“空中楼阁”指的是什么了吗?是虚幻的事物和脱离实际的空想吗?明确:不是。“空中楼阁”是作者居住的“小屋”,小屋建于山脊之上,凌空而起,轻灵自由的姿态,容易让人联想到耸入天际的“空中楼阁”。这所小屋本来可能很平常,如果我们住在山间可能会因为享受不到现代科技而烦闷,没有网络,没有ipod,甚至没有公交车,而为什么在作者笔下,这小屋如此美丽呢?(此处存疑)学完这篇散文,我们就会明白道理所在了。3、清理结构,寻找文脉全文一共几个部分?明确:通过立足于小屋之外和小屋自身这样两个角度看小屋及其周围的环境,课文可分为两部分。前后两部分从哪里划分呢?两个部分:(1)立足于小屋之外,看小屋和周围环境的关系;(1-8)(2)立足于小屋,看周围环境和小屋的关系。(9-18)第一部分(第1-8自然段),写小屋与山、树的关系。这是立足小屋之外所见。这部分有三个层次:第一层(第1-3自然段),立足小屋之外,写小屋与山的关系。这是全景。关系:小屋“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两者的关系,好比一片风帆之于一望无际的水面,一只飞雁之于辽阔无边的天空;是单纯底色上灵动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第二层(第4-7自然段),立足于山上,写小屋与树的关系。这是局部的近景。关系:“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树的“美丽的绿的背景”,衬托出小屋的“别致出色”、“含蓄而有风度”。树与小屋各具特色,又不失和谐。第三层(第8自然段),立足山下远望,继续写小屋与树的关系。这是仰视中得局部远景。关系:小屋在树木的掩映下“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像鸟,像蝶,“轻灵而自由”。第二部分(第9-18自然段),写小屋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这是立足于小屋所见。这部分有四个层次:第一层(第9-10自然段),写小屋的花园与天上的云霞。花园:花园比小屋小,花园中的路又比花园小,但花园中的小路却是这袖珍型花园的大道。 “有形”的围墙围着紫藤、月季、喇叭花、圣诞红之类的鲜花。云霞:“无形”的围墙也围住一下花,那是云或霞,是“上帝玩赏的牡丹或芍药”。“领土”是有限的,“领空”却是无限的。作者将小与大、有限与无限、有形与无形、地上的与天上的比照着写,不仅写出了小屋周围环境优美,而且不失诙谐幽默。第二层(第11-12自然段),写小屋的空气和光线。空气:因为在山上,空气特别清新,而满山皆树,满园皆花,“我觉得呼吸的都是香”。光线:小屋的光线富于变化,作者说它既有“科学的时间性”,又有“浪漫的文学性”。前者是指光线准确无误地按照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后者是喻光线的明暗、色彩富于变化中。第三层(第13-14自然段),写小屋与外界的交通。小屋的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它与外界的交通只有一条山路,小屋是“我”出外、归来的起点和终点,山路连接的是快乐幸福。第四层(第15-18自然段),写夜晚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与白天的清晰相反,夜晚的小屋是“朦胧的”。山上疏落的灯光把“黑暗照淡了”,使“山也虚无,树也缥缈”,小屋也幻化成“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了。这“空中楼阁”不必养鸟,无须挂画,因为它就在鸟语花香的大自然中。至此,作者热爱与享受的自然的美好情怀表露无疑。苏轼的赤壁赋中有这样的句子:“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五、再次释题这也就是这所小屋原本平常的小屋,为什么在作者笔下美轮美奂的原因? (释前疑)明确: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能与自然和谐相处,她把一切应用的东西当做艺术。所以,在她的眼中,平凡的山间小屋至美至幻;所以,她能在看似普通的小屋里“享受着人间清福”。这种不食人间烟火的生活,远离凡尘俗世,远离都市喧嚣,真当是神仙过的日子!中国文人自古就有归隐的传统,我们大家熟知的隐士就有陶渊明。而我们杭州也有一个著名的隐士,那便是宋代的林通(林和靖),他甘愿抛弃荣华富贵,隐居在西湖侧的孤山,弄梅侍鹤,被后人喻为“梅妻鹤子”。其实,李乐薇在景中流露的是一种理想和追求,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宁静平和的心态”,现在我想问的是:“现代社会中这种宁静平和的心态还多不多?”明确:(不多)现代人厌倦了都市紧张、枯燥、疲惫的生活,得了一种都市的文明病!整体追求金钱、名誉、声色,过剩的信息量让现代人迷失了自我,目光敏锐的作家感受到了这一点,便及时地反映出来了。她向往着那样一间小屋,那里有鸟语,也有花香,有青山,也有绿水这一座“空中楼阁”是她理想的居住地。作者通过写小屋,对这种远离喧嚣的、恬静安宁的生活的向往,实际上隐含了对现代文明的批判。作者写外在景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