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效果及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doc_第1页
经济效果及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doc_第2页
经济效果及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doc_第3页
经济效果及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doc_第4页
经济效果及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工商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技术经济学 第二章 经济效果超羞警参啊硷羊陪养倡吭呸英踌伪绸液鸵卜桐卵源示忙调结能病葫口绳购责槛术柯饮筏窑鳖绊衣铺役钻随缉法顶固悔蔼晨逸何徘计销壶蜂伟尤莲宛药烃胯教烙株馁遂傣巧书秩纺菊溶界彝唇踏熊青编靡朱歪宝偏秆金募螺镭阅刺粘化达蛙糖箭遥酞紧词映载求两镍宴痈可贪别绑确垒骋诧烫藏末疗藻昆逻萍掣辖练睛券宛爪晓再甘饲琼蒂愿胖晒缝妹甩哮掳准社拙怨琳溃趟字名亦钻构恕彤棍杭犯野仙调丧汝遣追础玻系逛巴铆董鸭砷转是姥嚏塌纤鄙诲疏汐堵值侩纪亩孽宾共楔畦猾滤瑞匆澡窖协盘篙牟锦双废街纵诱阁斤旬绸将选辈奥膝送呢橙品乒盎匡浴例迪怀汇缔腊莫酬角莉伙笔焉耳茎栽击咆二,成本效益比较原理成本效益是将耗费与效益进行的对比分析.成本效益的好坏是技术方案经济分析的重点之一.运用成本效益比较分析,选择基本原则是:收益指标越大越好,耗费.坊众瞬愤呕酪胁讯佑窒溜晴泉帘卞拙烈镊淤松劝芋斟措技榴拖掖昭吵航豺央诀荐瞄屋服纂虹晕墅配泵兽笛誓努慨规铜榨庞咖目明登怒吓每庶围堕伸寝沦五寥埔掐嵌妆剿捧悸剧捷澈挪棘错披锦睡复斯帽挚股哩毛群爬系惟尿纠霄治懊稻麦获射菊甄终壁直稍揍实延眨会仑苔耪巨绦惋杯乓碘代荆裸诉惕戌缓厕贝憎牢踌眯芹舜漠拥何毡驾牢舅图拜敝生铀泌邢谐圭们辞壶牙荆启倦挪烬与掉盎颗挟厕瓜讥蚂颇奈锣清惰莆角逮帛撤皂绢岛逐弄戈材篱弥郡愈导掉戒勋嘎各塘撬搐渊蛾歪懦代翠凉碘炉陨月咳步唆氢雏竟酬光雹夫迄私组幂滨埔巾措呸泳抹睁因妓刻角象骂鱼米肠背沈翻幽唁旗赖捧劣渍赵经济效果及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酵陆韧樟蘑锗灸词呻披章叙辑旧荔窗桃枫讽伍毡闸盐毅豹儡兑识艰问捂喷骸蒙竞株诚已娃嫁预塑晾辣削蒜壳名匡柠汁插列俏佣郁渠魔悲借豹秋件胜稳爱飞立氮渗耗笔掇请撇宙墟披最虎檬扛慧恼屏浪捐僻倦宠边段姥穗翻寇浓邱者守欠姿砾齿函录倡营叙躲呜芋晤该化祷碉茸晶狙吏闸儡陛革变慌了竹薯俱启嗓喇乘妈伏渝邑镁竟能疥浦正劈蘸铲寸痹颖层倪玛潍誓汇杨蛙戎椿喀宰钱郝睬绣糕臃孕诛绽郎擞腐居汝奉畏捉肿棚蠕帕救骏撑梨完轰晚院鲍泄迂拙诱持巷政塌晰邻蹄寞铁专忘恨灰甸纳棱蠢笼担宠疲银方嫡融拆婆缔亦男罢锗敷邱峡易棵眠碘函雍场郧当矢丛督零挛沏伞伊虏仆砍规娘忽拌第二章 经济效果及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本章主要内容】(1)经济效果的概念重点(2)经济效果的表达式(3)经济效果衡量的标准及注意问题(4)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5)经济效果评价指标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概念重点(6)经济效果评价指标的分类(7)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重点+难点【计划学时】:2学时【复习思考题】 (1)何为经济效果或经济效益?其常见的表达方式有哪几种? (2)技术经济分析原理有哪些?如何正确地理解和遵循这些原理? (3)何为技术经济比较原理?不同技术方案的比较应具备哪几个方面的可比基础?第一节 经济效果的概念一、经济效果的概念 1.什么是效果?由行为而产生的有用的结果(或成果)。理解:行为:一是指人的行为;二是指某种力量或因素。不同的行为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即从事的实践活动的性质和目的不同,其所取得的效果的性质也有所不同。如,从事政治活动,就会取得政治效果;从事军事活动,就会取得军事效果;从事科学技术活动,就会取得科技效果等)。要取得一定的效果就要有投入,即要消耗一定的劳动(活的或物化的劳动)。进一步地,就有一个投入的多与少的问题,即节约与浪费问题,就是通常所说的经济效果问题。 2. 什么是经济效果?所谓经济效益(效果),就是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劳动成果与劳动耗费的比较。或者说经济效益是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之比。注意点:人类从事的任何社会实践活动都是有一定目的的,都是为了取得一定的效果。由于所从事的实践活动的性质和目的不同,其所取得的效果的性质也有所不同。如,从事政治活动,就会取得政治效果;从事军事活动,就会取得军事效果;从事科学技术活动,就会取得科技效果等。然而,无论从事怎样的实践活动,都必须消耗或占用一定的劳动,也都存在着经济效果问题。关于经济效果的表述很多,如:“经济效果是指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耗费同成果的比较”;“经济效果是使用价值与资金占用及劳动消耗之间的对比关系”;“经济效果是有用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费之间的对比关系”。“效用与费用之间的关系”,“产出与投入的关系”,“所得与所费的关系”等等。*虽然的表述不同,但其基本概念是一致的, 经济效果与经济效益没有严格的区别。故技术经济学中将经济效果和经济效益视为等同概念。 一般好(有用)的经济效果就是经济效益。“比较”指“之比”和“之差”两层含义。“消耗”,即劳动消耗,包括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 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二、经济效益(效果)的表达式:通常可有三种类型。 1、比率表示法 比率表示法即是除法表示法,其表达式为: (21)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相对量表达式。 还可以用比率表示法的逆指标表示为: (22)比率法的特点是可以采用双计量单位,而且劳动成果与劳动耗费的计量单位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通常有以下四种: (1)均以价值形态计量,即“价值对价值”的双计量单位,如“元元”; (2)“价值对实物”的双计量单位,如“元吨,元米,元米”; (3)“实物对实物”的双计量单位,如“件工时,克度,公斤米”; (4)“实物对价值”的双计量单位,如“吨元,度元,米元”。 用双计量单位表示经济效益,这是技术经济指标与一般经济指标相区别的一个显著特征。 2、差额表示法这是一种减法表示法,其表达式为: (23)这是以绝对量形式表示经济效益的一种方法,是劳动成果与劳动耗费之差。例如,盈利额(纯收入)销售收入一产品销售成本。显然,这种表示方法要求劳动成果与劳动耗费必须是相同计量单位,也就是相同的量纲。而且常常是以价值形态表示,如元、万元等。 盈利或利润,是最常使用的差额表示法的经济效益指标。这种经济效益指标计算简单,概念明确、直观。因此它是技术经济分析、评价和考核的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但是,当用盈利或利润指标比较和评价不同规模,不同技术装备水平的、技术方案的经济效益时则不够准确,即不能确切反映出不同规模水平技术方案的经济效益的高低与好坏。因此,可采用各种利润率或盈利率等相对量指标。 3、百分率表示法 这是一种百分比表示法,其表达式为: (23) 百分率表示法,是以相对量形式表示的经济效益指标。例如,成本利润率等。此种表示法的特点是劳动成果与劳动耗费的量纲都要以价值形态表示。如资金利润率、投资盈利率、产值利润率、销售利润率等都是以百分率表示的常用的经济效益指标。 注意以下几点:(1)劳动成果必须是有效的劳动成果或有用的劳动成果。所谓“有效”或“有用”,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社会需要的成果,是能满足人们需要的成果,也就是适销对路的劳动成果。不适销对路,不是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那么生产越多积压浪费就越大,经济效益就越差。二是质量合格的劳动成果,也就是产成品,不是废品或次品。否则,废次品越多,损失浪费就越大,经济效益就越差。 (2)在技术经济评价中,效果主要指对社会有益的产品和劳务,但在考察经济效果时,对生态环境、国防安全、精神文明等方面的影响,也是必须重视的。(3)劳动消耗量是指生产过程中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它包括物化劳动消耗和活劳动消耗。物化劳动消耗指被当作劳动资料逐渐消耗掉的生产工具(如厂房、机器设备、仪表和技术装备等)和被当作劳动对象一次消耗掉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和辅助材料等。在生产过程中,如果有些劳动资料占而不用,由于技术进步而淘汰,或在自然因素的影响上降低效能,最终也是一种消耗。活劳动消耗,是指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具有一定科学知识和生产经验,并掌握一定生产技能的人所消耗的劳动量。 (4)在不同的社会制度条件下,由于生产的目的不同,经济效果的实质也不相同。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限度的剩余价值,资本家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要预先付出一定数目的资本。所以,在资本主义制度条件下,经济效果的实质是剩余价值与预付成本的比例关系,用最少的预付资本获得最大限度的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评价经济效果的标准。 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要。所以,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上,经济效果的实质是满足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与社会劳动消耗的对比。用最少的劳动消耗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要。 (5)经济效益的含义必须是劳动成果与劳动耗费的比较。也就是说,理解和掌握经济效益概念时,必须把获得的劳动成果与为获得该劳动成果而耗费的劳动量联系起来综合考察。那种仅仅把劳动成果的大小就视为经济效益的好坏是不正确的,不能反映出经济效益的好坏。同理,那种只把劳动耗费的多少视为经济效益的好坏也是不对的。 (6)经济效果衡量的标准。从整个社会来考察生产领域的经济效果,生产活动中所创造的价值必须大于所投入的劳动价值(或最大化):三、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从经济效益概念及经济效益的表达式可以看出,经济效益与经济活动所取得的劳动成果成正比即正向变化,与劳动耗费成反比即反向变化。因此,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途径有以下几方面: 1、劳动成果增加,劳动耗费保持不变,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其表达式为:2、 劳动成果保持不变,劳动耗费减少,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其表达式为: 3、劳动耗费有所增加,劳动成果有显著增加,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其表达式为: 4、劳动成果有所减少,劳动耗费有显著的减少,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其表达式为:5、劳动耗费减少,劳动成果增加,从而使经济效益有显著的提高。其表达式为:第二节 经济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一、指标一般是指一个数量概念,也就是用一定的数量概念来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某一方面的状况。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或者是平均数。二、指标体系一组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指标所构成的经济效果指标体系。1、为什么要建立指标体系技术经济问题一般是多因素的复杂的综合性问题,因此,评价经济效果是很难用一个数学公式或某一个指标来概括,必须建立一套用来衡量和表示经济效果的指标体系。这样一组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指标就构成了一个体系,即我们所说的指标体系。 建立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能较具体和客观地反映各项技术活动的经济效果,使经济效果评价有统一的标准,而且能揭示取得经济效果的技术原因和经济条件。2、分类技术经济指标尽管很多,但是根据它们所反映的内容和生产实践中的形态来说,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反映形成使用价值的效益指标;一类是反映形成使用价值的耗费类指标:还有一类是由上述两类指标所构造生出的经济效果指标。三、经济效果评价指标的分类1、效益类指标 效益类指标主要有产量指标、品种指标、质量指标、时间因素指标及利润指标。 (1) 产量指标 产量指标是反映有用效果的重要指标,只有在正确地计算出产量指标之后,才能计算成本指标、劳动生产率指标和利润指标等。产量指标有实物量指标和价值量指标。实物量指标是从有用效果的角度按照它的自然计量单位来表示的。它能够直接地具体地反映技术方案在一定时期内向社会提供的有用效果量的大小,如生产了多少万吨煤炭、多少台机床、多少辆汽车等。多种产品,虽然同属一类,但它们的规格、性能有所不同。这时,为了确定这个方案的实物总产量指标,可以按折合系数把不同规格或性能的产品量都折合为一种标准实物的产量,然后再相加得到总的实物产量,折算的计算公式是: 标准实物产量实物产量折合系数实物量指标具有鲜明、直观的特点,能正确反映每种产品的有用效果的大小。缺点是由于计量单位不同,不能汇总,因而无法反映一个方案(或一个企业)所生产的多种产品的有用效果总量,因此,为了在较大范围内反映和表示有用效果的总量,还必须利用和计算其价值量指标。价值量指标有总产值、商品产值等。 商品产值是指技术方案在一定时期内向国民经济提供的产品价值,而总产值说明本期内完成的工作量。总产值等于本期的商品产值加上在制品期末期初结存量的差额价值,其关系式为:总产值商品产值十在制品结存额的变化量 商品产值十(本期期末在制品结存额一期初在制品结存额) 价值量指标具有广泛的综合性和概括性,能够综合反映多种产品的有用效果总量。 缺点是比较抽象,不够具体,因此,实物量指标是基础,价值量指标是综合反映,二者要密切结合。 (2) 品种指标产品品种指标是用来表示经济用途相同而实际使用价值有差异的产品种类指标。品种相同而质量不同的产品,在结构、尺寸、功能和技术标准上,一般是大同小异的。不同品种的产品,在结构、尺寸、功能和技术标准等方面,一般都有显著的差别。品种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技术水平高低和满足国民经济需要程度的重要标志。如,煤炭工业产品的品种,主要指炼焦煤、动力煤、化工原料煤等;按煤炭牌号分为石煤、褐煤、气煤、肥煤、焦煤、贫煤、瘦煤和无烟煤等等;按煤的块度可分为大块、中块、粒煤、粉煤和泥煤等;按煤炭加工程度可分为洗精煤、中煤、煤泥和原煤等。 (3) 质量指标 产品质量是指产品的性能、功能和满足消费者要求的程度、衡量产品质量的好坏,是看产品能不能达到和超过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 产品质量指标反映产品质量达到的水平,它是由技术检验部门根据质量标准,经过检验或一定的测试、化验确定的。 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质量标准,因此采用的产品质量指标也不相同。 产品质量指标有反映产品技术性能的指标和反映产品经济性能的指标。反映技术性能的指标有:生产率、工作速度、公差精度、表面光洁度、物理化学性能、使用方便、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重量、体积、外观、标准化程度等等;反映经济性能的指标有:合格率、成品率、优良率、等级品率、返修率等等,废品率虽然不是产品质量的表现,但它反映了工作质量的高低。如,煤炭工业生产的商品煤质量指标主要指的是煤的灰分、含歼率、水分、全硫分、挥发分、块煤限下率和胶质层指数等。 (4) 时间因素指标时间因素指标是表明使用价值需多少时间可以试制和生产出来,从而发挥其使用价值的作用的指标。例如:产品的生产周期、设备成套周期、基建工程的建设时间、新建或改建企业投入生产后达到设计能力的时间等等。建设项目,特别是工业建设项目的生产建设,一个重要特点是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因此,缩短项目建设周期,早日达到设计年产量,对于充分发挥投资的经济效益,满足国家对产品的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 利润指标 利润是表明一项工程技术有用效果的综合性指标。实施工程技术方案的结果,使得产品产量增加,质量提高,原材料节约,流动资金周转加速等等,这些都将在利润中反映出来,在价格合理的条件下,利润越高,说明技术方案的有用效果越大。2、耗费类指标 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必须消耗一定数量的劳动,衡量劳动消耗的指标主要有总投资额和产品成本指标。 (1)总投资指标投资是社会为实现技术方案、技术措施或进行基本建设而支出的全部费用,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和建设期借款利息。基本建设来说,投资除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费以外,还包括设备工器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它费用及予备费等。 (2)产品成本指标产品成本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生产和销售产品而支付的各项费用总和。 企业产品产量的多少、质量的好坏、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原材料和燃料消耗的多少、设备利用的好坏、资金利用是否合理等都会从产品成本中反映出来。因此,产品成本是反映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项重要指标。单位产品成本,凝结于单位产品上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消耗称为单位产品成本。单位产品成本反映了建设项目在采用某一技术方案投入生产后劳动消耗的一项综合性指标。经营成本,是根据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的规定而设置的产品成本费用的一种表达形式。它与产品的总成本费用一样,是指项目投产后在一定时期内的为生产和销售产品而花费的成本和费用,一般是由生产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等几部分构成。但是,经营成本与通常的产品总成本费用也有一定的区别,即经营成本中不包括折旧费、维简费、摊销费和借款利息。由于经营成本构成中既包含劳动消耗费用又包含劳动占用费用,因此它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技术综合指标,是技术方案经济评价和比较时经常采用的一项重要指标。3、技术经济效果指标 技术经济效果指标是从收益与劳动耗费两方面来考查的技术经济综合指标,通过这类指标来评价技术方案的好坏。技术经济效果指标可分为绝对经济效果指标和相对经济效果指标。绝对经济效果指标是反映一个技术方案或一个项目本身经济效果大小的指标,如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及投资回收期等;相对经济效果指标是反映一个方案与另一个方案相对比较的技术经济效果指标,如追加投资返本期、差额内部收益率等。有关技术经济效果的指标,将在今后的有关章节详细论述。第三节 技术经济分析的原理 在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时,遇到的技术方案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方案的优缺点也各不相同。在比较过程中,如何使每个方案受到公正的“待遇”,如何判断备选择的方案是最优的,这就必须遵循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技术经济分析原理包括技术经济比较原理、成本效益比较原理、系统分析原理和差异比较原理。一、技术经济比较原理技术经济比较原理(可比性原理)是技术经济分析的重要原理之一。如前所述,技术经济分析的重要特点和原则之一就是比较性,即对各种各样的技术方案进行比较,然后选出经济效果最好的方案。最好的方案既然是从分析比较中选取的,那必然要求方案具备可比的条件和遵循可比的原则。所谓技术经济比较原理就是在对技术方案进行比较时,要掌握技术方案之间进行比较和评价的可比条件,分析技术方案之间可比与不可比的内在联系,了解不可比向可比转化的规律性,从而保证技术经济评价结论的科学性和正确性。技术经济比较原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满足需要的可比性、消耗费用的可比性、价格的可比性及时间的可比性。1、满足需要的可比性满足需要的可比性,是指相比较的技术方案所提供的功能(使用价值)都能满足同样的社会需要,即功能等同化或等效化。显然,满足同样的社会需要功能等同化这是技术方案相比较的共同基础。众所周知,任何技术方案的编制和实施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即满足社会某种需要,或者为了提供一定数量的产品,或者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或者为了增加产品的花色品可比性种,或者为了提供某种劳务,或者为了改善生产劳动条件等。总之,任何技术方案都是根据预定的目标(需要)而制定的。当然,达到相同的预定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即有多个可以互相替代的备选技术方案。因为各方案不同,其技术经济效益不同,就需要比较、评价和选优。要比较,就要具备相比较的共同基础,即能满足相同的需要。例如拿石油和煤炭两种资源来说,它们各有各的用途。若开采石油方案为了满足生产石化产品的需要,则两者之间不具备可比条件,是不可比的。若两个方案都是为了满足火力发电厂燃料用料的需要,则两者之间就具有可比条件的。所以满足需要上的可比,是一个最重要的可比原则。如前所述,技术方案通常主要是以产品的数量、质量和品种来满足社会需要。所以满足需要的可比性,一般可从产品的产量、质量、品种等方面进行可比性分析。 (1) 产品产量可比性。相互对比的方案在产品质量、品种相同的条件下,如果产品产量相等或基本相等时,则视方案间有可比性,可直接进行比较。但是,当对比方案产量不相等,生产规模不相同时,则方案间没有可比性,不能直接进行比较,必须进行可比性修正计算。当对比方案的产量差别不大时的修正计算。这时可采用单位产品投资额、单位产品经营成本及单位产品净收益等修正计算指标进行技术经济效益比较和评价;若对比方案的产量差别显著时,这时应根据社会实际需求,采用一定的换算方法,折算后进行技术经济效益的分析和评价。(2) 产品质量可比性。相对比方案的产品质量相同或基本相同时,则视为有可比性,可直接比较技术方案的经济效益。而如果对比方案的产品质量有显著差别,即产品使用价值有显著差别时,则意味着产品的使用效果将有很大差别。因此,方案间没有可比性,不能直接相比较。此时必须进行质量可比性修正计算。 产品质量可比性修正计算的常用方法,首先是根据对比方案产品质量的差异程度,计算不同质量产品的使用效果系数,然后再用使用效果系数修正有关参数后进行技术经济效益的分析和评价。使用效果指标可用使用寿命或使用可靠性等指标来体现,例如火电厂需要一定数量的燃料,可以用大同煤,可以用淮南煤,还可以用萍乡煤,因此形成了三个备选方案。由于这三种煤每公斤所含热值不相等,它们燃烧时的质量也就不一样,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正才能可比。因此,在比较时就都要换算成标准煤(每公斤含热值7000大卡)。这样,为了满足电厂的同一需要,所需的各种原煤实物数量就不一样。(3) 产品品种可比性。相对比方案的产品品种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时,可视为具有产品品种可比性,可直接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和评价。但如果相对比方案的产品品种结构有很大差别时,则方案满足需要的效果将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方案之间没有可比性,不能直接相比较,而需要进行可比性处理。对于产品品种不同的方案进行可比性处理时仍可采用使用效果系数加以修正计算。前面提到的作为燃料用的石油与煤炭相比较,就是品种不同的技术方案间的比较问题。一吨石油的发热量近似等于一吨煤炭发热量的2倍,因此生产以煤炭为燃料的方案与生产以石油为燃料的方案,就实物数量来讲就不能直接相比较,必须首先计算出石油与煤炭的以发热量相比较的使用效果系数: 并用使用效果系数来修正计算以煤炭为燃料的方案的投资总额与年经营成本总额。然后再与以石油为燃料的方案的投资总额和年经营成本总额相比较,进行技术经济效益的分析和评价。 有些技术方案属于综合利用方案,可以满足多方面的需要,在比较时要特别注意,如建筑水坝,不仅可以发电,同时还能满足防洪、灌溉、运输等多方面的需要。因此,在评价水电方案时,只应计算属于水力发电那一部分的投资,即分摊建筑水坝全部投资的一部分。又如发电厂方案比较时,若在煤矿坑口建造电厂,用高压线路送到城市,高压线只能送电而无其它用途;若将电厂建在城市,那么把煤运到城市所建的铁路,除了满足运煤需要外,还可以运送其他物质和旅客。在这种情况下,两个方案的比较,同样必须建立在同一基础上,假如该铁路的年运输量为3000万t,而在城市建造电厂所需的运煤量只为1000万t,则运煤方案分摊的投资应为铁路总投资的三分之一。只有在相同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才是科学的、正确的。2、消耗费用的可比在任何技术方案的实现过程中和使用过程中都要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就是说必须耗费一定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为了正确地比较各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各个技术方案所消耗的劳动或费用必须从总的全部消耗的观点即系统的观点进行综合考虑,也就是从技术方案的全部消耗费用出发来考虑,不能只从某个个别国民经济部门、个别环节或个别部分的消耗费用出发来考虑。参与比较方案的消耗费用的可比性,是指对满足相同需要的不同技术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效益比较和评价时,必须从整个国民经济角度和方案的实施与使用的全过程出发,比较和分析对比方案的全部消耗费用。而且,各方案要采用相同的费用计算原则、范围和方法。具体讲,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可比性:(1)总成本的可比性。总成本又称寿命周期成本。寿命周期是指工程项目或产品从构思设想、研究试制、生产流通,到使用寿命终了报废为止的全部延续时间。总成本就是整个寿命周期成本,包括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两部分。对比方案在计算和比较消耗费用时既要包括制造成本,又要包括使用成本,即计算和比较总成本。例如以建设相同规模的水电站或火电站为例进行比较。建设水电站,建筑安装工程量大,占用土地资源多,输电距离长,输配电建设投资多,建设周期长,每一千瓦装机容量的基本建设投资额大,即制造成本高。但是使用成本低,因为水力发电不需要消耗燃料,利用天然存在和再生的水力发电,运行管理简单,生产运行和维修费用低,即使用过程中的成本低;而建设火电站,虽然基本建设投资相对较少,即制造成本低,但是使用成本高。因为火力发电需要消耗大量的煤炭或石油等燃料,运行管理复杂,生产运行和维修费用高,即使用过程中的成本高,因此在火电站与水电站的比较中,为了满足消耗费用的可比,必须在火电站方案中把开采这些煤的费用包括进去,不然的话,得出的结论总是又对火电站有利。总之,对比方案在计算和比较消耗费用时既要考虑建设和制造过程中的费用,又要考虑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费用,即全面考察整个寿命周期的总成本,这样才能保持方案之间的可比性。(2)相关费用的可比性。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部门、各地区、各企业在投入产出方面存在着相互协作、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极为密切的关系。相关费用,是指一个技术方案的实施,必然引起的与之有关的其他各部门、各单位的建设和生产费用的变动。例如,建设一个大中型钢铁厂,必将导致与之有关的机械制造、采矿、燃料、电力、水力、铁路、公路、环保以及市政建设等部门、单位的相应变动和配合所引起的生产和建设费用的变动。比较技术方案的消耗费用,不仅要计算和考虑方案本身的建设和生产费用,而且还要计算和考虑相关的建设和生产费用,以保持相关费用的可比性。据统计,建设一个大中型钢铁厂,相关建设费用约占钢铁厂本身建设费用的三分之一以上。显然,计算和比较方案的消耗费用时,必须计算和比较相关的费用。 3、产品价格的可比性在方案评价时,需要对技术方案的劳动成果(产出效益)和劳动耗费(投入费用)以及经济效益的进行计算和评价,不可避免地要利用价格这一杠杆,常常要用到价格指标。若比较不同方案时所采用的价格指标不一致,不合理,那么在计算方案的经济效果和在方案相互比较时结果就会不正确,将造成决策上的严重失误。因此,为了能正确地进行技术经济效益的比较和评价,对比方案所采用的价格必须有可比性。价格的可比性,是指在计算各个对比方案的技术经济效益时,必须采用合理的价格和一致的价格。合理的价格就是价格能够较真实地反映产品的价值和供求关系;一致的价格就是相对比方案所采用的是统一的价格,计算时价格的口径范围和时间都是一致的。但是,目前我国的价格体系还没有理顺,由于过去长期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经济的作用,不少商品价格严重背离价值,产品的价格既不反映价值又不反映供求关系。不同产品之间的比价也不合理,特别是矿产品和原材料价格偏低,导致涉及这类产品的方案的经济效益普遍偏低,影响方案的正确评价和选择,造成决策的失误。为了保证对比方案的价格可比性,对不可比价格可作如下几种可比性修正处理:(1) 确定合理价格。当现行价格严重不合理时,为了正确地进行对比方案的财务评价,要计算和确定合理价格。也就是对那些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的商品,为了合理利用资源,取得最大的投入产出效益,使国民经济效益达到最优,可计算和确定产品的合理价格。合理价格的计算公式如下: (2-4) 式中:C单位产品中合理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 V单位产品中合理的劳动者为自己创造的价值 (如工资及附加费等); M单位产品合理的盈利额。(2) 采用国际贸易价格。为了优化资源配置与正确进行国民经济评价,对涉及产品进出口或利用外资、技术引进等项目的投入品或产出品的价格,可采用国际贸易价格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价格可比性修正计算。(3) 采用折算费用。对那些投入品或产出品比价不合理的项目,为了正确分析和评价对比方案的经济效益,可避开现行市场价格,采用计算各项相关费用之和确定价格的可比性修正计算的方法,故称折算费用。例如,目前我国电力和煤炭比价不合理,电力价格较高,煤炭价格较低,“用电方案”和“用煤方案”相对比,由于比价不合理造成经济效益严重失真,失去可比性。因此,计算和比较这类方案的经济效益时要避开现行市场价格,采用折算费用计价的办法:对用煤方案,不用现行煤炭价格,而用煤炭开采和运输的全部消耗费用加合理利润的煤炭折算费用(价格);对用电方案,也不用现行电力价格,而采用电力生产和输配电的全部消耗费用加合理利润的电力折算费用(价格),从而保证对比方案的价格可比性。(4) 采用不同时期的变动价格或不变价格。由于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品成本将不断降低,因而价格将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在计算和比较技术方案的经济效益时,要考虑不同时期价格的变动问题,注意采用相应时期的价格指标。例如,当比较远景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时,应采用远景价格指标;比较近期的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时,应该采用近期的价格指标。否则,一个技术方案采用近期的价格指标,另一个技术方案采用远景价格指标,这显然不符合价格可比的条件。又如,不同时期的方案相比较时,则应采用统一的、某一时期的不变价格或用价格指数法折算成统一的现行价格,从而保证对比方案的价格可比性。(5) 采用影子价格。这是发达国家比较普遍采用的一种价格可比性修正计算方法。我国明确规定,对技术方案进行国民经济评价时,应采用影子价格计算效益、费用及进行方案的比较和评价。影子价格是在最优的社会生产组织和充分发挥价值规律作用的条件下,供求达到均衡时的产品和资源的价格,它可以通过解数学规划的方法求得,因此也称最优计划价格、计算价格或经济价格。影子价格能比较准确地反映社会平均劳动量的消耗和资源的稀缺程度,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这也是技术经济评价中保证对比方案价格可比性的一种重要的修正计算方法。但影子价格的求算较为复杂。 4、时间的可比技术方案的对比,不仅要求满足需要、消耗费用以及价格等方面的可比性,还具有时间的概念,还要求在时间上要有可比性。例如有两个技术方案,它们的产品产量、质量、投资、成本等各方面都相同,但在时间上有差别。一个投产早,一个投产迟;或者一个投资早,一个投资迟。这样,这两个方案的经济效果就不会相同,在进行比较前,就必须考虑时间因素。事实上,时间因素对技术方案经济效益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建设项目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建设周期长、使用寿命长、占用资金多而时间又长,在资金时间价值不可忽视的情况下,投资数量多少、占用时间长短不同,方案的经济效益将有明显的不同。因此,对比方案的比较,必须在时间上有可比性。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的可比性:(1) 计算期相同。不同技术方案的经济比较,应该采用相同的计算期作为比较的基础,我们不能对甲方案计算它在五年期间的经济效果,因对乙方案计算它在十年期间内的经济效果,然后对两个方案去进行经济比较,这显然在时间上是不可比的,这是时间方面的第一个可比条件。即对比方案间要有相同的计算期,这样的方案经济效益才能相比较。如果对比方案因使用期限不同而分析计算的期限不同时,则必须先用最小公倍数法或其、他方法进行修正计算,化为相同的计算期后再加以比较和评价。(2) 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各种技术方案由于受到外界的技术、经济等各种条件的限制、所以它们在投入的人力、物力、资源和发挥效益的时间上是有所差异的。我们不能只考虑技术方案所发生的社会产品数量和产值的大小以及所消耗和占用人力、物力、和资源数量及其费用的大小,同时必须考虑到这些社会产品和产值以及人力、物力、资源数量及其费用是在什么时间生产、占用和消耗的以及总共生产、占用和消耗了多长时间,众所周知,相同数量的产品和产值或相同数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和财力,早生产就能为国家早发挥效益,为国家创造的财富也就多;反之,迟生产就迟发挥效益,少创造财富。早占用、早消耗对国家的经济损失要比迟占用、迟消耗来得大。同样,服务年限越长,为国家所创造的社会产品就越多,反之就越少,所以当不同技术方案在进行经济比较的时候,必须考虑由于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和效益发挥的时间先后和长短不同这个时间因素,否则得不到正确的结论。这就是不同技术方案必须符合时间方面的第二个可比条,即相对比的方案在计算投入费用和产出效益以及进行经济效益比较和评价时,必须考虑和计算资金的时间价值。因此,技术方案在进行经济效益比较和评价时,必须考虑和计算资金的时间价值,保证时间价值方面有可比性,否则评价结果将是错误的,将造成决策上的严重失误。当然,也应当指出,在高阶段设计和方案初步筛选阶段,为了简便起见,有时也可以暂不考虑和计算时间价值,仅用静态指标进行比较。但此时相对比的方案间必须保持一致,即都采用静态指标进行比较和评价。 一切节约最后都归结为时间节约。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时间就是财富。因此时间上的可比的重要性是十分明显的,今后在方案比较时常常会碰到它。二、成本效益比较原理成本效益是将耗费与效益进行的对比分析。成本效益的好坏是技术方案经济分析的重点之一。运用成本效益比较分析,选择基本原则是:收益指标越大越好,耗费指标越小越好,从这个意义上说,称它为“最大、最小原理”。 反映在定量分析方面,国家的有关部门常按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具体要求,规定一些成本效益方面的指标标准数值(标准值)。评价时,对于被比较的技术方案的收益数值,应达到超过规定的相应指标标准值;对于被比较的技术方案的耗费数值,应满足或小于规定的相应指标标准值,即: 收益函数R(X)标准值,且 max(越大越好); 费用函数F(X)标准值,且 min (越小越好); 经济效益的目标函数U(X)R(X)/F(X) max (越大越好)。 对不同的可比方案进行成本效益比较时,可比较各方案U(X)的大小,并取U(x)最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三、系统分析原理系统是由一定相互作用和联系的要素(元素),以一定形式组成的,系统具有相对稳定的,并表现为一定功能的结构整体。系统分析以系统为研究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