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验室管理制度文件编号版本号/修订次A/0第 7 页 共 9页 采样、留样及样品室管理制度1、目的 为了保证分析数据、样品的准确性和具有可追溯性,便于抽查、复查,满足监督管理要求、分清质量责任,特制定本管理制度。2、依据标准本管理制度在安全采样方面依据GBT 2828计数抽样检验程序取样方法就行抽样检验。3、采样管理要求3.1、取样前,根据物料性质准备取样工具 。3.2、到生产现场取样时,要注意现场作业环境,必要时找操作工配合采样。若现场环境恶劣,没有安全保证,可停止采样操作,并通知生产调度和工艺人员。如确因生产急需非采样不可,有关部门和领导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采样者的人身安全和所采的样品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3.3、取样完毕后,做好现场取样记录,贴好样品标签,标签内容包括:样品名称、生产日期、采样地、采样日期和时间、采样人员等。3.4、采得样品应立即进行分析或封存,以防氧化变质和污染。4、留样管理要求4.1、样品的保留由样品的分析检验岗位负责,品的特性妥善保管好样品。4.2、保留样品的容器(包括口袋)要清洁,必要时密封以防变质,保留的样品要做好标识,要按批次或先后顺序摆放整齐以便查找。4.、样品保留量:采样量、留样量及留样时间表类 别原始样品采集量留样量留样时间成品10包5包同保质期原 料 1000克500克1个月辅 料、香辛料100毫升(克)50毫升(克)1个月其它食品添加剂(膏类、酸类、食盐、白糖、红糖等)300克150克1个月原料油2瓶1瓶半年内包装材料随机不留样/4.、中控分析样品一律保留至下次取样,特殊情况保留24小时并交给本部门岗位技术责任人处理。4.、外购大宗原材料、原料油一般保留半年。 4.6、成品样品:液体一般保留三个月,固体一般保留半年。4.7、样品过保存期后,要按有关规定妥善处理。检验和试验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规范检验、试验秩序和行为,实现生产分析检验和试验活动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准确提供质量数据,达到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2、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化验室一切检验和试验活动全过程及与之相关的活动过程。3、管理要求3.、检验程序3.1.1按规定要求采取样品,并做好登记和标识。3.1.2对于过程检验和试验,按频率的规定到生产线现场采样。3.1.3对成品检验和试验,按频率或质量管理要求到生产线现场或指定部位采样。3.1.4接到生产装置或调度临时生产加样通知时,按要求到指定部位采样。3.1.5采样作业,要执行化验室采样、留样及样品室管理制度。3.1.6采样后,按规定的标准和试验方法进行检验和试验。然后,按要求备好保留样品,并做好标识。3.1.7检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那些影响检验结果准确度的因素诸如温湿度、振动、噪声等要密切注意,并严加控制。杜绝主观随意性,注意样品处理的安全性和操作安全性以及仪器的灵敏性和稳定性。操作时,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3.1.8检测过程中,要按标准方法规定进行双平行或多平行测定,其结果应符合方法精密度要求。数据处理与结果计算要遵循数字修约规则,有效数字不得随意舍弃。3.1.9若发现检测结果异常或实验偏差与方法规定有偏离时,检验人员不要轻易下结论,应认真查记录、查计算、查操作、查试剂、查方法、查样品,找出原因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复验。3.1.10要认真及时填写好原始记录,所有原始记录必须使用专用表格,书写工整、清楚、真实、准确、完整。不准用铅笔记录,不得随意涂改、乱写、乱画和折叠。当发生笔误时,用“”注销,并签字。化验员工作职责和要求1.从事产品与半成品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检验,为本部门及生产部、采购部等相关部门提供实验参考数据。2.负责微生物室的安全与卫生及化验室常用试剂的配制并保证达到检验要求。3负责化验分析仪器的日常维护和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4负责试验产品的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检验。5按规定时间及时发出检验结果通知报告至相关部门,发出前须经经理审核,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6加强仪器设备和器材的管理,保证帐、物相符。对已超过规定使用年限,损失严重无法修理的仪器设备失效药品,实验室统一上报经品质经理批准后妥善处理,任何人不得擅自拆改和拿用。7所有实验资料、检测原始记录要专柜保存,未经允许不得外借。8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并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和卫生,按规定进行台面清整和仪器及器皿的洗涤。9严格岗位交接班制度,做到责任分明,情晓事清,不留隐情。10检验人员应系统掌握检验方法和检验所依据的标准,了解检验过程。化验室操作规程1、遵从公司所发布和执行的法定技术标准的技术规定,规范、严格进行检验工作。2、保持化验室内各类仪器、试剂、用具摆放整齐,非本部门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化验室。3、上班时穿好工作服,进入车间取样时自觉遵守生产部的有关规定。4、成品原辅的检验项目、检验方法、抽样频次的具体规定见检验项目和抽样规定,各品种对应执行。5、抽样规定和操作(1)原辅料抽样:原料根据来料数量,按照5%的比例抽样。固体辅料在所抽包装件内的不同部位采样。按四分法对角取样,再充分混匀。(2)成品抽样:按品种、按批号随机抽取,选上、中、下的不同部位标记采样。取样量为:散装品0.51.0Kg,包装品12袋。(3)抽样器具须洁净干爽,有微生物检验项目的要进行无菌取样。(4)检验完毕后的剩余样品及时返回生产部。若需到成品库取样,需详细记录 6、检验标准和方法(1)执行标准、检验项目的检测方法见检验项目和抽样规定的规定。(2)检测方法均为国标中的法定方法,详见GB/T 5009系列标准。(3)各项指标规定见企业及地方标准。7、样品处理(1)成品理化样品处理:用洁净干净的粉碎机或剪刀将样品切成细粒状或用研钵研碎,后按标准方法进行检验。(2)微生物样品处理:液态样品无菌取样后摇匀供检,固态样品(成品)无菌取样后用灭菌过的剪刀剪切成细碎状或片状放入无菌稀释液中,拍打离心,浸放20分钟左右,其间摇动。然后按规定方法检验。(3)取样后及时检验,若有较长间隔时间须将样品或样品处理液置放入冰箱冷藏,但一般不需要超过12小时(未杀菌或未真空包装不得超过4小时)。8、检验记录(1)检验记录必须及时、真实和完整,原始记录不可补记或追记。(2)按照本部门的各类检验表格规范记录和填写,见检验原始记录本、微生物检验记录表、成品检验结果记录表、原辅料检验结果记录表(3)检验记录要妥善存放,除本部门人员和公司领导外,其他人不得随意翻阅记录资料,若需查阅须经批准,检验原始记录随时分类存档。9、检验报告(1)检验完毕后及时填写检验结果通知或检验报告单,报部门主管签字后发至相关部门。(2)快速报告,成品理化检验当日发出,微生物检验2日发出,原辅料检验3日发出 。 (3)成品检验报告发至生产部、品控部、仓库;原辅料检验报告发至生产部、品控部、仓库、采购部。(4)公司内部采用检验结果通知单,对外报告采用检验报告,并盖有公司部门检验专用章印。(5)检验结果异常或是不合格时,必须复检验或比对检验,确定无误后方可发出报告。若是成品不合格,技术人员须查出不合格原因,与生产、品质部门共同分析,排查不合格因素,协助解决质量问题,并从技术上提出以不合格品的处理意见的方法。(6)对产品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填报周统计和月统计至品质和生产部经理。10、仪器的使用和管理(1)使用化验设备和仪器时,必须按说明书上的规定步骤规范操作。(2)精密仪器有专人保管,并有仪器运行日志和维护保养记录。(3)新购进设备仪器,必须进行调试验收,试用合格后写出验收意见和报告,并登记入册于本部门实验室仪器设备台帐上。主要内容为名称、型号、产地、价位、验收结论、购进日期、投入使用日期等。(4)化验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时,若不能进行一般性的排查,则须报知维修部门由专人维修,不可自行拆修,要做好维修记录。(5)非本部门人员不得随意使用化验仪器和设备。11、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1)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由专人负责,一般每1个月标定一次。(2)标定时三份样平行测定,其相对误差不超过0.2%,确保标定溶液浓度的准确。12、实验清理(1)试验完毕后及时进行清洗和整理,保持化验室内的整洁干净。(2)仪器设备擦拭干净,玻璃仪器清洗干净,放在试管架上。(3)试验中残余样品及时处理。四、化验室安全管理制度1、化验员必须遵守实验室有关的管理制度,化验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操作,确保仪器设备和人员人身安全。2、强酸、强碱类试剂应存放在干燥、密闭保存,见光易分解的试剂应用棕色瓶保存。所有药品、溶液、标样都应有标签,严禁在容器内装入与标签不相符的物品。3、倒取硝酸、硫酸、盐酸、氢氟酸、酚等强腐蚀性试剂时必须戴上橡胶手套,启开有毒、有刺激性气味及易挥发的试剂瓶时,要小心,绝对不能使瓶口对着自己或他人,以免引起伤害事故。必须在通风橱内用硬质耐热烧杯或锥形瓶中进行。4、凡稀释能放出大量热的酸碱,都应把浓酸、碱徐徐倒入盛有水的耐热玻璃容器中,并边倒边搅拌,绝对不准把水向浓硫酸倒入。5、从高温炉取出的高温物体要放在远离易燃物的石棉板或托盘中,待稍冷后移入干燥器中。6、加强对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物品的管理。易燃易爆药品必须存放在阴凉干燥或通风良好的地方,绝不能放在太阳晒或有热源的高温地方,使用时应远离火源,不得直接在明火上蒸发或蒸馏,易燃溶剂加热时,只能用在水浴或沙浴间接加热,避免明火。易燃药品废液不能乱倒,应尽可能回收处理。7、一切强氧化剂必须与易燃药品、还原药品分开存放,强氧化剂和还原剂,如氯酸钾与硫磺不能在一起研磨或加热,以免引起爆炸。在进行高压、干烤、消毒、加热等工作时,化验员不得擅离现场,应认真观察温度和时间。8、化验室内严禁烟火,严禁存放私人生活用品。化验室应备用急救药品、消防器材和劳保用品。9、保持实验室用电安全,不超负荷用电,并经常检查电器设备和电源线路的安全,发现隐患及时处理。10、禁止用湿手触动电器开关或用湿布擦电器设备。11、各类电器设备应由电工安装和供电。12、遇有电器设备、精密仪器、油类着火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并用灭火器进行灭火。13、实验完毕,及时清洗现场或实验用具,两手用清水肥皂洗净,工作服应经常清洗,保持整洁,必要时消毒。工作完毕应检查水、电和正在使用的仪器设备是否关闭好,关好门窗,确保安全。五、仪器设备管理规程1、精密仪器如分析天平、显微镜、分光光度计等应按其性质、灵敏度要求等放在防震、防晒、防潮、防腐蚀的房间内。2、精密仪器应与化学处理室隔开,以防腐蚀性气体及水汽腐蚀仪器。3、烘箱、高温炉应放置在不燃的水泥台上,小件仪器如酒精计固定收藏在仪器柜中。4、精密仪器应设专人保管,并建立技术档案。5、玻璃仪器在每次实验完毕后应洗涤干净,以倒置在试管架上。6、玻璃容量仪器、天平类应定期进行内校准。7、玻璃仪器领用或破损时,要签名登记。六、试剂耗材管理规程1、化学药品应放在药品贮藏室中,贮藏室内应阴凉,干燥且通风良好,严禁明火。2、药品应分类存放于药品柜,并登记造册,由专人保管。3、强酸、强碱类试剂领用时,应按用量多少领用。4、过期失效的试剂应及时更换,标准滴定溶液应按其稳定性每二至三个月标定一次。5、危险品应分类隔离贮存,严禁混存。6、易燃的液体如乙醚、石油醚、乙醇等贮藏温度不应超过28,爆炸品贮藏温度不应超过30。7、经常检查危险品贮藏情况,以消除安全事故隐患。8、药品贮藏应准备好消防器材,化验员应具备防火灭火的相关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微生物检验室规则1工作人员入室时,必须按规定穿工作服,进入无菌室还须戴帽、口罩及穿拖鞋。2室内不准吸烟、饮食、不得大声喧哗;不准将非实验物品带入实验室。3无菌室每周用次氯酸钠拖洗地面;每次使用前后用紫外灯照射30分钟以上。4严格按操作规程无菌操作,准确真实地记录检验的原始数据。5如有细菌培养物污染桌面或地面,应立即以适当的消毒液倾覆其上进行消毒,并确保其消毒效果。6培养完毕及时洗涤消毒用具,处理样品。凡用过的接种环、针应立即进行火焰灭菌后方可放回原处。对使用的玻片、容器或使用过的培养基等物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浸于适当的消毒液内,或经高压蒸汽消毒。7使用高压锅、电炉、烘箱等仪器,应先熟悉其使用方法。在使用中操作人员不得离开现场,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有关人员检修。8无菌室每次培养后要清洁卫生及消毒。每天下班前要检查门窗、水电是否关妥,电冰箱、恒温箱有无异常,经检查无异常后,方可离去。9对毒素和易燃物质要专人保管,工作人员应配备和熟悉使用一些自救药品,以备个人保护。无菌室工作规则1.无菌室室内墙壁光滑,应尽量避免死角,便于洗刷消毒。2.无菌室应保持密封、防尘、清洁、干燥,进行操作时,不得进出无菌室。3.室内除必要设备外,禁止放置杂物。4.工作台、地面和墙壁可用0.1%新洁尔灭或0.05%过氧乙酸溶液擦洗消毒。5.每周做无菌室空气测定(在室内将营养琼脂平板完全暴露15分钟,于37培养48小时左右)单个平板杂菌数要求5个以下,如超过应彻底消毒,每次检查应作记录。6.杀菌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8075:2025 EN Aerospace - Surface treatment of hardenable stainless steel parts
- 【正版授权】 IEC TR 63575:2025 EN Performance of power electronic reactive power shunt compensators in high voltage alternating current (HVAC) systems
- 【正版授权】 IEC 60950-21:2002 FR-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quipment - Safety - Part 21: Remote power feeding
- 【正版授权】 IEC 60300-3-10:2025 FR Dependability management - Part 3-10: Application guide - Maintainability and maintenance
- GB/T 28729-2025一氧化二氮
- 校园消防知识培训课件活动
- 网络祭奠面试题及答案
- 依法行政考试试题及答案
- 占地面积试题及答案
- 平安产品面试题及答案
- 考研保录取合同
- CJ∕T 453-2014 地铁隧道防淹门
- 2019译林版高中英语全七册单词总表
- 《湖北省安全生产条例》考试复习题库80题(含答案)
- 电商运营专员劳动合同
- 成人机械通气患者俯卧位护理(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T-CNAS-23-2023)
- 室分测试报告模板
- 住所经营场所使用证明
- 联想AIO超融合解决方案
- 锡焊机理与焊点可靠性分析
- 北京市工业污染行业生产工艺调整退出及设备淘汰目录(2022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