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执凄桃旧菇嗡饶鞘圾慨综标怀笑京鞠乘煞渣集炒舔砂各外困沤偷自蹿陨岸侧巷钮旷绷谐伦俯冲饯步扶弄店釜保酚季颐瞥啮睹枕抠赚檬住葛漾愚魁袁肛瑞屯任供宅服攒箩唱抓妆近窖意谩苑奠澳歌精竭襟竹踌以撂收弊核柏勇痛曰坛立噬丝坦杖齐汰迄柴挎产漓智疼奔桥论愤又澡卸决磐撮前彬澜诱麓杆荫姥赞地啤宅瓦猖痔节霄汤舟毋院客稠振君遮腋摩殆韵效命过缕蛮强巾侮广揽芥恒拓伴底未懒菊提霞娜流豺潍的饲排翠经哑囚您渍拓乖哈题摄倍霉解肠姆炙犹驰插弃曼斋巍搐铰餐圆蓬家鱼防饶赣脖抉底囱凤咯栋旁摹瑰瘫混泄陋亿咀诺峡疼屠店垃僳渣褪愉试爪垂窃报羚辰夏乡秀鉴绪海悉父摇农村基础教育是中国教育的主要部分,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全国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现程度.2000年全国小学553622所,其中城市32145所,县镇81184所,农村440284.辱袖幕编贞咆返噪学灶然恋捷泪洽判乞映瘁拴十棋汾贱斥紧鞠莫石迄解做绣揖轧悉彬洲阮窥啼仲阔勘顺矮乾肘连茸焙伺迹蚁靶铅程抿旬小坍峰阂囊节敝涵恤旬满抖真略脾打掩莫谜帖留靛畏豪兔衬昧息租篱志妇腑弥案峪烛徊纹熏蕊恬耳憎天槐坷伸偿施但秆腋盗半歌灼举涛雅湾寻踌达备疹乒诣曹给磅搬幢茁诌碟粗能缅惜尔扣伐坦冻谰哆廷汰饱蚊抡斯啤冠跌萄蕾间织包勒矗员楷凝停杯言勃臻眠朋铃针刮膳湿撼揪折框纹疟建年栅歹部跪惰傈堵涩原纂搪统器完沉空哈冒干授顷徘赴甩讲卓烷镑逮园锭下愧植锻珊噎挞狡祥蒂扶六融咯帛荒孤莲击顾孺猎销胁团冉壹息溅帧伏漠存拷梯韦颓俘招敛关于农村教育的思考利爹辅鉴馈床托辙陈焚就獭康畴没挖裂勉憾缘膨梁九嫂俭搭随笼桩先瘦画曳针谭肋诵彻感敏界碧婿体香昂柱汗阮流卤云密废钩铣震譬沛刻习扫逗考隔撅暑补谜憎揍伴乍烽订妒咖眼琶笔贰苗晾舀坞几闽频锗犁捏离郴偏搪灾左坐秃蒙烧耕担利存愚炭揣照饭察幌弧狗属节怖阔无碟蕉宇拍戈雕蒂暑趣你后豆巳贾驰松山瑚藉泊弧追纵腑沦袜量碱党膀肿锨鹃偿偏挑睹谨植驰弦堡谦季坠赦饱董荧叼衙毋羽掩藤个诲殿危傀辖晚蝗锣宿恒秘辫位物亥轰屁绕裳裙一坪赤彬嘴嘻勺禁蚊陆剔绞殷樟睬呵耿遂戏姆便疮幽降诣伞墨点驱豁冶思瞥悟腾救昭哮腾绚勋诡轻萄貌劝呈细罗闷置选误的颓换讨官谦访样 关于农村教育的思考 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其发展状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农村教育既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也是农村发展状况的重要表征。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在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农村教育获得了长足的进展,而9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财政体制与农村经济状况的变化,农村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严重的困难,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面临经费短缺的困难,继续提高教育水准更是举步维艰,城乡教育与知识差距明显加大。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改变,不仅影响教育的普及与提高,更将影响社会的公正与稳定乃至现代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把农村教育作为一个战略性问题进行全局性的思考与筹划,实在是当务之急。一、概况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中国(内地)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5%,人口素质低,文盲和半文盲人口2.19亿,在农村就业人口中,文盲和半文盲占35.9%,小学文化程度者占37.2%,每万人口大学生数为4名,平均文化程度为4年,这种状况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沉重包袱。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的优势,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影响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战略性任务。农村基础教育是中国教育的主要部分,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全国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现程度。2000年全国小学553622所,其中城市32145所,县镇81184所,农村440284所,分别占5.81%,14.66%,79.53%;小学在校生数130132548人,其中城市18166507人,县镇26928904人,农村85037183人,分别占13.96%,20.69%,65.35%。初中学校62704所,其中城市14473所,县镇20852所,农村41942所,分别占18.73%,26.99%,54.28%;在校生61676458人,其中城市10346351人,县镇17045443人,农村34284664人,分别占16.78%,27.64%,55.59%。如果从教育民主化的要求来看,没有农村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就不可能实现中国教育的公平原则,更谈不上教育的现代化。农村普及教育正在全面展开,并且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从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公布后,全国分三片地区推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2000年,全国有2410多个县通过了九年义务教育的验收,人口覆盖率达到85%,扣除城市人口,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地区的覆盖人口也达到54%左右。普及教育对农村社会起了动员作用,重教兴教蔚然成风,办学条件明显改善,许多地方农村学校的校舍确实是当地最好的建筑之一,为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初步形成,并对普及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保证与推动作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规定基础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调动了地方政府主要是县乡两级政府的积极性。在这种体制下,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实际上是由县乡政府和农民共同负担:教师工资由县乡政府和农民交纳的农村教育费负担;学校建设和设施由农民集资;学校公用经费向学生收取杂费。过去提倡的“人民教育人民办”,农民说实际上是“人民教育农民办”,县级以上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主要承担了城市的教育投入,而农村教育经费则主要落到了县级以下政府和农民身上。农村已经实现的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还只是初步的,是低水平、不平衡、不巩固的,其中还存在一些“水分”,而城乡的差距扩大正在加剧,是一个严峻的现实。据90年代中期的统计,全国只有40%左右的小学和50%左右的初中达到了原国家教委规定的实验仪器和图书配备的标准,由此推断农村中小学绝大多数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在有些城市投入上亿、甚至数亿元建设所谓“标致性学校”或“示范性学校”的同时,乡村不少学校却在危房里上课;城市有的学校建设超标准的健身房、温水游泳池等高于当地居民生活水准的豪华设施,而不少乡村学校的学生买不起必需的书本,教师得不到必要的教学材料。当然,这些现实是现阶段城乡差距的反映,但是教育体制和政策在缓和还是加剧这种差距上是有重要作用的。我们这里讨论的重点也就是这方面的现实问题。二、 原因(一)现行的教育体制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应试教育在农村根深蒂固,在国家实行高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制度下,更是把农村的中小学生引上了应试的道路,使原本就脱离农村实际的教育走得更远了。主要表现为重视智育,轻视德育和体育,重视考试科目,轻视非考试科目,重视优等生,忽视其他学生,重视题海战术,轻视优化教学。农村教育部门的领导在素质与能力之间很轻松地划上等号,认为能力就是素质。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只喊口号,而无具体的实施方案,把体、音、美作为素质教育的检验方案,如果某个学生能跳、能跑、能画、能唱,那么这个学生就是高素质!由于农村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高考制度与城市一样,使农村教育与农村的经济发展相脱离,学生辍学或落榜后,很难适应农村生活,更谈不上学以致用了。近年来由于社会就业压力加大,有很多高考进入录取分数段的考生,为了考上一个分配竞争力强的大学,选择“复读”之路,这既是教育资源的浪费,又给考生身体和心理上造成巨大的压力。应试教育造成学生思想扭曲、心理障碍、身体素质下降这是世人皆知的事实。由于统考制度这一指挥捧,使得统考成绩成为检验一所学校质量高低的唯一标准,形成了上级主管部门向学校要质量,学校向教师要质量,教师向学生要质量的怪圈。现行的中考、高考制度不变革,应试教育就不能被素质教育所取代,教师和学生就不能从应试教育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二)农村教师的待遇不高,激励机制不合理,造成农村教师队伍素质不高,影响了农村教育质量。由于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低、工作条件差,而且工资可能又以各种理由被拖欠、扣留甚至挪用,导致农村教师心理失衡,难以集中精力在教学上。很多年轻教师外流,不是往城市调动就是下海,使大量农村教师流失现象严重。而留在农村继续任职的教师队伍在素质、水平、学历、师德等方面暴露出的问题日益严重。另外,目前很多地方的农村教育激励机制不合理,鼓励和奖励农村教师最好的办法是将农村任教的教师一级一级地往上调。在乡村任教取得一定成绩的,为了鼓励其取得的成绩,可能将其调往乡镇学校,在乡镇任教取得一定成绩的,可能将其调往县城学校。因此大部分农村有能力的骨干教师被调走,也影响了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三)单纯的以学校为主要场地的单向教育模式,使学生缺少接触、了解、认识、适应社会的机会。学校、家庭、社会是广大青少年的生活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学校教育,而影响最广泛的是社会教育。通过社会教育这一途径,能够培养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能力,能够扩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潜力,丰富课余生活。然而农村教育却忽视了社会教育这一有机组成部分,只看到的是学校教育。学生的教育主要依靠学校的培养,农村学生的家长(文化水平低,文盲偏多)根本不重视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把学校视为“托儿所”,情愿多交钱把未到入学年龄的子女送到学校,为了给自己减轻所谓的“负担”。总之农村教育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不能很好地结合,家庭、社会不能给学校以大力支持,彼此间不能很好地沟通等问题的存在也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教育严重滞后于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政府投入经费不足。虽然我国各级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连年增加,但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村教育全面发展的需要,并且没有有效的经费投入监督机制,尚未完全落实的“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也不能保证充足的教育投入。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大多数县财政薄弱,难以有更多的资金投向义务教育。目前中西部地区的县级财政大都是吃饭财政,有些县财政甚至连保财政供养人员基本工资都十分困难。把农村基础教育所需的资金交由县级政府负责筹措与分配,只能使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取决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状况。目前,在大多数中西部地区,单靠县级政府的力量,只能维持教师基本工资的发放,对于改善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改造学校危房、调整教育结构和布局,则心有余而力不足,基础设施落后,“两基”工作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五)资源分配不公平。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各级政府、电力、通讯等机构拥有资源支配的权力,它们利用部门所掌握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实现部门利益,或从财政分配计划中优先得到所需资金,他们的办公室及职工住房等都是最好的。而教育资源却少之又少,何况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就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六)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不协调。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农村教育并没有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一直在沿袭城市教育的发展模式,与城市教育,采取相同的教材、教法、进度,满足人们想通过升学来改变学生自身及家庭命运的心理需求。在课程设置和教材编排上以升学为根本目的,片面追求升学率,教育管理部门对农村教育的实际需求考虑较少,缺乏农村特色的普及型教育。教学内容缺乏联系地方实际,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忽视回乡参加生产劳动的大批中学毕业生对生产知识和技术的需要,致使他们回乡后不懂得科学种田,也无一技之长,缺乏谋生本领。这就形成了农村基础教育一枝独秀,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十分薄弱的局面,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不协调。三、 实例1 南开乡力乐小学:背米煮饭上学忙离县城30多公里的南开乡力乐小学规模较大,有6个年级,7名老师,90多名学生。 力乐小学的教室是平房,蓝白相间粉刷得很漂亮,学校还升着鲜艳的五星红旗。但学校没有围墙,村里养的火鸡和小猪在教室间奔跑,搞得学校象个动物园。校内灰土很厚,下课时,几十名学生跑出来玩耍,尘土扬得灰蒙蒙一片。学校没有厕所,近百名师生全都需到外面树丛“方便”。 学生自己背米煮饭 力乐小学的学生来自周边5个村庄,有几十名学生住在青松乡那堂村,离学校有20公里远。去年学校靠教育部门拨款买砖瓦,村民出力盖了2间简易的住房,有20多名学生可以住在学校,不用每天来回走40公里上学了。但学校至今没有食堂,学生从家里背米来,放学后,学生们自己淘米煮饭。 在力乐小学我们看到,学校搭出一排小棚子,棚外堆满了学生们捡来的干柴。记者走进棚屋,里面被柴火熏得黑乎乎的,地上到处是草木灰,靠墙有很多用几块砖头搭起的小灶,墙上挂着10来个乌黑的小铁锅。 在学生们做饭的棚屋内,记者没看到任何蔬菜和炒菜的工具,老师们说,受条件和时间限制,小学生们是不可能炒菜来吃的,他们只煮米饭吃,有时从家里带来咸菜下饭。 学校老师说,每到放学,住校的学生们都会到外面捡来干柴,用废纸引燃,放米煮饭。由于土灶有限,课余时间有限,一部分学生是早上6点钟就起床煮饭,一次煮全天的饭;一部分是晚上把第二天吃的米饭煮好,第二天早上吃凉饭。 下雨不能过河上学 要到力乐小学得过了两条河。由于天气干旱,河水尚不深,但河床很宽。河上没有桥。力乐小学的师生们说,每年9月份,这一带下雨较多,这两条河便成了难以逾越的天堑,河水深时常常过腰,学生们都不敢来上课。 由于这所学校的老师较多,大家彼此切磋,自力更生地开出小块菜地,不至于没青菜吃,有时间的话,还可到附近的河里抓鱼、摸田螺吃。2 澄迈加乐岭下小学:1个教师+8个学生1所学校“课桌”仅1个半手掌宽 两间教室、一间办公室是岭下小学所有的家当。一间教室空着,另一间教室里坐着8个孩子,孩子年龄约在7岁之间,他们上课的神情很认真。讲课的是一位男教师,叫王仕斌,今年59岁了。 孩子们的课桌实际就是长条的凳子,用手量了一下,“课桌”仅有1个半手掌宽,还没有孩子的语文课本长。讲台上老师的桌子很破旧,且一条腿还短了一截。用水泥砌的讲台,一边的水泥已经脱落,露出一截截砖块。黑板是用墨汁涂在墙上的,没看到黑板擦,老师是用一块破布擦涂黑板上的字。桌子上粉笔盒里没有1根完整的粉笔,10几根所剩无几的粉笔头有的不足手指盖大。老教师手攥着一截非常短的粉笔头吃力地在黑板上写下“春到梅花山”5个字。 在学校没有厕所,也没有水房。岭下小学的王仕斌老师告诉我们,学校没有厕所及水房,孩子们大小便就在附近的杂草丛里,孩子们都是自带水,有的孩子干脆在校不喝水,学校如果用水就到附近村子里的井中打水。 1个教师教6门课 教室门前是一片杂草地。王老师说,孩子们就是在这里上体育课的,因没有场地,学校没有任何体育器械,孩子们的体育课就是列队,喊个一二三四,或者是玩老膺抓小鸡。王老师是该校唯一一个老师,学校只设一年级一个班,学生8名。 据了解,岭下小学,除了老师的工资外,一学期的教育经费为400元,除掉老师的教材课本费100多元后,剩下200多元就是该校一学期的全部经费。换锁,换灯泡,教学用的粉笔都是从这200元里支出。据王老师介绍,学校开设语文、数学、思想品德、美术、音乐、体育课,一天上5节课,所有的课都由他一人教。王老师说他对音乐懂得不太多,简单教些孩子歌曲,至于美术课孩子们就是照着课本的图画“照猫画虎”了。 王老师说,他执教已有30多年,按理说,他已到了退休的年龄,现在小学生的教育更为科学规范,就他的能力已经达不到教学要求,但因种种原因,他只能继续教下去。据加乐村委会王书记介绍,加乐镇共有11个村委会,加乐村委会是加乐镇较贫苦的村委会之一,去年人均年收入为1800元,因经济的原因,像岭下小学这样条件极差的学校,该镇有6个。 学生一句普通话也不会 我们指着语文课本上的“春天”两个字让孩子念,3个孩子念不出来。孩子们不懂普通话,就连简单的对话都不会。王老师解释说,他上课时是用普通话教学,海南话翻译。王老师说,孩子们从小在家说的是海南话,一句普通话也不会说,虽说上学了,但入学仅一个学期,说普通话很吃力。 我们问一个女孩,会不会在电脑上打字?女孩摇摇头。站在旁边的家长说孩子连电脑都没见过,怎么会打字。这位家长用海南话与女孩对话后对记者说,孩子说她不知道什么是电脑。这位家长直言不讳地说,恐怕老师也不懂吧。四 感想 当城市里的妈妈在讨论如何对自己未来的宝宝实行胎教的时候,是否有人想过,我们农民家的妈妈们在干什么啊?她们在那贫瘠的土地上劳动、在为了生存而劳动,而起早贪黑地超负荷劳动!当城市里的宝宝刚刚出世的时候,全家人都来宠爱,亲朋好友买来的都是高科技的产品,吃的都是什么高智商的东西,用DV、照相机把这些都保留下来,留下的是美好的回忆,就在此时,是否有人又想到我们的农村,妈妈在乡镇上那破难的产房里生下孩子,为了节约那来之不易的金钱而尽快回家,吃的还是那些东西,偶尔可以多吃一些肉什么的,宝宝们玩的都是最简单不过的玩具,留下的都是淡淡的回忆!当城市里的孩子们在高科技下迅速成长的时候,当他们在接受先进网络文化的教化下的时候,当他们在浩瀚的书籍中博览之时;当他们在学习什么吉他、二胡、钢琴、绘画等艺术特长的时候,当他们在吃麦当劳、肯德基的时候,当他们在讲说英语的时候,是否有人又想过,我们的农村孩子们在干什么?他们弱小的身影晃荡于那片茫茫的原野或者是那崇山之中,他们在和他们一样的小伙伴玩着亘古不变的“家家宴”的游戏,他们在田野中和青蛙、蟋蟀为伍,他们在“享受”王二小放牛的故事情节,他们在学习父辈们的“棍棒”教育,他们的身影又时常出没于那片田野之中,他们已经学会了做饭、烧菜、洗衣服,他们不知道什么叫KFC、Internet,他们只知道“外国”是一个对待中国不好的“国家”。当城市里的孩子们在小学里苦战奥数的时候,当城市里的孩子们考试的压力下痛苦不已的时候,当城市里的孩子们在初中被老师、家长压制的时候,当城市里的孩子们在中考时挑灯奋战时,当城市里的孩子们在高中普遍接受魔鬼似的训练时,当我们的教育学家、社会学家在抗议我们城市里孩子们压力大的时候,当我们有的所谓的专家、教授、学者在振臂疾呼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时候,当我们的国家拨给城市学校巨资用于学校硬件设备的建设的时候,当我们还在为我们的城市孩子们失学和社会负面影响鸣不平的时候,这个时候是否有人想到了,我们农村的孩子们平淡地接受乡间教育,还在学校里自由自在的玩耍,在家里悠闲得看电视,没有机会和前途的他们看明白了许多东西,而他们的家长们多么希望他们的子女能走出那块贫瘠的土地啊,用金钱铺开教育之路是他们的唯一选择,可是他们不得不面对农村教育的残酷现实。相比之下,我们是多么幸运,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的学习条件,好好学习。面对大山的呼唤,血汗的呻吟,我们应该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为那些农村的孩子们、为那些苦难的农村家长们、为那片贫瘠的土壤、为那巍峨的大山奋笔疾书! 省晋红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课件】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报告制度
- 仓库安全教育培训
- 部队恋爱协议书范文模板
- 日剧离婚协议书
- 配电箱技术合同协议
- 无效抵押协议书
- 数据传输协议的规范说明
- 公司股东个人股权转让协议
- 公司股份制改革协议书
- 农业技术服务服务合同
-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人员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风电机组无人机巡检技术方案
- 《四川省信息化项目费用测算标准》
- 2025年江苏省扬州宝应县“乡村振兴青年人才”招聘81人(C类岗面向退役军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医院保密知识培训
- 大学武术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浙江大学
- 一科一品一特色护理妇产科
- 2025届小升初语文总复习:《习作》(附答案解析)
- 工程项目全过程咨询管理
- 百白破疫苗接种课件
- 【MOOC】美术鉴赏-河南理工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