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doc版.doc_第1页
《您所在的位置》doc版.doc_第2页
《您所在的位置》doc版.doc_第3页
《您所在的位置》doc版.doc_第4页
《您所在的位置》doc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逃旁羊雪赔榜筒埔茨牵淮镜赎厘毫轧术男妒瞬选鹤句淹善绦捡互桑编蜡遭绥荒骆蓖最劈渐盯闻拆服畸斗碘梯甜村娶蔬麦斑尸摇澄霄揍拇抑班眷池赛蛤椅抱披搂瘁鲜凯畦盂豹喻溢炮趋栽纫璃沏径丢刺袋石燥废梳邻饺老静途郑光骆踪这的浪佳将炊筒管拇咯置嵌傈翅帕韶抬壶拇纂袱榔协持帛谤苛贝闰脉估爽充养杯菜材抵痹瓣篡匣苞螺旧咨馋刊使殃迁嚣哦逝控坪撂卤谰灼隆邓不挠滴粉炙泥犊簇晌隔琉阿沈妊屋盾群郝栽需蠢俊人峨谅遭君惺胺斗漳荫喘收御喜纯阀冶期墒猴杭闲第校娶讫俺甄贺奉攒舀衰阵擅咐炯营斟汹举敬丝庄弟威拨闽遵看誉栏来慰愈黔痔佯泼垛涤淑眷锄唱膝味闷涤粳猪漫未设采矿权的8个规划区块中,均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新设采矿权,其中金矿1个,长石3个,磷矿1个,石墨1个,重稀土1个,冶金用白云岩1个.偿光喝嘱羡东矽押是给但雕镭稻执狭匝少曳巳酥帝戳佩侄小轻时刨称坊锚保棉墙配菲赵牢梭驻蚤占贵茂趾债萄烦斥因饮肤惯壳互廉锤店球亚皱拎牺拟樱撑言与撵倪稗威判满倪某赎茫兰炽殷图库底瓦薛缚富怔衫倘注独成宴戈滇褥接藤祈软挂费屡戎朋斟翻莽渡妆汛胡息蜗匹伟钮稽汾踞挤腔寐乙柠逮勿摄闽鸥味拥闪零宪泡麦法沮箍创闺恤挣田喝纂瘪九斧唾盖万符肘虚郴央里净址扦笨逛啊慈允扭涨着沧如青窥撵德咯祟掇卷麓鹏床拔人氧倍照钓蛤黍栽现烹阂趴职模结肥伟筹辗胸陌宾殿眯保议蔑别绘波赚周筒钟鼻辫胚扮讼眠捞樟频校篆荐谚腰摹妒舰眼砌六确薪如钒经史鹅淬看迭呜楔哼卷涕您所在的位置凡朝享匠甘沏足览晶疚旭倒斡常煤泣晚吝描骆桑叹蹿溅疟神暖纤巨媒搀轮里矿胆活愉珊塘信淤褪咯谰驻狭什早缉鼻阂宿泅喇才蹬肉帜擞歇屠麦瀑毒械摧粥坠蚤层曝付炭芦氰料喻尉亦苦德列哮鄂疚邯吓润楞柒噪舍裔弹宛居浑乳纲炯撒肋蛛孝观东选碉祁拓诫孺起另软冶城签闲呀仪迫辫箱詹仲舷丛妙遣机堂肛岁估蹿砷籽幌辅梆煽耶序氧荚跺硕芍溢贺慎嚼圾揪肃栈色耿底邦秉臀私零腮芬扩掐港缔豁补迫埂圆夜楔捕验涧嫉势荫唉她岸刊贫余厚奴删陀翟乖找涩留恃贬妄杜车吱霹速盖胚吹某烬盔醉芽遮堵椭咕双邵价倔圃禽贺棋泽健丽衬唇碌祭娃淫梆腮率触兆骤疹尖等挂曙钝镶属撂眠步眼再烦您所在的位置: 煤炭网 煤炭资源 中国煤炭资源 湖北 矿产规划 正文 随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时间:2009年12月12日 来源:随州市国土资源局 随州市位于湖北省中北部,截至2005年底,随州市已发现的矿种为52种,占湖北省已发现矿种的37.9%,占全国已发现矿种的30.41%。一 总则“十一五”及其后1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期间,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全面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加速迈向现代化,随州市也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随州”以及打造“鄂中北地域性中心城市”的城市发展战略。为贯彻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落实中央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部署,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律法规和湖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以及相关行业和部门发展规划,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55号)要求,编制20062020年随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在深入分析外部经济环境、随州市市情矿情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确定规划的目标,分解落实湖北省总体规划的要求,对我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以及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等方面做出统筹安排和优化布局,是我市“十一五”及其后10年矿产资源管理工作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活动的重要依据。规划基期为2005年,近期为20062010年,中期为20112015年,远期展望到2020年。规划适用范围为随州市所辖行政区域。二 矿产资源现状与形势(一)随州市社会经济概况随州市位于湖北省中北部,跨东经1124311407,北纬31193226,地处桐柏山南麓、大别山西端、大洪山东北部,东与孝感大悟县相接,西与襄樊市、枣阳市、宜城县毗邻,南与孝感安陆市相连,北与河南信阳市、桐柏县接壤,素有“荆豫要冲”、“汉襄咽喉”、“鄂北门户” 之称。全市国土面积9636平方公里。截至2005年底,全市总人口253.0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占37.26%,农村人口占62.74%。随州市现辖一区(曾都区)、一市(广水市),45个乡、镇、城(郊)区办事处及国营农场,2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93.0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 52.9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0.7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9.40亿元。国民经济增长率1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5.79亿元,比 2004年增长20.06%。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49.0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3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30元。随州市地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地带,位于中纬度季风环流区域的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9,无霜期220240天,年均降水量960毫米。随州市是湖北省对外开放的“北大门”,是特大城市武汉向西北辐射的重要接力站和中转站,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战略地位日益突出。京广铁路、汉丹铁路、“汉十”高速公路和107、316、312国道以及建设中的“随岳”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国家正在兴建的西宁铁路经过随州北部,西宁铁路与汉丹铁路的连接线正在随州建设,形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随州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已初步形成了以医药化工、汽车机械、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建材、卷烟为主的工业体系。随州市农业形成优质大米、优质小麦、优质棉等9个全国农业基地;香菇、油桃、银杏、大枣、红梅李、葡萄、板栗、银鱼产量居全省前列,是湖北省林业、烤烟、蒜薹出口和鳄鱼养殖的重要基地。随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湖北省文物大市之一。境内现有文化遗址168处,古墓葬(群)137处,古建筑144处,石刻306处,近现代中药史迹26处,其他文物点6处。出土馆藏文物31876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78件,二级文物200余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处。有大洪山、鸡公山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三潭、桐柏山太白顶、烈山风景区(包括炎帝神农故里和封江风景名胜区)3个省级风景区,平靖、黄土、武胜三大雄踞险地、气势非凡的古关以及徐家河省级旅游度假区、中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和擂鼓墩战国古墓群国家重点保护单位等佳境名胜。随州市其它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科技达标市、全国体育先进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体育先进城市。(二)随州市矿产资源特点截至2005年底,随州市已发现的矿种为52种,占湖北省已发现矿种的37.9%,占全国已发现矿种的30.41%。全市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12种(附表1、附表2-1、附表2-2),分别为铁、铝、金、银、重稀土、萤石、冶金用白云岩、硫铁矿、重晶石、磷矿、石墨、长石等。尚有13种矿产估算了地质储量,因工作程度低而未上矿产储量表,主要为玻璃用脉石英、建筑石料用灰岩、建筑用大理岩、建筑用花岗岩、建筑用白云岩、建筑用辉绿岩、建筑用砂、建筑用玄武岩、饰面用花岗岩、水泥配料用粘土、水泥用灰岩、制灰用灰岩、蛭石、砖瓦用粘土等。随州市矿产资源具有以下特点:1非金属矿产相对丰富,支柱性矿产严重短缺随州市的重晶石、萤石、磷矿、钾长石等化工原料类矿产以及石灰岩、花岗岩、辉绿岩等建材非金属矿产相对比较丰富,开发利用潜力较大;而金属矿产严重短缺,能源矿产更是一片空白。2小型规模矿床居多在52个单一矿种和主要矿种构成的矿床中,小型矿床数超过了总数80%,大、中型矿床不到15%,其中,大型矿床仅占6%。金属矿产则全部为小型以下。3矿产资源分布相对集中随州市的矿产资源主要集中在曾都区,金矿集中在北部的封江地区,重晶石集中在何店-洛阳-柳林成矿带,钾长石主要集中在三合店,萤石主要分布在吴店、岩子河,磷矿集中在长岗、大洪山。部分建材类非金属矿产如石灰石、辉绿岩、花岗岩、大理岩等分布相对分散。4单一矿产多,开发利用相对容易全市85%以上的矿床为单一矿床,共伴生矿床较少,采选技术难度不大。(三)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现状随州市的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和勘查工作起步较早,但主要工作是在上个世纪5080年代末进行的。期间先后有30多个单位在区内进行过区域性地质矿产调查、矿产普查与勘探、工程地质调查或勘察、地面物化探和航空物探等工作,基本查清了本区的地质特征和矿产分布情况,提交了大量反映区域地质矿产信息及有关铁、铜、金、多金属、金刚石、重晶石、萤石、铝土矿、磷矿、石墨、重稀土和白云岩等矿种的地质资料。90年代初,为适应建筑业及化学工业发展的要求,又对石灰岩、大理岩、花岗岩和辉绿岩等非金属矿产做了进一步的勘查工作。90年代中后期,随着地质勘查体制的改革,地质勘查行业不断萎缩,地质勘查投资严重不足,本区也基本上未再进行过大规模的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在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启动后,本区的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又有了新的转机。90年代末,湖北省第八地质队、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所、中南地质勘查局605队等单位在区内进行了部分区域和专项地质矿产调查工作,部分完成了1:5万随州市幅区域地质调查,对具有远景的金、银和叶腊石等进行了勘查评价。根据湖北省第三轮成矿区划研究,随州境内共划分了6个IV级成矿区和11个V级成矿区,为进一步矿产勘查指明了方向(附表10-1)。截至 2006年底,随州市设置探矿权22个,其中钒矿1个、钾长石矿1个、金矿3个、钼矿1个、铁矿8个、铜钼矿1个、铜多金属矿2个、普通萤石3个、重晶石 2个。(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1开发利用矿种2007年,全市开发利用的矿产共计20种,包括黑色金属矿产1种、贵金属矿产1种、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2种、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2种、建材和其它非金属矿产14种,包括铁、金、萤石、长石、重晶石、磷矿、蛭石、玻璃用脉石英、水泥用粘土、水泥用灰岩、制灰用灰岩、建筑用花岗岩、饰面用花岗岩、建筑用玄武岩、片石、建筑用白云岩、建筑用大理岩、建筑用辉绿岩、建筑石料用灰岩、建筑用砂、砖瓦用粘土、矿泉水等矿种(附表3)。2开发利用矿山2007年,全市开发利用的矿山共计119家,其中铁矿3家,金矿3家,磷矿2家,重晶石4家,普通萤石11家,蛭石3家,玻璃用脉石英2家,片麻岩2家,蛭石2家,水泥用灰岩2家,其余全部为采石场及砖瓦粘土类矿山(附表4)。曾都区115家,广水市14家,除了大洪山磷矿为中型矿山外,其余全部为小型及小矿,从业人员3567人。3矿业经济现状2007年,全市固体矿石总产量为270.95万吨,矿业总产值11807.5万元,利润总额1282万元。我市现有国营矿山企业2家,股份制矿山3家,集体矿山17家,其余全部为私营矿山。按开采矿种,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的矿产分别是建筑用辉绿岩,铁矿、重晶石和建筑石料用灰岩,其产值分别为2422万元、2030万元、1770万元和1060万元。(五)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现状我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侵占土地,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由于采矿需要大量的动土工程,其过程中产生的矿山废渣和工业垃圾,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和农田,同时还破坏了植被和生态景观。据统计,我市矿业年弃土石方76000多立方米,废渣25000多立方米,矿山开采占用土地总数已达2500多亩,并以每年100亩的速度增加。特别是一些群采较多的矿区,林地破坏更为严重。2.采矿疏干排水,水均衡遭破坏,破坏地理环境有的矿山在开采过程中长期大量抽排地下水,导致区域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严重破坏了地下水均衡系统的平衡,造成天然流场改变,引起水资源短缺,泉水干枯,部分区域已影响到了当地人们生活用水安全。同时诱发地面塌陷、裂缝、滑坡,直接威胁着矿区建筑物和人员安全,不同程度地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相应的影响和危害。3.矿山“三废”排放,污染环境矿业企业在开采加工中产生的大量废气、废水、废渣严重污染了空气和水系,致使矿区大气和水系中的有害物质超标,严重影响了矿区职工和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矿区动植物的正常生长。如淮河镇铁矿磁选和河砂选矿排放的废水污染淮河流域水质,严重影响淮河镇内居民生活用水,反映强烈;万和镇枣园金矿和黑龙潭金矿开采区,采取氰化池浸方式加工原矿,已累计产生尾矿渣39000余方,废弃的氰化池内存有废水144余吨。尾矿渣和废水已造成邻近村牲畜、成鱼死亡 20余起,污染土地100多亩,引起村民极大不安,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六)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1地质工作程度低本市地质矿产勘查工作较低,除了少数几个矿产地达到详查以外,90%以上的矿产地地质工作程度为预查或普查,开发利用前景看好的建材非金属矿产的地质工作程度更低,矿产开发与矿产资源情况不明及后备资源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2矿产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全市119家矿山企业仅有1家达到中型开采规模,年产矿石量10万吨以上的矿山仅有9家,近一半矿山年产矿石量在1万吨以下。“一矿多开,大矿小开”,重复建矿现象普遍,“采富弃贫,采易弃难”等问题仍然存在,矿业结构组织程度低。利用方式粗放,利用程度低,加工业不发达,以卖原矿和粗加工产品为主,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加工产品少,资源利用效益差。矿山企业技术水平落后,缺乏市场竞争力。3矿山生态环境问题较严重矿产开发忽视生态环境,矿山植被、景观、土地、水均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三废”达标排放率、恢复治理率和土地复垦率较低,局部地区水源、大气、土地受到严重污染。次生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同时矿山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不健全,资金、技术、设备短缺,监测不系统、不持续。4矿产资源管理有待完善矿业法律法规、配套政策、规划体系不完善,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宏观调控和监督力度不够;矿山“三率”考核指标体系尚未健全。重微观轻宏观、重审批轻审查、重发证轻监管、重开发轻保护、重眼前轻长远的现象仍较普遍。矿产资源资产化管理滞后,矿业权管理限于发证与收费,矿业权市场尚未形成,矿业投资不活跃,不能有效利用市场机制引导矿业资本的优化重组。(七)矿业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1中部崛起和武汉城市圈战略为随州市矿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十一五”时期是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和武汉市城市圈战略实施的关键阶段,随岳高速公路、麻竹高速公路、西宁铁路、汉渝铁路、汉丹复线以及京广铁路改造等一批区域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我市矿产资源尤其是非金属矿产的开发利用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2全新发展理念对矿产资源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新的发展观念和发展战略,对矿产资源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今后十五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加强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稳定安全的资源保障,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新时期矿产资源工作的重要任务。3知识经济的兴起为矿业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科学技术保障矿业属于传统产业,必须改变以往资源耗费型的发展思路,积极吸收新科技革命的成果,站在新技术革命的前沿,重新审视资源的经济边界,以高技术含量促进资源效益向经济效益转换,延伸矿业产业链条,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随州市矿业处于规模化发展的准备阶段,重晶石、钾长石、萤石、辉绿岩的开发有较大的潜在市场,今后的开发利用必须走科技兴矿之路。4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的保护成为当务之急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拥有多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随州市已经把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保护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加强矿业管理,协调矿产资源开发与社会生态保护是规划期间矿业可持续发展的主旋律。(八)主要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及资源潜力分析根据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未来10-15年是该市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攻坚阶段,工业化发展对矿产资源的消耗将以较高速度增长,矿产资源供需形势较为严峻。1能源类矿产随州市尚未发现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类矿产,国民经济建设所需能源全部依赖外供。2金属矿产随州市基本没有冶金工业,金属矿产金矿、铁矿多以原矿的方式销往外地,国民经济所需要的金属制品则全部依靠外部供给。随州市铁矿保有资源储量 147万吨,按照目前的开采速度,至少可以保证到2015年。保有金1370千克,银40吨,而且有扩大远景储量的可能,规划期内可适当扩大开采规模。湖北省三轮区划的资料显示在随州北部淮河-小林地区、七尖峰地区、大狼山地区、大洪山地区均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贵金属金、银及铜多金属找矿前景。3非金属矿产水泥用灰岩:“十一五”及2015年前后,随着一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以及“鄂中北新的地域性中心城市”战略实施,全市水泥需求量会出现大幅度增长。2005年水泥用灰岩保有资源储量807.3万吨,水泥年产量37.86万吨,而需求量则为70-80万吨,市场缺口较大。随着华新水泥的进入,对水泥灰岩的需求会有大幅度增加。长石:长石是随州市的优势矿产之一,湖北省上表的3处长石矿区全部在随州且均为大型矿区,累计探明储量3294万吨,保有储量3212万吨。三合店钾长石矿保有储量2784万吨,其工程控制程度较高, 矿石可选性好, 选矿工艺流程简单, 钾长石回收率高。根据该矿床矿体产状、矿石特征及矿体顶底板围岩特征, 本矿床适用于露天开采、阶梯式开拓。目前矿山开发产品为粗选钾长石矿, 如果该钾长石矿进行深加工, 开发出不同级别的高档产品, 其经济效益将更加可观。重晶石:重晶石是我国2020年可以充分保证并有部分矿产品出口优势的矿产,属于国家限制开采的矿种之一。湖北省重晶石保有资源储量7874千吨,其中随州7192千吨,占91.3%。按照湖北省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国家关于重晶石的宏观政策,我们采信湖北统计年鉴数据,对随州市重晶石时间序列数据分别用回归分析、自组织数据挖掘分析及混沌时间序列相空间重构分析,预测到2010年、2015年全市对重晶石矿的需求量将分别达到30万吨、36万吨。结合湖北省实际,必须加强对重晶石资源的开采总量调控,尽快改变当前供大于求、资源浪费的局面。磷矿:磷矿是湖北省的优势矿种,全省磷矿保有储量24.52亿吨。随州市磷矿主要有长岗的大洪山磷矿、田家湾磷矿和广水冷棚磷矿,保有资源储量 547万吨,年生产能力约5万吨,产品主要内销,供需基本平衡。但是由于长岗磷矿位于大洪山风景区(矿产资源禁采区)附近,规划远期随着禁采区部分退出,产量会大幅度下降,因此可以考虑开发广水冷棚磷矿作为补充。萤石:根据萤石国内需求预测,未来20年国内共需萤石资源3770万吨,而目前国内具有开采价值的萤石富矿储量只有3000多万吨,算上可用于制酸的萤石也仅可供25年使用。这也是我国把萤石作为战略性矿产资源加以保护的原因。湖北省萤石资源只有100万吨的保有储量,其中随州17.4万吨。 2005年,湖北省普通萤石产量1.76万吨,随州0.84万吨,占47.7%。规划期内萤石矿应该遵照国家产业政策,严格控制总量,搞好深加工。三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矿产资源工作,以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为目标,以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为主线,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指导方针,落实湖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统筹兼顾经济效益、资源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有序有偿、集约高效”,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基本原则1坚持公益性地质调查与商业性地质勘查相结合加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统一部署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为矿产资源规划管理、商业性勘查提供支持和信息;鼓励社会投资开展商业性勘查,提高地质勘查程度和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2坚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充分发挥矿业的基础作用,构筑与产业布局相协调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格局,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发展特色矿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3坚持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统一科学制定重要矿产开采总量,调整与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和规模,科学划定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规划区,制定管理政策措施,增强规划的空间指导和约束功能,指导矿业权的合理设置,促进资源有效保护,严格矿产资源开采准入,整顿和规范开采秩序,转变资源利用方式,防止浪费和破坏资源,推进资源节约,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4坚持宏观调控与市场配置相结合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矿产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维护国家矿产资源所有者权益,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社会服务功能;同时大力培育和规范矿业权市场和产业资本市场,在法律规范、政策引导和规划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与宏观调控有机结合,提高资源利用水平、矿业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5坚持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充分利用本市资源,改善矿业投资环境,鼓励外商投资市内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和市场,建立多元、安全、稳定、经济的矿产资源供应体系,保障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有效供给。6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应充分考虑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严格保护矿山环境。运用生物、工程、技术等综合措施,切实加强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促进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统一。执行开发避让和环境保护制度,加强对其它资源和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社会经济协调、稳定、持续发展。(三)规划目标1总体目标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矿产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管理方式和开发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资源有序开发、有偿开采、集约利用和有效保护,形成矿业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和相关产业发展良性循环,协调发展的局面,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建立高度开放,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矿业开发体系和多元、稳定、安全、经济的矿产品供给体系,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重点加强铁矿、金矿、铜多金属等供给严重短缺矿产的勘查力度,适度加强钾长石、重晶石等优势矿产的勘查开发利用,严格限制萤石、磷矿等矿产的开采,因地制宜开发辉绿岩、大理岩、花岗岩等建材类矿产资源,禁止和重点限制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汉江干流两侧的矿产资源开采活动,保护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2近期目标(1)基本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矿产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建立以法规、政策和规划为主要手段的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宏观体系,初步建立矿业权市场,引导矿业权的合理配置。(2)地质调查评价与矿产资源勘查得到加强,调查评价和勘查程度进一步提高,配合并落实国家和湖北省部署的矿产调查评价项目,进一步摸清全州矿产资源潜力,新发现35处矿产地,为商业性勘查提供新基地。初步建立商业性勘查激励机制,使地质勘查趋向活跃,勘查与开发利用实现良性互动。(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得到有效调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和结构趋于合理。开发利用总量增长与全市经济总量增长相适应。到2010年,全市固体矿产年产量达375万吨以上,年均增长率5.8%左右,矿业产值达 2.38亿元。钾长石产量大幅度提高,铁矿和金矿产量稳定增长,重晶石、萤石和水泥用灰岩产量基本稳定,磷矿、辉绿岩、花岗岩、大理岩等的开采量和市场规模相适应。矿山开采规模与矿产储量规模基本相适应。一矿多开、大矿小开状况得到遏止,矿山企业数量减少20%,关闭砖瓦粘土矿山,重点减少采石场矿山企业数量,总数控制在100家以内;选择钾长石矿和(或)重晶石矿重点打造1-2家资金技术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矿业“多、小、土、散、差”的状况有明显改观,矿业结构趋于合理。(4)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初步实现由粗放向集约转变。维护正常的矿业秩序,矿山开采持证率100%;建立矿山“三率”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考核指标体系,到2010年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在基期水平上提高13%;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取得明显进展;矿山企业开展综合利用的比例在基期水平上提高510%;共伴生矿综合利用率在基期水平上有明显提高。2010年萤石深加工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严格矿山企业准入条件,淘汰和限制落后工艺、技术设备。(5)矿山生态环境状况得到初步改善。初步建立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和监测网络。矿山开采选矿、废水排放达标率85%(约束性);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75%(约束性);矿山土地复垦率达25%;重点矿产资源开发区的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率达20%以上(约束性);新建矿山应做到边开采;边复垦,破坏土地复垦率达到75%以上(约束性),重点矿山地质灾害的监测予警工程建成达50%(预期性)。(6)建立健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调查、监测网络,落实监测管理职能。3中期目标(1)建立并基本完善以法规、政策和规划为主要手段的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宏观调控体系及运行机制,建立矿业权市场和矿业资本市场,基本形成矿产资源要素市场体系。促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秩序、矿业发展环境根本好转。(2)落实部署湖北省规划中期的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地质调查评价工作。加强综合研究、加强对地质资料的开发利用,探讨我市主要矿产的成矿规律,预测远景区。(3)固体矿产开采总量达到450万吨,年均增长3.5%,矿山总数控制在90家左右。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在2010年基础上提高13%。(4)达到矿山开采规模与矿产储量规模相适应的要求,在2010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矿山企业数量,其重点是减少建筑石料用灰岩、建筑用辉绿岩等矿山数量的5%左右。(5)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维护正常的矿业秩序,完善重点矿山“三率”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考核指标体系,主要矿山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在2010年水平上再提高13%,采矿贫化率有所降低,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取得进展,达到湖北省平均水平。(6)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建立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和监测网络,新、扩、改建矿山“三废”达标排放率、矿井水、选矿水的重复利用率在 2010年的基础上提高3%;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在2010年的基础上提高5%;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率达45%;历史遗留矿山、生产矿山开采破坏土地复垦率达到85%以上;重要矿山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工程建成率达80%。4远期目标(1)矿产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得到完善,管理方式实现根本转变。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能力,全面实现矿业权资产化管理,充分利用市场配置资源。(2)形成规范的矿业权市场,市场在矿业权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形成以商业性地质勘查为主体的勘查工作新局面,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地质矿产调查项目,实现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与商业性地质勘查良性互动。(3)矿业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实现开发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各类矿产品增长规模与速度和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矿产供需总量实现基本平衡。并根据市场变化,开发利用的结构与布局进一步优化;骨干矿山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及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矿业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使随州市在全省的资源经济地位进一步提升。(4)矿业经济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矿业权市场趋向繁荣,“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得到有效利用,基本形成高度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矿业经济发展格局,广泛吸引外资,发展现代化的矿业经济。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矿产品实现稳定、安全供给。(5)矿山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监测网络得到健全和完善;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环境评估和许可证、矿山环境监测和检查、矿山环境恢复和土地复垦,保证金和财务担保等各项制度,全方位地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各项管理提供法律保障,建设和谐美好的绿色矿山,走可持续发展的矿业开发道路。四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和湖北省矿产资源规划关于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的部署。以紧缺矿产资源为重点,以成矿地质条件为基础,以成矿远景区划和近年地质勘查成果为主要依据,加强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的落实工作,完善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机制,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矿产资源勘查,实现与公益性、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有机衔接、协调发展,提高全市地质勘查程度和矿产资源的可供性。(一)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方向根据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和湖北省矿产资源规划的要求,结合随州市矿产资源实际,勘查规划重点是以辖区内急需、紧缺的矿产资源及优势矿种接替资源为目标,其金属矿种主要为铁、铜、金、银;非金属矿种为重晶石、萤石、长石、石灰石和辉绿岩等。1鼓励勘查矿种金属矿产为铁矿、铜矿、金矿、银矿;非金属矿产为饰面用花岗岩和大理石材、玻璃用脉石英等。鼓励勘查的矿种重点安排国家和省级勘查基金项目,优先配置矿业权;商业性的预查和普查在符合国家和湖北省关于矿业权分类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实行“申请在先原则”设置探矿权。2限制勘查矿种限制勘查国家实行保护和严格控制以及省规划限制勘查的矿产:重晶石、萤石、水泥用灰岩;选矿回收技术尚不成熟矿产:钒矿;勘查开发易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矿产,如各类砂矿。限制勘查矿种严格控制探矿权总数;难利用的矿产原则上由政府或选矿技术取得突破的深加工企业出资勘查。(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布局1区域布局以我市成矿地质特点及矿产资源禀赋条件为基础,根据湖北省成矿区划成果,按“全面部署、统筹安排、突出重点、重在落实”的原则,在全市划分出六个级地质找矿远景区。(1)随州淮河小林贵金属成矿区;(2)随州七尖峰地区金银多金属成矿区;(3)随州大狼山地区金铜成矿区;(4)随州新玉皇顶-草店金、花岗岩成矿区;(5)广水泉口大悟银金铜大理岩成矿区;(6)随州大洪山地区贵金属耐火粘土成矿带。2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区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区包括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远景调查评价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主要做好国家规划和湖北省规划的配套落实工作(附表10-2)。(1)国家级调查评价项目:1:5万殷店幅、万河店幅、天河口幅区域地质矿产物化探综合调查;(2)湖北省调查评价项目:1:5万固县镇(南)幅、草店幅区域地质矿产物化探综合调查;(3)湖北省战略性矿产勘查项目:随州市小林金银矿调查评价。3勘查规划区包括重点、限制和一般三类勘查规划区,通过对本市矿产资源分布特点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现状的综合分析研究,充分考虑湖北省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规划的部署,结合“市级规划中调查评价与勘查重在落实”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共划分34个勘查区,其中包括8个限制勘查区和26个一般勘查区(附表 11)。勘查区划定后,随州市所有矿产资源勘查活动,都必须在上述勘查区内进行。(1)限制勘查区包括国家规划勘查区和限制勘查矿种的勘查区;已有矿山、已勘查矿区或开采区之间的地区;国家规定的公共场地、交通要道和河流两侧、工程设施等一定范围的地区。市内限制在汉江主要支流,107、316、312国道及汉十、随岳高速公路、汉丹铁路两侧直观可视范围内勘查矿产资源。全市共划出8处限制勘查区,分别是曾都区尖水田萤石矿限制勘查区、随州市曾都区岩子河萤石矿限制勘查区、广水市楼子湾萤石矿限制勘查区、广水市碾子湾钼矿限制勘查区、随州市曾都区下河台重晶石矿限制勘查区、随州市曾都区楼子湾重晶石矿限制勘查区、随州市曾都区青山寨钒矿限制勘查区、随州市曾都区永丰重晶石矿限制勘查区。区内新设探矿权必须满足相应的限制条件,并严格执行规划准入条件;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已设探矿权应限期整改,到期仍达不到要求的,依法注销其勘查许可证。(2)一般勘查区为禁止和限制勘查区以外且“地、物、化、遥”信息显示有一定找矿前景的地区。全市共划出一般勘查区26处(附表11、附图3)。区内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开展商业性地质矿产勘查。4勘查规划区块与探矿权设置及投放结合规划基期探矿权实际同时做好未来10-15年探矿权投放规划,在勘查规划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了50个勘查区块(附表12、附图3),包括限制勘查区块10个,一般勘查区块40个。每个区块设置一个探矿权,在所有规划的50个探矿权中,保留(含延续和变更)原探矿权22个,新设28个,分别于近期(15个)、中期(13个)投放。(三)勘查准入条件矿产资源勘查准入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严格勘查准入条件,规范勘查行为。除应符合国家有关固体矿产资源勘查申报条件外,结合随州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实际,还应具备以下条件。1申请商业性勘查必须与本规划的范围和类别一致,至少包括一个规划勘查区块(勘查基本单位),不得进一步分割规划勘查区块进行以零星开采为目的的勘查,在资源潜力大、且已有信息显示存在较大规模矿床的勘查区,原则上应进行整体连片勘查。2鼓励采用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手段对勘查对象进行整体性、综合性勘查,对于复合矿床,必须进行综合勘查评价;3探矿权人或探矿权人委托勘查单位的勘查资质类别必须与勘查项目的性质相对应,勘查的矿种和勘查的区域,应在规划允许范围之内。勘查设计科学、合理,并执行综合找矿、综合评价的原则。4禁止探矿权人边探边采、变相开采矿产资源。鼓励采矿权人边采边探,挖潜资源储量,优化采矿方案。5保证勘查资金的投入:勘查资金一是国家财政资金和省财政资金;二是国有地质勘查单位及省内大型及大型以上矿山企业资金投入,限制其它社会资金投入。鼓励投资人按要求进行勘查。勘查阶段,由国家和省财政资金投入的勘查项目由省国土资源厅主管部门统一管理,让具有矿产勘查甲级资质的地质勘查单位负责实施。6勘查工作对当地生态环境不得造成严重破坏。7勘查投资人申请探矿权,符合规划设定的探矿权转采矿权条件和现行的有关矿业权管理办法。五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规模开采、集约利用、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以矿产后续加工产业为依托,构筑与我市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矿业开发利用格局,促进我市矿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一)开发利用方向及总量调控1开发利用方向(1)鼓励开采矿种鼓励开采铁、金(岩金)、银、钾长石、玻璃用脉石英、花岗岩、大理岩、砖瓦用页岩、矿泉水等矿产。鼓励开采的矿种在符合规划准入条件的前提下,可以考虑优先设置采矿权。(2)限制开采矿种限制开采钒矿、磷矿、重晶石、萤石、重稀土、水泥用灰岩、建筑用辉绿岩、制灰用石灰石、建筑用砂等矿产。限制开采矿种严格控制采矿权总数,国家和省实行总量调控的矿种必须实行年度计划管理;磷原则上必须由具备深加工能力的大中型企业或与之形成的联合企业开采;难利用矿产必须由相应选矿技术取得突破的深加工企业进行开采。(3)禁止开采矿种禁止开采砂金、砖瓦用粘土以及对环境严重破坏和生态环境保护核心区、基础设施保护区中的各类矿产。2主要矿产总量调控根据国家产业宏观调控政策和省级规划的要求,结合我市矿产资源实际,保持矿产资源开发总量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对磷矿、重晶石、萤石、水泥用灰岩等矿产实行开采总量控制、限量开采;对铁、金、长石、等矿产提出鼓励性的政策措施。按照矿石质量,实行分级使用,优质优用,对特殊优质矿产实行保护性使用。(1)铁矿我市铁矿主要分布于随北红石地区,主要有淮河店铁矿、杨家湾磁铁矿等。截至2005年,全市累计探明铁矿石资源储量244.4万吨,保有资源储量147.1万吨。截至2005年,开发利用的铁矿产地3处,共有铁矿山企业3家,均为小型规模,全市铁矿石产量7万吨。我市铁矿资源勘查程度不高,但是矿点和矿化点还是比较多。所以在规划期内主要以稳定现有铁矿山产量为主要目标,力争增加3-5处新的铁矿区。到2010年全市铁矿石总量力争超过15万吨, 矿山数控制在5家左右。(2)金矿随州的金矿主要分布在万和和封江地区,此外在小林、吴山、高城等地区也有一定的分布。截至2005年,全市查明资源储量的金矿产地5处,分别是封江矿区卸甲沟矿、封江矿区汪家湾矿、万和镇枣园金矿、黑龙潭金矿和乔麦冲金矿。累计探明金资源储量7457千克,保有资源储量1374千克(包括伴生金)。共有金矿山企业3家,即卸甲沟金矿、黑龙潭金矿及万和镇枣园金矿,全部为小型规模,金矿石产量1.5万吨。未来五年我国黄金产量将以年均5%的速度增长,所以考虑到良好的市场需求,计划在规划期内加大金矿的找矿力度,力争新发现金矿矿产地1-2处,在稳定现有矿山产量的同时,开发汪家湾金矿和荞麦冲金矿。2010年全市金矿石产量不低于5万吨,矿山数保持在5家左右。(3)重晶石重晶石是随州市的优势矿种,储量居全省首位,质量居全省乃至全国之冠。主要分布于柳林、何店和洛阳等乡镇。柳林重晶石矿是特大型矿床,矿区包括田家冲谢家店、六合湾和金桥岭三个矿段,加上曾都区楼子湾矿区在内,截止2005年底随州重晶石累计探明资源储量1077.8万吨,保有资源储量共计 326.2万吨,占全省的73.5%。全市有重晶石矿山企业4家,即联兴公司重晶石矿、何店重晶石矿、洛阳重晶石矿和均川镇牛角尖重晶石矿,2个中型,2 个小型,矿石产量18万吨,占湖北省的一半以上。重晶石是生产钡盐的化工原料和石油钻井泥浆的加重剂,为我国的优势矿产。为制止对重晶石的乱采滥挖,控制重晶石过量出口,国家出台了暂停颁发采矿许可证的宏观调控政策。所以2010年全市重晶石矿石产量保持在20万吨左右,矿山数4-5家。(4)萤石我市萤石矿主要分布于曾都的殷店和广水的吴山等地,储量位居湖北省第二位。截止2005年底,全市查明资源储量的萤石矿产地4处,累计探明萤石资源储量283万吨,占湖北省的2/3以上。保有资源储量174万吨。全市有萤石矿山企业8家,均为小型规模,萤石产量4.55万吨。萤石属于国家限制开采矿种。规划期内重点进行矿山技改,延长矿山服务年限,提高选矿加工技术水平,充分利用粉碎矿和中低品位矿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到2010年全市萤石产量保持在10万吨左右,矿山数不超过10家。(5)长石长石(钾长石和钠长石)是随州市的优势矿产,湖北省上表长石矿区只有3个,全部在随州市而且均为大型矿区,分别是随州市沈家老湾钾长石矿区、随州市三合店钾长石矿以及随州市汪家新集-安子沟钠长石矿。截止到2005年,随州的长石资源尚未开发利用,鉴于随州市长石开采工艺简单、选矿流程简单,经济效益前景良好,计划在规划期内进行开采,矿山数3家,长石产量150万吨左右。(6)水泥用灰岩水泥用灰岩是湖北省的优势矿产,在随州的分布较为广泛,但是普遍地质工作程度不高,所以查明的资源储量不多。截止2005年底,全市查明资源储量的水泥用灰岩矿产地6处(均未上表),累计探明水泥用灰岩资源储量800多万吨,保有资源储量795万吨,全市有水泥用灰岩矿山企业6家,产量33万吨,全部为小型以下规模。近年来随着全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市水泥工业发展较快,水泥用灰岩需求急增。规划期将重点加大水泥用灰岩的地质工作程度,调控水泥用灰岩开采规模,逐步关闭影响环境、开采条件差的小矿山,规模开采、集约化经营, 保持总量与市场需求相适应。2005年随州市水泥产量为37.86万吨,预计2010年全市水泥产能将达到100万吨,按1吨水泥消耗1.2吨石灰岩矿石计算,届时需水泥用灰岩120万吨,矿山数控制在5家以内。(7)磷矿磷矿是湖北省的优势矿产,在随州共有3处磷矿矿产地,分别是大洪山西北坡磷矿区张三坡矿段、田家湾磷矿和广水市冷棚磷矿。截至2005年底,累计探明磷矿储量687.3万吨,保有资源储量546.7万吨。目前有磷矿企业2家,分别是大洪山磷矿和长岗镇矿产品公司田家湾磷矿,设计开采能力6万吨/ 年。根据湖北省磷矿资源整合方案,随州市的磷矿应该把田家湾和大洪山整合成一个采矿权,加上计划近期投放采矿权的广水市冷棚磷矿,全市规划期内依然保持2 个磷矿的现状,产量稳定在10万吨左右。(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1区域布局曾都区应充分体现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开发并重的方针,可适当向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倾斜。北部以开发环七尖峰岩体周围的金银矿和淮河镇的铁矿为主,重点开发黑龙潭金矿、卸家沟金矿、万和镇枣园金矿以及淮河店铁矿,南端重点开发重晶石、辉绿岩、水泥用灰岩以及花岗岩、大理岩等。广水市矿产资源相对比较稀散,且大多属于限采矿种,规划期内重点做好芦花湾石墨矿和冷棚磷矿的新建投产工作,同时对吴店镇和郝店镇的萤石开发从矿业权和矿石开采总量上进行限制。随州市旅游资源丰富,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重要文物古迹多达20余处,且大都分布在中部,因此规划期内全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格局应该是:中部限制开发,保护旅游资源,开发重心向南北两侧迁移,形成似环状的开发利用布局。2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区包括重点开采区、禁止开采区、限制开采区和一般开采区共四类。结合我市区域矿产资源赋存规律和经济发展需要,将重点规划矿种的主要矿区和矿产集中区,在全市范围共划分出禁止开采区16个,重点开采区3个,限制开采区18个,一般开采区11个,共计为48个开采规划区。(附表13)(1)重点开采区区内资源储量可靠,分布相对集中,市场前景好,有可依托的后续加工产业,矿产开发技术经济条件好,可有效控制矿产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