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的高中化学课堂导入技巧.doc_第1页
浅谈新课程下的高中化学课堂导入技巧.doc_第2页
浅谈新课程下的高中化学课堂导入技巧.doc_第3页
浅谈新课程下的高中化学课堂导入技巧.doc_第4页
浅谈新课程下的高中化学课堂导入技巧.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新课程下的高中化学课堂导入技巧昭通市盐津县第三中学 龙先辉摘 要:合情合理地导入新课,能给听课者以耳目一新的美感和美的享受。本文探讨了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的导入技巧,供广大同仁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化学教学;引入;技巧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课如同桥梁,联系着旧知和新知,好比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好比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一堂课引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导入的含意就是通过一种方式或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要进行的学习活动之中去,导入的作用就在于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去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有效的导入能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情境,促成学生思维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效果的获得。教学中引入新课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没有固定的模式。平时在教学实践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取恰当的方法,有时也可把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以下略举几例,期望能达到抛砖引玉。一、情景问题现代认知理论认为,化学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所谓“情景”,就是学习之初的一种具有刺激性、指向性的学习前奏曲。即能让学生情景互融,触景生情,触景生疑。只有当学生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经常发现并提出自己的问题时,才会积极主动地、满怀兴趣地去思考、去探究,从而高效地完成学习活动,并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铝的重要化合物时,这样来引入:前几天放假的时候,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吃酸汤鱼火锅。一走进火锅店,那铝锅上炖着的酸汤鱼正散发着浓郁的香味这时,小王突然想起了有一次在化学书上看到的铝的化合物的知识。他心里打起了退堂鼓,这火锅是吃还是不吃?通过这节课对铝的化合物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会给小王同学很好的建议的。又如在认识氯气一节中,这样来导入,展示氯气泄漏事件图片,配合事件科学处理的解说。(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制造各种含氯化合物、造纸、印染及自来水消毒等工业。为便于大量贮存、运输,氯气通常是以液态、高压充装在钢瓶、槽罐等容器中,若操作不当,则极有可能导致大量氯气泄漏。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0.001 mg/L,当达到0.0125 g/L,吸入会立即死亡。因此氯气一旦泄漏极易造成重灾。2004年4月15日重庆天原化工总厂的氯气发生泄漏,15万名群众被疏散,事故使举国震惊,谈“氯”色变。)同时提出问题:通过整个事件的发生和处理过程可以得到哪些信息?以氯气泄漏并科学处理事件作为引入情境,将与此事故联系紧密的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与水和碱液的反应作为第一课时内容,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1.通过图片得到什么信息?(氯气可溶于水)2.氯气溶于水和水反应吗?3.可能生成什么呢?如何验证呢?4.预测在石蕊试液中加氯水的量对颜色有什么影响呢?5.实验结果与预测不符说明什么?6.如何验证你的想法?7.事故处理时采用烧碱来处理液氯罐内的残氯说明什么呢?引导学生推测实验结果,然后动手实验探究、分析、归纳,让学生在体验探究的过程中,不断的感受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并通过铺设新问题,引出次氯酸的漂白性。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氯气的泄漏事件与科学处理的过程,逐步探究氯气的性质。让学生自己进行归纳与整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以旧带新 巴甫洛夫说:“任何一个新问题的解决都是利用主体经验中已有的旧工具实现的。”也就是说各种新知识都是由旧知识发展而来的。从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在我们的教学中是被大家经常和广泛应用的一种引入新课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 硫酸 时,回忆初中学过的内容,氧族元素中硫的正化合价常见的有4、6两种价态。前面我们学习了SO2中4价硫的性质,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硫酸中6价硫的性质。H2SO4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被誉为“化学工业之母”,工业三大强酸之一,我国现在是第一大硫酸生产国,硫酸总产量将突破3500万吨。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硫酸的性质。初中时我们就学习过稀硫酸,回忆稀硫酸具有哪些化学性质?为什么具有这些性质? 通过回忆复习,明确上课内容,引起学生兴趣。三、故事激趣 在化学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缺乏趣味性,学起来枯燥,教起来干瘪,对这些内容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悬念,使学生产生一种探求问题奥妙所在的神秘感,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第4章第1节原电池的知识时,引入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满载着精选铜矿砂的“阿那吉纳号”货轮正向日本海岸行驶。突然,货轮上响起了刺耳的警报声,船员们惊呼:漏水了。坚硬的钢制船体为什么突然会漏水呢?是货轮跟其它船只相撞还是触及了水底的暗礁?都不是,是钢制船体因锈蚀而穿孔漏水了吗?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这究竟是何原因?原因是船上的货物:精铜矿砂。为什么精铜矿砂可使钢板出现漏洞呢?我们学习了原电池的知识就可解释这个问题。我们这节课就讲关于原电池的知识。这样引入新课使枯燥的知识变得趣味横溢了。又如在教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中的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的“维生素C的作用”时,可以为学生讲述了一个科学家的探险故事:几百年前,远洋轮船上没有冷藏设备,船员们只能吃面包、饼干、咸肉等食物,几个月甚至一两年吃不上新鲜蔬菜和水果。航行期间船员们经常病倒,症状是脸色暗黑、牙龈不断渗血、浑身出现青斑,许多船员甚至因此而死亡。探险家哥伦布的船队在航行途中也有船员患上这种病。患病的船员留在了途经的一个荒岛上,他们采摘了红红绿绿的野果调节口味并用以充饥。过了几日,奇迹出现了,这些船员不但没有死去,反而恢复了健康。同学们知道这些船员患了什么病吗?野果为什么能够使他们的身体恢复健康?引起学生对野果成分的好奇,引导学生对维生素C的结构、功能及对人体健康有何益处探究的好奇心。从故事或其他途径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好奇心,而学生的认知好奇心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产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四、化学史导入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曾经说过:“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化学史可以给人以智慧。” 运用化学史的一般常识导入新课,展现了人们追求真理时的上下求索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欲望,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无所畏惧,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通过对知识规律产生情景的再现,培养学生将凌乱的知识进行整理、组织并系统化的良好学习习惯。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4章第5节学习苯时,教师可以用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提取苯的故事来引入:19世纪欧洲许多国家都使用煤气照明,煤气通常是压缩在桶里贮运的,人们发现这桶里总有一种油状液体,但长时间无人问津。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对这种液体产生了浓厚兴趣,他花了整整五年时间提取了这种液体,当时法拉第把这种液体称为“氢的重碳化合物”。直到1834年,德国科学家米希尔里希通过实验得到与法拉第相同的液体,并将之命名为苯。之后科学家又发现了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后确定苯的组成为C6H6,但化学家们为难了:苯分子碳的相对含量如此高,它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呢?提出问题:苯的结构应该是怎样的?若当时的科学家是在座的各位,你们能否用所学的知识推测出苯分子可能的结构?在学生热烈讨论之际,教师再引入化学史:在1858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花了将近十年的时间,分析了大量实验事实之后,对苯的结构提出了两个假设:苯的6个碳原子形成了环状闭链,即平面六角闭链;原子之间存在着单、双键交替形式。提出问题:若在当时,如何验证凯库勒结构的正确性?然后再结合史料,讲述凯库勒关于“蛇形苯环”的梦幻故事,确定:苯分子的实际结构应是:六个碳连成环状,苯分子中,既没有单键,也没有双键,而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后人为了纪念凯库勒在苯结构探究中的巨大贡献,至今一直沿用了他的结构式。通过这样的故事,学生不仅理解了苯的抽象结构,也深刻感悟到苯分子结构的发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科学家们敢于质疑、敢于思考,敢于实验,敢于探究的必然结果,这为学生对化学实验探究的内涵产生了深刻的理解。五、 多媒体导入 多媒体导入新课则是利用现代化的声、光、色彩、多维动画等形式导入新课。精心制作课件,以图文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与感受力。从配音到动画设计,可以让学生爱不释手,流连忘返。通过多媒体这个“助手”,也强化了课堂的主题,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学习变成了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形成认知上的冲突,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中的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时,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和播放与酸雨有关的图片和短片,以及二氧化硫漂白食品,让学生在观看图片和短片中思考以下问题:本节课研究对象是什么? 从材料中你能大体了解到此物质的可能有哪些性质和作用?通过观看素材:学生将了解到SO2社会生产,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之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通过观看素材,使学生知道“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又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物质的分类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来播放有关铜、铝、铁等材料应用的素材,然后提问:化学物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重要应用,在你的生活经历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哪些?请各位同学各自在纸上写出一些实例,再进行交流。在学习和生活中你曾有意识地利用化学物质来制作什么工具吗? 在过去的学习和生活中你有没有进行这样的实验(或有没有看见他人进行过这样的实验):用一种化学物质来制取另一种化学物质? 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包含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某些表面的、次要的、非本质的因素抛开,将内在的、重要的、本质的东西展现出来。利用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概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效果。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新课导入是教学的重要和必要环节,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引入新课的方法很多,但无论以那种方法和手段引入新课,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