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昌工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专用稿纸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加工贸易在我国外贸中的地位、利弊、发展对策以广东省为例为例姓名:顾迎燕学号:093002040230班级:2班年级:2009级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指导教师: 王吉平 教授完成时间:2013年5月10日 作者声明 本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由本人独立撰写完成的,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道德、学术规范和其他侵权行为。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文中以明确方式表明。因本毕业论文(设计)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 毕业论文(设计)成果归武昌工学院所有。 特此声明。 作者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作者学号:093002040228作者签名: 年 月 日出口退税对我国外贸的影响以纺织业为例 高密 The influence of export rebates on Chinas foreign trade,textile industry,for exampleiGao, Mi 2013年5月10日摘 要在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取消以后,我国的纺织品出口特别是服装出口行业得到迅速发展,然而我国的纺织品出口贸易也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通过对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做了分析,不论出口退税率上调或下调都会为我国的纺织品出口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从利与弊两方面,分析了我国纺织品出口退税率调整对纺织业带来的影响,进而对出口退税率与纺织品行业的关系有进一步的了解。我国出口退税政策进行适当的调整对我国的纺织业的一些影响。利用国家出口退税政策寻求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对策建议。针对出口退税率的调高与调低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短期与长期策略相结合。出口退税率的下降势必加大出口难度,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却有利于改变我国纺织品企业长期以来以量取胜的竞争模式。面对危机,纺织企业应积极应对,如积极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我国纺织业的国际竞争力。尽可能的避免新退税率带来的利润损失。保持原有的市场竞争力。关键词:纺织业;出口退税;出口贸易- 1 -AbstractAfter the cancellation of global textile quotas, the textile export in our country, especially in garment export industry has been developed rapidly, but Chinas textile export trade is facing enormous challenges. Based on the adjustment of export tax rebates, regardless of export tax rebates will bring to our countrys textile export increase or reduc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level, from two aspects of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alyzes our country textile export tax rebates to adjust for the effects of textile industry, an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ort tax rebates and textile industries have a further understanding. Chinas export tax rebate policy to properly adjust some impact on our countrys textile industry. Using national export tax rebate policy to seek their own survival and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export tax rebates of up and down to take different measures, the combination of short-term and long-term strategy. Decline in export tax rebates will inevitably increase the difficulty that exports, but from a long-term perspective is to change our country textile enterprise in quantity competition mode for a long time. Faced with crisis, textile enterprises should actively respond to, such as positive in terms of product structure adjustment, improve product technology content, improve product added value and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textile industry. New rebates profits as much as possible to avoid the loss. To keep their market competitiveness. Key word: textile industry;export tax rebate; export trade意见与- 1 -目 录引 论1一、 有关出口退税理论研究的综述1(一) 出口退税政策及其理论1(二) 国外研究情况及其发展1 (三) 国内研究情况及其发展2二、 出口退税政策的历史演变2(一) 第一阶段2(二) 第二阶段2(三) 第三阶段3(四) 第四阶段4三、 出口退税制度对我国产业的影响-以纺织业为例6(一) 我国纺织业的现状6(二) 出口退税调整对纺织业的影响分析7(三) 纺织业应对出口退税存在的问题7四、 出口退税的调整及企业的应对9(一) 出口退税调整的必然性9(二) 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10(三) 出口企业的应对措施11结 论14主要参考文献15 - 1 -引 论出口退税制度作为一项出口财政激励机制,是国际上通行税收政策,被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我国从1985年开始全面制定并采用了出口退税政策,经过了出口退税税率频繁的调整阶段,退税体制复杂的变更阶段, 从2008年11月1日起我国政府又实施了上调出口退税率的政策,其中提高纺织品、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退税率是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之一。2009年,国家对出口退税率又连续4次微步上调,4月1日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6%。在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取消以后,我国的纺织品出口特别是服装出口行业得到迅速发展,然而我国的纺织品出口贸易也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通过对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做了分析,不论出口退税率上调或下调都会为我国的纺织品出口带来不同程度的响,从利与弊两方面,分析了我国纺织品出口退税率调整对纺织业带来的影响,进而对出口退税率与纺织品行业的关系有进一步的了解。随着纺织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出口额不断增长,出口企业也不断增多,出口退税政策由此变得越来越重要。我国出口退税政策进行适当的调整对我国的纺织业的一些影响。利用国家出口退税政策寻求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对策建议。1、 有关出口退税理论研究的综述(一) 出口退税政策及其理论古典学派的威廉配策,他认为出口商品不应该课征消费税,因为它们不是以实物形式在本国消费。亚当斯密是集古典政治经济学之大成者,他认为高关税比低关税危害更大,出口税比进口税危害更大。他指出在各种奖励出口措施中,要数退税最合理。商品输出国外时退回其国内交纳的一部分或全部税金,既不会使货物的输出量减少,也不会驱使资本违反自然趋势转投入某些特定产业,破坏社会资本的自然平衡和劳动的自然分配。虽然亚当斯密首先提出了出口退税的思想,但他仅从自由贸易,有利于商品出口的角度考虑,没有从税收来源去认识。 直到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才从税收来源及转嫁认识出口退税。(二) 国外研究情况及其发展有关出口退税的理论来源于国际贸易的相关学说。早期重商主义是对现代生产方式的最早理论探讨,它产生于15世纪,盛行于16世纪和17世纪上半叶,衰落于17世纪下半叶和18世纪初重农主义(Physiocracy)是起源于法国的反对重商主义的经济理论,以1750年代1770年代初的魁奈和杜尔阁为主要代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第一个系统解释。古典学派的威廉配策进一步发挥,他认为出口商品不应该课征消费税,因为它们不是以实物形式在本国消费。亚当斯密是集古典政治经济学之大成者,他认为高关税比低关税危害更大,出口税比进口税危害更大。他指出在各种奖励出口措施中,要数退税最合理。商品输出国外时退回其国内交纳的一部分或全部税金,既不会使货物的输出量减少,也不会- 2 -驱使资本违反自然趋势转投入某些特定产业,破坏社会资本的自然平衡和劳动的自然分配。虽然亚当斯密首先提出了出口退税的思想,但他仅从自由贸易,有利于商品出口的角度考虑,没有从税收来源去认识。直到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才从税收来源及转嫁认识出口退税。他宣称,某个国家如果对其享有特殊便利的生产条件的效率高于别国的某些输出品课税,这种税会完全落在外国消费者身上,该国政府支出的一部分就将由外国的土地和劳动所有者负担。马克思持自由贸易思想,他赞成国家间开展贸易,反对为国际贸易设置障碍,并将免除各项税收同自由贸易联系起来。(三) 国内研究情况及其发展对我国出口退税的研究中,对出口退税的存留问题,大部分学者都持赞同态度。但是在出口退税率的确定上,是实行彻底退税还是差别退税,仍有分歧;对于税收体制的分担机制,理论界对此领域的研究也缺少实用性。这些都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契机与空间,也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例如随着出口退税率调整程度的不同对出口贸易尤其是具体到某个行业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出口企业又该如何根据出口退税的变化调整自身,做到审时度势、与时俱变。我们将对这些问题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进行讨论。2、 出口退税政策的历史演变(一) 第一阶段第一阶段是1985年1996年12月,出口退税率不断下调,在1985年3月,国务院规定从1985年4月1日起对出口产品实行退税政策,当时为实行增值税,出口退税率约为11%。但实际上我国对于出口退税问题的全面研究始于1994年税制改革以后。1994;年,我国建立了相对规范的增值税制度,纺织服装的出口退税率是17%,实行了全额退还。国家税务总局于同年2月19日制定了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对出口退税问题的研究成为学术界的热点问题之一。在这期间,出口退税率处于较高时期,同期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年均增17.74%,到1994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纺织服装出口国。但是由于财政原因,从1995年开始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普遍小调,在1995年7月,国家将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从13%下调至10%;在1996年12月,国家再次将出口退税率从10%下调至6%。毫无疑问,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的不断下调大大降低了中央财政的退税压力,但是大幅度降低出口退税率违背了国际通行的出口零税率的政策惯例,而且这种权宜之计严重挫伤了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积极性你个,导致出口增长缓慢。1996年当年,全国的出口增长只有1.5%,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这种下降势头更加明显,1998年,我国的出口贸易全年仅增长了0.5%。(二) 第二阶段第二阶段是1998年1月2001年7月,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出口退税率不断上升。1997年、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该期间纺织服装出口大幅下降,为了摆脱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扩大出口,国家开始不断上调出口退税率。1998年1月,国家将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重新上调至11%;1999年1月,又将出口退税率由11%上调至13%;1999年7月,出口退税率由13%上调至15%;2001年7月,国家将面纱、棉布、棉质产品出口退税率由15%上调至17%。从表1可以看出,2002年2004年间,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增长率都远高于世界纺织服装出口增长率都远高于世界纺织服装出口增长率,而且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在世界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的占比逐年增长。出口退税对中国顺利度过亚洲金融危机、扩大内需、避免通货紧缩恶化等功不可没。表1 2002年-2004年我国与世界纺织服装出口比较时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世界纺织品服装出口中国在世界的占比(%)出口额(亿美元)增长率(亿美元)出口额(亿美元)增长率(%)2002年618.6415.693573.425.0117.312003年789.6127.644049.5813.3219.502004年952.8420.674528.5811.8221.04数据来源:WTO统计数据库。(三)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是 面对巨大的财政压力,出口退税率不断下调。随着我国出口贸易的增长,中央财政的出口退税应退税额也在同步上升,从1999到2002年,我国出口退税应退税额均增长36.3%,同期,中央财政的收入年均增长仅有21.1%,支出增长年均为27.4%。巨大的收支压力使得中央财政无法及时筹集到足够资金填补退税空缺,所以,至2002年底,中国累计出口退税欠款高达2477亿元,2003年,这一数字突破3000亿。国内对现存出口退税制度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随着出口规模的扩大,财政拿的出的资金与出口退税实际需求之间缺口越来越大。同时,一些低质量的纺织服装产品凭借退税优势,展开无序竞争,违背了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导致中国国际贸易摩擦日益增多。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在2004年初开始大幅度下调出口退税率。2004年1月,国家将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5%、17%下调至13%。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在减轻财政负担的同时,直接提高了出口企业的成本和定价,影响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利于纺织服装的出口,但是这也是逼迫国内纺织服装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增加产品附加值,将产品的竞争优势从价格转向质量,从而更好地应对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的局势。但是配额取消以后,我国纺织服装的出口还是急剧增长,充分释放了前期积聚的能量,导致欧美国家不断设置其它贸易障碍,也迫使我国再次使用出口退税率来减少贸易摩擦。2006年9月15日,国家将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由13%小调至11%。本轮出口退税率的不断小调带来的显著效果包括:1.提高了纺织服装产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长期以来,我国纺织服装在国际市场之所以能够抢占市场,全靠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和实施出口退税政策,从而带来低价格竞争优势。正是在这种高额退税率的支撑下,纺织服装的出口成本,影响了市场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纺织服装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就必须进行生产模式和产品类型的转变,扭转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一直以来的低价薄利竞争市场形象,通过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产品种类的丰富和档次的晋升,在保持一定的低端市场份额基础上,继续利用行业高素质劳动力优势和技术开发的能力,致力开拓中高档市场。2.迫使我国纺织服装企业重新调整产业结构尽管中国的纺织服装业经历了近30年的高速发展,但是仍属于易进入,粗放型的发展部门,截止2005年,国内共有4万多家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但年出口额达500万美元以上的仅有3000家。粗放型增长模式使企业难以实现规模效应、获得规模经济。技术含量不高的纺织服装企业容易出现亏损,从而形成新一轮失业,最后使政府、投资人和普通劳动者受损。另外,伴随粗放型增长模式的往往是对自然h环境的破坏和不可再生能源的过度消耗。因此,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模式应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方向发展,必须推动企业积极开发纺织服装新材料、新产品,重点开发生态、环保和具有特殊功能的纺织服装商品,以中、高端产品逐步替代低端产品,实现产品升级换代,最终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从这个意义上讲,纺织服装出口退税下调在长期来看将会促进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3.加快了出口企业资金周转,促进出口增长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确实对刺激外贸出口起到了作用,但由于出口退税款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近几年来围绕出口退税所产生的矛盾越来越 深,欠退税现象越来越严重,全赖出口退税实现利润认得出口企业也越来越多,并且已经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此外,过去的平均出口退税率虽然比现在高,但由于欠退税严重,真正退税资金不能足额到位,企业无法有效地控制流动资金。现在出口退税率虽然总体上有所下调,但如果新的出口退税机制能保证做到不欠新帐,对企业来说,也未必是坏事。还可以加快出口企业资金周转,促进出口增长。(四) 第四阶段第四阶段,2008年8月至今,应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出口退税率不断上升。面对当前的经济危机及人民币及人民币不断升值、原材料价格月不断上涨等因日起,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玩具出口退税率提高到素,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面临困境。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决定自2008年11月1日起,再次调整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部分纺织品、服装、玩具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4%。不断提高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旨在帮助经济危机冲击下此类外向企业度过难关,这也和我国当前宏观调控反周期政策相吻合为进一步加大防治企业扶持力度,国家于2009年2月1日起又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到15%陈平,黄健梅我国出口退税效应分析理论与实证管理世界,2003,(12):2530。尽管如此,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在2月份仍然出现了急剧下滑,2月份的单月出口额达到2006年以来历时最低单月出口水平。剔除春节因素(春节后一月是传统的出口淡季),行业出口形势非常不乐观。2009年4月1日起,我国再次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6%。出口退税率的提供,对于诸多纺织服装类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为大量濒于倒闭的出口型纺织服装提供了喘息的机会。出口退税率的出现对我国的的纺织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于一些小企业来说,出口退税率让他们起死回生,促进了中国纺织业的发展,对我国有很大的影响。纺织业慢慢的发展起来。特别是频于倒闭的纺织业,更是无疑是起死回生。现在出口退税率虽然总体上有所下调,但如果新的出口退税机制能保证做到不欠新帐,对企业来说,也未必是坏事。还可以加快出口企业资金周转,促进出口增长。但是在国际消费需求降低,国内生产成本大涨、人民币持续升值等情况下,这点利好很容易被稀释。单是人民币升值这一个方面,就足以把政府给企业的利润快速抵消掉。因为中国纺织品服装企业对出口依存度一向比较高,受汇率变动的影响较大。在国际需求走弱,同时国内物价上涨的情况下,众多企业因出口退税率调整后新增的利润很容易被相关的各个环节“分享”掉。比如,原材料供应商要求提高原料价格,而国外销售商纷纷以退税率上调为由要求降低产品价格等等。另外,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价格上涨等因素也会使纺织服装企业生产成本增大,使得纺织服装类出口产品失去价格优势,抑制出口增长。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已从虚拟经济蔓延到实体经济,对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笔者收集了2006年-2008年我国的纺织服装出口的数据如下: 表2 2006年-2008年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金额 单位:亿美元时间服装纺织品时间服装纺织品时间服装纺织品2006-0157.535.62007-0181.4402008-0199.453.92006-025024.32007-0274.238.22008-0265382006-0364.441.42007-0346.7332008-0367.650.52006-0468.243.22007-0479.848.52008-048359.82006-0570.141.62007-0584.946.62008-0585.958.52006-0686.543.62007-06116.145.92008-0698.756.52006-0794.840.82007-07121.452.12008-07125.361.52006-0810645.92007-08126.854.32008-08125.460.52006-0998.243.62007-09124.452.32008-09120.559.42006-1081.941.52007-10100.348.62008-10111.955.62006-118542.12007-1198.3522008-11104.349.92006-1289.144.42007-1296.449.52008-12110.949.6年度合计951.9488年度计合1150.7561年度合计1197.9653.7资料来自中国海关网站的统计,服装具体指服装及衣着附件、纺织品具体指纺织纱线、织物。从上表可以看出,从2008年开始,受国际经济形势恶化、消费需求低迷影响,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受到国外市场的巨大影响和冲击,当前制约纺织服装出口的因素仍然较多,值得关注:一是经济危机影响显现,国际市场需求大幅萎缩。美国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全球实体经济和消费需求,全球特别是欧美国家的消费疲软,使我国纺织服装出口订单大幅减少。不少企业订单急剧萎缩,生产经营面临严重困难难,纺织服装企业在外贸订单锐减和资金周转困难的双重重压下,出现大规模倒闭停工状况。二是贸易壁垒进一步加强的风险上升。虽然自2009年1月1日起,我国将不再实行输美纺织品出口数量及许可证管理和输欧纺织品出口许可证管螺,我国纺织品进入“无配额时代”,但是欧美有可能采取贸易救助措施或技术壁垒,对我国企业出口设置障碍。美国已从2008年12月1日起,每两周发布一次中国纺织品和服装进口统计报告,对中国相关产品进口数量实施监测。并从2009年2月起实施一项近口纺织品服装新规定;进口纺织品服装若不服合美国安全规定,不仅产品要被销毁,企业还要被重罚,罚款金额最高位1500万美元 陈军才出口退税对外贸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统计教育,2005,(5):2224。这对原本就不景气的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我国企业应尽快全面掌握国际市场的最新规定,特别是要全面掌握有关输美纺织品的安全性强制性标准要求。同时,加强对出口纺织品的安全和质量指标检测,做到不合格原料不投产;不合格产品不出门,最大程度避免出口风险,及早做好应对措施。3、 出口退税制度对我国产业的影响-以纺织业为例(一) 我国纺织业的现状1.产品档次和价格低缺乏知名品牌;企业研发投资人匮乏;2企业规模小目前国内共有4万多家纺织品出口企业,但年出口额达500万美元以上的仅有3000家左右。粗放型增长模式使企业难以实现规模效应获得规模经济企业主要是通过压低工人。出口增速明显下降。2006年为25.08%,2007年是18.77%,2008年前10月下降到5.89%。2008年110月,中国纺织业服装出口总额为1537.17亿美元,同比上涨5.89%,较去年同期回落13.84个百分点,为近6年来的最低。纺织服出口放缓已对行业就业及经营带来很大影响。据统计,2008年1月5月,全国纺织业实际就业人数减少4.6万人,而去年同期是新增20万人。按工业和贸易统计计算,纺织品全年出口没下降10%,行业的销售收入将下降6.3%,就业岗位相应减少60万个左右。.纺织业内销比重逐年上升稳势,纺织业批发零售总额也在稳步提升2002年持平,从2004年开始,内销比重的逐年上升。2007年内销比重高达75%。近几年纺织业内销比重的逐年上升也说明了中国纺织业出口越来越困难,使得大量以出口为主的企业转向以内销为主。同时也反映出中国纺织业内销市场的竞争在加剧工资和福利来降低成本。(二) 出口退税调整对纺织业的影响分析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对我国纺织业有利的方面出口退税率下调有利于我国纺织业的发展第一,促进纺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二,有利于缓解贸易争端,减少贸易摩擦。第三,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进一步优化纺织产业结构。第四,推动进出口贸易均衡发展,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出口退税率上调对我国纺织业所产生的正面影响2008年7月30日,财政部、国税总局发布关于调整纺织品服装等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自2008年8月1日起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在短期内上调出口退税率对纺织品出口企业是有一定的利益由于出口退税率增加的利润上升使得企业的利润率也得到提高,特别对大量涉及本次调整品种中濒于倒闭的出口型中小企业而言,这次调整可能又为其提供了喘息的机会 刘雅妮.出口退税对外贸企业的影响分析。出口退税率调整对我国纺织业的不利方面出口退税率下调对我国纺织品出口带来的压力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出口增量下降,国内生产能力过剩,纺织品出口转内销竞争更加激烈。引起地方政府对本地企业出口外地纺织品的限制。目前纺织行业一般贸易已占到全行业的7O以上,出口退税只涉及到一般贸易,而不涉及加工贸易,因此,出口税率下调短期内对纺织品一般贸易出口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会刺激企业从事加工贸易的积极性使加工贸易的出口比例上升,但加工贸易与国内产业关联度不强,这将对整个产业链的良性循环产生不利影响。出口退税率上调对纺织品出口的负面影响出口退税率上调不能抵消汇率带来的损失缺口,出口退税率上调短期利好长期影响有限。2008年以来受外部需求减弱、人民币升值、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速出现下滑。据海关统计,2008年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18517亿美元同比增长82,增幅较2007年下降107个百分点。所以在长期内上调出口退税率是不利于产业转型和升级。只有通过自然的优胜劣汰,亦如面对出口退税下调时的举措,才能提升行业整体发展环境和竞争力。(三) 纺织业应对出口退税存在的问题1.建立相对稳定的出口退税制度建立相对稳定的出口退税制度,有利于我国外贸企业更好的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也有利于维护政府决策的公信力。我国政府和相关的税务局机关要依据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稳定的。透明性高的出口退税制度。政府部门需要对现行的退税产品进行综合性的调研,取消不可再生类产品、高能耗类产品以及高污染类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并且可以考虑恢复出口退税零税率的制度,以此保持出口产品退税政策的稳定性。根据国际出口退税方面的惯例,我国需要尽快建立出口退税的征退一体化的新型征管制度,以此保证我国对外贸易出口退税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高效性。2.实行退税与分成的新模式,以解决退税额分担问题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同负担出口退税,不仅可以解决对外贸易出口退税资金不足的问题,而且也是公平合理性的体现。从本质上说,出口退税分担制度所产生的地方政府间财税关系的不平衡关系是由增值税本身的特有的属性决定的。增值税在税种上属于流转税,出口商品从原料到最后的制成品,需要经过很多的增值过程,而这些增值过程通常发生在不同的地区,具有很大的分散性。从理论上来讲,出口退税需要追溯到出口前的各个具体的增值环节,最为公平的做法是地方财政与中央财政一起对相应环节的增值税收缴进行出口退税,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相关的税务成本与信息处理成本太高,因而可行性不强。在实际的操作中,可可以实行“先退税,后分成”的模式来解决出口退税额分担的问题,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在对增值税收入进行 分成之前,需要将相应退税额从总体的增值税收入予以扣除。而后,可以保证出口退税额的可靠税源,杜绝政府拖欠企业应退税金的顺利进行,政府可以建立必要的出口退税专项财政准备资金,对于出口退税专项财政准备资金的具体支配权,可以归负责具体出口退税审批的政府税务机关持有,以此保证企业对外贸易出口退税的受理、审核、审批、以及退库等流程环节可以有效地衔接,从而保证出口退税机制的有效运转。3.完善出口退税的法制建设,提高退税执行的规范性我国的立法机关要进一步完善在出口退税方面的法律制度,同时要提高退税执法的规范性。税收是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出口退税制度是促进对外贸易、拉动国内经济的增长的一种财政手段。而我国通过加快在出口退税的方面的立法建设,可以进一步地完善相关的出口退税程序法,营造出良好的出口退税外部环境。与此同时,立法的完善还可以使得退税执法的规范性得到加强,以此保障依法退税的执行,这在另一方面也维护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此外,我国立法机关可以适当提高出口退税的立法层次,制定出涵盖出口退税政策、出口退税管理办法、预算清算、退税检查以及违法处罚等全部内容的法律法规。同时,可以建立规范的出口退税执法责任制度,划分好海关、主管征税机关以及主管退税机关的具体责任边界,对于实际中骗取出口退税的违法行为,要制定明确的法律界定以及相应的处罚依据。4.制定统一的出口退税办法当前政府部门需要制定统一的出口退税办法、对采用国产原料与进口原料的来料加工型给予相同的待遇。同时,需要统一出口退税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简化现行的“免、抵、退”方法。依据“先征后退”的方法,将外贸出口收入纳入到征税管理之中,并且要取消现行的征退两条线,以此保持与当前税法计算结果的一致性。出口退税部门需要进一步提高办理货物出口销售所需要的各种法律单证的的效率,保障各个退税环节的衔接、从而保障统一退税政策的有效执行。5.完善出口退税管理系统建设退税机关要加强全国性的出口退税管理系统建设,提高对具体退税信息的掌控能力。只有对出口退税环节进行必要的规范,形成封闭性的退税信息管理系统才能真正形成约束机制。与此同时,要建立征退一体化的税收管理机制,杜绝外贸出口企业在货物运输之前的偷税骗税的具体情况,降低征税与退税的执行成本,在整体上提高退税的效率。通过加强出口退税的电子化管理,可以实现计算机网络系统对外贸出口货物的实时信息监控,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出口退税电子化管理的水平,也增强税务部门打击与防止出口骗税的能力 董皓,陈飞翔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鼓励效应国际贸易问题,2004,(7):1316。4、 出口退税的调整及企业的应对(一) 出口退税调整的必然性1. 调整退税 率是十七大告“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理论的重要体现党的十七大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告中提到,要通过包括调整 出口退税 等一系列财税政策配合国家产业调整政策,通过推动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淘汰一批高能耗、高污染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落后生产能力,逐步把经济纳入“产业结构优化型增长”轨道。在最近几年退税率调整中,我们能看到“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理论的影子:从下表所列退税率变化可看到,从2004年退税机制改革相关政策落实后,我国逐步对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和部分经常产生贸易摩擦出口商品进行限制,更在十七大召开前,对上千种产品退税率进行了调整。而不断根据经济发展实际 调整退税 率,对我国经济长远发展起到了调节作用,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七大“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的指导思想。2.退税率调整是增强我国外贸企业竞争力,完善出口产品结构的需要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产品一直是我国出口产品主导。随着我国出口迅速发展,这种粗放式经营给外贸发展带来很多弊病,与世界出口结构和国际市场需求变化趋势不一致,易引起贸易争端,加之这类低层次商品出口入门门槛较低,造成众多企业一拥而上,本国企业间互相压价,再加之原有高退税率,更导致许多企业为创汇不计利润削价出口。这种恶性降低“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价格的贸易行为,造成出口增长很快,但出口效益却不能同步增进现象。这不仅影响我国出口总体效益,且易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与别国产生摩擦,引起 反倾销 。所以必须通过调整退税率,鼓励和扶持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优化出口结构。首先,自2006年开始,经五部门协商并多次调整,许多高科技产品退税率提高到17%,而许多初级产品尤其是包括煤炭类制品等矿产资源类产品退税被取消,从原则上要求这些紧俏资源必须优先满足国内市场,不鼓励出口;其次,占我国出口很大比重的纺织品和塑料制品退税率逐步降低,除一些稍具附加值制成品外,诸如纱、布类初级面料和低档塑料产品退税被降至5%,不仅抑制了许多低收益初级品出口,降低了原料及能源消耗,也在抑制贸易摩擦方面起到一定作用;此外,由于退税率变化及政策鼓励,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所占比重逐渐增大。我国 海关 2008年1月对进出口数据统计显示,机电产品出口增势良好,2007年我国出口机电产品7011.7亿美元,较2006年增长27.6%。因此,为优化出口结构,增强企业竞争力,必须调整退税率。2007年和2008年对退税率的多次调整充分表明了国家调整产业结构的决心。3.退税率调整是抑制我国高顺差外贸的迫切需要我国不断增长的巨额贸易顺差急切需要我们对现行退税率进一步调整。改革开放以来,为积累外汇储备、创造国家财富,我国经济政策原则上一直以出口为重点,鼓励企业出口,并对外汇支出严格治理和限制。虽然截至今年5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接近1.8万亿美元,且外汇治理政策也有所松动,但总体上“奖出限入”做法并未根本改变,这也造就了我国多年持续的贸易顺差。贸易顺差的长期持续增长,对贸易伙伴收支平衡产生巨大冲击,他们出于对经济自我保护,必然采取措施抑制对我国的巨额逆差。我国2001年加入WTO,而建立公平自由贸易体系是WTO努力目标,我国高额贸易顺差和实行出口退税制度恰恰成为他们 反倾销 诉讼最佳理由。因此为缓和国际经济矛盾,必须设法抑制高顺差局面,而调整退税率是最直接有效手段,成为缓和矛盾的迫切需要。(二) 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1.针对调高与调低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从根本上说,国家调高出15I退税率时调整产品结构及报价,中小型企业的发展还是要靠结构调整,如提高产品档次。技术含量,以及开发新的市场等,靠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才是中小型企业恢复景气的最终出路。另一方面,适当的调整其出口商品报价,加强与国内购货商、国外客商的沟通,平衡利弊考虑采购原材料成本问题,无论从国外或国内采购应尽量压低采购价格,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有计划地实现转嫁前移。国家调低出口退税率时开发核心技术及环保产品,下调将导致我国纺织品出口难以维持高位增长,对以低附加值产品为主的纺织出口企业更是影响严重。我国的纺织行业应该积极开发核心技术,提升产品附加值;创新品牌,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开发和设计能力,加快实施品牌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完善纺织服务产业链,努力降低成本。同时,积极研发环保产品,与国际标准接轨,尽量减少因非关税壁垒如绿色贸易壁垒造成的贸易摩擦和贸易纠纷。从根本上说 国家调高出15I退税率时调整产品结构及报价,中小型企业的发展还是要靠结构调整,如提高产品档次。技术含量,以及开发新的市场等,靠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才是中小型企业恢复景气的最终出路。2.短期与长期策略相结合从出口退税率调整可以看出政策的变化是在我国外贸顺差增长过快,贸易摩擦不断加剧,环境治理急需优化的背景下出台的,国家的政策态度十分明朗。立足长远分析,退税调整对改变纺织企业经济增长方式改善国内环境设施提升产业结构意义重大。企业应当顺应变化潮流,抛弃原有经营模式,踏足寻求新的利润点。短期应对是企业当务之急.出口企业要加快商品的生产与出口进度,改变原合同与订单的计划,争取赶在退税率调整前全部出口,把损失减小到最低点。其次,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减少流转环节、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以消化产品成本上升带来的损失,集中力量,渡过难关。同时加快单证回收速度。出口商品要尽快办理通关手续,在确认出口电子信息后,及时收齐所需退税的单证。在条件允许时,短期内完全有必要设立临时的内部单证回收督导机构,对出口数额较大且出口退税率调低或取消的商品,要指定专人重点管理,做到应收尽收。长远筹划需纳入企业战略规划从出口退税率调整可以看出,政策的变化是在我国外贸顺差增长过快,贸易摩擦不断加剧,环境治理急需优化的背景下出台的,国家的政策态度十分明朗。立足长远分析,退税调整对改变纺织企业经济增长方式,改善国内环境设施,提升产业结构意义重大。企业应当顺应变化潮流,抛弃原有经营模式,踏足寻求新的利润点。未来十年,我们看好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从发达国家的发展轨迹看,其工业化初期均将纺织行业作为先导型产业,在提供就业、出口创汇等方面带动了经济增长。同时纺织业为解决我国劳动力就业问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相信政府一定会针对纺织业的自身状况提供相应的措施扶持其发展。从出口退税率调整可以看出政策的变化是在我国外贸顺差增长过快,贸易摩擦不断加剧,环境治理急需优化的背景下出台的,国家的政策态度十分明朗。立足长远分析,退税调整对改变纺织企业经济增长方式改善国内环境设施提升产业结构意义重大。企业应当顺应变化潮流,抛弃原有经营模式,踏足寻求新的利润点。(三) 出口企业的应对措施1.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出口企业应尽早转变观念,注重加强内部管理、减少流转环节、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以消化税务成本上升带来的损失。企业不能一味地依靠出口退税,必须加大改革步伐、狠练内功、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从各个环节尽快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以提高出口效益。这是外贸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根本和关键。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外贸企业如何化解压力,积极面对,增强市场竞争力,则取决于外贸行业的抗震能力。对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客观上可以逼迫外贸企业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短时间内可能压缩外贸企业的利润空间,削弱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但从长期看,无疑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改变。一方面,应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以质取胜”。努力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创名牌、提升知名度,这样可以“堤内损失堤外补”。“以量取胜、低价竞销”不但会对出口造成浪费,同时会削弱自己的竞争力。现代国际竞争中,质量、技术、服务等非价格因素成为竞争的筹码。千方百计降低成本是出口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也是企业应对政策变化的长远之计。企业应通过加强管理降低管理费用、促进技术革新降低制造成本、提高资金运作效率降低财务费用等方法来弥补出口退税率降低带来的影响。为减少出口退税率降低造成的损失,可以考虑将以往从国外采购的原材料,改为在国内采购的办法,控制原材料的成本;在与国内外原材料供应商交易时,尽量压低采购价格,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积极开展电子商务,采取网上看样、报价、洽谈、签约,大力开拓网上市场,进行网上交易,以降低交易成本。企业要加强国际市场调研,增强前瞻性,分析出口的形势和环境,制定出口规划,从低价竞争转向产品差异化竞争。企业要在产品功能设计、外观造型、包装等方面有所创新,同时要以发展品牌为目标,培育自己的品牌,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声誉,从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加大新产品研发能力,以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只有加大研发能力,把自己的产品特色打出来,才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另外,企业应尽快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退税率下调后,出口企业直接面临着出口报价的重新核算,核算的前提必须以盈利为目标,利用谈判技巧提高销售价格以增加企业出口利润也是必然的现实选择。在谈判前要认真进行企业出口竞价的核算,掌握价格谈判的主动权。为增强出口产品的竞价,应充分考虑出口退税率调整对利润的影响,对外谈判或签约时,可适当提高价格。只有为自己预留一定的利润空间,企业才不会被市场淘汰。另一方面,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机制。制订严格的管理措施,对负责出口结汇的业务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规范管理,使其制度化。如对出口单据资料的管理,应及时回收单据,按税务部门的要求处理业务,将单据送交税务部门。今年税务局增加了审核核销单的信息,要求业务部门要将收汇的核销单及时进行核销。否则,出现“无核销单信息”将延误出口退税的申报及出口退税的退回。在商品报关出口后,应及时督促生产企业开具增值税发票和专用缴款书,并将增值税发票抵扣联在税务局规定的时间内(30天)及时认证。如果延迟认证,征税机关将不再予以认证,退税机关也不予办理出口退税。在收到增值税发票和其他单证后,应认真核对有关的信息是否准确。如公司的纳税登记号、海关代码是否正确,有关商品名称与报关单是否相符,以免由此延误出口退税的申报。2.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以及参与国际分工是否符合本国资源的比较优势,也往往影响国民经济增长的态势。出口贸易的规模和结构,反映着一国或地区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或程度,同时也是提升产业结构、将国内要素的优化配置与国际市场连通的渠道。外贸企业长期以来出口产品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不高、多集中于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产品,容易形成过度竞争。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可以引导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出口效益、企业应及时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企业来说,调整产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介质粉销售合同范本
- 车辆合伙购买协议合同
- 矿山石子购销合同范本
- 测试技术服务合同范本
- 酒店无卡会员协议合同
- 长期合伙人合同协议书
- 网络销售合同协议范本
- 采购面粉购销合同范本
- 转让出售冲床合同范本
- 湖北集体劳动合同协议
- 幼儿园教师防恐防暴安全知识培训
- 1.2位置 位移(教学课件) 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第一册
- 浅谈机关干部身心健康
- (2025)未成年人保护法知识竞赛必刷题库附含参考答案
- 江苏省淮安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解析)
- 企业融资培训课件
- 小学生拖地课件
- 期货技术指标培训课件
- 上海市静安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数学试卷(含答案)
- 深圳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导则2025
- 2025至2030中国多圈绝对旋转编码器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