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F炉渣循环利用脱硫效果试验研究.doc_第1页
LF炉渣循环利用脱硫效果试验研究.doc_第2页
LF炉渣循环利用脱硫效果试验研究.doc_第3页
LF炉渣循环利用脱硫效果试验研究.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LF炉渣循环利用脱硫效果试验研究陈登国,严玉环,黄珍(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江西新余338001)摘要:本文对LF炉热态渣料循环利用后脱硫效果展开试验,试验过程中分循环渣中添加石灰和不添加石灰两部分进行。通过比较渣料循环后LF精炼出站钢水中S,取终渣成分化学分析以及计算硫容量和硫分配比,作出了对渣料循环的脱硫效果进行综合判断。关键词:LF炉热态渣;硫容量;硫分配比1 前言生产过程中,LF炉精炼后的钢渣具有自由CaO含量大、碱度高和还原性高的特点,回收LF炉热态余渣用于脱硫,渣中硫含量会有所升高,说明LF炉精炼后的热态钢渣硫含量仍可提高,仍具有一定硫容量。本文以新钢公司炼钢厂的LF炉精炼渣为研究对象,对LF热态精炼渣的循环再利用进行研究分析。2 LF精炼脱硫热力学分析CaO基炉渣对钢水进行脱硫,其脱硫反应可以用下述表示:式中aO与aS分别表示钢水中O和S的活度;aCaS与aCaO分别表示熔渣中CaO和CaS的活度。反映熔渣脱硫能力可用熔渣硫容量和硫分配比表示:熔渣硫容量定义式可以由气-渣反应平衡导出。在精炼过程中,渣与气相间的反应平衡可以用式(3)表示。硫容量值可由Fincham和Richardson给出定义,如式(4)所示根据Duffy和Ingram定义的熔渣光学碱度与硫容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及Young等人1的模型,当熔渣光学碉度08时:在式(8)中,X为等价分数,可用四元渣系中各组元的摩尔分数N计算。硫分配比由渣与气相间的反应平衡和渣与钢水之间的平衡反应合并而得:则硫分配比定义为:3试验过程及结果分析试验分两部分6组共18炉次的热态渣循环利用,每组第1炉未加入返回渣,第2炉次作热态渣料返回1次,第3炉作渣料作第2次返回利用,每炉次记录钢水中LF精炼进站与出站的S值,并取LF精炼终渣样作成分分析。对上述数据进行脱硫率随循环次数分析以及通过熔渣硫容量CS和硫分配比LS计算,得出热态循环渣对钢水中脱硫效果的综合判断。31热态循环渣脱硫率第一部分组A和组B在试验过程中热态返回渣未添加石灰,但A2、A3、B2、B3炉次出站钢水温度达到1600;第二部分组C至组E试验过程中添加石灰,计算得出如表1所示其热态渣返回循环利用后的脱硫率S。从表1可知,组A和组B的热态精炼渣在循环过程中没有添加石灰的出站钢水的S含量最低可达到0003。为返回渣中未加入石灰时脱硫率田;在7988之间,组E中E3炉次返回渣中添加石灰量最大达到43kgt,脱硫率叼。也有最大值93,返回渣添加石灰后平均脱硫率S为81,其中出站钢水S含量最低可降到0002。通过对比发现进站钢水S含量都为0027的条件下,加入石灰的量分别为2kgt、34kgt、43kgt,脱硫率分别为74、85、93,由此可见,在进站钢水S含量相同的情况下,脱硫率随加入石灰量的增加而增加。通过对精炼终渣样成分分析得出,返回渣中(S)含量的变化,各炉次的终渣成分见表2所示。表2中可发现,对于组A至组D中随着炉渣返回次数增加,炉渣中(S),含量也在逐渐提高。组E和组F中炉渣也保持着较高的S含量。32硫容量对热态渣脱硫能力的判断硫容量是钢铁冶金理论分析常用的一个概念,采用光学碱度和硫容量结合可以较好的反映炉渣组成和炉渣脱硫能力之间的关系。下图1表示的是各组热态渣循环过程中渣中硫容量CS的变化情况。由表1和图1中发现,在循环过程中,不添加石灰但需钢水出站温度达到1600时,其硫容量CS最低为0038,出站钢水S含量平均为00035,平均脱硫率可达到84以上。可见,对于不添加石灰的热态渣,在循环过程中硫容量CS0038时,仍可继续循环使用。热态渣循环过程中添加243kgt的石灰,硫容量CS0017时,脱硫率最低为61;CS在0020037范围内脱硫率平均达到80以上。可见,硫容量CS在0020037之间的熔渣,通过补加一定量的石灰仍可具有较高的脱硫能力。33硫分配比对热态渣脱硫能力的判断由钢水脱硫反应式FeS+(CaO)=(CaS)+FeO,钢渣脱硫能力用分配系LS利用炉渣中(S)含量、LF炉出钢钢水中S含量,计算得到的各炉钢渣硫分配系数,其各组热态渣循环过程中渣钢间硫分配比变化如图2所示。在添加石灰条件下,热态渣循环过程中,组C、D中的LS逐渐升高;组E中的LS先升高后降低;组6中的LS先降低后升高。通过循环过程中LS和脱硫率S随循环次数变化的对比发现,加入石灰量在2 kgt4 kgt时,硫分配比LS在170420范围内,可获得脱硫率在7093之间,平均脱硫率为84。在不添加石灰条件下,组A中的LS逐渐降低;组B中的LS先升高后降低。通过循环过程中LS和脱硫率S随循环次数变化的对比发现,LS在230403范围内,脱硫率为7988,平均脱硫率为84。与添加石灰条件下相比,组A和组B出钢温度1600时热态渣循环可获得更高的LS。4 结论通过对热态渣返回利用脱硫效果试验,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热态循环渣返回利用可以保持较高的脱硫率;(2)未添加石灰条件下,提高了出钢温度,热态精炼渣硫容量CS0038,LS在230403范围内,脱硫率为79以上;(3)加入石灰量在2 kgt4 kgt时,熔渣硫容量CS在0020037之间、硫分配比LS在170420范围内,脱硫率在70以上。参考文献1陈松林,吕延春硫分配比在LF精炼渣成分优化中的应用J炼钢,2009,25(3):37412Chat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