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深基坑垂直喷锚支护施工技术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页
超深基坑垂直喷锚支护施工技术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2页
超深基坑垂直喷锚支护施工技术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3页
超深基坑垂直喷锚支护施工技术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4页
超深基坑垂直喷锚支护施工技术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 专 业 土木工程 年 级 2008 级土木工程 1 班 姓 名 论文题目 超深基坑垂直喷锚支护施工技术研究 指导教师 职称 2012 年 5 月 10 日 学号: 20087091031 目目 录录 摘摘 要要.1 关键词关键词.1 AbstractAbstract.1 KeyKey WordsWords1 引言引言1 1.1.基坑支护基坑支护.2 1.1 基坑支护结构的分类 .2 1.2 基坑支护的种类 .2 2.2.锚杆的构造及分类锚杆的构造及分类.4 2.1 锚杆的构造 .4 2.2 锚杆的分类 .4 3.3.锚杆的设计锚杆的设计4 3.1 锚杆的布置设计 .4 3.2 锚杆的整体稳定性 .5 4.4.喷锚支护喷锚支护.5 4.1 喷锚支护的含义 .5 4.2 喷锚支护的发展历程 .5 4.3 喷锚支护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6 4.4 喷锚支护的施工工艺 .7 4.5 喷锚支护施工方法 .7 5.5.垂直喷锚支护施工案例垂直喷锚支护施工案例.8 5.1 工程概况及工程地质条件.8 5.2 支护方案的选择 .9 5.3 施工要点 11 5.4 支护工程造价比较12 6.6.喷锚支护监理控制概要喷锚支护监理控制概要12 6.1 监理依据 .12 6.2 监理控制要点12 6.3 确保基坑支护的施工质量 13 6.4 注意地下水或水患的影响 14 6.5 推行信息化施工 14 6.6 加强对基坑的管理 15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6 1 超深基坑垂直喷锚支护施工技术研究超深基坑垂直喷锚支护施工技术研究 摘 要: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日益蓬勃发展,建筑向着大型化、高层化快速发 展,大量大型建筑、高层建筑拔地而起,日益增多。众所周知,任何建筑都必须 有一个好的基础,对大型高层、超高层建筑来讲,这点尤为重要。于是深基坑的 施工安全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主要阐述基坑支护、锚杆、喷锚支护的情 况。最后结合在施工场地狭窄、周围紧邻已有建筑物的深基坑,论述采用垂直喷 锚支护技术的施工方法、施工要点以及这种施工方法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同时讲 述在基坑喷锚支护时的监理情况而更好地保证工程质量。 关键词:基坑支护;锚杆;喷锚支护;高层建筑 ;场地狭窄 Abstract:With the national economy vigorous developing in China,Building rapidly developing toward large-scale and top.Not only large construction but also high-rise buildings are increasing.As is known to all,any building must have a good base especially for large high-rise and tall building.So construction safe of the deep foundation pit technology growing highlights importance .This article mainly elaborates the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anchor rod,hotcrete and rock bolt support.Finally the article will discuss the vertical illustr technology used in the construction site existing buildings deep foundation and around the narrow space,From the example not only can we discover convenient and economy of this construction method,but also we can understand the main point of this construction method.At the same time I will tell supervision of the illustr situation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Key Words: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Anchor rod,shotcrete and rock bolt support anchor ,High-rise buildings,arrow space 引言引言 2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日益增多。目前,我国国民经济日 益蓬勃发展,建筑正向着大型化、高层化快速发展,大量大型建筑、高层建筑拔 地而起,日益增多。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建设,高层建筑的基坑的支护施工技术 就越加凸显其重要性。基坑支护施工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 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的施工。而在狭小场地 已有建筑超深基坑支护中,采用垂直喷锚支护施工技术方便经济值得我们研究。 1.1.基坑支护基坑支护 1.11.1 基坑支护结构的分类基坑支护结构的分类 常见的基坑支护结构主要有放坡开挖及简易支护,悬臂式支护结构,拉锚式 支护结构,内支撑支护结构,重力式支护结构,土钉墙支护结构,锚杆支护结构, 其他形式支护结构。 1.21.2 基坑支护的种类基坑支护的种类 1.2.1 放坡开挖及简易支护 放坡开挖即通过合理选择基坑边坡实现无支护开挖,并保证开挖过程中边坡 稳定性,包括坡面自立性及边坡整体稳定性的一种基坑开挖方法。适用于地基土 质较好,开挖深度不深,以及施工现场周围场地开阔,无重要建筑物,只求稳定, 无严格位移控制要求的工程。放坡开挖过程中,为增加基坑边坡稳定性,减少挖 土方量, 有时亦采用简易支护。 1.2.2 悬臂式支护结构 悬臂式支护结构是指未加任何支撑或锚杆,仅靠嵌入基坑底下一定深度的岩 土体来平衡上部地面超载、主动土压力及水压力的支护结构。其作用机理是利用 基坑面以下的被动土压力来维持支护体系平衡,依靠桩足够的嵌入深度和结构的 抗弯能力来维持整体稳定及结构安全。广义上讲,一切没有支撑和锚固的支护结 构均属于悬臂式支护结构,这里仅指没有内撑和锚固的板桩墙、排桩墙及地下连 续墙支护结构。此类支护结构形式主要用于土质条件较好、基坑深度不大及对基 坑水平位移要求不太严格的基坑,开挖深度一般不宜大于 10 m。 1.2.3 拉锚式支护结构 拉锚式支护结构由支护体系和锚固体系组成,支护体系常采用钢筋混凝土和 3 地下连续墙形式,锚固体系可分为锚杆式和地面拉锚式两种。其作用机理是利用 围护结构的承载力和锚的支承力来保持支护体系的稳定。锚杆式适用于砂土地基 或粘土地基,常用于深度及规模不大的基坑或悬臂支护结构的抢险工程中。地面 拉锚式一般用于规模较大的深基坑、邻近有建筑物或重要管线而不允许有较大变 形的基坑,及不允许设内支撑或设内支撑不经济等情况。 1.2.4 内支撑支护结构 内撑式支护结构由支护结构体系和内撑体系两部分构成。支护结构体系常用 钢筋混凝土排桩墙和地下连续墙形式,内撑体系可用水平支撑与斜撑。该支护结 构适用面广,适用于各种土层和不同的基坑深度。 1.2.5 重力式支护结构 重力式挡土支护结构是由重力式挡土墙延伸和发展而来,主要以自身重力来 维持支护结构在侧压力作用下的稳定工程中常用水泥土重力式支护结构,其作用 机理是把散土通过水泥裹合形成有较好强度的整体“墙” ,限制“墙 ”后主体的 移动。该结构适用于开挖深度较浅的工程,若作为软土的支护结构,深度一般不 宜大于 6m,若用于非软土基坑的支护,则深度可达 10m。 1.2.6 土钉墙支护结构 土钉墙支护结构是由密集的土钉群、被加固的土体及喷射混凝土面层形成支 护体系。其作用机理可理解为在基坑边坡中设置土钉,形成加筋土重力式挡墙, 从而起到挡土作用。适用于基坑坑壁安全等级宜为二级、三级的非软土场地,地 下水位以上或经人工降水后的人工填土、黏性土和弱胶结砂土的基坑支护或边坡 加固;土钉墙宜用于深度不大于 12m 的基坑支护或边坡加固。 1.2.7 锚杆支护结构 锚杆支护是一种岩土主动加固的稳定技术,其作用机理是将锚杆一端锚入稳 定的岩土体中,另一端与各种形式的支护结构连接,将支护结构和其他结构所承 受的荷载通过拉杆传递到处于稳定土层中的锚固体上,再由锚固体将传来的荷载 分散到周围稳定的土层中去。适用于黏性土、粉土及沙土层中等。 1.2.8 其他形式支护结构 其他形式支护结构主要有门架式支护结构、拱式组合型支护结构、沉井支护 4 结构、加筋水泥土墙支护结构、冻结法支护结构、(半)逆作法拱墙支护结构等。 支护形式多种多样,支护方法亦数不胜数,常见的支护方法主要有: 放坡开挖、 钢板桩、钢筋混凝土板桩、排桩支护、地下连续墙、锚杆或喷锚支护、土钉墙支 护、SMW 工法、桩锚联合支护、拱圈支护、逆作法支护、高压旋喷桩、内撑式支 护、水泥土深层搅拌桩支护、冻结法支护、加筋水泥土墙等。 2.2.锚杆的构造及分类锚杆的构造及分类 2.12.1 锚杆的构造锚杆的构造 锚杆由锚头、锚头垫座、支护结构、钻孔、防护套管、拉杆、锚固体、锚底 板座等组成。 锚杆根据主滑动面,分为自由段和锚固段。自由段的作用是将锚头所承受的 荷载传递到锚固段去;锚固段处于稳定土层中,通过与土层的紧密接触将锚杆所 承受的荷载分布到周围土层中。锚固段是承载力的主要来源,锚头的位移主要取 决于自由段。 2.22.2 锚杆的分类锚杆的分类 锚杆按锚固体形态可分为圆柱型锚杆、端部扩大头型锚杆和连续球体型锚杆。 圆柱型锚杆是国内外早期开发的一种锚杆形式。圆柱锚杆工艺简单,依靠锚 固体与周围土层的摩阻力来传递荷载,适用于较密实的砂土、粉土和坚硬的黏性 土体,而对于软弱黏土,往往难于满足设计拉力值的要求。 端部扩大型锚杆施工时,可用爆炸或叶片切削两种方法进行扩孔,灌满浆后, 便在端部形成扩大体。锚杆依靠锚固体与土体间的摩阻力及扩大头处土体承压面 的端承力来传递荷载。故在相同锚固长度的条件下,端部扩大头型锚杆的承载力 远比圆柱型锚杆大。它适用于软弱黏土层和一般圆柱型锚杆受毗邻地界限制锚固 长度不足的情况。 连续球体型锚杆利用设于非锚固段与锚固段交界处的密封装置和带许多环圈 的套管,可对锚固段进行高压灌浆处理。它适用于淤泥、淤泥质黏土地层或要求 较高的锚固力的情况。 3.3.锚杆的设计锚杆的设计 3.13.1 锚杆的布置设计锚杆的布置设计 5 3.1.1 锚杆的层数 锚杆层数取决于支护结构的截面和所承受的荷载,要考虑挖土后未做锚杆时 支护结构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锚杆层数越多则工期越长,必须与支护结构综合 考虑确定。 为了不致引起地面隆起,最上面锚杆的上面要有足够的覆土厚度。该覆土厚 度通过计算确定,覆土厚度不应小于 4m。 3.1.2 锚杆的水平间距 锚杆的水平间距取决于支护结构所承受的荷载和每根锚杆能够承受的拉力值。 在支护结构荷载一定的情况下,锚杆水平间距越大,每根锚杆承受的拉力也越大, 因此需要计算确定。另外,锚杆的水平间距越小,锚杆有可能会互相影响,使单 根锚杆的承载力降低。锚杆一般间距不小于 1.5m,也不大于 4m。 3.1.3 锚杆的倾角 锚杆倾角的大小影响锚杆水平分力与垂直力的比例,也影响着锚杆锚固段与 非锚固段的划分,还对锚杆的整体稳定性和施工是否方便产生影响。根据工程经 验,锚杆的倾角一般不宜小于 13,不大于 45,通常 15到 35。 3.23.2 锚杆的整体稳定性锚杆的整体稳定性 进行锚杆设计时,不仅要研究土层锚杆的承载力,而且要研究支护结构与土 层锚杆所支护土体的稳定性,以保证在使用期间土体不产生滑动失稳。 锚杆的稳定性,分为整体稳定性和深部破裂面稳定性两种。整体失稳时,土 层滑动面在支护结构的下面,由于土层的滑动,使支护结构和土层锚杆失效而整 体失稳。 4.4.喷锚支护喷锚支护 4.14.1 喷锚支护的含义喷锚支护的含义 喷锚支护是目前深基坑支护工程中采用较多的一种支护方式。它是喷射混凝 土、锚杆、钢筋网联合支护的简称,作为一种先进的支护加固技术,在岩土质高 边坡和大跨度地下工程,特别是在不良地质条件下,国内外已进行了广泛而成功 的应用。喷锚网支护,是通过在岩土体内施工一定长度和分布的锚杆,与岩土体 共同作用形成复合体,弥补岩土体强度不足并发挥锚拉作用,使岩土体自身结构 6 强度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保证边坡的稳定。坡面设置钢筋网喷射混凝土,起到约 束坡面变形的作用,使整个坡面形成一个整体。 4.24.2 喷锚支护的发展历程喷锚支护的发展历程 翻开锚固工程技术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在与岩土有关的工程中,它的应 用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初。据文件记载,19101911 年期间,美国已首先在煤矿 巷道和其他岩石矿山中应用锚杆支护顶板。此后,作为有一定代表性的工程应用, 1918 年在西利西安矿山开采中应用了锚索支护,1934 年在阿尔及利亚的舍尔法 大坝的边坡加固工程中应用了预应力锚杆,1957 年前联邦德国鲍尔公司在深基坑 中应用了土层锚杆。我国锚杆的工程应用开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并随着地 下工程中锚杆技术的逐步应用,与喷射混凝土,其后又与其他的岩土加固技术 (如注浆、桩墙等)相结合,形成了一整套使用广泛的岩土锚固工程技术。由于 岩土锚固工程技术的新发展,近年来用此技术在大量边坡加固和整治工程中,在 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传统的浆砌片石式挡墙或重力挡墙结构;在相当数量的深基坑 工程中取代了水平横撑式支挡结构;在几乎所有采用矿山法施工的地下工程中取 代了分步开挖木支撑式临时支护结构。在其他方面,如深基础工程、抗浮结构工 程、大坝加固工程、抗震工程、公路拓宽工程以及悬索桥的锚固等工程中,锚杆 锚固工程技术的优势也都得到了充分发挥。 4.34.3 喷锚支护的特点喷锚支护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和适用范围 4.3.1 喷锚支护的特点 深基坑喷锚支护与排桩挡墙等被动受力的支护体系相比,具有造价较低、工 程较占地较少、支护及时、施工迅猛、安全可靠、稳定性好等优点,其综合经济 技术效果显著。 喷锚支护施工所用的机械设备简单、用材相对较少,因此造价较低,工程实 践证明,采用喷锚支护比采用排桩挡墙支护,可节约投资 30%左右;喷锚支护是 随挖随支,基坑土方开挖完毕,边壁也紧接着支护完毕,施工作业快,同样工程 可比排桩挡墙缩短工期 13 个月;喷锚支护施工时占用空间很小,甚至沿建筑 红线也可垂直开挖;喷锚支护是一种主动制约机制的支挡体系,它尽可能保持、 提高和最大限度利用土体固有的力学强度,变土体荷载为支护体系的一部分,充 分发挥了锚杆、喷射混凝土和钢筋网的作用,因而稳定性好、安全可靠。 7 4.3.2 喷锚支护适用范围 喷锚支护的适应性较广,它不仅能有效地用于一般岩土深基坑工程支护,而 且能有效地用于支护流砂、淤泥、厚杂填土、饱和软土等不良地质条件下的深基 坑。这种支护的最大深度,在一般土层中可达 18m 以上,在淤泥土层中可达到 10m。此外,喷锚支护还常用来对采用其他支护方法的基坑工程在将要或已经失 稳时的抢险加固或滑塌处理。喷锚支护要求地下水低于基坑底部 1m 左右,因此, 对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层,首先应降低地下水位,然后再进行土方开挖。 4.44.4 喷锚支护的施工工艺喷锚支护的施工工艺 喷锚支护的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 4.54.5 喷锚支护施工方法喷锚支护施工方法 4.5.1 喷锚支护施工方法中喷射砼的作业要求 喷射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一般可采用水泥:砂子:石子: (质量比)=1:(22.5):(22.5) ,水灰比可采用 0.450.50,石子的最 大粒径一般不应大于 12mm。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和终凝土宜分别控制在 5min 和 10min 左右。 喷射混凝土是借助压缩空气,将混和好的混合料送往输送管端喷头处与水混 8 合, 喷射到工作面上。我国生产混凝土喷射机,主要有双罐式、转子式和螺旋 式三种,生产能力为 510m/h,湿喷的输送距离一般在 50m 左右。 喷射作业应分段进行,同一分段内喷射顺序应自下而上,一次喷射厚度不宜 小于 40mm;在喷射时,喷头处的工作风压以稳定在 0.100.12mpa 为宜,喷头与 受喷面应保持垂直,距离宜为 0.61.0m;喷射混凝土上、下层及相邻段的接槎, 应采用斜坡式搭接,搭接长度一般为喷射厚度的 2 倍以上;喷射时散落的回弹物 应及时回收利用,但不宜作为喷射料再重新喷射;喷射混凝土终凝 2h 后,应喷 水进行养护时间宜根据施工气温而确定,一般宜为 37d。初喷混凝土应在边坡 修整后尽快进行,以稳定开挖后基坑的壁面,防止土层出现松弛或剥落;钢筋网 铺设完毕后,还要进行复喷,复喷的一次喷射厚度宜为 5070mm。 4.5.2 面层钢筋网的铺设顺序 钢筋网应在喷射一层混凝土后进行铺设,钢筋网与第一层混凝土的间隙不宜 小于 20mm;当采用双层钢筋网时,第二层钢筋网应在第一层钢筋网被混凝土覆盖 后铺设;钢筋网与土钉应连接牢固。 4.5.3 喷锚支护注意事项 喷锚支护应特别注意锚杆头部的锁紧装置必须与铺设的钢筋网点焊在一起, 然后才能喷射第二层砼,以便使锚杆的锚固力均匀地传递给整个支护面。 5.5.垂直喷锚支护施工案例垂直喷锚支护施工案例 5.15.1 工程概况及工程地质条件工程概况及工程地质条件 9 该工程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总建筑面积 7200。主楼两栋,高约 83m,地 上 20 层,地下 2 层,框剪结构,筏板基础,基坑挖深约 9.0 m,为图 1 中的 1# 和 2#基坑;裙楼两栋,地上 4 层,地下 1 层,框架结构,筏板基础,基坑开挖深 度约 5.0m,为图 1 中的 3#基坑。该建筑物的周围环境比较复杂,北侧距拟建围 墙约 14m,墙外为正建的 7 层住宅楼;南侧距拟建围墙 8.2m,西侧距拟建围墙约 4.5m,东侧距拟建围墙 4.6m,基坑平面见图 1(自然地面标高-1.00m) 。 根据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工程场地划分两个含水层组:第一层为上 层滞水,埋深在自然地面下 4.65.5m,补给来源主要靠大气降水及下管道渗水; 第二层为潜水,具微承压性,水位埋深在自然地面下 11m 以下。场地内各层土的 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表 5.25.2 支护方案的选择支护方案的选择 5.2.1 场地评价 基坑场地在开挖深度内主要以粉质粘土和粘土层为主,该土层土质强度高, 自立高度大,同时,基坑内水位埋深较深,受地下水影响不大,经计算,临界直 立高度 Hc=7.07m,所以,基坑开挖过程中,不需采用特殊支护,在场地允许的条 件下,可以放坡开挖,局部无大的放坡余地可采用锚喷网支护,但放坡开挖后土 体长期暴露于外,会受雨水冲刷或风化导致土质变化而产生蠕变。所以,放坡开 挖后,采取素喷方式,保护边坡土体不受风化及雨水冲刷,确保土体原有特性。 同时,又能使基坑内施工现场清洁、卫生,保证基础施工在雨季顺利进行。具体 素喷方法见图 2 和图 3 10 5.2.2 支护方案的选择 根据现场踏勘实测数据表明:基坑南、北两侧场地较宽阔,可以大放坡,而 东西两侧场地狭小,放坡比例很小,北侧可以在预留出支护所需材料堆放、加工 的场地后,按 1:0.4 左右比例放坡;南侧也按 1:0.4 左右的比例放坡;东西两 侧场地狭小,按 1:0.1 放坡,1#深基坑的东侧和 2#深基坑的西侧放坡后采用喷 锚网支护。 5.2.3 锚喷支护方案的确定 设计参数的取值:土体容重 =19.8 KN/m3,挖深 H=9m,内聚力 C=29 KPa, 摩擦角 =13,安全系数 K=1.3,外荷载 q=10KN/,由此,布置 6 排锚杆,具 体参数详见表 2 及图 2、图 4: 11 5.35.3 施工要点施工要点 5.3.1 基坑土方开挖及修坡 基坑土方开挖应分步进行,分步开挖深度主要取决于暴露坡面的直立能力, 为给锚喷网施工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每层挖深 1.5m2m,不允许超深开挖。开 挖长度应根据交叉施工期间能保持坡面稳定的前提决定,一般在同一轴线开挖的 长度为 15m20 m。边坡开挖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支护土层的扰动,并严格按规 定修坡,防止因分层开挖的误差引起最终基坑外形尺寸的不足。 5.3.2 锚杆施工 锚杆施工首先是锚杆的成孔,根据地质情况采用人工凿孔或钻机钻孔,按设 计的孔位布置,进行测量画线,标出准确的孔位,后按设计要求的孔长、孔的俯 角和孔径进行凿孔。其次是锚杆安装,按照设计规定的各排锚杆的长度、直径, 加工合格的锚杆,为使锚杆处于孔的中心位置,每隔 1.22m 焊接一个居中支架, 将锚杆安放在孔内。最后是注浆,注浆是保证锚杆与周围土体紧密粘和的关键, 12 在安好锚杆的孔内注入 1:1 水泥砂浆,压力不低于 0.4MPa,以确保锚杆与孔壁 之间注满砂浆,砂浆内加膨胀剂及早强减水剂,注浆采用由里向外注,需将注浆 管插入孔内距孔底约 0.5m 处,必须在孔口绑扎止浆布袋,防止浆液流出。 5.3.3 挂网喷混凝土 等锚杆施工完成后,用 10 圆钢与锚杆弯头衔接起来,形成整体。然后迅 速在边坡面上,布上一层 6.5,网格 200钢筋网,网筋之间用扎丝扎牢,网 片之间搭接要牢。在上述工序完成后,即可喷混凝土,喷射混凝土是借助喷射机 和使用压缩空气将按一定比例配合的拌合料通过管道输送并以高速喷射到边坡受 喷面上,凝结后与钢筋网形成薄壁钢筋混凝土板墙。混凝土厚度按设计要求为 80100mm,强度为 C30。喷射混凝土时喷枪口与受喷面距离保持在 11.2m 为宜, 避免因距离过大而影响受喷面混凝土的密实度,距离过小而造成过多的混合料反 弹损失。 5.3.4 设置测点 监测要设置测点,在施工期间和竣工前定期观测。一是地面下沉值,二是坡 面位移值,现场监控测量对喷锚网支护技术尤为重要,通过监测,随时掌握边坡 的稳定状态、安全程度,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信息,以便随时修改设计和施工方案, 达到设计和施工最优化。 5.45.4 支护工程造价比较支护工程造价比较 该基坑支护工程为施工单位自带方案的招标工程。参加招标的施工单位共三 家,在计费标准相同,施工方案自定的条件下,其中选用人工挖孔加钢支撑的支 护方案,投标价为 150 万元,选用人工挖孔桩加预应力锚杆的支护方案,投标价 为 182 万元,选用喷锚网支护的方案,投标价仅为 98 万元,由此可见,在深基 坑支护方案中,如果地质条件许可,使用喷锚网支护方案是比较经济的。 6.6.喷锚支护监理控制概要喷锚支护监理控制概要 6.16.1 监理依据监理依据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 验收规范 GB502022002;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程 GB500862001;建筑 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0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99;高层建 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 JGJ699。 13 6.26.2 监理控制要点监理控制要点 6.2.1 要十分重视地质勘察工作 监理工程师要认真阅读工程的地质勘察报告,了解基坑开挖所在地的地形、 地貌和地质特点,分析可能导致边坡土体滑坡的各种因素,对影响边坡稳定性的 关键地段、重要地层和土质指标做到心中有数。由于地质勘察资料不一定很详细 而且可能与实际情况有出入,监理工程师在基坑开挖中还要经常对比现场的地质 情况,与地质报告差异很大时要及时告知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通知勘察和设计 单位,查看是否需要调整方案。 6.2.2 设计方案必须经过技术论证 建筑物的设计一般由正规设计单位负责,支护工程往往被认为是施工措施的 一部分而不包含在施工图设计之内,由具备设计资质的支护施工单位自行设计或 施工单位委托其他单位设计。由于基坑支护是一门很复杂的技术,如果搞基坑设 计人员的经验不足,很容易造成设计考虑不周。因此,要求施工单位聘请有丰富 经验的专家进行设计、施工方案的评审,以使有效降低基坑支护的风险,防止安 全事故的发生。 6.36.3 确保基坑支护的施工质量确保基坑支护的施工质量 深基坑支护重在过程控制,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事后纠正和补救比较困难。 因此,监理工程师必须严格把关,确保施工质量。 (1)严格按设计方案组织施工。工程施工前,有关人员应熟悉地质资料、设 计图纸及周围环境,降水系统应确保正常工作,必须的施工设备正常运转。施工 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改变锚杆位置、长度、型号、数量,钢筋网间距,加 强筋范围,放坡系数等。设计方案变更时必须重新经专家评审。 (2)核验水准点及坐标控制点的正确性和保护措施。审查施工单位的水平及 竖向施工放线是否正确,开挖过程中监理工程师要随时对基坑的开挖尺寸、水平 标高和边坡坡度进行检查,随时注意基坑的变化。 (3)坚持见证取样制度,对进场材料严格把关。施工单位进场的水泥、钢筋、 钢铰线、砂子、石子、掺加剂等必须按规定报验, “两证一单”齐全,并见证取 样送检。 (4)做好隐蔽工程验收。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应对锚杆位置、钻孔直径、 14 深度及角度、锚杆插入长度,注浆配比、压力及注浆量,喷锚墙面厚度及强度, 锚杆应力等进行检查,按规定留置混凝土试块、水泥浆试块,旁站监理锚杆抗拔 力实验。采用机械开挖时,应预留 0.3m0.4m,人工铲除修整坡面,尽量减少边 坡超挖和扰动边坡土体,使之表面平整,坡角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网的钢筋直径 和间距要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网绑扎随开挖分层进行时,搭接长度要符合要求, 一般为一个网格边长。锚杆钻孔应按设计倾角和孔深进行。当钻孔遇到障碍物无 法钻进时,允许改变钻孔方向;当土层为软土时允许加大倾角,强锚杆打入有利 的土层中;当钻孔深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在该孔的左右或下方按锚杆抗拔力等 同的原则补强。钻孔结束后,应将孔内松土、泥浆等清除干净,方可送入锚杆。 下锚杆时,应把注浆管、锚杆和止浆袋一起放入孔内。注浆要严格控制配合比, 并根据注浆情况多次注浆,以保证浆液充满孔壁,使锚杆具有较高的抗拔力。锚 杆孔内锚固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70以上且不小于 3 天,方可开挖下层土方。 喷射混凝土要按设计配合比搅拌均匀,垂直作业面尽量从底部逐步向上部施喷, 混凝土厚度要符合设计要求,每 50m喷射面留置试块一组,每组不小于 3 块。 (5)基坑支护单位要与挖土单位紧密配合。遵循时空效应原则,土方开挖的 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 严禁超挖”的原则,减少开挖过程中土体的扰动范围,缩短基坑开挖卸荷后无支 撑的暴露时间,对称开挖,均衡开挖,合理利用土体自身在开挖过程中控制位移 的能力。基坑开挖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碰撞支护结构、工程桩或挠动基底原 状土。发生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挖土,并应立即查清原因和采取措施,方可 继续挖土。基坑开挖过程中需要放炮时,监理工程师要审查施工单位的专项爆破 施工资质,审查经专家评审的爆破施工方案,严格按方案控制装药量和每次放炮 数量,防止爆破震动、飞石和冲击波破坏边坡的稳定性。 (6)基坑开挖完成后,应提醒建设单位尽快组织勘察、设计、质监、监理、 施工等部门进行验槽,及早开始地下结构工程的施工,严禁基坑长时间暴露。基 坑回填前,支护层不能破坏,特别是坡脚部分。 6.46.4 注意地下水或水患的影响注意地下水或水患的影响 水患无穷,很多支护事故都是水的影响造成的。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土层滞 水、砂土中的微承压水、裂隙水、承压水、管道漏水、地面排水、雨水等处理不 15 当,都会给边坡支护和周围建筑、管线带来危害。在选择地下水的处理方式时, 要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及周围环境,决定采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