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地理热点试题之:莫里克台风和奥巴马亚洲之行.doc_第1页
2010高考地理热点试题之:莫里克台风和奥巴马亚洲之行.doc_第2页
2010高考地理热点试题之:莫里克台风和奥巴马亚洲之行.doc_第3页
2010高考地理热点试题之:莫里克台风和奥巴马亚洲之行.doc_第4页
2010高考地理热点试题之:莫里克台风和奥巴马亚洲之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高考地理热点试题之:莫里克台风和奥巴马亚洲之行【一】相关资讯 今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8月4日凌晨生成,5日加强为台风,7日23时45分在台湾花莲登陆,9日16时20分在福建霞浦再次登陆,9日晚上福建省境内减弱为强热带风暴,10日凌晨减弱为热带风暴,12日02时停止编号。从生成到结束9天里给我国多省市带来严重创伤,其中台湾受创最严重。 今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路径图 今年以来最强台风“莫拉克”变化多端 强度强:“莫拉克”是今年以来影响我国的最强台风,登陆台湾时近中心最大风力达13级(40米/秒);再次登陆福建霞浦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仍达12级(33米/秒)。登陆台湾后,仍维持台风强度达42小时,属历史少见。 影响范围大:“莫拉克”最大7级风圈半径达500公里,南起巴士海峡,北到长江口区的广大海域和沿海,都出现了8-12级阵风和12-14级大风,涉及台湾、福建、浙江、江西、安徽、上海、江苏、山东等8省(市),鼎盛时期时7级风圈半径达500公里、10级风圈半径达120公里,台湾和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南部都出现了暴雨到特大暴雨。 时间长:8月4日凌晨生成,12日02时停止编号。整整经历了9天。 路径复杂:“莫拉克”在移动过程中与“天鹅”和东侧热带低压相互影响、相互牵制,导致路径复杂,移向多次发生转折。 移速不稳定:“莫拉克”从生成到到达台湾近海移速15公里/小时左右,然后在台湾东部近海停留了12小时后才登陆花莲,“莫拉克”登陆台湾后9小时横穿台湾中部,又在台湾海峡滞留了31小时后才登陆福建。其在台湾东部近海和台湾海峡滞留时间之长为历史少有。 移速慢:停滞少动时次多。在登陆台湾省前24小时内“莫拉克”移动速度仅为每小时10公里左右;进入台湾海峡到登陆福建霞浦前,在海上维持时间超过35个小时,平均每小时移动速度仅为5公里左右。 台闽浙赣等地受灾严重: 截至8月13日7时,“莫拉克”共造成福建、浙江、江西、安徽、江苏5省1351.6万人受灾,因灾死亡9人,失踪3人,紧急转移安置161万人;倒塌房屋1.4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14.5亿元。“莫拉克”是今年以来登陆我国热带气旋中影响范围最广、造成损失最大的台风。统计分析1990年以来登陆我国的130个热带气旋个例的直接经济损失(均统一到2007年的可比价格),“莫拉克”列第15位,损失偏重。另外,莫拉克造成台湾116人死亡,累计农林渔牧损失共新台币100亿6737万元。另外,台湾灾害应变中心部门13日表示,统计到13日晚上10时为止,“莫拉克”台风造成全台116人死亡、59人失踪、45人伤。其中,死亡人数依序为高雄县66人、台南县24人、屏东县15人、嘉义县5人、南投县4人、彰化县1人、云林县1人。 【“莫拉克”造成台湾116死59失踪45伤】 “莫拉克”还造成了全台38万3544户停水、2万796户停电、2万6800户市话待修、250处行动电话基地台待修、626户天然瓦斯待修。 交通方面,55处省道不通、35处代养县道不通、10处乡道不通、1处市区道路不通、5处农路不通、4处原住民部落道路不通。 最新的数字显示,累计农林渔牧损失共新台币100亿6737万元,损失前三名县市依序为屏东县25亿余元、高雄县19亿余元、台南县15亿余元;损失最多的为渔产36亿余元,集中屏东县、高雄县和台南县。为莫拉克袭台,当局救援不力而导致以刘兆玄为首的行政当局引咎辞职。祖国大陆全力支援台湾同胞全力抗击灾害,重建家园,谱写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篇章。 “莫拉克”台风事件,涉及地理学科多多,值得注意。(相关链接:时事地理34:全球大洋追台风)【二】精选试题2009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8月9日16时20分在福建霞浦登陆后,由于移动速度慢、带来的雨量大,受其影响,我国部分地区诱发多起地质灾害。据此回答13题。1、受“莫拉克”的影响,下列省区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是:A江西、陕西 B福建、湖南 C广西、内蒙古 D云南、西藏2、台风“莫拉克”在福建登陆时,受其影响浙江省不可能出现的风向是:A西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偏东风3、台风“莫拉克”是在下列那种天气系统控制下形成的(代表风向):参考答案:1.B2.C 3.C奥巴马亚洲之行【一】相关资讯 2009年11月13日至19日,奥巴马先后访问日本、新加坡、中国和韩国四个亚洲国家。15日至18日访问中国上海和北京,期间他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举行双边会谈,这也是奥巴马首次访华。奥巴马抵达中国进行访问,行程多达4天,是到访亚洲四国中停留时间最长的一站,预计将谈到7大主要议题,包括气候变化、能源、技术转让、国债、迪士尼项目等。 主要议题一:经济与金融 近来中美贸易磨擦不断。9月11日,美国对中国进口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涉案金额约22亿美元,此事被称为“轮胎特保案”。对此,中国迅速启动对美国部分汽车肉鸡产品启动双反立案审查。10月27日,美国以中国产钢绞线和钢格栅板产品初步裁定实施惩罚性关税。就在奥巴马访华前夕,中美贸易战再一步升级。美国对中国发起最大规模反倾销案后,中方决定即日起对美国部分小轿车和越野车发起“双反”调查。同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从中国进口的焦磷酸钾、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钾征收“双反”关税。 可见,奥巴马访华必定会与中国商讨贸易磨擦。另外,美国何时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以及人民币汇率问题也将是不可缺少的议题。如果美国承认了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将有助于中国在对外贸易中获得更公平待遇、减少贸易争端。这也会对欧盟、日本的决策产生影响,无疑是中国期望达成的效果。 主要议题二:对华军售 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为了在中美建交谈判上表示诚意,向中国出售武器,从而为此后签署有中美国关系纲领性文件之称的系列中美联合公报奠定基础。现在中美关系要取得新的突破,对华军售将是绕不开的议题。 1989年后,西方中止对华军售,让中国解放军的装备更新过程出现了延迟。目前很多中国主力武器仍是20年前的购买品或改良版。09年4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欧行程中,曾向欧盟提出2个明确的要求,一是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另外一个就是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对华军售禁令与市场经济地位相提并论,可见对华军售问题的标志性意义。 此次,中国必定会充分利用奥巴马访华时机讨论军售问题。 主要议题三:环境与气候 中国和美国分别是世界上第一和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当两个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生产国聚在一起时,气候变化问题自然会是一个不得不谈的话题。11月15日奥巴马访华,气候变化议题将排在中美双方会谈议事日程的优先位置。事实上,包括欧盟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也都在密切关注中美两国元首在气候变化议题上将发出何种声音。 除此之外,中美两国现在都受到国际环境问题的巨大压力,能源问题一定是最受到关注的议题。“对于美国来说,新能源是奥巴马新政的核心切入点,而中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表现为工业化和城市化大规模、高速度,资本密集度非常高,能源消费的增长幅度大。因此中美下一期的贸易市场会是清洁能源市场。”【二】考点分析 奥巴马此次行程包括四国日本、新加坡、中国、韩国,讨论议题比较复杂,这为考试命题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出题的切入点。比如:奥巴马是美国总统,可能会出现美国地理的考题或区域地理分析的问题。如:精选题的第5和7题以上四国和美国都是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员国以及奥巴马本次访问本身就涉及区域合作问题,所以区域合作、经济全球化问题会较多。甚至会出现政、史、地的学科综合题。如第1、2、3、4、6题。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的讨论,可能会出现气候类型判断、气候问题分布及成因、能源安全问题、新能源等问题。【三】精选试题2009年11月13日至19日,奥巴马先后访问日本、新加坡、中国和韩国四个亚洲国家,这四个国家都是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员国(其成员国分布于环太平洋地区)。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国家中不属于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员国的是:A.B.C.D.2.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属于A.东西合作B.南南合作C.南北对话D.全球合作2009年11月15日至18日访问中国,期间他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举行双边会谈,这也是奥巴马首次访华。奥巴马抵达中国进行访问,行程多达4天,是到访亚洲四国中停留时间最长的一站,预计将谈到7大主要议题,包括气候变化、能源、技术转让、国债、迪士尼项目等。促进了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有利于经济的复苏。读“美国、日本、欧洲跨国公司主要经营区域示意图”,回答3-4题。3.a、b、c表示欠发达的大洲或地区分别是A.北美洲、亚洲、拉丁美洲B.亚洲、非洲、拉丁美洲C.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D.拉丁美洲、亚洲、非洲4.能正确反映跨国公司经济扩展特点的是A.美、日、欧跨国公司瓜分世界经济区域,建立新的经济壁垒B.美、日、欧跨国公司向a、b、c区域扩展,主要是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和资源,并占领当地市场C.美、日、欧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了跨国公司之间的资源互补现象D.美、日、欧跨国公司将初级产品、原材料、零配件输往a、b、c区域销售参考答案:1.A2.C 3.D 4.B5.读美国大陆简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美国西海岸的山脉是 ;形成原因主要是 。(2)甲乙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中,差异最大的区位条件分别是:甲对 条件依赖明显,而乙对 条件依赖明显。(3)近些年来,美国工业出现由东北部向南部(墨西哥湾北侧)扩展现象,请分析该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答案:(1)落基山脉 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抬升(2)新技术, 矿产资源(3)自然原因:美国南部气温较高、光照充足、环境优美;社会经济原因:美国南部的资源开发、地价较低、劳动力相对较廉价6读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2009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这一决定促使美国轮胎生产商将厂房转移到其他低成本的国家。材料二:天然橡胶是轮胎制造的主要原料,世界90%的天然橡胶产于亚洲(右图),而天然橡胶的主要消费地集中在东亚、美国和西欧。(1)A国是 。美国对中国进口轮胎实行惩罚性关税后,美国轮胎产商将可能把厂房转移至A国,简析A国承接转移的区位优势(从原料、劳动力、交通进行分析)。(2)高温多雨是天然橡胶的主要生产条件。从地理位置简析A国具备该条件的主要原因。答案:(1)印度尼西亚 轮胎生产优势:世界上天然橡胶的主要生产国,原料丰富;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具有充足和廉价的劳动力;地处马六甲海峡沿岸,海运便利。(2)地处岛屿,海洋气团影响明显,水汽充足;位于赤道附近,受到赤道低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容易凝结。位于赤道附近,太阳辐射充足,终年高温。7.读材料以及下图,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2009年11月13日至19日,奥巴马先后访问日本、新加坡、中国和韩国四个亚洲国家。15日至18日访问中国上海和北京,期间他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举行双边会谈,这也是奥巴马首次访华。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单位:毫米)。(1)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判断,C、D、E各是哪个国家?并分析A、B以及C、D两地降水差异的原因。(2)运用板块构造理论,比较说明板块运动对C、D两地区地质活动和地形特征形成的异同点。(3)分析E河的水文特征。答案:(1)C为日本;D为美国;E为中国B地降水量多于A地 原因:A地位于亚欧大陆东岸,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受来自大陆内部的干燥气流(冬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少;地形为低缓的山地和高原,对湿润气流的抬升作用不明显;沿岸寒流经过,降温减湿作用明显。B地位于北美西海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全年多雨;地形为高大山地和高原,对湿润气流的抬升作用明显;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作用明显。C地降水量较D地多 原因:C地受世界上最强的季风东亚季风的控制,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再加上距离海洋较近,气候海洋性较强,降水充沛;另外C地受日本暖流影响,增温增湿,降水较多。而D地属于地中海气候,降水相对较少。(2)共同点:地质活动:C、D两地区均位于板块边界地带(或均为板块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不同点:C地:形成岛孤一海沟,D地:形成海岸山脉。(3)水量比较丰富;一年有两次汛期;结冰期长;有凌汛现象;含沙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8孟买和洛杉矶分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资料一:见图甲。资料二:见图乙。(1)洛杉矶位于孟买的 方向。(2)冬季,甲海域近岸洋流的流向为 ,乙海域近岸洋流的流向和性质分别为 、 。(3)下面是三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月份分配图,与孟买气候特征相似的序号是 ,与洛杉矶气候特征相似的序号是 。东北向北(逆时针或由低纬到高纬) 向南(由高纬到低纬) 寒流 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代码处的城市名称:A ;B ;C 。(2)城市B 工业发达,其有利条件是 ;其工业布局类型属 型。(3)城市C的兴起,主要是因为 的发展。它是在 基地上形成新的工业中心。(4)城市A附近的“硅谷”是当今世界的 工业中心,从布局上讲属于 型。其有利因素是 。答案:(1)圣弗朗西斯科 芝加哥 休斯顿(2)钢铁 煤铁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煤铁复合(3)石油化工、宇航 石油(4)微电子 临空 环境优美、科技发达、交通便利10. 美国学者克莱因在1980年提出一个国力方程,即:P=(C+E+M)(S+W)。对1978年世界一些国家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