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技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基于PLC温室大棚控制系统设计.doc_第1页
电气自动化技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基于PLC温室大棚控制系统设计.doc_第2页
电气自动化技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基于PLC温室大棚控制系统设计.doc_第3页
电气自动化技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基于PLC温室大棚控制系统设计.doc_第4页
电气自动化技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基于PLC温室大棚控制系统设计.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一、 课题的目的意义: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农业应用技术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温室大棚已经成为高效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可以提供反季节的新鲜农产品,而且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温室大棚中作物长势的好坏、质量和产量的高低与温室大棚中的温度、湿度、土壤湿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对温室大棚的温度检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本课题通过对PLC可编程控制器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的学习与研究,能完成利用西门子PLC与PC机构成温室大棚温度监控系统,PLC接收温度传感器传来的实时温度信息,自动选择合格测温点作为控制依据。二、文献综述(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问题,找到研究课题的切入点,附主要参考文献,约2000字):1、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现代温室技术起步较晚,80年代以来,政府大力发展以塑料大棚、节能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缓和了蔬菜季节性短缺矛盾。从国外引进的温室大部分经营亏损,已处于停产状态或仅利用其玻璃的外壳。随着温室面积的不断增加,温室建造的国产化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现代化大型温室的骨架和覆盖材料国产化已经基本不成问题,但其内部的配套设施和计算机管理系统等现代化管理方法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是今后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在温室环境自动监控中,各环境参数分别由各自的闭环系统控制,但由于这些受控参数常常相互影响,如光照增加,室温相应增加,温度的升高,又造成温室相对湿度降低,同时各系统间并不完全独立,回路间相互耦合时可能导致系统不稳而失控,这里可采用模糊控制方法,可较好地解决环境参数之间的相互影响。另外,以前在监控系统的研制开发中,主要针对环境,而很少考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生物因素,没有农业专家的合作参与,很难对系统正确定位,其适应性也差。所以,将农业学科与工程学科结合起来,对果蔬生长的环境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对于开发经济有效的温室监控软件系统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我国的温室控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首先在温室群控制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理论研究,其次在温室控制中引入了人工智能和先进的控制算法,如专家系统、遗传算法、模糊控制等理论和控制策略。当前温室控制系统研究热点己由简单的DDC(直接数字控制)发展到分布式控制系统,如DCS(分布式控制)、FCS(柔性控制)等网络化的控制系统。目前,在相关行业己经有网络化测量和控制方面的研究,实现网络化、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取代传统孤立的、信息闭塞的系统,甚至跨越以太网或Internet进行数据采集,实施远程控制。虽然国内温室规模有限,还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另外构建的费用也较高,但从长远来看,温室监控系统分布式和网络化将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现代温室中常见的能自动控制的调控机构有:顶部通风窗、侧面通风窗、外遮阳帘幕、内遮阳帘幕、轴流通风机、降温湿帘、人工补光灯、二氧化碳施肥器、加热设备、喷雾系统及熏蒸设备。控制器综合调节各个机构,使系统在运行中节约能源的同时保证室内气候满足植物生长需求。使用的控制器可以有很多选择,如单片机、工控机、PLC、通用PC机等。 基于PLC的温室自动控制系统。由上位机、PLC、数据采集单元及执行机构组成。各传感器对温室内温度、湿度等参数实时检测,经A/D转换器后送入单片机,完成数据采集,采集的室外信号有温度、湿度、光照、风速、风向、下雨,室内信号有温度、湿度、C02浓度。采用PLC为核心控制器,PC机与组态软件作为监控模块,两者通过串口进行通信来控制系统的执行部件,输出信号控制的机构有:开窗电机、遮阳电机、通风电机、加热阀门、压水泵和喷淋泵。温室的执行机构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正反转运行电机,如开窗、拉幕等,这些电机需要正转、反转和停止,必须有限位开关;另一类是开关控制设备,如风机、水泵等。西方发达国家在现代温室测控技术上起步比较早。1949年,借助于工程技术的发展,美国建成了第一个植物人工气候室,开展了植物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和抗御能力的基础及应用研究。20世纪60年代,生产型的高级温室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奥地利首先建成了番茄生产工厂,70年代后荷兰、日本、美国、英国、以色列等国家的温室园艺迅猛发展,温室设施广泛应用于园艺作物生产、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智能控制理论的发展,近百年来,温室大棚作为设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动控制和管理技术不断得以提高,在世界各地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二十世纪70年代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微型计算机的出现,更使温室大棚环境控制技术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80年代,随着微型计算机日新月异的进步和价格大幅度下降,以及对温室控制要求的提高,以微机为核心的温室综合环境控制系统,在欧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迈入了网络化,智能化阶段。本次设计主要讨论了在温室控制中引入PLC技术构成分布式控制系统的方法,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特点、组成、硬件设计、实时动态监控系统及通信问题。分布式的控制结构,使各子系统相对独立,管理与控制功能分开,易于实现群控化管理,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且易于扩展。参考文献:1 郑萍,潘世永. 一种高性价比的PLC与上位机的通信实现J电子技术应用, 2001,(04) .2 金钰. 工业控制计算机在自动化温室控制中的应用J工业控制计算机, 2000,(01) . 3 卢秋红,张国伟,颜国正. 动态数据交换在工业自动控制组态系统中的应用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2001,(06) .4 康伟,郑正奇. Windows下实时数据采集的实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1,(03) . 5 孙兵. 工业PC与PLC结合的在线自动检测系统实现J制造业自动化, 2000,(06) . 6 苏初旺,周丛钜,王乃康,盘朝奉,杨华星,龚耀涛. 桂西北地区沼气温室(大棚)一体化结构优化设计J森林工程, 2004,(01) . 7 杨颂,邱云超,费敏锐. Windows环境下实现串行通信的3种常用方法及比较J自动化与仪表, 2000,(04)三、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1、明确设计结构,进行设计分析。2、确定控制的系统方案。3、温室大棚控制系统的计算和元件的选择。4、控制系统的效果检验。 研究方法:本文先采用各种检测控制系统,实现对温室数据的获取与传输;在大棚控制系统中,采用PLC系统,对其进行调节控制;使各硬件、实时动态监控系统及通信达到分布式的控制结构,使各子系统相对独立,管理与控制功能分开。 预期目标:设计出一套温室大棚控制系统,它能对温室的各个环境指标进行实时的检测反馈,经由上位机处理作出相应的调节,实现控制各项指标在合理的范围内;保证了大棚内植物有健康生长的环境。四、所需仪器设备、材料情况:计算机;西门子系列PLC;温湿传感器;PLC使用手册;机械元件五、课题分阶段的进度计划序号起止日期工作内容阶段成果12012.2.19-2012.3.3选题,查资料,研读整理,写出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写出毕业设计开题报告22012.3.4-2012.3.17开题报告定稿,并初步确定总体设计方案和章节初步确定总体设计方案和章节32012.3.18-2012.3.31基本完成实验,并完成毕业设计初稿完成毕业设计初稿42012.4.1-2012.4.14完善毕业设计初稿,形成二稿形成二稿52012.4.15-2012.4.28毕业设计中期检查,完善图表完善图表62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