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辅导员在贫困大学生心理疏导中的作用.doc_第1页
论辅导员在贫困大学生心理疏导中的作用.doc_第2页
论辅导员在贫困大学生心理疏导中的作用.doc_第3页
论辅导员在贫困大学生心理疏导中的作用.doc_第4页
论辅导员在贫困大学生心理疏导中的作用.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辅导员在贫困大学生心理疏导中的作用-教育心理学论文论辅导员在贫困大学生心理疏导中的作用 任颖 (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院,广西柳州545005) 摘要: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贫困大学生的数量呈迅速增长的趋势。贫困生在心理上有先天弱势,作为大学生心理脱困的引导者,辅导员要扮演好这个角色,尽快帮助贫困大学生脱离心理困境。 关键词:高校;心理疏导;贫困大学生;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4)10-0029-02 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高校招生规模日益扩大,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数量也有了较大的增长。贫困大学生面对生活、学习、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无法脱困,日积月累会加重他们的负担,甚至摧毁其心理防线。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工作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应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引导贫困生摆脱心理负担的重要职责,帮助他们重建积极健康的心态,顺利完成学业。 一、贫困大学生的主要特点 所谓贫困生,是指生活及学习上无法得到保障的大学生。目前,我国仍有很大一部分地区处于落后贫穷状态,这里的学生缴纳不起学校规定的各项费用,甚至有的无法维持正常生活,只能靠业余打工拼凑生活费。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不像发达国家一样允许大学生半工半读。由于文化差异,我国的大学生独立性也不强,再加上家庭因素的影响,贫困生的数量逐年递增。贫困是把双刃剑,有的大学生面对贫困能积极应对,自强不息;但有的贫困大学生面对生活、学习的态度比较消极,经常怨天尤人,久而久之产生了认知、情绪、意志等心理活动的不良反应。马加爵案、复旦投毒案都是典型的心理变态案例。当我们对这些杀人凶手深入了解时才发现,其实他们就是普通的孩子,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邪恶,只是因为贫困,性格比正常人孤僻、封闭和敏感,这值得引起社会的反思。当今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在逐渐加重,我们应该未雨绸缪,不要再出现马加爵式的学生,也不要再发生投毒案。贫困大学生大多较内向、敏感、自卑,不善于与人交往,自我调节能力差;但也有很多优秀的品质,如吃苦耐劳、独立性强、为人真诚等。 二、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因焦虑而变得压抑 焦虑是一种心理反应,过度焦虑会使人产生压抑情绪。贫困大学生交不起学费,生活费也比较拮据,同在一个屋檐下,看到其他同学出手阔绰,大手大脚,而自己却刻意限制生活花费,时常陷入窘态和焦虑。来自家庭的焦虑,来自生活费、学费的焦虑,来自学习成绩不理想的焦虑,种种焦虑交织在一起,使心理本来就脆弱的贫困大学生不堪重负,最终焦虑演变成压抑,变得与环境格格不入,与社会格格不入。 (二)因自卑而变得傲慢 自卑是一个人对自己不满或鄙视等否定的情感。贫困大学生的自卑更多地体现在生活、学习上,如“我来自农村,比不上城市里的同学”,“我是单亲家庭,比不上父母双全的同学”,“我生活困难,比不上富裕的同学”等等。种种不满在贫困生心里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自卑感渐渐演变成傲慢的态度,不能接受别人的善意和帮助,对别人的无意之言也十分敏感。 (三)由嫉妒而变得虚荣 一些贫困生在进入大学以后,看到周围的许多同学穿名牌、拿高端手机而心生嫉妒,怕同学瞧不起,为了证明自己有钱,想尽办法弄钱请同学吃喝,之后自己过着十分贫困的生活。有的同学平时穿着体面,手机、电脑样样俱全,直到学校催交学费时才发现他是“贫困生”。因嫉妒变得虚荣,他们把父母的辛劳贬得一文不值,甚至认为自己投错了胎。 (四)由自闭而变得偏激 贫困大学生大多来自偏远农村,他们的社会经验和知识都远低于城市学生。在学校举行的一些活动中,他们的个人技能、社会知识明显慢上一拍,一些自卑的大学生选择默默地离开。有些贫困生猜疑心很重,看到别人背地里说话总觉得是在议论自己。他们自暴自弃,自我封闭,进而变得偏激,人生观、价值观扭曲。 三、辅导员在贫困生心理疏导中的作用 (一)全面做好贫困生的资助工作 贫困大学生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经济生活困难对贫困生的心理产生了重要影响,所以,辅导员首先要解决他们的实际生活问题,给予物质帮助和经济救助,缓解其生活上的压力。一要公平地做好助学金发放工作。目前,国家对贫困生资助力度较大,而且一些社会人士也频频向贫困生伸出援手,辅导员要以公平、公正的原则,根据贫困程度发放助学金。二要利用好奖学金。奖学金也是一笔不小的资金,辅导员应积极争取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让贫困生拿到更多的奖学金。三要帮助贫困大学生获得助学贷款。大部分高校都设有“绿色通道”,辅导员要充分利用国家的助学贷款体系,指导贫困生认真填写资料,争取让他们尽早拿到助学贷款,以免贻误学业。四要为贫困大学生开辟勤工助学渠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除资助之外,还要让贫困生学会自助生存之道,为他们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 (二)以赤诚之心关爱贫困大学生 辅导员的工作不仅仅是提供物质、生活上的帮助,还要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感化他们。辅导员要经常出入学生宿舍,了解贫困大学生的家庭情况与生活学习问题,凡能帮助他们的尽量给予帮助。还可以向舍友询问贫困生的情况,把握贫困生的思想动态,用关心的话语、肯定的眼神、鼓励的语气取得他们的信任。一旦贫困生把你当作朋友,就会敞开心扉地向你倾诉心中的苦闷,思想工作也就非常容易做了。此外,辅导员在掌握贫困生心态的同时,还要进行心理疏导,让学生多了解心理知识,能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然后再由辅导员适当点拨,达到理想的疏导效果。辅导员要鼓励贫困生多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多读相关书籍,从而调整到最佳心理状态,顺利完成学业。 (三)鼓励贫困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贫困大学生面对的苦难比别人更多,但如果不能将此看成一笔财富,如果没有辅导员的帮助,他们有可能走向歧途。对此,辅导员要为贫困大学生制订激发自我效能的方案,改善他们的社交焦虑情况,使其从困境中走出来,敢于面对自我,迎接挑战,焕发全新的精神面貌,树立远大理想。另外,还要与毕业的优秀贫困生保持联系,让他们返校与贫困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增强贫困大学生的拼搏、奋斗精神,引导贫困生重新拟定职业规划。 (四)建设校园文化,营造和谐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为贫困生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可以使贫困生心情愉悦,进而缓解生活、学习、心理方面的压力。辅导员是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师,要多鼓励他们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群体活动,不管他们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只要突破心理防线,积极去参加就是进步,就值得肯定。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消除自卑感的信心,在活动中找到自我,渐渐融化封闭的心灵。另外,辅导员要平等对待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注意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懂得换位思考,从而营造良好和谐的氛围,使贫困大学生体会到被认可的温暖。 总之,高校应该十分重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高校辅导员应深入探索贫困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坚持思想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循序渐进地解决贫困生的心理问题,让他们拥有健康的身心。 参考文献 1魏荣,徐文静,贫困大学生的弱势心态及其矫正J教育探索,2013(6) 2邵霞琳,参与型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