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线测绘知识讲义及试题汇总.doc_第1页
界线测绘知识讲义及试题汇总.doc_第2页
界线测绘知识讲义及试题汇总.doc_第3页
界线测绘知识讲义及试题汇总.doc_第4页
界线测绘知识讲义及试题汇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界线测绘的基本知识1.界线测绘的需求1.1界线测绘的种类和作用1)行政区域界线测绘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地级市)、县(市区、县级市)、乡(镇)、村等行政区域的界线测绘2)权属界线测绘城镇规划界线,规划拨地界线的测绘;城乡土地地籍界线测绘;建设项目规划界线与用地界线测绘;房产权属界线测绘。3)界线测绘的作用明确权属范围与产权边界线;维护和保护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合法权益;更加科学合理地保护和使用资源。1.2界线测绘的要求1)行政区域界线测绘的要求获取和表述行政区域界线的位置(边界点、边界线)和走向等信息,为勘界和定界等边界管理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2)土地权属界线测绘的要求获取和表述土地权属界线的位置(界址点、界址线)等有关信息为地籍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和现势(变更)资料和依据。3)总的要求和技术方案界线测绘(行政区域界线与权属界线)都是以测绘的技术手段测定边界点(界址点)的准确位置(精度由行政主管部门或委托方决定)、点的平面坐标x,y和概略高程,和边界线(界址线)的走向,目的是为了准确的确定权属单位的边界范围。4)界线测绘的内容准备工作(接受委托、明确要求、收集资料、制定方案)边界点(界址点)、边界线、界址线的决定(实地勘定或图上标定),产权双方或有关方协议或政府部门决定由委托方或政府部门在实地指界或标于地形图上,标于图上的以实地判图的方法或坐标放样的方法在实地标定边界点和界址点的位置。 界桩埋设 边界点(界址点)测定 边界线(界址线)调绘 边界协议书附图的标绘 边界点位置和边界线走向的说明 图集的编纂和印制5)边界测绘的成果界桩点、边界点成果表界桩点、边界点位置说明边界线走向说明边界协议书附图边界图图集(省、地、市、县、乡、村)6)界线测绘的基本精度 表1 边界点的平面测量精度边界点精度等级边界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m边界点相对于邻近固定地物点的间距限差适用地区中误差限差一0.050.100.10城镇地区二0.250.500.50城镇郊区三1.002.002.00农区四5.0010.0010.00高山区、荒漠区边界点的高程精度边界点的高程中误差(等高距)(平地)13、(丘陵地) 12、(山地) 33、(高山地)1解释:平地坡度2以下高差80m;丘陵坡度2 6高差80300m之间;山地坡度6 25高差300600m;高山地25以上高差600m 表2 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比例尺平地区丘岭区山地区高山区备注1:5000.51.0(0.5)1.01.01:1000.5(1.0)1.01.02.01:20001.0(0.5)1.02.0(2.5)2.0(2.5)1:50001:100002.0(1.0)2.05.05.01:250005.0(2.5)5.010.010.01:5000010.0(5.0)10.020.020.01:10000020.0(10.0)20.040.040.07)边界协议书附图的精度边界协议书附图中坐标点的最大展点误差不超图上0.2mm,(中误差0.1mm )补调的有关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固定地物点的间距中误差不超过图上0.5mm(山地和高山地区以及特殊困难地区不超过0.75mm )(在技术设计书中规定) 2.界线测绘的准备2.1边界线的调查1)在边界定界领导小组领导下实地调查,包括法定边界线、习惯边界线、行政管辖线、边界线的变化历史,重点是边界争议部分。2)绘制边界主张图由行政区域的有关双方或多方,将各自主张的边界线,标绘在同一版本的地形图上(完全相同)、主张的边界线采用0.3mm的红色实线不间断绘出,可压盖图上任何要素。3)边界协议线图经协商签订边界协议和边界协议附图,划定边界线。2.2边界点与界桩的设置1)定义:边界点是边界线走向的转折点。边界点分设置界桩的边界点与不设置界桩的边界点(例如:河流中线、铁路、公路的中线)2)边界点、界桩的位置边界点、界桩的位置以其点的平面坐标(x,y)和高程(H),或者用其点与邻近的固定地物点的相互关系距离和方位来描述(固定地物有房角点、亭、塔、铁路、公路)2.3边界点界桩的类型1)双面型界桩(两行政区域界线用)2)三面型界桩(三行政区域界线用)3)界桩的选择与密度 界桩应选用边界线走向的转折处,应尽量选在线状地物边缘线的交叉处,尽量利用已有的天然标志或已有的人工标志。 界桩以尽量少设为原则,由界线两边双方代表酌情商定。4)不能设置界桩的边界点,以另立界桩来标示边界点的位置。例如以河流中线为界的边界点,在河流两岸分别设置同号双立界桩,在河流交汇处的边界点在河流三岸分别设置同号三立界桩。2.4边界线、边界点、界桩的编号1)边界线的编号 边界线的编号以4位数表示,由边界线两边的行政区域代码组成,小号在前大号在后,行政区划代码使用国家标准。例如:3642标示边界线两侧的行政区划代码,分别为36(湖北省)和42(贵州省)2)边界线命名 边界线名称由边界线两侧行政区划的简称中间加杠“”。次序按边界线编号的相同次序,小码在前大码在后。3)界桩的编号界桩的编号由八位数组成,一条边界线为一编号单元,以由西向东和由北向南顺编。 xxxx + xxx + x边界线编号 界桩序号 界桩类型 (4位) + (3位) + (1位)同号双立界桩分别用AB标示 例如3643001A,3643001B同号三立界桩分别用CDE标示 例如3536002C,3536002D,3536002E三行政区划边界线交汇处(三线交点)界桩的编号 xxxxxx + x + x三行政区域代码 界桩序号 界桩类型(一般用s表示) (6位) + (1位) +(1位) 三边界线交汇为一点时,界桩序号为0,交会多点时,从1顺编例如:3436420s(安徽、江西、湖北三省交界点)假如交多点则与 3436421s,3436422s,4)界桩的名称书写 界桩二边分别书写行政区划标准名称和代码,少数民族地区加注少数民族文字。三面型界桩不书写界桩编号,所有界桩都应书写设置机关及设置年代。5)拍摄界桩相片 3.边界点和界址点的测绘3.1控制测量1)收集测区已有控制成果包括:已有的一、二、三、四等国家平面控制网点,二、三、四等城市控制网点以及相应等级的高程成果,国家和地方布测的GPS A、B、C、D级网点,以及各单位布测的一、二、三级小三角网点,一、二、三导线网点的平面和高程成果对附和要求的已有控制成果都应利用2)补测平面控制当用于边界点测绘的控制不足时,需要补测控制。补测的控制及利用已有的控制的点位中误差不应超过下表的规定 表3边界控制点的技术要求边界点的精度等级一二三四边界控制点相对于基础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m0.050.100.501.00 3.2边界点和界桩点的平面位置测量1)测量方法光电测距导线、支导线、GPS、解析法2)光电测距附合导线(规范p4)双定向附合导线、单定向附合导线、无定向附合导线使用单定向或无定向附合导线应增加检核条(连测已知点方向)例:使用光电测距附合导线,可发展三次,配合基础控制可发展四次 例:3)光电支导线支导线可从一、二次附合导线上起算,起始点应测两个连接角,边长往近测,角度测左右角 例:光电支导线的边数不应超过3条(规范p5)支导线不能再发展 例:4)GPS定位测量可采用静态、快速静态(FARA)、实时动态(RTK)等定位模式应有独立的外部析检a构成几何图形,b闭合至已知点应与国家网点重合或联测(不少于3点),以供坐标转换,x 、x 、x 、x 、x 例:5)解析法(交会法、极坐标法、任意测站法)交会法应有两组交会成果,两组成果较差应不超过表4的规定,最后结果取两组成果的中数。交会法自基础控制起可发展三次,连续配合基础控制点可发展四次表4交会法两组座标较差边界点等级一二三四坐标较差限差,m10.000.502.0010.00 3.3边界点和界桩点高程的测定1)边界点和界桩点的测量方法图上量取;在测量平面坐标同时采用高程导线;三角高程或GPS等方法求得2)边界点和界桩点高程精度要求(规范p2)3.4界桩方位物的测量1)每个界桩的方位物(点)不少于3个,并分布于不同方向,方位物应明显、固定、不易损坏、便于界桩点的恢复2)界桩至方位物的距离,一般应实量(光电测距、铜尺),测量误差不超过(规范p2)的规定,但一级精度界桩点至方位物的距离小于50m的,其间距误差限差不应超过下式计算结果: D=(0.05+0.001D) D-界桩点至方位物的间距误差限差,m; D-界桩点至方位物的距离,m。3.5特殊情况边界点位置的测量1)同号多立界桩的边界点同号双立与同号三立的边界点,均应测定该点界桩至该相应边界点的距离,距离记至0.01m,距离误差不超过(规范p2)的规定有的在实地无法准确测量其距离时(例如河中的边界点等),可在准确可靠的地形图上量取其坐标和高程,作为特殊问题处理,并注记说明。2)图上量取边界点的坐标和高程根据边界点要求的等级,也可根据准确可靠的地形图量取符合边界点等级精度的坐标和高,但在实地应能准确可靠找到与图上相应的点位(规范p2)3)无法量取坐标的边界点有些边界点野外施测困难(无控制或施测困难),在图上也无法准确的量取其坐标与高程,也可以量取其至三个以上永久性固定地物点或永久性的固定地形特征点(例如山顶最处)的距离加以表述,但边界点至方位物距离的精度要符合相应等级的精度(规范p2) 4边界调绘与边界标绘4.1边界调绘1)当边界线附近的地形要素发生变化,影响了对边界线的位置与走向的表述时,应对边界线两侧一定范围内的地形要素进行调绘2)调绘的主要内容是界址线的位置与走向有关的地形要素与地理名称3)主要方法有实地修测,根据相片调绘处转绘或装绘4)调绘用彩色,植被用绿色,地貌用棕色(等高线),水系用蓝色,其他要素用黑色5)调绘的精度要求地物点相对于邻近野外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大于图上0.5mm,山地和高山区不大于图上0.75mm,高程注记点和等高线的精度符合相应地形图的精度4.2边界线标绘1)边界线标绘在调绘基础上进行,也可同时进行2)边界线用0.3mm粗的红色实线不间断连续表示,以线状地物中心线为界,且地物符号的宽度小于1.0mm时,界线符号可在线状地物符号两侧跳绘,界桩点符号用直径1.5mm的红色圆圈表示,界桩号用红色注记3)边界线的标绘精度界桩点、边界线转折点、界线经过的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固定地物点的(相对)平面位置中误差一般不应大于图上0.4mm(以图上量取距离和实量距之差检查,较差不大于0.8mm )位置较差(图上0.8mm ) (以坐标较差检查) 5边界协议书附图及边界位置说明5.1边界协议书附图1)边界协议书附图是以地图形式表述边界位置和走向的重要资料,也是边界线双方政府负责人签字认可的主要协议文件2)边界协议书附图的内容应包括:边界线、界桩点以及相关地形要素、地理名称、注记等3)边界协议书附图中的扩大图当边界协议书附图中局部地段的边界线的位置与走向无法清楚表述时,可以岛图形式,以更大的比例尺加绘形扩大图5.2边界点位置的说明与边界线走向1)边界点位置说明边界点位置说明应描述边界点的名称、位置,对埋设界桩的边界点还应描述界桩号、类型材料、界桩与边界线的关系(双立、三立)、界桩方位物以及周围地形要素的相对关系2)边界线走向说明边界线走向说明可分段描述,根据地形和边界线经过的地貌地物等参照物的相关相对位置加以说明例: xx县与xx县边界线走向的说明(一段)xx县与xx县边界线从xxxx001边界点开始,该点位于笔架东南山脚下三县( xx县、 xx县、 xx县)的交界处,分别以双沱河和竹沱的中线和二河的交点为界,在双沱河和竹沱交叉处(三县边界点xxxxxx0)设有同号三立界桩xxxxxx0C, xxxxxx0D,xxxxxx0E,从此点开始沿双沱河中线朝东南方向至河西村有边界点xxxxxx001,此处设有同号双立界桩xxxxxx001A 和xxxxxx001B,然后边界线由此折向东偏北方向经小青山西边山坡小路直上山头,山头有界桩点xxxxxx002,从此点折向东偏北方向沿小青山东坡小道下坡后过清水河的水泥桥(以桥中为界),以桥东北角为标志设有边界点xxxxxx003,由此点沿田间小道北边沿朝正东方向到达山南林,西边晒谷坪的东北角界桩点xxxxxx004。(图略)6行政区域界线详图集6.1国家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域界线详图集省级行政区域界线各相邻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边界协议书及其附图、成果表,要经国务院民政部门审核并报国务院批准后才能出版6.2各级行政区域(地区、市、县、乡、村)的边界协议书附图、成果表都要经过上级民政部门的审核,并经上级政府的批准,才能出版各级行政区域的界线详图集6.3各级行政区域界线详图集的编辑出版属于专题地图包括的内容见(规范p9) 7边界线的更新测绘7.1更新的原因1)行政区域的改变(区划、区域、边界)2)开发建设(开发区、修路、开矿、建厂)3)自然灾害(地震、洪水、泥石流)4)自然变化(河流改道、自然腐蚀)5)人为改变(人为破坏、铁路、道路)6)需要提高精度(更详细、更准确)7)边界线边界点邻近地物的变化,改变现状的相对关系距离遇到上述情况都会重建重测或恢复或修测、补测7.2更新测绘后边界线变更处理1)边界线相邻任何一方代码的改变都要重新改边界线的名称、代码、并更新成果资料2)原名称和代码注销,并修改相应相关成果资料7.3边界点、界桩编码的改变1)边界线编号(代码)发生变化,应相应改变边界点、界桩点的编号并修改相关资料2)新增边界点或界桩点时,新增界桩的完整编号由四部分10位数组成: xxxxxxx + x + xx + x 单立界桩 免编号单位代码 短线 数字序号 类型码 双立界桩 A B (4位) (1位) (2位) (1位) 三立界桩C D E编号单位代码为变更前相邻两边界点界桩序号(编号)中数值小的完整编号,要删去类型码例如在湖南省与江西省边界点3643001与3643002之间增设界桩二个,其新增界桩完整编号分别为:3643001-01 3643001-02如为同号双立则为:3643001-01A 3643001-01B,3643001-02A 3643001-02B3)新立界桩的书写短线“-”后加序号,例如:-01,-02,01A,01B4)新增界桩中间再增新桩的编号在原新增界桩编号段中的最大序号续编例如原新增界桩为3643001-013643001-08,在36430013643002这一段中再新增界桩则其编号为3643001-09从原来08续编7.4更新测绘应上交的资料1)边界线更新测绘成果包括:界桩登记表、界桩成果表、边界协议书附图、边界点位置与边界线走向说明2)边界线更新测绘成果上一级政府批准后生效,具有法律效力,已被变更的成果自动失效。8.边界测绘成果的检查与验收8.1实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1)作业小组自检2)测绘分队检查(应重视过程检查)3)边界双方和测绘单位联合检查并签字(三方或四方)4)上级政府组织验收5)检查验收的重点平面位置的精度、界桩的质量与埋设质量、协议书附图的质量、界桩点位置说明及边界线的走向说明。界线测绘问答题1.界线测绘包括哪些内容?界线测绘完成及要上交哪些成果?2.什么情况下要布测界线控制测量?3.埋设边界界桩点的原则是哪些?4.测量边界界桩点有哪几种方法?5.如何编写边界线的走向说明?6.如何标绘边界协议书附图?7.在什么情况下要进行边界线更新测绘?8.新增边界界桩点如何编号?9.如何选择边界界桩点的方位物?10.如何检核边界点、边界线的准确性?界限测绘试题汇总一、单选试题1.实地在界线上,选取一定数量能确定边界线走向、有明确固定位置,可在边界地形图上准确判读平面位置的地物点,称为( )。a.边界点b.界桩点c.特征点 d.判界点2. ( )一般指利用国家最新的1:5 000、1:10 000、1:50 000、1:100 000地形图作为资料,按照一定的经差、纬差自由分幅,图内内容范围为垂直界线两侧图上各l0 cm或5 cm(1:100 000)内,沿界线走向 制作呈带状分布的地形图,供界线测绘工作时使用。其表现方式有纸质或数字形式。a. 边界地形图b. 边界图c. 边界现状图d. 边界协议书附图3.具有实测平面坐标和高程值,且在界线上或界线两侧的界线标志物。界桩按一定的规格和类型,用钢筋混凝土或其他石质材料制成, 称为( )。a.边界点b.界桩点c.特征点d.判界点4. ( )指描述边界线地理位置的法律图件,作为协议书的附图。是边界信息与修测后的边界地形图叠加一起制作而成,与界线协议书具有同等的法律作用。a. 边界地形图b. 边界图c. 边界现状图d. 边界协议书附图5. 界线测绘的目的是通过对行政区域界线的位置和走向等信息的分析确认,( )为各级政府边界管理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a.测出边界地形图b. 测出边界协议书附图c.勘定一条公平合理的行政区域边界d.测定系列界址点6.行政区域界线测绘规范只针对( )。a.县级行政区域界线b.地区行政区域界线c.省级行政区域界线d. 省级及以下行政区域界线7.界线测绘坐标系统应采用( )。a.高斯-克吕格b.北京c.2000国家大地d.1980西安8.界线测绘高程基准应采用( )。a.1985国家b.黄海c. 吴淞口d. 弗拉基米尔斯基理论最低潮面9. 在界桩方位物的测定中,界桩点至方位物的距离,一般应在实地量测,要求量至( ) m。a.0.01 b.0.02 c.0.1 d.0.210. 行政区域边界协议书附图集是根据双方( )以及界桩成果表编纂而成的带状地图集。a. 边界协议书附图 b. 行政区域协议书附图 c. 边界协议书 d. 行政区域边界协议书11. 边界线走向说明中涉及的方向,采用( )描述。a. 4方位制 b. 8方位制 c. 16方位制 d. 32方位制12. ( )是对边界线走向和边界点位置的文字描述,是边界协议书的核心内容。a. 边界线实地走向说明 b. 边界线走向说明 c. 边界线趋势说明 d边界走向说明13. 在调绘图的绘制中,各类要素符号的规格与所利用的边界地形图应保持一致,而边界调绘的各要素采集数据应是( )。a. 矢量数据 b.栅格数据 c.点状数据 d.面状数据14. 边界线在标绘时,应在图上用( )不间断表示。a. 0.3 mm红色虚线 b. 0.3 mm红色实线 c. 0.1 mm红色虚线 d. 0.1 mm红色实线15. 在GPS定位测量中,采用( )观测时,应与高等级GPS控制网进行联测,建立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联系,联测控制点点数应不少于3个,与控制点基线距离不能超过80 km,联测控制点。a.静态相对定位方法 b. RTK测量方法 c.光电测距法 d.交会法16. ( )应选在对反映边界线走向具有重要意义的边界点上或边界点附近,一般为实地地形不易辨别的边界线转折处、界线与河流相交处、过境道路与边界线相交处、以线状地物为界的边界线起讫处等。a. 预设界桩点位置 b.边界位置 c.边界线位置 d. 界桩位置 17. ( )是具有实测平面坐标和高程值,且在界线上或界线两侧的界线标志物。a. 边界点 b. 界桩点 c. 边界线 d. 高程点 18. ( )是在绘制边界线情况图的基础上,由界线相邻两行政区域,根据确定边界线的原则,将各自的边界主张线标绘在边界地形图上。a. 边界主张线图 b. 边界协议书附图 c. 行政区域边界协议书附图集 d. 边界交会图二、多选试题1.界线测绘的内容包括界线测绘准备、 ( )及相关地形要素调绘、边界协议书附图制作与印刷、边界点位置和边界走向说明的编写。a. 界桩埋设和测定 b. 边界踏勘 c.边界点测定d.边界水准测量 e. 边界线调绘2.界线测绘成果包括:( )、边界点位置和边界走向说明、边界协议书附图。a.判界点b.界桩登记表c.界桩成果表d.边界点成果表e. 边界点测定3.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域边界协议书附图集内容包括: ( ) 边界协议书附图、编制说明、界桩坐标表等。a图例 b图幅结合表 c 界桩登记表 d.界桩成果表4边界点位置说明应描述边界点的名称、位置、与边界线的关系等内容。对埋设界桩的边界点还应描述界桩号、类型、( )、界桩与边界线的关系、界桩与方位物的关系、界桩与周围地形要素的关系等内容。a 方位 b 大小 c材质 d界桩坐标和高程5边界线走向说明应根据界线所依附的参照物编写,参照物包括各种界线标志如:界墙、界桩、河流、山脉、道路、( )。a 等高线 b 地形点 c地形线 d 边界点6对于边界主张线图的绘制,在绘制边界线情况图的基础上,由界线相邻两行政区域,根据确定边界线的原则,将各自的边界主张线标绘在边界地形图上。描述正确的是:( )a. 主张线采用0.3mm的实线绘出,b. 颜色一方用红色,另一方用黄色,c. 可压盖图上任何要素。d. 不可压盖图上任何要素。7界桩( ) 分( )和两种a 三面型 b双面型 c 单面型 d 四面型8 边界调查应核实( )、和与边界线有关的资源归属范围线等界线的实地位置,并调查边界争议的有关情况。a 争议边界线 b法定边界线 c习惯边界线 d 行政管辖线 e. 协议边界线9 边界地形图应制作为带有坐标信息的( )。a栅格地图 b数字线划图 c 数字影像图 d 数字高程模型图10 界桩完整编号共8位,由边界线的编号、( )三部分组成a界桩序号 b 方位码 c 类型码 d 时间11. 对于界桩方位物的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