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入学考试]财院西方社会学笔记贾春增.doc_第1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2/24/a855b37b-b60d-492c-8f5d-fa83f22560fa/a855b37b-b60d-492c-8f5d-fa83f22560fa1.gif)
![[研究生入学考试]财院西方社会学笔记贾春增.doc_第2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2/24/a855b37b-b60d-492c-8f5d-fa83f22560fa/a855b37b-b60d-492c-8f5d-fa83f22560fa2.gif)
![[研究生入学考试]财院西方社会学笔记贾春增.doc_第3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2/24/a855b37b-b60d-492c-8f5d-fa83f22560fa/a855b37b-b60d-492c-8f5d-fa83f22560fa3.gif)
![[研究生入学考试]财院西方社会学笔记贾春增.doc_第4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2/24/a855b37b-b60d-492c-8f5d-fa83f22560fa/a855b37b-b60d-492c-8f5d-fa83f22560fa4.gif)
![[研究生入学考试]财院西方社会学笔记贾春增.doc_第5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2/24/a855b37b-b60d-492c-8f5d-fa83f22560fa/a855b37b-b60d-492c-8f5d-fa83f22560fa5.gif)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装订线河南财经学院哲学与社会学系西方社会学理论教案第一章 导 论教学目的与要求: 认识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出现的历史必然性;掌握社会学产生的具体社会条件;把握从哲学到社会学的历史演变过程;明了社会学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前提。教学难点社会学的理论前提的理解和社会学学科性质的把握。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时数4学时第一节 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思想层面)工业革命对西方社会的影响(需要人们对社会的急剧变化做出解释)、生产力迅速提高; 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世界完成了以蒸汽机的使用为典型代表的工业革命。、两大对立阶级形成 、城市的兴起和近代意识的形成 二、(现实层面)社会变迁和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带来大量的社会问题(面对大量三、两大对立阶级的形成社会矛盾的激化(稳定社会秩序、化解社会矛盾的要求) 日益激化的阶级斗争的事实表明,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运行和发展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成为引人注目的问题,促使理论家和思想家们进行理论的思考。四、现代科学成长的铺垫(科学的发展为西方社会学的诞生奠定了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在近代科学革命的过程中,以经验资料的积累和分析为特征的实证主义方法,取代了将超自然的启示和以往的传统作为知识和真理的主要来源的信念。由哥白尼的“日心说”引发的科学革命使人们开始认识到运用自己的智力可以去分析那些经由系统收集而获得的经验资料,并最终获得对导致天体和物体运动的自然力量的认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不仅引发了其在发表之初就预言的又一场科学革命,而且事实上还导致了另一场革命:即它启发了人类将自己社会的发展同样看作为一种自然的历史过程。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通过大量的天文观测和数学计算,于1543年发表了天体运行论,提出了日心地动说。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了他所发现的物体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创立了经典力学。 第二节 从社会哲学到社会学的转变社会学产生的理论前提一、古希腊哲学关于社会的思想 1、 柏拉图柏拉图对社会学的贡献在于:他首先发现了社会分工这样一种社会事实,并且指出了社会分工对社会和个人的意义,以及由经济的不平等所造成的阶级斗争;指出了人口增长和人口数量的意义,以及地理因素、教育、社会意识、宗教对社会的影响。 从根本上来说,卜拉图的思想是唯心主义的。2、亚里士多德在亚里士多德卷帙浩瀚的著述中,最具有社会学意义的是他关于人的本性和社会关系的论述。 亚里士多德认为, “人是政治动物,天性趋于与他人一同生活”,并且“人是为了成为公民而生的”。这些论述所欲表明的中心思想是,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人是一种社会动物,个人不能离开社会单独存在。 同时,他研究了社会革命理论,指出革命产生于社会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的观点;另外,他研究了地理因素(主要是气候)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以次解释民族之间的差异。二、中世纪时期的社会观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西方社会进入了黑暗的中世纪。 由于宗教和神学的统制、压迫,科学(包括社会科学)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唯一值得一提的是阿拉伯的思想家伊本-哈尔顿的社会思想。他的观点具有朴素的唯物注意性质,注意到了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的意义,指出了社会分工的重要性和由于社会分工形成的人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社会分工对于社会的纽带作用,该观点成为杜尔科姆社会学的重要观点。)有人认为它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先驱,思想的提出比马克思早了500年。但是他没有更加深入地研究,只是把阶级对立的根源归结于自私和仇恨,显然,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托马斯阿奎那的社会观托马斯阿奎那 Thomas Aquinas (12241274),13世纪意大利多米尼克修会修道士,欧洲中世纪最 重要的经院哲学家。他的基督教哲学体系, 后通称托马斯主义。在西方社会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哲学思想马基雅维里 (1469-1527)出生在佛罗伦萨的一个律师家庭。他曾参加推翻美第奇家族的专制统治的起义。起义胜利后,他在新成立的佛罗伦萨共和政府中供职。1512年,美第奇家族重新上台掌政。他被逮捕,不久获释,乃归隐乡下,以著述自娱。他的名著君主论就是在1513年写就的。 他的贡献在于,在经历了中世纪宗教神学的长期统治之后,第一个进行自由思考和用世俗眼光实事求是地看待社会的人。宗教改革运动中的领袖人物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法国宗教改革领袖加尔文四、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社会思想1、霍布士和洛克、卢梭的社会思想社会契约论社会契约论是16世纪到18世纪欧洲社会和政治思想中流行的理论。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思想武器。 基本思想是:人天生是自由的,世界上的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并且用社会契约的形式来解释社会的产生和国家权力的本质。(这一时期的思想并非研究“社会事实”,对于社会学的发展实际没有很大的贡献,因为,他们依然是在先验和抽象层次上讨论社会和人的问题,不是强调调查研究,所以是一种“社会哲学”,真正的社会学是从孔德开始诞生的)2、孟德斯鸠的社会思想政治社会学、提出了基于道德、荣誉、恐怖进行整体分类的三项原则;共和政体是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全体人民或部分人民掌握最高权力就是共和政体)、君主政体是建立在荣誉基础上的(某个人通过既定的法律治理国家就是君主政体)、专制政体是建立在恐怖基础上的(即无法,又无规章,全凭某个人的意志任意行事,就是专制政体),这个观点实际上后来被社会学家斯宾塞所继承;、三权分立的思想;、提出了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因素与政治相关的观点;认为气候影响人体的结构,通过人体结构影响人对社会的看法。(法国的博丹,和他持类似的观点,认为地理因素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如:北方人身体强健,但性格粗野;南方人聪明、有教养,但身体虚弱;地处南北之间的地域气候温和,兼有上述两者的优点。当然,孟德斯鸠也注意到了社会因素(法律、宗教等)对政治、社会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增大。3、除此之外,这一时期的启蒙思想家还有圣西门(空想社会主义者),马尔萨斯(英国经济学家人口原理),亚当斯密(古典经济学家)等。复习题思考题:思考社会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它和哲学的关系是什么?参考书目 1. 侯均生,2006,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 贾春增,2000,外国社会学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 阿隆,2000,社会学主要思潮,北京:华夏出版社。第一章 实证社会学的创始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掌握孔德的实证主义思想的内涵以及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的主要内容、思宾塞社会有机论和社会进化论思想,特别是孔德关于社会研究方法的论述;了解孔德、思宾塞在社会学史上的地位。重点与难点对实证主义思想的理解。教学方式课堂讲授教学时间安排4学时第一节、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一 孔德简介(一)、生平:社会学的鼻祖,哲学和社会学中实证主义的创始人奥古斯特孔德1798生于法国裴彼利埃的一个官吏的家庭。数学家、物理学家。由于在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首先使用了“社会学”这一个概念而被西方社会学界公认为社会学的创始人。(二)、著述: 1、实证哲学教程 :发表于1830年到1842 。 2、实证政治体系,或建立人类宗教的社会学论文四卷(1851-1854年)。阐述了未来的政治和宗教的原理。 (三)、思想上的矛盾:孔德的前后期著作,在某些观点上存在差异。例如,他早期较为推崇科学,对宗教持批判态度,晚期则企图建立所谓实证的宗教,即人道教。 (四)、孔德的贡献第一,第一个将社会学看作一门关于人类社会的科学。第二,提出了社会学研究的实证方法。第三,将社会学理论系统化。 二、科学分类和社会学(将社会学看作一门科学)、科学的分类他在实证哲学教程中把科学依次分为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理学),社会学(社会物理学)六类.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学抽象具体 简单复杂不依赖依赖早达到实证晚到达实证、孔德进行科学分类的原因: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为了建立起“社会学”这门新的学科,并肯定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三、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社会学的体系)、社会静力学社会静力学研究各种社会的基本秩序及某个特定整体的各个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 孔德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的一切部分都是相互联系的,并且只有在统一中才能被认识。他首先考察主要的社会机构家庭、国家、宗教,着眼于它们的社会功能、它们在社会大联合中的作用。 ()、家庭的社会功能(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的作用在于成为个人与宗族之间的中介者,在于以利他主义精神教育年轻一代,教导他们克服天生的利已主义。 ()、对于社会分工的看法(社会联结的纽带)()、对国家的看法社会秩序的监护者国家履行着经济的、政治的和道德的职能,孔德认为道德职能是其中首要的职能。 ()、对宗教的看法(社会联结的纽带)孔德认为,宗教缔造社会秩序。 ()、语言(社会联结的纽带):纵向的(文化的传承)和横向的(合作交流)联结作用。q 意义:充分说明了构成社会各组成部分在维持社会秩序中具有不同的功能,是最早进行功能分析的社会学家。q 局限:他唯心主义地低估了经济关系的作用,夸大了精神关系的作用。 2、社会动力学孔德把“实证的社会进步论”称为社会动力学。是研究社会进步的科学。描述了人类社会在进入实证阶段之前所要经历的曲折历程。 运用人力智力发展三阶段理论来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1)、影响社会发展的因素:精神的、理智的发展是第一类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孔德把决定分工和促使人的智力素质和道德素质发展的气候、种族、人类平均寿命、人口增长都列入第二类因素。(2)、人类理性发展的三阶段()、局限性q 把精神因素看作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没有看到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q 忽视了各个民族国家发展的历史多样性,是一种思辨的、形而上学的公式。四、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方法)1 观察法: 孔德断言,观察是社会学中主要的研究方法。 2、实验法3、比较法4、历史法五、孔德社会学思想的评述1 、首先提出了社会学的概念,将社会学作为一门科学看待;2、以实证精神为指导,提出了社会学研究的实证主义方法;3、在实证主义的指导下提出了社会学的理论体系;4、孔德的社会学仍然具有思辨的形而上学性质,并没有真正实现实证主义的设想。5、社会学思想带有为资产阶级辩护的保守性质。第二节 斯宾塞的社会有机论和进化论l 斯宾塞spencer (18201903)l 斯宾塞深受进化论思想的影响,提出了关于社会有机体的理论构想,并把自然选择的生物进化模式搬用到社会进化中,认为人类社会也是在自由竞争、自然淘汰过程中保持连续发展的。l 1、时代背景:在19世纪中叶,当斯宾塞开始从事学术活动时,英国的资本主义正处在鼎盛时期。2、家庭出身:斯宾塞是德比的一个中学教师的儿子,由于健康状况,他不能系统的接受学校教育,而只要是在家自学,起初是由他的父亲和叔父指导,后来就独立自学。3、经历:1837年至1841年,他在铁路上当工程师和技师,同时钻研数学和自然科学。后来在一家报社中工作了好多年1853年,他的叔父死后,他获得了一笔丰厚的遗产,于是抛弃了原来的职务,开始过他独立的学者和政论家的简朴生活。l 4、著述:19世纪60年代初,他着手一项宏伟的计划,即企图建立一个把他当时所有的理论和科学结合起来的综合哲学体系。这部著作有十卷,有五个单独的著作组成:第一原理(1862)、生物学原理(18641867)、心理学原理(18701872)、社会学原理(18761896),这四部著作是1873年作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一书单行本的准备;此外,还有伦理学原理(18791893) 社会有机论和进化论 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围绕两大主要原则而建成:把社会理解为有机体;社会进化的思想。一、社会有机体论 1、社会观(哲学层次):(1)、社会起源:世界被分成三大基本领域:无机界、有机界和超机界,这最后的领域就是社会世界。社会并非人有意识的创造出来的,而是自然结长期演化的结果。 l (2)、社会唯实论: :社会是一个实体。l 2、有机体思想:社会是一个“有机体”实体。 l ()理由:社会与生物有机体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概括起来主要有这样几点:生长过程、结构进化、功能分化、相互依赖、有机体系统等。l 生物体三大系统: 营养 循环 神经l l 社会有机体: 产业组织,分配系统,调节组织 l ()生物有机体和社会有机体间的不同:l 第一,生物有机体是一个具体的整体,它的各个部分结合紧密; l 第二,生物有机体中,意识集中于机体的一定部位,其他部位缺少感受能力;l 第三,生物有机体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是:部分是为其整体而存在。 l 二、社会进化论(social darwinism)l 简单社会简单混合社会较高混合社会高级混合社会l 1、进化论和达尔文主义的关系十分密切,但并非达尔文主义:l 2、斯宾塞的进化论:l 、早期的社会进化思想: l 在斯宾塞早期的著述中,他把社会进化看作是一个持续的、没有倒退的和不间断的过程。l 、斯宾塞对进化思想的新认识:从整体来讲,社会的进化是必然的,而具体来说,社会的暂时倒退也是可能的。l 、社会的进化和功能的分化(过程)环境改变(必须适应)结构进化(社会出现了很多不同的部分)功能分化(不同的部分执行不同的功能)适应环境 相互依赖 结构脆弱 调节机制(政权) 政权 宗教 舆论l 、斯宾塞进化论的性质机械的平面进化论:社会进化不是直线的,而是以一种分散和在分散的方式进行的。ll 斯宾塞社会类型划分的思想l 斯宾塞提出了以社会内部管理形式作为基础的新的分类标准。按照这一标准,斯宾塞把社会分作军事社会和工业社会两大类型。l 分类的依据:l 如果一个社会同其周围的社会是和平的关系,那么该社会内部的管理就会呈现出相对松散和衰弱的情形工业社会;l 如果是处于交战的状态,那么就会导致强制性的和中央集权的社会控制军事社会。 l 关于军事社会和工业社会的比较l 基础: 强制 志愿合作 国家结构:中央集权权力分散l 国家和个人关系 :个人为国家 相反l 社会结构:等级制(固定)等级制(流动)l 重视的品质:忠诚服从独立尊重l 经济:自给自足自由贸易l 有关国家的理论l 国家:社会上存在存在着两种类型的合作:一种是自发的私人合作,这种类型的合作与作为社会单位的群体不直接发生关系;另一种是“有意设计的”合作,正是这种类型的合作促成了国家的诞生,并维持国家的存在。l 功能:国家是进行社会调节的机制,政府则是具体执行调节职能的一种器官。l 国家权力的基础: “对活人的恐惧” l 国家活动的领域和范围 :政府应放弃对个人活动的正面干涉,只保留其反面的或否定的管理职能。政治不干涉主义 l 斯宾塞思想评述ll 斯宾塞的社会学思想对西方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他对杜而克姆与早期的美国社会学有过不小的影响);l 他代表了进化论的经典;l 他也是功能主义的开山祖(包括系统论、控制论等的先驱)。l 尽管带有具体性的倾向,仍然是思辨式的;l 没有看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法。思考题1. 孔德在社会学史上的地位如何? 如何评价孔德社会学?阅读书目文献1. 侯均生,2006,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 贾春增,2000,外国社会学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 阿隆,2000,社会学主要思潮,北京:华夏出版社。4、谢立中,2001,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5、特纳,1987,社会学理论的结构,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6、Geoge Ritzer,2004,Contemporary Sociological Theory And Its Classical Roots:The Basics,Peking University Press.第二章 迪尔凯姆(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涂尔干在争取社会学学科独立方面所作的突出贡献;把握涂尔干社会学的研究层次、对象和方法;理解社会团结和社会分工的基本思想;领会自杀论在社会学方法论方面的重大作用;正确评价涂尔干思想在社会学史上的突出地位。重点与难点对于实证社会学方法论的理解和把握。教学方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作业教学时间安排4学时l E.迪尔凯姆(Emile Durkheim,1858-1917),法国著名社会学家,社会学的重要奠基者之一。第一个给予了社会学以具体的研究范围和特定的研究对象,同时又把他的理论和方法付诸实践的西方社会学家,他的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及自杀论至今仍被称为社会学的经典之作。 l 第一节、社会学的研究层次、对象和方法 l 一、迪尔凯姆的社会观(哲学基础) l 1、社会唯实论:社会是客观存在的实体 l 2、社会整体观:认为社会就其实质来讲是一个整体:其个体的相互结合和相互作用的性质不能简单地由个人特征加以解释。 l 3、社会学的研究层次:社会层次的现象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l 哲学层次:孔德(社会哲学)社会层次:杜尔科姆(社会现象)个体层次:反实证主义的心理学、诠释学 l 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事实l 1、社会事实(社会现象)social fact:社会层次上发生的种种现象,要具有普遍性(多数人共同的思想或行为)。l 2、社会事实的特殊性质:l (1)外在性;对个人意识而言 .l (2)强制性 ;对个人意识产生或容易产生强制作用 这种“强制”既指人们无法摆脱其熏陶和影响, 又指对于某些社会规则拒不遵从将受到惩罚。 l (3)普遍性 l 三、观察社会事实的准则l 1、基本准则:把社会事实作为客观事物来考察。l 2、将社会现象看作客观事物的具体规则:l (1)摆脱一切预断(排除一切成见)。l (2)根据社会现象的外部共同特征进行定义:l (3)客观地观察事物的外部特征(价值中立)。做到这一点的方法:观察变化无常的社会现象,应该以固定的现象作为标准,进而观察那些不固定的现象。 l 四、解释社会现象的规则(一)社会事实能够而且只能用其他社会事实加以解释。l 五、解释社会现象的规则(二)区分功能解释和因果解释。 l 什么是功能解释?某种社会现象的产生必然因为某种预期的目的。l 什么是因果解释?从某种社会现象所处的历史环境中找出对其发生主要影响的要素。 l 第二节、社会团结和社会分工(基本社会学理论)l 第一部分 社会团结l 一、社会团结是什麽?社会团结的概念和作用:(social solidarity) 社会团结即社会的不同部分如何结成有秩序的状态,不陷入纷争与冲突,又叫社会内聚力。l 社会团结的来源分工 l 社会团结的基础道德规范(集体意识)。图尔干:社会学是研究道德的学科。思考:假如社会没有了道德。l 基本思路:社会分工影响集体意识,集体意识决定社会团结的类型l 社会分工集体意识社会团结l 二、为什么要研究社会团结?l 1、最基本的社会事实;l 2、涂尔干社会学研究的中心目标是回答社会秩序是如何可能的。 l 3、时代的呼唤:l 基于此,迪尔凯姆试图建立一种以经验为根据的关于社会的科学,并把这种科学与当时社会和道德的重建的义务结合起来。 l l 三、社会团结的主要思想是什?社会团结的类型划分l 在社会分工论中,指出有两种达到社会秩序的方式,一种是机械团结,一种是有机团结。 l (一)、什么是“机械团结”(mechanical solidarity)?机械团结是由于彼此相似或相同而形成的团结(基于同质性而形成的团结)。传统社会、农业社会是典型例子。当这种形式的团结主宰社会时,个人之间的差异不大。 l (二)、什么是有机团结 (organic solidarity) ?有机团结就是由于彼此不同而形成的团结(基于异质性而形成的团结)。现代社会、工业社会是典型的例子l 3、两种团结的社会特征分析 l 机械有机l 低度的分工 高度的分工l 强大的集体意识微弱的集体意识l 约束性法律主导复原性法律占主导 l 低度的个性高度的个性l 特殊的规范性模式上抽象的一般价值上 l 高一致是重要的 低一致是重要的l 社区对越轨者惩罚专门化机构惩罚犯罪 l 较低的相互依赖 高度的相互依赖l 原始的或乡村的城市与工业的l 第二部分 社会分工l 一、社会分工l 1、社会分工的理解:迪尔凯姆社会分工理解为一种“职业的专门化”。l 分工不发达机械团结(如传统古代社会);l 分工有机团结(如现代社会)。2、社会分工的原因:l 人口增长密度增加竞争激化社会冲突社会解组的危险分工(化解竞争、冲突,防止社会解组)。l 3、社会分工的后果:l 、削弱了集体意识;l 、造成了社会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依赖。l 但迪尔凯姆认为,集体意识在有机团结的社会里并没有完全消失,而是表现为两个归宿、小群体中;、抽象层次上(共同价值观,如自由平等博爱)。l 4、社会分工的功能:l 、化解竞争压力、冲突防止社会解组;l 、造成人们之间相互依赖的需要,取代了集体意识,成为团结的基础,防止了社会的解组。l 四、现代社会中社会团结面临的危险l 1、社会解组的危险:l 社会解组:在社会团结类型发生转变的过渡时期,由于丧失了社会联系,社会整体蜕变为一堆原子堆积状态。l 社会解组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社会道德规范的调节作用发生了障碍,使社会联结纽带发生了断裂和松弛。l 2、社会解组的原因反常分工l 、分工过快:久的道德规范被削弱,新的道德规范没有建立起来,不能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控制、调节,出现所谓的“失范状态”。l 、强制分工:建立在社会不平等基础上的一种分工,容易导致阶级斗争。l 、非人化的分工:出于经济上或技术上的考虑进行的分工。 l 第三节、自杀现象的研究l 自杀论,1897年发表。对自杀现象的因果分析l 一、自杀的定义、研究层次、分类方法l 1、研究对象:自杀现象,主张根据当事人的行动与结果这两个外显特征来下定义。l 自己动手预期的死亡l 2、研究层次:社会层次上的自杀率,而不是个人的自杀事件。l 3、分类:溯源学方法l 二、影响自杀率的社会层次的原因l 1、自杀的类型以及原因: l 、利己型自杀:天主教为主的国家(法国)自杀率低于以新教为主的国家(德国)。l 由此迪尔凯姆得出理论假设:群体整合程度不足是导致利己型自杀上升的原因。l 、利他型自杀:义务型自杀;负疚型自杀。它不是一种利己主义或个人主义的表现,而是一种忘我精神或利他主义的反应。迪尔凯姆认为利他型自杀的原因在于社会过度整合。例如:军人自杀。l 、失范型和宿命型自杀:失范状态引起自杀率上升。社会规范过严引起宿命型自杀增多。l 丧失规范 挫折感 失范型自杀l 规范过严 绝望 宿命型自杀 l 三、自杀论的地位l 在社会学史上占有里程碑式的地位:l 1、在经验层次上验证了社会学基本理论、方法论(迪尔凯姆),为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的结合提供了成功的范例;l 2、体现了实证社会学的基本精神,在发展实证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 3、应用了定量分析的方法,推动了社会统计学的发展。l l 对迪尔凯姆社会学思想的评述 l 1、真正为实证社会学奠定了比较牢固的基石,完成了实证的社会研究范式的构建。其做到这一点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贡献:l (1)提出“社会事实”概念,并将社会学的对象确定为是研究社会事实。这一方面可以归纳为是为实证社会学确立了较稳固的本体论基础,即社会实在论的社会观基础。l (2)较为系统地阐明了以社会事实为基础,实证的社会学研究的若干重要的基本原则,从而为实证社会学较好地奠立了方法论的基础。l (3)通过对自杀现象的具体研究,经典性地演示了实证社会研究的具体策略、步骤和方法,为该种研究范式提供了较为成功的具体“范例”。l 2、 明确提出了功能分析的主张,并在有关具体研究中贯彻了其策略,对功能解释范式的发展做出了直接贡献。l 3、 在“现代性”认识方面贡献了非常丰富的见解,核心见解是现代社会是以分工为基础的个人主义的社会。l 4、 社会团结的有关论述包含了社会秩序方面十分深刻的一些理论洞见,持续激发了后人的相关思考与认识。l 5有关社会变迁和“失范”的思想富有价值,提供了重要的觉察,并特别具体地影响到社会问题方面的一些理解和理论解释。l 6关于“集体意识”以及宗教的理论与分析,以及其他相关的一些讨论,深化了对社会生活机理的理解和认识,是很有价值的思想成果。 思考题1. 简述涂尔干在社会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阅读书目文献 1. 侯均生,2006,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 贾春增,2000,外国社会学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 阿隆,2000,社会学主要思潮,北京:华夏出版社。4、谢立中,2001,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5、涂尔干,1999,社会学方法的规则,北京:华夏出版社。第三章 韦伯理解社会学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韦伯社会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明确韦伯社会学研究中心斯想;掌握韦伯社会学的方法论和权威类型的思想;领悟宗教社会学研究的意义。重点与难点理解韦伯社会学的方法论特征及其在社会学史上的地位。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作业教学时间安排4学时第一节、理解社会学的方法论基础 l 一、反自然主义的方法论l 新康德主义哲学的影响l 社会科学哲学遵循解释性方法,在研究社会现象时不是为了发现规律而是为了发现意义和目的,因为作为社会现象之主体的人,区别于动物、植物、矿物的地方在于他们有心灵、信念、欲望、意图、目标和目的,这些东西使他们的生活与行为具有意义,从而成为可理解的或可领悟的。 l 1、狄尔泰:解释学之父 l 2、李凯尔特 l 二、社会学的性质目的:社会学,采用个别化的方法研究个别的、具体的社会现象,从中寻求因果联系,发现规律性的东西。虽然研究个别现象,但是目的是为了发现普遍的规律,当然,这种规律不是自然科学那种“必然性”的确定的规律,而是一种“概率性”的规律。l 三、社会学研究中的“价值”问题l “价值关联”是有关人类科学必然采取的一种态度和方法。不能做到完全的价值无关。l “价值中立”选定研究对象之后,要客观、中立地观察和分析:另一方面,在研究的过程中,和在研究得出结论时,则要避免做出有倾向性的价值评判。 l 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社会学家告诉人们“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而不是“应该怎么样”的问题。l 注意:这里体现了韦伯在方法论上的综合倾向既不是自然主义的,也不是反自然主义的!l 四、社会学的对象和方法l 1、社会学的对象社会行动(social action)l 韦伯社会学定义为“社会学就是一门对社会行动进行解释性理解,并对其过程及后果进行因果说明的科学”(两大任务:“解释性理解”;“因果说明”)。 l “社会行动”(social action):“就是进行行动的个人通过将主观意义赋予行动,考虑到了他人的行为,并根据这一点来确定行动过程的方向”(基本的规定性:秉有主观意义,有目的;以他人为指向。l 2、社会学的方法“解释性的理解”:l 社会学是研究人的行动的,而人的行动是被赋予了主观意义的,这个主观意义是可以理解的。 l 理解的概念l 、理智和逻辑上的“合理的理解”;l 、非逻辑的、情感体验的“移情的理解”。 l 社会学研究“理解(移情的)”加“解释(逻辑的)”。 l 对理解和解释的强调(包括对价值中立的强调),体现了韦伯社会学中包含有实证主义的影子,有人认为,韦伯实际上是试图在实证主义和诠释主义(非理性主义)之间做一个综合,而不是纯粹的非理性主义者。 l 五、研究和解释社会的概念工具 理想类型(ideal type) l 1、理想类型概念的提出: l 2、理想类型概念的特征: l (1)一种主观建构,它既源于现实社会,又不等同于现实社会。l (2) 并不是凭空虚构的,它也体现着某个时代社会文化现象的内在逻辑和规则。l (3) 是抽象的,它只是为了研究的目的单向侧重概括了事物的一组或某种特征。l (4)理想类型就价值而言是中立的。 l (5) 是与理性化的过程联系在一起的。l 3、理想类型概念的意义:l 为社会学研究提供了内在的逻辑结构,使得人们对不同社会现象的比较成为可能;l 更重要的是它大大缓和了实证主义提倡的普遍化的思维方式和历史主义信奉的特殊化的思维方式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l 六、理想类型思想的应用社会行动的分类l 1、分类: l 目的合理的行动(goal-oriented rational action):目标和手段都是理性选择; l 价值合理的行动(Valued-oriented):具有为实质目标而努力的特性。l 情感的或情绪的行动:即由于现实的感情冲动和感情状态而引起的行动。 l 传统的行动:即通过习惯而进行的行动。l 2、对行动类型之间关系的区分: l 从合理性这个角度看,传统的行动和情感的行动都不属于合理的行动,只有价值合理的和目的合理的行动才属于合理的行动,也才是严格意义上的社会行动。 l 情感的行动和价值合理的行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重视过程,忽视结果。价值合理的行动带有更多的理性特征、情感的行动则是一种纯粹的冲动行为 ) l 关于价值合理性与目的合理性之间的关系。l 在目的合理的行动那里,目标是可变的,同时,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对有效手段的选择上。而价值合理性则是永恒不变的目标。 l 第二节、关于统治类型的研究一、韦伯政治社会学中的核心概念1、权力和权威、权力:权力,就是一个或若干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即使遇到参与活动的其他人的抵制,仍能有机会实现他们自己的意愿的能力。简言之,就是一种A迫使B实施B不受强迫本不会去实施的行动的能力。 、权威:韦伯在对权力给出定义的同时,也提出了另一个重要概念,即权威。韦伯对权力和权威作了区分,认为“权力是不管人们是否反对强使人们服从的能力,而权威意味着人们在接受命令时是出于自愿的。 2、统治 即统治者或者统治者们的一种宣告了的意志(命令) 想影响其他人(被统治者或者被统治者们) 的行为,而且事实上也这样影响着其他人的行为,使这种行为在一种对社会重要的程度上来这样进行,仿佛被统治者本身把命令的内容作为他们行为的准则(顺从) 。 l 3、合法性 (legitimacy)l 在韦伯看来,“合法性就是人们对享有权威的人的地位的承认和对其命令的服从”。l 习俗、畏惧惩罚的情绪、物质利害关系的考虑等。 l 对合法性的信仰。合法性是“构成一个统治的可靠的基础”;l (1)、 传统权威。是从古代沿袭的风俗习惯、伦理道德中获得合法性的权威。人们服从的理由是“历来如此”。l 统治者与服从者之间往往存在一些自然的亲缘关系;l 这种统治方式与某种特定的经济组织形态自给自足的家庭经济有着紧密的联系。l 所有的传统型统治方式都或多或少带有一定的宗教特性;l 2、 感召权威(个人魅力权威、卡利斯马权威)。是建立在某种特殊的人格品质基础上的权威。l 个人魅力权威的分类: l 第一种个人魅力体现在北欧神话中的“熊皮武士”身上,其特征是勇武的意志和战斗力;l 第二种个人魅力的体现者则是“萨满教”的女巫,其特征是能够“通灵”,因此被视为神灵在人间的信使;l 第三种形态的代表者是摩门教的创始人史密斯。这种人自称受到天使的宣谕,并在自己的住处附近找到了以象形文字记述的救世福音全文;l 第四种个人魅力型人物是“文人”或“知识分子”,他们凭借生花之笔或如簧之舌来鼓动或引导群众。l 、个人魅力型权威的特征:l 首先,这种统治特别反对经济上的考虑。l 其次,由于个人魅力型统治的基础是独一无二、短暂易逝的“非凡天赋”,这必然导致它的内在不稳定性。l 3、 法理权威。 l 法理权威的典型特征是非人格化。所谓法理型权威,指的是建立在对“标准的规则的合法性的信任”基础上的权威。l 传统型统治家长式统治方式,l 个人魅力型统治领袖集权统治,l 法制型统治“官僚制”统治方式。l 科层制(又称官僚制) l 1 专门化。l 2 等级制。 l 3规则化。 l 4非人格化。 l 5技术化l 第三节、宗教社会学l 韦伯社会学核心问题西方社会的理性化是怎样产生的?l 一、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宗教社会学的起始 l 1、探讨的主要问题:在这篇论文中,韦伯要研究的是,近代的理性资本主义与新教伦理之间的关系。l 资本主义为什么只出现在近代的欧洲而没有出现在其他地方这一点是一个饶有兴味的,值得深究的问题。l 2、什么是新教伦理(protestant ethic)l 什么是新教(protestantism)?l 路德宗、加尔文宗、安立甘宗、公理宗、浸礼宗、卫斯里宗。l 新教和天主教的主要区别世俗化的宗教:l 不承认天主教传统教义(玛丽亚、炼狱说);l 主张“因信称义”说;l 破除教会的权威,认为人人皆教士;l 简化仪式、宽松教规;l 获得救赎的方式:信仰、努力工作什么是新教伦理?l 努力工作是荣耀上帝的手段。努力工作,以是否获得职业上的成功来证明自己是否得到了上帝的救赎。根据:上帝预选说l 新教伦理的具体体现新教徒的劳动观、职业观和财富观l 劳动观劳动就是修行;l 职业观职业上的成功是证明获救的手段;l 财富观财富是衡量一种职业是否有用、是否博得上帝青睐的一种尺度、获取财富不仅是正当的而且是必需的。l 3、什么是资本主义精神(spirit of capitalism)? l 什么是资本主义?l 韦伯认为:资本主义不等于盈利。财富的贪欲不等同于资本主义。 l 资本主义是依靠持续的、理性的、交易的方式来获利的经济行为。具体说,资本主义经济行为具有样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这种以获利为目的的行为是要根据资本核算来调节。 l 资本主义精神(生活理念)赚钱是一种责任而不是一种享受l 盈利是生活的最终目的;l 劳动是一项天职;l 企业家精神:创新、不安于现状、远见、精打细算、勤俭、节制、信用、公平、敬业、永不满足l 4、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的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精神的发展l 二、儒教与道教(confucianism and taoism)l 资本主义为什么没有出现在东方l 1、原因分析精神层面的原因l 2、具体原因l 儒教的社会秩序观及其伦理的此世倾向社会秩序观适应而不是改造。l 此世倾向享乐主义满足现状l 儒教伦理的“担纲者”士的性格对经济理性的阻碍首先,学而优则仕兴趣在于做官l 其次,通晓儒家经典,就可以无所不能排斥职业专门化、分工、鄙视生产、鄙视商人。l 对韦伯社会学思想的评述l 韦伯将社会学定义为理解人的行动的科学,其社会学也被称为“理解社会学”。在研究方法上,开辟了一条与实证主义路线相反的反实证主义路线。l 综合了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某些主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方法论,对后世影响很大;l 理想类型概念的提出位社会学的比较研究提供了一个概念工具;l 价值中立的思想具有真理性的因素,同马克思的实事求是的原则接近;。思考题1.简述韦伯社会学方法论的主要思想及特点。阅读书目文献1. 侯均生,2006,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 贾春增,2000,外国社会学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 阿隆,2000,社会学主要思潮,北京:华夏出版社。4、谢立中,2001,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5、特纳,1987,社会学理论的结构,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6、Geoge Ritzer,2004,Contemporary Sociological Theory And Its Classical Roots:The Basics,Peking University Press.第四章 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西美尔关于社会学理论的对象与结构;把握形式社会学的内容与实质;认识西美尔关于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的思想。重点与难点对于形式社会学的内容和文化矛盾的思想。教学方式课堂讲授教学时间安排2学时第一节 社会与社会学的本质(社会观和对社会学研究对象及层次的认识)一 社会观社会是什么?l 1反对泛社会化 l 齐美尔对当时比较流行的一种泛社会学化观点,此观点从孔德和斯宾塞那里一直延续下来,即认为社会学是有关社会的一门科学,它无所不包。社会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一种独特的视角。 l 2超越唯实论和唯名论的社会观 l 齐美尔认为无论是社会唯实论还是社会唯名论,都有失之偏颇的地方。他的社会观可以概括为,社会不是定型的或已完成的实体,而是由个人之间相互作用不断复制重塑和改造的持续生成的具有真实性的综合体,社会学要研究的是个人形成了群体,同时又被群体所决定的这样一个社会事实。 l 3、社会是什么L一种形式、一个过程l L社会化的个人的复合体;l L各种关系形式的总和;l L单个人所构成的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网络。l L相互作用而联系起来的无数个个人的总称。l 4、社会学的主要任务:l 识别这些基本的社会交往形式(人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模式)。而不是研究对象的内容。 l 阐明社会交往的纯粹形式;含义;产生的条件;如何发展;如何变化;为什么消失。l 5社会学知识领域的分类l (1)一般社会学:研究各门社会科学研究对象所表现出来的特殊规律,社会学研究和把握的实际上是过去任何一门社会科学未曾把握的规律,讨论人类历史中产生的各种文化因素l (2)纯粹社会学:即形式社会学,它研究社会交往的纯粹形式,是社会学研究中最重要的部分。形式社会学将社会交往中的心理现象和文化价值等具体内容统统舍弃,只研究社会交往的纯粹形式,这种形式实际上是交往的纯粹要素的一种抽象。l (3)哲学社会学:它主要揭示社会学研究的前提、条件以及基本范畴,研究社会学的认识论和形而上学问题l 第二节 形式社会学l 齐美尔认为,社会学应该脱离社会关系的具体内容,专门研究社会关系的形式或人 类交往的形式。社会关系产生于一定的社会条件,社会条件虽有不同,但形式却具有共同 性,统治、顺从、竞争、交换、模仿、冲突、协作、分工、隔离、联合、接触、反抗, 以及派别的形成、社团的持续、社会分化与整合等都可以看成是社会关系的一般形式。l 形式社会学对以后社会学各学派重视研究人际关系和群体之间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当代的形式社会学已转化为群体网络关系分析的学说,并借用数理统计知识建立起各 种严格定量操作的形式模型。l (一)群体规模与社会交往l 1社会交往的形式:冲突、交换、统治、社会化等。l 2齐美尔认为成员的纯粹数目是群体最抽象的特征之一,它作为一种结构形式对群体的性质和成员交往的状况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l 3小群体和大群体。小群体的成员数较少,能保证每个成员同其他所有成员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神经外科护理新进展
- 消化内科主治医师工作体系
- 老年友善管理培训
- 我爱吃饭:大班健康饮食教育
- 护理学查房模板
- 中医健康养生之道
- 食品安全安全教育
- 健康的小学生
- 初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 弟子规家长培训会
- 2025内蒙古包头农商行社会招聘10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人教PEP版2025新教材)英语三下期末分单元复习课件
- 2025房县事业单位笔试真题
- 2025-2030年注塑机产业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牙齿漂白治疗技术操作指南
- 道路施工工艺培训
- 建筑工程设计合作协议书
- 谷子介绍课件
- 直播肖像权使用合同协议
- 2025届高考政治复习重点知识大全(全7册)
- 电梯公告板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