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仙槎煤业有限公司仙槎煤矿扩界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1页
江西仙槎煤业有限公司仙槎煤矿扩界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2页
江西仙槎煤业有限公司仙槎煤矿扩界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3页
江西仙槎煤业有限公司仙槎煤矿扩界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4页
江西仙槎煤业有限公司仙槎煤矿扩界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仙槎煤业有限公司仙槎煤矿扩界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国环评证甲字第2303号二一三年五月(一)建设项目概况(1)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仙槎煤矿位于景德镇市浮梁县寿安镇仙槎村,划定矿区范围地理坐标:东经11719371172126,北纬291054291214。江西仙槎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仙槎煤业)位于景德镇市西北面距景德镇市直线距离约19km的浮梁县寿安镇仙槎村。仙槎煤业2006年核定生产能力210kt/a。现矿权范围面积3.3039km2;开采深度:+180至-400。为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发挥资源优势,仙槎煤业拟实施扩界工程,扩大煤炭开采范围。划定矿区范围批复(赣采复字【2011】0059号)预划定矿区范围面积3.1048km2,开采深度+180m至-600m,生产能力维持不变,仍然保持210kt/a。本次改扩建总投资为2146.74万元。(2)项目建设内容及生产工艺建设内容项目组成扩界前扩界后主体工程矿井工业场地主要由主斜井、副斜井、运输大巷、空压机房、配电室、高位水池等组成。开采规模21万t/a,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法,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一次采全高采煤法,全垮落法管理顶板,工作面后退式回采。利用现有矸石堆场矸石堆场(占地面积约33242.2m2,堆积量约498600m3)及原煤储仓(占地面积为3300m2,最大堆存量约11000m3)新建矸石堆场(占地面积7850m2,最大堆存量约130000t),现有的矸石堆场停用并进行覆土复垦原煤堆场辅助工程生活设施办公楼、宿舍、锅炉利用现有办公楼、宿舍,原有锅炉停用改用空气源热水器公用工程供水、回用水系统矿井涌水沉淀池新建涌水处理设施供电矿井工业场地有6kV井口变电所1座,6kV电源2回取自沿沟35kV变电站和东方红变电站的不同母线段利用现有道路现有简易道路利用现有环保工程废水处理涌水经沉淀池后外排新建矸石场淋溶水沉淀池,涌水处理设施,用于处理矿井涌水并部分回用于井下、矸石山及煤场的洒水降尘、降温。在职工生活区建设MBR+砂滤+消毒装置处理生活污水。矸石堆场-拦矸坝、淋溶水收集池、喷淋装置原煤堆场-建设储煤仓及洒水喷淋装置生产工艺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法,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一次采全高采煤法,全垮落法管理顶板,工作面后退式回采。生产规模21万吨/年。建设周期根据本项目开发利用方案,项目先进行矿山主体工程建设,然后对其它辅助工程进行改造。整个建设工期约36个月。投资一次性环保投资439.15万,占工程总投资2146.74万元的20.46%。(3)建设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与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开采规模及设计采区回采率薄煤层87%、中厚煤层82%,符合关于印发加快煤炭行业结构调整、应对产能过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运行2006593号)文件中薄煤层设计采区回采率不低于85%、中厚煤层采取回采率不低于80%的要求。本项目十五煤层含硫率0.27%、十四煤层含硫率0.19%、十一煤层含硫率0.73%、十煤层含硫率1.77%、九1煤层含硫率0.84%、八2煤层含硫率0.95%、八1煤层含硫率0.68%、七2煤层含硫率0.67%,鉴于十煤层的储量较低且含硫率高于1.5%,业主承诺不开采十煤层,因此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2】26号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物防治技术政策中“对现有硫份大于3%的高硫小煤矿,应予关闭;对新建硫份大于1.5%的煤矿,应配套建设煤炭洗选设施,对现有硫份大于2%的煤矿,应补建配套煤炭洗选设施”及国务院关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有关问题的批复(国函【】号)中“新建、改造含硫份大于的煤矿,应当配套建设相应规模的煤炭洗选设施”的规定。与所在矿区总体规划协调性分析本项目年开采能力21万吨,符合国家安监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和国家能源局关于切实做好9万吨及以下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停产整顿有关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243号)要求。江西省政府“关于促进江西省工业健康发展工作方案”(赣府发【2005】18号文)整合小型煤矿的规定中提出,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规模开采、安全生产”的原则,提出以县为单位对现有合法小型煤矿进行整合,支持现有合法矿井按低瓦斯矿井不低于3万吨/年,高瓦斯矿井不低于6万吨/年的规模,进行技术改造整合提高,逐步依法淘汰布局不合理、安全条件差、煤炭资源回收率低的小煤矿。本项目属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设计规模年产21万吨/年,因此项目建设符合地方总体规划要求。根据江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本项目采规模及设计采区回采率薄煤层87%、中厚煤层82%,各主要煤层含硫率0.19%1.77,各主要煤层灰份(Ad)19.1929.51,不属于限制开采的高硫煤、高灰煤。本项目所处区域不属于鼓励开采区、限制开采区、禁止开采区及重要矿产资源储备保护区,属于允许开采区。根据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印发的景德镇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本项目不属于限制及禁止开采类,属于允许类。与矿区规划环评协调性分析本项目所处矿区目前没有做统一的规划环评,但部分煤矿已通过环评审查,部分煤矿正在办理相关手续。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性分析江西省能源资源贫乏,能源保有储量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6%左右,华东六省能源资源总量中,江西占有量不足5%,但江西金属矿产资源丰富,重工业比重大,能耗高,更加剧了江西能源供求的矛盾。江西是煤炭调入省之一,随着江西省经济的发展,煤炭调入量将逐年增加。外省调入煤炭受运输条件的制约,也将日趋困难。为开发本省煤炭资源,发展地方煤矿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结合煤炭工业发展规划和省情,2008年要全力推进煤矿改建的立项审批工作。全省245处煤矿规划能力由30kt/a及以下改造提升至60kt/a以上煤矿已通过预核准,开始进入项目正式立项审批程序。仙槎煤矿扩界工程,不仅可以开发利用已探明的煤炭资源,缓和省内煤炭市场供需矛盾的紧张状况。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也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地方城市发展规划的协调性分析根据浮梁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以建筑陶瓷原料、建材非金属矿产开发和深加工为重点,安全发展煤炭产业,加快金属矿产开发,扩大矿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加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强化矿产资源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建设绿色矿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项目扩界符合地方城市发展规划。35(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1)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地形地质浮梁县境内以中低山、低山和丘陵为主,均属黄山、怀玉山余脉,总的趋势 为东西北三面高,三条山脉缓向西南低去,所以地形起伏变化较大,最高峰五股尖海拔1618.4米,最低点金竹坑海拔仅28米,境内最大相对高差1590.4 米。本区地层出露有前震旦系、二叠系、三叠系、第四系等。现由老至新简述如下:(1)前震旦系双桥山群(Ptsh4):岩性主要为灰绿、灰黄、青灰色的绢云母千枚岩、板岩、间夹变质砂岩,为一套巨厚浅海相轻变质沉积岩系,是本区褶皱基底的最古老地层,并有酸性基性岩脉侵入其中,常见石英脉穿插,厚度不详。(2)二叠系a、下统栖霞组(P1q):由灰、深灰、灰黑色薄一中厚层状灰岩、沥青质灰岩夹炭质泥岩组成,灰岩中夹燧石结核或团块,有时夹硅质岩。分布在矿区西部和南部外围,厚度200280m。b、下统茅口组(P1m):主要由灰、深灰色硅质岩、结晶灰岩、燧石灰岩组成。厚度50100m。c、上统龙潭组(P2l)官山段(P2l1):下部以灰白灰黑色粘土岩、泥岩、鲕状泥岩为主,含煤两层,即A1、A2,不可采,厚5080m。上部以灰白色粗砂岩为主,厚1030m。老山段(P2l2):中上部是厚度较大的粉砂岩与薄层细砂岩互层,夹23层薄层钙质砂岩。中下部是深灰色泥岩,粉砂岩夹薄层细粒砂岩,含煤12层(B3、B4),其中B4为局部可采煤层。厚60110m。狮子山段(P2l3):灰白色中粗砂岩,夹薄层细砂岩,底部有时见一层薄层含砾砂岩,厚1030m。上统长兴组(P2c):由灰白、青灰、肉红、淡紫红色厚层状结晶灰岩组成,局部为硅质灰岩,厚70150m。(3)三叠系:a、大冶组(T1d):灰白、浅灰、深灰、灰黑色薄一中厚层状,以泥质灰岩为主,厚300m左右,局部缺失。b、安源组(T3a):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厚440m。分为三段:峡口段(T3a2):底部由砂岩、砾岩、中粗砂岩、局部夹薄层粉砂岩组成;中部以细砂岩、含炭较高的粉砂岩、泥岩和煤组成;顶部是黑色泥岩,为本区的主标志层。该段含煤六层,编号为七1、七2、八1、八2、九1、十等。本段地层厚60180m。井坑山段(T3a3):底部为细砂岩、局部为中粒砂岩;中部以粉砂岩为主、夹薄层中粒砂岩或细砂岩;下部以数层厚度较大的粉砂岩与薄层细砂岩互层为主,含局部可采煤层五层,编号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二、十三煤层在仙槎井田发育较差,但在西部沿沟涌山矿区局部可采)等。全段地层厚160310m,往北东向变薄。蚂蜡山段(T3a4):下部以S8砾岩为主,为本区的主要标志层之一,上部以灰黑色、局部紫红色粉砂岩为主,常见鲕状粘土质泥岩,地层发育不全。本段最大厚度110m。(4)第四系(Q)以耕植土、亚砂土、冲积层、人工堆积为主。厚120m,一般为15m。本煤矿区为一个不完整的向斜构造,向斜轴走向为38。向斜西北翼大部分被F8逆冲断层组切割破坏,主要煤层(含下煤组)仅保存在-400米水平以下。向斜东南翼煤层保存完好。地层倾角一般在5080,浅部岩层倾角较陡,往深部和向斜轴部渐转缓;区内次一级的小型褶曲不发育。本矿区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本区岩浆岩不发育,地表未发现有岩浆岩出露。本区西部42孔、41孔见有岩浆岩侵入二叠系龙潭组B4煤层中,钻孔内没有发现岩浆岩侵入三叠系安源组地层,对主要可采煤层没有影响。气候、气象矿区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全县多年平均气温17.1。气温地域差异较大,山区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以一月平均气温最低,平均5.8;七月最高,平均29.7。极端最高气温为41.8,极端最低气温为-10.9。气温年较差值是24.1。矿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759.5mm,年最大降雨量2673.6mm,一日最大降雨量228.5mm,降雨集中在4、5、6三个月。年最大蒸发量1861.8mm。全年平均气温17.4,日最高温度41.8,最低-10.9,无冰冻期,全年最高气温集中在7、8两个月份,最低气温集中在1、2、12三个月份。水文浮梁县境内地表水资源丰富,年径流深平均值为949.9毫米,年总水量平均值为47.62亿立方米,人均占有地表水资源5024立方米,亩平均占地表水资源7292立方米,高于全国全省水平。境内水能资源蕴藏量为10.21万千瓦,可开发量为8.67万千瓦。主要河流有昌江、明溪河、建溪河、东河、南河、西河、北河等。昌江发源于安徽省祁门县境内,属饶河水系。在浮梁县由北向南越境而过,至景德镇市昌江区竟成镇青塘村出境,止于波阳县姚公渡,直注鄱阳湖。境域主流全长61公里,自祁门县城至波阳主河道平均坡降0.458。明溪河为昌江较大支流,又名储田水或梅湖水,河长28公里,流域面积105.6平方公里。储田至明溪口17公里。水出西坳府李家,流2公里于金家坞会另一藤溪岭水,流向东南,过纱冒石至储田桥纳柳溪水,经曲阿里、梅湖,至明溪口入昌江。建溪河旧称建师港,为昌江较大支流,流域面积215.1平方公里。源自西北香坑岭,经杨家塅、兴化过蛟潭与另一支出自安仁岭、流经胡宅的水汇合,然后流入昌江。车溪水有东西两支,东支发源于婺源西部鸡山,在婺源境内叫镇头水。乐平共库即是拦此河蓄水而成。西支叫涌山河,发源于浮、乐边界乐平一侧黄土坑一带。涌山河南流至古金山,与车溪水汇合,南流至厚田又纳入发源于科山界首的东岗河,南流至临港罗家,又纳入发源于乐河镇杨村的白石溪,南流至高畈转西向流经浯口,汇入浯溪水后西去杨溪村注入乐安河,全长65公里,集水面积609平方公里,乐平境内干流长42公里,集水面积340平方公里。最大洪峰流量为1220立方米秒。水位由共库调节。项目纳污水系为涌山河,即车溪水西支。项目所处区域周边村民的饮用水主要以自来水为主。据江西省煤田地质勘察研究院提交的江西省景德镇市仙槎煤矿(扩界)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资料,地层含水性分述如下:(1)第四系含水层:由残、坡积和冲、洪积层及老窑渣组成,是大气降水补给进入矿坑的良好通道,对浅部煤层的开采影响较大。(2)安源组煤系弱含水层:由粉砂岩、砂岩、泥岩、煤层和砾岩等组成。厚度一般830米。据抽水实验,单位涌水量为0.000660.0205l/s.m。经简易水文观测,岩性致密,消耗量微弱,水位无异常,且深部比浅部富水性更差,可视为相对隔水层。(3)大冶组灰岩含水层:由薄层中厚层状泥质灰岩夹薄层状钙质泥岩组成,厚度300米左右。单位涌水量为0.00005150.000495l/s.m,水质为HCO3-M g .Ca型水。在7线以西,由于构造的影响、涌山河的切割侵蚀,地表水体及地下水强烈交替的条件下,岩溶发育。一般岩溶发育标高在-42米以上,-200米以下深部开拓没有直接充水的威胁。(4)长兴组灰岩含水层:由浅灰、灰白和微紫红色的含硅质及结晶质石灰岩组成,厚度70150米。本层赋存条件复杂,3线以东为间接底板充水含水层,以西则断续为基底直接充水含水层。-400米以下岩性致密坚硬,岩溶裂隙不发育,富水性极弱,单位涌水量为0.00004530.000538l/s.m,水质为HCO3-Ca型水。深部开采时底板突水的可能性不大。(5)龙潭组弱含水层:由粉砂岩、砂岩、泥岩及煤层等组成,厚度130250米。含水性弱,主要是风化裂隙水和老窑积水,水量大小取决降雨量的大小和时间长短。本层可视为相对隔水层。(6)茅口组灰岩含水层:深灰色薄层-中厚层状的硅质灰岩夹薄层钙质粉砂岩组成,易风化成硅质碎块。水质为HCO3-Ca型水。该灰岩在向斜南翼,远离安源组煤系地层,对开采煤层无影响,在向斜北翼8线以西F8F25之间,直接为煤系底板,由于浅部岩溶发育,在开采向斜北翼煤层时应预防底板突水的可能性。(7)栖霞组灰岩含水层:深灰色,中厚层状,含燧石结核,成条带及团块状,并含有沥青及炭质,厚度250-380米,单位涌水量为0.12580.691l/s.m,水质为HCO3-Ca型水。该灰岩在向斜南翼,远离安源组煤系地层,对开采无影响。土壤该区域土壤为红壤,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动植物资源(1)植物资源植被覆盖率较高,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树为主,主要树种有杉木、马尾松、湿地松等。(2)动物资源矿区范围内未发现珍稀动物。社会经济概况浮梁县全县辖8个镇、9个乡:浮梁镇、鹅湖镇、经公桥镇、蛟潭镇、湘湖镇、瑶里镇、洪源镇、寿安镇、三龙乡、王港乡、臧湾乡、黄坛乡、兴田乡、江村乡、峙滩乡、勒功乡、西湖乡。共有4个居委会、158个行政村。总人口25.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89万人。浮梁是国家“浮红茶”、“商品粮、速生丰产林生产基地。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创立了一大批颇具特色的农业品牌产品,如浮瑶仙芝、瑶里崖玉、鹅湖大米、高岭野生蔬菜等。“浮瑶仙芝”在2003年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上获中国精品名茶博览会茶叶评比金奖。在工业方面,浮梁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依托景德镇市昌河汽车、华意冰箱、陶瓷退市进郊等产业优势,努力调整工业结构,大力发展以食品、建材、电子、陶瓷为主的工业,完善改造传统产业;有国讯通信、大千釉料、小龙酒业、华峰通讯、莲花彩印等民营企业。浮梁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金属矿种类主要有金、银、铜、锡、锌、镉,非金属矿种类有高岭土、瓷石、大理石、白云岩、萤石、耐火粘土、石英矿、煤矿。储量较大的金属矿分别是金(5342公斤)、钨(4.66万吨)、锡(4万吨)、铜(1.5万吨)、锌(2万吨),储量较大的非金属分别是高岭土(50万吨)、瓷石(520万吨)、大理石(2243万立方米)。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遍布全县各地。有国家文物保护单位1处“高岭土”古矿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古县衙、红塔、瑶里改编旧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双峰寺塔、蜚英坊等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6处。主要旅游景点(区)有:红塔古县衙文化博览区、高岭古陶瓷旅游风景区、省级瑶里自然 生态旅游区、金竹山寨风景区、南泊双龙溪风景区、玉田湖风景区、程家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项目区域没有传染病、地方病发病史,人群健康状况良好。项目排污口下游情况矿区废水排口下游无饮用水取水口,矿区范围内及周边无历史文化遗产、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和自然保护区。环境质量现状经过类比及现状监测,项目评价范围内的地表水、环境空气、地下水、土壤、噪声均能满足所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1)生态环境井田范围外延伸约1.0km范围内。(2)环境空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有关规定,考虑本地区域地形、主导风向、周边敏感点分布、环境空气评价等级,确定环境空气评价范围以煤场为中心,向东、西、南、北方向各外延2.5km所组成的25km2矩形区域。(3)地面水环境纳污水体涌山河上游500m至下游5000m范围内。(4)地下水环境根据评价等级,项目评价范围20 km2,根据矿区范围及监测布点,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约8 km2。(5)环境噪声煤矿工业广场场界外1m。(6)固体废物本项目的煤矸石属于第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依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要求,500m范围内不得有居民点。(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1)污染源分析废气生产运营期产生的环境空气污染源及污染物很少。主要有:原煤筛分场所、原煤及矸石外运装车点、原煤及矸石堆场等地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的扬尘;原煤及矸石在输送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矿井废气等。本项目地处山区,风速较小,原煤筛选、储煤场扬尘、装车点等产尘量较小,通过采用洒水防尘的措施后废气中粉尘浓度可降至1.0/立方米,对环境空气影响较小;矿井废气通过采用工作煤层预注水、喷雾洒水机水幕除尘措施可将废气中粉尘浓度控制在1.0/m以内;员工洗澡用的热水由空气源热水器提供;汽车进出运输道路全部沥青硬化并配洒水车一台。废水本项目改扩界工程的水污染源主要为新掘立井产生的井下涌水及新增矸石山的淋溶水,类比现有工程监测数据可知,矿井水中含悬浮物较多,主要以煤粉为主。本项目新增矿井地下涌水为新掘立井产生的涌水,水量为322m/h,7728m/d,经曝气氧化、投加PAC和PAM处理后约125m3/d回用于生产,约20m3/d用于洒水降尘,约7583m3/d过沟渠排放至涌山河,外排废水PH 8.5,CODCr 7mg/L,SS 2.0mg/L,COD去除率达到84%,SS去除率达到95%,水质满足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要求,同时也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要求。矸石堆场淋溶水产生量随降水量而变,与汇水面积、降雨量和地表径流系数等因素有关,矸石堆场在旱季和晴天无废水排放,雨天和雨季有少量废水外排。新建矸石堆场淋溶水汇水面积7850m2,矿区年降雨量1759.5mm,地面径流系数0.4,矸石场淋溶水量为78501.75950.4=5525m/a,在排矸场下方设拦矸坝,坝外设排水沟,将矸石淋溶水收集沉淀后作为矸石山的洒水降尘、降温用水。根据气象资料,矿区年最大降雨量2673.6mm,算出矸石场淋溶水年最大量为78502.67360.4=8395m/a,平均每个月700m,取淋溶水收集池容积175m。扩界后矿井生活用水量220t/d,生活污水排放量176t/d,对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后采用MBR+砂滤+消毒装置处理,CODCr、BOD5、SS、NH3-N排放浓度分别为90mg/L、15mg/L、60mg/L、15mg/L,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标准后,可用于草坪、绿地及农田的灌溉用水或者外排。噪声本项目工业场地噪声来源于本项目现有工业场地噪声来源于矿井钻孔及凿岩设备、通风机房、提升机房、水泵、空压机等,噪声值在85105dB(A)之间。固体废物本扩界工程仅仅是开采范围的变化,产能及生产人员保持原有不变,因此产生的固体废物总量不变。对矸石进行了浸出毒性监测,经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鉴别排矸场矸石不是危险废物,属于第类一般固体废物(检验报告见附件四)。固体废物处置:矿井生产运营期矸石销售给他人处理(销售协议见附件五,毒性浸出报告见附件四,放射性测试见附件二)。根据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2001)要求,本项目煤矸石CRa62.66Bq/Kg、CTh76.95Bq/Kg、CK526.6Bq/Kg。IRa=CRa/200=62.66/200=0.311I=CRa/370+CTh/260+CK/4200=62.66/370+76.95/260+526.6/4200=0.591.0可知本项目的煤矸石可做各类建筑主体材料及装修材料。生产废水处理污泥主要成分是煤粉101.65t/a,浓缩干化后掺入原煤外售。生活污水处理污泥自然干化后约123.75t/a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要求卫生填埋;生活垃圾363t/a交环卫部门处置。项目扩界工程污染物排放表 污染物项 目污染源单位产生量排放量废气矿井废气量万m/a3326400332640粉尘t/a203.33废水生产废水万m/a282.072276.7795生产废水CODCrt/a124.1119.37生活污水t/a5808058080生活污水CODCrt/a10.455.23生活污水NH3-Nt/a1.450.88SSt/a107.195.54固体废物矸石t/a105000生产废水处理污泥(干基)t/a101.650生活污水处理污泥(干基)t/a123.75123.75生活垃圾t/a363363(2)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矿区附近主要环境敏感目标的分布情况如下:(1)林地和植物:分布在矿区及其四周,主要树种有杉木、马尾松、湿地松等。(2)农田:矿区范围内无基本农田,矿区采矿不占用破坏农田。(3)地表水体:西北涌山河地面水水质要求为类,河水最大流量98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04立方米/秒,水流经年不干。井田污水经约7公里的沟渠进入涌山河(属车溪水)后,经约23公里汇入乐安河。废水排放口下游23公里到乐安河段无自来水或饮用水取水点。(4)矿区可能的塌陷范围内有原205省道通过,主要地面建筑物为矿区工业广场主立井、副立井、立风井、办公室等建筑以及矿区附近的仙槎村和仙姑村等的民房,移动盆地范围内无大型地表水体、铁路等环境敏感目标。(5)本项目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及森林公园等环境敏感点,不属生态敏感与脆弱区。(6)扩界后矿区矸石场周围500m范围内无居民点等敏感目标;炸药库设于矿井下,故未考虑环境敏感点与炸药库相对方位和距离。环境要素环境敏感点相对方位和距离规模环境功能与矸石堆场与矿界与主井大气环境矿区社区东南2056m东北紧邻东北219m1400户,6000人二类区仙槎村学校东南1997m东450m东990m师生员工约700人二类区仙槎村上村东南1738m北320m北320m156户,592人二类区仙槎村下村东892m北紧邻北紧邻127户、415人二类区仙槎村汪村东北2166m东北850m东北900m27户、110人二类区仙槎村刘备坞北1329m西北880m西北1165m7户、35人二类区仙槎村麻姑路西北791m西北750m西北1090m19户、65人二类区闵口村仙姑桥西南727m西260m西南1600m33户、138人二类区水环境涌山河西北300m小河类声环境厂界四周1m2类区(3)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大气环境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1)施工作业面和施工交通运输产生的扬尘;(2)场地平整形成的裸露地表、地基开挖、回填以及散状物料堆放等扬尘;(3)推土机、挖掘机及交通工具释放的尾气;公路施工过程中的沥青烟会对环境空气产生影响。有关研究表明,施工工地的扬尘60%以上是施工交通运输引起的道路扬尘。道路扬尘量的大小与车速、车型、车流量、风速、道路表面积尘量等多种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运输弃土车辆的道路扬尘量约1.37kg/(km辆),运输车辆在挖土和弃土区现场的道路扬尘量分别为10.42kg/(km辆)和7.2kg/(km辆)。挖土区和弃土区的道路扬尘污染比弃土运输途经道路的扬尘污染严重。本工程大部分项目施工现场距离村庄等敏感目标较远,总体来看施工期扬尘对村民影响较小。声环境施工阶段一般为露天作业,无隔声与消减措施,故噪声传播较远,对工业场地周围的影响较大。根据不同施工阶段的施工机械组合情况,结合类比资料,地面设施地基施工阶段夜间影响范围达377m,目前工业场地500m范围内无居民居住。为了防止噪声扰民现象的发生建设方应尽量避免地面设施地基夜间施工。水环境施工期废水主要来源于工程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其中工程施工废水包括施工机械冷却水及洗涤用水、施工现场清洗、建材清洗、混凝土浇筑、养护、冲洗等,这部分废水有一定量的油污、建筑垃圾和大量泥沙,这类污水的排放量及其污染物浓度与降雨量、工地地面状况有很大关系。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包括厨房、厕所、洗涤、洗澡等)含有一定量的有机物和病菌,废水中含BOD5、CODCr、NH3N等。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量约为150 L/d人,废水中污染物BOD5、CODCr、NH3-N浓度约为250mg/L、300mg/L、35mg/ L。另外,雨季作业场面的地面径流水,含有一定量的泥土和高浓度的悬浮物。对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经收集和处理后回用或者达标排放。固体废物固体废物如随意堆放将占压土地,雨水冲刷可能污染土壤和水体,大风干燥季节可能形成扬尘污染。施工期间多余的弃土弃方与井巷掘进矸石用于整平工业场地、修路等,少量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运送到指定地点统一处理,不会对环境产生明显影响。此外,施工期的岩土和煤矸石用于平整填高工业场地、填筑厂外公路路基等。营运期大气环境项目生产运营期产生的环境空气污染源及污染物很少。主要有:原煤筛分场所、原煤及矸石外运装车点、原煤及矸石堆场等地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的扬尘;原煤及矸石在输送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矿井废气等。由于本项目地处山区,风速较小,原煤筛选、储煤场扬尘、装车点等产尘量较小,通过采用洒水防尘的措施后废气中粉尘浓度可降至1.0/立方米;矿井废气通过采用工作煤层预注水、喷雾洒水机水幕除尘措施可将废气中粉尘浓度控制在1.0/m以内;员工洗澡用的热水改由空气源热水器提供;汽车进出运输道路全部沥青硬化并配洒水车一台,通过以上措施本项目废气对环境空气影响较小。声环境该工程建成投产后,厂界四周噪声值均有所增加,昼间增加了0.01dB(A)0.04dB(A),夜间增加了0.02dB(A)0.09dB(A)。厂界噪声值昼间在50.42dB(A)57.36B(A)之间,夜间在46.11dB(A)49.42dB(A)之间,均符合所执行的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的要求,无超标现象。水环境本项目的外排废水主要为无法全部利用完的矿井涌水,通过对涌水的水质进行监测表明,涌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主要以煤粉为主,涌水通过处理后可以满足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要求,且根据现状监测表明各断面的污染物现状监测值均低于所执行的标准(Pb、As、Cd和Cr6+等均未检出),单因子指数均小于1,说明涌山河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通过综合利用后,项目外排的废水虽然有由原先的6403m3/d增加到7583m3/d,但是废水中各项污染物浓度有所下降,且污染物排放总量比扩界前减少,因此,项目废水排放对涌山河的环境影响较小。在排矸场下方设拦矸坝,坝外设排水沟,将矸石淋溶水返回井下作为开采过程中及矸石山的洒水降尘,不外排。生活污水约176m3/d,采用MBR+砂滤+消毒装置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标准后,回用于绿化。因此,在采取以上环保措施后,扩界后项目废水可做到达标排放,对涌山河的环境影响较小。煤矿开采过程中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的主要源是井下涌水、矸石场淋溶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通过河道入渗而污染地下水。本项目矸石淋溶水、井下涌水均经过处理后部分回用于生产和农田灌溉,部分在雨季溢流达标排放;扩界后生活污水经MBR+砂滤装置处理后回用,不外排。项目废水中主要的污染因子为CODCr和SS,CODCr和SS经表土层过滤、吸附后,进入地下水的量极少,因此项目污水的排放对区域浅层地下水水质影响较小。根据项目地下水水位的监测点数据及附图,地下水(潜水层)水位总体与地形及降水相关。根据监测点(井)多年的使用经验,监测点(井)并未因矿山开采而影响其使用功能。项目井下涌水量(6528m3/d),影响漏斗半径约450m,计算可知井下涌水中心水位降深小于1m,因此对水位下降影响不大。固体废物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煤矸石、生产废水处理污泥、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污泥。煤矸石销售给他人处理(销售协议见附件五,毒性浸出报告见附件四,放射性测试见附件二);沉淀池的水处理污泥,主要是成分是煤粉,浓缩干化后掺入原煤外售;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活污水处理污泥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要求卫生填埋。通过以上措施,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堆周围的环境影响较小。本项目煤矸石属一般固废,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进行暂存和管理,矸石堆场应有防流失措施。(4)污染防治措施1.废气防治措施本项目的环境空气污染源主要有:原煤筛分场所、原煤及矸石外运装车点、原煤及矸石堆场等地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的扬尘;原煤及矸石在输送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矿井废气等。本项目地处山区,风速较小,原煤筛选、储煤场扬尘、装车点等产尘量较小,成品煤进入储煤仓堆放,运输道路硬化,各原煤转载点、矸石堆场设置洒水降尘系统,施通过采用洒水防尘的措施后废气中粉尘浓度可降至1.0/立方米,矿井废气通过采用工作煤层预注水、喷雾洒水机水幕除尘措施可将废气中粉尘浓度控制在1.0/m以内,均可满足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表4、表5中颗粒物无组织排放浓度要求。员工洗澡用的锅炉废气,改用空气源热水器提供热水;进出运输道路全部硬化并配洒水车一台。2.废水防治措施本项目的外排废水主要为少量无法全部利用完的矿井涌水,通过对涌水的水质进行监测表明,涌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主要以煤粉为主,涌水通过处理后可以满足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要求。在排矸场下方设拦矸坝,坝外设排水沟,将矸石淋溶水返回井下作为开采过程中及矸石山的洒水降尘,不外排。生活污水约176m3/d,采用MBR装置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标准后,回用于绿化。因此,在采取以上环保措施后,扩界后项目废水可做到达标排放,对涌山河的环境影响较小。本项目COD排放量为24.6t/a。3.噪声防治措施本项目主要的噪声设备包括通风机房、提升机房、机械车间等机械设备噪声及公路、铁路运输噪声。环评建议企业采取如下措施:(1)采购时选择高效低噪音设备,并在安装时增加必要的隔声降噪措施;(2)在风机进、出气口(或管道上)安装消声器,并在风机的机壳、电动机、基础振动等部位采用隔声罩进行隔声,将整个风机用密闭的隔声罩包围起来;(3)在全厂范围内搞好绿化,营造乔木、灌木和草皮相间的林带,以利吸声降噪;(4)加强管理,降低人为噪声。从管理方面看,应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加强设备的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杜绝因设备不正常运转时产生的高噪声现象;加强职工环保意识教育,提倡文明生产,防止人为噪声;物料及产品的运输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避免夜间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对于厂区流动声源,要强化行车管理制度,设置降噪标准,严禁鸣号,进入厂区低速行驶,最大限度减少流动噪声源。4.固体废物处置措施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煤矸石、生产废水处理污泥、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污泥。煤矸石销售给他人处理(销售协议见附件五,毒性浸出报告见附件四,放射性测试见附件二);沉淀池的水处理污泥,主要是成分是煤粉,浓缩干化后掺入原煤外售;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活污水处理污泥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要求卫生填埋。通过以上措施,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堆周围的环境影响较小。本项目煤矸石属一般固废,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进行暂存和管理,矸石堆场应有防流失措施。5.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1)针对主要含水层(段)建立地下水动态观测系统,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水害预报,制定相应的“探、防、堵、截、排”综合防治措施。(2)开采前调查清楚老窑积水情况,并疏干上部老窑和老采空区积水,严禁顶水采煤。对仙槎河附近的塌陷区(即洪水可淹没地段),先行开挖清除15米浮土,填入高粘性的粘土,每50厘米压实一次,并形成地表坡度25,以预防大的矿坑充水。(3)回风顺槽及巷道接近断层或钻孔时必须采取探放水措施。(4)井下各水平建立了符合煤矿安全规程(2009年版)要求的排水系统,配备水泵,采区机械排水。水仓容量按容纳8小时正常涌水量设计。(5)对可疑地段必须认真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水原则,探放水必须查明老窑水体的位置、范围、水压和积水量,认真编制探放水设计,制定并采取包括防止气体中毒窒息在内的探放水安全技术措施。(6)排至地面的地下水,必须妥善处理,避免倒渗井下。生产废水澄清后尽量回用于矿山生产及下游农田灌溉。(7)每个采掘工作面开工前,矿井必须组织防治水安全技术论证,若采掘工作面在推进过程中可能遇到导水断层时,应事先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8)断层处矿山应按照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的要求留设防水煤柱,防止老窑水溃入井下;留足边界煤柱,不越界开采。(5)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矸石堆场下端修拦截坝、截洪沟等设施,防止矸石堆场发生垮塌。服务期满后及时对煤矸石临时堆场等场所进行生态恢复,防治水土流失。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和防治系统;实行防灾预案制度,建立抗灾救灾机构,制定临灾应急措施。防止瓦斯爆炸的根本措施是防止瓦斯的积聚和引燃,采取的主要措施如下。 加强采掘工作面的通风。井下各采掘工作面及其它有瓦斯涌出的地点均按规定配有足够的风量和适宜的风速,以冲淡和排除井下涌出的瓦斯。井下采掘工作面均采取独立通风。 生产过程中必须及时处理局部积聚的瓦斯:可采用隔离法、分支通风法、导风法、压风法等;对采煤工作面上的隅角或采空区积聚瓦斯的处理,可采用加强通风法、使用水封喷雾装置、隔绝法等处理方法。 杜绝火源:加强电器设备管理,井下所有电器设备的选用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防止电器火灾的发生;严格执行“放炮操作规程”,推广先进的爆破技术;加强掘进工作面瓦斯管理,实现掘进安全装备系列化;严禁将易燃物品和点火工具带入井下,禁止在井下及井口房使用明火。 回采工作面配备移动瓦斯抽放系统,抽放瓦斯工作,必须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执行,确保抽放系统安全可靠。 搞好矿井瓦斯监测和预报:矿井采用集中监测监控和个体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设置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配备相应的便携式个体瓦斯监测仪。 生产中,加强通风管理,保证所有场所有足够风量,并配备专职瓦检员,定时定点和巡回检测,并在作业地点和主要风道口设瓦斯检测牌板;废弃的巷道和盲巷要及时封闭,并挂牌说明。 考虑瓦斯的综合利用。仙槎煤矿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通过强制通风、安装甲烷传感器等瓦斯防治措施,确保矿山的瓦斯排放浓度可达到煤层气(煤矿瓦斯)排放标准(GB21522-2008)要求,加强电气设备管理、安装风电、瓦斯电闭锁装置,保证矿井安全监控系统正常运行等措施,可有效控制瓦斯和煤尘爆炸风险矿井在今后的采掘过程中应加强生产地质工作,及时收集相关瓦斯地质资料,对矿井瓦斯地质图进行修正和完善。矿井在日常安全生产过程中应加强现场安全管理,高度重视矿井通风瓦斯管理并采取必要的防范瓦斯措施,确保安全生产。针对煤矿透水风险,可以采取以下的防范措施:(1)加强技术管理,尽可能掌握老窑采空区的分布情况,并在井上下对照图、采掘工作面上标注积水范围及外缘标高,以便掌握该矿的水患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2)抓好井下排水系统的建设,确保有足够的排水能力。(3)抓好井口位置的选择及地面排水设施的建设,认真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4)重点研究矿井地质结构,采用各种勘探手段摸清断层、钻孔及其与含水层的联系,含水层水量情况,有针对性采取防范措施,提高矿井抗灾能力。爆破材料风险防范措施(1)对炸药和爆破器材等化学危险品的运输、贮存和使用,公安部门有明确严格和规定。在管理上严格执行公安部的有关规定,炸药和爆破器材经公安部门批准后才能外购,对炸药实行专车运输、专人监车;贮存时设专用仓库,由专人看管;发放时有专人登记管理,使用过程建立使用量的记录档案,防止炸药的流失,那么炸药的运输、贮存和使用安全是完全可以确保的。(2)根据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有关要求,购买爆破器材和单位应凭有效的爆破器材供销合同和申请表向分安机关申领“爆破物品运输证”。道路运输时车厢的黑色金属部分应用木板或胶皮衬垫(用木箱或纸箱包装者除外),汽车排气管宜设在车前下侧,并应配带隔热和熄灭火星的装置。运输路线按分安部门指定路线行驶。(3)炸药库有专人管理,实行24小时双岗值班。库房安装排气扇,配备灭火器,爆破器材分库存放,库房之间保持安全距离。(4)专人主管哑炮处理,凿岩前必须检查工作面上有无哑炮,有哑炮时则必须处理之后方可凿岩,严禁沿残眼打孔。(5)制定盲炮处理责任制,出现盲炮当班处理,当班无法处理的盲炮,加班时要交代清楚,有记录,并上报主管部门。(6)采用火雷管起爆时,应保证导火线有足够的长度,以确保人员撤离时间。(7)炸药和起爆器材的存储、运输、加工等工作严格遵守爆破安全规程中的有关规定。(8)爆破工作必须由经过专门培训、持有爆破许可证的工人进行。有毒气体的防治措施(1)优选炸药品种和严格控制一次起爆药量(2)控制炸药的外壳材料重量(3)保证炮孔堵塞长度和堵塞质量(4)采用水封爆破或放炮喷雾(5)采用反向起爆方式本项目的原煤含硫量较低,产生的煤矸石已经签订了外销协议,购买方会定期运走,主要为临时堆放,因此本项目的煤矸石堆场矸石存量较少,通过洒水降温等措施减少煤矸石氧化发热,因此本项目矸石堆场的自燃可能性较小。矿区可能塌陷范围内有原205省道、矿区工业广场主立井、副立井、立风井、办公室等建筑以及矿区附近的仙槎村和仙姑村等的民房,矿山的设计与开采应符合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煤行管字2000第81号)中的相关要求,采取不开采村庄下方煤层及在周边预留安全矿柱措施,确保不发生塌陷和疏漏等环境风险事故;通过预留井田境界煤柱、断层煤柱等永久煤柱和井筒、工业场地、矿区范围内的村庄等保护煤柱,有效避免或减轻地下开采造成的地表变形、塌陷和沉降;对局部地区可能出现的轻度裂缝,采用粘土填堵,较大裂缝采用水泥砂浆填注等方式防护;对采空区、塌陷区设立明显标志,禁止人、畜进入。同时,加强矿区的水文地质调查,以防止盲目开采导致滑坡、地表塌陷等事故发生。(6)环境经济损益分析以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所提污染治理措施来估算出该项目环境保护投资。其中所列一次性环保投资439.15万,占工程总投资2146.74万元的20.46%。项目环境保护投资类别序号污染源治理设施治理费用(万元)废气1井下粉尘废气净化系统15废水1矿井涌水水处理设施202生活污水MBR+砂滤+消毒203矸石场渗滤液收集回用10噪声1设备噪声选用低噪声设备,采取隔声、消声措施30固废1固体废物煤矸石场20其它1各排污管道152人员培训3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