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数据整理、汇总操作手册一、 背景与目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成果是建立或更新森林资源档案,制定森林采伐限额,进行林业工程规划设计和森林资源管理的基础,也是制定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林业发展规划,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指导和规范森林科学经营的重要依据。确保调查成果的完整、真实、可靠,按照统一的要求整理和完善各区县调查成果数据,是最终完成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工作的重要环节。在全省各区县调查成果的基础上,构建全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数据库是建设升级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目前,全省各区县已基本完成第三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形成了二类调查小班区划图,每个小班都有对应的资源建档信息,已经完成区县内部拼接,形成完整二类小班区划图数据。需要在此基础上,对各区县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包括小班区划图的图形数据检查、修改、整理,形成各区县完整的、与相邻区县边界吻合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区划图,编制各区县各乡镇的各类森林资源专题图件,进行县级数据组织。通过格式转换,为省厅提供符合省厅信息中心要求的成果数据。为确保全省各区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数据整理、汇总工作的顺利开展,规范技术方法,明确工作重点与内容,合理安排进度,确保按时保质完成。特制定本工作方案,规定工作基础、具体流程、主要环节、明确任务的目标。二、 基础知识与约定1. 小班拼接图: 全区县拼接成一个图层的森林资源二类小班区划数据,Viewgis中一般指layer的面状图层文件。2. 资源建档数据:省厅统一下发的森林资源数据属性表。3. 文件夹名称:对于多级文件夹,本手册将用反斜杠“”来隔开两级文件夹的名称,如A文件夹下的B文件夹用“AB”来表示。4. 区县代码:在开展本次工作前请各区县确认本区县的行政区划代码,在本文后面各章节中将采用“区县代码”来表示其行政区划代码。5. 数据年度:在开展本次工作前请各区县确认数据调查年度,包括区划年度和资源建档年度,在本文后面各章节中将采用“年度”来表示其年度值。6. 菜单定位说明:本手册通常用“”来连接两级菜单,如“文档打开文档”,表示在“文档”菜单栏下选择“打开文档”菜单项。三、 工作基础1.2.3.3.1. 硬件设备1) 计算机推荐配置:便携式,CPU2.5GHz, 内存2GB,硬盘160GB, 操作系统 windowsXP 。3.2. 软件基础2) ViewGIS 3.03) FoxPro 6.04) Excel 2003以下版本3.3. 数据基础本次工作需要各县具备如下各项数据:1) 县(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数据(全县拼接图、省资源站提供的最新资源建档数据)2) 全省县级行政区划界数据。3) 全县基础地理数据(2004年已组织好用于Viewgis森林资源查询系统运行的全套数据)4) 制图模版、代码库转换模版等四、 工作流程1.2.3.4.4.1. 工作基础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数据整理、汇总工作的基础是各区县开展二类调查区划后形成的全区县拼接图数据和经过省厅汇总下发给各区县的森林资源建档数据。小班拼接图是一个多边形图层,其范围应该是已经完整覆盖了一个区县的辖区,且已经处理了区县内部各乡镇之间、林场与地方的接边问题。4.2. 成果说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数据整理、汇总工作的目标有两个。一是为省厅提供完整的二类调查区划成果数据;二是为区县制作各类专题图件,组织包括基础地理数据在内的多种数据,更新早期的森林资源查询系统的运行数据。4.3. 总体流程本次工作主要包括10步骤,其中需要执行两次数据检查与处理,共可以归纳为9个环节,其总体流程如下图所示:数据整理也是开展本次工作的准备环节,主要目的是规范用于开展本次工作的各类数据,通过建立统一目录、规范命名,便于过程数据管理,确保后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数据检查与处理是进行整理和汇总的基础,主要是检查并处理小班拼接图数据中的存在内部逻辑错误,生成完整、合乎逻辑的小班区划数据。区县边界提取环节是对经过检查和处理后的区县小班拼接图提取边界,形成区县边界,用于与相邻区县之间进行边界汇总与调整。区县边界调整是将相邻区县的数据进行叠加,根据一定的原则处理重叠和相离的部分区域,使各区县边界之间达到无缝拼接的效果;各区县在新形成的边界里修改小班拼接图。边界提取是对经区县边界调整后形成的小班拼接图进行各级边界的提取的过程。制图环节包括设置图层显示参数,添加制图要素,形成各类专题图件,最终打印输出等工作。数据组织是根据森林资源查询系统的要求组织各类成果数据,建立数据索引,共森林资源查询系统运行。数据格式转换是根据省厅的要求,将各类成果数据由ViewGIS的Layer格式转为ArcGIS的Shape格式。提交成果数据是按照要求向省厅提交成果数据。五、 主要环节1.2.3.4.5.5.1. 数据整理1.2.3.4.5.5.1.1. 建目录体系选择剩余空间比较多的硬盘分区建立如下图所示的文件夹:5.1.2. 全县拼接图整理l 拷贝全县拼接图和资源档案库到“0原始数据拼接图”文件夹下。l 根据全县拼接图文件名命名规范修改全县拼接图和资源建档数据名称,如武平县的县代码为350824,数据年度为2010年,小班拼接图文件分别为:35082410A00.lay和35082410A00.dbf。5.1.3. 接边边界的整理l 拷贝省厅或市局下发的本区县边界到“0原始数据接边边界”文件夹下。l 根据全县各类成果文件命名规则(交省厅成果)修改边界图层数据名称,如武平县的县代码为350824,数据年度为2010年,县边界的图层类别02、图层类型为A,因此武平县的边界图层数据名称为3508241002A.lay和3508241002A.dbf。5.1.4. 制图模版整理l 拷贝培训班提供的各类制图模版到“0原始数据模版”文件夹下。5.1.5. 代码库整理l 拷贝培训班提供的代码库文件到“0原始数据代码库”文件夹下。5.2. 数据检查与处理数据检查与处理是本次工作最为费时费力的环节,检查对象主要是小班拼接图。小班拼接图的检查与处理包括基本检查、小班边界检查以及图数对应检查。5.2.1. 数据准备和数据备份说明从“0原始数据拼接图”文件夹拷贝“区县代码年度A00.lay”和“区县代码年度A00.dbf”文件到“1过程数据0调整前拼接图”文件夹下。在开展检查和处理工作前,还有一点必须强调,由于检查和处理可能需要若干天才能完成,而且涉及多项具体的工作,为避免数据意外丢失,应注意经常保存和备份。拼接图的备份文件可以根据全县拼接图文件名命名规范中规定,通过增加末尾的版本号来区别数据的先后顺序。每次备份后,后续的工作都要在最新版本的数据上进行。5.2.2. 基本检查(1) 最小距离检查目标:确认小班拼接图的最小距离不大于0.5米。检查步骤:a) 打开“1过程数据0调整前拼接图区县代码年度A00.lay”文件;b) 鼠标移动到“图层控制栏”上显示“区县代码年度A00.lay”图层的位置,用右键点击图层。c) 选择菜单“图层显示参数”。d) 如果“最小距离”大于0.5米,则修改为0.5,如果小于0.5米且大于0.01米则,修改为0.01米。e) 保存图层。(2) 坐标系和投影检查检查目标:确认小班拼接图的坐标系为北京54坐标系,投影为3度带。检查步骤:f) 打开“1过程数据0调整前拼接图区县代码年度A00.lay”文件;g) 菜单选择“地图匹配投影转换”。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检查其“原图投影”是否为“GK三度带”。如果是,则表示拼接图的北京54坐标系,投影为3度带;如果不是,则应该进行投影变换,从而使坐标变为北京54坐标系,投影为3度带。5.2.3. 小班边界检查小班边界检查主要是消除在前期工作中,因各种缘故产生的小班边界和多边形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空间数据本身逻辑错误,有些则是与森林资源管理的原则不相符,需要在此排除这些问题才能顺利开展后续的数据整合汇总工作。检查主要包括清除重合线、悬挂点检查、自相交检查、折角检查、细小多边形检查以及吊葫芦多边形检查等。(1) 清除重合线目标:清除小班拼接图中线重合的情形,减少异常多边形的产生。步骤:a) 选择菜单“拓扑关系全相交”b) 选择菜单“拓扑关系结点坐标整理”c) 选择菜单“拓扑关系清除重合线”说明: 在执行完成步骤a)、b) 一次后,应该多次执行c)步骤,以确保重合线被清楚的比较彻底 在执行多次c)步骤后,可以酌情考虑选择菜单“编辑重叠线查询”来查找重叠线,该功能可以提醒还有多少重叠线,并能通过F2、F3快捷键进行定位,并进行处理,直至查询结果提示“共有重叠的现有:0”为止。 完成重合线处理后,可能在部分多边形中会出现关键字丢失的情形,因此应重新从备份的图层中获取关键字并回填到处理后的图层中。(3) 悬挂点检查目标:通过检查悬挂点,找出未闭合的多边形,并进行处理。步骤:a) 选择菜单“编辑图层要素选择悬挂点查询”b) 通过F2、F3快捷键进行定位,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编辑修改悬挂点。说明: 如有必要,可以考虑重复执行以上步骤,直至查询结果提示:“共有:0个悬挂点”。(4) 自相交检查目标:检查自相交的线,并进行处理。步骤:a) 选择菜单“拓扑关系自相交查询”。b) 通过F2、F3快捷键进行定位,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编辑修改自相交的线。说明: 如有必要,可以考虑重复执行以上步骤,直至查询结果提示“共有:0条线有自相交,交点个数为0”。(5) 折角查询目标:检查小班边界线是否存在尖角,并进行处理。步骤:a) 选择菜单“:编辑折角查询”b)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将“60”改为“30”。c) 通过F2、F3快捷键进行定位,并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有必要编辑修改检查到的线。说明: 一般的,多边形边界的尖角属于数据采集过程中存在的绘制问题,应予以修改。(6) 细小多边形检查目标:检查小班拼接图上是否存在面积小于100m2的细小多边形,并进行处理。步骤:d) 选择菜单“编辑要素特征值选择查询”e)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按如下参数选择:f) 通过F2、F3快捷键进行定位,并根据具体情况编辑修改多边形。说明: 面积参数可以根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规程的具体要求改为500或1000。(7) 吊葫芦多边形处理目标:检查小班拼接图上是否存吊葫芦多边形,并进行处理。步骤:a) 选择菜单“拓扑关系吊葫芦多边形检查”b) 通过F2、F3快捷键进行定位,并根据具体情况编辑修改多边形。说明: 此类问题必须全部处理完,否则会导致后面数据格式转换出现异常,无法成功转成ArcGIS的Shape文件。 如有必要,可以考虑重复执行以上步骤,直至查询结果提示“共有:0个吊葫芦多边形”。5.2.4. 关键字检查图形关键字是连接图形和属性数据的唯一桥梁,关键字的正确与否关系到属性数据能否正确与图形进行挂接,从而保证图数的一致性。关键字检查包括无关键字检查、关键字长度检查、各级关键字检查等步骤。在进行关键字检查之前,须先定义关键字长度,具体步骤为:a) 确认进行关键字检查的图层为当前图层b) 设置选择菜单“参数设置关键字参数定义”,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按如下参数设置关键字参数:(1) 无关键字检查目标:检查小班拼接图没有填写关键字的多边形。步骤:a) 选择菜单“地图查询关键字查询要素”b)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直接点击确定。c) 通过F2、F3快捷键进行定位,填写多边形的关键字。说明: 如果所有的多边形都已经填写了关键字,则在弹出的框中显示“共有0个要素关键字为”,则通过此项检查。(2) 关键字长度检查目标:检查小班拼接图中的所有多边形关键字是否符合“关键字参数定义”的长度。步骤:a) 选择菜单“图形操作定长要素关键字关键字长度检查”。b) 如有对话框弹出并且提示“共有?个要素关键字长度非法”,则点确定,然后用F2或F3键检查,并修改关键字。如没有对话框弹出则说明所有多边形关键字均符合“关键字参数定义”的长度。(3) 重复关键字检查目标:检查小班拼接图中是否存在林地重复关键字。步骤:a) 选择菜单“地图查询定制有效关键字查询”。b) 用F2或F3键检查林地的相同关键字,酌情进行关键字修改。(4) 各级关键字检查目标:检查小班拼接图中的所有多边形关键字的各级代码填写是否正确。步骤:a) 参考本手册“5.5边界提取”中各个步骤分别提取乡、村、林班界, b) 检查乡、村、林班界是否正确并修改关键字检查提取出来的乡、村、林班界是否正确。如果发现某段乡、村、林班界不正确,则修改小班拼接图中的相应多边形的关键字。c) 在修改完成后再重新执行以上步骤,重新生成乡、村、林班界并检查修改关键字,直到各乡、村、林班的边界正确无误为止。5.2.5. 图数对应检查图数对应检查主要是检查小班拼接图中是否存在有图无数或有数无图的情形。在进行本项检查前,应确认小班拼接图数据已经通过关键字与资源建档数据关联起来,如果没有关联请执行如下步骤:a) 鼠标移动到“图层控制栏”上显示小班拼接图的位置,用右键点击小班拼接图图层。b) 在弹出菜单中选择 “建立数据库接口”c) 在弹出的对话框“关键字段设置”中:选择“数据库”按钮,查找并选择与小班拼接图对应的资源建档数据;点中“关键字段”按钮,先选择“CLDX”;单击“确定”关闭对话框。(1) 要素无数据库记录对应目标:查询小班拼接图中无对应数据库记录的要素。步骤:a) 选择菜单“地图查询有效关键字无属性记录查询”b) 通过按F3键逐个检查,检查输入关键字是否有误。说明: 一般要求小班拼接图中的各个要素都要有数据库记录与之对应。(2) 数据库记录无要素对应目标:查询小班数据库中没有要素对应的数据。步骤:a) 选择菜单“视窗数据库窗口”。b) 在数据库窗口中执行“查询无要素纪录”,没有对应地块的纪录将会用绿色标记。c) 执行“视窗平铺”d) 用鼠标点击与被标记记录的代码大致相同的有要素对应的纪录,确定该记录的大致位置,检查这条记录是否应该有对应的地块,如果有则修改对应地块的关键字。说明: 可以执行“文档保存标记记录”保存查询结果为dbf文件,拿到别的数据库系统中分析。 根据二类调查规定,如查中的记录为非林地或无需要图上体现的小块小班,则可以不继续对该记录进行分析处理。5.3. 区县边界提取区县边界提取是对经过检查和处理后的小班拼接图提取边界,形成区县边界,用于与相邻区县之间进行边界汇总与调整。主要步骤为:a) 根据多边形关键字定义边界特征值对小班拼接图执行“图形操作定长要素关键字面关键字求边界特征值”,通过边界两边的多边形确定边界的等级值。对小班拼接图执行“地图制作特征值绘图”,用不同的颜色分类显示不同等级的边界。b) 提取生成区县界对小班拼接图执行“编辑要素特征值选择查询”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线特征值”修改“特征值”使特征值=0.对小班拼接图执行“图形操作选取要素成图”,指定保存路径为:“1过程数据1调整前区县界”命名为:区县代码年度02A。对生成的区县界图层执行“图形操作线相邻合并”和“拓扑关系生成多边形”。保存提取生成的区县界图层。5.4. 区县小班数据调整1.2.3.4.5.5.1.5.2.5.3.5.4.5.4.1. 提交区县边界提交上节生成的“1过程数据1调整前区县界”文件夹下的“区县代码年度02A.lay”数据,供省厅统一组织进行区县界调整。5.4.2. 区县边界合并调整步骤:a) 拼接。合并两个相邻区县边界图层,检查边界是否存在重叠及遗漏部分。依据省厅规定的调整原则确定两县之间的公共界。b) 上交公共界及设区市界,由省厅人员拼接为市界。c) 全市界拼接完成后形成新的区县边界下发给各区县,各区县将新的区县界保存在“1过程数据1调整后区县界”文件夹下,图层文件命名为“区县代码年度02A.lay”。5.4.3. 小班拼接图调整目标:根据调整后的区县边界调整小班拼接图。步骤:a) 拷贝“1过程数据0调整前拼接图”文件夹下的最新版本小班拼接图文件到“1过程数据3调整后拼接图(代码)”文件夹下,对图层文件名中的版本号部分加1。b) 打开“1过程数据3调整后拼接图(代码)”文件夹下的小班拼接图c) 去除小班拼接图各县外界选择菜单“编辑要素特征值选择查询”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线特征值”修改“特征值”使特征值=0.选择菜单“编辑删除特征值选择结果”。d) 打开“1过程数据1调整后区县界”文件夹下“区县代码年度02A.lay”图层文件e) 复制d)步骤打开的图层的所有线条,并粘贴至小班拼接图。f) 线延伸、处理各结点综合运用菜单“拓扑关系所有线延伸”、“编辑图层要素选择悬挂点查询”、“拓扑关系结点坐标整理”以及工具“删除”处理小班拼接图数据,使小班拼接图生成闭合的多边形。g) 重复“5.2数据检查与处理”的各项内容,小班拼接图数据是否正确,并修改。h) 从较早版本的小班拼接图获取关键字,并检查无关键字及未连数据库的关键字。打开“1过程数据0调整前拼接图”文件夹下最新版本的小班拼接图文件;设置步骤b)打开的小班拼接图为当前图层设置“0调整前拼接图”文件夹下的小班拼接图为“与当前图层相关”;用鼠标邮件选择当前图层,并在弹出菜单中选择“获取相关图层属性”。i) 关键字检查对已打开的两套小班拼接图分别建立数据库接口,以小班号为工作字段,重连数据库。分别对两个图层执行“地图制作工作字段绘图”。检查两个图层对应位置的图斑颜色是否统一,如不统一则可能存在回填关键字错误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和修改。直至两个图层颜色统一。5.4.4. 各级边界线型定义目标:对小班拼接图定义区县、乡镇、村、林班、大班以及小班界线型。步骤:a) 打开“1过程数据3调整后拼接图(代码)”文件夹下的最新版本小班拼接图文件。b) 设置复合图为“制图方式”,并选择显示图例。c) 通过图例修改的各级边界的线型,各级边界线型样式见下表。特征值边界等级线型线型宽度主元长度辅元长度颜色样式0县界或外围界第6行第5列9230(128,0,0)1乡界第7行第5列3130(128,128,0)2村界第7行第3列4315(255,64,255)3林班界第1行第4列12020(0,0,255)4大班界第7行第5列63010(0,128,0)5小班界第1行第4列1120(255,64,64)d) 保存图层。5.4.5. 代码实码转换目标:将小班拼接图连接的属性数据表中各类代码转为实码,便于查询系统运行。步骤:a) 拷贝“1过程数据3调整后拼接图(代码)”文件夹下的最新版本小班拼接图文件(做过“各级边界先行定义”的小班拼接图)到“1过程数据3调整后拼接图(实码)”文件夹下。a) 把“0原始数据代码库”文件夹下的“cod.cod”和“fld.fld”复制到“1过程数据3调整后拼接图(实码)”文件夹下b) 把小班拼接图对应的接图数据库、cod.cod和fld.fld文件名前缀均改为与小班拼接图文件名前缀相同。c) 打开小班拼接图图层,重新与对应的接图数据库连接。d) 保存图层,关闭图层。e) 重新打开小班拼接图图层,在打开的时候系统将自动进行代码实码转换。f) 保存图层。g) 在资源管理器里打开“1过程数据3调整后拼接图(实码)”文件夹,删除原来的接图数据库,修改新生成的数据库名称前缀小班拼接图文件名前缀相同。h) 打开小班拼接图图层,重新与对应的接图数据库连接。i) 保存图层,关闭图层。说明: 以上步骤没有将树种组成转换为实码,如需要对树种组成进行转换,可通过在VFP下运行“程序树种组成代码转实码”文件夹下的运行“szzcsm.PRG”来完成,此时转换后的数据表将生成一个新的dbf文件,需要将拼接图重新与这个文件进行数据库挂接。5.4.6. 界内小班成果整理目标:将经过调整后的小班拼接图整理形成界内小班图数据5.4.6.1. 小班拼接图整理(代码)a) 从“1过程数据3调整后拼接图(代码)”文件夹拷贝最新版本的小班拼接图到“2成果数据调整后数据Lay代码”文件夹下。b) 修改小班拼接图名称为“区县代码年度10A.lay”c) 修改对应的属性数据表名称与小班拼接图名称相同“区县代码年度10A.dbf”d) 在ViewGIS打开“区县代码年度10A.lay”,建立数据库接口,数据库选择为“区县代码年度10A.lay”,关键字段选择为“CLDX”。5.4.6.2. 小班拼接图整理(实码)a) 从“1过程数据3调整后拼接图(实码)”文件夹拷贝最新版本的小班拼接图到“2成果数据调整后数据Lay实码”文件夹下。b) 修改小班拼接图名称为“区县代码年度10A.lay”c) 修改对应的属性数据表名称与小班拼接图名称相同“区县代码年度10A.dbf”d) 在ViewGIS打开“区县代码年度10A.lay”,建立数据库接口,数据库选择为“区县代码年度10A.lay”,关键字段选择为“接图关键字”。5.4.7. 界外小班图处理目标:获取区县界外的小班数据,形成单独的图层。步骤:a) 打开“1过程数据0调整前拼接图”文件夹下的最新版本小班拼接图b) 打开“1过程数据1调整后区县界”文件夹下“区县代码年度02A.lay”图层文件c) 以“区县代码年度02A”为当前图层,小班拼接图为当前图层的相关图层d) 根据当前图层的范围进行数据内剪裁。e) 另存被剪裁结果中的小班拼接图层,另存路径为“2成果数据调整后数据Lay代码”,文件名命名为“区县代码年度11A”。f) 重新连接属性数据库。g)5.5. 边界提取1.2.3.4.5.5.1.5.2.5.3.5.4.5.5.5.5.1. 区县边界提取目的:提取区县界。步骤:a) 打开“2成果数据调整后数据Lay代码”文件夹下“区县代码年度10A.lay”图层b) 菜单选择“图形操作定长要素关键字面关键字求边界特征值”。c) 菜单选择“地图制作特征值绘图”。d) 菜单选择“编辑要素特征值选择查询”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线特征值”修改“特征值”使特征值=0。e) 菜单选择“图形操作选取要素成图”,指定保存路径为:“2成果数据调整后数据Lay代码”,命名为:“区县代码年度02A”。f) 设置“区县代码年度02A”为当前图层。g) 菜单选择“图形操作线相邻合并”和“拓扑关系生成多边形”。h) 双击该多边形,把关键字改为本县的行政代码,如连城县则关键字改为“350825”。i) 修改数据库,保留“SQS”、“XSQ”、“SQSNAME”、“XSQNAME”4个字段,并删除其余所有字段。j) 建立数据库接口,把关键字段改为“XSQ”字段。k) 保存图层。5.5.2. 乡镇边界提取目的:提取乡镇界。步骤:a) 打开“2成果数据调整后数据Lay代码”文件夹下“区县代码年度10A.lay”图层b) 菜单选择“图形操作定长要素关键字面关键字求边界特征值”。c) 菜单选择“地图制作特征值绘图”。d) 菜单选择“编辑要素特征值选择查询”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线特征值”修改“特征值”使特征值=1。e) 菜单选择“图形操作选取要素成图”,指定保存路径为:“2成果数据调整后数据Lay代码”,命名为:“区县代码年度03A”。f) 设置“区县代码年度03A”为当前图层。g) 菜单选择“图形操作线相邻合并”和“拓扑关系生成多边形”。h) 菜单选择“图形操作定长要素关键字关键字长度修改”在弹出对话框中选“第二级”i) 修改数据库,保留“SQS”、“XSQ”、 “XZC”、“SQSNAME”、“XSQNAME” 、“XZCNAME”6个字段,并删除其余所有字段。j) 建立数据库接口,把关键字段改为“XZC”字段。k) 保存图层。5.5.3. 村界提取目的:提取村界。步骤:a) 打开“2成果数据调整后数据Lay代码”文件夹下“区县代码年度10A.lay”图层b) 菜单选择“图形操作定长要素关键字面关键字求边界特征值”。c) 菜单选择“地图制作特征值绘图”。d) 菜单选择“编辑要素特征值选择查询”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线特征值”修改“特征值”使特征值=2。e) 菜单选择“图形操作选取要素成图”,指定保存路径为:“2成果数据调整后数据Lay代码”,命名为:“区县代码年度04A”。f) 设置“区县代码年度04A”为当前图层。g) 菜单选择“图形操作线相邻合并”和“拓扑关系生成多边形”。h) 菜单选择“图形操作定长要素关键字关键字长度修改”在弹出对话框中选“第三级”i) 在数据库窗口中,选择菜单“编辑字段合并”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新字段名填写为“CGQKEY”,被合并字段分别选择“XZC”和“CGQ”,顺序不能颠倒。j) 修改数据库,保留“SQS”、“XSQ”、 “XZC”、 “CGQ”、“CGQKEY”、“SQSNAME”、“XSQNAME”、“XZCNAME”、“CGQNAME”9个字段,并删除其余所有字段。k) 在图形视窗中,建立数据库接口,并把关键字段改为“CGQKEY”字段。l) 保存图层。5.5.4. 县乡村线状境界提取5.5.4.1. 区县线状境界提取目标:提取区县线状边界步骤:a) 在“2成果数据调整后数据Lay代码”文件夹下复制文件“区县代码年度02A.lay”,并重命名为“区县代码年度02L.lay”。b) 打开“区县代码年度02L.lay”c) 在图层控制栏上,鼠标右键点击该图层d) 在弹出菜单上,选择“图层类型转换”在弹出的对话框内,选择“线状图”e) 选择菜单“拓扑关系结点坐标整理”f) 保存图层5.5.4.2. 乡镇现状境界提取目标:提取乡镇线状边界步骤:a) 在“2成果数据调整后数据Lay代码”文件夹下复制文件“区县代码年度03A.lay”,并重命名为“区县代码年度03L.lay”。b) 打开“区县代码年度03L.lay”c) 在图层控制栏上,鼠标右键点击该图层d) 在弹出菜单上,选择“图层类型转换”,在弹出的对话框内,选择“线状图”e) 选择菜单“拓扑关系结点坐标整理”f) 保存图层5.5.4.3. 村线状境界提取目标:提取村线状边界步骤:g) 在“2成果数据调整后数据Lay代码”文件夹下复制文件“区县代码年度04A.lay”,并重命名为“区县代码年度04L.lay”。h) 打开“区县代码年度04L.lay”i) 在图层控制栏上,鼠标右键点击该图层j) 在弹出菜单上,选择“图层类型转换”,在弹出的对话框内,选择“线状图”k) 选择菜单“拓扑关系结点坐标整理”l) 保存图层5.5.5. 乡级经营界提取目标:提取乡级经营界步骤:a) 拷贝“1过程数据3调整后拼接图(代码)”中最新版本的小班拼接图数据(包括lay和dbf文件两个文件)到“1过程数据经营界提取”目录下。b) 打开“1过程数据经营界提取”目录下的小班拼接图。c) 选择菜单“地图查询无属性记录要素查询”,如果提示查询结果为0,则跳过步骤dg步骤,直接执行h步骤。d) 对小班拼接图层执行“建立图层数据库”。e) 在资源管理器修改小班拼接图原来挂接的dbf文件名。f) 在viewgis保存并关闭图层。g) 在foxpro打开“程序经营乡非林地代码处理vfp”文件夹中的“表合并”程序,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分别输入小班拼接图原来挂接的dbf文件,新建的小班数据库,合并结果数据。h) 处理非林地的经营关键字在foxpro运行“程序经营乡非林地代码处理vfp”文件夹中的“经营乡非林地代码处理”程序。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分别选择:资源建档数据(h步骤的合并结果数据或小班拼接图原来挂接的dbf文件)、sys_dist.dbf文件、成果文件保存位置和文件名,并填写区县代码。点击“开始转换”。i) 在资源管理器里删除出成果文件以外的所有dbf文件,修改成果文件名前缀与小班拼接图相同j) 在viewgis重新打开小班拼接图层,并与成果文件建立数据库接口,如果执行了dg步骤,则选择“关键字”字段为关键字,否则选择“cldx”字段为关键字。k) 选择菜单“图形操作数据库填关键字”,在弹出对话框中,择字段“JYKEY”l) 建立数据库接口,关键字段选择“JYKEY”。m) 选择菜单“参数设置关键字参数定义”,按下图设置关键字各级别长度n) 选择菜单“图形操作定长要素关键字面关键字求边界特征值”o) 选择菜单“地图制作特征值绘图”p) 选择菜单“编辑要素特征值选择查询线特征值”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线特征值”修改“特征值”使特征值=5。q) 选择菜单“图形操作选取要素成图”指定保存路径为:“2成果数据调整后数据Lay代码”,命名为:“区县代码年度05A”。r) 修改数据库,保留JYXSQ, JYXZC, JYXSQNAME, JYXZCNAME, JYKEY 5个字段,并删除其余所有字段。s) 建立数据库接口,把关键字段改为“JYKEY”字段。t) 参照5.4.4定义各级边界线型。u) 保存图层。5.6. 数据格式转换5.6.1. .Lay图层导出为.SHP图步骤:a) 选择菜单“地图匹配矢量数据格式转换”在弹出菜单中,源数据为:“2成果数据调整后数据Lay代码”结果数据为:“2成果数据调整后数据Shp”日志文件名:“1过程数据layer2shp.txt”格式:“SHP”b) 在随后弹出的对话框问“是否输出经纬度”时,选择“是”。5.6.2. ArcGIS中检查SHP图层交由授课老师检查。5.7. 专题图层制图本节所提到的制图包括森林资源查询系统图层数据制图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图件制作两部分。森林资源查询系统图层数据制图主要是定义各级边界数据和小班基本图的显示方式,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图件有森林资源分布图、林中结构分布图和无林地分布图。5.7.1. 小班基本图目标:对界内小班图设置各种显示参数,制作用于县级森林资源查询系统运行小班基本图。步骤:a) 打开“2成果数据调整后数据Lay实码”文件夹内的“区县代码年度10A.lay”文件。b) 复合图为“制图方式”。c) 修改显示参数和制作复合标注将图显示比例尺改变为1:10000;在图层控制栏的该图层位置点击鼠标右键,执行“图层显示参数”。在弹出“面状图”窗口的“区域显示”栏,选中“边界填充”。确定选中“复合标记”,并点击“复合标记”按钮。弹出对话框“复合标注项目设置”,设置:“上标”栏中选中林班大班小班,字体定义9号;“下标”栏中选中“小班面积”,字体定义9号;“间隔线”选“横线”。d) 线型式样:参考5.7.1.1内容。e) 面填充:按生态级别分类着色,国家级红色、省级绿色,其他无色f) 在“建立数据库接口”功能,选择工作字段:设为林班、大班、小班。g) 保存图层。5.7.2. 森林资源分布图小班区划图将小班对应的资源建档数据中的地类和树种合并成地类组和树种组,然后按照地类组和树种组进行制图,其中树种组只在地类组为林分时才进行分类。步骤:a) 复制“2成果数据调整后数据Lay实码”文件夹内的“区县代码年度10A.lay”和“区县代码年度10A.dbf”文件到“3制图输出森林资源分布图”中。b) 在Viewgis打开“3制图输出森林资源分布图区县代码年度10A.lay”文件。c) 执行“视窗数据库窗口”d) 增加“地类组”字段i. 执行“编辑插入字段”。选择“字段数”为1,“在最后子段”。ii. 执行“编辑字段修改”,打开“字段修改”功能,修改新添加的字段名为:“地类组”,字段类型都为“C”,长度均为20。执行“编辑字段修改”,关闭“字段修改”功能。iii. 执行“查询代码转换”。iv. 在弹出的“代码转换参数”对话框中,设定:“代码表”选择:“0原始数据制图模版森林资源分布图地类到地类组.dbf” “原字段”为:地类“目标字段”为:地类组;“转换方向”为:“地类到地类组”。e) 增加“树种组”字段i. 执行“编辑插入字段”。选择“字段数”为1,“在最后子段”。ii. 执行“编辑字段修改”,打开“字段修改”功能,修改新添加的字段名为: “树种组”,字段类型为“C”,长度为20。执行“编辑字段修改”,关闭“字段修改”功能。iii. 执行“查询代码转换”。iv. 在弹出的“代码转换参数”对话框中,设定:“代码表”为:“0原始数据制图模版森林资源分布图树种到树种组.dbf”;“原字段”为: “优势树种”“目标字段”为:“树种组”“转换方向”为:“树种到树种组”f) 增加“地类树种”字段执行“编辑字段合并”。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如下图的设置参数,并确定。g) 执行“文档存数据库文档”,保存修改后的数据库,关闭数据库窗口。h) 执行“建立数据库接口”,选择“地类树种”为工作字段。i) 在图层控制栏的该图层位置点击鼠标右键,执行“制图模板调用”。在弹出的文件对话框中,指定路径为:“0原始数据制图模版森林资源分布图”,文件名为“地类树种.leg”。确定。系统将自动按照模板定义的填充方式填充所有地块。5.7.3. 林种结构分布图小班区划图将小班对应的资源建档数据中的林种分成商品林和生态林,然后按照起源划分商品林、按照生态级别划分生态林进行制图。步骤:a) 复制“2成果数据调整后数据Lay实码”文件夹内的“区县代码年度10A.lay”和“区县代码年度10A.dbf”文件到“3制图输出林种结构分布图”中。b) 在foxpro打开“程序林种结构生成”文件夹中的“林种结构生成.scx”。c) 运行程序d)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分别输入“3制图输出林种结构分布图区县代码年度10A.dbf”,然后点“开始生成”。e) 在Viewgis中“3制图输出林种结构分布图区县代码年度10A.lay”f) 执行“建立数据库接口”,选择数据库为选择“3制图输出林种结构分布图区县代码年度10A.dbf”文件”,设置“cldx”关键字段,“地类树种”为工作字段。g) 在图层控制栏的该图层位置点击鼠标右键,执行“制图模板调用”。在弹出的文件对话框中,指定路径为:“0原始数据制图模版林种结构图”,文件名为“林种结构.leg”。确定。系统将自动按照模板定义的填充方式填充所有地块。5.7.4. 无林地分布图小班区划图将小班对应的资源建档数据中的地类合并成地类组,然后按照标示出地类组中无林地,并进行制图。步骤:a) 复制“2成果数据调整后数据Lay实码”文件夹内的“区县代码年度10A.lay”和“区县代码年度10A.dbf”文件到“3制图输出无林地分布图”中。b) 在Viewgis打开“3制图输出无林地分布图区县代码年度10A.lay”文件。c) 执行“视窗数据库窗口”d) 增加“地类组”字段i. 执行“编辑插入字段”。选择“字段数”为1,“在最后子段”。ii. 执行“编辑字段修改”,打开“字段修改”功能,修改新添加的字段名为:“地类组”,字段类型都为“C”,长度均为20。执行“编辑字段修改”,关闭“字段修改”功能。iii. 执行“查询代码转换”。iv. 在弹出的“代码转换参数”对话框中,设定:“代码表”选择:“0原始数据制图模版森林资源分布图地类到地类组.dbf” “原字段”为:地类“目标字段”为:地类组;“转换方向”为:“地类到地类组”。e) 执行“建立数据库接口”,选择“地类组”为工作字段。f) 在图层控制栏的该图层位置点击鼠标右键,执行“制图模板调用”。在弹出的文件对话框中,指定路径为:“0原始数据制图模版无林地分布图”,文件名为“无林地.leg”。确定。系统将自动按照模板定义的填充方式填充所有地块。六、 成果要求1.2.3.4.5.6.6.1. 成果内容向省厅提交的数据主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区划数据(调整前和调整后的都要)、问题表(分别说明有库无图和有图无库的情况)。6.1.1. 调整前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区划数据是经过本次检查处理、但未经调整的全区县小班拼接图拼接图。小班拼接图由两个文件构成:格式为Viewgis的lay文件和dbf文件,分别以“区县代码年度A.layer”和“区县代码年度A.dbf”命名。6.1.2. 调整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区划数据包括经过本次整理后、且已经进行过边界调整的全区县界内小班拼接图、区县界、乡镇界、村界、乡级经营界以及界外小班图。这些数据都应包括ViewGIS的lay和ArcGIS的Shp两种格式,并分别保存在两个文件夹中,命名规则遵循全县各类成果文件命名规则(交省厅成果)的规定。6.1.3. 问题表包括:l 数据库有记录但没有图形对应记录表(有库无图)l 所有为林地的小班记录没有图形对应记录表(林地有库无图)l 面积大于5亩的林地小班记录没有图形对应记录表(大块林地有库无图)l 有图形但没有数据库记录对应记录表(有图无库)l 林地小班中多个图形对应一条记录表(多图对一条记录)。6.2. 成果整理步骤6.2.1. 调整前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区划数据整理步骤a) 复制 “1过程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新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任务群五 任务三 学案22 比较鉴赏求同存异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类专业能力测试试卷(法律类)-法律案例分析
- 2025年西班牙语DELEC2级写作冲刺试卷详解与高分技巧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卷(一)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市场营销类综合专业能力测试试卷(市场营销市场定位方案评估)
- 2025年天车工(中级)金属切削加工工艺研究考试试卷
- 2025年无损检测员(高级)无损检测员职业素养与培训试卷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建筑类综合能力测试真题模拟
- 2025年托福考试写作高分预测试卷案例及专项辅导解析
- 2025年天车工(初级)职业健康考试试卷
- 海水养殖产品种苗相关项目实施方案
- 雅思英语单词词汇量8000
- 自然灾害信息员业务知识考核试题
- 房产租赁合同文本与房产租赁合同模板
- 2022年临沧市市级单位遴选(选调)笔试试题及答案
- 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医院消防安全整改工程施工方案
-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总体部署完整版
- 天津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原则
- YY 0054-2010血液透析设备
- GB/T 8017-2012石油产品蒸气压的测定雷德法
- GB/T 528-2009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