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辅导资料汇总.doc_第1页
2010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辅导资料汇总.doc_第2页
2010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辅导资料汇总.doc_第3页
2010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辅导资料汇总.doc_第4页
2010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辅导资料汇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辅导:市场调研概论一、市场调研的含义、特点及内容与分类(一)含义与特点:指调研者对商品及服务市场相关问题的全部数据,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收集、记录、分析的过程。其具有以下五个特点:1.系统性:包括设计、收集、计算分析等过程;2.客观性:调研必须采用科学方法,对事实证据的阐述必须排除主观性;3.时效性:反映的只是某一特定时期的信息和情况;4.多样性:主要体现在多种调研形式和方法上;5.不确定性:调研结果与实际情况之间可能会出现偏差。(二)调研的内容与分类:调研的内容是由调研的目的决定的。其内容包括市场环境、商品需求、商品资源、流通渠道调研等。在企业营销决策过程中所进行的市场调研具体包括:1.市场竞争调研:属于战略调研,也是竞争情报收集工作,为最高领导层战略决策提供依据。包括竞争环境(宏观与行业环境)、竞争对手或并购的目标企业的信息收集。2.市场细分调研:也是战略调研。市场细分就是通过调研,根据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购买行为、购买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把某一产品市场整体划分为若干个具有类似需求倾向的消费群体的过程。也就是按某种共性特征区分具有相似特征的顾客群,比如,可按照顾客年龄、收入、性别等划分。比如,运动鞋市场可按购买者的年龄分为中老年、青少年和儿童运动鞋三个子市场;也可按顾客性别分为男式鞋与女式鞋两个子市场。市场细分的方法:可用地理、人口统计、消费者心理及行为等变量来细分消费者市场;用人口统计变量、操作变量、购买途径、情境因素、个人特色等变量来细分工业品。市场细分要有效必须具备四个条件:可衡量性、可接近性、足量性、可行动性。3.产品定位调研:即市场定位,指在选定的目标市场上,根据自身的优劣势和竞争对手情况,为本企业产品确定一个位置,树立一个鲜明形象。市场定位的方法有七种:属性定位、利益定位、使用(应用)定位、使用人定位、竞争者定位、产品类目定位、质量(价格)定位。注意: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市场定位三者间的关系。(老、青、儿) (儿) (高档)例:根据构成整体市场的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特点、购买行为、购买习惯等,将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具有某种相似特征的消费者群体。这种作法被称为( )A. 消费市场分析B.目标市场选择C.市场细分D. 市场定位出现下列两种情况时须考虑重新定位:一是竞争者推出的市场定位在本企业产品的附近,使本企业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有所下降;二是消费者偏好发生变化,从本企业品牌转移到竞争对手的某品牌。4.产品调研:是以产品为中心,以消费者为对象,为企业制订营销计划而进行的市场调研。包括对产品的概念、包装、价格和促销方式等属性进行测试,以了解其是否为目标消费群体所接受,并估测目标群体所形成的细分市场规模。5.广告调研:主要内容包括广告环境、广告主体、目标市场、市场竞争、广告媒体、广告效果、国际广告调研等。6.渠道调研:渠道是指产品从制造商到批发商再到零售商,最后到用户手中的整个过程。可分为流通市场和零售市场调研两部分。调研主要分析指标包括渠道结构及作用力、各渠道的竞争态势、市场渗透率、产品在各渠道的流通速度及利润率、用户的购买习惯及满意度等。该调研能帮助企业发现最优的分销渠道以及选择最合适的渠道成员。7.销售调研:作用有三:可获得销售方法和销售技术的有效性、划分销售区域、合适的薪酬方法和销售激励要求等方面的信息。8.用户满意度调研。用户满意度是指用户通过对一种产品的可感知的效果或结果与其期望值相比较后,所形成的愉快或失望的感觉状态,它是评价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重要手段。二、市场调研的程序(一)确定调研性质根据市场调研问题,市场调研可分为探索性、描述性和因果关系调研。1.探索性调研:是在对研究对象缺乏了解的情况下,或在正式调研之前进行的小规模调查活动,通常用来确定调研的问题。2.描述性调研:在对研究对象有一定了解的情况下为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而进行的调研活动。一般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方向、有较详细提纲。3.因果关系调研:主要是探索某种假设与条件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解决为什么的问题。例:有计划、有目的、有方向、有较详细提纲的调研属于( )。(二)设计调研方案包括:1。确定调研目标,目标决定了调查的范围、内容和方法,因此是首要的一步。1.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2.制订调查提纲和调查表。3.确定调查时间(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和调查工作期限(工作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包括从方案设计到提交调查报告的整个时间)。4.确定调查地点:当调查地点与单位不一致时,有必要规定地点,如人口普查。5.确定调查方式和方法。收集资料的方式有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等。具体方法有文案法、访问法、观察法和实验法等。6.确定调查资料整理和分析方法7.调研经费预算。8.确定提交报告的方式。主要包括报告书的形式和份数、报告书的基本内容、报告书图表量的大小等。9.制订调查的组织计划。即为确保调查实施的具体工作计划。(三)实施调研和数据采集:关键是实施过程中要有严格的组织管理和质量控制,重点应做好三项工作:一是挑选和培训调研员,二是进行调研工作的质量监控,三是查收和评价调研员的工作。(四)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分析的目的是解释数据并提出结论。主要工作包括:查收和校对资料、编码、录入建立原始数据库、数据查错和净化,处理缺失数据、数据处理制表制图和统计分析等。(五)撰写调研报告1.报告的形式有:书面报告和口头报告。数据型:只提供调研所得数据,并用图表提供统计结果书面报告 分析型:对数据反映出的情况做进一步分析咨询型:对调研结果分析并提出对策和行动方案。口头报告:需准备执行性摘要、书面报告的复印件及演示文稿。2.书面报告的内容:标题页、目录、概述、正文、结论与建议、附件6部份。注意了解各部份应写的主要内容。例:调研的目的、对象和方法应在书面报告中的( )部份中。A.目录 B标题页 C正文 D概述三、原始资料的收集方法:注意掌握各种方法的操作方式、优缺点和关键点。原始资料是通过实地调研获取的第一手资料,具有直观、具体、零碎等特点,一般采取邮寄调查、人员访问、电话调查、互联网访问和观察法。(一)邮寄调查优点有以下5项:是原始资料调查中最便宜、最方便、代价最小的方法;调查的空间范围广,没有访问人员偏差;给予被调查者相对更宽裕的时间作答,可避免面访调查中可能受到的调查人员倾向性意见的影响;匿名性较好,适于调查一些不愿公开讨论的敏感性问题;适用于从那些难以面对面访问的人员那里获得信息。缺点有4项:问卷回收率低、回收期长时效性差、缺乏对调查对象的控制、可能会出现错误的答复和不真实的信息。使邮寄调查更有效的重点和难点是提高问卷回收率,具体方法有:请权威机构主办、随问卷附上回邮信封和邮票、附加一点实惠的礼物、加强问卷的跟踪管理。(二)人员访问街头定点访问:适于较繁琐的访问如产品概念测试、口味街头访问测试、广告测试等;也适合于问卷较长的访问,时间宜在1小时以内不超过2小时街头拦截访问:适合于20分钟以内,访问员不出示卡片、人员访问产品等物品入户访问:一般选取400-800个样本访问,属于抽样调查。保证数据质量的关键是:规范的抽样控制(包括5原则P82)、标准的问卷设计、严格的实地访问控制与质量监控制度、完善的访问员培训制度。适用范围:问卷较长,有些涉及到使用与态度的访问,可达40分钟;与家庭氛围有关的研究如家庭日用品的购买优点:程序标准化、访问灵活、可使用图解直观明了、调查质量较好。缺点:成本(包括培训费、交通费、工资及问卷提纲的制作费)最高、对调查者的要求较高(在获得数据的价值中,访问人员是第一要素)、匿名性较差、调查周期较长不适合于大规模市场调查、拒访率高5-30%例:街头拦截访问的时间适合控制于( )以内。A.20分钟 B.40分钟 C.1小时 D.2小时(三)电话调查:1.传统电话调查:采用普通电话随机拨号(方法有二,见P83)进行调查。成功调查的关键在于:设计好简明易懂的调查问卷、对访问员进行电话调查技巧的培训、调查样本的抽取及访问时间的控制、访问员还需掌握一定的访问技巧。2.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CATI,其软硬件系统构成见P84。电话调查优点:取得资料的速度最快、节省调查时间和经费、覆盖面广、被调查者不受调查者在场的心理压力,回答率高、对不易见到面的被调查者采用此法可能成功、采用CATI更有利于访问质量的监控、可达到管理集中、反馈及时之效。缺点:调查内容深度不够;结果只能推论到有电话这一对象总体,不利于资料收集的全面性;没办法提供直观教具;很难判断所获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四)网上访问:分为网上问卷调查法、网上实验法和网上观察法,常用的是网上问卷调查法,这主要有以下三种基本方法:1.E-mail问卷:制作方便,分发迅速,但只限于传输文本,图形与问卷文本是分开的。2.交互式CATI系统:因特网服务器直接与数据库连接,对收集到的答案直接储存。3.网络调研系统:无须使用程序,通过网站,使用者可随时在屏幕上对回答数据进行整体统计或图表统计。网上访问优点:辐射范围广,访问速度快信息反馈及时,匿名性很好,费用低,网上访问的费用将是最低的。缺点:样本对象局限于网民,所获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程度难以判断,需要一定的网页制作水平。(五)观察法:即通过观看、跟踪和记录调查对象言行来汇集资料1.分类自然观察:在真实生活情景下观察被观察者的反应和行为按设定的环境策划观察:在人为设定的环境下观察被调查者的反应和行为伪装观察:受访者不知道自己被观察时开展的观察,可以观察到个人的真实反应,但数据可能并不丰富,还涉及伦理按采取的方式非伪装观察:受访者知道自己被观察时开展的观察,收集到的数据可能被受访者诱发的错误所污染。人工观察:完全由人来观察,按观察者扮演的角色机械观察:通过机械设备来进行观察,优点是可采用监视器按对环境施加 结构性观察:明确设定调研数据要求并可分解为独立的、清楚定义的一组类型的观察方式影响的程度非结构性观察:预先不必制订计划,只凭观察人员随机操作,但对调研人员要求很高,一般只适用于探索性观察上述二者的差别就在于数据收集的性质和类型。连续性观察:进行多次反复观察,适用于对动态性事件的观察,可定期也可不定期进行。按观察时间周期非连续性观察:只在较短时期内的一次性观察调查,一般适用于对过程性、非动态性事件的观察。2.步行动作路线观察:即通过调查人步行轨迹,作为店铺配置和陈列、城市建设规划的人行道网络的基础资料。一个店铺的销售额可通过下列公式计算:销售额=顾客人数顾客人均购买额=步行路线的长度路过率视认率购买率购买频数商品单价可以看出,对于零售业,步行动作路线长度越长,销售额增长越大。所以合理安排通道和摆设,让顾客在店铺内多走动,多看,多买,销售额就会增加。3.神秘购物观察调查:使接受过相关培训的个人以潜在消费者或真实消费者的身份对任意一种顾客服务过程进行体验与评价,然后通过某种方式详细客观地反馈其消费体验。有四种类型:。采用这种方法时,应统一评估标准,并应让两个以上的观察人员来进行评估。4.观察法的优缺点:优点:直接性、情境性、及时性、纵贯性;缺点:只能反映客观事实的发生过程而不能说明其原因;只能观察到一些表象和行为,不能反映私下行为;观察者在某种程度上往往会影响被观察者,难免带有主观性和片面性;常需要大量的观察人员,调查时间长、费用高。2010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辅导:企业R&D管理这是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主要由组织结构、项目管理、工作流程、绩效管理等内容构成其基本构架。(一) R&D 管理战略企业R&D系统已由过去的职能部门上升到战略创新系统的组织部门,R&D管理也由过程管理转变为战略管理。 而R&D管理战略是R&D项目管理体系建设的出发点和重要指导。企业发展战略决定技术战略。(二)R&D 人员的选择和激励要顺利完成一个R&D项目,需要六种人, 即:创新思想家、技术看门人、市场看门人、项目拥护人、项目管理者和协调者。创新思想家:具有专业特长,擅长解决问题;技术看门人:时刻关注企业外的技术发展动向;市场看门人提供市场信息、营销信息;项目拥护人:为研发小组提供荣誉保证,是真正的企业家;项目管理者:管理项目的日常事务;项目协调者为项目开发提供指导和信息,激励项目成员努力工作, 是项目的“保护者”, 一般来自企业的领导者。(请注意各种人的职能各是什么。)例:提供市场信息和营销信息的是R&D项目中的( )A.技术看门人 B项目管理者 C项目协调者 D市场看门人根据上述六种角色,构建激励机制:企业研发人员在目标定位、价值系统、需求结构和行为模式方面与企业其他员工有很大不同。企业管理者主要根据R&D人员的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完成进度、项目完成质量、出勤率和团队协作精神等几个方面进行绩效评估。根据评估情况,选择适当的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还要加强包括奖励股权、股权出售、技术折股等产权激励。(三)R&D 项目管理R&D 项目可分为国家级R&D项目、省级R&D项目和企业级R&D项目。国家级R&D项目和省级R&D项目立项程序包括项目申请、项目评审、行政决策、签订合同四个基本程序。企业R&D项目的立项,首先要根据企业市场部及销售部门在市场搜集到的消费者信息、市场信息及竞争者信息,由营销人员与技术部门人员共同确立项目方向和内容,再由技术部门做成完整的项目计划与详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决策机构审批后,由技术部门成立技术创新小组拟定项目进度和财务预算并实施。R&D项目管理的方式是目标管理: 项目的组织通常是临时性、柔性、扁平化的组织;管理过程贯穿着系统工程的思想;管理的方法工具和手段具有先进性和开发性,用到多学科的知识和工具。 项目管理实施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 概念阶段, 提出并论证项目是否可行。将有价值的需求策划成项目,将价值不大的项目及时中止。2. 开发阶段, 对可行项目做好开工前的人、财、物以及一切软硬件准备,对项目进行总体策划。 包括确定范围和目标、确立项目组主要成员、确立技术路线、工作分解、确定主计划、转项计划(费用、质量保证、风险控制、沟通)等工作。3. 实施阶段, 是项目生命周期中时间最长、完成工作量最大、资源消耗最多的阶段。 这个阶段管理的重点是指导、监督、预测、控制,要根据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和网络计划来组织协调,确保任务按质按时完成。4. 结束阶段:项目结束,最终产品成型。项目组织者要对项目进行财务清算、文档总结、评估验收、最终交付客户使用并对项目总评价。技术创新项目完成后所取得的成果一般为项目承担单位所有,也可是项目承担单位与协作单位共同所有。例08年考:在R&D项目管理过程中,( )管理的重点是指导、监督、预测。A.概念阶段 B开发阶段 C实施阶段 D结束阶段(四)绩效管理R&D绩效指标应涵盖效率、质量、柔性、创新。R&D绩效管理中应用到质量功能部署(QFD)、客户评价法、关键路径法(CPM)、集成产品设计(IPD) 等大量的管理工具。在线作业P199-202页第1、2、3、4、5、6、7、19、21、23、24题1.在研究、发明、开发和创新活动中,产生新的工厂、生产线、新产品、新工艺成果的阶段是( )。A.基础研究B.发明C. 开发D.创新答案:D2010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辅导:技术转移技术转移(大纲在“具体内容”中未见要求,但有作业题出现)(一)技术的含义与特征:国际工业产权组织认为:“技术是指制造一种产品或提供一项服务的系统知识。”这种知识可能是一种产品或工艺的发明、一项外形设计、一种实用新型、一种动植物新品种,也可能是一种设计布局维修和管理的专门技能。技术有三个特征:无形性、系统性和商品属性(才能充当交易标的)。(二)技术转移的含义与特征:技术转移指技术在国家、地区、行业内部或之间以及技术自身系统内输出和输入的活动过程。包括技术成果、信息、能力的转让、移植、引进、交流和推广普及。其特点有以下四点:1.技术转移是一种知识的传播和扩散,但转移的主要形式是有偿转移,和一般商品交换有很大差别。通过供受双方长期合作并可同时向多个方向发散,因此,技术转移必然和知识产权的管理与经营密不可分。2.技术转移跨越技术、经贸、政策和国际合作诸领域,是一个复杂综合的过程。3.技术转移具有产业特征,有利于促进产学研结合,有效促进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发展。4.技术转移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中决定知识流动的关键网络机制,是创新体系各要素之间联系的纽带,兼有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双重特点。同时,技术转移致力于资源的优化组合,致力于国家科技计划和经济目标的实现。(三)技术转移与技术扩散、技术转让、技术引进的关系转移与扩散都是指技术通过一定的渠道发生不同领域或地域之间的移动。流动范围与技术创新关系适用技术对象技术转移国际间提供资源保证和使其充满活力已有技术纯技术及相关知识信息技术扩散一国之内属于技术创新中的一阶段新技术纯技术技术转移与技术转让:内容范围技术转移较宽,一切技术和知识的迁移过程和活动,包括有偿和无偿的、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技术人员、设备甚至某些商品的移动都会导致技术转移。技术转让即出让技术使用权,专指有目的、有意识、有偿的技术转移(技术贸易或许可证贸易),可见是技术转移的一种特例。技术转移与技术引进:内容范围技术转移包括技术输出和技术输入(引进)技术引进是技术转移的一个方面,引进=购入软件技术+进口机器设备07年考:下列关于技术转移与技术扩散、技术转让、技术引进之间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技术转移、技术扩散都是纯技术概念B.技术转让包括技术转移C.技术转移包括技术引进D.技术转让是技术转移的特殊形式E.技术转移与技术扩散是两个相互关联又有区别的范畴答CDE 来源:考试大_经济师考试(四)技术转移的基本活动途径:1.技术许可证:最受关注与最重要的方式,常称为技术转让。技术以商品的形式在技术市场中进行交易。2.产学研联盟。这是效果较好和最有前景的途径之一,包括合作研究、合作开发、合资生产等形式。(注意优缺点P188)3.设备和软件购置:最常见方式之一,注意优缺点P188;4.信息传播:这是通过获取所需的技术,包括文献信息、数据库信息、参加各种技术会议、参观展览和演示获取技术。注意优缺点。5.技术帮助:指大学和科研机构对企业提供技术援助。注意优缺点P189。6.技术交流和人员流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互派人员访问、学习和工作,技术知识随着这种人员的交流得到转移。关键技术人才的流动常常伴随着技术成果的流动。注意优缺点P1897.创办新企业,这是技术转移最直接的方式。注意优缺点P189。8.技术并购:指大公司为获取R&D资源,将另一创新公司的整个资产或足以行使经营控制权的股份买下来。例:技术转移中最重要、最受关注的方式是( )(五)技术转移规律1.技术转移的梯度最小律所谓转移梯度是指知识的转让方与接受方在技术水平上的相差程度。技术转移的梯度最小律是指接受方与转让方的知识和技术水平相差越小,就越容易掌握这种知识和技术,技术转移速度也越快。2.技术转移的信息传递律:技术转移过程就是信息传递过程,无论传递方式如何,没有技术信息的传递,就没有技术转移。3.技术转移的人才载体律:虽然知识和技术的载体有很多,但人才是知识技术最充分的载体。4.技术转移的适用律:技术转移的成功要受技术状况、市场状况和其他周边环境的影响,为适应环境,技术接受方应在技术的有关参数上做一些改动。5.技术转移的引力最大律:新知识或技术对于潜在接受方既有吸引力(来自市场竞争)也有排斥力(来自多方面),只有在吸引力超过排斥力的领域才可以实现技术转移,而且超过越多转移速度越快。6.技术转移的创新发展律:转移的真正成功在于结合本身发展及市场需要而有所创新发展,使之更适合环境。7.技术转移的风险律:转移的风险主要是受让方所承受的风险。8.技术转移的保密与传播矛盾律:所有技术发明人为了自身利益总是实行技术保密。但从社会利益看,总希望在最短时间让更多的人掌握先进技术,共享发明利益。这对矛盾,通过专利制度得到了妥善的解决。9.技术转移的加速律:技术转移的速度随时间变化按加速度规律进行转移。因此,条件成熟的企业应尽快建设自己的技术转移系统,在其帮助下让企业的经营取得更好的业绩。2010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辅导:技术创新组织与管理(一)技术创新与企业组织结构的互动关系:决定组织结构有效性的因素是技术复杂程度,不同的组织结构对技术创新影响又是不同的,见P181表6-4。主要掌握各种组织类型及与之相适应的企业类型和技术创新种类,例:08年考:适宜于产品创新而不适宜于工艺创新的组织结构是( )A.直线制 B事业部制 C矩阵制 D规划-目标结构(二)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组织模式常见的有:1) 内企业家:指企业为了鼓励创新,允许自己的内部员工在一定限度时间内离开本岗位工作,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创新活动,并可利用企业的现有资源,创新的收益和风险均在所在企业内。内企业家与企业家的区别:活动局限在企业内部,其行动受到企业规定和政策的限制,不能自主决策创业活动。适用于实力雄厚,内部有较多技术人员的企业。2) 技术创新小组:指为完成某一创新项目临时从各部门抽调若干专业人员而成立的一种创新组织。特点是针对复杂技术难题成立,组成人员少但效率高;小组由完成任务所需的各方面专业人员组成,任务完成后随之解散;是一个开放性组织,成员可增加或减少;创新小组具有明确的创新目标和任务,经授权完全由小组成员决定工作方式;小组成员同时接受部门的领导和创新小组领导的管理,其组织形式是一种典型的简单矩阵式结构;成员之间不存在严格意义的上下级关系,而是协作与合作关系。最适用于中小企业。3) 新事业发展部:一般是大企业为了开创全新事业时而单独设立的组织形式,拥有很大决策权,只接受企业最高主管的领导,是独立于现有运行体系之外的分权组织。这类组织是一种固定性的组织,多数由若干部门抽调专人组成,是企业进入新技术领域和产业领域的重要方式之一。4) 技术中心:也称技术科技或研发中心,是大中型企业实施高度集中管理的科技开发组织,在本企业科技开发活动中,起着主导和牵头作用,具有权威性,处于核心地位。不仅从事研发,同时还是企业的试验检测中心、情报信息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和教育培训中心。其主要职责共5项,见书P182。例:06年考:在常见的企业技术创新组织形式中,非正式程度最高的是()。A.内企业家B.创新小组C.技术中心D.新事业发展部(三)企业外部的技术创新组织模式1. 产学研联盟:其主要模式有:1)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把科技成果有偿转让给企业。转化途径实践中有两类:工程承包型和技术生产“联合体”。科技成果转化途径比较适合中小企业。2)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和企业组建共担风险的技术经济组织。这是我国目前产学研结合的最主要形式。3)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自办企业或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产学研单位重组为一个规模更大、结构更合理、功能更全面的法人单位。2. 企业政府模式政府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参与、协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或自己成为附属主体。企业和政府联盟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政府承担大部分技术所需的资金,企业组织人才,技术创新成果归政府所有;二是政府投资、企业组织人才,进行技术开发,开发出来的先进技术转卖给企业;三是政府帮助企业技术创新融资等。3.企业联盟企业联盟是企业-企业模式的主要形式。企业联盟也称动态联盟或虚拟企业,指的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对等经济实体,为了共同的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而结成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要素水平式双向或多向流动的松散型网络组织体。企业联盟的主要形式是技术联盟。而且,大多数联盟协议都集中在高技术产业。企业联盟的主要特点有:(1)目标产品性,即以产品创新为目标,这也是动态联盟最基本的特征; (2)优势性,集中各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中的优势; (3)动态性,又称临时性, 联盟将随着产品推出市场而最终解体。 (4)连接的虚拟性,即联盟建立在某种共同协定基础上由潜在合作伙伴组成的无边界的组织网络, (5)组织的柔性。 柔性组织结构亦称为双形式结构,它是一个多维概念,要求灵活性与多样性的统一,要求具有创新和弹性机制。而信息时代正要求技术创新组织具有稳定性、灵活性、多面性和持续的创新能力等优势。 (6)结构的扁平性,组织结构尽可能扁平化。企业联盟的组织运行模式有星型模式, 平行模式和联邦模式。见书P184表6-5。(注意掌握各种模式的联盟核心、伙伴、协调机制、适用情形)2010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辅导:技术创新含义技术创新的含义与特征创新一词最早是由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并定义为“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他认为,生产新品种(产品创新);引入新生产方法(工艺创新);开拓新市场(市场创新);开发新的资源;实行新的企业组织形式(组织管理创新)都可是创新活动。也有人把创新分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大类型。技术创新的内涵包括:创新过程、创新内容和创新结果。目前我国学术界公认的定义是: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家抓住市场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重组生产条件和要素,不断研制推出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以获得市场认同的一个综合性过程。其特点是:1.技术创新不是技术行为,而是经济行为。研发是一种技术行为,主体是科学家、发明家、工程师;但创新是一种经济行为,其核心是企业家,产出成果是新产品和新工艺(P171,表6-1重要),其目的是获取潜在利润,市场实现是检验创新成功与否的标准。但是,研发活动是技术创新的源泉,技术创新多数是从研发开始中的,对研发的投入力度在技术创新中起着关键作用。例:08年考:新产品的图纸、说明书是在( )阶段产出的可度量成果。A.基础研究 B.发明 C.开发 D.创新答C2.技术创新是一项高风险活动。创新过程中各种未知因素难以预测,不确定性较大。在风险类型上,属于投机风险。3.技术创新时间的差异性。不同层次的创新所需时间不同。大部分技术创新需2-10年。企业短期开发创新需2-3年,中期应用创新需5年左右(如开发电子手表替换机械表),基础性长期开发需8-10年。4.外部性。指由于技术的非自愿扩散,促进了周围的技术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如对技术创新成果的无偿模仿。5.一体化与国际化:一体化表现在企业外部的产学研一体化和企业内部技术开发部门与生产现场及质量管理和销售部门形成一体化。国际化也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国际性、地区性机构的作用及国家间的技术创新合作趋势正逐渐加强;二是技术开发机构的多国籍化,即跨国公司技术开发或创新的崛起。20世纪60年代以前,跨国公司一般是通过投资来推进国际产业的重组,现在则是通过技术开发来进行多国间的产业合作。例:当代跨国公司通过( )进行多国间的产业合作。A.投资 B.技术开发 C.管理 D.销售答B2010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辅导:技术创新的类型技术创新的类型根据创新的对象可分为:1.产品创新:建立在产品整体(包括核心、形式和附加三个层次)概念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的系统工程,是功能创新、形式创新、服务创新多维交织的组合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核心活动。又可细分为重大(全新)创新和渐进创新(注意集装箱和组合音响的举例)2.工艺创新:也称过程创新,它是产品的生产技术变革。包括新工艺、新设备和新组织管理方式。同样也有重大和渐进之分(注意P173不同的举例)例:(05年考)由收音机发展到组合音响的技术创新属于( )。A.产品创新 B.工艺创新C.渐进性产品创新 D.根本性技术创新(06年考)由收音机发展到组合音响是()。A.资本节约型技术创新B.劳动节约型技术创新C.产品创新D.工艺创新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的关系: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差异性制造产品差异化相对独立独立于组织系统实施主要向市场提供产品创新成本通过销售收入补偿创新频率由高到低递减P173图6-1降低企业成本相对系统伴随着组织结构的重大变革很少向市场提供成本通过折旧、生产率提高后补偿创新频率呈峰状延伸(注意图示题)关联性工艺创新需依赖产品创新,因为一种新市场需求首先表现为产品需求;先进的生产工艺又有利于推动产品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根据创新模式可分为:1.原始创新:主要集中于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注意我国原始创新不足的主要表现P1742.集成创新:集成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与原始创新的区别是集成创新应用到的所有单项技术都不是原创的,其创新之处在于对这些已存在的单项技术按自己的需要进行了系统集成并创造出全新的产品或工艺。3.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最常见和最基本的创新形式。即利用各种引进的技术资源,在消化吸收基础上完成重大创新。与集成创新的相同点都是利用已存在的单项技术为基础;不同点在于集成创新的结果是一个全新产品,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结构是产品价值链某个或某些重要环节的重大创新。上述三种创新的关系:原始创新不断地发现新规律,创造新知识,为科技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利用别人的原始创新成果,使自己的创新能力借势成长,三者不可偏废。2010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辅导:技术创新的过程技术创新的过程技术创新过程表现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不断演进的六代过程模型:1. 技术推动的创新过程(1950-1960):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生产-营销-市场需求该模型的基本观点是研究开发是创新构思的主要来源。这一阶段市场占有率是企业从事科技研发所渴望的成果,市场只是被动地接受研发成果。这一模型只对计算机这类根本性创新具有较好的解释力。2. 需求拉动的创新过程(1960-1970):市场需求-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生产制造销售这一模型中,市场需求是技术创新活动的出发点,这一阶段,技术研发成为市场需求的被动配合,企业的策略主要集中于探究市场真正的需求是什么。3. 创新过程的技术与市场交互作用模型(1970-1980):该模型中技术和市场共同引发创新,只是它们在产品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发挥着不同作用.以上三种模式是最常见的,也是企业愿意采用的模式。其特点总结在P177表6-3中。4. 一体化创新过程(1980-1990):见P1178页图6-5该模型表明创新并不是一个各部门依次进行的序列过程,而是一个并行过程。即:创新同时涉及到市场营销、研究开发、原型开发、制造等因素并行和整合的过程。其特点在于一是在过程中联合供应商及公司内部的横向合作,广泛交流与沟通;二是实行全球战略,联合供应商及用户,整合不同部门在项目中的工作;三是将投资的侧重点放在核心业务和技术上。主要缺点是:未注意信息系统的作用,基于大批量生产产品,不能用于复杂产品系统。5. 系统集成网络模型(1990-2000):这一模型中,最显著的特征是强调合作企业之间更密切的战略联系,更多借助于专家系统、仿真模型、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最典型的特征是它代表了创新的电子化和信息化过程,更多地使用专家系统来辅助开发工作,仿真模型代表了实物原型。创新已不再是单独一个企业内部的一体化的职能交叉过程,而成为各企业间多机构多系统集成网络联结的一个过程.已经具有国家创新系统的雏形了。注意系统集成与一体化模式的区别:前者是主要集成外部条件,强调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作;后者则集成企业内部条件,强调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此外,还应注意各种模型的图示。6.国家创新体系(21世纪)指由公共机构和私有机构组成的网络系统,强调系统中各行为主体的制度安排及相互作用。它是政府、企业、大学、研究院所、中介机构之间寻求一系列共同的社会和经济目标而建设性地相互作用,并将创新作为变革和发展关键的动力系统。其主要功能是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协调国家的创新活动。我国新时期的国家创新体系主要体现为:在国家层次上推动持续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组织与制度安排。其组织安排应包括:六个系统:以政府为主导的管理调控体系;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互动的技术创新体系;以科研机构和大学为主体的科学创新体系;以各中介机构为纽带的科技服务体系;军民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具有地域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四个基础平台:科技信息、公共数据、技术交互与军民共享平台基础;适应创新发展的人才基础;有利于创新的政策法规基础;激发创新活力的文化基础。例:07年考:在2006年我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是技术创新体系的主体。A.中介机构 B.政府 C.科研机构 D.企业2010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辅导:董事会一、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会(一)组成及任职资格成员为3-13人;两个以上国有投资主体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其董事会成员中应有公司职工代表。董事长设一人,可设副董事长。不得担任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管人员的五种情形,见书P59。(二)董事的任期与义务,P59,每届任期不得超过3年,连选可以连任。(三)性质和职权是有限责任公司的执行机构和决策机构,是对内执行公司业务、对股东会负责,对外代表公司的常设机构。职权共11项,见书P59(可与P58页内容结合)。还应注意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第六条规定的董事会职权。(四)议事规则董事会会议由董事长或副董事长或由半数以上董事共同推举一名董事召集主持。分为定期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和临时会议两种。表决实行“一人一票”制。应做会议记录并妥善保存,出席者应签名。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第六条和第三十四条规定也应注意P61。二、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会(一)组成及义务成员为5-19人;可以有公司职工代表,董事长设一人,可设副董事长,均由董事会以全体董事的过半数选举产生。董事的每届任期不得超过3年。董事长的法定职权包括两项:主持董事会会议和检查董事会议的实施情况。董事义务:忠实义务:包括自我交易之禁止、竞业禁止、禁止泄露商业秘密、禁止滥用公司财产。此义务是最低限度的“道德标准”。注意义务:董事有义务对公司履行其作为董事的职责,履行义务必须是诚信的,行为方式必须使他人合理地相信,为了公司的最佳利益并尽普通谨慎之人在类似的地位和情况下所应实施的行为。可视为董事的“称职标准”,通常分为制定法上的注意义务和非制定法上的注意义务。(二)性质和职权性质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关,执行股东会的决议,负责公司的经营决策。职权与P60所列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职权完全相同,但还应注意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与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的相关规定P63。注意:股东会与董事会的权力来源不同,造成其权力范围也有明显不同。前者权力来源于股份所有权,而后者的权力来源于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授权,因此董事会的职权不同于股东会,更体现出作为执行机构的特色。(三)议事规则与决议方式董事会会议应用过半数的董事出席方可举行。董事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全体董事后过半数通过。董事会决议实行一人一票、多数决的表决方式。定期会议:每年度至少召开两次,每次会议应于会议召开10日前通知全体董事和监事。临时会议:代表1/10以上表决权的股东、1/3以上董事或监事可提议召开。董事长应自接到提议后10日内召集主持董事会会议。(四)关于独立董事上市公司设独立董事,主要指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独立客观判断关系的董事。关于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与条件、职权及义务请参见书P64-65,尤其对一些“数字规定”要牢记。比如,独立董事行使职权应取得全体独立董事的1/2以上同意;直接或间接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1%以上或上市公司前十名股东中的自然人股东及其直系亲属不得担任独立董事;独立董事原则上最多在5家上市公司兼任独立董事等规定。三、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会1.董事会的特征:董事会是国有独资公司的执行机构。除行使公司法有关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的所有职权外,还可制定国有独资公司章程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的职权要比一般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的职权范围大得多。我国公司法明确了国有独资公司章程的制定和批准机构是国资监管机构,为国资委行使职权提供了法律依据。国有独资公司章程制定有两种方式:一是由国资监管机构制定,二是由董事会制定并报国资委批准,这既是国资委和董事会的职权也是两个机构的义务。2.董事的身份董事会成员由两部分组成:国资监管机构的委派和公司职工代表大会的选举。国有独资公司实质的股东应为全民。3.董事会的组成与任期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每届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董事会成员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委派,但是其中应当有公司职工代表。职工代表由公司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其比例由公司章程规定。董事会成员为3-13人。董事会设董事长一人,可设副董事长,均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从董事会成员中指定。经国家授权投资机构或部门同意,董事可兼任经理,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和经理也可在不存在竞业的经营机构兼任负责人。2010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现代物流发展趋势一、现代物流的发展与趋势(一)美国物流的发展可分为4个阶段:1)美国物流业初创阶段:二战后,统筹安排人力运力和军用物资“后勤供应”被应用于企业生产管理,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这实际上也是世界范围内最初萌生的“物流”现象。2)19501978年,物流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实践推广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的形成,使企业意识到顾客满意是实现企业利润的唯一手段,因而顾客服务成为经营管理的核心要素。而物流活动被认为担当了提供顾客服务作用。60年代初期,密歇根州立大学以及俄亥俄州立大学成为世界上最早把物流管理教育纳入到大学学科体系中的学校。70年代中期,道格拉斯M兰伯特撰写了在库会计方法论的开发:在库维持费用研究一文,指出在整个物流活动所发生的费用中,在库费用是最大的一个部分。该项研究,对物流管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3)1978-1985年,物流理论的成熟与物流管理现代化阶段。70年代末,一系列规制的缓和为物流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在物流管理理论上,随着MRP、MRP、看板制以及JIT等先进管理方法的开发和在物流管理中的运用,使人们逐渐认识到需要从流通生产的全过程来把握物流管理,而计算机等现代科技的发展,为物流全面管理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手段。4)1985年至今,是物流理论、实践的纵深化发展阶段。80年代中期以后,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物流与经营、生产紧密相连,它已成为支撑企业竞争力的三大支柱之一。(二)日本物流的发展日本物流观念形成的历史较美国要晚得多,但是发展十分迅速,已成为现代物流管理的先进国家。其发展历程也可分为4个阶段:1)1956-1964年,物流概念的导入和形成时期。2)1965-1973年,物流近代化。这是日本大量物流设施建设、构筑的时代,同时也是日本高度成长、大量生产、大量销售的时代。3)1974一1983年,物流合理化时期。在一阶段担当物流合理化作用的物流专业部门开始登上了企业管理的舞台,从而真正从系统整体的观点来开展降低物流成本运动。此外,这一时期物流子公司也开始兴起。在实践上,开始广范地设立合理化工程小组,实行物流活动中的质量管理。4)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生产的多品种化和少量化成为新时期的生产经营主流,市场的不透明度增加,物流合理化的观念面临着进一步变革的要求,整个流通体系的物流管理发生了变化。(三)我国物流的发展概括起来,我国物流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1.物流初期发展阶段(1949-1965年)。1949年至1952年是我国经济的恢复时期,随着社会商品、物资的增多,流通部门相继在一些大中城市建立了运输公司、仓储公司、外运公司等“商物分离型”、专业化的大中型物流企业,以及附属于各专业公司、批发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