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知识培训ppt课件_第1页
血脂知识培训ppt课件_第2页
血脂知识培训ppt课件_第3页
血脂知识培训ppt课件_第4页
血脂知识培训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脂知识培训,基 础 篇,内容提要,一、血脂与脂蛋白 二、血脂检测及临床意义 三、血脂异常分类 四、血脂异常的检出 五、心血管病综合危险的评估,一、血脂与脂蛋白,血脂是血浆中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其他类脂如磷脂等的总称 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必须与特殊的蛋白质即载脂蛋白(apo)结合形成脂蛋白,才能被运输至组织进行代谢,血脂组成成分,血脂,中性脂肪,类脂,甘油三酯(TG ),胆固醇 (TC),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参与能量代谢,参与合成细胞浆膜、类固醇、胆汁酸,脂蛋白的结构,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总胆固醇(TC):血液中各脂蛋白所含胆固醇之总和 甘油三酯(TG): 临床上所测定的TG是血浆中各脂蛋白所含TG的总和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基本能反映血液LDL总量,具有致AS作用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具有抗AS作用,二、血脂检测及临床意义,脂蛋白的临床意义,AS发生必备因素:LDL和单核/巨噬细胞(Nature 2008),炎症加剧,脂质核心增大 平滑肌细胞和纤维组织减少 不稳定斑块形成和破裂 不稳定斑块中的物质漏入血管腔,引起急性血栓,不稳定 斑块,破裂斑块,并发症,LDL-C在动脉粥样硬化起始、进展、并发症等阶段均起重要作用,进展,持续的LDL进入、氧化和内皮功能损伤 泡沫细胞形成 平滑肌细胞增殖和产生纤维 血管炎症并形成脂质核心,LDL 进入动脉壁 LDL氧化 单核细胞参与,引发炎症 内皮功能降低,起始阶段,内膜增厚,动脉粥样化 形成,正常动脉,内皮功能不全,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中膜,脂质核心,纤维帽,血管内腔,内膜,纤维帽,血管内腔,脂质核心,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 泡沫细胞(组织因子),激活的内膜肌细胞(HLA-DR+ ),正常的内膜肌细胞,斑块进展的终点:发生心血管事件,Nissen SE. Am J Cardiol. 2000;86(suppl):12H-17H,不稳定 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稳定性 心绞痛,稳定斑块的进展过程,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稳定斑块,斑块体积增加,管腔狭窄,不稳定斑块的进展过程,不稳定斑块,三、血脂异常分类,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浆中总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升高,俗称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也泛指包括低HDL-C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血脂异常,继发性或原发性高脂血症,继发性高脂血症指由于全身系统性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 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其他疾病有肾功能衰竭、肝脏疾病等。某些药物如利尿剂、-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等也可引起继发性血脂升高 在排除了继发性高脂血症后, 即可诊断为原发性高脂血症,四、血脂异常的检出,20岁以上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一次空腹血脂,包括TC、LDL-C、HDL-C和TG测定 对于缺血性心血管病及其高危人群,则应每半年至少测定一次血脂 对于因缺血性心血管病住院治疗的患者应在入院时或24小时内检测血脂,血脂检查的重点对象,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病者 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者 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病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早发病或早病死者 皮肤黄色瘤者 家族性高脂血症者 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也建议每年进行血脂检查,我国人群的血脂合适水平,五、心血管病综合危险的评估,一是指多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所导致同一疾病的危险总和, 即危险因素的数目和严重程度共同决定了个体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程度 二是指多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本指南仅包括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危险总和 我国长期队列随访资料表明,高血压对我国人群的致病作用明显强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稳定性心绞痛 陈旧性心肌梗死 有客观证据的隐匿性心肌梗死或心肌缺血 冠脉介入及冠脉手术后患者,有临床表现的冠脉以外动脉的粥样硬化 糖尿病 BP140/90mmHg或正在接受降压药治疗合并3项缺血性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者,冠心病及其等危症,稳定型冠心病,冠心病等危症,危险评估其他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在我国人群产生的影响大 吸烟 肥胖(BMI28kg/m2) HDL-C45岁,女性55岁 高HDL-C血症(60mg/dL):保护性因素,代谢综合征,具备以下的三项或更多即可作出诊断 腹部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 BMI :25kg/m2 血甘油三酯:1.7mmol/L(150mg/dL) 血HDL-C:男0.91mmol/L (35mg/dL) 女1.01mmol/L(39mg/dL) 血压:140/ 90mmHg 空腹血糖110mg/dL或餐后2小时血糖140mg/dL;或有糖尿病史,心血管病综合危险评估,*有临床表现的冠状动脉以外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心血管事件10年 风险20%为冠心病等危症 *急性冠脉综合征、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为极高危,治 疗 篇,内容提要,一、血脂异常的治疗原则 二、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一、血脂异常的治疗原则,心血管危险因素 血脂水平,危险评估,决定治疗,确定目标值,达标,血脂异常的干预措施,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LC) 药物治疗 达标,根据危险分层 个体化调脂 心血管病综合危险:低危,中危, 高危,极高危 干预强度:不同之目标水平,调脂的基本原则,Kastelein JP. Atherosclerosis 1999;143(suppl1):S17S21. LaRosa JC, et al. N Engl J Med. 2005;352:1425-1435,降低 LDL-C是调脂治疗的首要目标1,2,LDL-C160mg/dl,LDL-C130mg/dl,LDL-C100mg/dl,LDL-C70mg/dl,85.4%,78%,30.5%,22.3%,33.8%,N=2094,临床血脂控制达标率及影响因素多中心协作研究. 中华心血管杂志.2007;35:420-427,中国血脂异常患者LDL-C达标率极低3,2006年第二次中国临床血脂控制状况多中心协作研究,在21家省级部级医院和6家地市级医院中进行的一项回顾性调查研究,血脂异常患者开始治疗标准值及治疗目标值mg/dl(mmol/L),临床中常见危险人群,病房、CCU: ACS患者为极高危, PCI术后患者大部分为极高危 门诊冠心病患者: 50%左右为极高危,如52.9%冠心病患者伴有糖尿病;男性冠心病患者仍在吸烟比例也很高 门诊冠心病患者至少为高危 糖尿病患者: 已有冠心病或脑卒中,为极高危 至少为高危 高血压+多个危险因素(常见的包括年龄55岁,男性,吸烟):至少为中等高危,改善生活方式与药物治疗,血脂异常与饮食和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 饮食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是血脂异常治疗的基础措施 在改善生活方式基础上,根据血脂异常的类型及其治疗需要达到的目的选择调脂药物,血脂异常治疗的其他措施,外科手术治疗包括部分小肠切除和肝脏移植等,现已基本不用 基因治疗技术尚不成熟 透析疗法(“洗血”)仅用于极个别的对他汀类药物过敏或不能耐受者或罕见的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二、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他汀类 贝特类 烟酸类 胆酸螯合剂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其他: 普罗布考, -3脂肪酸,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针对特定的高危患者群,使他汀应用范围更广泛 ACS,老年人,糖尿病,高血压 不仅仅与安慰剂对照 与常规治疗或活性药物对照,早期研究与安慰剂相比,证实他汀可降低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994 4S 1995 WOSCOPS 1996 CARE 1998 AFCAPS/TexCAPS LIPID,2001 MIRACL 2002 HPS PROSPER ALLHAT LLT 2003 ASCOT-LLA 2004 PROVE IT ALLIANCE CARDS A to Z,2005 TNT IDEAL,在已接受现代治疗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证实了更积极的他汀治疗能进一步获益,2006,SPARCL,证实了他汀在卒中二级预防的作用,他汀15年循证:奠定抗动脉粥样硬化基石地位,2008,JUPITER,为他汀用于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提供了证据,2009,ARMYDA-RECAPTURE NAPLES II,为ACS-PCI围手术期他汀使用提供了证据,安全有效推广应用他汀,当前我国他汀应用的问题: 不足-应用面不够广 积极 不规范-安全掌握不够 谨慎 指南要求严格注意事项治疗: 根据不同对象进行危险估计,设定起治要求和治疗目标值 按降脂强度和安全性合理选用药物 达标或降低LDL-C达30-40% 选择他汀单药或与其他药物合并应用 起用前后检查肌酶和肝酶,严密观察肌肉症状 合理安排剂量,不宜追求高效而盲目加大剂量,1.开始药物治疗时 血脂、安全性检查(肌酶、肝酶等),达标、安全,未达标,6-12月复查,调整剂量,达标 安全,2. 48周复查 6-12月复查,降脂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监测,他汀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肝脏转氨酶升高 0.5-2% 剂量依赖性 他汀禁忌:胆汁郁积和活动性肝病 肌痛、肌炎、横纹肌溶解 头痛,失眠,抑郁 消化不良,腹泻,腹痛,恶心等消化道症状,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 35: 390-413.,他汀严重不良反应与大剂量或药物合用密切相关,单用标准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治疗,很少发生肌炎,但当大剂量使用或与其他药物合用时,肌炎的发生率增加 多数他汀类药物由肝脏细胞色素P-450进行代谢,因此,同其他与CYP药物代谢系统有关的药物同用时会发生不利的药物相互作用,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 35: 390-413.,他汀以外的调脂药物,贝特类:非诺贝特、苯扎贝特、吉非贝齐 烟酸类:烟酸缓释制剂 胆酸螯合剂(调脂树脂类):考来烯胺、考来替泊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 其他 -3脂肪酸 普罗布考,不同类别调脂药的疗效,+:强效 +:中效 +:弱效 -:无效,赵水平.降脂药物临床疗效评价.实用药物与临床2006;9:67-70.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 中华心血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