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二历史创新课件第二单元第7课《汉字与书法》(岳麓版必修3)_第1页
2013高二历史创新课件第二单元第7课《汉字与书法》(岳麓版必修3)_第2页
2013高二历史创新课件第二单元第7课《汉字与书法》(岳麓版必修3)_第3页
2013高二历史创新课件第二单元第7课《汉字与书法》(岳麓版必修3)_第4页
2013高二历史创新课件第二单元第7课《汉字与书法》(岳麓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二 单 元 第 7 课 新知预习 巧设计 名师课堂 一点通 课堂小结建通史 基础等级 发展等级 重点诠释 考点全解 创新演练大冲关 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 1起源 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 一定的渊源关系。 2成熟 商代 ,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成熟的汉字。商 周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 ”。 甲骨文 金文 3混乱 春秋战国时期,文字使用混乱,削弱了汉字的交流 功能,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生产的进步。 4统一 秦统一后,秦始皇推行“书同文字”,用 统 一全国的文字。后来书写简便的隶书也得到推广。 小篆 二、书艺历程 1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条件 (1)材料: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为富于个 性化的艺术再创造准备了很好的材料。 (2)动力:魏晋南北朝时期, 的形成,书法 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3)文具: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这一时期书法技 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士人群体 2主要历程 (1)秦汉:秦 和汉隶已具有书法的美感,但大多 还是实用性文字。 (2)魏晋:书法艺术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东晋王羲之成 为“书圣”,名作是 。 (3)隋唐:书法艺术达到新高峰,草书有“颠张(旭)狂( 怀)素”,楷书有 和“颜(真卿)筋柳(公权)骨”。 小篆 兰亭序 欧阳询 (4)宋代: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 富多样,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宋四家”(苏轼、 、米芾、蔡襄),倡导“有意无法”。 (5)明代: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 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3基本特征 通过自由变化的线条和疏密得宜的布局,同时将绘 画艺术的情境美和书法的内容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表 现 追求自我理想和个性的独特的艺术。 黄庭坚 士人 国宝档案 作品作者作品赏赏析书书法时时代特 征 兰亭序 王羲之 “飘飘若浮云、 矫矫若惊龙龙”, 被誉为为“天下 第一行书书” 士人追求意境 、神韵、风风骨 作品作者作品赏赏析书书法时时代特征 多宝塔碑 颜颜真卿 端庄浑浑厚,笔势势 开张张,雍容大度 注重法度, 盛唐气象 作品作者作品赏赏析书书法时时代特征 脚气帖 蔡襄 笔法精妙,行 笔流畅畅,遒劲劲 婉美 追求个性而忽 略法度,倡导导 “有意无法” 1在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汉字的书 写逐渐升华为一门艺术,这在世界各种文字的发展 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观察图片,从中得出古代中国书法的什么特点? 提示:通过自由变化的线条和疏密得宜的布局,同 时将绘画艺术的情境美和书法的内容融合在一起,成为 表现士人追求自我理想和个性的独特艺术。 2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是一枚传统的红色印 章,上有展开双臂拥抱胜利和欢迎的人形。主体图案为 红色背景下运动员冲过终点线的 形象,又可以理解为一位舞者, 可谓传统与创新的成功结合, 体育与文化的完美交融。 会徽图案是汉字“京”。 上述会徽采用了什么表现形式? 提示:这个会徽以中国印章为主要表现形式,将中国 传统的印章、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极富 东方文化特色,其字体部分采用了汉代竹简文字的风格。 一、书法风格的变化是时代变迁的反映 朝代时时代风风貌书书法名家艺术艺术 特色 魏晋南 北朝 社会危机, 文具改进进 王羲之虚玄灵动动 隋唐 国家统统一, 盛世气象 张张旭、怀怀素狂放不羁羁(草书书) 欧阳询询、颜颜真卿 、 柳公权权 规规范法度(楷书书) 朝代时时代风风貌书书法名家艺术艺术 特色 宋 社会生活 丰富多彩 “宋四家” 追求个性, 忽略法度 明商品经济经济 , 生活丰富 “四大才子” 平民世俗, 个性创创造 1下列书法作品中,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 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的字体是 ( ) 解析: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且具有极高 审美价值是草书的艺术特色,四幅作品中,A是草书,B是 隶书,C是楷书,D是行书。故选A。 答案:A 二、中国古代汉字形体的演变及书写特点 字体创创立或成熟时间时间特点 小篆创创始于秦代字体略长长,笔画圆圆匀,富于图图案美 隶书书 始于秦朝,成熟 并通行于汉汉魏 字形结结构平衡对对称,整齐齐安定 楷书书开始于东汉东汉字形方正,规规矩严严整 行书书盛行于晋代 兼有楷书书和草书书的长处长处 ,既工整清晰 ,又飞飞洒活泼泼 草书书 起源于汉汉初,成 熟于东东晋 把书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发挥 到极致,变变化丰 富,奔放跃动跃动 2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 轨,书同文字”。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 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 ( ) 解析:秦朝完成政治统一后,“书同文字”,把小篆 作为全国统一的标准官方书体,所以选A项。 答案:A 典题例析 例1 小明在博物馆看到了两件文物上的符号和文字 ,他能从中发现的历史信息有 ( ) 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字的发展 从中辨识一些文 字,以此印证和考证有关史实 中国文字产生于生产生活 实践中 中国文明与中国古代文字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A B C D 解析 汉字是表意的象形文字,其形成经历了漫 长的演变过程,从图画到符号,商周时期,汉字已基本 成熟,汉字产生于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原始文物,本身 就具有史料价值。 答案 A 题组冲关 1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 中的是 ( ) 解析:该题的题眼:“秦朝官方文献”。秦朝官方统 一标准文字为小篆, D项字体为小篆。而A为甲骨文; B为草书;C为楷书,都不正确。 答案:D 2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图中所示“车”字 形体演进的基本趋势是 ( ) A逐渐形象化 B逐渐多样化 C逐渐简约化 D逐渐国际化 解析:根据图中所示,容易看出“车”字形体由 繁杂逐渐向简约发展。 答案:C 典题例析 例2 (2012滨州质检)唐代有一位书法家的作 品千变万化,神采飘逸,极有情趣,被人称之为 “变动如鬼神,不可端睨”“挥毫落纸如云烟”。下 列作品最能体现其书法特点的是 ( ) 解析 根据所学丧乱帖是书圣王羲之(东晋) 的行草作品;肚痛帖是草圣张旭(唐代)的草书作品; 汉 汲黯传是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的楷书作品; 玄秘塔碑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的楷书作品。再 结合材料中“千变万化,神采飘逸,极有情趣,被人称 之为变动如鬼神,不可端睨挥毫落纸如云烟” 等信息可知这是草书的艺术特色。 答案 B 题组冲关 1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些时代特点,如“宋 人尚意”,即通过字体书写,表现自己追求的意境。右 图为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局部),就很能体现“尚 意”的特征。这幅作品字体的特点是 ( ) A字形方整,笔画平直稳重 B字形扁方,笔画平稳舒展 C字形严谨,笔画密集繁复 D字形多变,笔画简约流畅 解析:宋元丰三年苏轼被贬谪至黄州任黄州团练副使时作 黄州寒食诗帖。帖中用笔率意奔放,恣肆挥洒,有 徐起渐快、嘎然而止的节奏,体现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 可以明显看出被贬谪黄州的悲愤情感,正体现了“宋人尚 意”的特色。苏轼曾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 推求。”正体现出字体的变化特点。 答案:D 22007年,泰山荣膺我国首座 “中国书法名山”称号, 泰山的书法艺术是中华民 族文化的瑰宝。右图 “五岳独尊”石刻所示的书法为 ( ) A楷书 B隶书 C行书 D草书 解析:只要清楚各种字体的艺术特点即可选择,楷书 的特点是注重法度规范。 答案:A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经历了约 7000年的发展,至今仍充满活力。下图以“虎” “象”“鹿”“鸟”四字为例,分别展现了“汉字 七体”的风采: 材料2: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图1)和2008年北京 奥运会吉祥物(图2)。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1中A、B、C、D分别指的是哪几种字体? (2)汉字书法的艺术特征有哪些?请列举出四位中国历史上 著名的书法家。 (3)据材料2,分析出中国印本身所含的三种历史信息。 解析:此题关键要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第(1)问文字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 书楷书草书行书的过程。第(2)问结合所学内容不难 回答。第(3)问从图片可以看出其包含汉字、书法艺术、篆 刻艺术。 答案:(1)A为小篆,B为隶书,C为草书,D为楷书。 (2)以汉字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书写为形式;以自 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 意境,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王羲之、张旭、颜真卿、 柳公权。 (3)中国的汉字,中国的书法艺术,中国的篆刻艺术。 汉字构型独特,充满活力,书 法刚柔自如,显现了东方审美情趣 文化上 (1)文字的发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石破天惊的大事,它将 人们的思维、语言、经验以及复杂的社会现象记录下来, 使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世代传承。 (2)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商周时 期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秦朝书同文经 过小篆,发展出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形成了中国书 法的五种主要字体。 (3)汉字的书法正是通过自由变化的线条和疏密得 宜的布局,同时将绘画艺术的情境美和书写的内容融 合在一起,成为一种表现士人追求自我理想和个性的 独特的艺术。 政治上 (1)商代把神权和王权紧密结合,祭祀盛行,甲骨文资料 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2)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时期,汉字的使用更为广泛和频 繁,人们对文字的丰富、发展做了有益的尝试。 (3)秦始皇推行“书同文字”,以秦国的小篆为基础,统 一全国文字,后来书写简便的隶书也得到推广。文字的改革 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济上 (1)汉字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