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师教学实施方案.doc_第1页
《沁园春长沙》教师教学实施方案.doc_第2页
《沁园春长沙》教师教学实施方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教学实施方案版本模块人教必修1课题沁园春长沙课程类型新授课课时2上课日期年月日授课老师课程学习目标目标解读1.了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和相关的文学常识2.通过诵读、品读,体验词的节奏和韵律,感受词的音乐美3.分析词的意象,把握词的主旨,体会词人的情感,与词人产生共鸣4.品味词作精妙传神的语言,鉴赏词作的表现手法,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学法指导1.回忆已学词作,进一步了解词的相关知识2.结合注释,理解全词大意,理清词的思路和情感脉络3.强化诵读,在诵读中品味关键词语,体悟词中意象,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4.鉴赏情感与意象,加强个人体会感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班级集体探究课程导学建议重点难点1.理解词作情景交融的表现方法2.抓住关键词语,赏析语言的表现力3.品味词中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理解作品情感教学建议1.以诵读贯穿教学的始终。本词押韵、字数、平仄都有讲究,韵律性强,教学中要加强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加深对这首词的思想感情的理解2.适当介绍创作背景。通过背景介绍,学生会更好地理解这首词的主题,体会词人的革命情怀3.注意扩展阅读。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欣赏他的狂草书法,领略其诗人和书法家的风采4.有条件的班级,诵读赏析诗歌可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影像资料等方式辅助学习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阅读金太阳导学案,提示学生做好课前准备2.朗读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搜索相关背景资料3.背诵作品学生准备:1.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2.完成金太阳导学案“预学区”内容3.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作者毛泽东和他的其他作品,回顾词的文体知识导学过程设计程序设计学习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媒体运用创设情境第 1 课时课堂导入课前播放音乐,从汉字“愁”的结构说起。文人逢秋“多愁”,引导学生回忆相关诗文,以沁园春长沙逢秋“不愁”导入。(对诗文情与景的关系不作过深过细的解释,对能背诵教材外关于“秋”的名句的学生及时赞扬勉励)板书课题,明确学习目标。附写“秋”的名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观沧海曹操)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李商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李白)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相见欢李煜)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渔家傲范仲淹)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刘禹锡)搜索并背诵写“秋”的诗文句子。讨论“秋”与“愁”的关系励志的歌曲,介绍秋、与作者毛泽东有关的影视片段或图片创设情境第 2 课时课堂导入提议学生齐读作品,抽查作业情况;指定学生朗读作品(如能有感情地背诵更好,教师可范背),从正确处理重音、语速、语调等方面引入课堂讨论1.巩固旧知,强化对文本的理解2.积极参与朗读和讨论,领悟朗读与理解文本之间的关系朗诵视频第一层级学习过程第 1 课时预习交流引导学生讨论如下问题:1.在朗读过程中,哪些读音有错误?为什么会错?点拨:解除疏通文意的障碍,引导学生讨论,反复诵读,明确读音、句读与词义理解的关系。2.有哪些停顿错误?该如何停顿?点拨:解除疏通文意的障碍,引导学生讨论,反复诵读,明确读音、句读与词义理解的关系。3.这首词描绘了哪几幅画面?点拨:引导学生初步理清文章结构,学习通过意象鉴赏诗歌的方法。明确: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能对应作品内容、相对整齐)4.诗人是抓住哪些意象来展开联想的?点拨:引导学生初步理清文章结构,学习通过意象鉴赏诗歌。明确:江、霜天、山、舸、鹰、鱼等。诵读课文,通过讨论和分析思考并发现问题,标注误读、理解有误的字词,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大致理清文章结构和观点,思考意象与诗歌的联系朗诵视频PPT课件自我核对1.抽查学生交流合作、自主学习的情况,对发现的小范围问题与学生个别交流纠正。重点关注“沁”的字音、字形,“意气”与“义气”等易混字词2.引导学生归纳通过意象鉴赏诗词的方法独立思考,积极参加小组交流,提出问题,发表见解,通过完成学案,归纳字词等语言基础知识。整体统摄作品内容结构PPT课件第二层级学习过程第 1 课时深度探讨朗读,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请对“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加以简析。2.诗人在这首词中描绘了眼前的哪些景象?3.词的下阕中,“忆”字有什么作用?4.“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诗人在上阕末尾发出的这一问,包含了他怎样的情感?请加以简析。5.简要分析“恰同学少年万户侯”的含意。6.品味作品最后三句所蕴含的时代气息。朗读,围绕文章内容和结构,分组讨论问题,提出看法PPT课件第二层级学习过程第 1 课时展示点评参与小组讨论和组间辩论,点拨分析:1.关键信息:点明时间、地点、环境,英雄气概。播放微课视频,提示“意象”的概念。2.关键信息:远眺山林,近观江舸,仰视雄鹰,俯视游鱼。3.关键信息:呼应开头,领起下文。4.关键信息:博大心胸、高远志向。5.关键信息:指点、激扬文字、粪土。6.点拨:分析表现手法,联系时代背景。各小组展示、辩论。做好笔记和标注,完善学案PPT课件微课视频第 2 课时深度探讨齐读诗歌,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上下阕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2.通过这首词,你能看到怎样的词人形象?3.这首词与一般写秋的诗文相比,所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4.本词除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之外,在写法上还有什么特点?围绕论证方法,分组讨论问题1,提出看法。围绕文章观点和作者的写作目的,通过提取文本信息,讨论探究问题2,提出见解PPT课件展示点评参与讨论和辩论,可就某个问题重点参与一组的讨论,学生展示后点拨分析:1.关键信息:上阕写景是基础,下阕抒情是升华。2.关键信息:高瞻远瞩,积极向上,胸怀天下,必胜信念。3.点拨:回忆古今中外一般文人书写秋天的诗文,分析这些诗文普遍的情感基调。通过这首词的内容,特别是所选择的意象分析作者的情感。4.关键信息: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对比(衬托)手法。各小组展示、辩论。发表见解,从结构、语言、手法等方面整体赏析作品。统一认识后,做好笔记和标注,完善学案PPT课件第三层级学习过程第 1 课时课堂检测1.要求学生完成基础智能检测中1至3题(必做1、2题,选做3题),检查学生完成情况2.针对练习情况(对教材文本的理解分析)作提示归纳独立思考,完成练习,分析教材文本,形成鉴赏能力PPT课件第 2 课时拓展应用1.要求学生完成全新视角拓展中的4至7题(必做4、5、7,选做6题),检查学生完成情况2.针对练习情况(意象、语言、情感)作提示归纳,层次较低的班级,可考虑不涉及第6题的表现手法的内容独立思考,完成练习,培养通过意象鉴赏诗词、揣摩作者情感的能力,形成从语言、手法等多方面深度鉴赏诗词的意识PPT课件第四层级学习过程第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