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针灸推拿膀胱经穴.ppt_第1页
课件:针灸推拿膀胱经穴.ppt_第2页
课件:针灸推拿膀胱经穴.ppt_第3页
课件:针灸推拿膀胱经穴.ppt_第4页
课件:针灸推拿膀胱经穴.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足太阳膀胱经,目的要求,1掌握足太阳膀胱经的体表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 2重点掌握所讲述的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刺灸方法。 3熟悉经脉的病候和主治概要。 4了解其余穴位的内容。,一、经脉循行,示意图: 头背腰下肢外侧后缘足,解剖标志,目内眦、眉头、前后发际、脊椎棘突、髂嵴、臀横纹、腘横纹、腓肠肌、外踝、跖趾关节等解剖标志。 头、背、下肢外侧骨度分寸。,(一)、经脉 1、分布路线、起止(经别入肛中) 2、经气交接、走向 3、表里络属 4、联系脏器(膀胱、肾、脑、鼻、眼、耳),灵枢经别 “足太阳之正,别入于腘中,其一道下尻五寸,别入于肛,属于膀胱,散之肾,循膂,当心入散。” 加强膀胱与肾、心、肛门的联系,(二)、主治概要 头面五官病、神志病,相应内脏及项背腰下肢病症。 外经病候 +脏腑病候,二、常用腧穴:(本经共穴),1、睛明 定位:,主治: 近治一切眼目疾 操作: 严格规范操作,危险性大,、攒竹,定位:,主治: 近治为主:前额及眉棱骨疼(三叉N疼、鼻窦炎)、面瘫 特殊:呃逆 操作:平刺或水针。,、通天,“人之全体,以头为天,在躯干,以胸廓为天,在五脏,以肺为天。”,定位: 主治: (1)、头痛、眩晕 (2)、鼻疾:宣通肺气 操作:,、天柱 定位:,主治: 祛风解表、舒经活络 操作:,5、大杼 定位: 灵枢背腧: “背中大腧,在杼骨之端”,滑伯仁: “骨者髓之所养,髓自脑下注于大杼;大杼渗入脊心,下贯尾骶,渗诸骨节,故骨之气皆会于此,故曰骨会”,主治: (1)近治项背疼痛 、肺病 (2)穴性:骨病绝骨,灵枢杂病 “项痛不可俛仰,刺足太阳;不可以顾,刺手太阳也。” 针灸甲乙经: “颈项痛不可以俛仰大杼主之”,素问脉要精微论 “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6、风门 定位:,主治: 祛风解表(外感风寒、风热均可) “高巅之上,惟风可到” “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针灸甲乙经: “风眩头痛,鼻不利时嚏,清涕自出,风门主之” 操作:针、灸、拔罐 比较:1、风门、列缺、合谷 2、风门、合谷、曲池,7、肺俞、心俞、膈俞、肝俞 脾俞、肾俞、大肠俞,定位:,膈,肝,脾,心,主治:相应内脏及其相关病症(偏补脏腑之虚) 1)肺俞:慢性顽固性可用灸治、割治、敷贴、埋线等法。,素问咳论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医学三字经 “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于肺也”,操作: 灸疗针对肝火犯肺、阴虚肺燥、痰热蕴肺、邪热乘肺型咳喘禁用。 比较:肺俞、中府,2)心俞:心疾 补泻皆可 比较:心俞、神门、通里,3)膈俞: 滑伯仁: “血者心所统肝所藏,膈俞在七椎下,上则心俞,下则肝俞,故为血会” 血之生化、统摄、储藏、宣布、施泄.,胃疾(呃逆) 血证(血虚血热) 肺病(皮肤病) 常与补气、行气穴配伍,比较治血证三穴: 膈 俞: 偏上半身血证,长于慢性出血性疾。 血 海: 偏下半身血证,妇科血证有良效。,膈俞+血海: 统摄补养全身之阴血和清热凉血,通畅全身瘀血。 三阴交: 全身性血证,较血海广泛,对妇科血证有显效。,4)肝俞: 肝病(肝气、肝火、肝血) “疏泄条达,不可郁滞”、 “木郁则达之”,目疾: 灵枢脉度 “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素问五藏生成 “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脊背、胁痛: 灵枢五邪 “邪在肝,则两胁中痛” 素问藏气法时论 “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5)脾俞: 脾疾:运化失职(水谷、水湿) 统血失职 素问经脉别论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张景岳: “凡水肿等症,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6)胃俞:,主治:胃腑病 灵枢五味 “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 李东垣: “脾胃之气既伤,元气也不能充,而诸病由生也”,6)肾俞: 肾疾(生殖泌尿系疾及耳、齿、发、脑、髓病变) 难经.三十六难: “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 素问.杂病论 “胞脉者系于肾”,腰疾 素问.脉要精微论 “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也” 刺灸: (防伤肾、肾盂、血管甚至腹腔N节),现代常用于治疗: 肾炎,肾绞痛,肾下垂,遗尿,尿路感染(配关元、三阴交) 阳痿,早泄,遗精精液缺乏;月经不调(配京门) 腰疼,脑血管病后遗症,腰部软组织损伤,7)大肠俞: 腰疾、大肠疾: 素问灵兰秘典论“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比较: 1、肾俞、大肠俞 2、大肠俞、天枢,8、次髎,俯卧位,食指尖按在小肠俞与后正中线之间,小指按在尾骨上方小黄豆大的圆骨突起(骶骨角)的上方,中指与无名指相等距离分开按放,各指尖所到之处:食指尖为上髎 ,中尖为次髎 ,无名指尖为中髎 ,小指尖为下髎 。,主治: 近治生殖泌尿系疾(痛经) 腰骶痛 操作:,现代常用于治疗: 腰疼,腰骶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炎,下肢瘫痪,小儿麻痹后遗症 月经不调,子宫脱垂,子宫内膜炎,盆腔炎,外阴湿疹、痔疮,睾丸炎,卵巢炎,催产,引产。 尿潴留。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常用穴之一。,9、承扶、殷门 定位: 主治: 近治为主。 操作:,坐骨神经由梨状肌下孔离开骨盆,出现在臀大肌的深面,位于出入骨盆结构的最外侧。该神经在臀区和股后区的体表投影在髂后上棘与坐骨结节连线的中点(为出骨盆点),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之间连线中点稍外侧,和股骨内、外侧髁之间连线中点,以上三点的连线上。,0、委中,定位:,主治: (1)头项、腰背、下肢疾 (2)肾、膀胱病证 (3)瘀血、热毒之病证 (放血常用穴) 灵枢.九针十二原: “苑陈则除之”,素问刺腰痛 “腰痛挟脊而痛至头,几几然,目(盳盳)然僵仆,刺足太阳郄中出血。” 素问调经论 “血有余则泻其盛经,出其血.病在血,调之络。” 操作:,现代常用于治疗: 坐骨神经痛,腰背疼,风湿性膝关节炎;中风后遗症;肠炎,腹痛,疟疾;痔疮;湿疹,风疹,荨麻疹,牛皮癣,疔疮;鼻出血,1、膏肓,定位:,主治: 肩胛背疾 肺疾 强身保健 刺灸:,现代常用于治疗: 体质虚弱、贫血;肺结核,支气管炎,哮喘,胸膜炎;神经衰弱 本穴多用于各种慢性虚损性疾病。,2、志室,定位:,主治: 近治腰痛和肾疾(肾精亏损) 操作:,现代常用于治疗: 遗精,阳痿,前列腺炎,阴囊湿疹 肾下垂,肾绞痛,膀胱炎,尿道炎 下肢瘫痪,3、秩边,定位:,主治: 腰骶、下肢疾。 二阴疾。 刺灸: 控制针感是关键,直刺:1.53.0寸,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下肢放散,治疗下肢痿痹,坐骨神经痛; 斜刺:针尖向前阴方向呈80角,进针2.54.0寸,针感向少腹及前阴方向放射,治疗前阴及少腹疾病; 斜刺:针尖向肛门方向呈70 角,进针1.52.0寸,使针感向肛门方向放散,治疗痔疮、脱肛。,14、承山,定位:,主治:(偏邪实证) 近治小腿痛、转筋、麻木、不遂、足下垂等下肢疾。 远治肩臂痛、腰痛和肛疾。(肛疾要穴),玉龙歌: “九般痔漏最伤人,必刺承山效若神” 操作:针感不宜过强。,现代常用于治疗: 腓肠肌痉挛、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 便秘,痛经,痔疮、肛裂。,15、昆仑,定位:,主治: (1)近治足跟疾:跟痛症、足下垂 灵枢终始 “病先起阴者,先治其阴,而后治其阳;病先起阳者,先治其阳,而后治其阴。” (透太溪),(2)远治头项、腰背疾。 (3)特殊:“经”穴:妇科 操作: 甲乙经: “女子孕难,苦胞不出,昆仑主之”,16、申脉 定位:,主治: 灵枢寒热病 “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 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