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计划、教案、反思.doc_第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计划、教案、反思.doc_第2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计划、教案、反思.doc_第3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计划、教案、反思.doc_第4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计划、教案、反思.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9、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3、通过学课文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学难点:通过学课文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 发散思维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4、出示课时目标会读会认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二、自主学习、点拨指导1理解词语:“呼风唤雨”“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呼风唤雨”在词典中解释为“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在课文中比喻人类在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不再像从前那样受到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表明了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2检查预习情况:(1)、(出示我的小词篓):检查学生认识生字的情况。(2)、开火车读课文(3)、说说课文主要内容(4)、读课文后学生质疑三、学生练习读课文四、作业设计抄写生字词第二课时课时目标:通过学课文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一、细读课文 理解内容1全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勾出中心段(第1自然段)齐读。师板书:人类 靠 现代科学技术 呼风唤雨2、朗读第三段师板书:过去 用 千里眼顺风耳 寄托愿望3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明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神奇、之美好)。根据学生归纳,师板书: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天体 探索奥秘电视电话 因特网 飞机火车 远洋船师总结:回顾历程 科学创造神话 美化生活展望未来 科技创造奇迹 改善生活句点评1、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2、“发现”和“发明”,从字面看,两者很相近,但仔细推敲,却有不同。“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则是指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发现”的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的是本来不存在的事物,是新的创造。如,本组后面的三篇课文中讲到的电脑、太空育种是前所未有的新创造,而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儿,就是新发现。这句话概括地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千里眼”“顺风耳”,在旧小说中指能看得很远和听得很远的人。古典小说西游记中曾出现这两个人物,他们是玉帝的得力耳目。孙悟空闹东海、搅地府后,事达天庭,玉帝询问“妖猴”来历,班中闪出千里眼、顺风耳,将“妖猴”的来历奏明。这两个词在课文中是指人们想象中的超脱自然的能力。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盛唐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句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原意是用来形容北国边塞异常寒冷。后来这句诗经常被人引用,用来形容某些生机竞发的事物或者蓬勃向上的形势。课文中引用这句古诗,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二、联系实际 讨论感受1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2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3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哪些改善?设计意图:感悟现代科学技术的巨大变化三、畅谈收获 总结提高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220世纪已经过去,二十一世纪属于我们,同学们,你们将怎样畅想未来?四、作业设计小练笔:未来的 生活或学习中的一种物品板书设计:29、呼风唤雨的世纪人类 靠 现代科学技术 呼风唤雨过去 用 千里眼 顺风耳 寄托愿望 科学创造神话现在 用 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 科学创造奇迹电视电话 因特网 飞机火车 远洋船教学后记:30电脑住宅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2默读课文,能想象出课文描写的场景和事物。3和同学就感兴趣的课文内容展开讨论、交流,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舒适和便捷。4体会作者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能想象出课文描写的场景和事物。教学难点:和同学就感兴趣的课文内容展开讨论、交流,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舒适和便捷。体会作者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伙伴。我们通过电脑学习、工作,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这节课,我们要去参观一栋由电脑控制、指挥的住宅,它与我们普通的住宅有什么不同呢?二、初读感知1请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流利。2分自然段读课文。3再读课文,思考:电脑住宅与普通住宅有什么不同?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住宅里所有电脑全部设在“暗处”。在室内见不到,它们各有各的职能,分工负责,同时又互相连接,以便对环境作出综合判断,为主人提供舒适的生活条件。这段话在课文中起着总结全文的作用。它概括地说明电脑住宅中电脑设置隐蔽、各负其责,相互合作的特点。三、理解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看看电脑住宅有哪些奇妙的功能?(1)根据室外的气象资料进行调节,为主人提供舒适的家居环境。(2)大门具有保安功能,防止不明人物进入住宅。(3)通过电脑,可以调运屋内自己需要的物品。(4)厨房有一套教人做菜的电脑装置。(5)主人休息时,电脑给人们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6)浴室里,可通过电脑“预约”洗澡的时间。2高科技化的电脑住宅给我们提供了方便,在同学们所了解的其它的电脑住宅,还具有其它不同的功能吗?3是啊,正因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才有了这一栋栋神奇的电脑住宅,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人人都能住进这具有奇妙功能的电脑住宅。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共同交流的能力。引导学生多搜集资料并把搜集的资料运用到课堂学习中。四、作业设计如果由你来设计一栋电脑住宅,你打算怎样设计?想一想,写下来,在全班交流时一起来评一评,谁设计的是我们心目中的最佳住宅。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设计自己心目中的最佳住宅。室外:风向标与电脑相连入室:输入密码,主人下达指令会客厅(电脑调运所需物品)板书设计:30 电脑住宅厨房(烹调资料,示范烹调方法)室内 卧室(电脑控制休息状态) 浴室(预约洗澡的时间)教学后记: 31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恐龙、凶猛、鸽子、欣喜若狂、描绘、形态各异、轻盈、敏捷”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3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教学难点: 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了解课文层次。一、展示图片,激趣导入出示恐龙的图片,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板书课题:飞向蓝天的恐龙二、听课文录音,1、自学生字词、自学生字词:认读字:书写字:新词:迟钝:反应慢,不灵敏。五彩斑斓:灿烂多彩。凌空翱翔:在空中回旋的飞。后裔、欣喜若狂、隧道、繁衍、茹毛饮血、毋庸置疑等词语让学生用老师教的方法自己解释、讨论。三、自由朗读课文,感悟课文结构第一部分(第、自然段):写大量的化石显示,鸟儿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第二部分(、自然段):科学家们假想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儿的。第三部分(第自然段):科学家们希望能从化石中重现这一历史过程。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掌握课文的层次结构。四、小结第一课时学习内容,确定自己喜欢的段落。作业设计抄写生字词第二课时课时目标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一、复习巩固、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发表你对课文的理解。二、深入分析,理解全文、朗读课文第一部分,探究第一部分内容:“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中的“似乎”是什么意思?这一段怎样引出观点的?(把恐龙与鸟类作比较)科学家们在这一部分中提出了什么样的假说?(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科学家为什么欣喜若狂?(因为可以证明鸟类是由古代的恐龙演变而来的。)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点睛之笔”是指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作者在这句话中,运用极其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古生物科学家们历时百年的漫长研究历程与取得的成果喻为“画卷”。科学家们根据恐龙与鸟类骨骼上呈现的许多相似之处,提出了鸟类由恐龙演变而来的假说,但始终缺少强有力的证据。直至20世纪末,在经历了百余年的不懈努力之后,终于有了辽西的重大发现,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这无疑为该项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加速了此项研究的进程,因此,说它是“点睛之笔”。 、探究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主要是科学家们假设猜想恐龙向鸟儿进化的过程。、学习第三部分,质疑、探究:老师:谁能说说“希望能重现这一历史进程”这句话饱含的信息?科学家们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这一历史进程”指的是恐龙家族中的一支猎食性恐龙长出羽毛、学会飞翔、演化为鸟类的漫长历史过程。这句话是说科学工作者十分希望在现有资料与条件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索,搜集到更多的化石、更丰富的资料,力争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如标本复原、动画展示)将其演变的全过程形象直观地展示在世人面前。三、总结全文课文假想了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作者说明简洁、意思表达完整、准确,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激发了我们探索自然的兴趣。希望同学们在此启迪下,将思绪放飞蓝天,去探索大自然以个又一个奥秘,为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四、作业设计复述课文板书设计: 31* 飞向蓝天的恐龙两亿三千万年前数千万年后许许多多年后亿万年前 第一种恐龙 庞大家族 恐龙中的一支 飞向蓝天教学后记:32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起热爱科学的情感。3了解太空蔬菜的变化和作用,初步学习课文的说明方法。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起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难点: 了解太空蔬菜的变化和作用,初步学习课文的说明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视频学生收集关于太空蔬菜、花卉的资料。 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同学们,在2003年的10月15日至16日,我国航天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还记得吗?对,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神州五号”发射成功。在“神州五号”飞船上,除了我们伟大的飞行员杨利伟叔叔,还有一批特殊的乘客,那它们到底是谁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二、初读感知1请自读课文,结合拼音把课文读通顺、流利。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到底是谁?3课文围绕特殊乘客人写了哪些内容?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且引导质疑。三、检查预习情况1、词语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到底是谁?课文围绕特殊乘客人写了哪些内容? 探究课文,感受科学的魅力四、出示中心句: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好像获得了“魔力”,可以有这么多美妙的变化和神奇的用途。2、听说过“魔力”吗?在什么情况下用?(童话中的魔镜、魔法师的神奇力量)你怎么理解“魔力”?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好像获得了“魔力”,可以有这么多美妙的变化和神奇的用途。其实真正的魔法师是聪明勤劳的科学家们,是他们的知识和工作创造出一个个奇迹!“魔力”指使人沉迷的吸引力。作者深深惊异于植物种子的变化,说它似乎获得了某种魔力;又把科学家们比作使种子产生美妙变化的“魔法师”,借此赞美了科学研究的神奇力量,赞美了聪明勤奋的科学工作者。 第二课时一、自读课文自然段,看看种子经过太空旅行后,有了哪些“魔力”,自学、同桌交流,全班交流:有哪些魔力?产量高、品质好、生命力强(展示图片:太空水稻、黄瓜、番茄、辣椒、花卉等)。你能想象太空种子还有别的“魔力”吗?这些“魔力”有什么用途? (食用、药用、他用)绿色蔬菜、治病良药、美化生活、绿化祖国太空种子为什么具有这样的“魔力”?再读第段,重点引导:“在浩瀚的宇宙中,由于宇宙射线的辐射,由于处于微重力、高真空的特殊环境,使得一部分植物种子内部的遗传物质产生了微妙的变化。”结合课文,你猜想一下可能有哪些微妙的变化?如:外形、味道、颜色、营养、抗病性“科学家对经太空遨游的植物种子进行选育,不断地选择优良的变异植株,淘汰那些不良的变异植株,并将优良的变异植株经过四代以上的培育,使其性状稳定,最终培育成拳的太空品种。”读得懂吗?变异植株什么意思?联系两句话,说说太空种子的“魔力”来自哪里?大自然、科学。三、回扣主题,激发探索欲望二、总结:科学的领域无边无际,聪明勤劳的科学家们在这片领域进行着不断的开发、创新,才能创造出一个个奇迹。(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搜集的资料来补充学习,丰富知识,开阔眼界。通过总结,唤起学生探索的科学兴趣,养成从小爱科学的习惯。)三、作业设计描写一种太空种子生长的植物。板书设计:32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筛选太空种子特 培育太空种子殊 食物乘 药用客 太空植物的作用 美化改良土壤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八学习目标1、 围绕21世纪科技发展使自己所产生的奇思妙想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在此基础上,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写下来。2、 观察并发现广告中的错别字,认识其危害,积极改正。3、 学习、理解并积累名人名言,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认识能力。4、 初步认识对联,在游戏中感受语文的乐趣。教学重点:围绕21世纪科技发展使自己所产生的奇思妙想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在此基础上,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写下来。教学难点:学习、理解并积累名人名言,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认识能力。初步认识对联,在游戏中感受语文的乐趣。课前准备1、 布置家庭(或社会)调查:昨日的梦想今天的现实(访:长辈谈一谈小时候的梦想)2、 搜集反映社会生活、生产建设日新月异的资料图片。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一、谈话导入1、 同学们,知道一个世纪是多少年吗?2、 在我们刚刚送走的20世纪这100年的时间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人类的许多幻想已成为现实。课前,我们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昨日的梦想今天的现实能简洁地向大家汇报你调查到的情况吗? a. 学生依据调查情况汇报。(可以是家庭生活的内容;可以是社会或生产建设巨大变化的内容;可以是有关自然的;可以是有关医学的;可以是国内的,也可以是国际的。)b. 教师相机展示资料图片。二、指导学生交流1、 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美梦成真的事情,真让人激动!你们有梦想吗?谁来当众介绍你的“奇思妙想”?a. 出示文字屏幕:愿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想未来,畅谈自己的奇思妙想:可以说说未来的衣服、食品、住宅、交通等,也可介绍个人的制作。b. 指名读以上学习提示。2、 讨论采取哪种交流形式。边画边说,边演示边说,补充说明,提出问题或多或少就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3、 相互交谈,准备发言内容。4、 介绍自己的奇思妙想。(教师带动学生及时并积极的针对情况从“说”和“听”两个方面积极评价与指导。)5、 师生相机评价。说的方面:内容、表述质量、礼貌、体态语言、应对能力等。听的方面:神态(举止、态度)、质量(接收信息容量)、信息反馈(语言及思维机智)等。三、总结感悟1、 在口语交际中,你的内心一定有许多感受,也会从伙伴那里学到许多东西。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吗?2、 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