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部参考资料外事 港澳台 留学生工作通讯 2008年10月同济大学外事办公室、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和留学生办公室主编本期导读重要活动 3中德学院庆祝十周年非洲市长代表团来访我校校际交往 3印度尼西亚万隆科技大学代表团来访芬兰赫尔辛基科技大学Matti Hamalainen教授来访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中国区负责人来访日本目白大学理事长佐藤弘毅先生来访罗马大学校长代表团来访法国巴黎高科新任驻华主任来访沙特阿拉伯哈立德国王大学代表团访问我校日本鸟取县高中生科技访华团访问我校爱尔兰利默里克大学副校长Paul McCutcheon教授来访爱尔兰圣三一大学副校长Patrick Prendergast教授来访丹麦科技大学代表来访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来我校面试奖学金生丹麦洛斯基尔德大学外办负责人来访京都大学国际交流处代表来访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外办负责人来访意大利比萨大学国际政治师生来访西班牙坎塔布里亚大学及UCEIF基金会代表团来访英国伦敦国王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来访英国伦敦国王学院ICUK项目负责人来访法国学校教师来访我校法国国立高等工程技术大学校驻华代表来访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一行来访我校校企交往 8汉高集团副总裁Ramn博士受聘为我校顾问教授国际会议 8历史建筑可持续性改建与建筑物理技术国际研讨会-2008在我校召开第12届国际钢管结构会议在沪召开汶川地震灾害与灾后恢复重建国际会议在我校召开第三届中德大学校长会议在我校举行2008同济拜耳知识产权研讨会在我校召开2008年中国金泽(上海青浦)UNESCO景观与环境设计教席国际联合设计研讨会在沪召开中日轨道交通车辆制动技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2008全球季风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新签协议 11与新加坡联合工程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校领导出访 11周家伦书记率团出访德国综合信息 12新加坡政府奖学金项目在我校顺利实施法国驻上海总领馆教育领事来访外办参加法国驻沪总领馆新任科技领事举办的法国博士生院院长招待会外办参加“同济大学澳大利亚会计师公会认证揭牌仪式”奥地利欧亚太大学网主席Winklehner教授来访同济大学校友、中英科技创新计划执行董事来访大型留学德国咨询活动在同济举行“意大利大学与中国学生面对面”交流会在同济大学举办中巴友协访问团来校参观访问大阪市城市再生项目部部长来访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代表团来访裴钢校长出席中法新丝绸之路学院成立大会赵建夫副校长出席中法环境研讨会法国罗纳-阿尔卑斯大区副主席一行来访我校成功举办第八届国际意大利语周系列活动港澳台动态 15周家伦书记宴请润泰集团尹衍梁总裁一行董琦校长助理会见台湾艺术大学师生一行留学生信息 16我校外国留学生龙舟队在首届上海市外国留学生龙舟赛上取得佳绩出国出境16我校软件学院教师王敏被授予“IBM奖教金”,吕晴等三名学生被授予“IBM中国优秀学生奖学金”重要活动中德学院庆祝十周年1998年启动的中德两国教育领域的第一个大型合作项目同济大学中德学院,10月10日举行成立十周年庆典。在走过了以培养硕士研究生为主的十年历程之后,中德学院将建立博士生院,标志着这一堪称教育领域中外合作典范的大型项目将踏上更高层次的发展轨道。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发来贺信,德国外交部长Steinmeier和德国教研部长Schavan也分别发来贺函。全国人大常委、教育部前副部长吴启迪,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秘书长Bode,德国科学联合会秘书长Dzwonnek,我校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周家伦,校长裴钢,常务副校长李永盛,中德学院咨询委员会成员。以及出席第三届中德大学校长会议的中外嘉宾出席。仪式上,在周家伦主持下,德国学术中心秘书长Bode、校长裴钢分别代表双方共同签署中德学院第三期合作协议,继续支持学院在未来又一个五年的新发展。随后,Bode博士还被授予同济大学荣誉教授。作为长期支持中德学院发展的众多中外知名企业的代表,蒂森克虏伯、西门子、上海大众的有关负责人分别发言。当天,德国TV南德意志集团与中德学院签约,捐资建立一个基金教席。裴钢在讲话中说,中德学院是将中德两方优势进行融合,创造出来的一种全新的合作培养人才模式。中德学院致力于培养既具备过硬的专业本领,又有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的骨干型人才。在走过十年历程之际,举行活动既是庆祝,也是为了总结,同济大学将全力支持中德学院未来的建设发展。在随后举行的庆祝晚宴上,吴启迪、德国驻沪总领事海盾、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张秀琴等分别致辞。非洲市长代表团来访10月28日上午,校长助理董琦教授在逸夫楼会见了来访的非洲城市市长代表团一行22人。该代表团由联合国人居署组织。我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吴志强教授、副院长李振宇教授、建筑设计研究院及联合国环境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相关教授出席了座谈。杨浦区副区长庄少勤、杨浦区人大副主任忻伟君陪同代表团成员出席了座谈会。会见中,董琦校长助理首先代表学校对代表团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他说,我校与非洲各国的合作积极而富有成效。自1975年开始,我校便开始招收来自非洲国家的留学生。到目前为止,非洲国家的留学生已经达到400多名,分别来自45个国家。除此之外,同济大学与非洲还开展了其他形式的合作,如建筑设计院目前承担了非盟大厦的设计工作,联合国学院每年举办非洲国家未来领导人培训班等。董琦校长助理说,希望此次市长代表团的来访,能进一步拉近同济大学与非洲国家的关系,推动双方在城市规划及建设领域的合作。代表团团长、联合国人居署官员Jossy Materu先生对同济大学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他说,同济大学在建筑及城市规划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此次到访,希望能学习杨浦区和同济大学在三区联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为非洲打造环维多利亚湖区提供借鉴。随后,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吴志强教授围绕“杨浦知识创新区的规划理念及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打造”做了专题报告。校际交往印度尼西亚万隆科技大学代表团来访10月7日,以印尼万隆科技大学建筑城规与政策学院院长Iwan Sudradjat先生为团长的教职员代表团访问和参观了我校建筑城规学院,学院院长助理李翔宁副教授接待了来宾,并作了交流。访问团成员对我校城规学院取得的成就,尤其对参与的众多项目和所作的社会贡献表示了赞叹,其中对别具特色的园林设计表示了浓厚的兴趣。代表团随后参观了教学楼、学生的设计作品,以及我校的节能型建筑等。万隆科技大学的前身是设立于1920年的科技学校,1959年由印尼政府建立了现在的万隆科技大学,目前有13个学院,覆盖经济管理、土木环境、艺术设计、数学与自然科学、电信、矿业石油、药学、工业技术、机械与航空航天、生命科学与技术、建筑规划与政策等学科。目前我校还未曾与印尼的大学有实质性的高层次合作与交流,印尼万隆科技大学的来访增进了相互了解,为今后双方的合作奠定了基础。芬兰赫尔辛基科技大学Matti Hamalainen教授来访10月8日上午,芬兰赫尔辛基科技大学软件商务与工程研究所Matti Hamalanien教授访问同济,我校原校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接待了来宾。我校科技园副董事长邵毓琳、企业数字化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赵卫东、校外事办公室副主任郭强会见时在座。Hamalanien教授介绍了赫尔辛基科技大学在电子商务、软件工程领域的跨学科研究以及学生培养情况。希望与我校在电子信息领域建立起合作关系,联合申请欧盟项目并希望能够参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建设项目。中午,我校党委副书记姜富民宴请了Hamalanen教授并向他介绍了我校参与2008年奥运会场馆的建造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建设情况。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中国区负责人来访10月10日,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QUT)中国区负责人袁佳访问我校。我校外事办公室接待了客人。双方回顾了两校近几年的交流合作,就如何落实两校08年续签的合作协议进行了磋商。日本目白大学理事长佐藤弘毅先生来访 10月10日下午,日本目白大学理事长、日本私立大学短期大学协会会长佐藤弘毅先生一行来我校参观访问。副校长杨东援会见了佐藤先生一行。双方就如何通过加强文化交流来开展合作、增进国际理解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谈。随后佐藤先生一行来到外国语学院,与学院负责人等就如何深化双方的合作,包括继续加强互派留学生的合作、开展学术交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广泛的探讨,并就我校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与目白大学中文科通过互派教师加强在外语教学方面的协作达成了共识。罗马大学校长代表团来访10月13日,裴钢校长亲切会见了来访的意大利罗马大学(La Sapienza)校长雷纳多瓜里尼教授一行。罗马大学又称罗马一大,成立于1303年,是意大利最著名的综合性大学之一。裴校长对瓜里尼校长及建筑学院巴尔贝拉教授的到访表示欢迎,同时表示同济大学与罗马大学多年来在建筑、城市规划和古建筑保护、机械工程等方面卓有成效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希望两校在未来能扩展合作领域,特别是在理学、法律、医学、生命科学等领域加强合作。瓜里尼教授表示罗马大学十分重视与同济大学的合作,此前授予我校郑时龄院士名誉博士也是首次将此荣誉授予中国学者。希望两校在加强科研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教授与学生交流,在适当的学科开设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裴校长赞同意方的建议,希望双方能尽快签署校际框架合作协议,推动多学科、全方位的合作。我校郑时龄院士及校外办、建筑城规学院、中意学院等负责人参加了会见。法国巴黎高科新任驻华主任来访 10月13日下午,法国巴黎高科新任驻华主任Philippe Caradec先生一行2人访问我校汽车学院,与马钧副院长会面。马钧副院长介绍了学院概况、国际合作(尤其是对法合作)的情况,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与巴黎高科成员学校合作的一些想法和建议。Philippe Caradec先生表示将积极推动我校与巴黎高科在汽车领域的合作。在汽车学院相关人员的陪同下,Caradec先生一行还参观了汽车风洞中心与新能源汽车实验中心。沙特阿拉伯哈立德国王大学代表团访问我校 10月14日,由沙特阿拉伯哈立德国王大学医学院院长Ali Mohamed S Albinali博士为首的院长团访问了我校,外事办公室副主任郭强会见并接待了来宾。双方相互介绍了双方的概况,并就教育质量保证等进行了意见交换。代表团随后访问了医学院、化学馆等,与相关教授进行会谈。据了解,哈立德国立大学与广州一家公司签订了6.12亿美元的学校一期建设项目。沙特目前希望通过提升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以实现脱石油战略,本次的访问旨在寻求教育和科研上的合作伙伴。日本鸟取县高中生科技访华团访问我校 10月15日,在上海科协国际部相关人员的陪同下,日本鸟取县高中生科技访华团访问并参观了我校校史馆、国家重点实验室等。该访问团来华访问旨在促进中日学生的科技交流,增进中日学生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访问中国的高校是以“架起中日科技交流友谊的桥梁”为主题的科技交流系列活动中的一环。爱尔兰利默里克大学副校长Paul McCutcheon教授来访10月20日上午,爱尔兰利默里克大学(University of Limrick)副校长Paul McCutcheon教授和外办主任Josephine Page女士访问我校。我校李国强副校长会见了代表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霍佳震教授、院外办主任姚明、校外办副主任郭强会谈时在座。来访期间,双方校领导见证了我校经济管理学院与该校院级协议的续签,并就博士生培养、教师交流和联合科研等进行了探讨。2006年,我校经济管理学院与该校签订开展双硕士学位项目的协议。爱尔兰圣三一大学副校长Patrick Prendergast教授来访 10月20日上午,爱尔兰圣三一大学(Trinity College Dublin)副校长Patrick Prendergast教授和该校国际办公室主任John Mcpartland访问我校。我校李国强副校长会见了来宾,软件学院外事项目负责人童敏娟、生命科学学院外事负责人曹志伟教授、校外办副主任郭强和电信学院相关人员会谈时在座。 双方首先回顾了在经济管理领域的合作项目的进展情况。通过进一步交流,双方均希望将合作领域扩大到软件和生命科学领域。我校于2003年与该校签订校级合作备忘录。自2006年起我校经管学院与该校开展短期(1学期)学生交换项目。丹麦科技大学代表来访10月21日,丹麦技术大学(DTU)国际事务办公室主任Tromer女士与学习事务官员Fryd女士来访我校。外事办公室副主任郭强接待了来访客人,并就未来双方交换生项目等合作初步交换了意见。会谈后,来访客人参观了中意学院,并了解了中意项目的整体发展状况。该校建于1829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科技学校之一;拥有6000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650名博士生,2000名教职员工,它已成为丹麦最重要的工程教育和研究中心。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来我校面试奖学金生10月22日,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校长助理Angel Alvarez教授与该校建筑学院外事办副主任Blanca Lleo女士一行来访我校。他们此次来访的主要目的是面试我校理学部13名建筑、电信、土木工程、机械等专业的学生,并从中挑选合格学生于2009年赴该校进行为期六个月的项目参与。此外,他们还与城规学院副院长李振宇教授、支文军教授以及外办副主任冯一平进行座谈,双方共同回顾了已经开展的学生交流和教师交流等合作项目,并商讨了进一步拓展双方交流合作的可能性。丹麦洛斯基尔德大学外办负责人来访10月24日下午,丹麦洛斯基尔德大学外办主任张伟与该校行政办公室主任Inger Rossing Jensen访问我校,我校外办副主任郭强接待了来宾。双方就学科设置、国际交流项目等进行了的交流,主要商谈了学生交换项目和科研合作模式。对方提出希望能与我校签订校级合作协议,目前还在进一步磋商中。随后,客人参观了中意学院,并与中意学院意方负责人、都林理工大学副校长Carlo Naldi教授就中意合作项目的发展进行了座谈。洛斯基尔德大学 ( Roskilde University, RUC) 成立于1972年,是丹麦现有的5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之一。该校曾与我校环境学院有过初步的接触。京都大学国际交流处代表来访10月24日,京都大学国际部森真理子教授、上村健专员、国际交流中心韩立友、教育推进部有田桂嗣等造访了我校,与外事办公室的相关负责人就学生交流的意义和实施方式进行了探讨,并介绍了日本文部科技省的亚洲人才培养项目。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外办负责人来访10月27日上午,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国际教育办公室Liz Robinson访问我校。我校外事办公室接待了来访的客人。双方就目前在新媒体领域的合作做了回顾,均同意推动双方在该领域签订具体合作协议以落实具体合作。此外,Robinson女士希望在法律、环境、生命科学、建筑领域与我校开展交流。意大利比萨大学国际政治师生来访10月27日下午,来自意大利比萨大学的十余名师生与我校法政学院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的教授和同学们就当前国际形势展开深入交流,并提出创建校际合作机制,进一步增进青年学生间的友谊,提升对两国文化的理解。这次交流会由校外事办、中意学院牵头,会上双方教授与学生围绕民主、文化、国际合作,危机协作等具有特殊意义的话题交换彼此想法。交流会掌声频频,来自两个古老国度的新一代青年均表示通过此类活动不仅可以了解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而且更直观地接触到一国文化,获益匪浅。 西班牙坎塔布里亚大学及UCEIF基金会代表团来访10月28日上午,西班牙坎塔布里亚大学及UCEIF基金会代表团一行2人来访我校,与我校举行座谈,探讨如何推动中西高校间的学生及师资流动,并提出可能进行的科研合作与管理交流。我校土木工程学院黄洪葳老师及外办副主任郭强出席了座谈会。该代表团由西班牙坎塔布里亚发展协会组织,来访者为坎塔布里亚大学外事负责人Jos Manuel Revuelta教授及UCEIF基金会主席Francisco Javier Martnez Garca教授。双方就如何推动两校科研合作及如何借鉴中国与欧洲其它国家之间的合作模式,积极开拓中西高校合作等问题交换了意见。英国伦敦国王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来访10月28日上午,伦敦国王学院人文学院(KCL)院长Jan Palmowski博士和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姚新中教授来我校访问。我校外事办公室副主任郭强接待了来宾。来访期间,客人与我校德国问题研究所副所长李乐曾教授和德国学术中心副主任郑春荣博士进行了座谈。双方各自介绍了德国研究和欧盟研究方向的教学与研究情况,并就可能的合作做了初步的探讨。随后,我校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刘日明、副院长徐卫翔、黄昌永教授就文化产业系和国王学院文化、媒体和创意产业中心的合作和学生实习交流等事项进行了探讨;其间,姚新中主任和我校国际政治研究所副所长仇华飞教授进行了交谈,双方表示将在人员交流、合作课题等领域开展合作。伦敦国王学院由英国国王乔冶四世于1829年创办,是伦敦大学创始学院之一。如今,该学院包含多个院系,在校学生约16200人,在英国的高等教育界中居于领导地位,并因其高质量的教学与科研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英国伦敦国王学院ICUK项目负责人来访10月28日,英国伦敦国王学院中英创新计划(ICUK)项目负责人杨立群博士访问我校。我校外事办公室副主任郭强接待了来宾。 来访期间,杨立群博士与我校医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国彤、袁琼兰教授、电信学院副院长刘富强、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曹志伟教授等就中英教授合作项目及与国王学院在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双方均期待将来的实质性合作早日展开。杨立群博士还与我校目前参与ICUK项目的物理系王占山教授进行了交流。法国学校教师来访我校10月29日上午,经法国驻沪总领馆新任科技领事Jean-Jacques Pierrat先生的推荐,在美国波斯顿法国学校任教的Sophie Hechel女士来访我校,与我校外国语学院法语教研室负责人与外办法语区事务协调人会面。由于Hechel女士即将来上海的法国学校任教,借此行机会,她了解了我校对法合作和法语教学的情况,表示愿意今后来我校与学生交流及举办人文类法语讲座。法国国立高等工程技术大学校驻华代表来访 10月31日上午,法国国立高等工程技术大学校(ENSAM)驻华代表Yvon Velot先生来访我校,与汽车学院副院长与外办法语区事务协调人会面。中法双方共同确认了两校即将签署的校际协议细节,并就与汽车学院开展双文凭联合培养项目的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会谈取得了令双方都满意的建设性成果。ENSAM在法国各地共拥有8个校区,在机械和材料专业领域具有极大的学科优势。ENSAM是我校合作伙伴巴黎高科(ParisTech)12所成员学校之一,也是法国“n+i”工程师学校联盟的成员学校之一。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一行来访我校10月31日上午,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University of Montreal)研究生院院长Dr. Louis Beliveau 女士及助理Kathleen Lennon女士到访我校,与我校研究生院副院长黄宏伟教授就双方如何加强合作,促进学生、教师交流,尤其是如何联合开展博士生培养等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研究生院学位办王芳及外办相关人员出席了此次会谈。会见结束后,Dr. Louis Beliveau 女士为我校研究生做了一场“蒙特利尔大学PhD博士生奖学金项目”介绍会。今年初,我校与蒙特利尔大学及蒙特利尔工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加强博士生联合培养层面的合作。根据协议,我校学生申请蒙特利尔博士生奖学金项目将免除学费,由国家留学基金委承担生活费。蒙特利尔大学建立于1878年,是加拿大名列前茅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各种学术研究成果在全加拿大综合排名第二。目前,学校有学生6万5千多名在校生,其中5600多名国际学生来自世界多个国家。学校有15个学院和两个举世闻名的附属学院:工学院和商学院。 15个学院包括文理学院、法学院、神学院、医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兽医学院、牙医学院、眼科学院、音乐学院、城市环境规划学院、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研究生院等。校企交往汉高集团副总裁Ramn博士受聘为我校顾问教授10月22日下午,汉高集团副总裁Ramn博士受聘为我校顾问教授的授证仪式在汽车学院举行。校长助理、汽车学院院长余卓平教授向BacarditCabadoRamn博士颁发证书。Ramn博士致答谢词,并向汽车学院师生作了题为“The Answers of Chemistry to the Challenges of New Car Constructions”的报告。出席授证仪式及报告会的还有汉高亚太及中国总部技术总监Thomas Lim博士、汽车学院党政有关负责人、汉高教席首席教授马建新及其他相关教授。汉高公司是一家知名的跨国公司,是全球工业粘胶剂和表面技术的市场领导者,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电子及汽车行业。从2006年起,在时任校长万钢教授的努力和Ramn博士的通力支持下,我校启动了与汉高公司的合作进程。其间,Ramn博士多次造访我校,探讨合作方式与双方在教育与研究方面共同感兴趣的课题,为日后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从2007年起,汉高公司在汽车学院设立了“汉高基金教席”,并与数名教授开展了“汽车车用粘接技术”、“燃料电池密封材料及技术”、“汽车减噪技术”及“汽车轻量化”等项目合作。国际会议第12届国际钢管结构会议在沪召开为广泛交流钢结构的研究和应用成果,承续往届会议创造的良好交流平台,受国际焊接学会钢管结构分委员会(IIW XV-E)和国际钢管结构促进与发展委员会(CIDECT)委托,我校于10月8日至10日在新锦江饭店承办了第十二届国际钢管结构会议。与会代表100名,其中国外代表75名。副校长李国强、本次会议主席、工程院院士沈祖炎出席了8日上午开幕式并致欢迎词。国际钢管结构会议是一个高水平的系列性国际会议,已分别在美国(1984)、日本(1986)、芬兰(1989)、荷兰(1991)、英国 (1993)、澳大利亚(1994)、匈牙利(1996)、新加坡(1998)、德国(2001)、西班牙(2003)、加拿大(2006)成功举办,为钢管结构领域的科研、设计、制作、安装人员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展示最新成果的平台。与会代表都是各国在钢结构领域从事前沿研究的学术和工程技术专家,涉及建筑、海洋、石油、电力、道路和桥梁等诸多工程领域。此会旨在促进钢管结构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推动钢管结构在世界各地的运用与发展。汶川地震灾害与灾后恢复重建国际会议在我校召开汶川地震灾害与灾后恢复重建国际会议于10月9日至11日在土木学院大楼举行。本次会议得到了光华教育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大力支持和资助。此次国际论坛为期三天,邀请相关专家集思广益,共同商讨抗震对策。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位专家出席了本次论坛,并就汶川地震中的地质灾害进行了分析,对房屋、桥梁、大坝以及生命线系统等结构的震害等8个专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震后重建中各类结构的抗震设防标准,以及震后重建中提高各类结构物抗震能力的对策。论坛总结了震后重建工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并对重建工程中高新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第三届中德大学校长会议在我校举行10月9日,来自中国九所985高校、德国九所著名大学的校长或副校长齐聚同济大学,出席第三届中德大学校长会议。在为期两天的会议期间,与会者围绕“大学的流动性”这一主题,以大会发言、圆桌讨论等形式,共同探讨了“如何吸引高水平人才服务学校”、“博士生培养”等重要议题。出席会议的9所国内高校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同济大学;9所德国高校是:亚琛工业大学、柏林工业大学、柏林洪堡大学、柏林自由大学、弗莱堡大学、海德堡大学、慕尼黑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和图宾根大学。会议10月9日上午在综合楼报告厅开幕。德国科学联合会秘书长Dzwonnek女士、德国驻沪总领事海盾博士、中德科学中心主任Krawisch、德国学术中心秘书长Bode等分别致词;我校校长裴钢作主旨发言。常务副校长李永盛主持了会议。 裴钢校长在题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大学的挑战与机遇”的讲演中说,“人才之于大学,至关重要。”人才与大学的关系,恰似鸡和蛋的关系,两者同等重要。大学要想吸引外来优秀人才,一般要有重大科研项目,有多学科综合性大学背景,还要有一些已经搭建起来的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引进人才为我所用,方式可灵活多样,能全职服务最好,如果聘为兼职,能定期来校访问讲学,促进科研合作,这也未尝不可。今年是同济大学“人才年、学术年、质量年”,学校在着力培养本土人才的同时,也正在真诚邀请一批有相当影响力的杰出人才加盟同济。 中德校长在当天下午的分组讨论中,对两个重要议题达成许多共识。大家认为,人才流动,是全球趋势。引进人才,让人才发挥作用,优厚的薪酬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为他们创造理想的科研环境,让他们内心的“激情”来形成强大驱动力。中国大学在吸引人才的力度上已经和国外差不多,现在重要的是“注重后续体制机制的完善”,“建立先进的、以人才为导向的资源分配体制”。而德国高校也表示在引进人才措施上有不少是向中国高校借鉴的经验,例如为解除人才的后顾之忧,学校与周边社区、研究机构联合,协助解决配偶工作和子女入学等问题。在博士生培养方面,校长们也主张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和联合培养,变单通道为双通道,从而获得双赢,让更多青年人才“流动”起来。我校研究生院、科技处、人事处等职能部处也列席了讨论会,广泛借鉴兄弟院校和海外高校的经验。10月10日,在会议的闭幕式上,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张秀琴司长发言,介绍了国家对推动中德两国学生,尤其是博士生领域交流和沟通方面的举措和成就。此外,与会校长建议将中德校长会议建成常设机制,成立执行委员会,中德方面分别由北京大学、同济大学、亚琛工业大学和图宾根大学牵头,旨在推动双方高校在联合培养博士和双文凭硕士,吸引高水平人才,加强学生和科研人员等领域进行长期的、战略性的合作。会后,不少大学在会议倡议备忘录上签字。此次会议召开之际,正逢中德两国在教育领域的第一个大型合作项目“同济大学中德学院”迎来十周年庆典,与会的各位大学领导还以这一成功的合作项目为范例,研讨中德两国教育、经济、学术合作前景。我校城市规划和测绘、医学和生命科学、汽车工程、语言学领域的教授也借众多校长来访之际,积极寻求专业上的合作,达成了不少合作意向。此外,我校与德国图宾根大学签署了两校合作备忘录。2008同济拜耳知识产权研讨会在我校召开10月17日上午,2008同济拜耳知识产权研讨会在我校中法中心国际会议厅开幕。校务委员会主任周家伦,拜耳集团大中华区总裁柯尼希(Michael Koenig)出席开幕式并致词。德国拜耳有限公司首席专利顾问、德国知识产权专家协会主席Lothar Steiling,德国拜耳有限公司资深专利顾问Tilman Breitenstein,拜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知识产权部主任Jan Van Rompaey等20余名德方代表与会。本次研讨会由我校和拜耳(中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开幕式由我校中德学院拜耳知识产权基金教席刘晓海博士主持。为了促进中德学者在涉及医药保健、作物保护、聚合物等多个产品领域的交流与互动,有关双方约定,每年在中国举办一次知识产权研讨会,在加深中德专家、学者、政府及企业界人士间互相交流的基础上,加强双方对这一领域发展方向的了解,推动研究人员交流与合作。本次研讨会邀请了中德有关专家、学者和政府及企业界人士,共同交流与探讨知识产权领域的最新发展和各种热点问题。与会者就知识产权执法的实践、前景与挑战;德国、中国专利权利要求解释和专利保护的范围;欧共体专利法院体系前景;中国专利法中的强制许可;生物技术领域中实施专利法的经验等专题进行交流与探讨。2008年中国金泽(上海青浦)UNESCO景观与环境设计教席国际联合设计研讨会在沪召开21日上午,在青浦朱家角景苑水庄酒店隆重举行了2008年中国金泽(上海青浦)UNESCO景观与环境设计教席国际联合设计研讨会。市规划局伍江副局长、青浦区史家明区长、金泽镇浦亚明镇长、常务副校长李永盛、加拿大驻沪领事Susan Gregson 女士、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UNESCO景观与环境设计教席主任Philippe Poullaouec-Gonidec先生出席了开幕式并致欢迎词。本次研讨会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景观和环境设计教席、同济大学、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和青浦区人民政府共同举办。常务副校长李永盛在致词中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景观与环境设计教席选择上海青浦金泽作为今年国际联合设计的研究课题,我认为是非常具有实际意义的。这次跨学科研究的成果不仅将对当地的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也会对青浦、上海乃至更大范围的相关问题提供借鉴,更加重要的是使得我们的青年学生能够对大城市郊区的发展问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景观与环境设计教席已经在世界各地举办了类似的活动,具有丰富的经验。参加本次活动的各大学校都是所在国家建筑、城市规划和景观教育领域的佼佼者。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近年来在生态城市、遗产保护、绿色建筑等领域不断拓展,这次更是由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三个专业的教师和学生跨学科组队参加本次活动,充分体现出同济大学对该领域教育的重视,也是同济大学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非常重要的一次机会。 本次国际联合设计聚集了来自8个国家(中国、加拿大、韩国、突尼斯、黎巴嫩、叙利亚、摩洛哥、意大利)的13个机构和48名学生,最终产生12个设计方案。该设计将有来自各参与国大学的10位教授以及当地专家的指导。中日轨道交通车辆制动技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中日轨道交通车辆制动技术研讨会于10月23日至24日在嘉定校区举行。本次会议由我校与日本纳博特斯克株式会社铁道公司联合举办。与会代表40名,其中日本代表20名。我校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于2007年4月与日本纳博特斯克株式会社铁道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在有关铁道产业的信息和技术交流,开展技术研讨以及铁道产业人才培养和专业教育等方面达成了合作意向。通过每月一次的联络会议的进一步协商,双方决定以每两年召开一次研讨会的形式开展中日双方在轨道交通车辆技术方面的交流。该会旨在使双方更多地了解在这一领域的技术水平和发展方向,更准确和比较全面的掌握相关信息,有助于双方提高科研技术水平;有利于扩大和提高我校在该领域的社会影响;并借此引导该行业技术人员在此领域的深入研究。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与会代表就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的可靠性、实用性、可维护性及安全性技术方面的论文征集、评比与相应的学术问题展开了讨论。2008全球季风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2008全球季风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0月29日至31日在我校海洋学院举办。与会代表70人,其中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代表近40人。过去全球变化研究计划(Past Global Changes,PAGES)形成于1991年3月,是通过对历史资料和自然记录的研究,以及借助于有效的现代物理、化学分析技术,恢复遥远的过去地面温度的变化、大气和海洋化学、火山事件和植被分布,从而认识我们现在全球系统的耦合性。自该研究计划实施以来,在国际上发表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也在世界各国成功举办了众多学术会议。2007年PAGES新的科学计划中,设立了“PAGES全球季风工作组”,由中国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中国科学院丁仲礼院士主持。本次会议是“PAGES全球季风工作组”成立后举办的第一次学术会议,以“全球季风与热带过程的演化与变动(Globe Monsoon and Low-Latitude Processes: Evolution and Variability)”为主题,将现代与古代、记录与模拟相结合展开学术讨论。新签协议与新加坡联合工程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 10月27日,副校长赵建夫、原副校长顾国维出席了我校与新加坡联合工程公司就大学生海外就业见习基地合作备忘录的签订仪式。出席签约仪式的还有学生处、教务处、就业指导中心及外办相关负责人,新加坡联合工程公司出席的有以集团董事局主席陈业裕为代表的公司高层管理者。校领导出访周家伦书记率团出访德国10月12日至14日,周家伦书记应邀访问了德国,陪同出访的还有校长助理丁洁民、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吴志强、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任力之、中德交通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李克平和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冯一平。逗留德国期间,周家伦书记与德国柏林Charite病理研究所所长Dietel教授进行了会谈,看望了在柏林Charite医院进行进修和培训的中德友好医院项目的医生和护士。此外,周书记还与中国驻德国马灿荣大使、教育处姜锋公参和同济留德校友会会长张传增教授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在访问柏林工大期间,周书记一行还参加了“从世博到未来同济大学建筑设计展”开幕式,并为首届同济大学柏林工大“城市设计(Urban Design)”专业的德国毕业生颁发同济大学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还应邀参加了柏林工大授予万钢部长名誉博士的活动。综合信息新加坡政府奖学金项目在我校顺利实施 10月11日至16日,由中国教育部与新加坡教育部达成的政府奖学金项目在中国留学基金委和我校教务处、外办的配合下在我校顺利实施,本年度共有15名学生入选该项目。 法国驻上海总领馆教育领事来访10月16日,董琦校长助理会见了法国驻上海总领馆教育领事高梅(Ccile Cormier)女士一行。董琦校长助理向高梅领事长期以来支持我校对法交流与合作表示感谢,并介绍了我校近期对法合作的情况,尤其是将于11月中旬举行的中法工程和管理学院第十三届董事会会议暨同济大学-巴黎高科签约十周年庆典。高梅领事表示继续支持我校对法合作,尤其希望加强我校人文社科领域的对法交流与合作,并为此向我校派遣该馆人文社科专员卢逸凡(Ivan Ruvidictch)担任我校外国专家,来我校开展法国文化课程、组织和举办人文社科领域研讨会和讲座。外办参加法国驻沪总领馆新任科技领事举办的法国博士生院院长招待会 10月16日傍晚,我校外办法语区事务协调人受邀参加了法国驻沪总领馆新任科技领事Jean-Jacques Pierrat先生专程为8所法国博士生院的院长举行的招待会,并与法国高校博士生院负责人就开展博士生层次合作的可能性与模式进行了探讨,双方表示今后愿继续加强联系以寻求合作。法国博士生院院长此行访沪旨在为上海、南京高校的学生举行赴法攻博及申请奖学金的介绍会。各博士生院分属法国艾克斯-马赛二大、格勒诺布尔一大、格勒诺布尔国立理工学院、里昂一大、南希一大、南特大学、巴黎十一大与图卢兹三,专业领域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电信、医学、生命科学与自动化等理工类学科。外办参加“同济大学澳大利亚会计师公会认证揭牌仪式”10月21日下午,“同济大学澳大利亚会计师公会(CPA)认证揭牌仪式”在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举行。参加仪式的有澳大利亚驻沪总领馆副总领事Christopher Wright先生、澳大利亚会计师公会上海委员会会长李国雄先生、上海办事处总经理顾颖女士、我校经济管理学院书记吴泗宗、刘威教授、校外办代表和同济师生30余人。奥地利欧亚太大学网主席Winklehner教授来访10月22日,杨东援副校长在逸夫楼会见了来访的奥地利欧亚太大学网主席Winklehner教授以及陪同前来的维也纳经济大学管理系主任Kasper教授和维也纳农业大学造林系Pitterle教授等一行。杨副校长首先向对方介绍了今年12月份将在我校举行的中奥隧道工程研讨会的筹备情况。随后,杨副校长和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娄永琪教授详细介绍了我校筹建设计学院的想法和方案。Winklehner教授表示欧亚太大学网可以通过资助短期讲学和给年轻教师和学生奖学金的形式推动在艺术设计、跨学科的设计管理等领域的人员交流。在举行隧道工程研讨会时,维也纳应用艺术设计大学校长也将随团来访,并与娄教授等开展具体的工作会谈。此外,杨东援副校长还建议我校生命科学学院与维也纳农业大学就中草药种植技术的课题探讨合作的可能性。对此Pitterle教授表示出很大的兴趣并表示将与我校相关教授取得联系。最后,针对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和维也纳经济大学在合办暑期班上碰到的一些问题和困难,杨副校长表示将与经管学院进行协调,解决暑期班中中国学生过少的问题。同济大学校友、中英科技创新计划执行董事来访10月25日,我校校友、中英科技创新计划(ICUK)执行董事柴曼怡女士和诺丁汉大学孟小林副教授访问同济。上午,周家伦党委书记亲切会见了两位校友。周家伦书记说,希望他们能利用在英国的资源、经验为同济和英国大学的合作牵线搭桥,并为同济的未来发展提出宝贵建议。中午,周家伦书记和马锦明副书记代表校方宴请两位校友。下午,杨东援副校长和两位校友在逸夫楼会面,就中英科技创新计划的发展,同济大学和诺丁汉大学的校际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科技处副处长贺鹏飞、医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国彤、土木工程学院测量、国土信息系的姚连璧教授和刘春副教授共同出席了研讨会。会议结束后,校办主任兼对外发展与联络办公室主任雷星晖也和两位校友进行了会谈,介绍了校友总会的情况,并希望两位校友为英国校友会的工作献计献策。两位校友表示愿意为母校奉献各自的力量。大型留学德国咨询活动在同济举行10月24日下午,校务委员会主任周家伦在教学科研综合楼大厅欢迎由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理事Dr. Johann Gerlach教授率领的前来我校参加留学德国咨询活动的德国高校代表团。周家伦主任在欢迎词中强调了同济大学悠久的对德合作传统,以及与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和德国高校的良好关系,表示同济大学将精心维护并不断发展这种合作关系。Dr. Johann Gerlach教授对同济大学与德国高校建有的学术关系以及成功开展的教育合作表示赞赏,他表示,同济大学不仅在中国国内跻身名校之列,而且在德国也享有盛誉。Dr. Gerlach希望通过这次留学的咨询活动,能增进同济大学与德国高校的联系与合作。这次共有20多家德国高校和机构参加由我校外事办公室、德国学术中心和留德预备部与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联合举办的留学德国咨询活动。在短短的半天时间中,共有1500多名校内外学生前来接受咨询。在咨询会上,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留德审核部、德福考试院和德国驻沪总领馆签证处分别作了介绍,我校留德预备部特别介绍了学生留德前必需的德语和跨文化培训项目。“意大利大学与中国学生面对面”交流会在同济大学举办10月27日,“意大利大学与中国学生面对面”交流会在同济大学综合楼举办,此次活动在外办的支持下,由中意学院和意大利教育中心联合主办。十余所意大利知名大学及百余名中国学生出席了此次交流会。交流会上,首先由我校出国培训学院于雪梅院长介绍了意大利语培训及PLIDA语言水平考试等事宜。意大利驻上海总领馆代表也向中国学生表达了意大利政府对赴意留学的支持及相关签证政策。接下来,米兰理工大学、都灵理工大学、博洛尼亚大学、佩鲁贾外国人大学、米兰国立大学、都灵大学、罗马一大、罗马二大、欧洲设计学院等意大利知名学府分别介绍了各自学校的课程配置及留学政策。通过交流会最后的自由提问,学生及家长们对留学的诸多疑问也得以解答。此次交流会加深了我校与意大利各高校的联系,为中国学生留学意大利搭建了信息桥梁,得到了学生及家长们的高度评价。中巴友协访问团来校参观访问 10月27日,中巴友协主席Malik Naveed Khan一行来校参观访问。外事办公室副主任郭强对来访团表示了欢迎,并介绍了我校概况和目前在校的巴基斯坦留学生情况。随后访问团参观了校史馆、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大阪市城市再生项目部部长来访 10月27日,李永盛常务副校长会见了大阪市城市再生项目部部长薮内弘、大阪市建设局官员等一行,参加会见的还有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蔡建国等。薮内部长介绍了大阪市的城市再生项目,其中吸引国内外大学到大阪市规划的大学园区办学是城市再生项目之一,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元素,目前有入驻大学园区意向的有国内外20多所大学。李永盛常务副校长表示虽然双方所属的系统不同,大阪市与同济大学从事的事业有很多相似的内容,希望今后加强交流,相互学习成功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代表团来访10月30日上午,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NSF)代表团一行8人来访我校,与我校相关学院教授举行座谈,探讨如何推动中美高校间的学生流动及科研合作。我校中德学院、中法学院、中意学院、联合国环境署-同济大学环境可持续发展学院及外办相关负责人出席了座谈会。该代表团由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组织,成员为美国多所高校的理学院院长。会谈期间,双方教授就如何推动高校在理学领域的科研合作及如何借鉴中国与欧洲间的合作模式,积极开拓与中美高校合作等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裴钢校长出席中法新丝绸之路学院成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热带气旋最大强度分析模型的评估
- 2025至2030中国阴道保湿剂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水电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2025年智能可穿戴设备技术创新在野生动物保护监测中的应用前景
- 一例肠梗阻患者的个案护理
- 离婚自愿放弃所有财产净身出户全面协议书
- 安全管理承包合同:加油站消防安全责任承包协议
- 离婚协议书打印模板离婚纠纷调解与执行服务
- 创新型科技企业研发团队人员主体变更合作协议
- 2025至2030中国轻石脑油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DDI领导力学习地图
- 顾正田医生: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处理
- 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系列讲座城市规划依法行政案例
- 控制论与维纳
- 《红色旅游发展问题研究开题报告(含提纲)》
- GB/T 12718-2001矿用高强度圆环链
- 2023年山东省春季高考机械专业知识试题
- 舞蹈教学课件第五单元-中外舞蹈名作赏析
- 2023年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肱骨近端骨折Neer分型及治疗课件
-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