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科研与理想的教师专业发展.ppt_第1页
基础教科研与理想的教师专业发展.ppt_第2页
基础教科研与理想的教师专业发展.ppt_第3页
基础教科研与理想的教师专业发展.ppt_第4页
基础教科研与理想的教师专业发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教科研与理想的教师专业发展,张寿松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教授 浙江省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工作站教授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干训部主任 浙江教育学院教师教育与教育管理学院教授 浙江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 电话,基础教科研与理想的教师专业发展,一、理想的教师专业发展 (一) 政府标准 中央职称改革领导小组 1986112号文:教师职务试行条例,为基层政府和中小学校提供了政策和法制依据。 (二) 特殊标准(个案) 魏书生 孙维刚 何文浩 等 (三)理想标准,魏书生文选 教书篇:课堂教学的六个步骤;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十法;引导学生画语文知识树;引导学生自学整册教材;引导学生自学一类文章;引导学生自学一篇文章;引导学生自学文学常识 育人篇:育人重在培养良好习惯;每天做100次仰卧起坐、俯卧撑;培养学生的效率感;高效学习日;学会使用边角余料;犯错误,写说明书(写心理病理、唱歌、做好事),基础教科研与理想的教师专业发展,特殊案例的共同点 强劲的动机和强烈的成就感(职业使命) 全面的教书育人素质 重育人 重方法 重学科体系 重心理学教育学原理的真正运用 整体推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 教是为了不教,基础教科研与理想的教师专业发展,二、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 (一)学生的学 影响学生成绩因素 (请例举5个影响学生高考或中考成绩的主要因素) 实证研究例举高考生现状研究P.271289 2002年,20.6万,文科6.16万,理科12.86万,艺体类1.58万 取样:高考尖子生:450人(文科150、理科300) 高考中等生:450人(文科150、理科300) 高考落榜生:200人(文科100、理科100),基础教科研与理想的教师专业发展,1、总体状况 表1 总体状况统计表 项目内容 男 女 总 人 % 人 % 人 % 考场心态 237 83.45 243 85.87 480 84.66 勤奋刻苦 172 60.56 186 65.72 658 63.14 学习方法 173 60.92 199 70.32 372 65.61 学习基础 162 57.04 174 61.48 336 59.26 身体素质 154 54.23 168 59.36 322 56.79 考前心态 147 51.76 160 56.54 307 54.14 学习习惯 125 44.01 147 51.94 272 47.97 运气 116 40.85 105 37.10 221 38.98 家庭支持 93 32.75 123 43.46 216 38.10 优秀老师 92 32.39 114 40.28 206 36.33 学习兴趣 86 30.28 108 38.16 194 34.22 明确目标 77 27.11 107 37.81 184 32.45 高质学校 66 23.24 71 25.09 137 24.16 志向理想 47 16.55 58 20.49 105 18.52 聪明 57 20.06 41 14.49 98 17.28 同学帮助 16 5.63 28 9.89 44 7.76 其他 11 3.87 15 5.30 26 4.59,基础教科研与理想的教师专业发展,表2 影响尖子生高考成绩的因素统计表 项目内容 A男 A女 A总 人 % 人 % 人 % 考场心态 107 88.43 103 92.79 210 90.52 考前心态 80 66.12 73 65.77 153 65.95 学习方法 72 59.50 77 69.37 149 64.22 勤奋刻苦 73 60.33 70 63.06 143 61.64 学习基础 74 61.16 68 61.26 142 61.21 身体素质 59 48.76 67 60.36 126 54.31 学习习惯 56 46.28 62 55.86 118 50.86 优秀老师 44 36.36 56 50.45 100 43.10 家庭支持 41 33.88 56 50.45 97 41.81 运气 54 44.63 42 37.84 96 41.38 高质学校 43 35.54 41 36.94 84 36.21 学习兴趣 42 34.71 35 31.53 77 33.19 明确目标 28 23.14 38 24.23 66 28.45 聪明 34 28.10 19 17.12 53 22.84 志向理想 22 18.18 20 18.02 42 18.10 同学帮助 3 2.48 7 6.31 10 4.31 其他 4 3.31 2 1.80 6 2.59,基础教科研与理想的教师专业发展,表3 影响中等生高考成绩的因素统计表 项目内容 B男 B女 B总 人 % 人 % 人 % 考场心态 96 80.67 98 80.99 194 80.83 学习方法 76 63.87 85 70.25 161 67.08 勤奋刻苦 69 57.98 79 65.29 138 57.50 身体素质 71 59.66 64 52.89 135 56.25 学习基础 64 53.78 69 57.02 133 55.42 考前心态 51 42.86 61 50.41 112 46.67 学习习惯 46 38.66 61 50.41 107 44.58 运气 48 40.34 48 39.67 96 40.00 家庭支持 41 34.45 45 37.19 86 35.83 优秀老师 34 28.57 42 34.71 76 31.67 学习兴趣 29 24.37 47 38.84 76 31.67 明确目标 34 28.57 43 30.54 77 32.08 志向理想 16 13.45 22 18.18 38 15.83 高质学校 14 11.76 21 17.36 35 14.58 聪明 17 14.29 16 13.22 33 13.75 同学帮助 10 8.40 15 12.40 25 10.42 其他 6 5.04 11 9.09 17 7.08,基础教科研与理想的教师专业发展,表4 影响落榜生高考成绩的因素统计表 项目内容 C男 C女 C总 人 % 人 % 人 % 考场心态 34 77.27 42 82.35 76 80.00 勤奋刻苦 30 68.18 37 72.55 67 70.53 学习方法 25 56.88 37 72.55 62 65.26 身体素质 24 54.55 37 72.55 61 64.21 学习基础 24 54.55 30 58.82 54 56.84 学习习惯 23 52.27 24 47.06 47 49.47 考前心态 16 36.36 26 50.98 42 44.21 明确目标 15 34.09 26 50.98 41 43.16 学习兴趣 15 34.09 26 50.98 41 43.16 家庭支持 11 25.00 22 43.14 33 34.74 优秀老师 14 31.82 16 31.37 30 31.58 运气 14 31.82 15 29.41 29 30.53 志向理想 9 20.45 16 31.37 25 26.32 高质学校 9 20.45 9 17.65 18 18.95 聪明 6 13.64 6 11.76 12 12.63 同学帮助 3 6.82 6 11.76 9 9.47 其他 1 2.27 2 3.92 3 3.16,附录: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社会心理学研究所所长王极盛教授对 2000年全国高考入北大的51个第一名的调查结果,各种因素在高考成功中的作用(百分比) 很小 较小 中等 较大 很大 重要性排名 努力学习 5.9 13.7 25 .5 54.9 6 学习方法 6 38 56 3 复习方法 1.9 19.6 41.9 37.2 8 老师指导 7.8 17.6 35.3 39.2 10 同学帮助 15.6 29.4 19.6 7.8 20 父母教育 5.9 7.8 19.6 25.5 41.9 12 身体健康 5.9 9.8 27.4 33.3 23.5 14 考前心态 7.8 23.5 68.9 2 考场心态 2 6 20 72 1 临场发挥 5.9 15.6 33.3 45 7 记忆力 1.5 7.8 51 29.4 9.8 17 思维能力 3.9 5.6 43.1 37.2 8 想象能力 3.9 5.9 41.2 33.3 15.6 16 考试策略技巧 3.9 17.6 27.5 35.3 15.6 13 学习态度 1.9 19.6 19.6 58.8 5 自学能力 5.9 19.6 47 27.4 11 学习基础 1.9 19.6 45 47 4 班级学习氛围 5.9 7.8 29.4 37.2 19.6 15 考前营养 19.6 17.6 29.4 29.4 3.9 18 考试居住环境 17.6 19.6 33.3 23.5 5.8 18,基础教科研与理想的教师专业发展,关于学法的个案研究 案例之一:我的“备忘录” 高三时,课已基本上完,每天基本是做练习,我就把平时练习中能够体现重要思维方法,需要较高能力才能解决的或者是易错的,甚至一错再错的习题摘录下来,集成一本,美其名曰:“备忘录”。有了这种“备忘录”,我学得有条理多了,也轻松多了。一个学期下来,我已集了厚厚一本,大概有两百多道典型题了。再到高三下学期期末,已有三百多道,我把它奉若至宝,考前浏览了一遍,效果真的不错。,基础教科研与理想的教师专业发展,案例之二:叶秋玲 综合课学习体会谈,基础教科研与理想的教师专业发展,案例之三:叶秋玲 综合课学习体会谈,基础教科研与理想的教师专业发展,看看别人是怎么学的?读书应该有方法的哦。,基础教科研与理想的教师专业发展,生活的经验与故事 学习的效率与感悟 已有的研究与成果,基础教科研与理想的教师专业发展,(二)教师的教教学的有效管理 学生的成绩来自课堂教学的有效 现实:许多学生比老师聪明 45分钟的课堂 孔子布鲁姆艾宾浩斯进入学生心灵的教与学实践的操作,基础教科研与理想的教师专业发展,论语中的学习论: 论语学而篇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篇第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为政篇第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基础教科研与理想的教师专业发展,论语为政篇第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述而篇第七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述而篇第七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基础教科研与理想的教师专业发展,建议之二: 用心理学、教育学的原理去教书那是事半功倍的活,基础教科研与理想的教师专业发展,三、如何理想 (一) 动力系统 学习力:动力、毅力、能力 人生下来并没有附带人生计划书,也可以说那是一页空白。你也许对要走的方向有个大概的想法,但有些事必须下得了决心,你才能到达目的地。 假如有一天生活冷落了你,那你就行动起来,为此奋斗一番吧!这样做绝对值得!,基础教科研与理想的教师专业发展,如果你想在这个世界留下值得让人怀念的事迹,那就非得有毅力不可。毅力能够决定我们在面对困难、失败、诱惑时的态度,看看我们是倒下去还是屹立不动。 天才就是不停的努力,基础教科研与理想的教师专业发展,(二) 素质系统 1.条件 2.基础,基础教科研与理想的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质要件 (一)能教:基本要求 (二)会教:显现绩效 (三)愿教:成败关键 (各级学校教师适用),工作意愿的重要性 成功(教育理念创造思考自我表达)工作意愿 机会 成功(教育背景 工作意愿) 陈倬民(1993)爱心与教育。台北:商务。p.57。,24,机会,1-53,基础教科研与理想的教师专业发展,3.智慧 4.付出 (三) 助力系统 1.专家的引领 2.方法的掌握 四、基础教科研 (一)教学与教科研的认识 1.教科研是促进教学的基础和关键,基础教科研与理想的教师专业发展,2.没有教科研何谈教师专业发展 3.教学与教科研的时间投入比例,科研时间,教学时间,教龄,15年,5年,10年,基础教科研与理想的教师专业发展,(二)教学与教科研的操作 1.基于三轮备课的基础教科研,第1 轮,第2轮,第3轮,课后反思,基础教科研与理想的教师专业发展,(三)基于阅读的基础教科研 1.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状态 2.教师阅读的四维空间 专业 兴趣与爱好 人文社科 教育心理,基础教科研与理想的教师专业发展,(三)基于积累的基础教科研 1.积累的方法 2.积累的运用 案例: 傅建明教授大陆和香港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比较研究 范远波博士民国小学语文教材研究,基础教科研与理想的教师专业发展,张寿松:“好教师”与“坏教师”基于教师教育行为的叙事 张寿松:盘点通识教育的概念与内涵,基础教科研与理想的教师专业发展,五、基础教科研的四种类型 1.叙事型(基于材料的描述) 2.调查型(基于数据的描述) 3.综合型(基于材料和数据的分析与综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