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塑性力学》第七章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极坐标系解答.ppt_第1页
《弹塑性力学》第七章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极坐标系解答.ppt_第2页
《弹塑性力学》第七章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极坐标系解答.ppt_第3页
《弹塑性力学》第七章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极坐标系解答.ppt_第4页
《弹塑性力学》第七章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极坐标系解答.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4/4,1,7-1平面极坐标下的基本公式,第七章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极坐 标系解答,7-2轴对称问题,7-3轴对称应力问题曲梁 的纯弯曲,7-4圆孔的孔边应力集中问题,7-5曲梁的一般弯曲,7-6楔形体在楔顶或楔面受力,2019/4/4,2,在平面问题中,有些物体的截面几何形状(边界)为圆形、扇形,对于这类形状的物体采用极坐标 (r,) 来解,因为此时边界条件用极坐标易描述、简便。本章将讨论采用极坐标求解平面问题一些基本方程和解法以及算例。,2019/4/4,3,7-1平面极坐标下的基本公式,采用极坐标系则平面内任一 点的物理量为r, 函数。,体力:fr=Kr , f=K,面力:,应力:r, ,r= r,应变:r, ,r= r,位移:u r , u,2019/4/4,4,7-1平面极坐标下的基本公式,直角坐标与极坐标之间关系:,x=rcos, y=rsin,2019/4/4,5,7-1平面极坐标下的基本公式,1.1 平衡微分方程,2019/4/4,6,7-1平面极坐标下的基本公式,1.2 几何方程,1.3 变形协调方程,2019/4/4,7,7-1平面极坐标下的基本公式,1.4 物理方程,平面应力问题:,平面应变问题将上式中 , ,即得。,2019/4/4,8,7-1平面极坐标下的基本公式,1.5 边界条件,1. 位移边界条件: , (在 su 上 ),2. 力的边界条件:,(在 s 上 ),2019/4/4,9,7-1平面极坐标下的基本公式,1.5 边界条件,环向边界,(r=r0),径向边界,(=0),(在 s 上 ),2019/4/4,10,7-1平面极坐标下的基本公式,1.6 按位移法求解,基本未知函数为位移u r , u ,应变、应力 均由位移导出。平面应力问题时的应力由位移 表示:,2019/4/4,11,7-1平面极坐标下的基本公式,1.6 按位移法求解,2019/4/4,12,7-1平面极坐标下的基本公式,上式代入平衡微分方程可得到用位移表 示的平衡微分方程,即位移法的基本方程。,力的边界条件也同样可以用位移表示。,2019/4/4,13,7-1平面极坐标下的基本公式,1.7 按应力法求解,在直角坐标系中按应力求解的基本方程为(平面应力问题),其中,2019/4/4,14,7-1平面极坐标下的基本公式,在极坐标按应力求解的基本方程为 (平面应力问题),其中,力的边界条件如前所列。,2019/4/4,15,7-1平面极坐标下的基本公式,1.8 应力函数解法,当体力为零 fr=f=0时, 应力法基本方程中的应力分量可以转为一个待求的未知函数 ( r, ) 表示,而应力函数 ( r, ) 所满足方程为, 4 ( r, ) = 0 或,2019/4/4,16,7-1平面极坐标下的基本公式,而极坐标系下的应力分量r ,r 由 ( r, ) 的微分求得, 即:,2019/4/4,17,7-2 轴对称问题,2.1 轴对称问题的特点,1.截面的几何形状为圆环、圆盘。,2.受力和约束对称于中心轴,因此,可知体 积力分量 f=0 ; 在边界上 r=r0 : , (沿环向的受力和约束为零) 。,3.导致物体应力、应变和位移分布也是轴 对称的:,2019/4/4,18,7-2 轴对称问题,在V内 u=0,r=0,r=0, ur=ur(r), r=r(r), = (r), r=r (r), = (r) 。 各待求函数为r的函数(单变量的),2019/4/4,19,7-2 轴对称问题,2.2 轴对称平面问题的基本公式,1. 平面微分方程(仅一个):,2. 几何方程(二个):,2019/4/4,20,7-2 轴对称问题,3.变形协调方程(一个):,变形协调方程,2019/4/4,21,7-2 轴对称问题,3.变形协调方程(一个):,变形协调方程,由几何方程:,或,2019/4/4,22,7-2 轴对称问题,4.物理方程(两个),平面应力问题,或,平面应变问题时弹性系数替换。,2019/4/4,23,7-2 轴对称问题,5. 按位移法求解,将 r、 用ur 表示,并代入平衡微分方程,,对于平面应力问题,2019/4/4,24,7-2 轴对称问题,5. 按位移法求解,位移法的基本方程为:,2019/4/4,25,7-2 轴对称问题,相应边界条件:轴对称问题边界 r=r0(常数),位移边界条件: (在 su 上),力的边界条件: (在 s 上),平面应力问题的力边界条件用位移表示:,2019/4/4,26,7-2 轴对称问题,6. 按应力法解,当ur 由基本方程和相应边界条件求出后,则 相应应变、应力均可求出。,(在 s 上),2019/4/4,27,7-2 轴对称问题,应力法基本方程,2019/4/4,28,7-2 轴对称问题,边界条件为力的边界条件:,(在 s 上),其中,2019/4/4,29,7-2 轴对称问题,7.按应力函数求解,当无体力时应力法基本方程为:,选取应力函数 = (r)单变量的函数,2019/4/4,30,7-2 轴对称问题,应力分量与 (r)的关系:,自然满足平衡微分方程,则应力函数 (r)应满足的基本方程为相容方程,即,2019/4/4,31,7-2 轴对称问题,或,四阶变系数的微分方程(尤拉方程),2019/4/4,32,7-2 轴对称问题,而,则,2019/4/4,33,7-2 轴对称问题,逐次积分(四次)可将轴对称问题的 (r)基本形式得到:,( r)= Alnr+Br2lnr+Cr2+D,2019/4/4,34,7-2 轴对称问题,其中A、B、C、D为任意常数,D可去掉。,将 (r) 代入应力分量与应力函数的关系式,可得平面应力、平面应变问题应力表达式:,2019/4/4,35,7-2 轴对称问题,对于圆环或圆筒,边界条件仅两个,不能确定三个系数。 但圆环或圆筒为复连域,除了边界条件满足外还要考虑位移单值条件。,下面将ur 表达式导出 (平面应力问题为例),2019/4/4,36,7-2 轴对称问题,将物理方程代入几何方程:,将应力分量表达代入几何方程的第二式,得,2019/4/4,37,7-2 轴对称问题,应力分量表达代入几何方程的第一式并积分,得,(b),(a),2019/4/4,38,7-2 轴对称问题,考虑位移单值性比较(a)和(b)式:,4Br-F=0 B=F=0,轴对称问题的应力和位移解为:,A、C 由两个条件确定。,2019/4/4,39,7-2 轴对称问题,对于无体力圆盘(或圆柱) 的轴对称问题,则根据圆盘 (或圆柱)中心应力和位移 有限值,得,A=0,图示圆盘受力情况,得应力为,r=2C= -q,2019/4/4,40,7-2 轴对称问题,2.3 轴对称问题举例,例题1 等厚圆盘在匀速 转动中计算 (按位移法解),已知:等厚圆盘绕盘心匀速 转动(单位厚)角速度为 (常数)、圆盘密度为 ,,2019/4/4,41,7-2 轴对称问题,2.3 轴对称问题举例,圆盘匀速转动时受体力(离心力)作用: fr=Kr=2r , f=K=0,在r = a边界上 (或 ),符合轴对称问题(平面应力问题)。,2019/4/4,42,7-2 轴对称问题,位移法的基本方程:,积分两次:,确定C1和C2:当 r =时,ur为有限值, 须C2=0,2019/4/4,43,7-2 轴对称问题,利用 r = a 时,,,得,代回位移表达式并求应力,2019/4/4,44,7-2 轴对称问题,2019/4/4,45,7-2 轴对称问题,如果圆环匀速()转动, 则ur 表达公式中的C20 ,,C1 和 C2 由力的边界条件定: (r)r=a=0, (r)r=b=0,2019/4/4,46,7-2 轴对称问题,例题 圆环(或圆筒)受内外压力作用。,已知:体力 fr=f=0 (或 K r=K=0),,力的边界条件:,在r = a 边界(内径):,r= -qa,r=0,在r = b 边界(外径): r= -qb,r=0,2019/4/4,47,7-2 轴对称问题,本问题仍为轴对称问题,且 体力为零, 可采用前述的应 力函数求解方程,也可按位 移法求解。,按应力函数法求解,按应力函数求解前面已导出位移分量和 应力分量表达式:,2019/4/4,48,7-2 轴对称问题,平面应力问题的应力:,利用力的边界条件,得:,2019/4/4,49,7-2 轴对称问题,代回应力表达式:,得,2019/4/4,50,7-2 轴对称问题,得,2019/4/4,51,7-2 轴对称问题,按位移法求解:,由基本方程,得,代入应力与位移之间关系式(平面应力问题),有,2019/4/4,52,7-2 轴对称问题,讨论:,(1)当 qa 0,qb = 0 仅受内压,以及qb = 0、 b 时。,利用力的边界条件导出同样结果。,2019/4/4,53,7-2 轴对称问题, 0 (压),0(拉),2019/4/4,54,7-2 轴对称问题, 0 (压),0(拉),当b :,当 r ,应力 0,2019/4/4,55,7-2 轴对称问题,(2)当qa = 0,qb 0 仅受外压;, 0 (压), 0(压),2019/4/4,56,7-2 轴对称问题,例题3. 组合圆筒。,内筒:内径a,外径b, 弹性系数E、,,外筒:内径b,外径c,弹性系数E、。,内筒应力和位移:,2019/4/4,57,7-2 轴对称问题,平面应变问题,2019/4/4,58,7-2 轴对称问题,外筒应力和位移:,2019/4/4,59,7-2 轴对称问题,组合圆筒应力和位移表达式中,共有四个待定系数A、C、A、C,利用四个条件定。,如果内筒受内压 qa 外筒外径无面力,则确定系数的四个条件为:,(r)r=a= -qa , (r)r=c=0 , (r)r=b= (r)r=b ,(ur)r=b= (ur)r=b,2019/4/4,60,7-2 轴对称问题,又如:内筒无内压qa = 0,外筒无外压qc = 0,但内筒外径大一点,内筒外径为b+ ,外筒内径仍为b,过盈配合问题,,边界条件如何写:,(r)r=a= 0 , (r)r=c=0 ,(r)r=b= (r)r=b ,,(ur)r=b= (ur)r=b +,2019/4/4,61,7-3轴对称应力问题曲梁的纯弯曲,曲梁为单连域,当无体力作用,且受纯弯曲作用时,从受力分析知曲梁 =c的截面上内力为M,各截面上的应力分布也相同与 无关的,因此属于轴对称应力问题。,2019/4/4,62,7-3轴对称应力问题曲梁的纯弯曲,但位移不是轴对称的,即u 0 ,所以不能按轴对称问题的位移法求解,但可按轴对称应力(应力函数)解法求应力并由应力导出位移。,2019/4/4,63,7-3轴对称应力问题曲梁的纯弯曲,按轴对称应力函数解: 应力函数 = ( r) ( r)= Alnr+Br2lnr+Cr2 (已导出),a r b, 0 ,2019/4/4,64,7-3轴对称应力问题曲梁的纯弯曲,在主要边界上 r = a: (r)r=a= 0,(r)r=a= 0 ,(1),利用力的边界条件确定 A、B、C:,2019/4/4,65,7-3轴对称应力问题曲梁的纯弯曲,r = b: (r)r=b= 0,(r)r=b= 0 ,,(1),(2),利用力的边界条件确定 A、B、C:,2019/4/4,66,7-3轴对称应力问题曲梁的纯弯曲,在次要边界上不清楚垂直边界的面力具体分布,利用圣维南原理:,在 = 0:,由于主要边界满足,则此式自然满足;,2019/4/4,67,7-3轴对称应力问题曲梁的纯弯曲,在 = 0:,(3),2019/4/4,68,7-3轴对称应力问题曲梁的纯弯曲,由(1)、(2)、(3)求出A、B、C。,(3),(1),(2),( r)= Alnr+Br2lnr+Cr2,2019/4/4,69,7-3轴对称应力问题曲梁的纯弯曲,解出A、B、C,2019/4/4,70,7-3轴对称应力问题曲梁的纯弯曲,应力分量,2019/4/4,71,7-3轴对称应力问题曲梁的纯弯曲,应力求出后,依次可求出应变和位移。,在徐芝纶(4-12)中I、K、H为刚体位移,,I = u0、K = v0, H = 。,可利用约束确定,如令 r0 =(a+b)/2 , = 0 处,2019/4/4,72,7-3轴对称应力问题曲梁的纯弯曲,可利用约束确定,如令 r0 =(a+b)/2 , = 0 处,得 H=K =0,2019/4/4,73,7-4 圆孔的孔边应力集中问题,从本节和后面两节 讨论一些工程中经常用 到的一些解,仍采用应 力函数解法。本节讨论 一个无体力的矩形薄板, 薄板内有一个小圆孔(圆孔半径a很小),薄板两个对边分别受均匀拉力q1和q2作用,由于板内有微小圆孔,孔边应力将远大于距孔稍远处的应力称应力集中问题。,2019/4/4,74,7-4 圆孔的孔边应力集中问题,=,+,2019/4/4,75,7-4 圆孔的孔边应力集中问题,图( a )受力情况,依照线弹性力学叠加原理:,图( a )的解图( b )的解图( c )的解。,2019/4/4,76,7-4 圆孔的孔边应力集中问题,下面分别讨论图( b )和图( c )的解:,图( b )情况,远离孔的位置 应力为,2019/4/4,77,7-4 圆孔的孔边应力集中问题,其中 q=(q1+q2)/2,图( b ) 解相当圆环内径无内压qa= 0,外径受外压qb = -q作用情况,已有解,只须将a/b 0 代入,得,2019/4/4,78,7-4 圆孔的孔边应力集中问题,图( c )情况,远离孔的位置应力为 x= - y =q , xy= 0 , 其中 q=(q1 -q2)/2,,通过应力转换式可得 r =qcos2 , = -qcos2 , r = -qsin2 。,2019/4/4,79,7-4 圆孔的孔边应力集中问题,r =qcos2 , = -qcos2 , r = -qsin2 。 可见, 图( c )的应力不是轴对称的(结构为轴对称), 关键是要设应力函数 ( r, ),采用半逆解法:,2019/4/4,80,7-4 圆孔的孔边应力集中问题,(1)根据应力函数与应力 分量的关系式判断( r, ) 应有cos2 项(因子)。,在较远处 qcos2,在较远处 - qcos2,2019/4/4,81,7-4 圆孔的孔边应力集中问题,在较远处 - qsin2,(2)假设应力函数 ( r, ) 可以分离变量,( r, )=f(r)g()=f(r)cos2,2019/4/4,82,7-4 圆孔的孔边应力集中问题,将所设 ( r, ) 的形式, 代入 4 = 0 ,得,( r, )=f(r)g()=f(r)cos2,2019/4/4,83,7-4 圆孔的孔边应力集中问题,解出,代回应力函数 ( r, ),得,可求得应力分量表达式为,2019/4/4,84,7-4 圆孔的孔边应力集中问题,可求得应力分量表达式为,应力分量中的四个系数由四个力边界条件确定,2019/4/4,85,7-4 圆孔的孔边应力集中问题,四个力边界条件,即 (r)r=a= 0 , (r)r=a= 0 , (r)r=b= qcos2 , (r)r=b= -qsin2 ;,由此四各方程解得 A、B、C、D。,2019/4/4,86,7-4 圆孔的孔边应力集中问题,其中,2019/4/4,87,7-4 圆孔的孔边应力集中问题,当 a/b 0(无限大板中有小孔) 代入上述各系数表达式,得,N=1, A=0, B=-q/2, C=qa2, D= -qa4/2,再代入上面图( c )应力表达式, 可得应力最后表达式:,2019/4/4,88,7-4 圆孔的孔边应力集中问题,2019/4/4,89,7-4 圆孔的孔边应力集中问题,最后图( a )应力由图(b )应力解和图( c )应 力解相加而得。,2019/4/4,90,7-4 圆孔的孔边应力集中问题,当q1 = q,q2 = 0代入上式,可得齐尔西解,q,q,x,3q,-q,y,q,x,y,3q,q,-q, = 0o,q, = 90o,2019/4/4,91,7-5 曲梁的一般弯曲,曲梁无体力作用,曲梁顶部 受集中力P作用。,仍采用半逆解法: 考虑曲梁截面上内力表达式, 推出应力函数的函数变化。 在 截面内力:,2019/4/4,92,7-5 曲梁的一般弯曲,根据应力函数与应力分量的关系式判断 ( r, )应有sin 项(因子)。,假设应力函数 ( r, ) 可以分离变量, 设为 ( r, )=f(r)g()=f(r)sin 代入 4 = 0, 得,2019/4/4,93,7-5 曲梁的一般弯曲,解得 f(r)=Ar3 + Br +Crlnr + D/r,则 ( r, )=(Ar3 + Br +Crlnr + D/r)sin 其中 Brsin =By 可略去。,将 ( r, ) 代入应力分量表达式,2019/4/4,94,7-5 曲梁的一般弯曲,A、C、D由力的边界条件来定。 力的边界条件:在主要边界上,在r = a: r = 0 , r = 0, 2Aa+C/a-2D/a3= 0,在r = b: r = 0 , r = 0, 2Ab+C/b-2D/b3= 0,2019/4/4,95,7-5 曲梁的一般弯曲,在次要边界上: 在 =0 ,环向方向的面力为零,径向方向的面力的分布未给出, 但给出面力的合力,满足,2019/4/4,96,7-5 曲梁的一般弯曲,利用圣维南原理,或,由上述方程解出,2Aa+C/a-2D/a3= 0 2Ab+C/b-2D/b3= 0,2019/4/4,97,7-5 曲梁的一般弯曲,代回应力分量表达式,2019/4/4,98,7-5 曲梁的一般弯曲,注意:这个应力解在曲梁两端是不能用的。 应变和位移可由物理和几何方程导出。,2019/4/4,99,7-6 楔形体在楔顶或楔面受力,楔形体分别受三种不同荷载作用时,应力函数 ( r, )的选取考虑:,(1)采用分离变量法 ( r, )=g(r)f() ;,(2) 考虑应力函数在楔形体边界上的变化规律,将 ( r, ) 中的g( r)的形式假设出来;,2019/4/4,100,7-6 楔形体在楔顶或楔面受力,(3) 然后利用 4 = 0 求 f( ) 的形式;,(4)利用边界条件确定f( )的表达式的待 定系数。,情况1 楔形体不考虑体力,楔形体顶部受集中力P作用。,2019/4/4,101,7-6 楔形体在楔顶或楔面受力,设应力函数 ( r, )=g(r)f(),且利用无体力时,应力函数 ( r, ) 在边界上的值及偏微 分与边界上面力的关系式来 确定 g(r) 的形式。,2019/4/4,102,7-6 楔形体在楔顶或楔面受力,首先可设边界上始点A的A = 0,则边界上在OA段任意点B的 值为 B = 0,任意点经过O点,在楔形体左侧的 值为 =Prsin(-/2) 与r一次式有关。,2019/4/4,103,7-6 楔形体在楔顶或楔面受力,可设 ( r, ) = g(r)f() = r f( ),( r, )的假设也可以由 ( r, ) 与应力分量的关系及应力分量与 集中力P 之间量纲关系来设。,2019/4/4,104,7-6 楔形体在楔顶或楔面受力,由 ( r, ) = r f( ) 代入 4 = 0 , 得:,要求,解得 f() = Acos+Bsin + (Ccos+Dsin),( r, )= A r cos + B r sin + r (Ccos+Dsin),2019/4/4,105,7-6 楔形体在楔顶或楔面受力,由 ( r, )可得应力分量表达式,系数C、D的确定:,2019/4/4,106,7-6 楔形体在楔顶或楔面受力,可见仅靠力的边界条件不能确定所有待定系数,这是由于本问题的载荷是作用于一点的集中力,在顶点有奇点,待定系数需靠部分楔形体的平衡而确定。,首先应考虑边界条件来定,即 = /2 时,= 0 , r= 0 , 自然满足。,2019/4/4,107,7-6 楔形体在楔顶或楔面受力,Fx = 0:,Fy = 0:,2019/4/4,108,7-6 楔形体在楔顶或楔面受力,代回应力分量表达式,讨论:,1. 当 = 0 ,,2. 当 = /2,,2019/4/4,109,7-6 楔形体在楔顶或楔面受力,3当 = 时楔形体变为半无限体,受集中力作用:,当 = , = /2 :,2019/4/4,110,7-6 楔形体在楔顶或楔面受力,当 = , = 0 :,利用应力转换公式,可得到直角坐标 中的应力分量:,2019/4/4,111,7-6 楔形体在楔顶或楔面受力,2019/4/4,112,7-6 楔形体在楔顶或楔面受力,将上式代入物理方程和几何方程并积分求得位移:,(H、I、K任意数),2019/4/4,113,7-6 楔形体在楔顶或楔面受力,由对称性,得 (u )=0= Hr+K = 0,则 H = K = 0。,半无限体边界上任意点沉陷 (= /2):,2019/4/4,114,7-6 楔形体在楔顶或楔面受力,M点:,B点:,B点相对M点沉陷:,2019/4/4,115,7-6 楔形体在楔顶或楔面受力,情况2 楔形体不考虑体力,楔形体顶部受集中力偶M作用。,与情况1类似步骤,可设,( r, ) = g(r)f() = f( ),代入 4 = 0 , 解得:,( r, )= Acos2 + Bsin2 + C +D,(D 可略去),2019/4/4,116,7-6 楔形体在楔顶或楔面受力,由 ( r, ) 可得应力分量表达式,系数A、B、C仍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