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放射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卡填报说明.ppt_第1页
生物学]放射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卡填报说明.ppt_第2页
生物学]放射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卡填报说明.ppt_第3页
生物学]放射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卡填报说明.ppt_第4页
生物学]放射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卡填报说明.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放射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卡填报说明,广西区卫生监督所 陆梅英 2004.6,放射卫生监督,一、 放射卫生经常性监督报告卡 二、 放射卫生被监督单位报告卡 三、 放射卫生预防性监督报告卡 四、 放射卫生事件报告卡,背 景,各地有大量卫生信息,它们是做卫生工作的资源 我们要统计的这些信息,将给放射防护主管部门为制定减少和控制放射工作实践中的辐射职业危害的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也可以为研究我国辐射防护发展提供宝贵的有据可查的史料,数据报告制度,根据:卫生部全国卫生统计工作管理办法和卫生监督统计报告管理规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负责本辖区内放射卫生统计报告管理工作,布置搜集、汇总整理并保证数据质量按时上报 三级卫生监督监测机构直接监督监测的有关数据,一律向被监督单位所在地区的县级卫生监督监测机构报告,数据报告制度,省级卫生监督信息统计机构直接负责本地区卫生统计的业务工作,统一管理、提供本地区的卫生统计资料,审核本地区的业务统计数据,并准时向卫生部信息统计机构报送,报告卡的数量,4个报告卡: 放射卫生经常性监督报告卡(卫统29表)、放射卫生预防性监督报告卡(卫统30表)、放射卫生事件报告卡(卫统32表) 放射卫生被监督单位报告卡(卫统31表) 填写: 前3个报告卡均由卫生监督单位填写 余下一个由被监督单位填写。,统计表数量,6个统计表(参加全国汇总后所得统计表) 全国放射卫生预防性监督统计 全国放射卫生经常性监督统计 全国实施放射卫生监督单位数统计 全国放射卫生监测统计 全国放射照射事件统计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放射卫生监督情况统计;,第一节 放射卫生经常性监督,放射卫生经常性监督报告卡 (见报告卡),制卡目的,目的:为掌握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核设施在生产、应用中的经常性卫生监督状况 适用:所有放射工作单位,卡 的 内 容,包括五个部分: A、放射工作单位的性质 B、被监督结果 C、监测情况 D、监督结论 E、处罚情况,填写者与填法,填写者: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填写 填法:为了实施统计,即使是在一个法人单位,如果使用辐射或同位素的分类不同,则填写时必需一个工作类别填写一个卡。否则,不能得到后面的五个统计表。这一点必需特别注意。例如,去一个医院监督检查,你可能同时监督了核医学、钴-60放射治疗装置(属放射治疗)、同位素骨密度仪(属密封源其他应用)、CT机(属CT-X射线诊断)、普通胸透X线机(属其它X射线诊断)、X刀(属X射线治疗)和医用电子加速器(属医用加速器)等,你就得分别填写7份不同的报告卡,而且相互之间的内容不得混淆。但是,工作类别相同的,如利用60Co源的治疗机、近距离射线治疗机及后装机的腔内治疗,都属于放射治疗,因此它们可以只填写一个卡。,填写时间,时间:放射卫生监督人员,一般应在对某个单位执行完监督任务后就完成此卡的填写 被填入单位:只要该单位(使用辐射或同位素的水平)属于被监督对象,则监督完成后就应填写本卡,被监督单位编码,编码12位 前6位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区)、县的国标编码,由软件系统自动生成,不必填写 后6位为辖区内被监督单位序号,不满6位则前面填“0” 具体填写方法详见“中国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工作手册”,部分密封放射源数量(枚,1998年),源 数量 主要用途 Ir-192 654 探伤机、后装机等 Co-60 10860 辐照加工、计量仪表等 Cs-137 18096 计量仪表、治疗机等 中子源 1749 测井、计量、科研等 其它 6175 水文地质、科研等,全国部分医用辐射源数量(台),各类X射线机 约10万 X射线CT机 3905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装置 13 超高速CT 9 合计约11万台,钴-60治疗机 550 医用电子直线 加速器 420 后装机 380 爱克司刀 90 伽码刀 29,使用(生产)分类的指标解释 放射性同位素,1,包括密封型放射性同位素(简称密封源)和非密封型放射性同位素(简称非密封源) 对密封源的放射卫生监督应包括密封源体及装有密封源的仪器设备二个部分,如192Ir、60Co、137Cs等放射治疗和射线工业应用设备;辐射剂量仪器校准设备;射线无损检测设备以及带有密封源的料位计、厚度计、核子秤、荧光分析仪和中子水分仪等(主要监督放射源的的屏蔽能力),使用(生产)分类的指标解释 放射性同位素,2,对放射性同位素的放射卫生监督还应包括使用单位暂时不用而贮存的放射源,以及含放射源设备退役后长期贮存的放射源(不论是密封型的还是非密封型的) 能称谓密封型放射源的条件是指在正常使用和一般事故的情况下,放射性物质不会从密封的包壳或紧密覆盖层内或被结合在块状物体中散失出来。除密封型放射源以外的放射性物质均称为非密封型放射性物质。用简易方法(例如玻璃瓶)密封的放射性物质,其密封性很容易被破坏,它们应划归为非密封型放射性物质,核医学;放射治疗,核医学:指非密封源用于体内医学诊断、治疗以及体外放射免疫分析的各项工作 放射治疗:指使用密封源的放射学治疗,如利用60Co源的治疗机、近距离射线治疗机及192Ir、137Cs后装机的腔内治疗等,辐照应用,如辐照消毒、食品保鲜和辐照交联的应用,以及辐照剂量仪校准等。 指放射性活度大于或等于37TBq(1kCi)的密封源的非医学应用,射线工业探伤 密封源其他应用,射线工业探伤:使用源进行无损检测的设备,检查焊接质量或物质内部裂隙 密封源其他应用:指除了放射治疗和射线工业探伤以外的活度小于37TBq(1kCi)的密封源的应用,例如各类核子计,中小型辐射剂量仪校正装置等。各地的非核工业目的用的放射性废物库内贮存的放射性物质,属于密封型的也列入此项,非密封源其他应用 生产,非密封源其他应用:除了核医学以外的其他一切应用,如工、农业和科研中的示踪应用等 生产:生产密封型放射源和非密封型放射性同位素,包括利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中间产品的研究和生产,射线装置 (指不含放射性同位素的射线发生装置),包括医用X射线的诊断和治疗设备;科研、教学、工业、农业等辐照应用的加速器、离子源;X射线无损检测设备,X射线衍射仪、X射线安全检查仪、中子发生器等射线发生装置 不包括已退役的射线装置, CT-X射线诊断 X射线诊断 X射线治疗, CT-X射线诊断:指用CT机进行疾病诊断 其他X射线诊断:指用CT机以外的其它X射线机进行疾病诊断 X射线治疗:指深部X射线治疗和X射线接触(浅表)治疗,医用加速器 非医用加速器,医用加速器:指能产生并用于治疗的X射线、电子束和中子束的加速器 非医用加速器:指不是用于医疗目的的加速器,包括用于辐照、探伤、安全检查、生产同位素和科学研究的各种类型加速器,X射线工业探伤 其他应用 生产,X射线工业探伤:指工业中使用X射线机进行无损检测的设备,如检查焊接质量或物质构件内部裂隙等的装置 其他应用:指除上述X射线诊断和治疗、工业X射线探伤以及各类加速器之外的一切射线发生装置,如X射线衍射仪、X射线安全检查仪、中子发生器等 生产:指研制或生产射线装置时可能存在辐射的单位和岗位上的工作, 核 设 施,指核动力装置(含带有辐射的辅助设施)以及核动力厂以外的其他反应堆,零功率装置 核燃料生产,加工,储存和后处理设施 核能和核动力研究生产系统中的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和处置设施等 但,核设施单位内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装置工作应归入相应项目中统计,C、监督情况的解释 许可证,许可证:指放射工作单位是否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了放射性同位素工作许可证或射线线装置工作许可证 检查有无许可证时,必需查看它是否在有效期限内,以及该单位实际的操作使用情况判定是否在规定范围以内 根据查看和判定结果,在选项内划“”或“”,放射工作人员数,1,工作单位中实际从事放射工作的人数 包括没有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或工作人员证失效,或未经许可擅自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数 但不包括在统计年度内,已被吊销放射工作“许可证”,且已停产(业)单位中的放射工作人员数,放射工作人员数,2,一名放射工作人员同时从事多项放射工作时,只统计在他(她)从事的那项主要工作类别内 这精神也适用于对放射工作人员的持证数和培训持证数、新就业人数、培训人数、就业前体检人数、应体检人数、实体检人数、放射病新病例数,个人剂量的应监测人数和实监测人数等有关人员统计的相关项目,放射工作人员持证数 放射工作培训持证数,放射工作人员持证数:指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了放射工作人员证的总数,但体检和安全防护培训时效已过的不能统计以内,因为他们持的是无效证件 放射工作培训持证数:指已按国家有关规定,经有培训资格的单位(部门)培训合格,发有放射防护培训证的人员总数。但也应注意时效,已逾期的或非被授权部门培训的不应统计在内,就业前体检人数,指本统计年度内,由被授权部门对准备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进行过健康检查(按放射专业要求)的总人数,放射防护管理机构 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辐射源监控情况,放射防护管理机构:依据监督检查结果,在相应选项内划“”。(评判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 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依据监督检查结果,在相应选项内划“”。(评判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 辐射源监控情况:依据监督检查结果,在相应选项内划“”。(评判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监测类别的指标解释,外照射水平(监测):指对放射工作场所的X、中子场辐射剂量率的测量 空气污染(监测):指包括公共场所空气中放射性气溶胶和放射性气体的监测 表面污染(监测):指对工作场所地面、墙面、工具、设备、防护用品和工作人员体表的污染监测,应测台(次)数,应测台(次)数、实测台(次)数和合格台(次)数这三项应填写具体数字 应测台(次)数是指按有关标准或规定在统计年度内应监测的总的台(次)数 台(次)数的概念是,一台装置上如果测量了10个点,即有10个测量结果,则应记作10台(次)数。 注意:不是简单读出数,那些是过程记录值 实测台(次)数和合格台(次)数也是这样的含义,实测台(次)数 合格台(次)数,实测台(次)数:同应测台(次)数的含义,指给出测量结果的台(次)数 核设施本单位防护机构和其他有监测资格单位所得的有效监测结果也应统计在内 合格台(次)数:将监测结果与国家有关标准的防护要求相比较,其结果符合防护要求的台(次)数,E、监督结论合格的含义,依据国家法规和管理规定,以及本次监督情况和相关的监(检)测报告,对被监督单位做出的综合监督评价,给出合格或不合格的结论,并在相应选项内划“” 合格指标可六项:(1)工作单位遵守放射工作许可、登记管理制度(2)工作人员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健康检查率、个人剂量监测率及放射防护培训率各达到90%以上(3)工作场所辐射水平、和/或表面污染、和/或空气污染、和/或安全(联锁)措施等各项监测或检查结果显示均基本符合国家相应标准(4)每个人员受内外照射的剂量基本符合放射卫生防护标准(5)安全防护机构与管理制度基本完善(6)未受到卫生行政处罚,未发生放射事故,F、处罚情况的填报,处罚情况必需以“现场检查笔录”、 “卫生监督意见书”和“行政处罚决定书”等有法律效力的文件记录为依据 5个处罚项目中,在有处罚的那项内划“” 罚款的填写具体金额,单位为元,卡中各数据关系,放射卫生经常性监督报告卡 (1) 使用(生产)类型只能打一个“”。 (2) 监督情况中许可证只能打一个“”,放射工作人员证、放射工作培训证,就业前体检三栏目中的有/无,要填具体数字。安全机构、内部安全规章制度、辐射源监控状况,三栏目中各只能打一个“”。 (3) 检测类别中外照射水平、空气污染及表面污染三栏目中的逻辑关系为应测台(次)实测台(次)合格台(次),第二节 放射卫生被监督单位,放射卫生被监督单位报告卡(卫统31表) (见卡),目 的,为掌握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生产、应用以及核设施每年的现状和发展,放射工作人员数及其培训、健康检查和剂量监测结果,而制定,内 容,内容:共19列分四个部分 一、填写放射工作单位的设备 二、人员 三、体检 四、外照射剂量监测,统计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放射工作单位(包括国务院各部门和军队中非军事目的的各项放射工作,下同。)都应填写本报告卡 报告卡由被监督单位指定专人填写,单位领导签字盖章后报监督单位认可 为了保证统计数据的可靠性,只有监督单位认可的才宜用于统计,填报本表特别注意点,本表的19项有关设备、人员、体检和个人剂量监测等的数据,都要按放射工作类别分别填写。否则,全区的统计就做不出来。 如果一个工作人员同时从事二个岗位以上的工作或一台设备被同时用于二项以上的放射工作任务,则填入他(它)所从事(用于)的主要工作(任务)那一项中 另外,本表中二个合计与一个总计之间的关系要特别注意,详见“剂量分布(人数)项”的解释,被监督单位编码 使用(生产)分类,被监督单位编码:同放射卫生经常性监督报告卡,详见本章第一节对该指标的解释 使用(生产)分类:同放射卫生经常性监督报告卡,详见本章第一节对该指标的解释,设备数(台),填写本年度内(9月30日时)所有放射设备的总台数 一年内的设备数在变,但必需对9月30日的数量作估计,按估计的情况进行填报 对放射源、人员数等情况,都是这个原则,密封源数(枚),指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所规定豁免值以上的密封源(含退役源和废弃不用的放射源)总枚数 对多个源的组合体(如辐照加工装置中的密封源)应作为一个源统计,但这多个源必需是一个通常情况下不可能被分离(散)开的,放射性活度,放射性同位素的“活度”指单位时间内放射性原子核的衰变数,其单位为“贝可”(Bq) 必需注意,这里的“活度”应是推算到该统计年度的9月30日时所具有的放射性活度,放射性活度,例:某单位1997年6月20日购进钴源,当时活度为5100ci(居里),则2003年9月30日时放射性活度计算方法:查表得60CO半衰期为5.27年, 1997.6.20至2003.9.30时 60CO的时间间隔为6.25年,按公式:I=I0e-t I=5100e-0.6936.25/5.27 =2242ci3.71010=8295.431010Bq =82.95TBq,公式:I=I0e-t中 I=2003年9月30日时的活度(t时刻的活度) I0=97年6月20日时的活度(T0的活度) e=以e为底的对数 = 60CO的衰变常数=0.693/T1/2 t=时间间隔,放射性活度,放射性等效活度,1,这是归一化的一个量,用于非密封源的统计(卡中只有核医学和非密封源的其他应用两项须换算)。它是该同位素的活度与毒性组别系数(K)的乘积。毒性组别系数(K)见下表。 放射性同位素毒性组别系数 毒性组别 性组别系数(K) 极毒 10 高毒 1 中毒 0.1 低毒 0.01 不同放射性同位素的毒性组别划分见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的附录D,放射性等效活度,2,这里的“等效活度”也应与密封源的活度填写一样,即推算到该统计年度的9月30日时所具有的放射性等效活度(一般统计一年的用量即可) 注意,上述放射性活度与放射性等效活度的统计,均需包括本单位中暂存(含退役或暂时不用)的各种类型放射源和非密封型放射性物质 还需注意,生产单位的设备数、放射源枚数和活度数只统计在生产过程中作为生产工具被使用的那部分,放射工作人员数,是指在统计年度内(9月30日)持有“许可证”的放射工作单位中,从事放射工作的人数 包括未经许可(获得“放射工作人员证”)却实际已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数 但不包括已被吊销放射工作“许可证”,或已停产(业)单位中的放射工作人员数,培训人数,指在统计年度内,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放射卫生防护技术部门,按照统一教材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放射防护培训的总人数 应包括上岗前的放射防护专业培训和上岗后的定期培训 上岗前培训应以培训合格证为依据,上岗后的定期培训应以培训记录为依据,新就业人数,指在统计年度内新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总数 包括曾是放射工作人员,后被调离再返回放射工作的人员,就业前体检人数 应体检人数 实体检人数,就业前体检人数:对准备从事工作的人员,按照要求,进行健康检查的人数。是被录用和未被录用的总人数。未经体检就从事工作的人员,既使在统计年度内补作体检的也不列入此项 应体检人数:按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要求,应列入体检计划的人员总人数 实体检人数:由卫生行政部门授权的医疗机构按健康管理规定要求进行了体检,并对他们可否继续从事放射工作作出了结论的人员总人数,放射病新病例数,以上“指经省级放射性疾病诊断鉴定组”确认的各类放射性疾病总例数,如果一人同时患两种或两种以上放射性疾病时,按一例统计 放射性疾病包括急性全身或局部引起的急性放射病,亦包括急性放射性皮肤疾病和由内照射引起的单个或多个内脏器官急性放射伤害,外照射剂量监测 应监测人数,外照射剂量监测:在职业照射中,个人剂量监测应包括外照射和放射性物质摄入量监测。本统计不含放射性物质摄入量监测 应监测人数:根据相关标准和规定认为需要进行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应特别注意可能受到意外或事故情况照射的)的总人数 偶然进入放射工作场所或临时性参加放射工作而可能性受到照射的人员也应统计在内 因此,该项的统计对象一般应是受到外照射职业照射的所有人员,实监测人数,是指按照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的要求,实施了个人剂量监测,并建立个人剂量档案的人员数(带有个人剂量仪的) 为某种评价或研究目的而对非放射工作人员所作的个人剂量监测不应统计在内 一个放射工作人员从事两种以上工作岗位时,只列入可能所受剂量最大的岗位中统计,剂量分布(人数),这四列要根据有资格的监测单位所测得并正式给出的结果分类进行填写,同时必需注意每行中列与列之间的逻辑关系,即4列的人数之和必需与实监测人数相等 而且,每个单位(省、市、县也一样)的放射性同位素项合计人数和射线装置项合计人数要注意这些合计人数与同列的各行人数之间的逻辑关系,即各列合计的人数应是该列中各行人数之和 总计人数又应是二项合计人数之和,在有核设施的单位还应加上核设施的人员数。,确定个人剂量当量的规定(1),少部分时间漏监测,且操作情况与已监测的操作相近时,可以由已监测的时间覆盖率估算年剂量,但需由监督部门确认并记入剂量档案 当监测结果低于年剂量限值时,把个人剂量监测结果(例如吸收剂量或照射量值)近似地作为个人受照射的剂量当量进行统计 监测结果应扣除天然辐射本底后计入统计,确定个人剂量当量的规定(2),剂量监测的探测阈定义为非放射工作场所对照监测的标准差3倍。当监测结果低于探测阈时,为了统一数据,以探测剂量的一半计入统计报告 局部受照剂量的监测结果可以将此值乘上组织(器官)权重因子后得到的有效剂量当量作为本年度的剂量当量统计,确定个人剂量当量的规定(3) 按照经验及以往调查结果: 一般CT机、普通X光诊断、放射治疗的放射工作人员归入2mSv; 核医学、I-131、Co-60归入 2mSv; 介入治疗(诊断X线机)归入20mSv; 很少有 50mSv的。,实测集体剂量当量,指全体实际受监测者的个人剂量当量的总和 人均年剂量当量:是指各类实际受监测人员平均每人每年受照射的剂量当量,它由下式所得: 实测集体剂量当量 人均年剂量当量 = - 实监测人数,第三节 放射卫生预防性监督,放射卫生预防性监督报告卡 (卫统30表) 详见卡,目的和内容,目的:掌握我国在放射卫生方面预防性监督的状况,提高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质量 内容:四个部分放射工作单位的类别被监督项目性监督内容审批结果,统计范围,本报告卡适用于我国境内的所有新建、扩建、改建放射工作场所。若该项放射工作需要分阶段(如选址,设计,竣工)监督审查的,各阶段应分别填写 本报告卡由所属管辖的卫生监督部门填写,然后抄送放射工作单位属地的县级卫生监督部门,由该部门统计上报,指标解释,“使用(生产)分类”各项解释同放射卫生经常性监督报告卡的相关解释(详见本章第一节) A、单位编码的指标解释 卡中“申报单位”就是被监督单位,其编码的解释同放射卫生经常性监督报告卡,详见本章第一节对该指标的解释,项目性质,新建:原来没有,现按操作某一等级的放射性物质或辐射所需条件新建立的场所 改建:原有一定设备或条件,但不属于放射工作场所,现需按操作某一等级的放射性物质或辐射所需条件建立的场所 扩建:原来有操作一定等级放射性或辐射的设备或条件,现在需要按改变了的操作性质或扩大了的操作量进行更换、增加、改变设备或条件 必须注意,有时操作工艺的重大改变也需要按改建或扩建来进行审查,监督内容解释,选址:根据工程的性质,有的需要进行选址审查的就填写该项,并根据审查情况在相应选项内划“” 设计:根据工程的性质,有需要进行放射防护设计审查的就填写该项,并根据审查情况在相应选项划“” 合格与否的结论,要根据正式监督文书结论填写。一般来说,大部分工作场所的设计都应该进行放射防护的审查,建设项目放射防护评价报告书 竣工验收,建设项目放射防护评价报告书:指经卫生部审查、批准具有放射防护评价报告书编写资格,并授予放射防护评价资格证书的单位,所编制的放射防护评价报告书。不具有编写资格者所写的报告,不能按“有”论处 竣工验收:指放射工作项目竣工时对放射防护设施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要求的验收,并在相应选项内划“” 必需注意,上述四项的合格与否结论要根据正式的监督文书的结论填写,审批结果的解释,审批结果是指通过本次审查后可否进行下一步工作的结论,严重不满足标准或规定者,监督内容中有多项“不合格”者,理应认为不许可 以正式审查文书结论为依据,卡中各数据关系,放射卫生预防性监督报告卡(单选) (1) 使用(生产)类型和项目性质二栏目中各只能打一个“”。 (2) 项目性质中只打一个“”。 (3) 监督内容的选址、设计二栏目中,在审查中打“”了,在合格或不合格中也必须打一个“”,在未审查中打“”者不再打别的“”。建设项目放射防护评价报告书,竣工验收二栏目只打一个“”。 (4)批准类别,只打一个“”,第四节 放射卫生事件监督,放射卫生事件报告卡 (卫统32表) 详见卡,目的和内容,目的:及时、准确、全面掌握放射事故的发生情况,并做好事故信息反馈,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内容:五部分 事故基本情况类别经过辐射源状况后果,统计范围和填报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生的所有放射事故均应填写本报告卡 按照放射事故管理规定,本卡应由具有放射事故管辖权的市级卫生监督机构填报,报告时限,严重或者重大放射事故应在接到事故报告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卫生部 一般等级事故,按要求上报 本年度内发生的事故不能在本年度内确定事故级别、受照人员及经济损失时,可延至确定的年度内统计 本年度以前发生的事故,在本年度被卫生行政部门发现并确定事故级别、受照人员和经济损失的事故统计在本年度内,事件级别 事件单位,事件级别:应按照卫生部公安部联合颁布的放射事故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