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梦见重又归去》讲义.doc_第1页
《我梦见重又归去》讲义.doc_第2页
《我梦见重又归去》讲义.doc_第3页
《我梦见重又归去》讲义.doc_第4页
《我梦见重又归去》讲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语文讲义第三讲 教案一、教学目的:让学生加深对故乡、乡土、亲情的理解和感情。二、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分析,(其中课程导论10分钟,课文讲解30分钟)。2,课文我梦见重又归去、扩展阅读辞别了我出生的屋子朗读体会,教师讲评,共30分钟。3,简述中西方的田园诗、乡土诗。(10分钟)4,讨论:当代中国的乡土、田园、新农村。(10分钟)三、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内容和含义,着重体会其中的乡情和乡趣。一、 教学难点:领会课文中故园意象,领会游子在外和少年白头的独特时空意象;第三讲讲义 乡情(陈刚编写)课文我梦见重又归去(精读)辞别了我出生的屋子(泛读)一、文章背景1、作者 艾兴多尔夫艾兴多尔夫-19世纪后期浪漫派杰出代表 浪漫主义文学可以上溯到荷马史诗、中世纪骑士传奇,其发展源远流长。浪漫主义从18世纪产生到19世纪的繁荣,是法国大革命思潮催生的产物,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其提供了思想基础。19世纪浪漫主义有以下特点: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三一律”等)要求突破文学描写的范畴;抨击封建制度或资本主义制度的的罪恶现实;多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艾兴多尔夫是19世纪后期浪漫派杰出代表。他厌恶资本主义制度,对现实不满,向往旧日美好的生活,渴望返回自然。他是德语文学中最优秀的诗人之一,其诗富有民歌特色,形式质朴,语言明快,基调乐观健康,与一般浪漫派诗人的朦胧、阴郁和神秘的诗不同。他的诗大多写自然景色,歌唱森林、河流、田野、山谷、星儿、月亮、夜莺、蓝天,富有民歌特色,质朴自然,乐观明朗。1837年出版的诗集(Gedichte)脍炙人口。2、写作背景本诗写于1837年。从小就生活在举目森林、绿树成荫的故乡风光中的艾兴多尔夫,心底里对大自然有着一种独特的亲近。自然风光在他的笔下成为了精神家园的象征和灵魂的归宿。古老的谷地,无牵无挂的躺卧,温柔的微风,这些清新而美好意象构成了艾兴多尔夫诗歌中的引力,即带他往记忆深处回溯的强大引力,脱离雪国般的寒冷现实的引力。可以说,他的诗歌恢复了人类心内那古老、甜蜜而又纯净的对于大自然的回应。二、课文分析第一节;诗人在温柔的梦乡中回想家园曾带给他的美好记忆第二节;诗人从梦里回到现实,迥异于梦中的美,现实惟剩一片寒冷的冰雪从根本上说,浪漫主义文学是一种“寻根”的文学。受到法国大革命的鼓舞,浪漫主义者先是无限狂热地追求一个崇高而遥远的目标(这个臼标被诺瓦利斯象征性地描绘成一朵任何肉眼都看不见、香气却弥漫全世界的“蓝花”),继而在失望之余产生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寻根的渴念,于是产生了浪漫主义的“乡愁”。艾兴多尔夫在这首诗里以浓缩的形式表现了浪漫主义的全部憧憬和理想。从表现看,这首诗仅仅以对比的手法(“梦”与“醒”、“我的家园”与“异域他乡”)写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但究其实质,这种思乡之情更含有精神上的意义。“我的家园”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老家,而是诗人无限眷恋、无限憧憬的精神家园。在这里,人与自然处在一种亲密无间的和谐之中,精神在这里就像在自己家园一样自由自在,“无挂无牵”。然而,为了追求某个遥远獸的目标,精神离开了它的家园,来到了“异域他乡”,寻求它的“蓝花”。许多年代过去了,“蓝花”还是可望而不可即,而精神已经疲惫不堪。凭借梦幻的翅膀,他回到了它的家园,发现“蓝花”就在自己出发的那个地方。但是,梦幻毕竟是梦幻。就像儿童长大成人后不可能恢复童年的天真一样,精神一旦成长,就永远不可能回复它的初始状态了。浪漫主义的“乡愁”由此产生。诗中的“我”,既是诗人自我形象的真实写照,也是浪漫主义精神的象征,它代表着无拘无束的漫游欲、对远方的向往、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理想的憧憬。(诗歌鉴赏网:,原文地址:/a/ouzh/dg/20120825/2122.html)比较:诗人另外一首乡情诗:思乡你知道,在那边的树丛里 假寐着一种魔幻的力量, 深夜时分,好象在梦里一般, 花园会突然地开始歌唱。 有时透过了寂静的夜空 歌声悠悠地飘到我的眼前 这时我会从心底里 呵,我的兄弟,呼唤着你。 其它人是多么地陌生, 我惊恐地漂泊在异地他乡, 我们愿意一起漫游, 快快向我伸出忠诚的手来! 我们愿意共同迁徙, 直到我们风尘仆仆地 听着古老的魔幻之歌 跪倒在父亲的坟前。与我梦见重又归去相类似,思乡这首诗构成了“此域异地”和“梦境现实”的两方对立模式,此域之梦境充满了美好的遐想,可以随心所欲地游弋于古老的大自然,而异地的现实则充斥着陌生与惊恐。诗人在其中的形象也实现了从天真欢乐的自然之子到惊恐惶惑的异乡之客的转变。 三、扩展阅读1、课下六月之夜(法)雨果当夏日的白昼退尽,繁花似锦的平原向四面八方飘洒着令人陶醉的香气;耳边响起渐近渐远的喧声,闭上双眼,依稀入睡,进入透明见底的梦境里。繁星越发皎洁,一派娇美的夜色,幽幽苍穹披上了朦朦胧胧的色彩;柔和苍白的曙光期待着登台的时刻,仿佛整夜都在遥远的天际里徘徊。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课堂异乡情思(英)罗伯特-勃朗宁呵,希看此刻置身于英格兰正当这阳春四月。不论谁在那里,一觉醒来无意间总会看到,清晨,那低矮的枝丫和茂密的灌木丛在榆树四周已是一片郁郁葱葱,燕雀在果园的枝头啁啾,在英格兰哟就在这个时候。四月逝往,五月循踪而至,灰雀筑巢,还有普天下的燕子!围篱旁我那一树梨花伸向田野,一地三叶草撒满花瓣和露珠听,在虬枝末梢那机灵的画眉,每支歌都高唱两道,生怕你以为他永远不会重现初唱时那份无忧无虑的惊喜。尽管白露使田野显得凄怆, 正午的太阳将使一切重现光芒。那金凤花,孩子们的嫁妆,比这俗丽的甜瓜更为灿烂明亮!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四、讨论读后感1、诗人梦回归去时,心灵(精神)处于怎样的状态?2、当诗人回到现实,发现“周围是异域他乡”,心理落差是如何体现出来的?3、诗人艾兴多尔夫梦回的是一般意义上的老家吗,还是精神家园?4、对比饮酒与异乡情思,说说中西方的田园诗在表达内容上有何异同。第三讲考试要点1、解读课文两首诗中各自的乡土或家园意象;2、两首诗所营造的精神家园;3、扩展阅读文选的主要内容;4、总结:中外乡土诗或田园诗的特质。第三讲复习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是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发源地A. 英国B德国C. 法国D意大利2. 艾兴多尔夫是19世纪后期()的杰出代表A. 浪漫派B. 湖畔派C. 自然主义D. 现实主义3诗中的“飞花”指的是()A. 天真B. 理想C. 自由D. 以上皆是4.“此地是一片雪国/我头上也白发如雪”的意思与下列哪项内容最接近()A.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掺掺戚戚B.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C.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D.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5.“环顾四面,我发觉/片片飞花呀全是冰雪/此地是一片雪国/我头上也白发如雪”,反映了作者()A. 认为现实与梦境一样飘着雪花,感到愉悦B. 醒后心情失落、孤独,发现原来寻觅已久的东西其实就在故乡,可“我”已年老了C. 以为现实就是故乡D. 思乡之愁消失了二、多项选择题1.我梦见重又归去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A. 无拘无束的漫游欲B. 对远方的向往C. 对故乡的眷恋D. 对理想的憧憬2. 诗中运用到的对比有()A. “梦”与“醒” B. “无牵无挂”与“白发如雪”C. “古老的谷底”与“一片雪国”D. “我的家园”与“异域他乡”3. 诗人梦回的是()A. 现实的家园B. 精神的家园C. 富含浪漫主义的精神世界D. 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心灵状态4.“我的家园”在精神层面上指的是()A. 诗人无限眷恋、无限憧憬的精神家园B. 人与自然处在一种亲密无间的和谐之中的精神家园C. 浪漫主义影响下梦幻的的精神家园D. 不存在的精神家园5.本诗运用了()艺术手法A. 比喻B. 夸张C. 拟人D. 对比三、辨析题(先辨别对错,再简要分析说明)1. 诗人梦回的是现实的故乡。2. 诗人醒来过来,发现自己周围都是雪花,有如梦中一样,所以心情愉悦,乡愁消失。四、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1.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种意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2. 诗人为这四个人生阶段分别找了一个最能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乡愁呢?3. 在乡愁这首诗中,“我”是一个怎样的人?五、读后感作文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合课程所学,写一首表达乡情的诗。复习练习参考答案单选题1. B;2.A;3.D;4.D;5.B多选题1. ABCD;2.AD;3.ABCD;4.ABC;5.CD辨析题1. 答:不全对。理由:A. 诗人更多的是梦回精神家园。B. 在梦中,诗人心灵放空,在精神世界中自由翱翔,不受拘束。C. 精神故乡所引起的乡愁是浪漫主义思潮的产物。2. 答:错。理由:A.梦中的雪花是理想、自由、无忧的象征,而非现实的雪花是冰冷的。B.醒来过后更多的是惆怅。诗人虽被雪花包围,但此雪花非彼雪花,故乡地位替代不了。C.“我头发也白发如雪”暗示诗人年老,而自己多年寻觅的“雪花”原来就在自己的故乡。阅读理解1.答:形容词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叠词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数量词一枚、一张、一方、一湾,表现了诗人的语言的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这些词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微小、简单、切实、容易逾越。2.答:在诗中都反映出被海峡分割的思念家乡的情谊,从小到大,随着诗人的成长,指代乡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