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山上遇清风.doc_第1页
四明山上遇清风.doc_第2页
四明山上遇清风.doc_第3页
四明山上遇清风.doc_第4页
四明山上遇清风.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明山上遇清风 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余姚市四明山镇境内,总面积65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6%以上,是浙东地区最大的森林公园。又因海拔处在7001000米,所以高山气候显著,在夏季平均气温低于平原地区68,素有“清凉世界”之称。 从溪口前往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那一定逃不过四明山脉九曲十八弯的盘山公路。于是我们从其辐射的山脚开始膜拜它的广阔与葱郁。一路来,窗外是飞速后退的碧波松竹,以及远处露在雾霭中的山头。当汽车越驶越高,原本还能照射进来的阳光此时被路旁枝叶交错的参天大树挡成了星星点点。不知是谁提议,关空调,开窗。霎那间,阵阵山风涌入车内,清凉舒爽,完全没了山下城区风的燥热。车至海拔900米的甘竹岭时,村庄、峡谷已在我们的视线之下,千峰竞翠,连绵起伏,层层叠叠的绿和拂面的清风,让人顿觉精神。 甘竹岭曾是四明山林场总部所在,现在这厢成了避暑山庄四明山庄,同时也是景点接待处。先不论这里的山野美味,来接受肺腔净化的我们用完餐就直奔东侧的密林幽境深秀谷。一路探寻,绿植相伴,整齐划一的柳杉、笔直挺立的日本扁柏、松针蓬蓬的金钱松,抱成一团的红枫而深秀谷就藏在这重重叠叠的山林深处。深秀谷由深湖、秀湖组成景点,深湖较大,秀湖略小,由着地势呈上下。两湖四周松竹环绕,湖水澄碧如蓝,更有高大的水杉植根于水中,像水中森林,宁静深秀,又有“此地经过春未老,伊人宛在水之涯”之感。在深秀谷的环湖游步道停停走走,或是在亭台水榭歇脚小憩,举目白云悠悠,侧耳树叶簌簌,低首水草油油,这放缓的节奏不知是风清凉,还是心静生凉。 置身四明山的“林海”,没有山下咄咄逼人的烈炎,通身是沁人心脾的凉爽,连林中的蝉声也变得空灵悦耳。 不知不觉间,车行4公里外的鹁鸪岩水帘洞附近。“弃”车而行,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石板铺就的林间小道,漫步其上,步移景异,时而密林遮荫,时而翠竹夹道,又有小溪跟随,一派“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情画意。 沿溪涧前行,初闻鹁鸪声声、流水淙淙,又问瀑声轰响,但闻其声不见其影,只追流水尽头跌落悬崖。崖边有小路,拾级而下,这才见得一帘20多米的瀑布悬挂而下,奔腾落入圆形水潭中。潭水清澈,潭中有彩石,有游鱼。而数米宽的水帘之后,便是月牙形的洞口。在洞口张望,发现洞内较为宽阔。后查阅知鹁鸪岩山洞洞口宽35米、高3米,洞内深11米,是西游记水帘洞原型连云港市花果山水帘洞的四倍,足见鹁鸪岩水帘洞的规模气势。环视周围,峭壁陡崖、怪石嵯峨,洞外岩石经瀑水冲刷赤红如血,而岩缝中横生各种杂树,栖息众多鸟类,其中以鹁鸪最多。站在瀑底,飞珠溅玉,水汽氤氲,声动如雷,又有洞中而来的徐徐清风,让人心情激荡、清新爽快,也难怪乎鸟儿也爱筑窝于此。 在鹁鸪岩的附近另有一处消暑之地,海拔810米的仰天湖景区。据言,仰天湖夏日平均温度在20左右,早晚凉风习习,颇有寒意。因贪享彼时山风,我们也就没有继续探寻,而是在返程的路上,认识了些高山新朋友红豆杉、黄山松。 随着夕阳西下,深山密林的晚风吹起,这片清凉世界变得更为清透悠然。 四明山镇的农户们在自家门口摆开了桌,乘着凉风,悠闲用餐。而度假的人儿穿得随意,在乡间小道细品夏日微凉。想来厌了城中热浪,来四明山偶遇清风,换一场怡神森林浴应是上上的选择。Tips:地址:余姚市四明山镇甘竹岭自驾:甬金高速在溪口出口下,往西进入溪口城内西行,看到千丈岩路标,按路标右拐,进入33省道往西北,经千丈岩、三隐潭、徐凫岩,穿越四明山镇街道后至T路口直行,再驰约5公里进入景区。公交:A.宁波汽车南站下午1点35分中巴车直达四明山镇,再转到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B.宁波汽车南站上午7点左右赶到奉化江口,乘坐奉化至余姚的中巴到四明山镇。来源:阿拉旅游杂志【相关链接】溪口有森林 山水皆绿梁祝文化园游记 梁祝文化园位于宁波西郊高桥镇梁祝村,准确地说就在梁祝大道通途路口北约500米处,交通十分便捷。自驾车的朋友走通途路从市区过来,也就10分钟左右路程。8车道的路面,油门一踩就到了。其次公交车也是很方便的,238路(宁波话寓意“梁山伯”),起点镇明路公交站,终点就是梁祝公园站了,大家可以在起点站、鼓楼站、天一家园站等停靠站点上车直达梁祝公园。另外即将于2014年建成通车的轨道1号线更大大方便大家到梁祝公园来。这条轨道交通西起高桥镇,经过三江口、东部新城,东至北仑,在梁祝公园南侧设有梁祝站,届时给大家出行又多了一种选择。 沿着公园门口梁祝大道进来,远远的一排古色古香建筑和“梁祝文化园”名称的横匾就映入大家的眼帘,这就是梁祝文化园景区的入口了,两侧厢房是景区服务中心。整个建筑呈现出典型的明清时代江南水乡风格,朱墙墨瓦、飞檐翘角,两条栩栩如生的石刻龙护卫着大门的屋脊,屋檐下镶着一张张色彩清秀的山水画,仿佛把人一下子带回到属于梁祝故事发生的那个年代。门口有两个石雕的麒麟,身体半蹲,嘴巴微微张开,仿佛在欢迎四面八方的来客,又好像是在护卫着千年遗存的一方净土,守护这千古传颂的爱情故事。 下面我们就顺着梁山伯和祝英台相遇、相知、相爱、相守的动人爱情故事去追溯那个迷人的传说吧。过大门右拐,有一个简朴的木制四脚亭,唤作草桥亭,这里是公园游览的起点,也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初识结拜的地方。正如纳兰若容在词中所言,人生若只如初见。第一次相见总是美好的,草桥结拜是两个异乡求学的同乡结谊之地,也是梁祝结缘之所,是故事的开端。外面下着雨,两个年轻人因为躲雨相会在这个简陋的草亭中,这时爱情的种子已经在一个年轻人的心中悄悄发芽。在这里,设置有恋人印记碑、爱情柱等,希望还没有结缘到自己那一半的朋友能够早日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过了草桥亭,穿过一条小河,就来到万松书院的门口。一个四柱三间的牌坊矗立在书院的门口。整个牌坊屹立在书院建筑南北朝向的中间线上,镂刻并举,花岗岩石材的牌坊正面写着“万松书院”几个大字。穿过牌坊,进入万松书院的大门。万松书院共三进,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书院的三大特征祭祀、讲学、藏书,展现中国古代书院的基本布局和教学场景,同时回顾和还原梁祝同窗三年的有趣故事,渲染梁祝同窗好友之间的纯洁爱情,再现梁祝求学、苦读、同寝的场景。大门后的第二进为先师殿,这里是祭祀孔子及其门徒的地方,以求培养读书人对“先圣先儒先贤”德业的崇敬和景仰,以达到劝戒规律、见贤思齐的目的。先师殿的中间主屋为祭祀之用,两侧壁放置劝学、训诫的字、画、石碑等使人感受到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 穿过二进先师殿,仿佛进入江南园林的场景中。场地虽然不大,但是一池碧水在阳光下波光粼粼;池水清澈见底,水面触手可及,池中金鱼畅快的游动,假山、怪石嶙峋。当你从这个角度看的时候是一副场景,走动几步后,另外一幅景象又映入你的眼帘。在水池的后面,一幢二层建筑坐落在这里,写有“明道堂”几个大字的牌匾使人一眼就认出这里是学生上课的地方。一楼中间三间是讲堂,东西两侧的厢房一间是师父师母课堂,一间是梁祝书房。在这里可以看到栩栩如生的梁祝蜡像,有英台要师母帮忙提亲的场景,也有英台如何妆扮男儿身的方法手段,在这里憨厚的梁山伯始终没有发现祝英台的女儿身,也是在这里祝英台定下了终身相守的决心。 从万松书院的后门出来,远远就看见山脚下有一个铜质的樵夫雕塑背着一捆柴向家走去。这座小山虽然不高,但是名气却不小,就是凤凰山。山上建有凤鸣亭,站在这不高的山顶上,整个公园绿树掩映,山一侧的百花坡上各色花卉随风舞动,形成花的海洋。碰到樵夫,也是祝英台在十八相送的路上第一次向梁山伯暗示,当英台问道“他为哪个把柴打,你为哪个送下山?”时,用这个几乎比较牵强的类比来暗示梁山伯。 顺着凤凰山的一条小溪缓缓落下,溪水流入山脚下的一个水池?鸳鸯池中。池边有听瀑榭,在这里可以观赏从凤鸣亭引流而下的跌瀑流入鸳鸯池,也可以在这里回收从凤鸣亭上放置的漂流瓶。在这里祝英台看到水池中的鸳鸯成双戏水,再次向梁山伯表明了心思,而且更加直接,“英台若是红妆女,梁兄你愿不愿意配鸳鸯?”,只可惜梁山伯仍未理解其中的涵义。 过了鸳鸯池,就来到一条小河边,河上有座独木桥。传说桥下有一对雌雄大白鹅在水中戏水,英台用此时此景来启示梁山伯,可能连丫鬟对祝英台向梁山伯数次的暗示无动于衷有些生气,把梁山伯比作是呆头鹅。可有点愚钝的梁山伯现在仍然没有理解祝英台的意思,反而好像有点生祝英台的气不该叫他呆头鹅,让人觉得又可气又好笑。在这里的河中喂养大白鹅,设置有人工小岛引导大白鹅喂食,桥上设置吊桥,安全又不失野趣,情侣们相扶过桥,就像梁祝故事中二人相扶过桥,传递出“好比牛郎织女渡鹊桥”的情感意境。 穿过独木桥就来到了古越村,这是一组以宁波地方建筑为特色的村落建筑。在村头种植大树,村中设置有农舍、古井、牧童雕塑、祠堂、观音堂、放生池、游船码头等建筑,溪水流入村落中,并在村舍的房前屋后穿行。溪水沟道不宽,但是清澈见底,两边栽植了一些亲水植物,展示了古代这一地区的特殊风貌。村中的双映井,井内碧波满溢,相传祝英台看到两人在井中的倒影,故意说道“一男一女笑盈盈”,可惜梁山伯还是没开窍,因此此井叫做“双映井”。井中设置有电子照相设施,可对情侣进行摄影留念。在观音堂中,祝英台祈愿送子观音来做媒,希望和山伯一起拜堂,而山伯觉得两个男人拜堂荒唐而拒绝。祝英台对梁山伯的不开窍或许生气,或许更是着急,看到走过来的牧童和牧牛,故意将山伯比作是牧牛,憨厚的山伯甚至提出不想送英台了,但在祝英台的请求下愿意送别至长亭。古越村也是游客休息的好地方,这里设置有一些茶馆、餐饮和一些农家乐设施,游客走累了可以在这里歇歇脚、喝喝茶,饿了可以吃顿地道的农家菜,不是很惬意么! 千里相送,终有一别。过了古越村,十八相送就到了长亭,这是梁祝二人即将分别的最后时刻,也是英台表白自己想法的最后机会。在长亭中,祝英台说有个与己一摸一样的九妹,希望山伯能在七巧之前来祝家提亲。山伯欣然答应,英台恋恋不舍拜别了山伯。长亭南面临水,背面设置自由园路,青桐乔木的背景使长亭掩映在葱葱郁郁之中。长亭周边花径丛中蝴蝶在这里翩翩起舞,突出梁祝的爱情主题故事。 过了长亭,就来到了祝家庄,这是典型的江南大户人家的布局。祝家庄坐落在姚江边上,这里可以观赏宽阔的江面波涛不惊,也可领略江南大户人家的生活状态,更是梁山伯和祝英台命运的转折点。园内景色虽美,可是面对祝员外的阻挠,两人相会在楼台中,知道真相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倾诉各自的衷肠,可惜木已成舟,难以挽回。现在这里开辟成特色客栈,提供特色住宿服务。 过了祝家庄,向前就来到梁山伯墓,这也是梁祝公园赖以存在的基础,也是梁祝悲剧爱情故事升华为永恒传说的载体。远远的就看到一个石制的牌坊矗立在墓道的前方,牌坊上的“同学兼同穴千秋义气谁堪侣,殉身不殉情一片烈心独自追”的楹联仿佛是对梁祝故事的总结和诠释,也是对梁山伯和祝英台二人爱情忠贞的褒奖。走过数十米长的墓道,就来到梁祝合冢的前面。远远看到横着的墓碑上刻有“敕封梁圣君山伯之墓”几个大字,用棕红色的花岗石围合成的圆锥形的坟冢上面青草幽幽,坟冢的后面有一块树立着的墓碑,上书写有东晋丞相谢安奏请朝廷的诰命“敕封义妇冢”,这就是著名的梁祝墓的“一墓二碑”,即蝴蝶碑。大家仔细观察会发现前面横着的碑上有道裂纹把墓碑一分为二,这就是传说中的祝英台拜祭梁山伯墓时留下的。在坟茔的旁边有一个用玻璃罩保护起来的考古的墓,这是留存下来的梁山伯墓真正遗址,据上个世纪80年代的考古发现,墓的确是东晋年代的,从出土的陪葬品来看也基本上符合梁山伯清贫的家境传说和县令的官制规格,现在是市级文保单位。旁边的坟冢实际上是这个墓的盖土平移后人重新修建的。墓区周围种植着各色的花朵,各式各样的蝴蝶在这里翩翩起舞,人们在这里为梁山伯和祝英台感到惋惜和痛心之余更为他们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永恒传说感到无比的浪漫温馨,让人们更懂珍爱属于自己的那份爱情。 在梁祝合冢的东侧,就是梁圣君庙。全国有多个梁祝墓的遗址传说,但是有梁山伯庙的地方,仅此一处,别无其他。相传梁山伯庙距今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期间屡毁屡建,现在的庙是上个世纪80年代新建。朱红色的围墙、黑色的盖瓦显示着庙宇的威严和肃穆,一进大门就看见一幅高宽都约十来米的巨大的瓷板壁画,上面刻画着梁祝二人从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相送、楼台相会、哭坟化蝶、后世传颂的整个过程。整个画面是有几十块小的瓷板烧制拼接而成,每一个瓷板的位置、雕刻都要匹配、丝毫不差,可见当时工程量的繁琐。瓷板画的背面是一个10来平方米的戏台,据说每年八月十六梁山伯忌辰的时候,有好多戏班子在这里唱戏,热闹非凡。戏台的对面就是梁圣君庙的正厅,左面是梁祝二人生活像的雕塑,右面有梁山伯县令装束的雕塑。当地有着这样的说法,“夫妻若要同到老,梁山伯庙到一到”,许多虔诚的信徒来到这里朝觐、祭拜,希望自己的婚姻家庭幸福,更有一些夫妻在有矛盾的时候,来到这里感悟梁祝爱情的真谛,去珍惜、爱护、守护属于自己的那份爱情。 出了梁圣君庙,向西走不远就看到一幢具有现代风格的二层建筑,把人从梁祝美好传说的爱情故事拉回到现实之中。这里就是新建的中国梁祝博物馆,建筑面积约4000平米,展示了梁祝故事从发生、发展到浪漫、永恒的经过,展示了梁祝文化在文学、艺术、戏曲、影视、外交、名俗、文化各方面的成就,展示了梁祝文化发生的这片土地人文风情。博物馆不仅是展示梁祝文化的基地,更是研究、发展梁祝文化的平台,为创新梁祝文化内容、拓展梁祝文化内涵、通过新的形式展现梁祝文化提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