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童疲马放松门.docx_第1页
倦童疲马放松门.docx_第2页
倦童疲马放松门.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倦童疲马放松门,自把长筇倚石根。江月转空为白昼。岭云分暝与黄昏。鼠摇岑寂声随起,鸦矫荒寒影对翻。当此不知谁客主,道人忘我我忘言。作品赏析宝公名宝志,是南朝的高僧,据南史陶弘景传说,南朝宋太始年间(465471)时他出入钟山,来往都邑,披着发光着脚,时显灵迹,到了梁武帝时尤受敬重,俗称他为宝公、志公。514年(梁天监十三年)卒,葬于南京钟山定林寺前冈独龙阜,永定公主建塔于上,即名宝公塔。王安石这首七律就是写登临此塔的所见所感。王安石另有宝公塔诗说:“塔势旁连大江起,尊形独受众山朝。”可见此塔依山临水,地势险峻。故首联就写了登塔前的一路艰辛。从“倦童疲马”四字透出路遥行艰之状,“长筇倚石根”正说明山石巍峨,攀登不易。而倦童疲马留于寺门与诗人拄杖登山的情形恰成鲜明对比,通过童仆和马匹的倦怠疲惫,反衬出诗人登山临水、意兴无穷的精神。此诗作于王安石晚年闲居钟山时,此二句中,一个兴致勃勃、不畏艰险的诗人形象已跃然纸上了。他的游褒禅山记中就有关于游览山水的一段名言:“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而这诗中出现的诗人形象,正是一个不避险远的“有志者”。颔联写登楼所见的景色:江上升起的皓月驱走了黄昏时苍茫的夜色,将黝暗的夜空照得如同白昼一般;岭间飘浮的云影加深了暮色的昏暗,像是将暝色分给了黄昏。这两句状写江上山间由黄昏转入月夜时光影的明暗变化,极为工妙。夜空本不可转,暝色也不能分,然而诗中说“转空”、“分暝”,已是一奇;以月转空,以云分暝,则将月和云赋予了活力和生命,又是一奇;明明是入夜,却说转为白昼,黄昏本是虚无,却说分予暝色,更是奇上加奇。然而,这两句诗却并不显得奇诡怪诞,相反,月光下一幅江上白夜的画面呈现在读者眼前,其间的形象是生动而鲜明的。此联是王安石诗中的名句,冷斋夜话将此联与“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相提并论,引黄庭坚评语说:“此诗谓之句中眼,学者不知此妙,韵终不胜。”指出它振起全篇的警拔作用,后来江西派论诗标榜句眼、诗眼,就是强调了这种铸语精警的艺术手法,如这联中“转空”、“分暝”都是王安石独造之词,然而在全句中不显得生硬晦涩,耐人咀嚼回味。颈联续写登塔的所闻所见:老鼠轻微的一动便打破了山间的寂静,声音随之而起;乌鸦在荒寒的空中高飞,投下它们翻飞的身影。这两句通过极细微的描写,表现了山间入夜时分的宁静和荒寒,“鼠摇”的声响十分微弱,但犹可听见,说明空山幽寂,古塔阒静。乌鸦在夜空中飞过本是晦暗不明的,然而其影可鉴,正表现了月色的明朗。这一联造语也很奇警。“鼠摇”、“鸦矫”脱胎于卢纶的“斗鼠摇松影”和杜甫的“雁矫衔芦内”,但组合新巧,对仗自然,体现了王安石炼字取意的精严娴熟。如此静谧开阔的景色令诗人心旷神怡,深深陶醉,甚至忘记了尘世的烦扰和纷争,如同要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尾联就表现了诗人这种物我两忘的感受。“当此不知谁客主”一句,李壁注引襄阳记:“司马德操尝诣庞德公,值其上冢,径入室,呼德翁妻子,使速作黍。须臾,德翁还,直入相就,不知何者是客也。”诗中的“客主”就是指作者自己与寺中僧人。庄子大宗师中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道,此谓坐忘。”又说:“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昫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外物中也说:“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都指出了“忘”是一种绝高的思维境界。此诗的最后一句就是用了庄子的意思:道人忘记了诗人的存在,诗人也忘记了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感受。言外之意,正可见景色的迷人,江山的魅力。唯其如此,才能使诗人整个身心都融入到眼前的景物中去,如痴如醉,以至于沉浸于物我两忘、不可言传的境界。写景至此,也就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结二句虽然只是刻画一种感受,却并不离登塔的主题,虽不写景,而景由此可见。诗评中评此诗说:“具吞吐嘘噏之势,造化归其毫端。”已指出了此诗写景状物上出神入化的表现手段,其所以成为王安石诗中广为传诵的名篇,原因即在于此。1倦童疲马放松门,自把长筇倚石根。江月转空为白昼。岭云分暝与黄昏。鼠摇岑寂声随起,鸦矫荒寒影对翻。当此不知谁客主,道人忘我我忘言。作品赏析宝公名宝志,是南朝的高僧,据南史陶弘景传说,南朝宋太始年间(465471)时他出入钟山,来往都邑,披着发光着脚,时显灵迹,到了梁武帝时尤受敬重,俗称他为宝公、志公。514年(梁天监十三年)卒,葬于南京钟山定林寺前冈独龙阜,永定公主建塔于上,即名宝公塔。王安石这首七律就是写登临此塔的所见所感。王安石另有宝公塔诗说:“塔势旁连大江起,尊形独受众山朝。”可见此塔依山临水,地势险峻。故首联就写了登塔前的一路艰辛。从“倦童疲马”四字透出路遥行艰之状,“长筇倚石根”正说明山石巍峨,攀登不易。而倦童疲马留于寺门与诗人拄杖登山的情形恰成鲜明对比,通过童仆和马匹的倦怠疲惫,反衬出诗人登山临水、意兴无穷的精神。此诗作于王安石晚年闲居钟山时,此二句中,一个兴致勃勃、不畏艰险的诗人形象已跃然纸上了。他的游褒禅山记中就有关于游览山水的一段名言:“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而这诗中出现的诗人形象,正是一个不避险远的“有志者”。颔联写登楼所见的景色:江上升起的皓月驱走了黄昏时苍茫的夜色,将黝暗的夜空照得如同白昼一般;岭间飘浮的云影加深了暮色的昏暗,像是将暝色分给了黄昏。这两句状写江上山间由黄昏转入月夜时光影的明暗变化,极为工妙。夜空本不可转,暝色也不能分,然而诗中说“转空”、“分暝”,已是一奇;以月转空,以云分暝,则将月和云赋予了活力和生命,又是一奇;明明是入夜,却说转为白昼,黄昏本是虚无,却说分予暝色,更是奇上加奇。然而,这两句诗却并不显得奇诡怪诞,相反,月光下一幅江上白夜的画面呈现在读者眼前,其间的形象是生动而鲜明的。此联是王安石诗中的名句,冷斋夜话将此联与“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相提并论,引黄庭坚评语说:“此诗谓之句中眼,学者不知此妙,韵终不胜。”指出它振起全篇的警拔作用,后来江西派论诗标榜句眼、诗眼,就是强调了这种铸语精警的艺术手法,如这联中“转空”、“分暝”都是王安石独造之词,然而在全句中不显得生硬晦涩,耐人咀嚼回味。颈联续写登塔的所闻所见:老鼠轻微的一动便打破了山间的寂静,声音随之而起;乌鸦在荒寒的空中高飞,投下它们翻飞的身影。这两句通过极细微的描写,表现了山间入夜时分的宁静和荒寒,“鼠摇”的声响十分微弱,但犹可听见,说明空山幽寂,古塔阒静。乌鸦在夜空中飞过本是晦暗不明的,然而其影可鉴,正表现了月色的明朗。这一联造语也很奇警。“鼠摇”、“鸦矫”脱胎于卢纶的“斗鼠摇松影”和杜甫的“雁矫衔芦内”,但组合新巧,对仗自然,体现了王安石炼字取意的精严娴熟。如此静谧开阔的景色令诗人心旷神怡,深深陶醉,甚至忘记了尘世的烦扰和纷争,如同要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尾联就表现了诗人这种物我两忘的感受。“当此不知谁客主”一句,李壁注引襄阳记:“司马德操尝诣庞德公,值其上冢,径入室,呼德翁妻子,使速作黍。须臾,德翁还,直入相就,不知何者是客也。”诗中的“客主”就是指作者自己与寺中僧人。庄子大宗师中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道,此谓坐忘。”又说:“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昫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外物中也说:“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都指出了“忘”是一种绝高的思维境界。此诗的最后一句就是用了庄子的意思:道人忘记了诗人的存在,诗人也忘记了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感受。言外之意,正可见景色的迷人,江山的魅力。唯其如此,才能使诗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