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致力教育 奠基语文 走近一代师表叶圣陶 郯城县杨集镇小学教研室 徐 娟,一、 坚实笃定的教育实践经历,叶圣陶(189410281988.216),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省苏州人。 我国著名的作家、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政 治活动家。叶老是卓越的文学家和 教育家,在语文教育方面,从理论 到实践更有极为卓越的贡献。,儿时的叶圣陶家境清苦,1912年 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即在一个初 等小学当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 闲居家中写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 等杂志上。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 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语文,并为商务印 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 1918年在妇女 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第一篇白话 小说春宴琐谭。,1919年参加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 并在新潮上发表小说和论文。 1921年, 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 编辑文学研究会丛书,提倡“为人生”的文 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我国新文坛上第 一个诗刊诗。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 集隔膜。1923至1930年,叶圣陶进入商务 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于1927年 5月开始主编小说月报,同时继续文学创作。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1928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1930年,他转入开明书店,主办的中学生杂志 。与此同时,叶圣陶还担任商务印书馆和开明书店编辑,参与编写或主编中学生、中学生文艺、国文八百课以及课外读物文心等。,青年叶圣陶,叶圣陶(左)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我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1949年初,叶圣陶应中共中央的邀请, 回到北京,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 委员会主任;6月,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 筹备会;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并当选 为文联全国委员;9月,出席了中国人民 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先后出任中央人民政 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 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教育部顾问,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 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等职,并当 选为全国人大第一届至第四届代表和第五届常 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第五届 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民进中央主席等重要职务。并被聘为中国语言 学会名誉会长、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名誉 会长。,前排左起顾颉刚、王伯祥,后排左起叶圣陶、章元善、俞平伯,老年叶圣陶伏案写作,叶圣陶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与吕叔湘(左)、张志公(右)讨论教育问题,二、求真务实的教育观 包括教育改革思想、以人为本思想、教为不教思想、养成习惯思想和创新教育思想等。,“教为不教” 叶老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关于这一思想,早在1922年,叶老就提出“目的在使其自生需要,不待教师授与”的观点,在这之后又多次提出类似的看法。 1962年,他又指出:“我近来常以一语语人,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以其欲达到不需要教,故随时宜注意减轻学生之依赖性,而多讲则与此相违也。”“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1977年12月给中学语文杂志的题词:“我想,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而学生所以要学要练,就为要进入这样的境界。给指点,给讲说,却随时准备少指点,少讲说,最后做到不指点,不讲说。这好比牵着手走,却随时准备放手,在这上头,教者可以下好多工夫。”在这里,叶老对这一观点作了较全面的阐述:一是辩证指出教与学的关系,二是指出教与学应达到的境界,三是实现这一标准的具体方法、 途径。,教师的“导” “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 叶老1977年在给人民教育编辑部题的诗里所言:“学步导幼儿,人人有经验,或则扶其肩,或则携其腕,惟令自举足,不虞颠仆患。既而去扶携,犹恐足未健,则复翼护之,不离其身畔。继之更有进,步步能稳践,翼护亦无须,独行颇利便,他日行千里,始基于焉奠。似此寻常事,为教倘可鉴。”,学生的语文习惯 “教育的本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 “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联成一贯: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养成习惯。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教师素质的提高 “语文教学之提高,与教师之水平关系至巨。教师辅导学生者为阅读与作文二事。教师善读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故教师不断提高其水平,实为要图。” “教师之所必须自励者,一则自己善读善作,心知其所以然,二则能真知语文教育之为何事(如何以须教学生阅读、何以须教学生作文之类),而不旁骛耳。”,三、卓越恒久的的语文教育思想。,1、语文教育的真谛。 叶老在1962年10月发表的文章中,这样说:“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这个名称是从1949年下半年用起来的的。解放以前,这个学科的名称,小学叫国语,中学叫国文,解放以后才统称为语文。因为这门功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 叶老又说:“这门功课里包含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在这门功课里,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都有两方面的本领要学习:一方面是接受的本领,听别人说的话,读别人写的东西;另一方面是表达的本领,说给别人听,写给别人看。口头语言的说和听,书面语言的读和写,四样本领都要学好。” 听 说 读 写,2、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阅读是什么一回事?叶老这样说:是吸收。 写作是什么一回事?是表达。 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 学习语文还可以养成想得精密的习惯,理解人家的意思务实理解得透彻,表达自己的意思务实表达得准确;还有培养品德的好处,如培养严密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等。,3、学好语文的四要素。 听 说 读 写 “听”和“读”是一路,都为了了解别人的思想。“说”和“写”是一路,都为了表达思想叫别人了解。了解和表达又是互相影响的:提高了解的能力,表达的本领就能加强;提高表达的能力,了解的本领就能加强。,(一)阅读教学精心吸收 阅读教学包括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在教 学中适时的点拨、引导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精读的指导 通读全文。 读法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吟诵,一 种是宣读。 认识生字词语。 解答教师所提示的问题。,吟诵 吟诵的语调,有客观的规律。语调的差别,不外乎高低、强弱、 缓急三类。 高与低: 大概文句之中的特别主眼,或是前后的词彼此关联照应的,发声 都得高一点。就一句来说,如意义未完的文句,命令或呼唤的文句,疑问或惊讶的文句,都得前低后高。意义完足的文句,祈求或感激的文句,都得前高后低。 强与弱: 表示悲壮、快活、叱责或慷慨的文句,句的头部宜加强。表示不平、热诚、或确信的文句,句的尾部宜加强。表示庄重、满足或优美的文句,句的中部宜加强。,缓与急: 含有庄重、畏敬、谨慎、忧郁、悲哀、仁慈、疑惑等等情味的 文句,须得缓读。含有快活、确信、愤怒、惊愕、恐怖、怨恨等等 情味的文句,须得急读。 上面所说的三类声调,可以用符号来表示,如把“”作为这个字发 声须高一点的符号,把“”作为这一句该前低后高的符号,把“” 作为这一句该前高后低的符号,把“”作为句的头部宜加强的符号, 把“”作为句的尾部宜加强的符号,把“ ”作为句的中部宜加强 的符号,把“”作为急读的符号,把“ ”作为缓读的符号,把“ ” 作为不但缓读而且须摇曳生姿的符号。在文字上记上符号,练习吟诵 就不至于漫无凭依。,参读相关的文章。 叶老引用了夏丐尊先生在一篇说给中学生听的题目叫作阅读什么的演讲辞里的一段话: 诸君在国文教学书里读到了一篇陶潜的桃花源记这篇文章是晋朝人做的,如果诸君觉得和别时代人所写的情味有些两样,要想知道晋代文的情形,就会去翻中国文学史,这时文学史就成了诸君的参考书。这篇文字里所写的是一种乌托邦思想,诸君平日因了师友的指教,知道英国有一位名叫马列斯的社会思想家,写过一本理想乡消息,和陶潜所写的性质相近,拿来比较;这时理想乡消息就成了诸君的参考书。这篇文章是属于记叙一类的,诸君如果想明白记叙文的格式,去翻看记叙文作法,这时记叙文作法就成了诸君的参考书;还有,这篇文章的作者叫陶潜,诸君如果想知道他的为人,去翻晋书.陶潜传或陶集,这时晋书或陶集就成了诸君的参考书。,2、略读的指导。 何谓略读? 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题,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如何指导? 略读的“略”字,一半就教师的指导而言,还是要指导,但是只要提纲挈领,不必纤屑不遗,所以叫做“略”。一半就学生的功夫而言,还是要像精读那样仔细咬嚼,但是精读时候出于努力钻研,从困勉达到解悟,略读的时候却已熟能生巧,不需多用心力,自会随机应变,所以叫做“略”。,叶老提出的“三步读书法” 。 怎样初读?叶老认为:“就其中的一篇或一章一节,逐句循诵,摘出不了解的处所;然后用平时阅读的经验,试把那些不了解的处所自求解答,得到了解答,再看注释或参考书。” 怎样复读?叶老的做法是:“又复读一遍,明了全篇或全章全节的大意。” “最后细读一遍,把应当记忆的记忆起来,应当体会的体会出来,应当研究的研究出来。”这是叶老规定的第三步的任务。,读些什么书? 关于各类的参考书是可以选读的。 关于当前种种问题的书是可以选读的。 关于修养的书是可以选读的。 关于文学的书是可以选读的。 关于一些古书是可以选读的。,(二)写作教学-用心表达 写作由于需要 学习 交流 交际 互相影响 写作需要之广,莫如今日待 需要而为之,未必能写好,顾须预为练习。 须储备,储备非日积月累不可。此是技能,技能非练不可。 此是习惯,习惯有待于自觉地养成。 写之前 (1)善于阅读读论文能知何以有此作,能知此作如何作, 知如此作效果如何。总之,明白作者的意图,追从作者之思 路,如是乃为善读。如此读书,即锻炼自己之思路,培养政治 上理论上之战斗力。 读文艺能知言外之意,能根据本文而为切合实际之想象。 如此即可锻炼自己文艺写作能力。 读与写甚有关系,读之得法,所知广博,眼光提高,大有 助于写作练习。,(2)善于观察,知人知事 自然方面 地理、节令、动植矿物,等等。 社会方面 厂史,各类人之通性与个性,形势之主情况,等等。 (3)理论学习,政治学习,学科学习,劳动锻炼,等等。以上几点,皆是写作之源。不谈写作,本当留意,而留意于此,即不患胸中无物,欲写而写不出什么之病。发念之初,每感朦胧,以为可写,实按之乃觉不可捉摸。宜勿邃动笔,而为深入思考。思考之后,逐渐明确,论文则知主要论点为何,文艺则知主要欲表现何事,如此乃可动笔。于此,写大纲颇有好处,列举所想到者,妥为安排,或增或减,以为下笔之根据。即不写大纲于纸面,亦必写大纲于心中。,此可以养成好习惯,使思想按着规定的道路走,不乱跑野马。于是提笔写作。执笔之际,实亦是思考过程,大纲所规定,用具体的语言固定之。此时不免尚须改动大纲,改动大纲宜说出所以然 。 写之后 自己读,与人读。自己批评,自己修改。 修改要说得出所以然,能注意于此,眼高手亦高。 修改实即修改思考。,1、写作三部曲 源头-必须寻到源头,才有清甘的水喝。(积累) 关于这一点,叶老曾明确地告诉我们:这源头很密迩, 很广大,不用外求,操持由己,就是我们的充实的生活。 组织(尝试) 刘勰说:“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 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徵实而难巧也。” 要实行这种办法,最好先把材料的各部分列举出来,加 以裁剪,更为之排次,制定一个全篇的纲要,然后依着写作, 同时再注意每节每句的组织,这样才是有计划有把握的作文, 可见作文的必须组织,正同做事的必须筹划一样重要。,修改(评改) 所以叶老提倡,能够在发还本子的时候,自然好,最好的办法是,老师批作文的时候,最好把作文的学生找来,问清了他是怎么想的,然后跟他商量该怎么改,或者指点他自己去改。 当然,当面改不是经常可行的办法,一般是把全班的作文改好,按期给学生评讲指导。只要评讲得当,指导切要,而且能使学生真正领会,深印脑中,当然也是有效地办法。,叶圣陶手迹,2、教师的“下水文” 。 语文老师教学生写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笔,或者和学生作文时共同写,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的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笔,用比喻的说法就是“下水”。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文章的开头 如鲁迅的秋夜,描写秋夜对景的一些奇特峭拔的心情。开头是这样的: 在我的后面,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如龚自珍的记王隐君,开头说: 于外王父段先生废簏中见一诗,不能忘。于西湖僧经箱中见书心经,蠹且半,如遇簏中诗也,益不能忘。,文章的结尾 叶老曾经作过一篇遗腹子的小说,叙述一对夫妇只生女孩不生男孩,在绝望而纳妾之后,大太太居然生了一个男孩,不久那个男孩就病死了,于是丈夫伤心的很,一晚上喝醉了酒,跌在河里淹死了,大太太发了神经病,只说自己肚皮里又怀了孕,然而遗腹子总是不见产生。到这里,故事已经完毕,结尾说: 这时候,颇有些人来为大小姐二小姐说亲了。 如林嗣环的口技,开头说: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结尾说: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企业战略变革试题及答案
- 伪随机数生成考试考题及答案
- 抖音双十一活动策划方案
- 2025年云计算应用考试试题及答案
- 计算机技术员考试试题及答案概述
- 项目合同协议书
- 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所属事业单位2025年度公开招聘笔试和合格分数线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公共关系技巧的训练计划
- 行政法学的评估标准及试题及答案
- 网络问题识别与试题及答案
-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协议
- 新兴原料市场分析-洞察阐释
- 社工岗前培训课件
- 《企业的股权规范化落地实务》-20250506
- 山东省青岛市、淄博市2025年高三年级第二次适应性检测英语试题及答案(青岛、淄博二模)
- 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
- 2025年上海市静安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 (二诊)成都市2022级2025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英语试卷(含标准答案)
- 楼梯 栏杆 栏板(一)22J403-1
- 2024届九省联考英语试题(含答案解析、MP3及录音稿)
- 2024年高考真题-政治(江苏卷) 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