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左”、“尚右”与抱拳礼.doc_第1页
“尚左”、“尚右”与抱拳礼.doc_第2页
“尚左”、“尚右”与抱拳礼.doc_第3页
“尚左”、“尚右”与抱拳礼.doc_第4页
“尚左”、“尚右”与抱拳礼.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尚左”、“尚右”与抱拳礼大家都知道“左迁”是降职。颜师古解释说:“是时尊右而卑左,故谓贬秩位为左迁。”即:“是时”,有“古人尚右”的说法。什么时候“尚右”呢?司马贞说:“右,亦上也。言遭遇乱时,则上武也”“右武”。上亦作尚,尚武是也。原来古时候,只有用兵时才“尚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位在廉颇之右”,言蔺官比廉颇大。在中国古代,为夺取政权,少不了用兵打仗,此时“尚右”;而取得政权之后,更长的统治时期是“尚左”。对于这个问题,先哲老子讲得最清楚:“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古代以左为尊时,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叫“虚左”“虚左以待”。如: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世界上的许多民族都崇拜太阳(神),我们的祖先也不例外。他们以太阳升起的东方为左上,以太阳落山的西方为右下。民俗礼仪也讲究“男左女右”这又与古代的阴阳学说不谋而合。阴阳学具有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封建王朝文官居左,武将居右,体现出“文治武功”的统治思想。直到今天,世界上的军人政权,也是不受欢迎的政权。抱拳礼(作揖、打拱)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礼节,无高低贵贱、大夫庶民之分,是一种如同现代人握手一样的常礼。两手合抱齐眉或过顶,则是谦让的高礼。后汉书刘祐传:“延陵高揖,华夏仰风”便是。这里的“两手合抱”,虽说没指明左手抱右手,还是右手抱左手。然而古人尊从老子“吉事尚左,凶事尚右”的教诲,还是以左手抱右手,把吉祥如意的祝福致达受礼人,而不可以相反。在现实生活和一些影视作品中,有些人行抱拳礼很随便,吃不透其中的文化内涵,这与中华传统文化,是背道而驰的。2005年3月28日摘自拙作智慧于斯2008-11-11 中国人尚左?尚右?中国人似乎历来都很在意左与右的问题。但中国历代到底是尚左还是尚右呢?试说之。先秦时代明显是尚左的。老子三十一章有言:“吉事尚左,凶事尚右。”河上公注解释说:“左,生位也;右,阴道也。”老子同章又云:“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因此好兵贵右者在老子看来是“乐杀人者”也。总之,左是生位阳位,右则是阴位死位。也因此,古人惟办丧礼时尚右。礼记檀弓篇记孔子有姐之丧,郑注云:“丧尚右,右,阴也;吉尚左,左,阳也。”由此可以看出当时人的观念大体是,左主吉,右主凶。 中国人以后的左右观或许可以从中国历代官制中略见一斑,因为中国的官制常常是同一官职却分左官与右官的。以此观之,唐代宋代都是左比右高一等的。唐宋时的左右仆射、左右丞相、左右丞,皆以左官为上。到了元代蒙古人统治时却反了过来,不但左右丞相和左右丞都是以右官居上,而且元代考科取士也分右榜、左榜,蒙古人列入右榜,汉人则在左榜,左榜自然低于右榜,因为在元代汉人是二等臣民。到了大明朝代,又回到了唐宋时代的尚左传统:明代六部的左右侍郎、左右都御史、左右给事中、左右布政使,都是以左官居上。近世以来中国人的左右观是大家都知道的了。国民党时期是尚右的,那时以及在台湾解严前说某人思想左倾会有下狱坐牢之祸的。共产党毛泽东时期则是尚左反右的,右倾是要被戴上高帽子游街的。邓小平以后开始反左,知识分子尤其争相标榜自己“反左”最早或最力,到今天还有许多“打猫英雄”在那里大呼小叫的。不过尽管如此,反左的人通常仍然很少有人自称“右派”,而是更愿意自称改革派或自由派。这与西方的情况正好相反。在西方特别是美国,左派与自由派基本是同义词,而右派则是保守派。不过西方保守派通常也不愿意自称右派。英国保守派的格雷(John Gray)前几年发表超越新右派,强烈警告英国保守派变成了新右派是背叛保守主义,因为保守主义本应推行保守稳健的政治,新右派则是极端激进主义。英国左派思想主将吉登斯(Giddens)因此接过格雷的论证,发表超越左与右,说现在西方的左派与右派完全倒转了,即左派变成了保守派,而右派变成了激进派,云云。其实左好还是右好,诗经小雅说得最好:“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换言之,该左就左,该右就右,君子无可无不可。(摘自将错就错,三联出版社2002年2月版,定价:25.00元。社址:北京市东城区美术馆东街22号,邮编:100010)中国古代的尚左与尚右观念张景贤左与右,原本是人们用以表示方位的名词。以人所设定的位置为中心,左与右的位置相对而言。在古代社会中,人们逐渐赋予左与右以丰富的社会性内容,形成了尚左或尚右的观念,成为用以反映社会中人或事物的上下、尊卑、高低、轻重差别的一种方式。古书中或云“人道尚左”,或云“人道尚右”,看似矛盾,实际上反映的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或不同领域所流行的观念。本文拟对该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以为引玉之砖。先秦时期的尚左与尚右观念 在等级森严的先秦时代,人们把左与右的概念与等级制度相联系,用尚左或尚右的观念作为表示人与人之间政治和社会地位高低的一种方式,进而又引申扩大到社会其他领域,用以表示对某种事物重视与否的一种方式。在先秦文献中,比较明确地谈到尚左、尚右观念的当属道德经,其文云:“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又云:“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即在正常的社会政治生活中,以左为上为尊,以右为下为卑,君子贵左,吉事尚左;而在丧事、军事等所谓凶事活动中,则以右为上为尊,以左为下为卑,用兵贵右,凶事尚右。对于道德经的说法,清人赵翼曾提出质疑,他说:“国策,赵王以蔺相如为上卿,位廉颇右。颇曰:相如徒以口舌,位在我上,我必杀之。苏代谓魏王曰:公孙衍将右韩而左魏,田文将右齐而左魏。说苑君道篇郭傀曰:君将东面以求臣,则厮役之材至;西面以求臣,则朋友之材至。此皆战国尚右之明证也。”今人徐氏中舒则认为:“古代吉礼尚右,军礼尚左。兵车,上将居左,车右为佐者居右。”并认为老子所说“乃战国时代受楚国影响”。笔者认为,考诸史实,先秦时代尚左、尚右观念流行的情况较为复杂,需要具体分析,难以简单地将其整齐划一。一方面,有些资料证明,道德经所说“吉事尚左,凶事尚右”的观念,在某些领域中确曾流行。先就君子贵左、吉事尚左举例如下:就先秦的天道观而言,据尸子记载:“天左舒而起牵牛,地右辟而起毕昴。”其意是说:天是从左向右伸展开的,以牵牛为起点;地是从右向左转动的,以毕宿和昴宿为起点。天道为阳,尚左,故以左为上为尊;地道为阴,尚右,故以右为下为卑。素问亦云:“歧伯曰: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左右周天,余而复会也。”其意也是说:天自左向右旋转,地则自右向左旋转,一周天后又回到原来的位置。这是古人观察天和地的相对运动而形成的认识。由此可见,先秦人在天道观领域持有天道尚左、地道尚右的观念。这一观念与阴阳观念相结合,形成了左阳、右阴,左阳为上、右阴为下的观念。史记正义解释古人“左史记动,右史记言”时说:“左阳,故记动;右阴,故记言。”此种观念,汉人亦多所复述。白虎通义天地云:“天道所以左旋、地道右周何?以为天地动而不别,行而不离。所以左旋者、右周者,犹明君臣相对之义。”淮南子缪称训云:“凡高者贵其左,故下之于上曰左之,臣辞也;下者贵其右,故上之于下曰右之,君让也。故上左迁,则失其所尊也;臣右还,则失其所贵也。”所讲的乃是先秦时流行的观念。由此可见,先秦时期曾经流行以国君为上、为尊、为左,以臣为下、为卑、为右的观念。就契约所反映的债权与债务关系而言,如西周的买卖契约质剂,借贷契约傅别,孟尝君借债予薛民的券书,都是分为左右两半,债权人执左联,称左契或左券,作为索债的凭证,而债务人则持右联,称右契或右券,作为还债的凭证。故道德经有所谓“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的说法。由于契约是民事诉讼的重要证据,战国秦的制度仍然是“以左券予吏之问法令者,主法令之吏谨藏其右券”,即保管法律文书的官吏收藏右券,执行法律的官吏掌握左券。执左券以索债的观念又引申为对事物握有主动权、控制权之意,如苏代对田轸说:“公常执左券以责于秦、韩。”道德经所言凶事尚右、用兵贵右的观念,在先秦也可以找到证据。以兵符制度而言,国君掌握右符,将领掌握左符。1978年陕西出土的战国时秦国虎符杜符的铭文云:“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秦汉金文录中著录的战国末年新妻阝虎符和简明中国历史图册收录的战国阳陵虎符,也有大致相同的错金铭文。以政治主张而言,则统治阶级将危害国家统治,破坏社会秩序,扰乱人民思想的主张与作法斥之为左道,列为刑法重点打击的对象,有所谓“析言破律,乱名改作,执左道以乱政,杀” 的法律。这也是凶事尚右的体现。以农业丰歉之事而言,有所谓“岁星出左有年,出右无年” 的说法。岁星即木星。古人以为岁星出于左方,预兆丰年,出于右方,则预兆灾年,体现的也是“吉事尚左,凶事尚右”的观念。但是,以上所述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还有一些资料表明,先秦时代在某些领域还流行着“吉事尚右、凶事尚左”的观念。就吉事而言,在朝廷中大臣的位次,乃是职高者居右,职卑者居左。西周王朝有所谓“六大”的官职。据郭氏沫若考证,大宰、大宗、大士位居周王之右,即小盂鼎铭文所说“三右”的官职,大史、大祝、大卜位于周王之左,即鼎铭所谓“三左”的官职。大宰为周王室事务的总管,位居“六大”之首,其位居右,体现的是以右为尊的观念。史记记赵王以蔺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正义注云:“秦汉以前用右为上。” 11右坐即为上坐,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云:“宋公使昭子右坐。”杜预注云:“坐宋公右以相近也。”受国君重用为在君之右,左传闵公二年说鲁之季友“其名曰友,在公之右”,杜预注云:“在右言用事。”亲近、偏袒某方为右某,战国策魏二记苏代对魏王说:“(公孙)衍将右韩而左魏,(田)文将右齐而左魏。”将事物的重要部分比喻为右臂,战国策赵二记张仪说赵王曰:“今楚与秦为昆弟之国,而韩魏称为东藩之臣,齐献鱼盐之地,此断赵之右臂也。”以上之例都是以尊贵的、重要的、重用的、亲近的一方为右,体现了吉事尚右的观念。就左契与右契的关系而言,史书中除执左券以责偿的记载外,还有操右券以责偿的记载,如战国策韩三记有人对韩公仲说:“安成君东重于魏,而西贵于秦,操右券而为责德于秦、魏之主。”鲍彪注:“左契,待合而已;右契可以责取。”又如史记平原君列传记公孙龙就虞卿向赵王为平原君讨封之事而对平原君说:“虞卿将操其两权,事成,操右券以责;事不成,以虚名德君。君必勿听也。”索隐云:“言虞卿论平原君取封事成,则操其右券以责其报德也。”根据以上资料似可认为,先秦时期债权人或执左券,或操右券,并无绝对固定划一的制度,当是按照一时一地的惯例行事,尚左与尚右观念同时流行。凶事尚左的观念,在兵车制度中体现得较为明显。先秦战车之制,一般情况下兵车上载甲士三人,车左持*主射,车右执戈矛主斩击,御者居中主驾驭战车。若国君或元帅所在之兵车,则御者居左,国君或元帅居中。尚书甘誓:“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伪孔传注云:“左,车左。左方主射。”“右,车右。勇力之士执戈矛以退敌。”孔颖达疏云:“左方主射,右则击刺,而御居中也。此谓凡常兵车甲士三人,所主皆如此耳。若将之兵车,则御者在左,勇力之士在右,将居鼓下在中央,主击鼓与军人为节度。”周礼夏官太仆:“王出入,则自左御而前驱。”即王居中而御者在左。考诸左传的记载,公元前589年齐晋鞍之役前,晋将韩厥梦见子舆对他说,“且辟左右”,即告他作战时不要在车左或车右的位置上,那样不吉利。于是作战时,韩厥“中御而从齐侯”,即代替御者处于车中的位置。杜预注曰:“居中代御者。自非元帅,御者皆在中,将在左。” 12杜预之注比孔颖达之疏更为准确:若元帅之兵车,则御者在左,勇力之士在右,元帅在中,击鼓以指挥战斗;若将之兵车,则将在左,勇力之士在右,御者居中。韩厥为将,当在车左,他因相信梦而要求居于车中,只是一种例外。在左传中凡记载“某御戎,某为右”或“某御某,某为右”,其被御者的身份均为将帅,其位置或在车左,或在车中。如左传文公二年追述秦晋之役时,晋襄公所乘之兵车系“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后因莱驹无勇,遂由狼目覃代之而为公车之右。晋襄公当居车之中央,而御者梁弘居左。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齐鲁之战,齐国“林雍羞为颜鸣右,下”。杜预注:“羞为右,故下车战。”可知颜鸣为将,居于车左,车右林雍为将之佐。以上事例表明,先秦兵车上的位置一般情况是以左为上,体现的是尚左观念。有人以为老子所说“吉礼尚左,凶礼尚右”的观念乃是受到楚国影响的反映。考之左传桓公八年的记载,楚与随作战之时,随国季梁曰:“楚人尚左,君必左,无与王遇。且攻其右,右无良焉,必败。”认为楚人尚左,所以楚王必在左军,良将亦多在左军,左军强,右军少良将,若攻其右军,必能打败楚军。季梁所说“楚人尚左”的观念,是适用所有领域还是只适用于军事领域似乎不够明确,但所讲的具体事情则是楚王率师作战,属于“凶事”一类。由此可知楚人在军事这样的凶事方面体现的也是“凶事尚左”的观念,与道德经所云“凶事尚右”的观念大相径庭。那种认为老子“凶礼尚右”的观念乃是受楚国观念影响的看法,似嫌证据不足。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认识:先秦时代在不同地域、不同领域中,或者流行尚左观念,或者流行尚右观念,并不存在绝对的统一的适用规则。其所以形成这种状况,有着复杂的社会的、历史的、传统习惯等方面的原因,尚难以解释清楚。所谓“吉事尚左、凶事尚右”或者“吉事尚右、凶事尚左”的说法,都不足以完全概括反映先秦时期的实际情况。 秦汉时期尚右观念的流行 秦汉时期人们的尚左、尚右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趋势是尚左观念显著衰落,尚右观念普遍流行,成为人们反映上下尊卑关系、强调事物重要性时常用的观念。秦时以右为上为尊,富贵者居于闾里之右,贫贱者居于闾里之左。史记陈涉世家云:“发闾左适(谪)戍渔阳九百人。”关于“发闾左”,古人有两种解释。索隐云:“闾左,谓居闾里之左也。秦时复除者居闾左,今力役凡在闾左者尽发之也。”又云:“凡居以富强为右,贫弱为左。秦戍役多,富者役尽,兼取贫弱者也。”而汉书食货志注引应劭的解释云:“戍者曹辈尽,复入闾,取其左发之,未及取右而亡。”颜师古以为“闾左之释,应最得之”。索隐以为秦征发力役是先富强而后贫弱,先闾右而后闾左;应劭则认为是先贫弱而后富强,应服戍役者征发已尽,乃入闾征发,先闾左而后闾右。两说虽有不同,但都表明秦人以右为上,流行尚右的观念。就职官的地位而言,秦汉时期均以高职为右职。秦汉设左、右丞相,皆以右丞相为上。如吕后时陈平由左丞相升为右丞相,而以审食其为左丞相,“左丞相不治事,令监宫中,如郎中令”13。汉文帝元年,将右丞相陈平降职为左丞相,而以太尉周勃为右丞相。正义注云:“此时尚右。”14汉元帝时贡禹上书曰:“郡国恐伏其诛,则择便巧史书习计簿能欺上府者,以为右职。”颜师古注:“右职,高职也。”15后汉书蔡邕传蔡邕上封事曰:“宜擢(张)文右职,以劝忠謇。”李贤注:“右,用事之便,谓枢要之官。”与右职相反,汉时诸侯王国之官其地位低于中央政府之官,故称左官。汉武帝时作左官律,规定“仕于诸侯为左官。”应劭注云:“人道尚右,今舍天子而仕诸侯,故谓之左官也。”16索隐引韦昭注云:“左犹下也。禁不得仕于诸侯王也。”以官吏的升迁降贬而言,则升官为右,贬职为左。时人称贬职为左降、左转、左迁。如刘邦对周昌曰:“吾极知其左迁。”17孝和帝永元元年“司隶校尉、河南尹皆左降”18。王堂“坐公事,左转为议郎”19。索隐云:“地道尊右,右贵左贱,故谓贬秩为左迁。他皆类此。”所谓“他皆类此”,即其他事情皆为右贵左贱也。可知尚右观念在当时已普遍流行。在用人方面,统治者提倡首先重用贤德之人,其次任用皇亲国戚的做法,谓之“右贤左戚”。汉文帝曾说:“右贤左戚,先民后己,至明之极也。”集解引韦昭注云:“右犹高,左犹下也。”索隐引刘德注云:“先贤后亲也。”20称人之才能高于己、名声地位在其上为“在其右”。如丙吉向汉宣帝推荐人才说:“此三人能皆在臣右,唯上察之。”21公孙瓒忌贤妒能,“州里善士名在其右者,必以法害之”22。称重文德轻武功为“右文德而左武功”。东汉荀悦说:“先王之道,上教化而下刑法,右文德而左武功,此其义也。”23称豪强大姓为“强宗右姓”,李贤注曰:“右姓,犹高姓也。”24亦称“豪右”,李贤注曰:“豪右,大家也。”25秦汉时期车战衰落,徒兵和骑兵作战成为战争的主要形式,将帅多骑马指挥战斗,先秦时期兵车上位置尚左的观念也随之衰落。这一时期依然沿用了先秦人以“断右臂”比喻削弱敌人重要力量或占领要害地区的说法。如东汉虞诩认为朝歌地区的农民起义军“不知开仓招众,劫库兵,守成皋,断天下右臂,此不足忧也”。李贤注:“右臂,喻要便也。”26比喻没有掌握致胜的关键。这一时期的虎符制度,仍然将兵符剖分为二,右符由皇帝掌握,左符由带兵的将领掌握,与先秦制度无异。总之,以右为上为尊、以左为下为卑的观念,在秦汉时期已经成为普遍流行的观念,成为人们表示上下、尊卑、主次、重轻的一种习惯用法,并且一直影响于后世。导致尚右观念普遍流行的因素较为复杂,就文献资料所言,大约有三个方面:其一,先秦时期,崇尚天道的观念居于主导地位,秦汉时期则崇尚地道、人道的观念发展起来,居于上风。白虎通义日月云:“天左旋,日月五星右行何?日月五星比天为阴,故右行,右行者犹臣对君也。”并引感精符之文曰:“三纲之义,日为君,月为臣也。”按照天地阴阳以配三纲的说法,君为日,比天为阴,日月五星既然右行,故君道尚右,当以右为尊。白虎通义三正又云:“天道左旋,改正者右行,何也?改正者非改天道也,但改日月耳。日月右行,故改正者亦右行也。”新立国者当改正朔,改正朔则应当依照所谓日月右行的变化原则来定,所以应当树立尚右的观念。白虎通义的说法曲折地反映了人们由崇尚天道为主向崇尚地道、人道为主的观念转变的事实。崇尚君道,就是崇尚地道和人道。索隐所谓“地道尚右”,应劭所谓“人道尚右”,反映的就是这种观念的兴起,也是对这种观念的概括,其实质乃是秦汉时期统一的封建帝国的形成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在观念形态中的反映。其二,受到古人自右而左的书写习惯的影响。古人在简牍上书写所采用的方式是,每行为上下直书,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