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习旧课:,1、文化传播的途径有哪些? 2、大众传媒的标志、形式、作用和地位是什么? 3、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对待文化交流的正确态度是什么?,传统文化的继承,学习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 现。 2、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 意义和态度。 3、重难点:传统文化的特点、对传统文化的辩证 认识。,自主学习 问题探究,1、传统文化的含义(重点),2、传统文化继承的具体形式 3、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重点),4、传统文化的作用 5、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6、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重点、难点),针灸起源于中国,历史悠久。,京剧中国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剧种。,国画,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问题探究1 1.什么是传统文化? 2.从刚才的投影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具有哪些特点?你能否用一两个事例加以说明?,1.什么是传统文化,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解析P39材料,一 传统文化面面观,传统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对现实存在广泛的影响。,*没有文化的继承 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从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延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传 统 习 俗,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在夏历八月十五日,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它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三大传统佳节。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唐朝时出现观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收、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这一习俗延续至今。,你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吗?,清明扫墓祭祖 中秋阖家团圆 重阳登高敬老 端午悼念屈原 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总是在潜移默化感染和熏陶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传统习俗为什么能保留至今呢?,传统习俗得以保留至今的根本原因:习俗具有相对稳定性,习俗符合民族心理,具有民族性、继承性。,议一议:,(二)传统文化的继承 1、传统习俗的继承 (1)、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2)、作用: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3)、地位: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北京胡同,江南民居,陕西窑洞,云南版纳傣族民居,思考:P40 “关于民居”相关问题,老北京的建筑经典四合院,传统建筑的继承,正规的四合院是坐北朝南,由北房(正房)、南房和东西厢房四面围合而成,并由此而得名。正房是全院中最高、面积最大的房屋,以基台柱石增加其高度,使重心突出,主次分明,井然有序,借以体现人伦关系。四合院建筑的布局,是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征的。,2、传统建筑的继承: (1)建筑凝固的艺术 (2)中国古代建筑以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艺术装饰,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3)中国古代建筑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文艺,3、传统文艺的继承 (1)文学艺术民族精神的火炬。 (2)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3)地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思想的继承,4、传统思想的继承 (1)传统思想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 (2)地位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3)作用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或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文学艺术,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有悠久的历史,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元宵节看花灯、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等,有宫廷、民用、宗教、桥梁、园林、城市建筑等,如北京菊儿胡同,京剧、武术、诗赋、散文、书法等,“大同”世界 “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通过阅读以上两则材料,你能说说“和谐社会”的思想与传统文化的“和”、“合”思想有怎样的关系吗?,“和谐社会”中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将“和”、“合”思想顺应社会生活的变化,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去掉其思想中将天神化的糟粕的内容,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你知道“会徽”蕴涵了哪些中国的传统文化吗?,探究,体现了中国的传统习俗:用红色表达着强烈的生命感和旺盛的生命力,代表着喜庆、热烈与祥和。,会徽从传统思想、文学艺术和习俗的角度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思想:诚信; 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印章、篆刻与书法;,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二、传统文化在今天,(1)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特点),山东孔庙,台北孔庙,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 牧,这首唐代诗人杜牧的吟咏清明的小诗,今天读来仍然那么哀怨,那么亲切。可见古往今来,人性中某些共同的、美好的感情,四海相通,古今相通。 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清明节因此成为全球华人的重要节日。 不少海外侨胞、华裔,也都有清明回乡扫墓的习惯,以示不忘先人,不忘故土的爱国之情。,这幅图反映一个什么问题? 这符合人们清明祭奠活动的初衷么? 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一是重家祭轻公祭。家祭体现着亲情,自然无可厚非。可我们在重视家祭的同时,对历史上志士仁人的公祭却越来越趋向冷清。 二是重传统轻创新。各地最传统、最典型的祭祀风俗都是以烧纸为主。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虽然祭祀风俗总被掺杂进新的内容,但堪称文明创新的却鲜见寡闻。 三是重物质轻精神。逝者长已矣,来者犹可追!祭祀的本质在于精神。,存在的问题,结合这两幅图谈谈你的看法,注意,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消极作用。,应与时俱进,(二)传统文化在今天,1、传统文化的特点,相对稳定性,鲜明民族性,2、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与时俱进积极作用,一成不变消极作用,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国家兴旺发达,个人自由全面发展 更好地创造新生活,三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传统文化是财富?,传统文化是包袱?,答:(1)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不可全盘肯定或否定,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2)观点一看到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一面,但认为传统文化都是财富是不科学的。 (3)观点二认为传统文化中有保守的因素,有不合理的因素是正确的,但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则是不科学的 (4)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埋儿奉母”,“卧冰求鲤”,晋郭巨,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 古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仓库房租赁合同暨仓储信息化系统升级改造协议
- 2025年新型设备抵押融资担保服务协议
- 2025版智能电网建设电力设备检测与维护服务合同
- 2025年旅游风景区特色餐饮店承包合同
- 2025年度跨国公司外籍财务顾问长期合作协议范本
- 2025版石材加工及批发业务合作协议
- 2025年度电力系统节能改造技术咨询合同
- 2025年公共场所智能垃圾分类保洁增补合同范本
- 2025年保洁员服务合同范本
- 信号通路阻断研究-洞察及研究
- 申报书范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线课程申报书课件
- 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讲解
- DB1331∕T 034-2022 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设计图集
- 乡镇卫生院风险管理制度
- 移动餐车营销策划方案范文
- 2025年修订版《雇佣合同》全文
- 人工智能训练师(3级)理论知识复习题练习卷附答案
- 《新药注册申报流程》课件
- 2022年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预赛)暨2022年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一试(A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 icp仪器分析考试试题及答案
- 核心素养培养:历史单元分层作业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