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学位婚姻法整理笔记.doc_第1页
二学位婚姻法整理笔记.doc_第2页
二学位婚姻法整理笔记.doc_第3页
二学位婚姻法整理笔记.doc_第4页
二学位婚姻法整理笔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学位婚姻法整理笔记1、婚姻的法律概念:是男女双方以永久生活为目的,以夫妻的权利、义务为内容的合法结合。2、家庭的法律概念:是共同生活的,其成员间互享法定权利、互负法定义务的亲属团体。3、婚姻家庭的社会职能:(1)调节两性关系(2)两性关系的社会秩序(3)实现人口在生产(4)组织消费(5)教育子女4、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1)婚姻自由原则(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自然人离婚、结婚必须由当事人自己决定,当事人一方不得对他方加以强迫,任何第三者也不得加以干涉);(2)一夫一妻原则(禁止重婚,有配偶者又与他人在行结婚的行为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3)男女平等原则(男女双方在结婚、离婚问题上的权利义务是平等的夫妻在身关系、财产关系上的权利义务是平等的父母在抚养、教育、管教、保护子女等方面的权利义务是平等的);(4)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原则(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5)计划生育原则;(6)家庭成员间相互关系的原则性规定(夫妻应当相互忠实、相互尊重家庭成员间应当尊老爱幼,相互帮助,维护和平、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5、亲属:是指法律承认并规定权利义务关系的亲属。特征:(1)这种社会关系一经法律调整,便形成亲属法律关系;(2)亲属法律关系的产生基于特定的法律事实(亲属关系的发生必须具有婚姻、血缘或法律拟制三个原因之一);(3)亲属有固定的身份和称谓;(4)法律确认的亲属之间互有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6、以亲属关系的发生原因为依据,可将亲属分为配偶、血亲和姻亲;配偶:即夫妻,是男女双方因结婚而形成的亲属关系;血亲:指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姻亲:是以婚姻为中介而形成的亲属关系,但配偶本身除外。7、配偶关系的发生和中止:即配偶一方死亡或双方离婚。(1)自然血亲关系因死亡而终止。(2)养父母与养子女的拟制血亲关系因一方死亡而终止,也可因收养解除而终止。(3)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与继子女间的拟制血亲关系的终止,可因继父母与继子女当事人一方死亡而终止,也可基于双方当事人自愿而协议解除,或由一方当事人诉请法院依法调解或判决解除。8、在婚姻家庭法上,亲属关系主要发生如下效力:(1)扶养效力(2)继承效力(3)共同财产效力(4)禁婚效力9、婚姻成立的概念和特点:概念:是男女双方确立夫妻关系的法律行为;特点:(1)结婚行为的主体必须是男女双方当事人,同性不能成立婚姻;(2)结婚行为是法律行为而非事实行为;(3)结婚行为的效力是确立夫妻关系。10、结婚必备的条件:(1)须有结婚合意(当事人双方对于确立夫妻关系的意思表示完全一致,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2)须到达法定婚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晚婚晚育双方各延迟3岁);(3)符合一夫一妻制。11、结婚的禁止条件:(1)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直系亲属、三代以内的旁系亲属);(2)禁止结婚的疾病(严重遗传性疾病、指定传染病、重型精神病)。12、结婚程序:婚姻成立的程序,法律规定的缔结婚姻所必须履行的法定手续。类型:登记制、仪式制、登记与仪式结合;在我国,结婚登记是唯一合法有效的程序,只有依法办理结婚登记,婚姻才具有法律效力。结婚登记的程序:申请、审查和登记三个具体环节。13、婚姻登记机关不予登记的几种情形:(1)未达到法定结婚年龄(2)非双方自愿(3)一方或双方已有配偶(4)属于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旁系血亲(5)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14、无效婚姻:即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婚姻,是指男女两性违反了法律规定的结婚要件而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违法结合。构成要件:(1)重婚(2)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3)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4)未到法定婚龄的。15、可撤销婚姻:指不具有某些法定条件,享有请求权的人可依法申请撤销的婚姻。因胁迫、欺诈而结婚的,受胁迫或欺诈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因重大误解而结婚的,当事人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者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受胁迫的一方撤销婚姻的请求,应当自结婚登记之日起1年内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当事人情请求销婚姻的,应当自恢复自由之日起1年内提出。16、夫妻财产制:是指规定夫妻财产关系的法律制度;分类:(1)按夫妻财产制的发生根据,可分为法定财产制与约定财产制;(2)按夫妻财产制的适用情况,可分为普通财产制与非常财产制;(3)按财产制所涉及的夫妻财产的范围,可分为特有财产制与共同财产制。17、夫妻财产制的具体类型:(1)共同财产制(除特有财产外,夫妻的全部财产或部分财产归双方共同所有);(2)分别财产制(夫妻婚前、婚后所得的财产均归各自所有,各自独立行使管理、使用、收益和处分权);(3)剩余共同财产制(夫妻对于自己的婚前财产及婚后所得财产,各自保留其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收益权及有限制的处分权,夫妻财产制终止时,以夫妻双方增值财产的差额为剩余财产,由夫妻双方分享);(4)统一财产制(除婚后特有财产外,将妻的婚前财产固定价额,转归丈夫所有,妻则保留在婚姻关系终止时,对此项财产原物或价金的返还请求权);(5)联合财产制)(指婚后夫妻的婚前财产和婚后所得财产仍归各自所有,但除特有财产外,将夫妻财产联合在一起,由夫管理)。18、我国现行的夫妻财产制:夫妻共同财产制和夫妻个人特有财产制;夫妻共同财产制: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工资、奖金生产、经营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以个人财产投资取得的收益、男女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男女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养老保险金、破产安置补偿费、复员军人、转业军人所得的复员费、自主择业费等一次性费用中,以夫妻婚姻关系存续年限乘以年平均所得的数额)夫妻个人特有财产制:夫妻在婚后实行共同财产制时,依据法律的规定或夫妻双方的约定,夫妻保有个人财产所有权的财产;(一方的婚前财产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药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19、婚姻终止:指合法有效的婚姻关系因发生一定的法律事实而归于消灭。原因:(1)配偶因一方自然死亡(2)配偶一方被宣告死亡死亡宣告被人民法院撤销,如果其配偶尚未再婚的,夫妻关系从撤销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复;如果其配偶再婚后又离婚或者再婚后配偶又死亡的,则不得认定夫妻关系自行恢复。20、离婚的概念和特点:离婚:在夫妻双方生存期间,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解除婚姻关系的法律行为。特点:(1)离婚的主体只能是具有合法夫妻身份关系的男女;(2)离婚只能在夫妻双方生存期间办理,如夫妻一方自然死亡或被宣告死亡的,则婚姻关系已经终止,不必进行离婚;(3)离婚的前提是男女双方存在合法的婚姻关系;(4)离婚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并经过必经的程序;(5)离婚的后果是导致婚姻关系的解除,并引起夫妻财产关系、子女抚养关系、对外债务清偿等一系列法律后果。21、协议离婚的概念:是指夫妻双方自愿并对子女和财产问题达成协议,经过有关机关认可解除婚姻关系;22、离婚登记的条件:(1)双方当事人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2)双方当事人必须有离婚的合意;(3)双方当事人必须对婚后子女抚养、财产、债务等问题达成一致;(4)当事人必须具有合法的夫妻关系。23、办理离婚登记的居民应当出具下列证件:(1)本人的户口薄、身份证(2)本人的结婚证(3)双方当事人共同签署的离婚协议书。24、判决离婚的概念:是指对于夫妻一方提出的离婚诉讼请求,经人民法院审理,作出肯定或否定判决的一种离婚制度。25、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认定:(1)看婚姻基础。婚姻基础是指男女双方建立婚姻关系时的思想感情状况和相互了解的程度,是婚姻得以缔结的根本和起点,对婚姻关系的维持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2)看婚后感情。看婚后的相互关切、忠诚、敬重、喜爱之情。(3)看离婚原因。即引起夫妻纠纷的主要矛盾或夫妻双方争执的焦点与核心问题。(4)看婚姻现状。是夫妻现实感情状况的外在表现,对于判断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具有重要意义。(5)看有无和好的可能。26、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1)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2)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3)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4)因感情不和分居满2年的;(5)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27、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的原则:(1)男女平等(2)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3)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4)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28、判决财产分割的方法:(1)夫妻共同财产,原则上均等分割;(2)夫妻分居两地分别管理、使用的婚后所得财产,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3)及登记结婚,尚未共同生活,一方或双方受赠的礼金、礼物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具体处理时考虑财产来源、数量等情况合理分割;(4)以一方名义用夫妻共同财产在合伙企业中的出资,另一方不是该企业合伙人的,入伙的财产可分给一方所有,分得入伙财产的一方对另一方给予相当于入伙财产一半价值的补偿;(5)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生产资料,可分给有经营条件和能力的一方(给予另一方相当于该财产一半的补偿);(6)对夫妻共同经营的当年无收益的养殖、种植业等,离婚时应从有利于发展生产、有利于经营管理考虑,予以合理分割或折价处理;(7)离婚时一方所有的知识产权尚未取得经济利益的,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另一方予以适当照顾;(8)婚前个人财产在婚后共同生活中自然毁损、消耗、灭失,离婚时一方要求以夫妻共同财产抵偿的,不予支持;(9)夫妻双方分割共同财产中的股票、债券、投资基金份额等有价证券以及未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时,协商不成或者按市价分配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数量按比例分配;(10)以一方名义用夫妻共同财产在有限责任公司出资的,对该出资额,另一方不是该公司股东的,按以下情形分别处理:其一,夫妻双方协商一致将出资额部分或者全部转让给该股东的配偶,过半数股东同意、其他股东明确表示放弃优先购买权的,该股东的配偶可以成为该公司的股东;其二,夫妻双方就出资额转让份额和转让价格等事项协商一致后,过半数股东不同意转让,但愿意以同等价格购买该出资额的,人民法院可以对转让出资所得财产进行分割。也不愿意以同等价格购买该出资额的,视为其同意转让,该股东的配偶可以成为该公司股东;(11)以一方名义用夫妻共同财产投资设立独资企业的,人民法院分割夫妻在该独资企业中的共同财产时,应当按照以下情形分别处理:其一,一方主张经营该企业的,对企业资产进行评估后,由取得企业一方给予另一方相应的补偿;其二,双方均主张经营该企业的,在双方竞价基础上,由取得企业的一方给予另一方相应的补偿;其三,双方均不愿意经营该企业的,按照个人独资企业法等有关规定办理。29、离婚时夫妻房屋的处理:(1)关于私房的处理。由一方婚前承租、婚后用共同财产购买的房屋,房屋权属证书登记在一方名下的,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婚后双方对婚前一方所有的房屋进行过修缮、装修、原拆原建,离婚时未变更产权的,房屋仍归产权人所有,增值部分中属于另一方应得的份额,由房屋所有权人折价补偿另一方;进行扩建的,扩建部分的房屋应按夫妻共同财产处理。(2)关于公房的使用、承租问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离婚后,双方均可承租:婚前由一方承租的公房,婚姻关系存续5年以上的婚前一方承租的本单位的房屋,离婚时,双方均为本单位职工的一方婚前借款投资建房取得的公房承租权,婚后夫妻共同偿还贷款的婚后一方或双方申请取得公房的承租权的婚前一方承租的公屋,婚后因该房屋拆迁而取得房屋承租权的夫妻双方单位投资联建或联合购置共有房屋的一方将其承租的本单位的房屋,交回本单位或交给另一方单位后,另一方单位另给调换房屋的婚前双方均租有公房,婚后合并调换房屋的其他应当认定为夫妻双方均可承租的情形。30、债务的清偿:(1)夫妻共同债务的清偿: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夫妻共同债务包括:夫妻为日常生活所负的债务;夫妻为共同生产、经营、投资等所负的债务;夫妻一方为生产、经营、投资等并经另一方同意或虽未经对方同意但收益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夫妻为抚养子女、赡养老人、履行扶养义务所负的债务。(2)夫妻个人债务的清偿:夫或妻个人债务一般包括婚前购置财产所负的债务及其他婚前个人债务;婚后一方未经对方同意,擅自资助与其没有抚养义务的亲友所负的债务;一方未经对方同意,独自筹资从事经营活动,其收入未用于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虽发生于夫妻共同生活中但双方约定个人负担的的债务等。31、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与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子女抚养费的数额,应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父母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可按其月总收入的20至30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50;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以上比例确定。32、继承的概念:是指因人的死亡而由与其有一定亲属关系的生存人概括继承其财产的法律制度。33、继承法的基本原则:(1)保护私有财产继承权原则;(2)继承权平等原则;(3)养老育幼、照顾无劳动能力又无生活来源者的原则;(4)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34、继承顺序的确定:第一顺序继承人是配偶、父母、子女,第二顺序继承人是祖父母、外祖父母与兄弟姐妹,在相互抚养关系上,配偶、父母、子女为第一顺序的抚养义务人,祖父母、外祖父母与兄弟姐妹是第二顺序的抚养义务人,即只有在没有第一顺序抚养义务人或者其没有抚养能力时才承担抚养义务,我国继承法还规定,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35、继承权丧失的概念和事由:概念:是指继承人对于被继承人或其他继承人有重大违法或者不道德行为时,依法剥夺其继承资格的法律制度。事由:(1)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2)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3)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4)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36、遗产:是指被继承人死亡时所遗留的,依照继承法律规范转移给他人的个人合法财产。遗产的范围:(1)公民的收入(2)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3)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4)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5)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6)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7)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遗产不能包括的财产:(1)自然资源利用权;(2)与被继承人人身有关的具有专属性的财产权利和义务;(3)宅基地使用权;(4)土地承包经营权。37、法定继承概念和特点:概念:是指依据法律直接规定的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继承份额等来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继承方式。特点:(1)法定继承的规范具有强制性;(2)法定继承以一定的身份关系为前提;(3)法定继承是遗嘱继承的补充和限制。38、根据遗赠抚养协议优先和遗嘱在先原则,在被继承人生前未与他人订立遗赠抚养协议又没有立遗嘱,或者遗赠抚养协议无效或不能执行,被继承人的遗嘱又全部无效时,就适用法定继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适用法定继承:(1)遗嘱继承人放弃继承或者受遗赠人放弃受遗赠的;(2)遗嘱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3)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先于遗嘱人死亡的;(4)遗嘱无效部分所涉及的遗产;(5)遗嘱未处分的遗产。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第一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公、婆或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或女婿。39、代位继承的概念和法律特征:概念: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法律特征:(1)代位继承只能发生在法定继承中,遗嘱继承中无代位继承的适用;(2)代位继承发生在被继承人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情形;(3)代位继承人是被继承人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4)代位继承人继承的份额是被代位继承人应当继承的份额。40、代位继承的条件:(1)被代位继承人于继承开始前死亡;(2)被代位继承人须为被继承人的子女;(3)代位继承人为被代位继承人的晚辈直系血亲。41、转继承:是指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死亡,其所应继承的遗产份额转由其继承人承受的法律制度。转继承的条件:(1)被转继承人于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死亡;(2)被转继承人未丧失继承权或放弃继承权。42、转继承和代位继承的区别:(1)性质不同:转继承是继承人直接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由转继承人直接取得被转继承人的遗产;代位继承是由代位继承人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而非被代位继承人的遗产,代位继承具有替补的性质。(2)发生条件不同:转继承发生在继承开始之后、遗产分割前继承人死亡的情形;而代位继承则发生在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情形。(3)主体不同:在转继承的情况下,享有转继承权的人并不仅仅局限于被转继承人的晚辈直系血亲,还包括被转继承人的其他法定继承人;而代位继承人只能是被代位继承人的晚辈直系血亲。(4)适用范围不同:转继承不仅适用于法定继承,也适用于遗嘱继承;而代位继承只适用于法定继承。43、法定继承的遗产分配原则:(1)同一顺序继承人的应继份额一般应当均等;(2)特殊情况下继承人的继承份额可以不均等。44、遗嘱继承的概念和特点:概念:是按照被继承人生前所立的合法有效遗嘱继承遗产的继承方式。特点:(1)遗嘱继承的发生事实包括被继承人死亡与存在合法有效的遗嘱;(2)遗嘱继承是按照被继承人的意思发生的继承;(3)遗嘱继承是与法定继承并列的一种继承方式并优先于法定继承。45、遗嘱的概念和特点:概念:是指自然人生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对遗产或其他事物作出的安排,并于死后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为。特点:(1)遗嘱是无相对人的单方民事行为(2)遗嘱是要式民事行为(3)遗嘱于遗嘱人死后发生法律效力(4)遗嘱行为不得代理(5)遗嘱继承中不适用代位继承。(只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才有遗嘱能力)46、遗嘱的形式:公正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和口头遗嘱。公证遗嘱是指经过公证机构公证的遗嘱,其法律效力最高。自书遗嘱是指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的遗嘱,并要求有签名和日期。代书遗嘱是指由遗嘱人口授遗嘱内容,其他人代为书写的遗嘱;代书遗嘱应符合以下条件:(1)遗嘱人要指定2个以上遗嘱见证人(2)代书遗嘱须由遗嘱人口授遗嘱内容,由1个见证人代书(3)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须在遗嘱上签名,并注明日期。录音遗嘱是指以录音方式录制下来的遗嘱人的口述遗嘱;录音遗嘱应符合以下条件:(1)遗嘱人口述遗嘱全部内容、遗嘱人姓名、遗嘱日期(2)遗嘱人要指定2个以上见证人(3)录制好的磁带应现场封存,注明日期,并由见证人在封缝处签名。口头遗嘱是指在特殊情况下,遗嘱人以口述的方式所立的遗嘱;口头遗嘱的条件:(1)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来不及通过其他方式立遗嘱(2)指定2个以上见证人(3)遗嘱人口述遗嘱内容。47、遗嘱的有效要件:(1)立遗嘱时,遗嘱人应当具备遗嘱能力(2)遗嘱人的意思表示真实(3)遗嘱的内容不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4)遗嘱的形式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48、无效遗嘱的类型:(1)无遗嘱能力人所立遗嘱无效(2)受胁迫、欺诈所立遗嘱无效(3)伪造的遗嘱无效(4)被篡改的遗嘱无效(5)遗嘱没有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份额的,对应当保留的必要份额处分无效。49、遗嘱的变更和撤销:遗嘱的变更是指遗嘱人依法改变自己先前所立遗嘱的内容;遗嘱的撤销是指遗嘱人取消先前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