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doc_第1页
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doc_第2页
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doc_第3页
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doc_第4页
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中国1月平均气温_等温线和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相吻合,成为中国东部季风区内北方与南方、温带与亚热带、旱地与水田等地理事物的重要分界线。2.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对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的影响a北方地区耕作制度有一年一熟、两年三熟和一年两熟,以_为主,盛产_、棉花、杂粮和温带水果。b南方地区耕作制度有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以_为主,盛产_、茶叶、蚕丝和亚热带、热带水果。(2)对民居建筑的影响受气候、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民居建筑在外在形态上存在明显差异。(3)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方式和通达性的影响受_和_的影响,总体上东部季风区交通便利,道路密集且通达性好,是铁路和干线公路的主要分布地区。其中,南方地区河流众多,内河运输普遍。(4)对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的影响_南北方各不相同:北方人以面食为主,南方人以米食为主;北方人说话直率,南方人说话婉转;北方方言较少,南方方言繁杂。(5)矿产资源存在南北差异,北方多煤炭、石油、天然气,以重工业为主,而南方的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3.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经济发展的差异(1)_的差距:呈现出东部经济地带最高、西部经济地带最低的东、中、西梯度排列方式,且差距还在_。(2)_的不同:东部的经济发展速度快,中、西部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区域位置差异东部经济地带面向大海,_便利,地势平坦,为发展_经济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历史背景和开放顺序(1)从历史上看,中国文化、经济和政治中心有_趋势。(2)中国的改革开放,东部沿海地区早,西部内陆地区晚。而中、西部经济地带由于距海较远,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大部分地区交通不便。1.教材P10“图118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提示:阅读该图时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1)图中在东部季风区内进一步划分次一级区域,是以什么要素作为标准划分的?(主要按日平均气温10积温的多少划分;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积温1 4003 200、华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积温3 2004 500 、华中华南亚热带湿润地区和华南热带湿润地区大致以积温7 500等值线为界。)(2)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是如何划分的?(干湿地区的划分是按照年降水量与年蒸发量之间的关系,湿润与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都大于年蒸发量,但年降水量不同,湿润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大于800毫米,半湿润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一般为400800毫米。)分析四个地区之间的差异地 区温度带湿润程度植被特色土壤作物熟制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温带湿润、半湿润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黑土一年一熟华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暖温带湿润、半湿润落叶阔叶林黄土地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华中华南亚热带湿润地区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红壤一年两熟到三熟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热带湿润热带雨林和季雨林砖红壤一年三熟京塘高速公路图珠江航道图所属地区北方南方影响因素气候降水少,气候相对干旱,河流少降水多,雨季长,河流众多,水量大,汛期长地形平原为主低山丘陵为主交通特点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网除了公路、铁路运输外还利用天然河道进行内河航运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地 区地 形气 候植 被土 壤水 文北方地区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具有平原广布而三面环山的马蹄形结构温带季风气候,冬长夏短,气候寒冷湿润山地植被主要为针阔混交林分布有肥沃的黑土河流结冰期长华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以大平原和高原为主,地势自西向东降低暖温带季风气候,冬夏季长,春秋季短,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广泛分布棕壤和黄土河流有结冰期,冰期短地 区地 形气 候植 被土 壤水 文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或1月0等温线、800 mm年等降水量线)南方地区华中华南亚热带湿润地区地貌结构复杂,以山地、丘陵为主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少雨,夏季炎热多雨以常绿阔叶林为主红壤,淋溶作用强,肥力低河流无结冰期华南热带湿润地区多低山、丘陵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水汽充沛常年青绿,季节变化不明显(热带季雨林)土壤淋溶作用强,形成砖红壤河流无结冰期【知识拓展】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南方地区北方地区位置秦岭淮河以南(约32N34N以南)秦岭淮河以北(约32N34N以北)地貌丘陵、低山为主平原、高原为主 1月均温0 以上0 以下无霜期812个月38个月积温4 500 以上4 500 以下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年降水量800 mm以上800 mm以下干湿地区湿润地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均有水量大小水位变化小大土壤水稻土、红壤、黄壤棕壤、黑土、钙质土,部分地区有盐碱土植被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和季雨林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带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东部主要农业基地、工业区,交通便利,城市化、科技化、国际化水平高能源、原材料不足,环境污染严重,江河下游洪涝多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农业,发挥技术创新优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中部能源、矿产丰富,农林牧产品重要产区,有色金属及重工业发达山西煤炭外运能力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东北森林过度砍伐,水患、风沙危害发挥资源优势,建设能源、原材料基地,建商品粮、农、林、渔基地,东西交通建设西部拥有70%的国境线,利于沿边贸易,能源、矿产、旅游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文化欠发达,交通落后,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稳定粮田面积,提高单产,大力发展交通,开发能源、矿产,成为全国动力基地协调加大对中西部的支持力度,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加强东部和中西部的联系,协调三个地带互补发展【方法技巧】顺口溜记忆三大经济地带经济发展的差异东、中、西依次低,水平低,速度低。考察原因可知底:东部地区平原低,气候湿润人口集,交通发达区位齐;西部地区距海远,山地崎岖气候干,交通不便区位差,地带经济不发达。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地理位置除北京市以外,都位于东部沿海位于我国的中部,包括东北、华中大部位于西北内陆和西南地区自然条件属于季风气候区,多平原和丘陵,河流众多高原、平原、丘陵兼有,气候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城市分布数量多,多沿海、沿河分布数量较少,特大城市少,多沿河流、交通线分布数量少,多分布在内陆地区的绿洲地带人口数量数量多,密度大数量和密度居中数量少,密度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中低在东部季风区内部,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对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的影响。北方地区耕作制度一年一熟、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耕地以旱地为主,是中国小麦、棉花、杂粮的主要产区,盛产苹果、梨、桃、杏等温带水果;南方地区耕作制度一年两熟到一年三熟,耕地以水田为主,是中国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