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国文学一复习重点1、批判现实主义的概念:名词解释5分批判现实主义是继浪漫主义之后,在19世纪30年代先在英法兴起后波及到整个欧美的一种文学思潮。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要求按照生活本来的面目,真实客观地反映生活,具有客观性;要求暴露社会黑暗,揭露社会弊端,具有批判性;要求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而且是以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其代表性的作家有法国的巴尔扎克,英国的狄更斯,俄国的托尔斯泰等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西方文学史上持续时间非常长,影响非常大的一种文学思潮,也是19世纪欧洲主要的一种文学思潮。2、批判现实主义的特点:简答题10分(1)按照生活本来的面目,真实客观地反映生活,具有客观性。批判现实主义使作品的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内容具有同构性,从而使文学具有科学真理的精确性。为了真实地描写生活,现实主义作家十分注重细节的真实,也常常不惜精力地作实考察,收集大量准确的材料,努力使创作逼近生活,但又不会完全等同于生活。(2)暴露社会黑暗,揭露社会弊端,具有批判性。以强烈的批判精神着力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其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过去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家们不遗余力地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利己原则与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等。(3)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资本主义文学发展到19世纪,已经有四百年的发展历史,作家早已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已经不满足于塑造一般的人物,所以所谓的典型人物是指具有时代特点的,能够反映时代特征的,具有自己独立的性格特点的人物。而所谓的典型环境是指制约典型人物发展的一种新的环境。(4)以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人道主义指的就是关心人,爱护人,珍惜人的生命,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因此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主张人们应该平等博爱,反对暴力革命,反对流血政治,并以此作为文学作品的指导思想。了解一下几个主要国家的批判现实文学的创作情况。如勃朗特三姐妹,及代表作品等。方便把它们插进具体的答题中,填充饱满答案。3、司汤达:名词解释5分司汤达,是生于1783年,卒于1842年,是法国一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本人是一名拿破仑党人,波旁王朝复辟后流亡到意大利,最后成为了一名作家。他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者。他的拉辛与莎士比亚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宣言书,他的红与黑奠定了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基础。4、拉辛与莎士比亚:名词解释5分拉辛与莎士比亚是法国作家司汤达所写的一部文学经典,也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一部宣言书。它是司汤达为参加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辩论所写的一本小册子。主要论述了文学的时代性问题,文学的三一律问题和文学的创作问题。6、红与黑的书名寓意:简答题10分(1)红象征着鲜血与革命,黑则象征着阴谋与黑暗,所谓的红与黑就是指革命的个人和反革命的社会之间的斗争。(2)红代表这于连枪杀他的第一个情妇,德 雷纳尔夫人殷红的鲜血。而黑代表于连被宰杀后他的第二个情妇马蒂尔所穿的黑色丧。用红与黑来标示主要的情节,表现出主人公悲剧的一生。(3)红代表这法国军队所穿的红军装,而黑代表法国神甫所穿的黑色道袍,指的是有抱负的平民子弟因拿破仑时代已经过去不能穿上红色的军装立功于战场跃身为将军,只能走教会的道路,穿上黑色的道袍去为自己的目的而奋斗。7、于连的形象分析:简答题10分于连的性格是多元多层次的,是一个个人奋斗的野心家,是世界文学中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1) 于连的阶级地位和所受的教育,决定了他的英雄主义热情和虚荣心。于连出生地位低下,很早就形成了一种反抗和仇恨贵族大资产阶级的心理。爱读书身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培养了他的平民崇拜拿破仑,希望自己能建功立业,然而封建等级制度使他希望破灭;而后他看到教会盛极一时,便投靠教会,于连以虚伪为武器、以反抗和妥协为手段,开始了个人奋斗式的道路。(2) 于连的性格是矛盾的。受压后就反抗,当个人名利得到满足后就妥协、投降。在市长家庭做家庭教师,具有平民意识的他应聘的条件是和主人桌吃饭,显示出反抗的精神。在贝尚神学院,为了出人头地,于连在险恶的环境中把对教会的仇恨压在心底,不信教却当教士,忍气吞声地想适应那里的生活。在这里具有对抗意识的青年逐渐成了一个和教会同流合污的野心家。(3) 于连的平民阶级意识并为完全泯灭。入狱后,他开始反省,认识所走的道路的虚伪和痛苦。法庭演说是于连对贵族大资产阶级的谴责和对社会的抗议,也是他反抗精神的爆发和悲剧命运的总结。(4) 人物形象的局限性。他的行动是个人盲目的,他的反抗具有极大的动摇性,一旦个人的追求满足后就妥协投降。8、红与黑的艺术特色:简答题10分(1)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典型材料。通过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及性格,来反映时代特征。小说通过3个典型环境维立特叶、贝尚松神学院、巴黎来塑造个人奋斗的悲剧过程,揭露了复辟时期大革命的深刻影响,资产阶级的压迫、平民的反抗、贵族和社会的腐败统治等时代特征;又说明了于连在不断地反抗、妥协、反抗的个人奋斗在专制特权社会中失败的客观真理。(2)特别善于把握和分析人物心理,心理描写细致入微。于连收到马蒂尔小姐约他半夜来的信时的心理活动,他既高兴又害怕,既犹豫又自责的心理互相冲突,揭示了他内心的冲突和感情的瞬间变化突出了他的性格,要准备战斗。(3)情节紧凑,结构严谨。以于连的个人奋斗史为“经”,以他和两个女人之间的爱情为“纬”,经纬交织、条理明晰。三个典型环境的转换衔接自然顺畅,出场人物与主人公之间发展的情节和环境都是严整清晰的,形成了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9、人间喜剧:名词解释5分人间喜剧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一部小说总集,共包括96部中长篇小说,700多万字。塑造了2400多个人物形象,生动地反映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的社会,是一部法国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人间喜剧包括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三大部分的研究。主要揭露了资产阶级暴发户的发迹史,真实地再现了封建贵族的衰亡史,批判哭诉了金钱的罪恶。10、高老头中拉斯蒂涅的形象分析:拉斯蒂涅是一个被资产阶级金钱至上原则所腐蚀的贵族子弟的典型形象,也是一个迅速成长的资产阶级野心家的典型形象。拉斯蒂涅是外省破落贵族子弟,为重振家业来到巴黎求学,但他很快被巴黎的花花世界所腐蚀,希望通过走捷径来获的名利,其中上流社会的重要人物鲍塞昂夫人,逃脱犯伏脱冷,还有高老头给拉斯蒂涅上了人生的三课,使其最终变成了一个野心家。拉斯蒂涅由一个单纯的青年人堕落为一个资产接近野心家的过程深刻地揭露了金钱对人的腐蚀作用,鲜明地表达了利己拜金的社会就是制造野心家的温床题旨。普希金11、小人物形象系列:名词解释5分小人物是普希金在小说中所描写的一类人物,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多是一些公务员,妓女,农奴等人。他们没有权力没有地位,深受上层贵族阶级的压迫和剥削。这些人往往有着不幸的命运,他们虽然挣扎,忍让,顺从,但最终等待他们的仍然是悲剧和不幸。普希金驿站长开了俄国文学描写“小人物”的先河。果戈理的中篇小说彼得堡故事深化了普希金描写小人物的主题,代表作是外套狂人日记。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则使这一主题又有新发展。乌克兰作家果戈理也描写到小人物,如外套中的小人物阿卡基 阿卡基耶维奇 巴施马奇舍。12、多余人形象系列:名词解释5分多余人形象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典型。特点是出身贵族,生活环境优越,受过良好教育。他们虽有高尚的理想,却远离人民;虽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心仪西方的自由思想,也很不满俄国的现状,又无能为力改变这种现状,又不与底层人民相结合以改变俄国的现状。第一个多余人形象是在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里的主人公奥涅金,名称来自于屠格涅夫多余人日记。多余人的形象包括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13、普希金:普希金出生于1799年,卒于1837年,是一位俄国作家,被尊称为“俄罗斯文学的太阳”,“俄国文学之父”。他塑造了著名的小人物系列和多余人形象系列。他所创作的叶莆盖尼 奥涅金 开了“多余人”形象系列先河,为俄国文学贡献了第一个“多余人”形象,丰富了俄国文学人物画廊。14、果戈理的外套中的主人公名字阿卡基 阿卡基耶维奇 巴施马奇舍15、死魂灵(的艺术结构):简答题10分死魂灵是俄国作家果戈理的一部小说。小说的艺术结构主要分为四部分,由一个序幕和三个环节组成。(1)首先是序幕第1章,主要写主人公乞乞科夫来到外省一个城市,遍访当地的名流贵族,第一章介绍了人物的出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2)接着是第1环节的第2至第6章,乞乞科夫都乡下去购买死魂灵,来到地主庄园,分别塑造了四个地主形象,展示了农奴制下俄国社会衰败的图景;(3)接着是第2环节是第7至10章,乞乞科夫回到城市后遍访当地的官僚,用画群像的方式给一群官吏做了一番描绘,通过描写官僚反映了俄国当时的城市生活场景。这样农村和城市的场景联系在一起,便展现了农奴制下俄国社会的一副广阔的全景式的图画。(4)最后是第3环节的第11章,揭开了谜底道出了乞乞科夫购买死魂灵的目的,把3个环节都贯穿了起来。16、忏悔贵族:名词解释5分忏悔贵族是托尔斯泰作品中的一种人物形象。他们都是贵族青年子弟,出生于上层社会,有财产,有地位,并受过法国启蒙思想的熏陶。他们也做恶过,放荡过,堕落过,但是他们都是一些善良的有良知的人。一旦他们的罪行被揭发,他们会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来为自己的行为赎罪。忏悔贵族摆脱了本阶级的局限性,能牺牲自己的财产等而和劳动人民站在一起。其中代表人物就是托尔斯泰复活里面的聂赫留朵夫。17、安娜 卡列宁娜的艺术特点:名词解释5分(1)独特的人物形象塑造艺术。作家运用印象迭加式的手法塑造人物,作品中几个人物对主人公印象的重叠,来形成主人公完整的形象、情节动态的发展;其次还塑造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如虚伪但本性不坏的卡列宁;(2)心灵辩证法的运用。小说注重描述人心里运动、变化的过程,善于描写心理变化的过程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演变。(3)结构独特,表现出作者谋篇布局上的缜密与严谨。安娜的爱情悲剧和列文的精神探索两条主线平行发展,用奥布朗斯基和多莉的家庭构成两条线索的拱顶结合处,结成自然而严整的拱形结构。简答题10分:(1)小说注重描述人心里运动、变化的过程,体现出“心灵辩证法”的主要特点。例如卡列宁从安娜平静的家庭生活忽然陷入妻子与他人私通的尴尬境地之后,他内心的复杂变化;伏伦斯基一旦与安娜相遇,他整个生活、事业、前程、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变化所带来的心理变化。(2)善于通过描写人物的外部特征来揭示内心世界,一个笑脸、一个眼神和动作,都成了传达心灵世界的媒介。人的感情的本能和非语言的流露,更为真实,揭示了处于直接的、自然的发展中的情感与心理。安娜被压抑的生命意识不时的通过无言的外在形态表现出来,使她富有超群的风韵与魅力。(3)小说通过内心话语的描写直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出不规则、间断跳跃和随机的特点,常常把视觉、听觉同想象、记忆、意志及痛苦、希望等情感交混在一起,更真实、自然、深刻。(4)结构独特,表现出作者谋篇布局上的缜密与严谨。安娜的爱情悲剧和列文的精神探索两条主线平行发展,在社会、宗教伦理、心里内容的意义上相互沟通,共同表现小说主题,小说用有形和无形的方式是两条主线联结成自然而严整的拱形结构。18、心灵辩证法:名词解释5分 车尔尼雪夫斯基将托尔斯泰早期创作中的独特的心理描写手法概括为“心灵辩证法”,即作家善于“描绘心理过程本身,这一过程的形态和规律”。托尔斯泰习惯于从体悟和解剖自己的心理开始,推己及人地在作品中表现人物的心理,他善于描写心理变化的过程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演变。他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的本身,是这种过程的形态和规律,他能描述出一些感情和心理怎样演变成另一种感情和心理,展示心理流动形态的多样性与内在联系。19、陀思妥耶夫斯基:简答题10分(生于1821年,卒于1881年,是一位伟大的俄国现实主义作家,善于在作品中描写潜意识和病态心理。陀思妥耶夫斯基在1846年发表他的第一部作品穷人,穷人继承了普希金和果戈理写小人物的写法,塑造了小人物杰符什金。)20、罪与罚的主题:简答题10分他的代表作品罪与罚是一部社会心理小说,讲述了大学生拉斯科尔尼科夫罪与罚的故事。(1) 社会主题:通过拉斯柯尔尼科夫和索尼娅两家的遭遇,表现俄国底层社会的苦难,说明贫困使人犯罪。正如雨果所言“贫困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2) 哲学主题:通过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哲学思考,探讨了以下命题:a、善与恶的辩证关系:极善似恶。主人公认为消灭放高利贷的阿廖娜,是为民除害,为社会造福,但却触犯了法律,是犯罪。B、庸人与超人的问题:庸人循规蹈矩,任人宰割,如尼采所谓的“羊群”,默默无闻,朝生暮死,超人破坏规矩,不受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却主宰世界,是“牧者”。像拿破仑,侵略俄国,使50万生灵涂炭,但千古留名,成了伟人。是委极恶似善。这一套荒谬的理论表现了作者对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抗议。(3) 宗教主题:陀思妥耶夫斯基有着浓厚的宗教意识,他人物宗教是一切人的最后归宿。拉斯科尔尼科夫代表着社会道德和法律的叛逆者,索尼娅代表着悲惨命运的受难者,最终均在上帝的怀抱中得到慰藉。21、罪与罚的艺术特点:(1)情节曲折紧张,富有戏剧性。小说一开头,主人公就出场了,不久就写他的凶杀作案,接触到作品的主题。主人公的行动紧紧地吸引着读者,使读者为他的命运担忧,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股市的结局。从犯罪到流放,七八年的故事,而重点放在主人公作案到自首,短短四五天的时间,因此故事非常集中。(2) 细腻的心理刻画。陀思妥耶夫斯基十分擅长写潜意识与病态心理,在罪与罚中他描写拉斯科尔尼科夫犯罪前,犯罪中,犯罪后的心理都非常细腻深刻,并通过多种形式来释放这种心理,包括梦,潜意识,呓语等等。整个心理描写的过程紧凑,严密让人感觉到一种紧张,恐怖的气息。(拉氏则是犯罪心理的活标本,犯罪心理是复杂、独特的,不是一时冲动,见财起义,而是经过充分的预谋、策划和理性思考;不是简单的谋财害命,而是有为民除害的心理作支撑,有一整套的哲学理论作为指导,劫富济贫是典型的知识分子的犯罪心理;是道德奴隶的揭竿而起者。他是世俗道德、法律的叛逆者。拉氏既蔑视庸人,推崇“超人”,立志做一个“不平凡的人”。类似绿林好汉,以道义为先)却是不折不扣的罪犯,以私欲为目的,他的叛逆堕落犯罪。犯罪后他的内心冲突,良心折磨,说明内心道德仍根深蒂固,所以是道德是努力,不是一个超人而是凡人,注定超人哲学的必然破产。)(3)复调小说的艺术。复调小说是俄国作家巴赫金在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时提出来的一套概念理论。所谓的复调是相对单调而言的,它指的是作品中有多个人物,他们都在发出自己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这些观点从他们本人的角度来看都是有道理的,而作家本人的观点只是这许多观点里面的其中一种,并不起决定作用,所以他们一起构成了一个多声部的合唱。例如罪与罚里面索尼娅代表的是东正教的观点,拉斯柯尔尼科夫代表的是超人哲学的观点,而卢仁代表的则是利己主义的观点,而波尔菲里代表的则是法律的观点。22、母亲:名词解释5分母亲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代表作之一,是苏联是社会主义与现实主义文学的一部奠基作。小说讲述了一个家庭妇女母亲尼洛夫娜成长的故事,也讲述了一名普通工人巴威尔成长为一名革命领袖的成长经艺术特点上母亲是建立在现实主义基础上的浪漫主义艺术,它既反映了现实,表现了尼洛夫娜的反抗并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的批判,但又流露除了对新社会的憧憬,期盼以及对未来的追求;在艺术结构上,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继承了托尔斯泰现实主义作品复活的模式并加以发挥。母亲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高尔基开创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先河。24、狄更斯:名词解释5分狄更斯是1812年至1870年的一位英国作家,被称为是英国穷人的诗人。他主张并倡导人道主义精神及思想,是现实主义流派的作家。他的作品是19世纪前期英国社会的真实写照,是一本百科全书,塑造了各形各色的人物与经典的形象。狄更斯的代表作品有双城记,大卫 波菲尔等。其艺术的特点是,在现实主义创作中渗透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情调,故事的结局多为大团圆结局,所以削弱了现实主义的批判力度;美学特征是幽默,讽刺,狄更斯善于突出事物的不协调,不相称,以此来产生荒谬,滑稽可笑的后果,引人深思;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他善于运用象征,夸张,对比等手法突出人物形象某一方面的特征。25、马克吐温美国文学之父,第一个用口语进行文学创作的人。代表作有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芬历险记。黑人奴隶吉姆。26、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名词解释5分社会问题剧指的是剧作家从小资产季节民主主义立场出发对挪威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发展中的弊病痛下针毡,并且提出一连串的社会问题。如反对封建传统道德,扫除资产阶级的市侩意识,争取民族独立,提倡个性自由,主张妇女解放,目的在于引起广大群众的注意,进行社会改革。如玩偶之家探讨了男权社会妇女在家庭中的价值、地位和出路等问题还有武士家等易卜生的作品都为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27、娜拉人物形象分析(1)娜拉是一个资产阶级中产阶级的妇女形象。娜拉是幸福的人,父亲、丈夫都爱自己,一直生活在脉脉温情之中,是一位贤妻良母,在未识破丈夫的虚伪面目之前,从未考虑过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价值问题。(2)但娜拉并不是一个养尊处优的资产阶级妇女。她具有善良、真诚、勇敢等美好的品质。如她热爱她的父亲、丈夫和儿子,同情林丹太太,阮克大夫,她忠于爱情,独自借钱还债,还想以自杀来保全丈夫的名誉等等。(3)娜拉又是一个觉醒的资产阶级妇女形象。在识破丈夫的虚伪自私的面目后,娜拉认识到了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价值和地位,对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以及维护这种社会的法律、宗教、道德提出了疑问和控诉,毅然离家出走。娜拉的质疑与控诉显现了她的觉醒;娜拉的离家出走,体现了她对资产阶级社会的叛逆。28、玩偶之家的艺术特点:(1)追溯手法的运用。在戏剧开幕之前,矛盾已经发展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已经接近总爆发的时刻。作者通过追溯的办法把矛盾的原因交代出来,使剧本结构十分集中、紧凑和精炼。如玩偶之家中,以娜拉伪造签名事件来引起夫妻矛盾这一情节高潮开头,引出其他次要矛盾的交错展开;同时在短短的三天之内,通过娜拉的回顾把结婚八年的生活一一展示,使结构更紧凑,冲突更集中,取得了极为强烈的戏剧效果。(2)讨论的引入。剧情的发展过程,也是讨论展开的过程。剧中的人物就事件发表看法和意见,就一个问题进行争辩和议论。玩偶之家中把舞台用作讨论社会问题的讲台,就海尔茂与娜拉之间故事情节发展中,讨论了男权社会中妇女在家庭中的价值、地位和出路问题。29、玩偶之家的主题:(1)资产阶级家庭中妇女地位的问题。娜拉的不幸不是由财产、权力造成的婚姻不自由,也不是由于丈夫花天酒地等不良的行为操守,而是娜拉在家庭中只是丈夫一个快乐的玩具,一个可爱的性奴隶。丈夫喜欢什么,她也该喜欢什么。她的责任就是使丈夫欢喜。极端的男权主义为家庭的中心地位,而娜拉这样的资产阶级妇女不过是玩偶,处于奴隶的处境。(2)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虚伪,自私的本质。海尔茂就是一个典型的虚伪的人物,在他知道娜拉冒充签名时训斥娜拉是骗子,伪君子,没有道德的小人,一个坏母亲,而当他收到另外一封信时,海尔茂喜出望外,如释重负地说“我得救了!”,想重新与娜拉修好,这一前一后的变化充分暴露了海尔茂所代表的资产阶级的虚伪,自私冷酷,伪善的本质。(3)资产阶级妇女出路的问题。娜拉一直都生活在温暖的家庭中,不用担心经济等问题,一味依赖着丈夫,享受丈夫的宠爱,后在识破丈夫的面目后选择了离家出走。但正是这样一个没有任何生活技能的人,思想被长期麻痹掉的妇女,在出走后的命运会如何呢?一是回到家中,二是饿死街头。当然这只是假设。海尔茂为娜拉的出走留下了一个悬念,继而更为深刻地揭示和探讨资产阶级妇女出路的问题。30、迷惘的一代:名词解释5分迷惘的一代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专有名词,用来指一次世界大战成长起来的作家。迷惘的一代并非一个文学实体,既没有组织也没有纲领。但是作为一战以后曾盛行过的一二十年的文学流派,它是对战后一代美国青年厌恶战争,恐惧战争,却又找不到出路而痛苦迷惘的集中反映。对当时的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坛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而海明威则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31、硬汉形象:名词解释5分海明威塑造了最有魅力,最能打动人心的众多在迷惘中拼搏奋斗的硬汉形象。海明威在选择人物时,特别钟情斗牛士,拳击家,猎人,渔人,士兵,他们以惊人的毅力与意志,旺盛的精力在同充满敌意的世界殊死搏斗。表现出共同的性格特点:坚硬刚强、勇敢正直、无畏地面对痛苦和死亡、他们都处在尖锐、剧烈的外部与内心冲突中,他们都有共同严酷悲剧的命运。但不论情况多么严重,困难多么巨大,死神多么可怕,他们都不失人的尊严,不失勇气和决心,表现出临危时的优雅风度。32、冰山风格:名词解释5分冰山风格是海明威在他的小说午后之死里面提出来的。首先,文体风格上,简约、清新。海明威是个拿着板斧的人,砍伐了整座森林的冗词赘句,还原了基本枝干的清爽面目。其次在作品结构上,他的小说反对史诗性的结构,只写一个时间点,以集中反映重大的主题或历史事件,至于故事发生的经过与历史背景,则当作冰山的八分之七隐匿在海洋下,但同时要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它的存在。老人与海可写一千多页,但小说却浓缩到五万多字,集中描写了老人海上捕鱼的惊心动魄的三天。最后还表现在零度叙述和潜意识,象征,意识流等多种表现手法中。33、老人与海:名词解释5分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作于1952年,1954年海明威因此获诺贝尔文学奖。老人与海讲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老人桑地亚哥连续84天捕不到鱼,第85天捕到一条特大的罗林鱼,归途中却被鲨鱼吃掉。小说塑造了桑迪亚哥这样一个硬汉子形象,他给我们昭示了: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人类意志的坚强不屈,同时又蕴含着关于人类命运的终极思考,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意蕴。老人与海运用了象征寓意的手法,使小说成为一部丰富的寓言;同时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山东省菏泽市王浩屯中学英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化学九上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河南省郑州市桐柏一中学2026届九上化学期中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大兴安岭市重点中学2026届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九上化学期中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信托资金借贷合同范文6篇
- 离婚协议中关于共同财产分割及人寿保险权益保障协议
- 离婚协议书(涉及跨境财产分割与法律适用)
- 猪场租赁合同(含饲料供应与养殖技术支持)
- 四年级《书法》教案上册
- 四高人群的膳食营养理论考核试题及答案
- 上海市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指导意见(修订稿)
- 药物不良反应处理课件
- 8 《大卫科波菲尔》课件高二上学期语文大单元教学同步备课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 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
- AQ6111-2023个体防护装备安全管理规范
- DL-T747-2010发电用煤机械采制样装置性能验收导则
- 婚姻家庭法学-形成性考核四-国开(HB)-参考资料
- 2024年上海市行政执法类公务员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当代媒介素养 课件全 高萍 第1-10讲 媒介素养范畴-媒介效果与审查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