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读后感.docx_第1页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docx_第2页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docx_第3页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docx_第4页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万历十五年是美籍华人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在他的大历史观的指导下,意蕴深长地在书中展示了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这个看似平淡实为有明一朝重要转折点的一年。书中通过几个关键性的人物(万历皇帝朱翊钧,首辅张居正、申时行,模范官僚海瑞、将领戚继光、思想家李贽)将明朝中后期社会架构的运行及整个封建社会的历史特点展现出来。 皇帝-制度的附庸 在平常人们的脑海中,自从秦始皇创建皇帝制度以来,皇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得到不断的加强,直至明清时期废除了延续千年的宰相制度,专制主义君权达到最高点,封建时期的皇帝上承天意,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几乎可以为所欲为。然而,历史并不总是那么的简单。皇帝只不过是社会制度的一种需要,皇位制度的附庸。那些看似高于一切的神秘的权力是传统赋予的、超过理智的、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上天意志的象征,它产生于百官的朝拜与万民的敬仰,以传统儒家纲常伦纪为基础。而当皇帝不能受到百官的拥护和万民的信赖时,即使有再强烈的思想束缚也难以保持这种神圣的光环,因为儒家伦理的解释权属于文官集团。皇帝只有按照纲常伦纪和传统道德通过繁琐而仅有象征意义的仪式活动来治理国家才能赢得那批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文官集团的信任。如此一来,皇帝毫无自由可言,他的一举一动都要程式化,规范化以符合儒家伦理给他规定的治国之路。 举些例子说明。公元1587年3月2日,由于消息的误传,文武百官以为陛下要举行午朝大典,奔赴皇城,抵达时喘息未定。最终确切消息传来,皇帝陛下并未打算举行大典。全体官员均系上当受骗。本来此事完全可以一笑置之。但考虑到有失体统而不得不惩罚相关官员,最后,惩罚力度扩寄到全体京官。可见,所谓“体统”才是不可动摇的东西。皇帝和太后的身份也使得母子间正常的天性不能正常的表达。皇帝为太后修缮寝宫,太后对皇帝也不能像寻常母亲对儿子那样亲切问候,而是让大学士起草一篇文章,并且是在皇帝跪着的时候诵读以表彰皇帝的孝心。如此,天性也随着这种皇帝制度而慢慢淡去。此外,一年一度的“亲耕”,每逢节日的各种大典、仪式,早晚朝,经筵讲读等等一系列的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神圣”的活动,皇帝都要一丝不苟的参加,因为,这一切都是随皇帝制度存在而存在的统治偌大帝国的需要。 在平常的政事处理中皇帝也不能不考虑文武百官(特别是文官-帝国的实际统治者)的意见。明朝是以文治国的朝代,到万历年间,明朝文官集团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成熟”阶段。尽管皇帝有人事、生杀大权(这些权力的行使也要考虑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联)也奈何不得。皇帝不可能凭一己之力来事无巨细的统治他的帝国,他必须借助甚至不得不依靠的其他官员的力量。通常说来,一个圣明的君主能够驾驭好百官来为自己的统治服务。但,显然万历皇帝不符合标准。于是,封郑氏为皇贵妃,立储等问题掀起了一道道波澜,尽管万历照常封了郑氏为皇贵妃。但在立储这个关乎国本的问题上,最终他也不得不迫于百官舆论和传统纲常伦纪的压力带着仇恨的做出了让步。但从此,他便越来越怠政了。而在这一系列事件中,文官集团几乎起了决定作用,而在文官集团中言官的地位和作用有极其重要。有必要介绍一下明朝“言官”:明代言官主要由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给事中组成,大部分品秩不高,甚至很低,但其政治地位却极为突出。明代从明初朱元璋开始,便从制度上赋予了言官广泛而重大的职权,其中尤其为人们所关注的是规谏皇帝,左右言路,弹劾、纠察百司、百官,巡视、按察地方吏治等。大凡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衙门,从皇帝到百官,从国家大事到社会生活,都在言官的监察和言事范围。所以,明代言官身份独特,职权特殊,并以群体的面貌在整个社会形成一股威慑力量。张居正辅政时110名监察御史和52名给事中都是张居正的人,他们密切的监视着皇帝的一举一动。皇帝的自由被紧紧地束缚着。皇帝的举动越符合规范、程式,他们便越在赞扬皇上圣明。反之,如果皇上没有按照他们的规范走,即便他再有雄才大略也会受到言官的上疏规劝。总之,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并不是没有条件和限制的,他必须自己带头遵守赋予他权力的伦常纲纪和一系列繁杂的祭祀礼仪,并且在这些规范下行使这种权力。 文官集团-帝国的实际统治者 明朝是个很奇怪的朝代:一方面士大夫的地位没有以前如唐宋时尊崇,比如皇帝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当众惩罚士大夫让其颜面扫地; 另一方面,由于明朝皇帝不像清朝皇帝那么勤政,除了洪武、永乐、景泰及崇祯皇帝外,大多怠政,从而创造了一百多年未见大臣的奇迹,皇帝们对祖宗打下来的这一份江山、对自己帝国的治理只能依靠文官集团(因为武将的绝对拥有军权往往是一个朝代的终结)。因此,到后来朱家皇帝不得不让文官来帮助管理天下大事。 万历一代的文官集团俨然是大明帝国的实际统治者。黄仁宇先生在书中说到,文官集团具有两面性:阳是帝国的仆人,阴为帝国的主人。上已说到明朝的文官集团在万历年间已经到了“成熟”阶段。的确,经过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几次大屠杀,开国的文臣武将(特别是武将)几乎消灭殆尽。永乐一朝之后,武将的地位越来越低而文官的地位和作用相应的越来越高。皇帝们都知道,一个拥有绝对军权的将领如果变心的话往往是一个朝代的终结和另一个朝代的开始。于是就有了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和明太祖手下的那几桩株连数万人的大案。 到了明神宗时期,文臣武将的地位悬殊。武将的任免、军需补给都需要文官的参与甚至决定。部队不仅受各级地方官的限制还有专门负责的监军,监军一般由文官担任。这些监军与将领平起平坐,甚至还直接参与和指挥战斗,限制将领们的权力。往往高级将领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士兵可以调配参战,有多少后勤可以保障,有多少武器可以供给。任何不符合文官集团利益的奏疏、建议、改革都将不可避免的失败。因为文官集团内部有着错综复杂的利益链,各种“乡谊”“年谊”“姻谊”“师生谊”交错在一起。得罪了一个人就得罪了一批人,得罪了一批人就得罪了整个文官集团。张居正改革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在张居正在世时,张居正可以凭借权势和地位将改革继续下去。然而,张居正一死,情况就不那么明朗了:首先是一个下级文官上疏弹劾张居正改革中存在一些小问题,接着是级别稍微高一点的文官弹劾张居正不良的生活作风和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文官集团群起而攻之。使得张居正改革最终失败,他本人死后被抄家夺去官秩,家破人亡,和他一同改革的官员也或黜或废或死。这桩案件也牵扯到了著名将领戚继光。就算皇帝也奈何不得。立储问题上的妥协已经摆明了皇帝的权力并不是毫无束缚的。 在万历皇帝怠政的时期,文官集团发展出了一套自我运行的机制。甚至在皇帝不参与的情况下把人事的升迁处理得让每位官员有没有意见,因为官员的调动全部寄托在与资历、政绩毫不相干的供抽签用地竹签上。不难确定,一些要处理的政事会不会也通过这种方法来裁决。由此可以看出,文官集团是大明帝国的主人:皇帝理政时,他们的意志通过皇帝成为帝国的意志;而当皇帝怠政时,他们便会发展出一种自我运行的机制来管理整个帝国。 儒家思想道德-帝国的支柱 正如黄仁宇先生所说,明朝表面上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实际上,整个庞大的帝国是依靠儒家一整套的纲常伦理来维系的它的运作的。儒家文化经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就成为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官方认可的传统文化。特别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使得它愈加符合统治阶层的需要。帝国的运转无不是围绕着儒家文化展开的:取士、祭祀、等级尊卑、行为规范、机构的运作程序 大明帝国精神上的支柱就是高高悬挂着的抽象的伦理道德。管理者们试图通过具体化的尺牍、奏章用抽象化的道德来使整个社会保持运转,维系社会的平稳。因此,在立法、行政、司法发面不可避免的受到传统道德的影响。而这种传统道德在官员(帝国的管理者)身上留下的影响对整个帝国产生的作用更为明显。在这种背景下,即使是纯粹技术上的问题在上呈给皇帝的奏章中也要转化为道德上的问题,因为帝国没有评判客观技术问题上的统一的标准却有思想道德上的准绳。皇帝在裁决重大事件的时候用的也是道德的名义。官员的是升迁、任免,政绩的考核都要将实际的利益问题转化为道德问题,甚至军事上的行动都要转化为传统道德的问题,指挥官在上报朝廷的奏章中往往以道德的名义来掩盖或代替实际的利益。道德不仅可以指导行政、司法,甚至可以代替行政、司法。即便是模范官僚海瑞也是如此。海瑞处理疑难案件的时候有这样一条标准:凡讼之可疑者,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宁屈其侄;与其屈贫民,宁屈富民;与其屈愚直,宁屈刁顽;事在争产业,与其屈小民,宁屈乡宦,以救弊也;事在争言貌,与其屈乡宦,宁屈小民,以存体也。可见,伦理道德的指导作用在整个帝国无孔不入。 皇帝要君临天下、皇后要母仪天下。这就决定他们的行为已经不可能仅仅是个人的行动了,而是天下数万万臣民的表率。因此,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要符合儒家的纲常伦纪,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