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2013级毕业阶段语文综合练习试卷1.doc_第1页
初2013级毕业阶段语文综合练习试卷1.doc_第2页
初2013级毕业阶段语文综合练习试卷1.doc_第3页
初2013级毕业阶段语文综合练习试卷1.doc_第4页
初2013级毕业阶段语文综合练习试卷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2013级毕业阶段语文综合练习试卷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嘶哑(sh) 寒颤(chn) 滞笨(zh) 果实累累(li)B.惶恐(hung) 拮据 (j) 确凿(zu) 汹涌澎湃(bi)C.栖息(q) 诧异(ch) 祈祷(q) 锲而不舍(qi) D.亢奋(kng) 羁绊(pn) 恐吓(xi) 浑身解数(xi)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告禀 癖性 绕恕 中流抵柱B.提防 蠕动 愁怅 变换多姿C.诘难 狡黠 嶙峋 聪明伶俐D.嘹亮 妒嫉 蜿蜒 神色张惶3.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私家车数量与日俱增。B.能够决胜六月,考上理想的高中是每位同学梦寐以求的事情。C.这篇考场作文构思精奇,语言绮丽,令阅卷老师叹为观止。D.为了我们更好的发展,班主任对我们吹毛求疵,严格要求。4.下列语段画线处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4分)1990年1月22日建成的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到2009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400万人次,跻身中国十大机场行列,成为世界100强机场之一。为满足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重庆机场启动建设第二跑道及配套设施扩建工程。到2010年底建成后,重庆机场将实现双跑道运行,年旅客吞吐量大约3000万人次左右。拥有庞大的旅客吞吐量后,重庆机场又将目光投向了重庆特殊的地理位置,准备将其打造成连接全国各地乃至西部地区的航空中转枢纽,并最大限度发挥重庆旅游集散中心功能,提高重庆航空及旅游业发展。第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 。第处词语赘余,应删去 。第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 。第处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5.根据要求填空。(2分)阅读下面诗句,然后填空。五月驱兵入不毛,月明泸水瘴烟高。誓将雄略酬三顾,岂惮征蛮七纵劳。这首诗写的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 。(填人名)苏联作者高尔基在其作品 (填书名)中塑造了一个鄙视自私贪婪、同情不幸、憧憬美好生活的正直少年阿廖沙的形象。6.仿照例句,以“青春”为话题再补写一句,使之构成排比句。(3分)青春是一首歌,她拨动着我们年轻的心弦;青春是一团火,她点燃了我们沸腾的热血;青春是 ,她 。7.请为下面这则新闻拟写标题(20字以内)(3分)2009年10月启动的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日前已完成初评,共有15条街道入围,我市磁器口古镇传统历史文化街区也在其中。5月10日前,市民可以通过邮件、网络、短信投票,活动组委会将结合专家评审与公众投票结果进行最终评选。(选自重庆日报4月15日版)8.综合探究(9分)一座城市崛起的标志不仅是GDP惊人的数字和不断增长的高楼高度与密度,更看重的是其厚重的人文底蕴,而“码头文化”是很久以前人们对重庆文化的定位,如何将重庆这座年轻直辖市从“码头文化”变成“文化码头”,我想,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请你从下面三则材料中提炼出你得到的主要信息。(3分)材料一:不久前,文坛大腕贾平凹在渝开会期间,称重庆是“让人特别想呆的大都市”,引发专家及网友热议。专家们从重庆的码头文化谈到巴渝文化,再从抗战文化谈到红岩文化,乃至于三峡文化。他们认为,重庆并不是像某些人说的是“文化沙漠”,事实上重庆从来不缺少文化的内根,而是一座“文化富矿”。(资料来源重庆日报)材料二:从2007年9月到2008年3月,结合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我市在15个区县开展了抗战遗址的专项调查。目前初步查明,全市共有抗战遗址720处,现存348处,消失372处。(资料来源大渝网)材料三:重庆,作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其传统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见证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正逐渐被蚕食,城市尚存的文化遗产也逐步被破坏,城市的风貌与特色也逐渐消失。(资料来源重庆市规划设计院网站) 市政府公众信息网日前发布消息,作为重庆城中心真正的老街,位于校场口下面的十八梯老街的拆迁整治工作正式拉开序幕,涉及5个片区、7083户居民。未来,十八梯将保留巴渝风貌,成为重庆开埠文化风貌展示带的一部分。但是十八梯一些老住户不愿意看着自己生活几十年的家园被拆迁,不理解政府的行为,使得拆迁重建工作遇到了一些困难,如果你是十八梯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你会怎样劝说这些善良的老住户呢?(3分) 为配合拆迁整治工作,使之顺利开展,请你为十八梯老街的拆迁整治写一条宣传标语。(3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一)古诗文积累(10分,每空1分)9.默写填空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 。诗经蒹葭足蒸暑土气, 。(白居易观刈麦)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杜牧在赤壁中以两个美女的命运反映赤壁之战政治形势的变化,慨叹周瑜的丰功伟绩多靠历史机遇成全,暗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之感的诗句是: , 。使至塞上一诗中描写大漠奇特壮美景象的诗句是: ,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912题(15分)三峡三峡 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11.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小题2分)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2.本文用骈散结合的语句为我们描绘了三峡优美的意境,请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话进行赏析。(3分) 13.文中的三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风景秀丽,而如今的三峡触目所见是浊流滚滚,黄浪滔滔,时有垃圾漂浮而过,请你就此分别给沿江居民和政府提出相关建议。(4分)给居民的建议: 给政府的建议: 三、现代文阅读(40分)(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1419题(22分)三十六封信 文/一路开花 他是山里唯一的邮递员。那条通往城市的小路,他一走便是整整二十年。二十年的风霜雨雪,坎坷苦难,都不曾让他更改回山的脚步。他是第一个走出山里的孩子。山外的世界,让人望而却步,但又心生向往。每次回来,他都要和山里的孩子们说上一段动人的故事。他说,城市的楼房有云层那么高,那些人整天没事儿就在高楼顶上看云彩。城市的车流和松树上的蚂蚁一样,密密麻麻地躺了一地,在雨夜里一打开灯光,顿时整个城市就会从黑夜转为白昼。其实,这些景状他都不曾见过。没人知道,他取信件的地址其实根本不在城市,仅仅只是附近的一个小镇。小镇上别说高楼和车水马龙,就连那些轰鸣的列车,都不曾在这里驻足,停下匆匆的脚步。他读过两年书。于是,再虚幻的事物经他口里说出来,总是那么有血有肉,活灵活现。孩子们听得痴了,都不去弹玻璃球了,都不去爬山了,托着腮帮,直愣愣地看着他唾沫横飞地说话。每次都是同一个声音打断了他的谈话:“是送信的小王来了吗?快进屋来跟我念念。”这句话一出,孩子们顿时就会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瘫倒在地。他们似乎知道,这句话就和评书的先生们的那句“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一样,意在宣布故事即将结束。他一面扛起背包,一面亮着嗓门喊着:“大娘,别急,我就来了,就来了,有你的信件呐!”屋里,是一位双眼失明的老太太。明晃晃的太阳照在她的身上,但她却丝毫感受不到光明。她摸索着要给他拿根凳子,却总是被他制止住了。他说:“大娘,别了,给你念信还是得庄重一些好,咱得学学城里的先生。”这话一说完,大娘就笑了:“不瞒你说,我儿子就在城里教书呢!”她的孩子真在城里教书。不过,那是千里之外的大城市,不是他口中所说的小镇。他见过她的孩子,斯斯文文,戴个眼镜,说话轻言慢语,很是礼貌。只是,这些都是三年前的记忆了。细细算来,她的孩子已有整整三年不曾踏入山里。她念子心切,无奈双目失明,不能爬上那漫漫的山路,不然,她一定会挺直了脊梁,顺着大路去看看她的孩子。她总是静静地坐在门前晒太阳,听着门外的声音。只要是他来了,她总是第一个能听出来。幸好她的孩子不曾将她忘记,总是每月按时给她寄来一封家书,还有一张崭新的百元大钞。她小心翼翼地摸索着撕开信件,将里面的百元大钞捏取出来,塞到衣服内里的布袋里,才急切将信件递给他。他像个懂事的孩子一样,毕恭毕敬地接过信件,逐字逐句地念过去。她的孩子真是忙啊,每次写的内容和问候都是一样。不过,这些已经足够。从她战栗的身体就能看出,她正在被深深地感动着。三年就这么悄然而去了。三年后,老人撒手人寰。有人说,她临死前还安静的坐在那张木凳上,懒懒地晒着太阳,似乎是在等待着什么。村里终于决定找寻她的孩子,将这个不幸的消息传达给他,让他来看看老人的遗体,磕几个响头。村里的人真把整个小镇都找遍了,硬是找不到她孩子的踪影。最后,千辛万苦所得到的,竟是几年前,她的孩子已在车祸中丧生的消息。村里顿时轩然大波。她的后事该如何处理? 他们终于想到了那些信件。无可非议,那一定是她孩子的配偶所写的,他们有必要按照有效地址将她火速寻来。他接到消息后,一面含着热泪,一面风尘仆仆地从外地赶了回来。他一语不发地站在旧日念信的位置,愣愣地看着那把陈旧的椅子。村里人问他来信的地址,他不说,问他在什么地方取的信件,他也照旧不说。没办法,为了节省时间,村里人只好把老人的柜子给撬开了。暗沉沉的柜子底,平平整整地躺着三十六封没有地址的信件,还有三十六张崭新的百元大钞。村里人疑惑了,没有邮寄地址,没有收件人地址,他是怎么送过来的呢?最后,他们不得不打开信件,追寻最后的线索。散落一地的信封里,人们终于取出了三十六张同种模样的白纸。(选自读者乡土人文版2010年第3期)14.请简要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4分) 15.揣摩句中加点词语,体会其在表达上的妙处。(4分)她小心翼翼地摸索着撕开信件,将里面的百元大钞捏取出来,塞到衣服内里的布袋里,才急切将信件递给他。(2分) 他一语不发地站在旧日念信的位置,愣愣地看着那把陈旧的椅子。(2分) 16.如何理解“二十年的风霜雨雪,坎坷苦难,都不曾让他更改回山的脚步。”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3分) 17.请你说说第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3分) 18.读罢本文,你觉得文中的邮递员是个什么样的人?(4分) 19.有时候善意的谎言往往具有感人的力量,在你的生活中有过“善意的谎言”吗?请你说给大家听听。(4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2024题(18分)多读书,读好书读书,似乎是一件苦差事,不然,为什么有人头悬梁,锥刺股呢?读书似乎又是一件快乐的事,否则,为什么有人可以不吃饭,不睡觉,却不可以不读书呢? 有人说,读书好,书中有黄金屋,有颜如玉,有千钟粟,有车如簇。看,有权有势又有钱,更有一位“颜如玉”来“红袖添香夜读书”。你说,读书好不好?诚然,名利声色确实吸引了不少沽名钓誉之徒。但除此之外,读书一定还有别的什么魔力,吸引着那些虽然清贫却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的莘莘学子吧? 我爱读书,既不是为了“黄金屋”,也不希望有“颜如玉”,只是从实践中体会到读书的无穷乐趣。 首先,读书的一大乐趣在于随心所欲。主人是你,是你去读书,而不是书来管你。试想,一个大书架,塞满了书,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侦探、言情、武侠看哪一种都可以,不着急。而它们对你,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那么多古圣先贤,在静默地等着你,为你述说他们的思想。你可以向孙子请教兵法,跟海明威谈斗牛,还可以跟司马迁谈天下大事总之,当家的是你。慢慢的,你会觉得,世界如此之大,生活如此之多彩,大自然如此奥妙无穷,仿佛所有的知识画卷在你的脑海中一一展现。而你也已超然物外地掌握着历史。久而久之,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感觉愈演愈烈。不变为“书痴”者鲜矣。 书趣之二,在于可以大发议论。凡著书立说者,必为一时之俊才。虽是俊才,有时也会有疏漏,而这疏漏偏偏被你看出来了,你高兴不高兴?杜甫饮中八仙歌中有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句是写李白的。但你想,如果把“臣”字写成“爷”字,不是更好地表达他的酩酊大醉之态么?一时间意得志满,好像杜甫都要来拜你为“一字师”。大发议论,使你与作者有并驾之感,精神上快乐无比。 书趣之三,当你为一个问题绞尽脑汁百思而不得其解的时候,又或是当你对某一个问题小有心得时,打开一本书,发现已有人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充分的论述。正好搔到你的痒处,正中下怀,喜乐不禁。于是一切都已明了,一切付出的辛劳都有了回报。这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是什么也换不去的。 书趣之四,当你看了一本好书,被它的内容所征服,在你与朋友交流时侃侃而谈,书中的妙语一句句往外跳。朋友们瞪着钦羡的目光:“士别三日,可得刮目相看啊!”只有你知道,这是看了书的缘故。小小的虚荣心再次被满足。读书好不好? 书趣之五。在于藏书,鉴于大家都是中学生,没什么钱。这点,不谈也罢。 历数了这么多书的好处,那么你是不是觉得手痒痒,想翻开一本瞧瞧呢?书有很多种,有的要正襟危坐地钻研,有的只是一种消遣,还有一些会把人诱进死胡同里,再也出不来的。既然我们读书不是为了把书当作敲门砖去扣开那名利之门,那么,我们就应该去读好书,读那些不光是为了消遣,更能提高我们的书。比如说唐诗三百首,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再比如三国演义,日本人从中学到了企业管理,用人之道,我们能学到什么?再比如沙翁戏剧集从中又能领会多少道理呢?不光只看纯文学作品,还应看看人物传记之类的,看看别人是怎样为了理想不屈不挠地奋斗至成功的。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辨。”总之,读书能造就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但不读书,肯定是百害而无一利让我们都来读书,读好书吧!(选自网络)2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作者反对为 而读书,而主张为 而读书。(3分)21结合上下文理解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但除此之外,读书一定还有别的什么魔力,吸引着那些虽然清贫却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的莘莘学子吧? 书有很多种,有的要正襟危坐地钻研,有的只是一种消遣,还有一些会把人诱进死胡同里,再也出不来的。 22本文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23具体说说第段画线句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4分)结构上: 内容上: 24请谈谈你读过的一本著名的好书,并说说你从中学到了什么?(不得与试卷已有内容重复)(4分)书名: 四、作文(55分)25以下两题选做一题。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不得抄袭。人生在不断拥有的时候我们也在不断告别,可能告别的是一段时光,或许是不好的习惯,或许是某个地点。请你以“告别 ”为题写一篇作文,写作时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仔细阅读下面的文字,结合材料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有人让一位悲观厌世者说说对这句诗的理解:有两个人从牢栅往外看,一个人看到的是烂泥,另一个人看到的是星星厌世者回答说:两个囚犯从窗口往外看,当其中一个人看到烂泥时,另一个人的头上却挨了一棒。 (材料来源于读者2010年增刊) 参考答案一、语文知识及运用1.选C,A项嘶哑(s) 寒颤(zhn) ;B项确凿(zo) 汹涌澎湃 (pi);D项羁绊(bn) 恐吓(h) 2.选C,A项“绕恕”应该是“饶恕”,“中流抵柱”应该是“中流砥柱”;B项“愁怅”应该是“惆怅”,“变换多姿”应该是“变幻多姿”;D项“妒嫉”应该是“妒忌”,“神色张惶”应该是“张皇失措”。3.选D,【解释】吹毛求疵:求:寻找,查找;疵:缺点,小毛病。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毛病、缺点,寻找差错。用在这里指老师的教育不恰当。4.添加“的迅猛发展”或“的增长” “大约” 或“左右”准备将其打造成连接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各地的航空中转枢纽 “提高”改为“促进”5.诸葛亮 童年6.答案示例:青春是一支笔,她勾画着我们人生的蓝图;青春是一面旗,她激励着我们拼搏的精神;青春是一张琴,她弹奏着我们人生的曲谱。7.磁器口初评入围“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需注意新闻本身的地域性)8.重庆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丰厚,但是我们对之保护不力,破坏严重。答案示例:各位街坊,十八梯作为重庆的老街区,是你们生活一辈子的地方,也是老重庆市井文化的立体呈现,这次拆迁整治不是拆了建高楼,而是要保留十八梯本身的巴渝风貌,使十八梯老街成为重庆文化展示的一个窗口,请你们放心,我们一定会尊重历史原貌,还十八梯老街以亮丽的历史风采。答案示例:传承老重庆文化特色,重塑十八梯老街形象。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9.在水之湄 背灼炎天光 草色遥看近却无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