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查房之四《化脓性脑膜炎》课件_第1页
教学查房之四《化脓性脑膜炎》课件_第2页
教学查房之四《化脓性脑膜炎》课件_第3页
教学查房之四《化脓性脑膜炎》课件_第4页
教学查房之四《化脓性脑膜炎》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脓性脑膜炎 (purulent meningitis),商洛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熟悉化脑的病因 了解化脑的发病机理及病理改变 掌握化脑的临床表现,典型临床表现 和不典型病例的临床特点 掌握化脑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 掌握正常与异常脑脊液的判断,目的与要求,病因学 病理与发病机理 临床表现 并发症及后遗症 实验室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讲课主要内容,概述 introdution 定义:由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以脑膜炎症为 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临床特征:发热、惊厥、意识障碍、颅内压增 高、脑膜刺激征以及脑脊液化脓性改变。,概述 introdution 发病情况: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最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之一。 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和容易合并严重并发 症的特点。 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人群发病率有所不同。,病因学,流行病学 a.任何年龄,90%5岁,尤其1岁 流感嗜血杆菌3月3岁,50% b.呼吸道分泌物或飞沫传播 c.肺炎链球菌多在冬春季发病;脑膜炎双球菌、流感嗜血 杆菌多分别在冬末春初、秋季发病,小儿发病率高的原因: 1.免疫力低下: 以Ig为例,2.屏障功能差: 如BBB生后3月发育,1岁才接近成人。,病因学,病因学,病原菌: a.常见病菌:脑膜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 b.与年龄有关: 新生儿12y 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病因学,入侵途径 a.呼吸道、皮肤、消化道感染血液脑膜微血管 b.邻近组织感染 C.与颅腔存在直接通道,如颅骨骨折、皮肤窦道或脑脊膜膨出,解剖生理基础,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 a.脑位于颅腔内,一般分为端脑、间脑、中脑、后脑(脑桥、小脑)、延髓五个部分,习惯上将中脑、脑桥、延髓合称为脑干 b.端脑是脑的最高级部位,由两侧大脑半球借胼胝体连接而成。,解剖生理基础,脑室的结构 a.端脑的内腔为侧脑室,通过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 b.间脑的内腔为第三脑室,通过中脑导水管与第四脑 室相通 c.脑桥、延髓的背面与小脑相连,它们之间的腔室为 第四脑室,向下与蛛网膜下腔相通,脑和脊髓的侧面模式图,解剖生理基础,脑脊膜是包在脑和脊髓外界的结缔组织膜 a.由外到内分为三层:硬膜、蛛网膜、软膜 b.硬膜与蛛网膜之间有一狭窄的间隙,称硬膜下隙; 蛛网膜与软膜之间有较宽大的腔隙,称蛛网膜下腔,脑脑膜颅骨的结构关系,解剖生理基础,脑脊液(CSF)由脉络丛上皮细胞分泌产生 a.充满在脑室、脊髓中央管、蛛网膜下腔和血管周隙 b.有营养和保护脑与脊髓、调节颅内压力的作用 c.中枢神经系统任何部位发生感染、炎症、出血等 均可引起CSF成分的变化,侧脑室,室间孔,第脑室,第脑室,中脑 水管,脑脊液产生、循环途径,脉络丛,正中孔,外侧孔,蛛网膜粒,上矢状窦,【蛛网膜下腔】,脉络丛,脉络丛,病理与发病机理,上呼吸道或皮肤等处的化脓菌感染 致病菌由局部感染灶入血,发生菌血症或败血症 致病菌经血循环通过血脑屏障波及脑膜 致病菌的繁殖引起脑膜和脑组织的炎症性病变,脑膜炎的产生需要经过以下四个过程:,病理与发病机理,病理与发病机理,细胞因子诱导的炎症反应 脑脊液无菌后仍 持续存在 后遗症的原因之一,病理与发病机理,脑膜为主的炎症病理: 蛛网膜、软脑膜炎症,脓性渗出物; 弥漫性脑水肿; 闭塞性小血管炎。,硬膜下积液(积脓) 脑积水:(交通性或非交通性) 脑室膜炎 各种神经功能障碍(失听、视力减 退、智低、瘫痪、癫痫等),并发症及后遗症的病理:,临床表现,各种细菌所致化脑的临床表现大致相仿; 感染、颅内压、脑膜刺激征与年龄关系较大 起病急,起病前有上感等前驱病史,临床表现,1.感染中毒及急性脑功能障碍症状 突起高热、烦躁不安、进行性加重的意识障碍,30伴惊厥。 脑膜炎双球菌感染易有皮肤瘀点瘀癍和休克,临床表现,2.颅内压增高 头痛、呕吐,呼吸不规则,瞳孔不等大 小婴儿:前囟饱满与张力增高、头围增大 3.脑膜刺激征 颈强直:最常见 Kerning Brudzinski,脑膜炎刺激征,脑膜炎刺激征,脑膜刺激征,新生儿与小于3个月婴儿脑膜炎,体温波动 颅内压增高不明显 惊厥不典型 脑膜刺激征不明显,1. 硬脑膜下积液 发生率: 3060%患儿可发生,加上无症状者可高达80% 好发年龄及感染细菌:1岁,46月多见,以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多见,并发症及后遗症,两个特点: 治疗过程中体温不退或退而复升; 再次出现惊厥、意识障碍、前囟隆起等 作头颅CT、头颅透光检查等 硬膜下穿刺放液检查:硬膜下积液2ml pr0.4g/L 可发生于及时得到正确治疗的患儿,机制尚未明确,并发症及后遗症,颅骨透照试验,2.ADH异常分泌综合征 脑性低钠血症 3050% 炎症累及 下丘脑、垂体后叶 ADH不当分泌 低钠血症、血浆渗透压 加重脑水肿, 惊厥、意识障碍、昏迷等,3.脑积水: 非交通性脑积水 炎症渗出物阻碍脑脊液循环 交通性脑积水 炎症累及蛛网膜颗粒等致脑脊液重吸收障碍 烦躁,嗜睡,呕吐,惊厥,头颅增大,前囟饱满 ,破壶音等,可致大脑皮层萎缩,4.脑室管膜炎 治疗中不退热,惊厥、意识障碍不改善,角弓反张, 脑脊液始终无法正常化,CT见脑室扩大,确诊需侧脑室穿刺 5.各种神经功能障碍 耳聋、视力障碍、智力低下、癫痫等。,1.外周血象:2040109/L,中性为主 2.血培养 3.皮肤瘀点、瘀斑涂片 4.头颅CT 5.脑脊液检查,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检查是确诊化脑的主要依据,包括: 常规分析:外观、压力、蛋白定性 生化分析:蛋白定量 0.20.4g/L 糖定量 2.84.5mmol/L 氯化物 110120mmol/L 显微镜下检查:白细胞计数 成人 010106/L, 婴儿 020106/L 病原学检查:涂片、培养、特异性抗原检测,实验室检查,各种情况的脑脊液改变,1.早期诊断是保证获得早期治疗的前提:脑脊液检查是确诊化脑的主要依据 a.任何发热,伴惊厥、意识障碍、颅压高压或脑膜刺激征,而原因不明者,均应考虑此病。 b.有明显颅内高压者,应先降颅压再行腰穿,诊断,2.明确病原是有效治疗的保证 寻找病原菌:CSF涂片、培养(药敏)、特异性抗原检测;约1520%病原未明 3.结合病史,临床表现、体征,脑脊液改变特征,相关病原学依据,诊断,1.结核性脑膜炎:亚急性起病及缓慢进展,结核接触史、 PPD阳性、脑外结核灶,CSF改变特征 2.病毒性脑膜脑炎:感染中毒症状不突出,病程自限; CSF改变特征; 3.真菌性脑膜炎:与结脑相似,但进展更缓慢,颅内高压 更严重,CSF改变特征,鉴别诊断,一、抗生素治疗 1.用药原则:早期,足量,疗程够,静脉用药,易透过血脑屏障 2.疗程: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疗程1014天;脑膜炎双球菌疗程7天;金葡、绿脓杆菌感染者3周以上。,治疗,3.病原未明:针对常见病原菌选药 首选抗生素类: 头孢三代类 (单用一种),如头胞噻肟钠;头胞三嗪(头胞曲松,菌必治) 备选抗生素类: 青霉素+氯霉素 头胞噻甲羧肟 头胞呋肟,治疗,病原已明确:,治疗化脓性脑膜炎的抗生素选择,抗生素的用量及用法,二、对症治疗 1.激素治疗:除流脑外,与抗生素同时应用, 地塞米松0.51mg/kg.d,23天,7天; 2. 水、电解质平衡; 3. 高热 、惊厥、休克等处理。,4. 颅内高压治疗: 甘露醇0.51g/kg,q4h;5天 利尿; 激素。,三、并发症治疗: 1.硬脑膜下积液:穿刺放液,2030ml/次,可注入抗生素;外科处理 2.脑室管膜炎:侧脑室引流减压; 脑室内注射药物:PNC 0.52万u/次; 氨苄青 50100mg/次,57天 3.脑性低钠血症 4.脑积水:主要依赖手术治疗, 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的急性颅内感染,病 变部位主要在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 临床主要表现发热、反复惊厥、意识丧失、 颅内压增高、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