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章消化道感染细菌.ppt_第1页
课件:第章消化道感染细菌.ppt_第2页
课件:第章消化道感染细菌.ppt_第3页
课件:第章消化道感染细菌.ppt_第4页
课件:第章消化道感染细菌.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十 章 消化道感染细菌,2019,-,1,肠道杆菌 人和动物肠道内存在大量微生物 肠道杆菌与人体的关系 有利 条件致病菌 致病菌,2019,-,2,共性:,1.营养要求不高 2.均为G杆菌:形态染色不能鉴别肠道杆菌 葡萄糖 乳糖 3.生化反应活泼: 大肠杆菌 痢疾杆菌 + - 4.Ag构造复杂,主要有O.H和包膜Ag(如K抗原, Vi抗原等) 5.抵抗力:在外界生存力较强:如水中易通过 消化道传播 6.易变异:通过转导,接合,溶源性转换等变 异,最常见的是耐药性变异,2019,-,3,2019,-,4,2019,-,5,2019,-,6,第一节 埃希菌属 (Esherichia),2019,-,7,一、致病性 (一)致病物质: 1侵袭力:定居因子(粘附素) 菌毛K抗原: 抗吞噬; 抗补体杀菌作用; 阻止“O”凝集 2内毒素:为主要致病物质 3肠毒素,2019,-,8,(二)所致疾病:,1肠道外感染 2腹泻见表图,2019,-,9,外毒素,致病性大肠杆菌致病类型表,中断蛋白质合成. 0157菌株,2019,-,10,第二节 志贺菌属 (Shigella),一、抵抗力 (一)对一般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 1不耐热 2对消毒剂敏感 3对酸敏感 (二)在外界环境中生存力较强 污染水源易经人体消化道传播,2019,-,11,二、致病性,痢疾杆菌方面 (一)致病物质 1痢疾杆菌方面 侵袭力:主要为菌毛粘附大肠粘膜上皮细胞 内毒素: 作用于肠壁 进入血流毒血症 外毒素:主要有三种 神经毒性、细胞毒性、 肠毒性,2019,-,12,2机体方面 胃酸杀灭作用 肠道菌丛的拮抗作用 局部Ab-SIgA,2019,-,13,(二)所致疾病 典型菌痢 1急性细菌性痢疾 非典型菌痢 中毒性菌痢: 多见于儿童 2慢性菌痢 原因: 三、免疫性: 主要靠粘膜局部Ab(SIgA) 病后免疫时间短,2019,-,14,第三节 沙门氏菌 (Salmonella),2019,-,15,沙门菌属是一大群抗原构造与生化特性 相似的G杆菌 种类繁多 不同沙门菌可致不同疾病,2019,-,16,一、抗原构造与分类,主要有三种抗原构造 (一)O抗原(菌体抗原) 成份:脂多糖 性质:具有抗原性 主要为IgM 特异性不高,2019,-,17,(二)H抗原(鞭毛抗原) 成份:蛋白质 性质:具有抗原性 主要为IgG 特异性较高,一般无交叉反应,2019,-,18,(三)Vi抗原, 与毒力有关(Virulence) 成份:为不耐热的酸性多糖的聚合体 性质: 抗原性弱:产生的抗体效价低 抗吞噬和补体以及菌体抗体的作用,2019,-,19,二、致病性,(一)致病物质 1侵袭力 菌毛 抗吞噬作用 O抗原:阻止吞噬细胞对菌体的消化 Vi抗原:阻止吞噬细胞与菌体的接触 2内毒素 3肠毒素:如鼠伤寒沙门菌,2019,-,20,(二)所致疾病 1肠热症:是伤寒,副伤寒病的总称 病因 传染源:病人、带菌者的粪、尿污染水、食物等 伤寒杆菌在体内的致病机制等与取 材的关系,2019,-,21,Ty 肠系膜L结 血流 再次进入血流 症状慢慢消失 肝、脾、肾 释放内毒素 骨髓等脏器 经血流:胆囊、皮肤 肾脏、小肠L结 潜伏期 早期 极期 恢复期 病程第1周 病程第2-3周 病程第4周 症状:发热 症状: 肝脾可轻度肿大 持续高热,肝脾肿大 症状:T 相对缓脉 皮疹, 其它症状 WBC 併发症 Ab量 化验: 化验: 找细菌 粪培养阳性低 血培养:阳性率渐下降 抗体效价低 皮疹:阳性率 血培养:阳性高 粪、尿培养阳性率 Ab量,2019,-,22,2食物中毒:是最常见的沙门氏菌病 潜伏期 病程 症状 治疗 病因 3败血症:主要由猪霍乱沙门菌引起 特征 预后 诊断,2019,-,23,三、免疫性,1肠热症:细胞免疫终身免疫 2抗体和补体对胞外菌有作用 3胃肠炎的恢复SIgA和吞噬细胞 的吞噬作用,2019,-,24,四、微生物学检查,(一)查细菌:分离病原菌 (二)查抗体 肥达氏反应 1原理:用已知抗原(H.O.A.B)检测机体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根据抗体的增长情况,协助诊断肠热症的一种体外试管凝集反应,2019,-,25,2分析结果时注意事项 正常血清效价:H:1:160, O:1:80,A:1:80,B:1:80 病程 H抗体与O抗体的区别 O抗体:为IgM,出现早,消失快 H抗体:为IgG,出现晚,消失慢 (几月几年),2019,-,26,举例:结果分析及处理意见 H O A B 分析 处理 意见 a.发热6天 1:80 1:80 b.发热10天 1:320 1:320 c.发热8天 1:320 1:320 d.发热10天 1:160 1:80 1:80 1:80,2019,-,27,第四节 霍乱弧菌 (Vibrio cholera),概述:霍乱弧菌是引起霍乱的病原体 经消化道传播 主要症状:剧烈的上吐下泻 (米汤样) 二个生物型 :古典生物型 ELTOR生物 型,2019,-,28,一、生物学性状,(一)形态与染色:G菌体弯曲 新分离的似“鱼群”状排列 (二)培养特性: 耐碱性: 碱性蛋白胨水/ 碱性琼脂平板,2019,-,29,(三)抵抗力 1耐碱怕酸:对酸敏感,如在胃酸中仅能 存活4分钟 2对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 物理因素:如湿热:6010,805死亡 化学因素:如在0.05%漂白粉液体中30死亡, 可用于对饮水,蔬菜等的消毒 3在外界自然条件下存活力不强 干燥衣服上17h(痢疾杆菌活数天) 河水中1-3周(痢疾杆菌活1-3个月),2019,-,30,二、致病性,在自然条件下,人类是霍乱弧菌唯一易感者,引起人类疾病主要是霍乱和副霍乱 (一)传染源 污染水、食物 感染人体,轻症病人排泄物 潜伏期带菌者,2019,-,31,(二)致病因素 1霍乱肠毒素:是致腹泻毒素中最为强烈的毒素,是一种不耐热的肠毒素,由一个A亚单位和5个相同的B亚单位组成,A亚单位为毒性中心,分A1和A2两条多肽,B亚单位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上受体(N节苷脂)结合A亚单位进入细胞内,而发挥毒性作用 2粘附因子:鞭毛、菌毛,靠鞭毛运动穿过肠粘液层,靠菌毛粘附于肠壁上皮细胞的微绒毛上生长繁殖产生肠毒素,2019,-,32,(三)所致疾病及致病机制 主要引起人类的霍乱、副霍乱病. 霍乱弧菌经胃到达小肠 鞭毛运动穿过粘液层 菌毛粘附于上皮细胞的微绒毛上 细菌生长繁殖,产生肠毒素 B亚单位与肠粘膜上神经节苷脂结合 A亚单位进入细胞内 ATP转变成cAMP,细胞的分泌功能 导致机体严重的上吐下泻 水电解质平衡紊乱,2019,-,33,三、免疫性,患过霍乱后,机体可获牢固免疫力 主要为体液免疫,二种类型抗体 血清中:抗毒素抗体(IgG)中和肠毒素 肠道局部:SIgA,三方面作用 1凝集作用:SIgA与菌体凝集使菌体失去繁殖能力 2阻碍粘附作用:SIgA与菌毛结合 3中和毒素作用:SIgA与肠毒素B亚单位 结合,2019,-,34,第五节 副溶血弧菌,2019,-,35,一、生物学性状 G弧菌 有嗜盐性 抵抗力 在海水中生存力较强,47天,2019,-,36,二、致病性 1致病物质:为耐热溶血毒素外毒素 有细胞毒和心脏毒作用 2所致疾病 食物中毒:主要是因进食该菌污染而 未煮熟的海产品或盐渍食物而受感染 潜伏期:一般为6-10h(短的可6h,长 者为26h) 主要症状: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和 发热等,2019,-,37,对细胞有毒性作用(包括心肌细胞) 可致心脏骤停 机制:心肌细胞膜上的受体与耐热性 溶血毒素结合后 心肌细胞膜通透性 Na+进入细胞内 K+渗出细胞外 心肌自动能力 心脏搏动停止,2019,-,38,本章重点 1.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所致疾病及致病机制. 2.副溶血弧菌的主要致病因素及所致疾病.,2019,-,39,第 六节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2019,-,40,一、主要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与染色 革兰阴性,呈弧形、S形或海鸥状排列 在胃黏液层中常呈鱼群样排列 体外多次传代后可变成杆状或圆球状 (二)培养特性 严格微需氧培养 生长缓慢 尿素酶阳性是幽门螺杆菌的重要特性, 具有鉴定意义,2019,-,41,二、致病性 (一)传播途径 主要是口-口和粪-口途径传播 (二)所致疾病 幽门螺杆菌是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尤其是十二指肠溃疡的重要致病菌 亦与胃癌和胃部MALT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故已被WHO列入一类致癌因子,2019,-,42,(三)致病机制 幽门螺杆菌对胃酸很敏感,但仍能在胃上皮细胞表面黏附和定居 1、中和和抑制胃酸产生 1)上皮细胞表面的黏附层是一个良好的缓冲空间。黏液层靠近胃腔一侧pH约为1.02.0,而靠近上皮细胞侧为pH7.4左右 2)产生毒力因子:如酸抑制性蛋白能阻止胃酸的产生 3)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的氨可中和胃酸,2019,-,43,2、引起炎症和自身免疫反应 幽门螺旋杆菌侵入胃组织后,可引起上皮细胞损伤及腺体的萎缩,可能原因: 1)氨、黏多糖酶等细菌产物介导局部黏膜的损伤 2)细菌产生的空泡素诱导上皮细胞的损伤,并与尿素酶、细菌脂多糖共同作用,促进胃组织炎症的反应 3)该菌表达的热休克蛋白与胃上皮细胞有交叉抗原,可引起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2019,-,44,第七节 肉毒梭菌(C.botulinum),肉毒梭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特别是土壤中. 在厌O2环境中能产生毒力非常强的外毒素(肉毒毒素). 人食用被肉毒毒素污染的食物后,可引起食物中毒,产生特殊的神痉麻痹症状.,2019,-,45,一、生物学性状,(一)形态与染色: G粗大杆菌 芽胞为椭园形 位于次极端 大于菌体 细菌呈“汤匙状”,2019,-,46,2019,-,47,(二)抵抗力 芽胞抵抗力很强: 耐湿热 1001h 耐高压蒸汽灭菌12130 肉毒毒素: 耐酸:耐胃酸24小时 耐消化酶: 不耐热:1001可被破坏,2019,-,48,二、致病性 (一)致病物质 主要为肉毒毒素(外毒素) 肉毒毒素特点: 毒力非常强: 1mg 2亿只小白鼠死亡 0.1微克 1个人致死 1g 100万人致 死 比氢化钾强一万倍 具有抗原性,但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2019,-,49,作用机制 肉毒毒素是一种嗜神经毒素 侵入途径 消化道 当人食用由肉毒毒素污染的食物、食品后 肠道,在肠道被吸收外周 胆碱能神经 抑制神经肌肉接头处神经介质(乙酰胆碱)的释放 肌肉松驰性麻痹,2019,-,50,(二)所致疾病 1食物中毒:食入被肉毒梭菌芽胞所污染的 食物(如蜂密等)后芽胞发芽繁殖毒素 症状:起初为运动神经麻痹: 病人有头晕头痛,继之眼部症状(眼睑下垂 ,复视斜视等) 咽部肌肉麻痹:吞咽困难,语言障碍等膈肌麻痹:呼吸困难,重者可因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而死亡 注意点:病人无发热;神志清楚,2019,-,51,2婴儿肉毒症: 症状:与肉毒毒素食物相似。 开始表现为便秘吸乳无力、啼哭无力、吞咽困难、脸部肌肉松驰(呈老人脸)呼吸困难窒息死亡 3伤口型肉毒症: 肉毒梭菌感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 毒素毒素进入血流到达全身引 起肉毒病,2019,-,52,三、微生物学检查原则,1厌氧分离培养 2毒力试验 可疑食 +NS悬液沉淀取上清液注入 呕吐物 小白鼠腹腔内 第一组:注射上清液 第二组:注射加热煮沸的上清液 第三组:注射不加热上清液+多价肉毒抗血清 结果:第一组小白鼠1-2天发病 第二、三组 不发病 症状:流涎、四肢麻痹、呼吸困难、眼睑 下垂等。最后因心力衰竭死亡,2019,-,53,四、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