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新商标法之反淡化理论 以第十四条第五款为例传统商标混淆理论基于商标最基本的区别功能,赋予商标权人以商标专有权,防止他人在相同或相类似的商品或者服务上使用相同或者近似商标。该理论是以足以发生混淆的可能为其条件,也就是说如果此类商标所标志的商品与其他物品之间,如果根本不可能有混淆的,则无侵权可言,驰名商标权人也就不能根据混淆理论寻求法律救济。 李明德:中日驰名商标保护比较研究,载环球法律评论2007年第5期。随着经济发展,商标在区别商品质量的基础上,逐渐凝集了越来越大的信誉价值,出现了一批驰名商标,这使得商标逐渐远离作为商品的识别来源的基础性含义,而转化成为一种资产、一种财产。 冯晓青:商标权扩张及其利益平衡机制探讨,载思想战线2006 年第 2 期。因此,淡化理论的出现,突破了传统的混淆理论,弥补了传统混淆理论对驰名商标保护的不足,为驰名商标提供了更为有力的保护。但是,随着驰名商标淡化理论的发展,其外延不断扩展,逐渐发展为弱化、丑化和退化三种形式。原本驰名于全国的商标,也被消费者慢慢地淡化。反淡化理论随之产生,反淡化理论是对淡化理论的限制。新商标法第十四条 第五款规定:“生产、经营者不得将驰名商标字样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上,或者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该条是反淡化理论在商标法中的新发展。修订前的商标法允许生产、经营者将“驰名商标”字样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上,或者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然后,新商标法却将经营者通过宣传自身为驰名商标,从而与其他同行竞争者相区别的途径予以禁止。该条规定有重回传统商标混淆理论之嫌疑。该条新规定不是商标反淡化理论的新发展,而是传统商标混淆理论的新发展。反淡化理论认为商标淡化会带来如下三方面危害:一、驰名商标淡化行为是广义的侵犯他人商标权益的侵权行为;二、驰名商标淡化行为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淡化行为是损害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利益的行为。同理,新商标法十四条 第五款的新规定会给驰名商标所有人带来如下几点危害:一、 侵犯驰名商标所有人所享有的商标权益。一个企业之所以能被评为驰名商标,除了其通过营销手段广泛的宣传自己。更重要的是,企业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在产品质量、服务及价格等各方面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建立起良好的信誉。只有这样,才能被公众认可,才有资格被评为驰名商标。商标法第三条规定商标注册人享有商标专用权,并且受法律保护。一个企业被评为驰名商标,其也即享有该驰名商标的专用权,经营者将“驰名商标”字样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上,或者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应当是其享有的专有权利。只要在合理的使用限度内,经营者对驰名商标的使用范围、使用方式应当得到尊重。然而,新商标法第十四条 第五款却规定:“生产、经营者不得将驰名商标字样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上,或者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该条规定,完全剥夺了生产经营者对该驰名商标所享有的专有使用权。商标法若是限制“驰名商标”字样仅限于企业使用于取得驰名商标时所生产产品之上,不得在其他产品上使用。某方面来说,这样的的规定也能被经营者所接受。但是,事实上却是全部禁止。新商标法该条规定是对驰名商标所有人商标权益的直接侵害。二、 侵犯驰名商标所有人的信赖利益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购物已不再仅仅是满足生活基本所需,消费者购买商品的选择观念也在发生转变。由以前广泛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到现在不仅选择高质量的商品,还带有一定品牌效应追求,消费者对于所购买的商品往往都有自己忠实的品牌。带有“驰名商标”字样的商品,是消费者比较热衷于选择的商品。消费者对驰名商标产品的信赖即商标所有人的信赖利益。驰名商标与高质量、高信誉是成正比的,正是基于商标所有人对所生产的商品有高质量、高信誉的保证,消费者才会选择该产品,信赖该产品,即使该产品价格要高于同类其他商品,消费者也愿意选择。新商标法第十四条 第五款规定:“生产、经营者不得将驰名商标字样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上,或者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该条规定代表着,以后所有商品宣传及包装中均不能出现“驰名商标”字样。对于已经取得驰名商标的生产者来说,其与消费者建立起的信赖利益关系,会慢慢因此而被消费者淡化,甚至可能被其他未取得“驰名商标”字样商家所取代。对于那些在新商标法颁布后取得“驰名商标”字样的商家来说,因为新法的规定,消费者便无从得知其为驰名商标,这类企业将无缘与消费者建立起良好的信赖关系。三、 产生不公平竞争很多人认为,如果一经营者长期利用商标驰名的品牌优势和竞争优势之便,来营销自己的商品或者服务,则对于其他经营者特别是刚进入该领域的经营者来讲,不仅使自己商品的市场销量受到冲击,而且也阻碍了其在该领域内对自己商品品牌的打造和培育,导致一种起点和结果不公平的不合理竞争态势。实则不然,驰名商标所有人之所以能取得驰名商标,是因为其在经营过程中,一直秉持着高质量、高服务以及高信誉的经营理念,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与消费者建立起一定的信赖利益关系。并且在符合商标法第十四条规定的条件下取得的。在经营过程中,其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消费者根据自身的选择偏好,选择驰名商标商品都是理所当然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规定“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本法所称的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物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本法所称的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驰名商标所有者在经营过程中一直遵循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驰名商标所有者在市场竞争中具有较强竞争力,也是其与消费者已经建立起信赖利益关系的结果。并不存在不公平、不合理态势。新商标法第十四条 第五款规定:“生产、经营者不得将驰名商标字样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上,或者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该条规定对于驰名商标所有人来说,在市场竞争中反而处于不公平、不合理地位。原本具有的竞争优势在消失,其通过长时间与消费者建立起来的信赖利益也被同行非驰名商标所有者给瓜分。对驰名商标所有者来说,处于不公平竞争地位。商标法第十四条第五款之新规定,除了给驰名商标所有者带来上述所列损害之外,势必会导致与驰名商标息息相关的利益主体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害。商标混淆理论保护的基点是保护消费者识别商品来源的权利,而淡化理论则主要是为了维护驰名商标的显著性,保护商家的蕴含商誉的无形财产权。 韩长娜: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法律限制研究,硕士论文,2012年反淡化理论则是对淡化理论的限制,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相关权利而产生的。商标法第十四条 第五款之新规定,表面看是反淡化理论的新发展,实为商标混淆理论的新发展。该条规定,不仅使驰名商标所有人的相关权益受到侵害,同时也侵害了消费者对于驰名商标商品的自主选择权。该规定出台后,商品包装及广告宣传中再无“驰名商标”字样,消费者将无法再辨认驰名商标产品,消费者原本一直亲耐于对驰名商标产品的选择,被该条新规定在无形中剥夺。所有,商标法第十四条第五款之新规定,无论是对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大硕士考试题库及答案
- 梯形课件简介图
- 梭伦改革选修课件
- 桥面防腐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继电保护员中级考试知识点梳理与复习计划
- 2025年初入IT行业软件开发工程师技术面试模拟题集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护师考试完整版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能源行业后勤集团工程总监竞聘面试模拟题及解析
- 桥梁三维建模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碳足迹评价师专业题库高级篇
- 普通心理学第六版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员工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 《护理伦理学》教学大纲
- 老年学概论(第3版)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完整版)Hamilton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 检验科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
- 浙江大学高分子化学第章课件绪论
- 景观生态学课件
- 教育教学理论试题与答案
- 净化装饰与机电安装工程URS
- 丁苯橡胶乳液聚合生产工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