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doc_第1页
多角度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doc_第2页
多角度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doc_第3页
多角度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doc_第4页
多角度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多角度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钦州二中语文组 廖艺璇 一、导入古人云“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句话准确地表明了诗歌是传达诗人情感和志趣的一种文学样式,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往往是多元化、多层次的。而古代诗歌表达感情多是含蓄、隐晦的,少有直白的。回到应试层面上来看,高考考察诗歌鉴赏的重中之重又是对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把握,其角度有二:一是直陈式,要求直接答出某句(某联、某片等)或全篇的思想感情;二是分析式,要求不仅要答出其思想感情,还要进行分析。这给考生理解诗歌的情感带来了难度,不少考生感觉到无从下手或者只写出其中一部分,造成了丢分现象,这是非常可惜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确保情感分析题更加完善。二、内容学习对于古代诗歌阅读题,很多学生常常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往往乱答一通,答题答不到点子上。究其原因,主要是审题不细,找不准思考方向;积累不够,不能迅速检索相关知识。所以,怎样才能做好分析诗歌情感类的题目? (一)评价古代诗歌思想内容常见的提问模式1、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3、这首诗中的某一句(某一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4、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 (二)评价古代诗歌思想内容的答题要点1、阐释分析阐释分析时可采用抓关键词(意象、表达情感的词语)和逐句分析的思路,这样分析更全面准确。2、 概述情感 如忧国忧民之感、怀才不遇之愤、国破家亡之痛、离别思念之伤等。(三)评价古代诗歌思想内容要抓住的要点怎样抓住要点来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这是最难的一步。在分析要点前,我们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课前预习的情况。练习1:舟中二首(其一)陈师道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起坐待残更。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注释: 宋哲宗绍圣元年(1097),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风用壮:大壮,易卦名,乾下震上,表示阳刚盛长之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这首诗表达出作者哪些方面的情感?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恶风”“黄流”寓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出作者被罢职后的愤懑之情;“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借“今头白”、情“不尽”表达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辛。 练习2: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刘长卿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占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注:皇甫侍御,即皇甫曾。时贬为舒州司马。刘长卿,时因得罪观察使,贬为睦州司马。白云:代指刘长卿居处。尾联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简要概括。参考答案:同遭贬谪的失意,友人来访的惊喜,诗人孤居的寂寞。(每点2分)练习3:野泊对月有感周莘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欲问行朝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 注: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逋逃:愤激之词,意为漂泊无家。行朝:朝廷迁移不定。 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颈联表达了诗人的漂泊思归之情。“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归心”则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尾联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欲问行朝近消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眼中群盗尚纵横”一句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练习4: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注: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 参考答案: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小结:评价古代诗歌思想内容要抓住的要点1、 看题目 题目蕴含着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抓住这一切入点,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涵。如:渡荆门送别是送别诗,应有离情别绪在诗中体现,而山坡羊 潼关怀古则提示诗歌是怀古咏史诗。2、 看作者作者的生平、风格、思想、政治抱负、主要经历等等,无不影响作者的情感,所以,在鉴赏作品时,首先要了解作者生平、作品风格、思想抱负等。借助对诗人生活经历及思想感情的一般性特征的全面了解把握诗歌的总的大致的思想内容。如:杜甫与安史之乱、辛弃疾与北伐中原、陆游与抗金、李煜与亡国、苏轼与被贬、李清照与亡国破家、李白与政治失意等,每个人的思想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但都与时代的变迁紧密相连。我们可以从时代这个大背景中去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的特点。但切忌生搬硬套。3、看时代把握时代风貌特征,把诗歌放在时代背景下评析,才能准确领悟其思想感情。例如南宋前期的诗人,生活在乱战频繁的年代,目睹甚至亲身经历山河破碎,人民流离的痛苦,便胸怀收复中原的宏愿,有的还参加抗金斗争,其作品大多感慨愤世之情,高唱爱国情怀;而南宋后期大势已去,只能感喟哀时,低吟亡国之民的悲伤。4、看意象诗歌的创作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而是注重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就是客观之“象”:借景抒情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因此意象也就是作者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物象的完美结合,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把握诗中的意象,就能参悟意境,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5、看关键词看关键。诗词中的关键词句往往透露着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对社会的认识以及作者的人情感在诗词中的走向。一般来说,每首诗都有诗眼,即诗中最为精炼传神的那个字。抓住了这个字,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容易把握住了。如:晏几道的思远人中“念”“行客”“归鸿”等词语,暗示作者抒发的是对远行人的思念之情。6、看典故古人写诗作词,常用典故。精彩的典故,一起精炼的文字包含了深刻丰富的思想内容,往往片言只语便能形象的点明历史人物的运筹机巧,寥寥数字便能深刻的揭示人生哲理。阅读诗词,如果不了解典故的含意,就不能很好的读懂这些诗歌,更谈不上鉴赏。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情绪和愿望,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的目的是加深时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求言外之意。所谓“借他人之酒杯,烧胸中之块垒”是用典的共同特点。鉴赏时,应将古人、古事与诗人的现实进行多角度的对比,才能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7、看注释高考鉴赏诗歌的试题有时会加注解,凡是所加的注解,一定会对诗歌的理解有帮助,我们一定不能轻易放过,要认真阅读,好好利用。注释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个:介绍写作背景,一般暗示作者的创作动机及诗歌的思想内容。介绍相关句子,一般暗示诗歌的用典或意境。介绍作者,一般暗示整首诗歌的艺术风格及感情基调。介绍别人对诗歌的评价,一般暗示诗歌的艺术特色。三、 课堂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2009年江苏卷)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师:标题中应把握的是哪个词?生:登楼通常表达报国之志、壮志难酬。师:谁来说说岳飞?生:精忠报国之人,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师:诗人登黄鹤楼遥望北方失地,引起了作者怎样的感慨呢? 诗文中由“想当年”、“到而今”领起的这两组句子构成了一种什么关系?生:对比。“想当年”的繁盛与“到而今”的满目疮痍形成了对比。师:所以诗人首先是发出了昔盛今衰的悲慨。针对“想当年”、“到而今”的情境,还会有什么思想情感呢?生1:对统治阶级奢侈误国的痛心。生2:对外敌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生3:对百姓的同情。师:接下来诗人的情感发生了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呢?生1:想象。想象“提锐旅”、“ 清河洛”,于是变得斗志昂扬。生2:特别是想象胜利后再登黄鹤楼,心情变得舒畅了。 参考答案 诗歌开头“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山前珠翠绕”“ 殿里笙歌作”,描绘了中原昔日繁盛境况,而如今“荒烟外,许多城郭”“ 铁骑满郊畿,风尘恶”,一片狼烟,满目风尘;昔盛今衰的悲慨中表达出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而结尾“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则表达了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则是想象“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四、古代诗歌鉴赏之复习建议1、加强诗歌鉴赏综合训练,注意题型的“高考标准化”,注意答题思路、步骤、要求标准化。2、重视解题思路和步骤的训练,平时训练时要养成“按部就班”的习惯,一步一步地走,拒绝“越级”做题。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水到渠成。3、解答题目时一方面要“宁多勿少”、“宁滥勿缺”、“宁详勿简”,多答多写总是没有害处;另一方面要“点到”、“面到”,尽可能答到“点”子上,不能遗漏任何一个方面。 五、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中,同学们通过复习评价古代诗歌思想内容常见的提问模式及答题要点,并深入挖掘评价古代诗歌思想内容要抓住的要点,掌握了分析诗人思想感情的方法。我相信通过不断的练习,同学们一定能在把握作者思想感情这一块内容中得心应手。当然,诗歌鉴赏除了分析作者思想感情之外,还有对诗歌技巧的把握这块内容,但我相信,通过学习,同学们一定可以更从容面的对高考。 六、课后作业残春旅舍韩偓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树头蜂抱花须落,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