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在学校之外的教育模式1——在家上学.doc_第1页
生长在学校之外的教育模式1——在家上学.doc_第2页
生长在学校之外的教育模式1——在家上学.doc_第3页
生长在学校之外的教育模式1——在家上学.doc_第4页
生长在学校之外的教育模式1——在家上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长在学校之外的教育模式1在家上学讲述人:尹伟中(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社长)【1】无法忍受学校侮辱,被迫回家上学在当下中国教育,所谓体制外的教育,还谈不上既定的模式,更多的是我们这些迫于无奈的家长带着那些幼小的尚未成熟的心灵,在看不到前途的黑暗隧道里摸索。 15年前(1996年),敢于做这种选择,让孩子回家,简直是大逆不道。无论学校还是亲朋好友,包括我的家人,几乎都认为我疯了。在当时,除了上学,还能找到一个更好的成长道路吗?回家,几乎就断送了一切。因为,在我们心中,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唯一的光明之路,就是沿着小学、中学、大学,最好读到研究生。我决然把孩子带回家,实在是迫于无奈。这里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学的是师范,多少懂一些教育,面对当时(包括当下)的教育环境,我非常不满。从我儿子学习的过程,我见证了现在的教育体制是如何在扼杀一个幼小的心灵,几乎断送了一个孩子成长的可能性只有一种选择,按照一种模式,规范了孩子的每一步,甚至进程。有的孩子比较乖巧,能适应这样一种机械化的工业生产流程,那很幸运。但很不幸,我儿子与它格格不入,几乎每一天都无法按时完成作业,几乎每一次考试都在及格线上挣扎。每次考完我都要被老师叫到学校,当着很多家长的面训斥一顿。我觉得我的职业还算有尊严,每次面对老师的训斥让我颜面扫尽。这是一方面,从我自身的感受接受不了。二是对于我的孩子来说,学校简直就是世界末日。我在网上看到有几个孩子因为怕做作业,选择跳楼自杀,真是毛骨悚然。我们的教育怎么了?从某种程度上说,真的不完全是教育的问题,我们有很多问题都在追问,当下的现实和环境让我们每个人活得很焦虑、很恐惧。我们被一只无形的手驱赶着,每天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生存着。当时我感受最深的一件事,是有一次做完作业要家长签字不知谁发明了这么智慧的做法发现我儿子有一道题错了,在错误的答案上,有一支非常有力的笔划了一道圈,直划破了六张纸!与其说它划在我儿子作业本上,不如说划在我的心灵上。我从这种行为中,看到我们教育中一个最可怕的事情,没有爱。教育如果没有爱,就没有灵魂。我们以前把老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现在这些工程师怎么了?都变成一个冷冰冰的教育的工具。我觉得如果把孩子扔到这样的氛围当中,交给这样的老师去培养,我不知道儿子的未来会被塑造成什么样。有一次,不知道什么原因,可能是没有完成作业,就不让我儿子进教室,把他关到教室外。上两节课了,老师突然给我打电话,让我来领孩子。我很快赶过去,一眼看见我儿子孤零零站在门口。他见到我,脸刷地变得苍白。猛然之间,我觉得如果这时我不能站在孩子一边,这个世界对他来说就是地狱。学校把他拒之门外,如果我再推他一把,我不知道他还有没有勇气面对这个现实。我拉起儿子的手说:儿子走,咱们回家!之后,我再也没有去过学校。一个学校有几千个学生,是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对他来说放弃一个孩子没什么。但是对我来说,这是我的唯一,我别无选择。就这样,我把我儿子带回家了。后来知道,那个老师失恋了,情绪很不稳定,就发泄到我儿子身上。我儿子曾给我讲一件事,有一次上课,一个孩子发出一声怪叫,老师说刚才谁叫的?没有人站出来。“不上课了,你们把刚才叫的同学给我检举出来,不检举今天就不上课。”足足过了20多分钟,那个孩子受不住压力,站出来承认是他叫的。老师说:“再叫一声。”你说他怎么叫的出来?那堂课就这样过去了。这样的老师你摊上一个就够了,这样的老师远不止一个。【2】在家上学,每天“五个一工程”回来之后,我让爱人先给单位请假,回家过度一下。我把他四年级的课本翻了一下,说实话,那样的教育真是误人子弟。我结合自己有点优势的领域,给孩子设计了一个发展路径。我学的是中文,理工肯定不行,学什么必须有所取舍。我抛开所有的教材,给他规定了五门课,我叫“五个一工程”:每天一首唐诗,一篇新概念英语,一篇语文课文,一篇作文,一幅画。早晨起来背唐诗宋词。背完之后就学英语。我儿子在学校26个字母没写全过,我们从新概念第一课开始,买了磁带。每天背一课,不做课后练习,不去扣语法,把生词记下来,文章记下来就可以了。然后是一篇课文,篇幅不很长,我现找认为好的一些名家名作。当时正好秋天,我找了30年代庐隐的一篇文章,叫做“我愿秋常驻人间”,写得非常美。下午是一天一篇作文。刚开始是命题作文,规定一个题目,字数不限,你随便写。然后是一幅画。刚开始孩子比较感兴趣卡通类的,熊猫、大象,很简单的一幅画,让他去描,临摹。刚开始确实比较困难,让四年级的孩子去读30年代大家的文章,确实难。我爱人说不行,太难了,不知所云。我想古人读三字经,摇头晃脑,不也是不知所云?就让他先读,不求甚解。读着读着他就找到了感觉,后来这些文章全都会背了。特别好的段落、文章我要求会背的。读着读着到最后就一下子通了,我在他作文里找到30年代作家一些笔法,那种表达和小学生作文不一样。有个表妹跟他同龄人,他们的作文原来是一个水准,很枯燥。后来我发现我儿子的作文有味道,我爱看。一个月之后我就不命题作文了。我说儿子,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你觉得有话要说,有感而发,任何事件都可以写。我刚开始会回来检查一下,外语背的怎么样了。我外语也不好,他背怎样我也听不出来,我感觉比较顺溜,像回事。我大学学的是俄语,不懂英语。但是作文我知道。这里有一个经验介绍给大家。刚开始,我试图像老师一样,批改作文时把错别字、病句圈出来,后来发现这样绝对不可以。这样孩子再拿起笔的时候,他首先会考虑这个错别字怎么办,病句怎么办,完全不会想我如何表达思想,这些许多东西就被阻碍了。后来我就不改了。我说,儿子,你要学会用笔去表达思想,错别字、病句一概不考虑。我试图从他每一篇作文里发现一个亮点,有时候也许没什么好夸奖,我就夸这个题目真好。小孩有时候奇思怪想,或比较好的一句话,就给他圈起来,以作鼓励。儿子得到鼓励,觉得自己真有天赋一样。现在回头看,很多作文也错字连篇,病句连篇,看看真有感触。错别字这个东西,半年之后你认识字多了,自然就解决了。这个不重要,看作文目的不是为了找出孩子的错别字。画也是这样。刚开始儿子用铅笔画,发现他常涂改,分不清哪是图案,哪是墨迹。我就给他买了软笔,用碳素,要求他一笔下去不能涂改,错就错了,迫使用心去临摹,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我这里带了两幅画,其中一幅画的是我,名叫“人与自然”,在我的肩头画了很多野生动物,在我的头顶做了一个鸟窝,还拉屎,还有登山什么的。我觉得小孩子非常有想象力。孩子真的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如果我们按照传统教育方式,就无法挖掘孩子多样性和内在潜力。我们拥有的孩子实际上是一个宝藏,如何去挖掘,去发现,这是我们作为家长的责任。我觉得很多人不会当家长,我们某种程度上是在当帮凶,跟别人合谋在扼杀自己的孩子。比如孩子没考好,开完家长会家长的脸色,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扼杀孩子。孩子的天性,孩子的慧根,孩子无限的多样性,都在无形中被扼杀了。我们现在教学最大的悲哀,就是扼杀了孩子对学习的所有乐趣。求知欲望没有了,完全就是应付考试,变成一个考试机器。【3】逃离批量生产,教育就是需要个性化讨论在家学习的利和弊,要看怎么看。把孩子交给学校,难道没有利弊吗?我们正是不愿意孩子经受这些,才选择突围出来。如果让孩子回家,一定要先评估一下自己,我能给孩子比学校更好的教育吗?如果做不到,那回家等于把孩子断送了。回家不是目的,是为了使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当然也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条件。孩子如果太小,把一个人放在家里肯定不行。我爱人那时就在家里陪着,虽然她不太干预孩子的学习,但是必须有人陪伴他。教育孩子一定要爱人达成共识,必须有一种家庭的合力。达成共识之后,千万不要再孩子面前,暴露出父母之间分歧,这样孩子就会很茫然,他会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产生很多恐惧。每个孩子的天性不一样,让孩子回家,就必须做一些个性化的设计。如果按照传统学校的教育模式和课程教孩子,最好不要让孩子回家,没有意义。我觉得让孩子回家最大的优势,就是免去很多我们看来没有意义的课程和学业,让他集中精力做一些值得培养或者可以重点培养的东西。理工这块,我反复考虑很久,要不要齐头并进,什么都学?后来觉得不行,为什么?我想走一条与众不同的路,抄近道,放弃一些东西。我也是大学走过来,中学学了很多数理化,现在让我去考试,能得5分都是万幸,全都忘了。没必要要求孩子什么都学,要有所选择和放弃。我对一个孩子培养的指导思想就是“合格+特长”。如何弥补理工科呢?我给他买“十万个为什么”等一些科普读物,历史有“上下五千年”等,很多图文并茂的东西,他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看,那有很多常识性的东西。在某些领域,他真有潜质,就加大培养力度,让他去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来成长。社会评价人的标准不是你什么都懂,也没人做到这么多。一招鲜吃遍天,如果每个孩子都有一招鲜,那么社会该有多么丰富多彩!周末,我们从来不在家,去野足,每人带一瓶水,没有说放个面包,甚至不开车,不坐车。我们那时在石景山,基本把石景山方圆十公里都走遍了。不走好路,走野路,庄稼地,走比较原始的路,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寻找。回归大自然之后,让孩子身心愉悦,让孩子的天性和慧根得到滋长。我也不布置作业,不看电视。你不可能自己看足球,让儿子做作业,不可能的。平时即使有电视也不能开,再精彩的节目都要克制。你再不爱看书,儿子面前也要拿本书,让孩子感觉学习是理所当然的事。当然,在家上学也并不是想像的那么自由和美好。四年级的孩子还意识不到,回家对他意味着什么。他好不容易逃离学校,却发现还要面对另外一个问题,在家上学并不是完全自由的。我儿子回家后内心孤独,没有伙伴,父母如何陪伴他,也无法取代同龄人在一起的欢乐。我推荐一篇文章是台湾作家写的请饮一杯寂寞,希望他从中悟到什么。这篇文章一直陪伴着他,后来去英国留学,他专门从网上找到这篇文章,放到自己的电脑里。他全会背,这个文章对他影响很深。每天晚上他完成课业后,我会带他散步,跟他聊天,随时发现他的一些思想动态。跟他谈,我为什么让你回家,摆在你面前的挑战,你的不可预测,你会遇到的困难和障碍。他写了一篇小作文,说刚开始离开学校之后感觉到很兴奋,后来发现他选择了跟别人完全不同的一条人生道路。那条路是一条宽广的柏油马路,但那里熙熙攘攘;他走的这条路人迹稀少,但也充满艰辛。但和在学校相比,他应该是更快乐的。他在学校的集体里地位很低,他始终是被侮辱、被损害那个阶层。他的小作文中,有一些回顾的经历,讲他没有完成作业,老师批评他,学习好的人奚落他,考试没考好,一个人跑到小树林里哭。每次考六七十分的时候,要回家抄卷子,一学期下来,他要抄好几个卷子,有次整整抄了一个通宵。在这样的一个集体和氛围中,我儿子怎么可能享受乐趣呢。我有一个比较坚定的看法,如果孩子在一个氛围中没有自尊、自信,那对他是一种伤害。回家后,我会带儿子去串门,去朋友、亲戚家,尽可能和社会接触,和大自然接触。孩子的天性,孩子良好性格培育是最重要的,培养他的自信,培养他对大自然美的发现。慢慢我儿子开始自信起来。2002年,也就是回家6年之后,他自己说,爸,我要去上学。我说行,我们尝试各种接轨的可能性。当时正好有学历文凭考试,去报了一个民办学院的英语专业,我带他去考试。一考,他不会考试,他在家从来没有考过。前面填空题都不会,不知道什么意思,但后面所有难题他都做对了。老师眼睛一亮,说这个孩子我要了。他说前面的东西很容易会,但后面这个东西不是一两年能教会的。他去参加自考,难度挺大,只上过四年级突然要去考大学的课程,他考了四门课,全年级最差,感觉当头一棒。我说你了不起,从来没考过试,能考二三十分,不简单,你掌握考试技巧就没有问题了。最后果然是这样,他越考越顺利。到了第三学期,他如果过不了,就没有人能过。他们年级拿到毕业证书的只有2030%,我儿子就是一个。拿到大专文凭,我联系到香港中文大学,他说不想去香港,我说你自己选。他选了北工大,三加一,和英国办学,最后通过雅思考试,考5.5分可以去,结果他考了6.5分,直接可以去读。他们年级很多是大学英语专业,都没有拿到6.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