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卡山景区导游词.doc_第1页
石卡山景区导游词.doc_第2页
石卡山景区导游词.doc_第3页
石卡山景区导游词.doc_第4页
石卡山景区导游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卡山景区导游词撰 稿:潘发生一、景区概况(适用于县城至石卡山景区路途解说;景区入口解说)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欢迎到香格里拉石卡山景区观光游览。首先,请允许我向各位介绍石卡山景区的基本情况。石卡山景区位于香格里拉县建塘镇西南,距县城7.34千米,它不仅是迪庆州境内距香格里拉机场最近的综合性旅游景区,也是目前迪庆高原唯一具备缆车观光条件的立体性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其北与纳帕海自然保护区相接,南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千湖山景区毗邻,东与噶丹松赞林寺和独克宗古城遥遥相望,西面是神秘峡谷与奔腾不息的金沙江。地理位置东经993410 994015,北纬274550 274959,占地面积约65平方公里。景区最高点石卡山主峰,海拔4449.5米;最低点纳帕草甸,海拔3270米,相对高差1179米,几乎包容了滇西北“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亚高山带和高山带所有自然垂直带立体生态景观资源。香格里拉景点景区甚多,但特色各异。纳帕海(依拉草原)景区突出展示了滇西北亚高山湿地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普达措国家公园则以亚高山构造湖泊及原始暗针叶林生态景观为主,香格里拉大峡谷突出的是峡谷江河生态旅游资源,白水台展示的为华泉台地景观和纳西东巴文化,噶丹松赞林的主题为藏传佛教寺院文化,独克宗突出的则是古城建筑文化及其民俗风情。但上述生态旅游景区均集中在海拔3500米以下中山带,文化旅游景点限制在藏传佛教寺院文化和古城文化圈内。到香格里拉的游客,还希望自己能轻松到达香格里拉高山带和高山流石滩疏生植被带,亲身领略一番海拔4000米以上高寒带雪域生态景观的无限风光,感受一下山巅文化和寺外神山文化的神奇韵味和氛围。石卡山景区正是为填补这一空白应运而生的,它能方便地满足国内外游客到香格里拉观光旅游的更高愿望和需求。石卡山景区的旅游资源由自然生态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两部分构成。自然生态景观资源包括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垂直带分布的雪山、灵湖、森林和草甸生态旅游资源,珍稀动植物和观赏植物资源。人文景观资源突出的是神山宗教文化和香格里拉垂直游牧文化,它为石卡山景区的自然生态注入了活的灵魂。全区开设以下几个功能线路:(一)缆车朝圣观光型大众生态旅游线“入口区加升牧场石卡山顶”,全程3.8公里。索道分为两段,第一段“入口区加升牧场”,牧场风景如画,餐饮、休闲和娱乐设施齐备,能满足游客观光体验、休闲娱乐和陶冶情操的需要。第二段“加升牧场石卡山顶”,石卡山是建塘坝海拔最高的著名神山,也是建塘镇最著名的高山牧场。从山脚仰望,它是一座挺拔高峻和灵气十足的神山;到达山巅,却是一片平均海拔4000的古夷平面,众山云雾缭绕,一览无余,景色之美犹如梦幻天界,这里是人们煨桑祈祷的最佳圣地,因为离天神最近,你在心愿会很快传给天神、山神和水神,并得到众神的护助。(二)徒步朝圣观光生态文化旅游线,与第一个线路相同,但需要游客徒步而至,它能满足游客徒步观光朝圣、进行科学和文化考察的需要。(三)是综合生态文化旅游线,它能充分满足游客户外运动、软式探险、徒步穿越和科学考察的需要,这条旅游线可分“乃拉火-麻崩央措-石卡山顶-索道入口”旅游线;“索道入口-石卡山顶-神秘峡谷”旅游线。(四)“格都村-益九谷村-吉怒谷村-松谋村-错古村”民俗文化旅游线,其中的松谋村是噶丹松赞林寺主、第一世松谋活佛的出生地,游客们在此功能区进行藏民家访和参与式旅游,感受藏族村落文化,满足游客体验原生态藏族民俗文化的需要。女士们、先生们,石卡山景区带给你的将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满足,而且,这里是个无何污染的童话世界,草青青,天湛蓝,林涛载水声,鸟语伴花香,是游客修身养性和陶冶情操的最佳净域。漫步其中,你将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二、石卡神山(适用于入口解说;山脚至山顶路途解说;山顶景点解说)说到石卡山景区,客人们首先要问,何谓“石卡”? “石卡”是香格里拉藏语译音,在松赞林寺松谋活佛撰写的石卡神山祭祀词如意宝树祷文中,“石卡”意为“有马鹿的山”。在明代姜杰布(木氏土司)管理迪庆时期,把石卡山后的高山牧场称为“川词”,其为纳西语,意为“马鹿来往的地方”。说明历史上,石卡山是以马鹿多而得名的。马鹿是藏传佛教吉祥物之一,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修炼成道后,就是在鹿野苑向世人讲经说法的。后人把佛祖讲经说法称为“转法轮”,并赋予“吉祥”之意。今天在藏区寺院的门头屋顶,常有两只马鹿拥着一枚法轮的塑像,称为“祥兽法轮”图案,马鹿代表正在聆听佛祖讲经说法的云云众生。在藏区各大寺院,马鹿不仅是“六物长寿”吉祥图中重要的长寿物之一,而且也是格冬节面具舞中不可缺的吉祥动物。因而,“石卡”一名有着深刻的宗教寓意。生活在石卡山脚的藏族老人说,石卡山还有一个名字叫“亚纳钦波”,意为黑牦牛大山,是来自西藏的神山。相传,很久以前,青藏草原上一位名叫亚纳钦波的部落王子爱上家奴的女儿麻崩央措,为了冲破世俗观念的束缚,这对相爱的青年男女走出草原,顺金沙江来到了美丽的建塘坝。一年,妖魔横行,建塘瘟疫流行,牛羊死伤,草木皆枯。英勇善战的亚纳钦波王子和美丽的麻崩央措妻子带领建塘百姓,与妖魔博战了七天七夜,最后王子化作一只巨大的牦牛石山把妖魔镇于其下,妻子则化作山顶麻崩央措神湖永远陪伴着亲爱的丈夫。建塘又恢复了往日的美丽与宁静,牧民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因此,这座日夜守护着香格里拉百姓的“亚纳钦波”,成了建塘藏民心中的战神,班丹拉姆的化身。据20世纪初发现于敦煌的吐蕃史古藏文写卷和唐代云南志记载,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崛起于青藏高原的吐蕃势力向青藏高原东南扩展,并在今香格里拉县建塘镇建起了被汉文史书称为“铁桥东城”的独克宗石山城堡,屯集兵民数万。松赞干布的重孙、第三十六代赞普(藏王)都松芒布结就驻扎于此,指挥千军万马,征服了姜域(即南诏,包括今丽江和大理等区域)。于是,香格里拉便有地名“建塘”之称,意为赞普王居住的坝子或胜利大坝。为了长期立足于西南蛮区和管理姜域诸蛮,赞普命令其兵民在石卡山开采铁矿进行冶炼,以此在建塘与丽江之间的金沙江上建造了一座宏伟的铁索桥,史称“吐蕃铁桥”,据说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铁桥之一,打通了吐蕃通姜域(南诏)的茶马古道。与此同时,藏王都松芒布结也在征战中受创伤,并于他执政的第28个年头在建塘去世,成为唯一一位驾崩于滇西北的吐蕃王。如敦煌古代藏文历史文书所载:“及至兔年(公元703年)冬,赞普赴南诏,攻克之。”龙年(公元704年)“冬,赞普于赴蛮地主政期间升天”。同年,赤德祖丹继承赞普王位,成为第三十七代藏王。历史上“石卡神山”以马鹿多而闻名,成群结队的水鹿常活跃于石卡山林和纳帕海之间。传说,年青的赤德祖丹赞普常到神川都督府来视察。一日,在侍卫伴同下,赞普到石卡山狩猎,并开弓射中一只雌鹿。带伤的水鹿向着石卡山后森林中的“麻崩央措”(草滩吉祥湖)奔去。赞普一行追至湖边,只见一位少女正在湖边给那只受伤跌倒的雌鹿敷药治伤,旁边还有一只幼小的水鹿轻舔着鹿妈妈的嘴唇。藏王惊奇地问:“姑娘,你来自何处?为何救治我射的猎物?”姑娘抬起头,飘逸的秀发披洒在苗条的身段上,一张天仙般美丽的脸庞挂满伤感的泪珠。“殿下,我是何处的并不重要。”她说,“你看,如果这只雌鹿死去,它孩子的命运是可想而知的。善待一切众生,这是天神的忠告啊”。姑娘答话如此直率使在场侍从捏了一把冷汗,而赞普确被美丽的姑娘善良直率的性格深深吸引,姑娘一番寓意深刻的话触动着他的心扉。藏王后来得知那位邂逅相遇的姑娘是姜域王的公主后,心情更是激荡万千。苯教君师看透了赞普的心思,便说:“殿下啊,您是神子。面前的石卡山是建塘四周最高、最有灵气的神山,它耸立在独克宗西南方,日夜守护着建塘坝千万吐蕃兵民。你有什么心愿,只有天、地、龙神能帮你实现。建塘坝离天神最近的石卡山顶拉则(神台),是神子您向天神焚香祈愿的最佳地点”。石卡山坐落于铁桥东城独克宗与铁桥西城(今丽江塔城)之间,是连接吐蕃与姜域南诏的纽带,东南与姜域的玉龙雪山遥相呼应,西北与卡格博神山遥遥相望,是吐蕃时期滇藏茶马古道进入藏区的第一座神山,凡经过的滇藏商客驮队,无不到此焚香祈祷。按君师的指点,每当赞普出征前往姜域,不论风霜雨雪,赞普都要到石卡山顶神台煨桑祈祷,向天神倾诉心愿。也许是天神、山神和龙神显灵,赤德祖丹执政时期,姜域广大乌蛮与白蛮同向神子顶礼,拥戴赞普安邦政策,滇藏茶马古道贸易兴隆、热闹非常。历史学家说,这是滇西北高原最繁盛的时期。南诏与吐蕃结为兄弟国,赞普得到了姜域公主的芳心,整个吐蕃出现一派繁荣富强的局面。有敦煌吐蕃史古藏文写卷记为证:“赞普以其高深之谋略与策略下诏,蛮王谓阁罗凤者,前来称臣敬礼,赞普遂赐以钟之名号”。“在滂塘的大殿上,在赤德祖赞的御座前,阁罗凤的臣相段国忠晋见之时,赞普君臣作歌呤唱”。旧唐书南蛮传也载到:“吐蕃令阁罗凤为赞普钟,号日东帝,给以金印。蛮谓弟为钟” 。从此,石卡神山香火更旺,每逢节日,人们都要登上顶,把扛来的箭竹杆插入神台,挂上祭物,然后焚香祈祷,高呼“拉吉罗!”(神胜利了),这是远古传下的祭祀仪式。人们都相信,用高山柏等枝叶在神台煨桑,其带香的袅袅浓烟会把人们的心愿传递给天、地、龙神,众神和战死沙场的英灵会在冥冥中保佑着族人。公元755797年是第三十八代藏王赤松德赞执政时期,他的君师堪布静命奉旨前往古印度请莲花生大师白玛迥乃到吐蕃传播佛教。在赞王支持下,莲花生大师在弘扬佛教的同时,不仅不排斥藏区固有的原始宗教苯教,而且还把苯教的很多仪轨收纳进来,藏区原来的很多山神、水神等成为佛教的护法神。于是,既不同于印度佛教、又不同于汉传佛教的独具藏区特色的藏传佛教诞生,并在雪域高原弘扬。为了纪念其功德,藏区各大藏传佛教寺院都要把莲花生大师、赤松德赞和静命大师的像供奉在一起,称其为“师君三尊”。自然,石卡雪山也成为藏传佛教圣地。除了山顶拉则神台,人们还在石卡山各“乃”(仙人洞和圣地)、山谷和林道间,堆起玛尼堆、挂起经幡串。经幡是一种祈愿用的宗教标志,经幡上常印有各种咒文、祈祷文以及虎、狮、鹏、龙和度母等。青藏高原的民众,习惯从生命的角度去理解物质世界,并使其理念的表达感性化和个性化,藏传佛教完成了这种世界观的交流。因此,祭挂的经幡始终会有蓝、白、红、绿、黄五种颜色并列,展示着天蓝、云白、日红、水绿和地黄的世界映象。经幡串为一块块小经幡穿在一根长绳上而成,横挂于山口或两树之间、或房顶之间,或佛塔之上,随风招展。信众相信,当大自然之风吹动经幡时,便相当于众僧在此诵经祈福。人们的心愿,会随风之吹拂和幡的飘动,传达给天地,得到神佛的保佑。如前所述,在藏传佛教中,马鹿象征着“吉祥长寿和正法驱邪”。因此,藏传佛教的传入,给石卡神山赋予了更高的地位和灵性。明代,丽江木氏土司的势力一直扩展到了今迪庆、西藏芒康、四川巴塘和理塘,因而在石卡山脚,至今还保留着许多纳西语的村名和牧场名,如布伦(小山包)、阿极(雾大的牧场)、古孜莱(藏族牧场)、白色词(村官到的牧场)和川词(马鹿来的地方)等。为了巩固在康区的势力,木氏土司与藏传佛教噶举派红帽系和黑帽系活佛结为政教联盟,共同统治滇川藏大三角区。至17世纪木增土司时期,滇川藏三角区已建有噶举派寺院、寺庙和静室150多个。为了满足各寺院铸造金身铜佛所需金银铜铁的供应,木氏土司下令派徭役四处开矿冶炼。传说,石卡山就是一个重点开采区。在石卡山矿区,矿洞倒塌,压在洞内的徭役无数,最后只好用各工棚内留下的饭碗来统计死者人数。这些矿山遗址,至今还保留在石卡山西北区域。据说今天香格里拉藏民使用的尖底篮也是明代矿主们防止徭役背矿时歇息而有意让篾工发明的。建塘镇和小中甸的藏族以及丽江的纳西族都有披“羊皮”的习惯,相传也是源于明代背矿者的垫背。1615年,木增土司让位于长子木懿,自已却引退为藏传佛教僧人,专心佛事。由于木增在康区对藏传佛教的弘扬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被藏区农牧民尊称为姜杰布孙诺饶丹,噶举派高僧还专门为其写了姜杰布孙诺饶丹传,以传后世。当时在香格里拉,木氏土司建造的最为著名的寺院要数石卡山对面、纳帕海西北角措布腊卡山坡上的衮钦寺了。“衮钦”为藏语,意为大寺院,座北朝南,前临纳帕海自然保护区,与石卡雪山遥遥相望。相传,寺院的寺宇辉煌,金顶耀日,依山托势,庄严雄伟。主体大殿高四层,正中供奉结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上的三丈六尺高强巴佛铜像,殿前安放有一对每只可容纳12人的浑厚庄重的巨大青铜鼎。寺院藏族及纳西高僧视石卡神山为吉祥天女班丹拉姆的化身,特别尊崇,常到石卡山乃拉火仙人洞和哈木谷村后山岩洞闭关修行,并在洞口留下许多祈祷经文和佛教图案,至今犹存。自清康熙十八年格鲁派(黄教)大寺噶丹松赞林在石卡山对面的拉姆央措湖前建成以后,寺院高僧对石卡神山更为尊崇。也许是巧合,但人们更相信是佛祖的旨意,清乾隆年间,松赞林寺的一世松谋活佛公处降措就降生于石卡神山脚下的松谋村,因而得名“松谋活佛”。据松赞林所颂松谋转世传记载,公处降措的前世是西藏历史上的高僧大德。也从公处降措开始,噶丹松赞林有了活佛转世制度。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第三世松谋活佛昂翁洛桑丹增降措又在建塘坝降生,幼年在松赞林纳西族格西鲁茸尼玛座下学习藏文经书,后到拉萨哲蚌寺深造,成为噶丹松赞林寺主,为建塘信众撰写了石卡神山祭祀词如意宝树,祷文颂到:“十方殊胜酷似莲花的建塘草原,战神之王的尊主,用本性纯洁之法身及专一缘性的神笔写就了像帝释一样的您。身色洁白,一面双臂的您啊!左手持善恶因果分明的银镜高悬于半空,右手紧握着能使云云众生从苦难中拯救出来的如意宝。绫罗绸缎的服饰舒适飘拂,价值连城的珠宝闪光夺目,吉祥天母的化身秀宗啊!您座下那头双眼红迥的白色牦牛,其双角似金刚铸成,每当您骑上它的时候,您和颜悦色的样子,总展现出久远利众和胜宴。众生高举平安吉祥的旗帜,为您献上法性供品请您等众神,把世间厚重的污垢等一切世俗障难,借此清香的烟火荡涤干净,愿使我等众生摆脱嫉妒病痛之苦、冰雹旱涝之灾、饥荒盗匪之祸、豹狼野兽之害,愿赐以我们无限的顺缘,使我等众生事业兴旺、财运亨通、地方平安”。松谋活佛因石卡山脚的松谋村而得名,新中国建立后,松谋昂翁洛桑丹增降措成为迪庆藏族自治州第一任州长。人们说,这一切都是石卡神山显灵佑助的结果。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现在,你们已经认识了建塘草原上这座宏伟而灵性的石卡神山。历史上,这神山帮助吐蕃赞普实现了与南诏国和睦相处、互利共赢的愿望,促成了南诏公主与吐蕃赞普的美好姻缘;这神山帮助世世代代前来朝圣的茶马古道商贾一路顺风、生意兴隆;这神山使香格里拉众生生活安康、幸福吉祥。香格里拉信众普遍相信,物质财富不可能带到下世,只有“智慧”和“福气”可以在来世享用。六道众生间的福气和智慧由于呈几何积数变化而悬殊可达千万倍,积的善德越高,福气就越大。所以,人生一世要多行善事,讲究知识的积淀精进。藏民们还相信,冥冥之中存在着一个无所不能的神佛,通过祈祷,便能得到神祗的佑助。祈祷形式,即有口念咒语真言,又有五体投地的叩拜;即有朝圣供奉,也有煨桑转经。据说,口诵“六字真言”和煨桑祈祷,能得到菩萨和神佛的救助,使人步入圆满功德的正途;转经筒和转神山,可以增长功德,免除罪愆,获得超度。转经的次数越多,走的路途越长,所获功德就越大。香格里拉神山众多,灵性越高的神山,法力就越大。因此,到迪庆的游客,只有拜祭过像石卡山和卡格博这样灵性极高的神山,才能获得神灵真实长久的护助。愿大家在石卡神山之巅留下虔诚的祈愿,带走吉祥的福气。三、加申牧场与游牧文化(适用于加申牧场景点解说)女士们、先生们,现在我们到达的位于石卡山腰海拔3746米的高山草甸叫加申牧场,南北长约2.5公里,东西宽约1公里,面积200公顷左右。“加申”意为林间牧场,你们看,牧场四周是稠密的高山柳灌木林、高山栎为主的杂木林灌丛和杜鹃灌丛。西面山坡上是茂密的长苞冷杉原始森林。若从山顶往下看,加申牧场既像一块镶嵌在森林中的绿宝石,又似襁褓中的婴儿静谧地躺在石卡神山的怀抱。五六月份,这里绿草如茵,四周山花烂漫;七八月,草甸长满了叶似蕉叶、花如酥油的网脉橐吾,难怪有人要给起名“酥油花”。周围形态优美的连片的宝伞状柳树与草甸网脉橐吾的完美组合,给加申牧场增添了无限诗意。一切为大自然的造化,到此游客无不为之惊叹。来到高山牧场,想必游客们最想了解的是香格里拉游牧文化有特点吧?大家知道,在青藏高原或内蒙古,牧民们要经常搬迁牧场,更换放牧地点。在这种大草原,牧场的搬迁是水平向的。草原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坝,草甸则是群山环抱的坝子。在云贵高原,只有坝子,没有草原。因此,香格里拉的牧民们季节性搬迁牧场不是水平向的,而是垂直性的,这是横断山高山峡谷地貌决定的。在香格里拉藏区,生活着三种牛牦牛、犏牛和黄牛。在本地藏语中,公牦牛叫“亚”(英语称yak),母牦牛叫“直”,公黄牛叫“览”,母黄牛叫“坝”,公犏牛叫“租”,母犏牛叫“租姆”。黄牛体小毛短,尾巴较细,常年饲养在藏民家中。牦牛则体矮身健,鬐甲高,下腹、肩、股和肋等部密生长毛,且下垂至近地面,尾毛蓬生成大毛团,加之皮下脂肪组织发达,使它获得了极耐严寒的天赐装备,常年卧冰踩霜而从容不迫。能在空气稀薄的高海拔地区正常活动,在崎岖的山路上运步轻快有力,因而有“高原之舟”的美称。中国登山队员攀登珠穆朗玛峰时,牦牛是得力的助手,在五星红旗插上珠峰之巅的英雄业绩里,凝结有它们的汗水。犏牛体形较高大,体毛界于黄牛与牦牛之间,它与牦牛一样耐寒,常随季节的变化迁往高山或下到坝区。牦牛自交的后代是牦牛,黄牛自交的后代是黄牛,而牦牛与黄牛杂交后代却是犏牛,这如同马与毛驴的杂交后代是骡子一样。你说怪不怪,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不同的动物种类之间一般存在着生殖隔离,是不能杂交产生后代的,奇怪的是犏牛和骡子均是不同种亲代杂交产生的后代,这算是遗传学上的特殊现象吧。于是,在这些杂交后代身上,遗传学的“杂种优势”体现得十分明显就象骡子的身躯、体力和运输能力远超过马和毛驴一样,公犏牛体形高大,不论体重和力气,均超过公牦牛和公黄牛,所以常用它来耕地和上山拉巨木,母犏牛的产奶量也远远超过黄牛和牦牛。但另一方面,不同种间的生殖隔离又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这些杂交后代身上体现出来如同骡子不能产生卵细胞而无生育能力一样,公犏牛也不能产生精子,无交配能力,这是由于作为其亲代的牦牛和黄牛的性染色体Y的基因结构不同所致。黄牛,一般是一年四季与藏民生活在海拔3270左右的大小中甸坝,藏房下层或房前院子或藏房周围是它们常年睡觉的场所。附近的田野、草地和山坡是它们觅食的地方。每日它们自觉地早出晚归,主人都会习惯地给它们准备好早餐和晚餐,同时它们让主人早晚各挤一次奶。但黄牛的产奶量低,且奶质差。耐寒力特强的香格里拉牦牛与犏牛,每年则要随季节的变化进行垂直性迁徙。人们把横断山海拔3500米以下的垂直地带称为中山带,3500米以上的垂直地带称为高山带,把3000-4000地带称为亚高山带。冬季建塘镇的牦牛与犏牛同香格里拉黄牛一样,生活在海拔3270米左右的亚高山草甸上。石卡山脚的纳帕海省级自然保护区不仅是云南面积最大的亚高山沼泽草甸和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黑颈鹤冬季栖息地,而且是香格里拉县历史上著名的亚高山冬季牧场,现已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至每年初春,这里呈现的仍是一幅“风清月朗,芳草连天,牛羊成群”的图案。春夏季节,人们就要把这里牦牛和犏牛迁至石卡山35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我们面前的加申牧场就是著名的春夏季牧场。也许你会问,能不能不迁徙呢?不能的。如果夏季你让牦牛生活在大小中甸坝,它们不仅会身体消瘦,而且产奶量和抗病力都会大幅度下降。这不仅因为气温过热,更重要的因素是牧草的质量。夏季,在石卡山巅高山草甸上,长满了一种名叫荽叶人参果的高山牧草,香格里拉藏民称之为“祖姆亚莎”。这种开黄花的蔷薇科植物虽然矮小,但含有丰富的必需氨基酸,营养品质极高。有经验的牧民都知道,当牦牛和犏牛吃到这种植物,每日只需半天便“酒足饭饱”了,身体会变得越来越结实,产奶量高,奶质好,因而产酥油量也很高。当然,在石卡山高山带,牦牛和犏牛还能吃到虫草、贝母等珍贵药材。它们的肉质好,是一流的补品。因此,这里的农牧民,要随季节的更替搬迁牛场,过一种垂直性的游牧生活。夏季到香格里拉的游客要看牦牛和犏牛,也只有请你到石卡山高山带走一遭了。谈到香格里拉牧场和奶牛文化,酥油和奶渣的生产制作过程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和环节。打牛奶和打酥油茶是藏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的两个相互联系的生活环节。把挤下的牛奶倒进打奶筒搅打数百下,奶中脂肪便被分离出来,挤去水分捏成圆饼,就成为人们常说的酥油,用牦牛奶提取的称为牦牛酥油,用黄牛奶提取的称为黄牛酥油。剩下的脱脂奶水经加温后用旧衣物覆盖保温一夜,便成为酸奶水,香格里拉藏语称“属”。用属擦(竹编滤器)滤去其中水分,得到的就是酸奶渣。把陀茶放入茶罐加水煮熬,再把茶水倒进打茶筒,放入适量酥油、盐巴和调料,然后有节奏的上下搅动,就是我们常说的“打酥油茶”。把香蓬蓬的酥油茶倒入碗中,你就可以开怀畅饮了。各位女士们、先生们,如果想更深层次的了解石卡山藏族牧民生活文化,就请你亲自参与到牧民生活中去吧。四、千姿百态的地质地貌与神山文化(适用于石卡山各条观光旅游线路的解说)科学考察证明,大约一亿八千万年前,滇西北高原处于古地中海的深海槽中;自中生代燕山运动以后一直到新生代第三纪的渐新世,云南广大地区,经历了漫长的夷平作用过程。渐新世末到更新世开始,大地发生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板块相撞,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迪庆地区作为青藏高原的南延部分也发生强烈褶皱,山体不断升高,成为迪庆高原。站立石卡山巅环视四方,周围群山一览无余,真可谓无限风光在险峰。然而当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周围的群山似千万头牦牛,山嵴的高度相近,形成一个海拔3900米左右的广阔的平面,这就是香格里拉的古夷平面,它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重点保护的对象之一。第四纪新构造运动使迪庆高原继续发生断裂和断块的差异性升降,很多断块被剧烈抬升成高于古夷平面的雄伟山体,并逐步解体成一座座高耸入云的雪山,石卡山就是这样产生的。与此同时,高原面沿断裂带发生局部拗陷和断陷,加之外力削蚀作用,形成了低于高原面的负向的地貌形态山间盆地(坝子)和山间湖盆。石卡山周围的纳帕海、建塘坝和小中甸坝就是这样形成的。据统计,香格里拉高原上,面积在一平方公里以上的坝子和湖盆就有46个,它们不仅是香格里拉藏民赖以生存的亚高山牧场,而且是各种候鸟珍禽栖息的湿地生态系统。(一)高山冰蚀湖晴天,从飞机上往下看,香格里拉高原淡水湖泊星罗棋布,十分壮观、美丽,难怪人们要说,它是由天女梳妆时不慎打碎的梳妆镜片洒落高原变成的。香格里拉高原湖泊属于金沙江水系,从形成因素,可把它们划分为高原构造湖泊和冰蚀湖泊两大类。(一)冰蚀湖泊(黑海):如同人们把藏区的僧人称为“喇嘛”,云贵高原的人们,习惯把湖泊称为“海”,藏语称“措”。分布在香格里拉海拔3800米以上的众多高山湖泊,诸如千湖山和哈巴雪山的黑海、黄海和湾海等等,均为第四纪冰川作用形成的冰蚀湖,其湖水四季冰冷,仅有少量藻类和山溪鲵(雪鱼)能顽强地抗衡在湖缘浅滩。(二)构造湖泊:分布在海拔3600以下的纳帕海、属都湖和碧塔海等高原湖泊则是地层断陷形成的构造湖泊,湖水冬暖夏凉,动植物种类较为丰富。石卡山与千湖山景区连成一体,素以湖多而闻名。石卡山上的纳措(黑海)、麻崩央措(高山草甸吉祥湖)和措姆(红湖)等多个湖泊,所处海拔均在3800米以上,都是典型的冰蚀湖。这就是说,它与纳帕海景区及普达措公园的构造湖泊是不同,因而成为石卡山高山带特色景观之一。麻崩央措湖在石卡山顶以南约千多米处,四周是茂密的国家珍稀保护植物长苞冷杉,林下是杜鹃、矮刺栎等灌丛和沼泽草甸。这种森林中的高山冰蚀湖幽邃静谧,似黑色的深潭,充满了神秘之感,香格里拉汉族居民习惯称之为“黑海”。夏季来临,湖缘草甸百花争艳,最引人注目的是高山观赏药用植物苞叶大黄和杜鹃花丛,苞叶大黄又称水黄,基部叶片丛生如莲座,大片大片黄白色苞片叠状生长在叶中茎干上,仿佛是一座座耸立在湖缘的小型金色莲花塔。湖的北面一帘白色的石灰岩壁似帷幕挂于天界,似朗钦(白象)卧于湖边,也如一白犀守护着神湖。相传,麻崩央措湖下是犀牛神栖息处,有灵气的人们有时可看到它浮出水面的身影,因而也有人称此湖为“灵犀湖”。建塘镇的藏族农牧民都把这种“灵犀湖”当作神湖,当遇到旱灾,人们就要来到湖边焚香祈祷,祈求山神和湖神降雨消灾。但要是雨季人们到湖边,一般是不准高声喧哗,更不能打枪的,否则立马会暴雨倾泻,无处藏身。人们说,这是因为激怒了湖中的灵犀。其实,在高山冰蚀湖边高声喊叫会下大雨是有科学道理的,高海拔湖畔的空气充满了水蒸气,遇到较强的声波震动,这些水气便马上凝结成雨点倾泻山顶。常言道:“心有灵犀一点通”,就像麻崩央措(灵犀湖)永远陪伴着丈夫亚拉钦波(石卡山),如同当年吐蕃赞普与南诏公主在此一见钟情,年青的情侣们,只要你们到此湖边诚心祈愿,湖中灵犀会使你们心心相通,保佑你们达成心愿,永久恩爱。石卡山还有一个特色是:山脚与著名的构造湖泊纳帕海保护区相连,山顶则分布着高山冰蚀湖泊。站立山顶鸟瞰东北,云南分布海拔最高的构造湖泊和纳帕海沼泽草甸一览无余;而转向西南行走一段,又是高山冰蚀湖景观奔来眼底。这种同时兼有两种类型的高原湖泊景观的地方,整个迪庆只有石卡山景区。(二)仙人洞溶洞是石卡山景区另一特色景观,最著名的是的乃拉火仙人洞,它位于石卡山东南。石卡山“仙人洞”,藏语称“乃”,意为“圣地”。洞口在陡峭的半山腰,四周挂满了五色经幡。洞口不到一人高,但洞内宽畅,奇形怪状。信众相信,钻过此洞,吸吮一口乳房状钟乳石尖的水滴,能消灾病,一年吉祥。在石卡山西北的哈木谷后山箐悬崖上,也有十几个类似的仙人洞,历史上是藏传佛教高僧长年闭关修行之地。雪域高原的藏民认为,“乃”是藏民祖先的发祥地。据藏族古籍记载说,很古以前,有一菩提老猿,受观音点化,在洞中修行。一日,有罗刹女向其求配偶。老猿怕影响修行的正果而加以拒绝。于是罗刹女说:“如不答应,我就死在你面前。害死人命,你修行何用”。最终,老猿同意了罗刹女的请求。他们生下子孙,成为藏民之祖先。无论如何,可以肯定,藏民族关于“猿变人”之说,远远早于达尔文的进化论。历史上,每逢五月端五和七月丹巴日古(七月十五转山祭祀日),来自四面八方的建塘藏族群众就会手持经幡竹杆,聚集于石卡山脚,请活佛高僧诵石卡神山祭祀词,朝圣仙人洞,转山登顶焚香祈祷,消灾驱邪,祈求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同时举行赛马、跳锅庄等活动。大家以村为单位,广泛开展社交活动;或举行“茶会”,讲幽默笑话逗众人乐;或男女各为群体,互对情歌。(三)神秘峡谷峡谷丛横,是石卡山景区的又一特色。除了石卡山正面的乃拉火、益九谷村后索道峡谷和哈木谷村后峡谷外,更为险峻神秘的是石卡山后纵横交错的深切峡谷,如通向五境的咱绒隆,峡谷深邃,历来是珍稀野生动物的乐园。而石卡山西南那些不知名的峡谷,怪石嶙峋,有人称它们为“恐怖峡谷”。2003年,一对美国夫妇在当地导游带领下到石卡山,在山后观光考察过程中神秘失踪。当地政府全力寻找营救,三天三夜后才找到他们,被困的地方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是个左右无路的绝境,营救人员费尽周折,才将他们吊上崖顶。他们怎么会到那里,谁也说不清楚。当地人说,这些峡谷中有赞神的“玉果”(暗村),一旦被关进暗村,你就无法走出迷宫。在格萨尔王传加岭传奇中,岭格萨尔王就曾被卡格博赞神引进了暗村,人马突然消失得无踪无影。向宛等大臣走遍山山水水找了七天七夜,最后在天母南曼婕姆的帮助下才降服了煞神,从此,卡格博赞神皈依格萨尔成为岭国守护神。但无论如何,尊敬的客人们,当你们徒步到石卡山探险旅游,一定不要单独行动,因为,石卡山除了峡谷深邃神秘,其气候也变化也诡秘无常,刚才还是晴空明朗,一会又成云雾山中,有时山上的雾很大,就连近在咫尺的物体也难看清。据说下午上山找牛的本地放牛娃,最怕的就是遇到大雾。因为,大雾使他回家不了家,为了躲避熊豹豺狼的伤害,只能爬到大树上去过夜。(四)流石滩景观高山流石滩地貌景观又是石卡山所拥有的一大特色旅游资源,因为,这种景观在香格里拉亚高山带景区景点是找不到的。流石滩一般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高寒地带,极度寒冷的气候、长年的冰雪加上风蚀作用,使高山带山体石灰岩破碎成大量大面积的砾石,于是形成壮观的流石滩景观。雪莲花、丛菔、梭沙贝母和玉龙蕨等珍稀植物就生长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当你去观看这些植物时,爬上流石滩十分艰难,因为爬三步又会倒滑下两步,你总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仿佛是在经历那种被人追赶而又跑不动的梦境。总之,地质地貌多样性是石卡山景区一大特色景观资源。由于其地处青藏高原横断山三江纵谷区,地质结构复杂,有多种地层出露,砂岩、石灰岩、板岩和硅质岩交错分布,剖面、断层、褶曲和结理等构造特征十分明显;地貌上,除了拥有众多的高山峡谷、冰蚀湖泊、草甸溪流和砾石溶洞外,还有各种角峰、U形谷、冲击扇、冰川碛物和古冰川地貌等等。不论其景观价值还是科考价值,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和唯一性。五、石卡山动态的自然生态景观(适用于石卡山各条观光旅游线路的解说)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香格里拉的自然景观和珍禽种类是随四季的轮回而更替着的。正是自然景观周期性的更替变化与生态类型多样性的有机结合,才使得石卡山景区变得绚丽多彩。到这里的游客一年四季看到的是四种不同的自然景色,也就是说,大家今天看到的,并非是石卡山景区的全部,如果下次有机会,你选另一个季节到这里,看到的将是另一种景致。人们把它归纳为这样一句话:“春看绿草夏看花,秋观秋色冬观雪”。春看绿草:高原之春,姗姗来迟。五月份,石卡山顶还是白雪皑皑,山脚坝子却开始变成一块碧绿的地毯,微小的星宿龙胆花点缀其间,成群的牛羊嬉戏于草坝。蓝天、白云、雪山、草甸、藏房、炊烟、牛羊、牧童,大自然的造化,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一幅“天人合一”的绝妙图案。夏看花:五月至六月,景区进入了鲜花盛开的季节,花的种类和颜色,随月份的变化不停的更替着。开始是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点缀面山林间的是花大色艳的亮叶杜鹃、云南杜鹃和山育杜鹃,把山脚和加申牧场染成红蓝色的是连片的腋花杜鹃和灰背杜鹃。3800米以上高山带的杜鹃更是特别,由于长年受雪压迫,它们的枝干朝下弯曲,成垫状生长,因而开花时,仿佛在山巅铺了一层美丽的花毯。开粉红花的中叶型杜鹃灌丛以栎叶杜鹃为主,其次还有宽钟杜鹃和黄杯杜鹃。小叶型杜鹃灌丛则以多色杜鹃和金黄杜鹃为主。随之登场的是竞相开放、五光十色的草本花卉,有黄色的锡金报春、黄花杓兰和瑞香狼毒(有人称其为格桑花),有红色的偏花钟报春、中甸海仙花、滇蜀豹子花和桃儿七,还有蓝色的西南鸢尾和总状绿绒蒿(蓝罂粟),山坡上还有火红的柳兰、角蒿和香气四溢的云南丁香花。七、八月份,石卡山脚和加申牧场等亚高山草甸又被叶似芭蕉叶开黄花的网脉橐吾和花色各异的马先蒿和所代替,冰蚀湖边则长出苞片黄白的美丽的观赏植物苞叶大黄,山顶的高山草甸却成了矮小奇花的天地,有开黄花的租姆牙莎(荽叶人参果)和全缘叶绿绒蒿,开白花的岩须,开蓝花的总状绿绒蒿、山丽报春和雪山鼠尾,开紫花的钟花垂头菊和紫花白合。因此,六至八月份是石卡山景区的花季,草甸和湖缘五彩缤纷,能醉倒游人。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到过滇西北高原的国内外游客在撰写的游历中对香格里拉雪山草甸之美,赞不绝口。东方奇女刘曼卿在1933年著的康藏征轺续记中写到:“讵三日后,忽见广坝无垠,风清月朗,连天芳草,满缀黄花,牛羊成群,帷幕四撑,再行则城市俨然,炊烟如缕,恍若武陵渔父误入桃源仙境,此地何欤?乃滇康交界之中甸县城也”。英国植物学家F.K.Ward在1932年出版的The Mystery River of Tibet 一书中也写到:“5月23日,我们进入了一系列充满石灰岩的峡谷,谷中罂粟花、紫葳、鸢尾花、马先蒿及其它高山植物蓬勃生长,绿叶复苏,含苞待放我可爱的中甸高原,芳草青青,绿茵如幕,花香遍野,时有牦牛成群而嬉,本地居民尤为和蔼近人,不得不强忍留恋之情而告别之。”秋观秋色:九月,秋风开始吹遍香格里拉,当纳帕草甸被连遍的大狼毒染成红色的海洋时,石卡山上却开始被成片的大果红杉林和桦杨柳树林染成金色的世界。这是一道独特的高原秋景,使多少摄影家和诗人沉醉。仿佛在一年的收获季节,大自然刻意要给石卡山戴顶金色的帽子,给纳帕草甸披上红色的袈裟,庆贺一年的丰收,祈祷来年的祥和。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到秋天,红杉、杨、桦会变黄,狼毒则会变红呢?原来,绿色植物含有白色体、有色体和叶绿体,叶绿体又由橙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和绿色的叶绿素组成。春夏季节,叶绿素的颜色掩盖了其它色素,因而人们看到的是一片翠绿的世界。到了秋季,寒冷和霜降使叶绿素解体,植物所含其它色素的颜色和化学变化产生的颜色就显露出来了,因而,大果红杉和桦杨柳等树叶变为金黄色,而大狼毒和花楸则变成火红色。冬观雪景和越冬珍禽:冬季降雪,石卡山成为梦幻的世界。蓝天下,白色的云朵、白色的山峦、白色的草甸和白色的藏房,讲述着一个美丽的传说。透过这绝尘境域的故事,你看到的是香格里拉各族人民纯洁善良的心灵。于是,身临其境的你,得到的将不仅是感官上美的享受,而且是心灵的洗涤和净化。石卡山脚的亚高山草甸和纳帕海沼泽连成一体,成为冬季鹤、雁等珍禽落脚的地方。夏季来到香格里拉的游客,总问为什么看不到黑颈鹤踪影。原来,同昆明红嘴鸥一样,黑颈鹤、灰鹤、灰雁和斑头雁等都是候鸟,它们要随季节的变化而迁徙。夏季,它们向北飞往青海西藏海拔4000米以上的湖泊生儿育女,繁衍后代;冬季又向南迁徙寻觅越冬佳地。因此,每年9、10月份,成群结队的黑颈鹤、灰鹤、斑头雁和各种野鸭,就会成一字形或人字形,从遥远的北方迁到纳帕海自然保护区等沼泽草甸和高山湖泊觅食越冬,直至翌年3、4月份才纷纷离去。因此,冬季的的石卡山脚纳帕海自然保护区,不仅是观雪景的佳地,也是观候鸟珍禽的场所。黑颈鹤属于世界珍稀濒危保护鸟类和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形似丹顶鹤,高1.5米左右,眼部和头顶裸露呈红色,并散生黑色短毛,颏、喉和颈部呈黑色,因而称黑颈鹤。春、夏季节,它们在青藏高原北部的高山湖泊、沼泽草滩繁殖后代,秋末冬初结群南迁,在香格里拉纳帕海、碧塔海和属都湖等湿地越冬,多见两只成鸟带领一只幼鸟,在水草中和沼泽中觅食,主要以草根、水生昆虫和其它小动物为食。相传,很早以前,黑颈鹤经常到藏家的青稞地里觅食。播种季节,它们到地里偷食人们撒下的种粒;收获季节,它又吞食青稞籽。无奈的人们,只好用下扣子的办法来对付黑颈鹤。后来,人类与黑颈鹤达成协议黑颈鹤永不再破坏庄稼,只吃害虫,而人类永不捕杀黑颈鹤。人们还将自己的数根头发给了黑颈鹤要它装点在头上作为结伴的证据,据说,黑颈鹤头顶散生的黑色短毛就是这样来的。其实,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人与人和谐相处正是香格里拉各族人民所具有的传统美德。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石卡山景区生态景观的动态性,不仅体现在一年四季气候更替的时间横向变化上,还体现在面山立体气候的垂向变化上,从每年十月开始到时次年五月近八个月的时间,尽管建塘坝演绎着“秋红、冬白、春绿”的高原映象,石卡山顶却是白雪皑皑。也正是有了石卡雪山,才使建塘坝保持住了三个季节 “雪山草原” 的香格里拉映象。因此,石卡山巅的雪景与索道缆车的结合,是香格里拉一道新型的风景线。六、石卡山的生物多样性(适用于石卡山各条线路观光、考察和探险旅游)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下面,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石卡山景区的生物多样性生态旅游资源。(一)植物多样性植物种类丰富是石卡山景区生物多样性的一大特点。经初步调查统计,石卡山景区至少有种子植物73科,203属,399种。其中,以毛茛科、蔷薇科、杜鹃花、菊科、龙胆科、报春花科、玄参科和禾本科种类为多,每科均在16种以上。它们中的大多数为横断山特有的珍稀植物和观赏植物。有12种国家保护植物,其中一级保护植物有玉龙蕨和高寒水韭2种,二级保护植物有冬虫夏草、松茸菌、油麦吊云杉、金铁锁和山茛菪5等种,三级保护植物有长苞冷杉、雪上一支蒿、桃儿七、延龄草和棕背杜鹃等5种。生态垂直系列明显是石卡山景区生物多样性的第二大特点。山脚海拔3270-3300米冲积扇形成的亚高山草甸,与纳帕海自然保护区沼泽草甸连成一片。构成生物学家常说的“五花草甸”。春夏季节,这里观赏植物繁多,十分引人注目,如银莲花、圆穗蓼、瑞香狼毒、野蔷薇、腋花杜鹃、灰背杜鹃、紫菀、网脉橐吾、中甸龙胆、点地梅、中甸海仙花、偏花钟报春、马先蒿和西南鸢尾等。海拔33004100米是亚高寒温性针叶林植被带,在索道沿线分为两个层次:3300-3700米以亚高山灌丛为主,部分区域有块状分布的云、冷杉林和大果红杉林,它们多为各村神山(藏语称“日达”)林;3700-4100米以冷杉林或大果红杉、冷杉混交林为主。从远处看,大果红杉林呈翠绿色,而冷杉林呈暗绿色,两种针叶乔木树种的颜色分异较明显。林下以山杨、高山柳、白桦、红桦、高山栎、高山柏、云南野丁香、腋花杜鹃、灰背杜鹃、栎叶杜鹃、宽钟杜鹃、云南杜鹃、亮叶杜鹃、黄杯杜鹃、野蔷薇和箭竹等树种构成的乔木灌丛为主。草本和藤本珍稀观赏植物有红花五味子、翠雀花、拟耧斗菜、金莲花、桃儿七、总状绿绒蒿、苞叶大黄、柳兰、鬼灯檠、点地梅、滇藏掌叶报春、锡金报春、密花滇紫草、聚花马先蒿、单叶波罗花、鸡肉参、紫丹参、滇蜀豹子花、延龄草、杯花韭、西南鸢尾、黄花杓兰等。4100以上是高山灌丛草甸和流石滩草甸,分布有绿绒蒿、岩白菜、荽叶人参果、棱子芹、岩须、腺房杜鹃、多色杜鹃、樱草杜鹃、金黄杜鹃、褐毛紫菀、侧茎垂头菊、金不换、美报春、包唇马先蒿等,还有雪茶呢。不论是从缆车往下看,还是徒步穿越在石卡山亚高山带,我们都会发现,亚高山暗针叶林是石卡山景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由云杉林、冷杉林、大果红杉林和高山松林四种群落构成。构成群落的针叶优势树种油麦吊云杉、长苞冷杉、大果红杉和高山松都是我国横断山特有的珍贵树种,也是本区藏族建房盖屋的主要用材。油麦吊云杉林主要分布在海拔33003600米山地,林相灰绿色;长苞冷杉林分布带则以海拔3600米以上的山地为主,林相暗绿色,如加申牧场至石卡山顶之间分布的暗绿色森林就是长苞冷杉林;高山松林多分布在海拔3800米以下的阳坡,而林相翠绿的大果红杉林常镶嵌在冷杉林分布带。长苞冷杉又称白泡树,其树冠呈塔形,暗绿色,紫黑色的新果实直立生长在枝条上,针叶扁平,上面的中脉下凹;油麦吊云果实头朝下,针叶呈四棱形,上面中脉凸起。油麦吊云杉和长苞冷杉高者可达30米以上,枝上挂满了树胡子,它们与中国和世界其它地方的云、冷杉不是一个种,而是横断山特有树种,因而,早在上世纪80年代,长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