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梳理.doc_第1页
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梳理.doc_第2页
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梳理.doc_第3页
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梳理.doc_第4页
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梳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梳理指 南 录 后 序【文天祥,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遗著有文山先生全集。指南录后序是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指南录写的序文。诗集命名为指南录,取“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诗意。指南录后序:文章简要地记写文天祥出使元营的斗争情况以及逃脱后的艰险遭遇,并说明抄录诗篇和编纂诗集的目的。文章表现了诗人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忠贞不屈的爱国情感。】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 (1)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2)层见错出2古今异义 (1)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古义: 今义: (2)初至北营,抗辞慷慨 古义: 今义: (3)为巡船所物色 古义: 今义:(4)以至于永嘉 古义: 今义: (5)几彷徨死 古义: 今义:3一词多义 (1)间 得间奔真州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靡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3)如 如扬州,过瓜洲杨子桥4词类活用 北虽貌敬 予分当引决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 道海安、如皋则直前诟虏帅失信二、文言虚词1而 归而求国之策 死而死矣 而不在使者之目 而幸生也何所为 2以 然而隐忍以行 挟匕首以备不测 几以捕系死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以资政殿学士行 将以有为也 3则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三、文言句式1省略句 (1)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 (2)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3)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 (4)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2被动句 (1)予羁縻不得还 (2)无日而非可死 (3)几以不纳死3倒装句 (1)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 (2)君亲其谓予何翻译:(1)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2)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3)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4)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5)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馀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6)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7)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五人墓碑记张溥,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他自幼勤学,所读之书必手抄六七遍,因此他命名自己的书房为“七录斋”。他组织了爱国社团复社,成为复社的领袖。在文学上,他提出“兴复古学”的主张。著有七录斋集。碑记,又称碑志。“碑”指碑铭,“志”指墓志铭。前者刻石立于地上,后者则埋于地下。碑铭又分为三类,即宫室庙宇碑,墓碑和功德碑。墓碑用于叙述死者生前的事迹和高尚的品质。 五人墓碑记:作者在这篇碑记中记述和颂扬了苏州市民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敢于同恶势力进行斗争的英勇事迹,热情歌颂了五位烈士仗义抗暴、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对于他们“激于义而死”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斗争的重大意义和不朽功绩,进而阐明了“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道理。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2)独五人之曒曒,何也(3)敛赀财以送其行(4)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5)亦曷故哉2古今异义 (1)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古义: 今义: (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古义: 今义: (3)吴之民方痛心焉 古义: 今义: (4)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古义: 今义: (5)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古义: 今义:(6)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古义: 今义: (7)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古义: 今义: (8)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古义: 今义:3一词多义(1)发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发其志士之悲哉 而又有剪发杜门(2)行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其辱人贱 敛赀财以送其行(3)固 轻重固何如哉 斯固百世之遇也(4)使 公之逮所由使也 人皆得以隶使之(5)徒 慷慨得志之徒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6)按 缇骑按剑而前 按诛五人(7)得 慷慨得志之徒 人皆得以隶使之4词类活用 去今之墓而葬焉 其疾病而死 缇骑按剑而前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人皆得以隶使之 众不能堪,抶而仆之安能屈豪杰之流不敢复有株治不能容于远近 二、文言虚词1而 去今之墓而葬焉死而湮没不足道者抶而仆之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其疾病而死则噪而相逐 2以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亦以明死生之大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3焉 激于义而死焉 去今之墓而葬 吴之民方痛心焉 4之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佯狂不知所之者人皆得以隶使之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5其 以旌其所为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敛赀财以送其行 发其志士之悲哉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6于 激于义而死焉不能容于远近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7为 以旌其所为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作为)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8当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然五人之当刑也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 (1)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2)即今之倮然在墓者也(3)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4)斯固百世之遇也 2被动句 (1)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2)公之逮所由使也(3)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3倒装句 (1)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2)且立石于其墓之门(3)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4)四海之大,有几人欤(5)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者(6)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翻译:(1)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2)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3)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4)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5) 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6)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7)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烛之武退秦师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2)共其乏困(3)夫晋,何厌之有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5)秦伯说,与郑人盟(6)失其所与,不知 2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 古义: 今义: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 今义: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 今义: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 今义:3词类活用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晋军函陵 越国以鄙远 阙秦以利晋共其乏困 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4.重点词语夜缒( )而出许君焦、瑕,朝济( )夕设版焉。既东封( )郑,又欲肆( )其西封( )若不阙( )秦,将焉( )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 )之。 微( )夫人之力不及此二、文言虚词 1以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敢以烦执事以其无礼于晋越国以鄙远焉用亡郑以陪邻阙秦以利晋2而今急而求子若亡郑而有利于君夜,缒而出朝济而夕设版焉3之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夫晋,何厌之有 是寡人之过也因人之力而敝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将焉取之4焉子亦有不利焉焉用亡郑以陪邻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朝济而夕设版焉5其以其无利于晋君知其难也又欲肆其西封失其所与吾其还也6且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 (2)君之所知也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疑问句 (1)夫晋,何厌之有 (2)焉用亡郑以陪邻 (3)不阙秦,将焉取之3省略句 (1)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2)许君焦、瑕(3)子犯击之(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6)晋军函陵,秦军汜南4倒装句(1)以其无礼于晋(2)且贰于楚(3)佚之狐言于郑伯曰(4)夫晋,何厌之有翻译:(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3)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5)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6)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廉颇蔺相如列传一、实词1通假字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可予不 臣愿奉璧往使拜送书于庭 召有司案图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2一词多义 (1)奉 臣愿奉璧往使 请奉盆缶秦王 (2)闻 以勇气闻于诸侯 寡人窃闻赵王好音 (3)孰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4)负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5)顾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 顾吾念之 (6)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舍相如广成传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7)使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乃使其从者衣褐 大王乃遣一介之使(8)引 引赵使者蔺相如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相如引车避匿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9)徒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徒以吾两人在也 (10)幸 大王亦幸赦臣 而君幸于赵王 则幸得脱矣 (11)因 相如因持璧却立秦王因曰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不如因而厚遇之 (12)请 璧有瑕,请指示王 请奏瑟 诸将请所之 3词类活用 乃使其从者衣褐舍相如广成传秦御史前书臣乃敢上璧大王必欲急臣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左右欲刃相如 而相如廷叱之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间至赵矣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且庸人尚羞之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宁许以负秦曲怒发上冲冠吾羞,不忍为之下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4.古今异义 璧有瑕,请指示王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拜为上卿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于是相如前进缶 布衣之交 左右欲刃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明年复攻赵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窃计欲亡赵走燕 二、文言虚词1而 夫赵强而燕弱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毕礼而归之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2之 我见相如,必辱之均之二策 即患秦兵之来 为刎颈之交3于 以勇气闻于诸侯 归璧于赵 故燕王欲结于君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而君幸于赵王4以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宁许以负秦曲 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5其 乃使其从者衣褐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其势不俱生6为 拜为上卿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而蔺相如如徒以口舌为劳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7乃 今君乃亡赵走燕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 臣乃敢上璧8因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相如因持璧却立 不如因而厚遇之9与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10且 且庸人尚羞之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且以一璧之故逆秦之欢,不可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 (1)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2)蔺相如者,赵人也 (3)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倒装句 (1)求人可使报秦者 (2)君何以知燕王 (3)欲与王好,会于西河外渑池(4)故燕王欲结于君 (5)设九宾于廷 3被动句 (1)徒见欺 (2)而君幸于赵王(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四、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4)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5)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6)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7)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鸿门宴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2)要项伯 哦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5)令将军与臣有郤 (6)因击沛公于坐 (7)拔剑切而啗之 (8)秋豪不敢有所近 (9)皆为龙虎,成五采 (10)不者 (11)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12)沛公奉卮酒为寿 2古今异义(1)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 今义:(2)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古义: 今义:(3)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 今义:(4)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 今义:(5)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 今义:(6) 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义: . 今义:3一词多义(1)故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故遣将守关者 君安与项伯有故(2)如 沛公起如厕 劳苦而功高如此(3)意 其意常在沛公也 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4)举 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杀人如不能举(5)谢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乃令张良留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4词类活用吾得兄事之常以身翼蔽沛公 沛公军霸上道芷阳间行籍吏民范增数目项王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素善留侯张良 豪毛不敢有所近 此其志不在小臣活之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拔剑撞而破之 二、文言虚词 1以 具告以事 请以剑舞 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未有以应 樊哙侧其盾以撞2为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军中无以为乐 使子婴为相窃为大王不取也 我为鱼肉 吾属今为之虏矣 君为我呼入 为之奈何 何辞为3因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4且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且为之奈何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5之 起,立而饮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今日之事何如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6于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贪于财货 长于臣 得复见将军于此 7与 未得与项羽相见欲呼张良与俱去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则与斗卮酒欲与亚父8而 劳苦而功高如此 项王按剑而跽 拔剑切而啗之籍吏民,封府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