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传统语文教学与新课程改革的关系.doc_第1页
正确处理传统语文教学与新课程改革的关系.doc_第2页
正确处理传统语文教学与新课程改革的关系.doc_第3页
正确处理传统语文教学与新课程改革的关系.doc_第4页
正确处理传统语文教学与新课程改革的关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正确处理传统语文教学与新课改的关系重庆 徐东升 近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语文课堂发生了许多的变化:教学的理念新了,内容的领域宽了,知识的结构综合了,学习的形式丰富了。但是,在教学中,一些教师由于对课改的内涵把握不准,理解偏颇,片面的认为新的课程改革就是对以前教育教学方式的否定。因此,在语文教学“吐故纳新”、“推陈出新”的同时,丢弃了我们语文教学中许多不该丢掉的优秀传统,导致我们的课堂教学新颖有余,而实效甚微。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语文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更新。从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到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如果一味地固守陈旧的语文教育传统而不知改革,那便是一种僵死的、毫无生气的教育。但是,历史是不能割断的,任何事物的变革与更新,实质上都是扬弃的过程,即继承和发展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尤其是语文教育,在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有许多前人成功的经验,是被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在现代语文教育中,我们仍然要吸取传统语文教育的经验和方法以开创新世纪的语文教育。因此,在新课标的引领下,现代教育如何继承和发扬我国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创建和谐、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呢?这是当前困扰广大教师的主要问题。我以为:语文教学肯定不能完全背弃传统。一、强调诵读古时的老师就是通过让学生反复地诵读三字经百家姓之类的启蒙课本来进行集中识字教学的,并且颇有成效,一般在两三年内,学生便能识记两千个左右的汉字。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汉语特有的审美表现力。比如,汉语那种抑扬顿挫的节奏感,那种和谐悦耳的韵律感,如果不是通过诵读是很难品味出来的。至于诵读还有助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语言文字的表达,古人也是早有认识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都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经验之谈。应该看到,诵读在现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已是一落千丈了。事实上,孩子们在浩瀚的题海中疲于奔命,哪来的兴致又哪来的时间去诵读?面对这种现状,一些有识之士提出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他们说: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而语感教学则要抓诵读。诵读,便是语文教学上的返璞归真。抓诵读,便是还语文教学之本来面目的一项重要措施。语文虽然包含的因素很多,但它乃是组装的整体,不是散装的零件,而要把握这个整体,诵读则是被证明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二、品味美读美读,是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之一。苏轼说:“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读书就在于涵泳体察,从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读书观;到韩愈“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放声涵泳,注入情感,讲究文气;到朱熹“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矣。”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记体察;到曾国藩“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泳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 当然,可以肯定地说,传统的、机械的、陈旧的语文教学方法是不可取的,但它一些诵读教学方法和思想,特别是有的“美读”方法和思想,应该是我们继承和发扬的传统语文教学精华。这一点,朱自清、叶圣陶、张志公等语文名家极为重视,并且都对此作了相关论述。叶圣陶先生指出:“阅读有时不止于要了解大意,还要领会那话中的话,字里行间的话也就是言外之意,不能读得太快,要仔细吟味;这就更需要咬文嚼字的功夫。” 张志公也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不多讲,给予指点,要学生自己去味,玩索,悟出文中的道理来,达到一旦豁然贯通焉。” 这些真知灼见的美读方法和理论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的方向和依据。语文课堂应是学生快乐的一方天地。美读首先第一个特点就是给人以愉快,没能给人快乐的语文课堂肯定不是美读教学。因为美读,简而言之,就是美美地读,即愉快地读。凡能激发起人的愉悦情感的读,都可成之为美读。正鉴于此,美读教学才成为必要。因为它是解放学生心灵,释放学生情感,张扬学生个性,培育人文精神、孕育创造力的最好的途径之一。教师的职责就是在于挖掘课文中美的因子,引导学生学会亲近、喜爱并享受美的对象,使之成为学生生命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部分,使学生乐“读”不疲,流连忘返。一旦能让学生以愉快地自觉的心理去亲近课文、融入课文,那么学生内在的沉睡的认知图式、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大大地被激发出来了,从而更自觉更活跃地参与到文本世界的共同建构之中。当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情趣和生活经验等走进文本世界时,就开始了同化、整合“异己世界”和调整、顺应自我世界,学生生命成长、精神成长就是在这两个世界的距离不断缩小、整合之中走向新的世界融合。 三、训练语言语文学科必须加强语言文字训练,重视它的工具性的一面。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主动学习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有目的地选择训练项目,使之循序渐进掌握字词句段篇的知识和听说读写的能力。一是训练内容的设置目标明确,根据不同的课文以及课程标准对各年级段的要求选准训练点。二是突出学法指导。三是训练目标与检测效果相对应。四是面向全体,综合训练。语言训练中,要抓住“记忆、积累、运用”三环节,通过多读、多背,牢记范文中的语言材料,抓好“朗读、熟读、背诵”等训练的基本途径,培养记忆能力。同时注意语言材料的积累。积累是逐渐聚集,逐步消化、吸收、潜移默化的过程。学习语文关键要注重点滴积累,可摘录和课外搜集好词好句,记住词语,句子的语言环境,也可摘录片断。总之在理解辨析词义的基础上积累词汇,掌握多种方法记人记事,丰富表情达意的技巧。四、注重练字众所周知,由于汉文字的特点,中国的书法成为享誉世界的一朵艺术奇葩。字如其人,古时衡量一个人的学识,首先就是看他写的字。因此,注重练字就必然地成为我国特有的优良传统。现在,电脑的广泛运用,人们越来越不重视书写。诚然,电脑的使用无疑是一种进步,但这种进步同时也造成了令人惋惜的后果,那就是注重练字的优良传统在学校的语文教育中差不多是丢掉了。事实上,现在的青年,能写出一笔好字的委实不多。这不能不是当今语文教育的失策。从语文教育来说,至少在中小学阶段应训练学生写字的习惯和能力,为其书法功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将是一辈子受用的事。五、练习属对所谓属对就是对对子。这也是我国传统语文教育中特有的训练项目和训练方法。古人训练属对,主观上大概是为作诗和写骈体文服务,而客观上其作用远远超出了这个范围,是涉及面很广的综合性语文基础训练,同时又是操作性很强的一种训练方法。属对训练也是词汇训练。属对是以词为单位的,涉及到词的性质、词的意义、词的类别以及词的色彩等等。属对讲究炼词(字),力求配对的词(字)必须贴切、得体,所以词汇训练同时也就是语感训练。属对训练更是语法训练,属对是按照严格的语法结构来组合词语的。例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榆柳”、“桃李”是名词相对。“荫”、“罗”是动词相对,“后檐”、“堂前”也是名词相对;两个句子则又是主谓宾相对。如此训练多次,对于词类和造句规律便无须学习抽象的语法理论即可了然于心。属对是以词为本位的综合性的语文基础训练,其作用既有利于阅读理解,亦有助于写作表达,以至古人称其为“通文理捷径”。今天的语文教育当然无须着力培养学生作对联写古诗的能力,但从“通文理”考虑,作为一种方法,古人的训练属对还是可以借鉴的。总之,提到传统语文教学,很多人会认为与现代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其实,综上所述,继承和发扬传统语文教学成功的方面,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诵读积累丰厚,学生自然能说会道,下笔有神;品味美读,解放学生心灵,释放学生情感,张扬学生个性,培育人文精神,孕育创造力;书写漂亮,除了给人留下好的印象外,自己也养成了细致认真的习惯;通过属对而通文理,更有助于表达。这样的学生,素质又能低到哪里去呢?“弃所当弃,取所当取。”要么把传统语文教学看成只起阻碍作用的绊脚石,要么看成完美无缺的精美玉,这两种偏见都要矫正才是科学的态度。在对传统语文教学扬弃的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一系列先进的、科学的教学理念,正像一缕缕春风吹进老师们的心窝里:准确把握“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性质和特点;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建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